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樂類
易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史評類
職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法制類
傳記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醫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續道藏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且怒既坐窦氏复拜涛又叉手当胸作歇后语曰惭
无窦建缪作梁山喏喏喏闻者莫不绝倒 古今诗
话曰李浣及第于 和凝 榜下后与座主同任学士会
凝作相浣为承旨适当批诏次日于玉堂辄开和相
旧阁悉取图书器玩去因留一诗于榻 (第 2a 页)
无窦建缪作梁山喏喏喏闻者莫不绝倒 古今诗
话曰李浣及第于 和凝 榜下后与座主同任学士会
凝作相浣为承旨适当批诏次日于玉堂辄开和相
旧阁悉取图书器玩去因留一诗于榻 (第 2a 页)
秀州司户会稽丁锐集
折狱龟鉴三卷(案文献通考作决/狱龟鉴二十卷)
承直郎开封郑克武子撰初五代宰相 和凝 有疑狱
集其子水部郎和濛续为三卷六十七条克因和氏
之书分为二十门推广之凡二百七十六条三百九
十 (第 34a 页)
折狱龟鉴三卷(案文献通考作决/狱龟鉴二十卷)
承直郎开封郑克武子撰初五代宰相 和凝 有疑狱
集其子水部郎和濛续为三卷六十七条克因和氏
之书分为二十门推广之凡二百七十六条三百九
十 (第 34a 页)
守文继体则魏晋有七庙之文若创业开基
则隋唐有四庙之议圣朝请通依近礼追谥四庙伏恐所议未同
请下百官集议 太子太傅和凝 等议曰恭以肇启洪图
维新黄屋左宗庙右社稷率由旧章崇祖祢辨尊卑载
于前史虽质文互变义取各殊或观损益之规 (第 21a 页)
则隋唐有四庙之议圣朝请通依近礼追谥四庙伏恐所议未同
请下百官集议 太子太傅和凝 等议曰恭以肇启洪图
维新黄屋左宗庙右社稷率由旧章崇祖祢辨尊卑载
于前史虽质文互变义取各殊或观损益之规 (第 21a 页)
文武百官朝谒班序
后唐清泰二年十一月知弹御史奏今月二日班入遇
雨移班廊下移班台吏董瑾引仆射在中丞三院御史
之下仆射诘问董瑾称准常例台司寻刺都省请检讨
旧仪都省称国朝以端揆之重师长百僚虽在列司皆
为统属且左右仆射常朝不在中丞之下赴晏廊下餐
并在中丞之上况中丞有公参之礼进路之仪详其道
理自有等降台司又坚称李琪卢质任仆射日班亦如
此又引通事舍人在一品班上寻申中书门下奏宰臣
判令廊下便重定班位廊下使言今后遇雨移班廊下
欲请依殿前砖位次第二品在三品前一品后如中丞大
夫俱置即大夫在中丞前其西班准此谨具奏闻敕宜
令置一品二品三品砖位
晋开运二年八月御史台奏宰臣 和凝 新除右仆射入
朝就列仪注责得台吏乔德威状称新除仆射正衙朝
谢后次日中丞率三院御史到仆射厅公参相次文武 (第 17b 页)
后唐清泰二年十一月知弹御史奏今月二日班入遇
雨移班廊下移班台吏董瑾引仆射在中丞三院御史
之下仆射诘问董瑾称准常例台司寻刺都省请检讨
旧仪都省称国朝以端揆之重师长百僚虽在列司皆
为统属且左右仆射常朝不在中丞之下赴晏廊下餐
并在中丞之上况中丞有公参之礼进路之仪详其道
