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浣溪沙 蚌埠即事 清 · 陈维崧
押先韵
漭漭淮河杳似年,森森蚌岭远攒天。
风来吹作鲎帆圆。
奈熟叟擎千颗雨,柳浓儿浴一溪烟。
黄瓜凉粉趁墟船。
渡蚌埠 清 · 胡士星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日瘦风凄凄,饥乌结阵啼。
临流似利济,逐浪任高低。
秋老丹枫落,烟黄野市迷。
惊涛曾饱阅,无复叹酸嘶。
按:皖雅初集卷十七
戴文节万松积翠立轴拟恽王合笔远岚叠嶂松林密布似石谷山寺作黄石墙飞瀑行人俱用南田一种荒逸之笔予兄藏平等阁石印 其四 清 · 裴景绶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梦痕集一卷
春风淮镇羽林屯,幕府晴晞禹会村。
同叔杖藜云树远,披图岚翠落陔源(陔口内山为陔源。伯兄时居蚌埠安武幕府。)。
悼桐乡君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裴景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风泉集
甲寅六月里居,当道迫予再出。君病甚,携之南来就医。行至蚌埠,益剧。一夕,梦老姥授以玉鱼,告余曰:「其不永乎?」因易轻舟送至临淮,稍理身后事。当道促行愈急。余二十五日登程,而君二十七逝矣。
急景催人减带围,朱颜憔悴素心违。
蛾眉倾国真难再,燕子高楼未忍飞。
晓梦玉鱼惊永诀,轻帆画鹢送将归。
九华帐冷蓬山远,罗袜钗钿是也非。
八声甘州 临淮道中 清末至民国 · 周岸登
押尤韵
吊长淮逝水恨滔滔,清流乱黄流。
看东潴洪泽,南连扬越,西控吴头。
蚌埠云屯虎落,跃马喜高秋。
天堑临江表,襟锁咽喉。
千古英雄成败,几凤阳濠泗,说项归刘。
问青天无语,沈醉抚吴钩。
染燕支、薄描金粉,付酒徒、乘兴画沧洲。
重回首,话兴王事,雾惨山愁。
蚌埠晓发 近现代 · 林庚白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月色车声带晓霜,朔风猎猎树苍苍。
一车数十流离客,四省经过战伐场。
渐北寒深民更苦,自东海沸寇方张。
古来绝续颠危际,气作山河有不亡。
霜叶飞 雄白执教蚌埠 现当代 · 沈轶刘
年年葭菼塘湾路,浮生谁与妆点。
望中疏雨惯经秋,霜动闻鸡魇。
莽北陆长云未敛。
江东余子能弹剑。
看醉入钟离楚树阔,龙兴吊梦,独浇寒酽。
难逭。
乱日光阴,茶烟飏晓,鬓边禅影微飐。
早闻横辔指天山,倚马应无忝。
甚寂寞濠梁故𡹮。
淮南新垒重摩险。
露气清,风声暗。
淝曲潮凉,倦鸿过渐。
寿杨立法委员一峰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牧民则惠,谋国则忠,文学特余事耳;
得莲之清,如柏之劲,君子其万年兮。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杨一峰 (1898——1974),原名世清,河南新乡人。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五四”运动后与梁漱、徐生发起组织“行知社”。1925年北大毕业后任开封省立第一、第二中学、安徽蚌埠中学教员,并曾出任新乡教育局长。1926年参加国民党。次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编纂科长。