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汉语大词典 火耕水种 (火耕水種) 拼音huǒ gēng shuǐ zhòng
  • 犹言火耕水耨。 晋 陆云 《答车茂安书》:“遏长川以为陂,燔茂草以为田,火耕水种,不烦人力。”参见“ 火耕水耨 ”。
国语辞典 火耕水种 拼音huǒ gēng shuǐ zhòng
  • 先用水烧去林木野草,再引水灌溉,种植农作物的耕种方式。参见「火耕水耨」条。晋。陆云 答车茂安书:「遏长川以为陂,燔茂草以为田,火耕水种,不烦人力。」
汉语大词典 火耕水耨 拼音huǒ gēng shuǐ nòu
  • 古代一种耕种方法。烧去杂草,灌水种稻。史记·平准书:“ 江 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 江 淮 閒。” 裴骃 集解引 应劭 曰:“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复下水灌之,草死,独稻长,所谓火耕水耨也。”晋书·食货志:“ 预 又言:诸欲修水田者,皆以火耕水耨为便。” 南朝 陈 徐陵 《欧阳頠德政碑》:“公乃务是民天,敦其分地,火耕水耨,弥亘原野。”《通典·食货二》:“ 江西 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功差易。”
国语辞典 火耕水耨 拼音huǒ gēng shuǐ nòu
  • 一种流行于江南一带的耕种方式。先将杂草烧去,然后引水灌溉,种植水稻,待杂草与稻长至七、八寸高时,全部芟除杂草,再灌水入田,草死而稻长。见《史记。卷三○。平准书》。也称为「火耕流种」、「火耕水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