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地理類
類書類
小說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經集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一片山僧有个颂子为作證明舍富贵如弃涕唾 童真

道又希奇踏著个中关捩子慈明不让末山尼。

** 建阳刘士隆请普说

僧问挝动一声涂毒鼓搴旗斩将在 (第 0892b 页)
间声不至。口珠每吐。难逢别宝之
人。龙角长申。罕遇识龙之士。潜身金谷。患为
钟鼓先规。示质精蓝。且与 童真
作器。江湖之
外。宁同点额之鳞。海岳随身。自有冲天之
势。同袍侧耳。听解脱之圆音。普眼门开。见乾
(第 0622b 页)
住。虽闻异说正愿不动。名不退住。所行真实
离过清净。如世童子心无欲染。名 童真
住。亦
可。菩萨行业清净。如世童子真净无染。名童
真住。于佛法王所行住处出生正智。堪住究
竟无上菩提 …… (第 0746c 页)
。一不退愿。虽闻异说于佛法中求
心不退。广有十种。备如经说。二不退智。具
有十种知一切法。亦如经说。 童真
住中相别
有二。一得胜行。于十种法心得安住。谓身行
净口行净意行。净随物受生知众生等。二净
佛国土。 (第 0747a 页)
具足善巧度众生
行。六正心住。得决定智。于佛法中虽闻异说
正见不动。七不退住。虽闻异说正愿不动。八 童真
住。行业清净如世童子真净无染。九法
王子住。于佛法王所行住处出生正智。堪能
究竟无上菩提。十灌顶住。 (第 0812c 页)
 有情永拨重昏暗」
#+END_VERSE


夫欲趣求大菩提者。当知二事。一行位修断。
二所求菩提。初复分二。一列位。次明修断。位
次复三。第一列名。第二释名。第三出体。初中
复二。初总后别。总者。今依唯识杂集等论略
开五位。一资粮位。二加行位。三通达。四修
习位。五究竟位。初四是因。后一是果。次列别
名。初资粮位有三十心。所谓十住十行十回
向。言十住者。一发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
住。四生贵住。五方便住。六正心住。七不退
住。八 童真
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言十行
者。一欢喜行。二饶益行。三无恚行。四无尽
行。五离痴乱行。六善现行 …… (第 0449b 页)
三际有无。心坚不转。名不退
住。八者菩萨三业清洁悟二世间。真简伪虚。
童表无咎。亦犹涅槃婴儿之行。名 童真
住。
九者菩萨解真俗谛。悟法王法。将有所袭。名
法王子住。十者此位菩萨如王太子堪受王
位。行渐胜故。 (第 0450a 页)
拜。

祖师花笑庭前鸟啼松际满眼满耳早巳多事。

伽蓝既是护法特为相嘱一草一叶皆常住物。

韦驮示 童真
体现将军身降伏魔外卫护丛林吾今
到来烦著精彩看取令行。

方丈这个所在先老人昔年于此建法幢立宗旨辨 (第 0212b 页)
          (嗣法孙性湛重刊)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之二十终












** 庆忠机和尚年谱序

世尊未离兜率已降王宫则诞
生何年未出母胎度人已毕则
行道何岁末后曰吾四十九年
未曾说一字则娑罗灭度何所
缵述哉虽然若无阿难之结集
不惟三藏十二部无传周昭之
纪九龙之浴十九踰城六年證
果始从鹿野苑终至熙连河亦
竟等之镜花水月由是知万峰 童真禅师
之谱庆忠老人诚有
说矣忠托迹西蜀以阀阅贵胤
继释氏真传当明季启祯间正
宗隐伏法脉危微应时而出是
诞生 …… (第 0665a 页)
德薄行浅恐辜厚恩敢当此任师慰
之曰汝胸襟弘太心地辉煌吾知久矣但耐心行
去勿辞善谨拜命又告竺峰敏曰汝与 童真
同参
同学同入道志同慧同彼已出头又当别往尔宜
踏步向前荷担大法绍祖承宗料理家业母生退
惰有负初心听吾 …… (第 0675a 页)
短未申巫峡赋经
年尝读辋川诗掌中天地人难到世外身心客远
思佛法宁教千里共倒骑白象上须弥四月书法
语送 童真
书状往江南曰佛祖至道固在人弘建
化之门惟心所愿智慧德相何人无之有承其显
者承其隐者承其显者顺而易承其 …… (第 0675b 页)
静有往有还咸归于海
喻之戏众一生一旦一末一丑悉由乎人局盎者
未免有好丑曲直之别而大观者宁如是耶江汉 童真
禅人乃天顺时相国文定公江讳渊之后也
甲申后父守夔州禅人侍焉久之父海筹公挂冠 …… (第 0675b 页)
秀才书。
[[date:七年戊申][七年戊申]]

师六十六岁春二月命眉山甫高峰亿持信衣手
书入楚寄 童真
善略曰老僧之有上座也如鱼之
有水鸟之有翼别去数年时动及门之感助我起
予不无几番太息悲愿之不能留人如此 (第 0676b 页)
 终古不坠」
#+END_VERSE