1932年任豫南特区抚绥委员会委员及党政联合办事处委员,并代理委员长。1933年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政治组织研究会委员、豫鄂皖边区“剿匪”总司令部少将参议。抗战爆发后任省党部秘书长。次年冬任省第一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2年冬任中央政治学校训导。1944秋任省民政厅长。1946年任国民大会代表。不久任考试院考选委员。1948年春任国民政府第一届立法委员,在职二十六年。1974年8月8日病死台湾。遗著有《一峰游记》《心理建设论证》《游赏文萃》《谭嗣同》等。
成氏有骈文《<孔学蠡测>序》。
牧民:治民。以牧人养畜,比喻人君之治民,故曰牧民。
谋国:为国家利益谋划。宋沈作哲《寓简》卷十:“禹非但不能谋国,亦不善养生。”
余事:无须投入主要精力的事;正业或本职工作之外的事。
君子其万年兮:出自《诗经·大雅·既醉》“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成氏有骈文《<孔学蠡测>序》。
牧民:治民。以牧人养畜,比喻人君之治民,故曰牧民。
谋国:为国家利益谋划。宋沈作哲《寓简》卷十:“禹非但不能谋国,亦不善养生。”
余事:无须投入主要精力的事;正业或本职工作之外的事。
君子其万年兮:出自《诗经·大雅·既醉》“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旅至蚌埠望淮河 当代 · 伯昏子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陋地尝堪君子居,冬云翳益覆烟墟。
生涯莫问飞蓬意,高涘徒看古渎淤。
怀璞山前怜斧锧,倚歌泉侧梦樵渔。
空吟三渚鼓钟寂,极目寒桥缟带舒。
宿长淮卫望中都有怀 明末清初 · 赵湛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玉晖堂诗集卷四
星分地列斗牛旁,遂建中都启大疆。
兴废百年空涕泪,兵荒万井半流亡。
已看王气沈淮泗,莫按雄图指凤皇。
石马荆榛烟树远,长淮无际水茫茫。
奏劾赵王良 东汉 · 鲍永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七
今月二十七日,车驾临故中郎将来歙丧还,车驾过须臾,赵王良从后到,与右中郎将张邯相逢城门中,道迫狭,叱邯旋车,又召候岑尊诘责,使前走数十步。按良诸侯藩臣,蒙恩入侍,知尊让侯吏六百石,而肆意加怒,令叩头都道,奔走马头前。无藩臣之礼,大不敬也(《后汉·鲍永传》注引《东观记》)。
自江西归九华 唐末 · 杜荀鹤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他乡终日忆吾乡,及到吾乡值乱荒。
云外好山看不见,马头歧路去何忙。
无衣织女桑犹小,阙食农夫麦未黄。
许大乾坤吟未了,挥鞭回首出陵阳。
论回河疏 北宋 · 范百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六
