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汉语大词典 无色 (無色) 拼音wú sè
  • (1).没有颜色。《淮南子·原道训》:“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是故有生于无,实出于虚。”
  • (2).谓失去光彩。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同云映其无色,阳光沉而减晖。” 唐 高适 《东征赋》:“天地无色,风尘溃乱。”
  • (3).犹言面失人色。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 贾谊 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怅然噤口不能言。”
  • (4).指无色界。 南朝 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无色之外,方为化域;非想之中,犹称火宅。”法苑珠林卷八七:“自馀第四禅,其亦不定。或求无色,或求净居,或求无想,故识亦不乐住也。”参见“ 无色界 ”。
汉语大词典 无色界 (無色界) 拼音wú sè jiè
  • 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上。此界无形体,无物质,但存识心。《俱舍论·分别世品》:“无色界中都无有处,以无色法无有方所……但异熟生,差别有四:一、空无边处,二、识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如是四种名无色界。”法苑珠林卷四:“第三无色界,色绝欲劣,故名无色界。”参见“ 三界 ”。
国语辞典 无色界 拼音wú sè jiè
  • 佛教用语。佛教宇宙观三界之一。指没有形色的生存状况。无色界又可分成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个范畴,是修行禅定者才能往生的世界。《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八:「无色所属界,说名『无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