* 宋明教嵩禅师

师名契嵩。字仲灵。藤州镡津人。姓李氏。七岁出家。既
受具。常戴观音圣像。诵其名号。日十万声。经传杂书
靡不博记。得法于洞山聪公。庆历中至钱塘。乐湖山
之胜。遂税驾焉。自号潜子。一室翛然。闭户著书。作辅
教论十馀万言。明儒释一贯。又著定祖图正宗记。抱
其书入京师。因府尹龙图王公素以书献。仁庙嘉叹。
诏付传法院编次。旌以明教之号。赐其书入藏。韩忠
献公欧阳文忠公皆称道之。由是名振海内。巳而东
还。属蔡公襄为守。延置佛日山。居数年。退老于灵隐
永安精舍。熙宁五年示寂。阇维。六根不坏者三。曰眼
曰舌曰 童真。
并顶骨数珠五物存焉。所出舍利。红白
精洁。状如大菽。葬于永安院之左。门人编其书曰镡
津集。

赞曰。 (第 0584c 页)
 隋法彦 隋道密 隋智聚

 隋净愿 隋志念 隋智凝
 隋法总 隋慧旷  隋童真
 隋智梵 隋智润 隋净业
 隋敬脱 隋僧朗 隋本济
 隋智光 隋昙遂
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
 唐昙 (第 0070c 页)
。寿七
十三。遗表不录。帝哀恸。王公以下。并往吊临。罢朝三
日。赙五百匹。齐千僧。以举灵舆。弟子沙门 童真
洪义
通幽觉朗道逊玄琬等则秉香炉前导。文武职僚。如
膝王咸被发徒跣而从。阇维于终南之下。俄诏斋三
(第 0176c 页)
五月十六日终。春秋八十。
顶煖指屈。斯又上生得道之徵也。以其月二十日。窆
于寺之西山。 隋童真

其先陇西李氏后。寓河东之蒲阪出家。依昙
延法师学。既受具。先承律部复涉经论。通明大小乘。
尤善涅槃。 (第 0267b 页)
寺。

**** 唐普明

生卫氏。蒲之安邑人。始依外兄道逊法师出
家。年十三矣。逊又使为延兴寺沙门 童真
弟子。性聪
敏以大法为巳任。负笈周游。曾无定止。是以经论满
抱。侪类皆厌服。年十八。开胜鬘起信。登具 (第 0270b 页)
是火葬终南山阴。


干常作莲华世界海观。及弥勒天宫观。至疾革。翻睛
上视不与人对。久之如故。沙门 童真
问何所见。曰向
有青衣童子二人来召。抵兜率城外未入。故翘足以
望城中宝树华盖。若平立则无所见也。真曰 (第 0290a 页)
。爰竟七篇。善教
法徒汎诱时俗。于时制旨寺恭阇梨。每于讲
席亲自提奖。可谓恂恂善诱弘济忘倦。阇梨
童真
出家高行贞节。年馀七十。而恒敬五
篇。有福之人可逢上智。实乃禅池淼漫引法
海而通波。思岭崔嵬耸慧岳而 (第 0011a 页)
设千僧斋。初延康日。告门人曰。吾
亡后。以我此身且施禽狩。馀骸依法焚扬。
无留残骨以累看守。弟子沙门 童真。
洪义
通幽觉朗道逊玄琬法常等。一代名流。并文
武职僚如滕王等。例咸被发。徒跣而从丧
至于林所。登又下 (第 0489b 页)
江都慧日道场释慧觉传三

隋终南山龙池道场释道判传四

隋终南山悟真寺释净业传五

隋西京大禅定道场 释童真
传六

隋西京大禅定道场释灵干传七(灵辩)

隋东都内慧日道场释敬脱传八

唐京师净影寺释善胄传九( …… (第 0515a 页)
贤才调。笃爱方术。却粒练形。
冰玉云珠。资神养气。而卒非其所治。徒
载声芳。洁己清贞差为传德矣。 释童真。
姓李氏。远祖陇西寓居河东之蒲
坂焉。少厌生死希心常住。投昙延法师。
为其师范。综掇玄儒英猷秀举。受具 …… (第 0517c 页)
严。常依经本。
作莲华藏世界海观及弥勒天宫观。至于疾
甚。目精上视不与人对。久之乃垂顾如
常日。沙门 童真
问疾因见是相。干谓真曰。
向见青衣童子二人来召。相逐而去。至兜
率天城外。未得入宫。若翘足举望。则见 (第 0518c 页)
释普明。姓卫氏。蒲州安邑人。十三出家。事
外兄道逊法师。逊道会晋川。备如别传。又
以明付廷兴寺沙门 童真
为弟子。明抗志
住持以大法为己任。性聪敏解冠侪流。讲
听相仍无法不学。周游肆席曾无住房。固
使勤而有 (第 0598c 页)
室翛然自不知。薄相
等闲聊示疾。起佗菩萨几多疑。寻市香三瓣。随爇而
誓曰。后世身为男子。遇明眼宗师。 童真
入道。既爇罢。
泊然而化。大慧为秉炬曰。担却一片睦州版。一去万
牛不可挽。祖师门下真祥麟。堪作人天正 (第 0670c 页)
。为我报诸弟子。后皆生此。师志奉华严。常依
经作华藏观。及弥勒天宫观。至于疾甚。目上视。若有
所见。 僧童真
问之。答曰。向见青衣童子。引至兜率。而
天乐非久。终坠轮回。莲华藏是所愿也。既而气尽。须
臾复苏。真 (第 0651a 页)
干志奉华严。常依经本。作莲华藏世界海观
及弥勒天宫观。至于疾甚。目精上视。不与人
对。久乃如常。沙门 童真
问疾在侧。干谓真曰。
向见青衣童子引至兜率天宫。而天乐非久。
终坠轮回。莲华藏是所图也。不久气绝。须 (第 016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