理自有等降台司又坚称李琪卢质任仆射日班亦如
此又引通事舍人在一品班上寻申中书门下奏宰臣
判令廊下便重定班位廊下使言今后遇雨移班廊下
欲请依殿前砖位次第二品在三品前一品后如中丞大
夫俱置即大夫在中丞前其西班准此谨具奏闻敕宜
令置一品二品三品砖位
晋开运二年八月御史台奏宰臣 和凝 新除右仆射入
朝就列仪注责得台吏乔德威状称新除仆射正衙朝
谢后次日中丞率三院御史到仆射厅公参相次文武 (第 17b 页)
司门
梁开平三年十月敕故过所先是司门郎中员外郎出
给今寇盗未平隐漏奸诈宜令宰臣赵光逢专判凡出
给过所先具状经中书点检判下即本司郎中据状出
给
晋天福三年六月敕应管关令丞等宜准唐天成四年
四月敕本司不得差补祗委关镇使钤辖今日已前差
补者宜令尽时勒停讫
汉乾祐元年七月六日敕左司员外郎卢振奏请应有
经过关津州府诸色人等并须于司门请给公验令所
在辨认方可放过宜依所陈颁示天下仍令司门准向来
旧规合施行事件仔细条举奏闻
礼部
后唐天成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尚书礼部员外郎 和
凝 奏臣当司补奏斋郎今重起请如后
一应请补斋郎等旧制当司祗凭都省发到状便给补
牒旋团甲申奏伏缘当司已前久 (第 3a 页)
梁开平三年十月敕故过所先是司门郎中员外郎出
给今寇盗未平隐漏奸诈宜令宰臣赵光逢专判凡出
给过所先具状经中书点检判下即本司郎中据状出
给
晋天福三年六月敕应管关令丞等宜准唐天成四年
四月敕本司不得差补祗委关镇使钤辖今日已前差
补者宜令尽时勒停讫
汉乾祐元年七月六日敕左司员外郎卢振奏请应有
经过关津州府诸色人等并须于司门请给公验令所
在辨认方可放过宜依所陈颁示天下仍令司门准向来
旧规合施行事件仔细条举奏闻
礼部
后唐天成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尚书礼部员外郎 和
凝 奏臣当司补奏斋郎今重起请如后
一应请补斋郎等旧制当司祗凭都省发到状便给补
牒旋团甲申奏伏缘当司已前久 (第 3a 页)
史谓谦恭淳谨不愧斯言已矣赞曰荆山岧峣阳岐斯
支岷江浩涆渚宫斯涯山祗毓灵水若贡祉元 和凝 会
诞生君子彼君子兮惟楚之良厥德允常厥谋允臧九
折厥肱三缄厥口嘉石如肺金印如斗履险视夷处平
思陂史称 (第 29b 页)
支岷江浩涆渚宫斯涯山祗毓灵水若贡祉元 和凝 会
诞生君子彼君子兮惟楚之良厥德允常厥谋允臧九
折厥肱三缄厥口嘉石如肺金印如斗履险视夷处平
思陂史称 (第 29b 页)
宰臣
范质字文素魏郡人母梦人授五色笔而质生唐长兴中
擢进士第仕晋至翰林学士周祖擢为宰相建隆初封鲁
国公乾德二年罢相初 和凝 知贡举爱质所试文自以中
第尝在第十三名故亦以处质其后质官及封国皆与凝 (第 1a 页)
范质字文素魏郡人母梦人授五色笔而质生唐长兴中
擢进士第仕晋至翰林学士周祖擢为宰相建隆初封鲁
国公乾德二年罢相初 和凝 知贡举爱质所试文自以中
第尝在第十三名故亦以处质其后质官及封国皆与凝 (第 1a 页)
韩偓诗二卷香奁集
右唐韩偓致光也京兆人龙纪元年进士累迁谏议大
夫翰林学士昭宗幸凤翔进兵部侍郎承旨朱全忠怒
贬濮州司马荣懿尉天祐初挈族依王审知而卒香奁
集一卷或曰 和凝 既贵恶其侧艳故诡称偓著云
李洞诗一卷
右唐李洞撰字才江诸王之孙慕贾岛为诗铜铸其像
事之如神诗人 (第 56a 页)
右唐韩偓致光也京兆人龙纪元年进士累迁谏议大
夫翰林学士昭宗幸凤翔进兵部侍郎承旨朱全忠怒