窃闻水官自元祐四年正月二十八日准敕罢回河后,逐年并功修进梁村锯牙并大河两马头,经今四周年有馀,用过功力浩瀚。兼三处并行第一等向著,其河清人数、年计物料、使臣酬奖并系第一等。今锯牙与两马头连亘约及数十里,其东马头进筑与西马头相向,所以北流河门止有三百二十步阔。似此多方尽力擗拶水势,岁月既久,湍迅安得不激射奔赴东流?赖得北流尚紧,所以未至全河东去。若如水官之意,既进埽緷,又狭河门,只留一百五十步,乃预乞朝旨,候北流浅小,作软堰闭断。详此五事,显见必欲回河,特以分水为名,托云恐东流生淤,阴行巧计耳。方且鼓唱言路,以非为是,致台官章疏前后十馀,中外传听不能无惑,深恐不便。臣愚窃谓若大河东流别无患害,在公在私,有何不可?只缘东流故道久来淤高,虽累年偷功开浚,岂能及得北流河道见行地势自是卑平?兼元祐三年冬,臣与赵君锡行河奏状内,东流故道堤岸缺破,有牛羊道口、车路等一万一千馀处,虽累年偷功修补,岂能保得一例尽获牢固?若如水官之计,乘紧流向东,候北河浅小,便要闭塞,回夺全河,即北京之北二十里许小张口等处不测冲决,不则又以北二十里许田令公渠等处亦不测冲决。若只此等处决,必皆复入北流大河,为患未至甚大,然而北京一境内外生聚沈没为鱼,不胜其菑矣。若更舍此近处,而向馆陶以下决,复在东岸,则滨、棣、德、博、沧州等数十县地土千馀里,生灵将何以堪?若水官恐向去疏虞,避免忧责,不敢明言回河,只托以分水为说,一向增进马头、锯牙,巧设埽緷软堰之类,更积岁月之久,必然大段淤却北流河道,则将来紧流不免须奔东河,其为患害正与回河无异。显是水官实欲收回河徼幸之功而外,不任回河败事之责也。朝廷容其施为亦已久矣,今既悟其有害,若不速行救正,且为改更,一旦误事,安危所系,岂得稳便?臣愚伏望二圣陛下详览臣前件事理,特轸睿慈,深诏三省速议,果决去拆河上锯牙、两马头,开放河门,任令大河自浚趋下,免致壅遏障塞,淤坏北流,积为大害。若北流通快,将来每遇涨水,自然分向东流,即是分水之利,两河并行,久远安便。今日之计,宜及涨水以前先事措置,庶免后悔;若遂其过,悔将无及!臣诚愚戆,愿不负二圣陛下忧国恤民之心。
〔贴黄〕臣自去冬以来都堂聚议,及水官等白河事,臣累说梁村锯牙、两马头甚非典据,拥拶河流,逆水之性,于大河不便,及曾帘前面具奏闻。但以未有章疏,朝廷未能决议去拆,所以今来须至缕缕,上渎圣听,不任惶恐。
〔又贴黄〕臣窃以壅防百川,古人所忌。周太子晋力谏灵王壅谷、洛二水之事是也。况黄河百川所聚,乃天地之脉络,岂有以人力多方擗约,不顺其性,经久如此而不致患害者?臣考古验今,灼见不便,区区愚心,既知如此,夙夜忧惧,不敢缄默。乞赐圣览,特达施行。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又见《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五之一五。第八册第七五六七页《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二。
论黄河东流劄子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栾城集》卷四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大河行流,自来东西移徙,皆有常理。盖河水重浊,所至辄淤。淤填既高,必就下而决。以往事验之,皆东行至太山之麓则决而西,西行至西山之麓则决而东。向者天禧之中,河至太山决而西行,于今仅八十年矣。自是以来,避高就下,至今屡决。始决天台,次决龙门,次决王楚,次决横陇,次决商胡。及元丰之中,决于大吴。每其始决,朝廷多议闭塞,令复行故道。故道既高,复行不久,辄又冲决。要之水性润下,导之下流,河乃得安。是以大吴之决,虽先帝天锡智勇,喜立事功,而导之使行,不敢复塞,兹实至当之举也。