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
愦愦
(憒憒)
拼音kuì kuì
- (1).烦乱;纷乱。《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鬲如寒。” 张介宾 注:“愦愦,心乱也。”《庄子·大宗师》:“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 成玄英 疏:“愦愦,犹烦乱也。”《后汉书·何进传》:“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罪也。” 三国 魏 曹丕 《折杨柳行》:“追念往古事,愦愦千万端。”
- (2).烦闷貌;忧愁貌。 汉 焦赣 《易林·讼之升》:“愦愦不悦,忧从中出。”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妇女羸弱,疾病之家,怀忧愦愦,皆易恐惧。”《新唐书·杜中立传》:“ 中立 数求自试,愦愦不乐。”
- (3).昏庸;糊涂。 汉 班固 《咏史》:“百男何愦愦,不如一 缇萦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王导 ﹞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人命至重,神奈何遣愦愦之鬼,致有误拘。”
国语辞典
愦愦
拼音kuì kuì
- 1.糊涂。《二刻拍案惊奇》卷六:「试看金翠当年事,愦愦将军更可哀。」
- 2.扰乱。《后汉书。卷六九。何进传》:「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