贬濮州司马荣懿尉天祐初挈族依王审知而卒香奁
集一卷或曰 和凝 既贵恶其侧艳故诡称偓著云
李洞诗一卷
右唐李洞撰字才江诸王之孙慕贾岛为诗铜铸其像
事之如神诗人 (第 56a 页)
天台陶九成曰 唐义士
传云溪罗有开所撰也读之掩
卷泣下呜呼尚忍言哉皇庆初遂昌郑明德书林 (第 26a 页)
义
士 事云宋太学生林德阳字景㬢号霁山当杨总统
发陵时故为丐者背竹箩持竹夹遇物夹投箩中又
铸银作两许小牌系腰 …… (第 26a 页)
夜半一声山竹裂又云不
记羊之年马之月霹雳一声天地裂此五诗与唐传
语微不同书中有双匣字则收两陵骨得非林 义士
诗而罗云溪误窜入传中但云移宋常朝殿冬青植
函土上窃意会稽去杭隔一水或者可致若东嘉相
望千馀里岂容易持 (第 27a 页)
去不枯活也则又疑是唐 义士
诗岂唐起谋时林已先得两陵骨耶抑得唐所易他
骨耶周密癸辛杂识又云至元二十二年八月杨髡 …… (第 27a 页)
至元初法制未定诸髡或得横行若乙酉岁相去又
八年天下大定疑无此举但云高陵骨发尽化孝陵
顶骨小片不知唐 义士 所易何 (第 28b 页)
义士 所收又何
骨也 (第 28b 页)
卷泣下呜呼尚忍言哉皇庆初遂昌郑明德书林 (第 26a 页)
义
士 事云宋太学生林德阳字景㬢号霁山当杨总统
发陵时故为丐者背竹箩持竹夹遇物夹投箩中又
铸银作两许小牌系腰 …… (第 26a 页)
夜半一声山竹裂又云不
记羊之年马之月霹雳一声天地裂此五诗与唐传
语微不同书中有双匣字则收两陵骨得非林 义士
诗而罗云溪误窜入传中但云移宋常朝殿冬青植
函土上窃意会稽去杭隔一水或者可致若东嘉相
望千馀里岂容易持 (第 27a 页)
去不枯活也则又疑是唐 义士
诗岂唐起谋时林已先得两陵骨耶抑得唐所易他
骨耶周密癸辛杂识又云至元二十二年八月杨髡 …… (第 27a 页)
至元初法制未定诸髡或得横行若乙酉岁相去又
八年天下大定疑无此举但云高陵骨发尽化孝陵
顶骨小片不知唐 义士 所易何 (第 28b 页)
义士 所收又何
骨也 (第 28b 页)
满达
满达太宗之从弟也会同九年遣兵攻黎阳满达先驱
晋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未几周儒引满达自马家口
济河营于东岸攻郓州北津又陷德州擒刺史尹居璠
太宗南入大梁以满达为安国节度使又以为中京留
守至恒州崔廷勋见满达趋走拜起跪而献酒满达踞
而受之满达贪残猾忍民间有珍货美女必夺取之又
捕村人诬以为盗披颊抉目断腕焚炙而杀之欲以威
众常以其具自随左右前后悬人肝胆手足饮食起居
于其间语笑自若出入或被黄衣用乘舆服御物曰兹
事汉人以为不可吾国无忌也又以宰相员不足乃牒
冯道判史馆李崧判宏文馆 和凝 判集贤刘煦判中书
其僣妄如此然所部兵或犯法无所容贷故市肆不扰 (第 1b 页)
满达太宗之从弟也会同九年遣兵攻黎阳满达先驱
晋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未几周儒引满达自马家口
济河营于东岸攻郓州北津又陷德州擒刺史尹居璠
太宗南入大梁以满达为安国节度使又以为中京留
守至恒州崔廷勋见满达趋走拜起跪而献酒满达踞
而受之满达贪残猾忍民间有珍货美女必夺取之又
捕村人诬以为盗披颊抉目断腕焚炙而杀之欲以威
众常以其具自随左右前后悬人肝胆手足饮食起居
于其间语笑自若出入或被黄衣用乘舆服御物曰兹
事汉人以为不可吾国无忌也又以宰相员不足乃牒
冯道判史馆李崧判宏文馆 和凝 判集贤刘煦判中书