惟是时民力凋弊,堤防未完,北流汗漫,失于陂障。由是元祐之初大臣过听,始开孙村之议,欲导河使东,以复故道。此议一起,都水官吏侥倖回河之功,河上使臣壕寨利在差遣请受,相与唱和,争请回河。自是公私困竭,河北、京东、西之民为之不聊生矣。伏惟太皇太后陛下、皇帝陛下,仁民爱物,恭俭节用,如恐伤之。今河本无事,而生事之人公然欺罔,坐使公私俱弊,臣实深痛之。谨采河朔民言,效之左右,惟陛下裁察。夫河自天禧西行,及其决于大吴,其去西山不远。惟有此地未经淤填,比之他处地形最下。故河水自择其处,决而北流,直至瀛、莫之郊。地势北高,河遂东折入海。其为顺便,殆天意也。惟北京之南,孙村在其东岸,东接故道,其间数十里地颇污下,每岁夏秋涨水,多自此溢出。昔之治河者,以为北京宫阙所在,兵民夥烦,而孙村近在南城之外。若使涨水从此流入故道,则都城生聚皆有鱼鳖之忧。故于河之东岸,孙村之南,开清丰口以泄涨水,流入故道。于河之西岸,开阚村等三河门,亦以泄涨水,行无人之地,迤逦流至馆陶,复合入大河。昨来朝廷如一依昔人措置,则北京每岁夏秋涨水自可无虞,城南堤防所费并可省罢。自北京以北至瀛、莫以南,地迫西山,渐有冈阜,河水至此,自不能为害。惟有深州当河流之冲,所宜经画。今若徙武强县,开近东旧河道(具见画图。)引河稍东,则深州之危必自纾解。然后完治山公一带北堤,极令高厚,则河流赴海可无大患矣。今自建孙村回河之议,先闭塞阚村等三河门,又于梁村筑东西马头及锯牙,侵入河身几半,迫胁大河,强之使东。既河身噎塞,则上流阳武、灵平等处,去秋并告危急。涨水至北京之南,东西两岸,无所分减。又为马头锯牙所迫,并入孙村,直上北京,签横堤面。北京告急,尝称若雨不止,风不定,本京必定疏虞,其得平安,盖出天幸。由此,横堤、顺水堤皆作木岸,所费不赀,然终亦不可全恃。兼梁村东马头下崖至水面高七尺,水深二丈以上。若欲开掘马头以东,回夺河身,须及三丈乃可。访闻入地一丈,泥水不可复开。虽复倾国应副,力亦不及。若欲略行开掘,令涨水冲刷成河,则二年以来,已试不效。况故道一带,堤内直高一丈上下,而堤外直高二丈有馀。架水行空,最为危事。谨按自来河决,必先因下流淤高,上流不快,然后乃决。然则大吴之决,已缘故道淤高。今乃欲回河,使行于此,理必不可。且见今北流深处,水行地中,实得水性。舍此不用,而欲引入故道,使水行空中。虽三尺童子,皆知其妄。而建议之臣,恣行欺罔,居之不疑。今虽变回河之名,为分水之议,据都水奏请,本谓回河与减水事体不同。所有已修进马头三百馀步,乞从修河司随宜措置。马头既在大河之中横栏水势,汎涨之时,理须斟酌可存可拆,一面施行。朝廷虽许其所请,然本司收买马头物料至今不绝。又与本路监司同奏,乞随宜开导口地一带河槽,务令深阔,并修葺紧急堤岸,酾为二渠。臣观其指意,虽名为减水,其实暗作回河之计也。且自置修河司以来,使过朝廷应副见钱四十九万馀贯,其他公私所费,犹不在此数。今岁春夫共得一十万人,而北流止得三万,东流独占七万。盖自来河北只管一河东西两岸而已,今为分水之故,添为两河,东西四岸。内北流横添四十五埽,使臣三十四员,河清兵士三千六百馀人,物料七百一十六万三千馀束。其为耗蠹,何可胜言!盖都水官吏,专欲成就决不可行之故道,而疵病已行之北流。其欲成就故道,则孙村开河马头等役,当罢而不罢;其欲疵病北流,则深州、武强等患,当讲而不讲(建议分水之人,利在深州危急,以显北流可废而东流当开,其为不忠,莫甚于此。)。北京、灵平、阳武诸处危急,实由分水所致,则讳而不言。深、瀛、恩、冀,去岁无害,实由北流堤防稍立之功,则指为分水之效。其为罔上,众所愤叹。