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汉语大词典 缟带 (縞帶) 拼音gǎo dài
  • (1).犹缟纻。 唐 韩愈 《县斋读书》诗:“投章类缟带,伫答逾千金。” 前蜀 韦庄 《再用前韵和薛先辈见寄》:“既闻留缟带,讵肯掷蓍簪。”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宛乎缟带之欢,允矣敦槃之盛,此交际之可记者也。”参见“ 缟纻 ”。
  • (2).白色生绢带。朴质之衣饰。泛指学子之服。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弟子缟带。” 孔颖达 疏:“弟子缟带者,用生缟为带,尚质也。” 清 钮琇 《〈觚剩〉自序》:“初垂缟带,便学长吟。”
  • (3).用以比喻雪或河流。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随车翻缟带,逐马散银杯。” 元 许谦 《西山万象亭》诗:“百里江流萦缟带,满城居室比鱼鳞。”
汉语大词典 缟纻 (縞紵) 拼音gǎo zhù
  • (1).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季札 ﹞聘于 郑 ,见 子产 ,如旧相识。与之缟带, 子产 献纻衣焉。”后因以“缟纻”喻深厚的友谊。亦指朋友间的互相馈赠。 北周 宇文逌 《〈庾信集〉序》:“余与 子山 ,夙期款密,情均缟纻,契比金兰。”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授缟纻以托心,示兹诚之不谬。” 清 顾炎武 《过李子德》诗之四:“ 关 河 愁欲遍,缟纻竟谁亲?” 李光 《友人刘竞生续学保定诗以送之》:“缟纻惯交屠狗客,摴蒱忍逐牧猪奴。”
  • (2).白色生绢及细麻所制的衣服。战国策·齐策四:“后宫十妃,皆衣缟纻,食粱肉。” 鲍彪 注:“缟,鲜色绘也。纻,苘属细者。” 吴师道 补正:“缟,白也。”
国语辞典 缟纻 拼音gǎo zhù
  • 1.白绢与麻衣。《战国策。齐策四》:「后宫十妃,皆衣缟纻,食梁肉。」
  • 2.白绢所制的带子与麻布所制的衣服。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比喻朋友间的相互馈赠。隋。孙万寿答杨世子〉诗:「缟纻始云赠,胶漆乃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