其僣妄如此然所部兵或犯法无所容贷故市肆不扰 (第 1b 页)
与广使俱至马氏誓不许故不克遣
六月宁国军节度使同恭相府事仰诠卒秋七月甲戌
丽春院火延于内城王迁居瑶台院是月闽王曦称大
闽皇帝八月辛亥王薨于瑶台院之䌽云堂年五十五
在位十年赠谥曰文穆敕宰相 和凝 撰神道碑七年壬
寅二月癸卯葬于国城龙山之南原王志量恢廓识度
宏远虽少婴军旅尤尚儒学事武肃孝敬小心未尝 (第 17b 页)
六月宁国军节度使同恭相府事仰诠卒秋七月甲戌
丽春院火延于内城王迁居瑶台院是月闽王曦称大
闽皇帝八月辛亥王薨于瑶台院之䌽云堂年五十五
在位十年赠谥曰文穆敕宰相 和凝 撰神道碑七年壬
寅二月癸卯葬于国城龙山之南原王志量恢廓识度
宏远虽少婴军旅尤尚儒学事武肃孝敬小心未尝 (第 17b 页)
在临安县城北十三步
吴越文穆王墓
在龙山之南原 和凝 撰神道碑
吴越忠献王墓
在龙山之南原太常乡张昭撰神道碑
吴越孝懿世子墓
在天竺前山
吴 (第 5a 页)
吴越文穆王墓
在龙山之南原 和凝 撰神道碑
吴越忠献王墓
在龙山之南原太常乡张昭撰神道碑
吴越孝懿世子墓
在天竺前山
吴 (第 5a 页)
羊鸦仁(泰山人少骁果有胆力普通中自魏归国/封广晋县侯征伐青齐间累有功绩大同)
(七年为北司州刺史侯景反鸦仁率所部入援台/城陷为景所留以为五兵尚书鸦仁常思奋发遂)
(出奔江陵为北徐州刺/史荀伯道诸子所害)︹唐︺吕元膺(东平人始游京/师谒故相齐映)
(映叹曰吾不及识娄郝殆斯人类乎策贤良高第/调安邑尉历为蕲州刺史元和中复刺同州既谢)
(帝问时政得失论奏激切明日谓宰相曰元膺直/气谠言宜留左右进御史中丞俄拜东都留守东)
(都有李师道留邸兵与山棚谋窃发事觉元膺擒/破之改河中节度使时方镇多姑息独元膺秉正)
(自将无不严惮入拜吏部侍郎正色/立朝有台宰望居官始终无訾缺)︹五代︺︹汉︺ 和凝
(须昌人唐天成中迁翰林学士知贡举时进士多/浮薄喜为諠哗以动主司每放榜则围棘闭省门)
(绝人出入以为常凝撤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历晋仕汉拜太子太傅封鲁国)
(公)
︹周︺王朴(东平人少举进士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献平边策世宗锐意征伐朴言用兵)
(之策谓江淮可先取世宗 (第 78a 页)
(七年为北司州刺史侯景反鸦仁率所部入援台/城陷为景所留以为五兵尚书鸦仁常思奋发遂)
(出奔江陵为北徐州刺/史荀伯道诸子所害)︹唐︺吕元膺(东平人始游京/师谒故相齐映)
(映叹曰吾不及识娄郝殆斯人类乎策贤良高第/调安邑尉历为蕲州刺史元和中复刺同州既谢)
(帝问时政得失论奏激切明日谓宰相曰元膺直/气谠言宜留左右进御史中丞俄拜东都留守东)
(都有李师道留邸兵与山棚谋窃发事觉元膺擒/破之改河中节度使时方镇多姑息独元膺秉正)
(自将无不严惮入拜吏部侍郎正色/立朝有台宰望居官始终无訾缺)︹五代︺︹汉︺ 和凝
(须昌人唐天成中迁翰林学士知贡举时进士多/浮薄喜为諠哗以动主司每放榜则围棘闭省门)
(绝人出入以为常凝撤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历晋仕汉拜太子太傅封鲁国)
(公)
(之策谓江淮可先取世宗 (第 7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