臣职在风宪,疾之久矣。近因访问习知河事之人,颇得其实,采画成图,随事签贴,指掌可见,今随劄子上进。臣虽未尝阅视形势,然而朝廷大臣亦未尝按行其地,不可便以都水官吏为信也。欲乞圣慈特选骨鲠臣僚及左右亲信往河北,计会逐处安抚、转运、提刑、州县及北外监丞司官同共踏行,详具图录,开述利害,保明闻奏。如臣所言不妄,即乞罢分水指挥,废东流一行官吏役兵,拆去马头锯牙,依上件所陈施行。今年春天,仍并拨付北流开河筑堤役使。所贵河朔及邻路兵民,早获休息,国家财赋不至枉费,有丰足之渐,则天下幸甚,天下幸甚。取进止。
〔贴黄〕今河上夫役不过二月半下手,如蒙圣意允臣所请,伏乞火急差官前去定夺。所贵未役之前,早见可否,不误兴役。
论河事劄子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自去年十一月后来,至今百日之间,水官凡四次妄造事端,摇撼朝廷。第一次,安持十一月出行河,先乞一面措置河事。旧法马头不得增损,臣知安持意在添进马头,即指挥除两河门外,许一面措置。安持奸意既露。第二次乞于东流北添进五七埽緷。臣知安持意欲因此多进埽緷,约令北流入东,即令转运司同监视,不得过所乞埽緷数。安持奸意复露。第三次即乞留河门百五十步。臣知安持意在回河,改进马头之名,为留河门,即不许。安持计穷。第四次即乞作软堰。凡安持四次擘画,皆回河意耳。臣昨已令中书工房问都水监两事:其一勘会北流,元祐二年河门元阔几里,逐年开排,直至去年只阔二百二十步,有何缘故?其二勘会东流河门见阔几步,每年涨水东出水面,南北阔几里,南面有无堤岸,北京顺水堤不没者几尺,将来北流若果淤断,涨水东行,系合并北流多少分数,有无包蓄不尽?今两问犹未答,便即施行,实太草草。
七里驿遇叶振卿秘校南归三首 其三 北宋 · 孔武仲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湘水秦山此路分,更持杯酒劝行人。
马头便作天涯别,好到(豫章本作去)江南看早春。
隐静道中 宋 · 王之道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马头聊复问诸涂,东指宣城百里馀。
水外山屏供步障,道傍蛙吹接行车。
青归柳色浮烟里,红入花光过雨初。
春意似同人意好,此行那患食无鱼。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八、《水心文集》卷二一、《黄氏日钞》卷六八、《宋忠定赵周王别录》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公讳谊,字子宜,一字宏父,温州人。有徐寅者,相王审知,寅之孙薄其官,遁于平阳,自号处士。寅以上,无世次,而处士庙于沙冈为别祖。公二大父仲熙、世充,考迪哲,皆以惠爱称,今江南石马头百间,其所为也。公贵,赠迪哲奉直大夫。公登乾道八年进士第,教授池州,江、浙后进负担来学。宰相曰:「当为太学得师」。除博士,迁枢密院编修官,太常丞。天子亲政久,威柄积上,臣下多皇恐顾望,事惟奉旨而行。公谏曰:「若是,则人主日圣,人臣日愚,陛下谁与共功」!上色庄。改论乐制,公对:「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上遽和容受规,徐曰:「卿可谓不以官自惰矣」。丁奉直忧,知徽州。光宗内禅,公奏:「三代圣王,有至诚而无权术。至诚不息,则可以达天德矣,愿陛下守而勿失」。宰相邀公留,公谢曰:「某方欲劝公去,奈何」?歙县上妻杀夫,以五岁女为證。公疑曰:「妇人能以一掴致人死乎」?缓之,未覆也。既而实税于庭,死民母及弟在焉。乃言:「我子欠租,系久不胜饥,大叫,役者批之,堕水亹耳,宿昔死矣」。然后保正伏罪,并劾受赇吏,阖州感动。所谓实税者,婺源户馀三万,而逃绝六千,其新安还朱乡户税役十无二三。公始令民以干照造簿自实其税,应者蚁集。婺源诸大豪不喜,谤于朝,移提举浙西,公请讫籍而行,不听。公在徽,常单行入村落,除其赋万缗。山谷叟老,具鼓笛侑酒送公,泣而别。过朝,疏兵民十二事,持不下。留丞相请付外,上悉钩摘要语,多施行者。时方拜右丞相,将引公自助,延纳甚密。公曰:「上圣质宽平,相公宜匪躬协赞。若意向有偏,祸不旋踵」。揖而起。浙西水利尤重,公论其切于时者曰:「昔下流不疏而水上溢,故凿直曲港,还三江故道,开宜兴百渎,所以顺导下流也,惟高亢田径乃潴堰之尔。昔之言水,如单锷、郏亶皆是也。今开吴松江下流与宜兴渎属之海者,无虑数十百所。异时浦港磬折以趋海,今近浦之民,多取径直决。苏、湖、常、秀,旧为泽国,比年雨或后至,种且不入,盖围田众而疏导多也。小人见利,不畏其害。围于浅水,既为高田;围于茭荡,既为稻田。二俱不已,复有下脚。始之重陂,太半为土;始之良田,背水自晒。十日不雨,农废作业。然且承用旧说,又将疏之,失利害之实矣。故旧田沟浍当浚治,围田下脚无辄开,已开未填当捺合。今之言水者,能行是三说,则高原旧田还为衍沃,而农不病矣。入为吏部郎,迁右司左司。今上即位,迁检正中书门下公事,兼权刑部侍郎。岁不熟半天下,宰相以命公。吏或夜半携乞米奏至,歘起拥被,烛其重轻量分数应之。报下,未尝失时刻。进权工部侍郎,知临安府。公叹曰:「京师弹压,如传餐耳,况应办手掬食也,首善何所仰」!请于上曰:「今鳏寡孤独夜宿煖堂寒苦,而僦钱无所得。臣欲度都门外为入居养院,费大不给。内帑皆三朝恭俭之积,陛下幸图之」!上蹙然曰:「卿言是也」。赐贯馀四万。即相地市木。会有御史刘德秀疏,罢,庆元元年三月也。胡纮再疏,责副团置南安军,移袁、婺州。嘉泰元年六月,始听自便。久之,复朝散大夫,提举崇道观。二年,王师北出,以公知江州。辞不获,与子浑杖策赴郡。虏数道迎拒,兵压江、汉。奸民乘隙谋乱,讹言相恐,公捕诛首恶,字其饿羸,恩接宾旅。募人于浙东,部分练习。烧墼筑城,创轻舠船,往来捷疾。由夏口而下,依公为强。虏既去,朝廷是公所为,除集英殿修撰。寻待制宝谟阁,知建康府,兼制置江淮。初,虏围庐、楚不下而归,犹缀濠州以待和,时时抄劫,与我师遇,杀伤相当。淮人大惊,复迸流江南,在建康者数十万,皆曰「虏再至矣」!公昼夜拊循,益备御,请专捍敌,勿从中御。朝廷疑于和戎弗利,亟移知隆兴府。黑风猺罗孟传与其叔罗时忿争雠杀,湖南抑孟传而右时。孟传怒,杀飞虎亲兵以叛,祸连江西,吉、赣四州劳于戍守。孟传因土豪以情愬公,且乞降,公为列上曰:「受降非臣事也,顾大计宜听」。诏许从江西降,而公已病。既而赏及两路,公不预也。嘉定元年,有星陨州之南,明日七月朔而公卒,年六十五。二年十一月朔,葬于鸣山。夫人宋氏,先公卒。二子,冲,迪功郎;浑,将仕郎。长女嫁西外宗教林士逊,次进士章学礼,幼未行也。公少而异质,自然合道。天下虽争为性命之学,然而滞痼于语言,播流于偏末,多茫昧影响而已。及公以悟为宗,县解昭彻,近取日用之内,为学者开示。修證所缘,至于形废心死,神视气听,如静中震霆,冥外朗日,无不洗然自以为有得也。前后执政以国事访公者,告之必尽。初,光宗疾,免到重华,而日视朝毋改,中外交章论切。公既入谏,退见宰相,泪落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而意恍惚,真病也已!盍为诏四方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留丞相未及用,跳之徐村,上使公谕还浙江亭,复其位。疾终不愈,孝宗崩,又不能丧,公与少保吴琚议,请太皇太后临朝,扶嘉王代祭,答群臣礼,幕士取帘帏俟命,后自祭奠,乃止。于是将禫,上临丧未可知也。公忧愤呕泄卧,责赵丞相曰:「自古人臣,为忠则忠,为奸则奸;忠奸杂而能济者,未之有也。公内虽心惕,外欲坐观,非杂之类欤!国家存亡,在兹一举」。赵公问策安在,公以知閤门事蔡必胜授之,使同为知閤韩侂胄固请于太皇太后。禫之旦,嘉王竟立。呜呼!当是时,谤讟横流,而天下之口不可遏矣。微公定计,将使一夫攘袂而趋,然则社稷永安而宗庙常尊,泽施于今者,公之大节不可掩也。余观公忠利惨怛,能任大事,视人如己,本无以取嫉于世,而世亦无忌公者。独侂胄既得志则骄肆,公面诲之,惭恨,故得祸最酷,流落十年不复用。铭曰:
古之闻道,以身为言;开乾阖坤,圆方各旋。后之闻道,以言为身;因其已行,笔舌之陈。人实不弘,狭而易安;公胡早悟,婴此百难!绍熙讧讧,天作闵凶;举世惊哀,莫敢弭锋。公初何营?裂肝碎脑;公后何成?宗国是保。彼谮人者,不祀忽谮;畀尔枕席,诒我泥涂。生不求荣,死不求谥;人臣之义,惟以自致。鸣山高高,终风续涛;爰居时来,助其永号!
嘉定八年三月□日。
新修三步泄记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九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八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
濒海之田皆依堤为固,名曰长围。昔人于围内疏塘以灌溉,而南北洋凡十塘焉。塘皆有泄,所以严纵闭也。曰三步塘者,距海仅三步,地势卑薄,脱遇淫雨,外潮内潦,堤溃泄隳。自嘉定辛巳至绍定庚寅,官敷民钱,亟筑亟坏。辛卯又坏,太守温陵曾公用虎叹曰:「民之财有限,水之患无穷,长围千馀丈,可使有罅缺乎?上腴数百亩,可使化泻卤乎」?于是判官赵汝𦰚奉檄脩废,浮屠宗奂、宗超被选董役。用桩杙大小二千四百五十,竹落一千二百三十四,草千担,夫千人。竹木草皆依市估,夫皆支僦直,钱皆出郡帑而民不知。事一毫,钱一孔,皆咨于元僚,付之两衲,而吏不预。明年孟春告成,长二百六十丈,深三十馀尺。噫,公之力勤矣,而塘民犹曰未也。内基虽固,外捍不密,久将复圮,请累石为二马头以御潮。又曰他塘率有赡租而此独无。公立行其说,筑马头,择守僧,且取田于废庵以赡焉。凡泄之费若干缗,马头之费若干缗,庵之租若干斛。塘民德公之赐,相告语曰:今之牧守二年而去,处二年之暂而虑百世之远,难也;不科敛于农,难也;不诛费于僧,又难也。昔邺中渠成,邑思西门;鸿隙陂坏,郡怨方进。然则便民之与病民也,兴利之与遗患也,非特有智无智之异,亦仁与不仁之判与!夫智敏而易效,仁久而见思。敏而易效,能吏之事也;久而见思,循吏之事也。公治郡有异绩,如增筑城垣,大修水利,余所记者特三步泄一事耳。
入京遇雪(正月二日) 南宋 · 姚勉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马头雪絮舞花深,便觉新阳改故阴。
天上素光开玉府,眼前一色是琼林。
定知洄曲师当捷,且把新丰酒独斟。
万木怯寒头正缩,梅花一点露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