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書類
四書類
易類
孟子類
春秋類
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曲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吐绶鸟身大如翟毛色可爱若天晴淑景则吐绶长
 一尺须臾还吞之一名锦带功曹(述异记曰今岭南/有之名 绶鸡)
  张九龄
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
 书系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目之为飞奴(开元/天宝) (第 88b 页)
 宋行朝(在梅蔚山宋景炎元年帝炳舟次/于此即其地建二殿故址尚存)
 六君子堂(在儒学宝书阁后祀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张栻以 张九龄
余靖崔与之配之)
 (后堂废六君子以升从祀遂不复建仍像张余崔于宝书/阁下岁丁日举祀以邑名贤梁文奎通判 …… (第 7a 页)
 三枫亭(在县界图经云曲江有修仁水水北有/三枫亭梁范云有诗唐刺史韦迢重修)
 逍遥台(在城南五里武水东隋刺史薛/道衡建 唐张九龄
有序并诗)
 侯司空宅(在桂山下今/为司空庙) …… (第 10b 页)
 韶阳楼(在南门外临江唐初/建元末废有许浑诗)
 张曲江宅(在城南十里或云城/东六十里平圃驿畔)
 风度楼(在府治 南唐张九龄
为相玄宗重之每用人/必曰风度得如 (第 11a 页)
张九龄
否邑人因以名楼)
 朝阳楼(在武水西城堞/上唐皇甫湜记)
 张丞相园(在城南南山下/有 (第 11a 页)
张九龄
诗)
 旧曲江县治(一在南门外宝林堂后梁乾化间建一/在南门内路东宋绍兴初建即今学爱)
 (坊一在府谯 …… (第 11a 页)
 整冠亭(在帽子峰上取唐韩愈诗上宾虞舜整冠裾/而名左瞰正水右俯武溪宋守梁安世记)
 燕誉堂(在城东北下/瞰湘江后废)
 金鉴堂(在郡治西宋末建取 唐张/九龄
所上金鉴录故名)
 通天塔(在城南洲中正武二水合流/处明嘉靖间知府陈大纶建)
 临水源石(在□溪都 …… (第 12b 页)
 六祖塔(在大庾/岭上)
   始兴县
 梁太子书院(在县治南世传梁昭明太/子受经于傅大士寓此)
  文献公
书堂(在清/化乡)
 阶口驿(在县西南/十五里) …… (第 16b 页)
 至喜亭(即七松/堂故址)

 文献乡邦亭(在迎春亭右明弘治间岭南兵备道袁/庆祥重立 张九龄
开凿岭道碑于此大)
 (学士丘/浚撰碑)
 丽谯楼(即斗城钟/楼后燬)
 铁杖楼(明成化间知府江璞 (第 63b 页)
威唐颂陈源陈临王范黄恭凡九人)
(后圯改为/观音阁)
二献祠(在朝天街宋宝祐中安抚使方大琮建祀唐相 张九龄
宋相崔与之张 (第 2b 页)
文献
崔谥清献也今) …… (第 2b 页)
祠庙城隍庙(在丰积下街明崇祯/十年知县潘复敏建)
文献公
(在风度楼北康熙二十/四年知府唐宗尧建)
忠义孝弟祠(在学/宫东)
节孝祠(在学/宫西)
坛壝乐昌 …… (第 15b 页)
一里)
先农坛(在学/宫右)
厉坛(在城北/二里)
祠庙关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县/治东)
  唐张文献
(在儒学/讲堂东) …… (第 21b 页)
 宋十大夫祠(在儒学讲堂西宋嘉定四年知县赵彦偃/建十大夫者据郡县志及宋张庚记云许)
 (致许牧许彦博邓戒邓辟邓酢谭焕逸其数人无考/明嘉靖三年知县高辅即 张文献
书堂改建置祭田)
忠义孝弟祠
节孝祠(俱在义/学右)
   惠州府
坛壝府社稷坛(明洪武二年立/坛于 …… (第 22a 页)
九峰寺(在 贤相
都宋乾道五年/建明洪武三年重修)
石门寺(在 (第 78b 页)
贤相
都宋乾道五年/建明洪武六年重修)
南善寺(在上车都宋嘉定四年/建明洪武十五年重修)
云石寺(在龙塘都 (第 78b 页)
  罗浮山赋          谢灵运
客夜梦见延陵茅山在京之东南明旦得洞经所载罗
浮山事云茅山是洞庭口南通罗浮正与梦中意相会

遂感而作赋曰若乃茅公之说神化是悉数非亿度道
单悒谲洞天有九此惟其七潜夜引辉幽境朗日故曰
朱明之阳宫耀真之阴室洞穴之宝衢海灵之云术伊
离情之易结谅沉念之匪浮发潜梦于永夜若憩波而
乘桴越扶屿之细涨上增龙之合流鼓兰枻以水宿杖
桂策以山游
 唐
  登逍遥台序          张九龄

故郡城有荒台焉虽层宇落构而遗制巍然邑老相传
斯薛公道衡之所憩也薛公不容隋季出守海隅岂作
台榭以崇奢盖 …… (第 5a 页)
彼峻隅想风
景之不殊剪为茂草司马公又以岘山故事感羊祜以
兴言湘水遗风怀屈原而可作况登高临赋得无述焉 九龄
小人受教君子虽羲之乐会稽之士自宾许询而 …… (第 6a 页)
石门道
金鼓愁兮旌旆好来何暮兮去何早犦牛牲兮菌鸡卜
神降福兮公寿考
  开大庾岭记          张九龄
先天二载龙集癸丑我皇帝御宇之明年也理内及外
穷幽极远日月普烛舟车运行无不求其所宁易其所
弊者也初岭东 (第 12b 页)
废路人苦峻极行径夤缘数里重林之
表飞梁嶪巀千丈层崖之半颠跻用惕崭绝其尤故以

载则曾不容轨以运则负之以背而海外诸国日以通
商齿革羽毛之殷鱼盐蜃蛤之利上足以备府库之用
下足以赡江淮之求而越人绵力薄材夫荷妻戴劳亦
久矣不虞一朝而见恤者也不由圣政其何以臻兹乎
开元四载冬十有一月俾使臣左拾遗内供奉 张九龄
饮冰载怀执艺是度缘磴道披灌丛相其山谷之宜革
其坂险之故岁已农隙人斯子来役匪踰时成者不日
则已坦坦而方 …… (第 13a 页)
否不贪为宝而可怜不饮盗泉而非偶懿哉君子之鸿
名竹帛永于不朽
  荔枝赋(并序/)          张九龄
 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季夏其实乃熟状甚坏诡味
 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余往在西掖尝盛称之
 诸公莫之知 …… (第 25b 页)
  赠李茂先教授南恩州序    真德秀
温陵李茂先游天子学七年取上第而归不以南恩为
远且陋也往教授之曰吾先子之所莅也始恩有学而
不教有田而不廪有教官而不职其职以举恩之士思
其德者至今不衰吾之往也所以续吾先子之志也予
闻之叹曰中庸以善继志为孝茂先此行于是乎知孝
矣抑未知茂先之所以教授俾为士者穷理反身为有
用之学乎毋亦脂泽其言繁其技以求合于有司也者

眉山翁为珠崖之士赋诗有沧海何尝断地脉之语盖
谓苟有人山川不能限之所以勉其自力于科第也虽
然士于科第特以为行道之资耳要可贵则不在是茂
先往矣州之士有可与共学者进而教之曰恩诚远且
陋彼曲江日南视恩庸何愈而 张文献
姜相国出焉二
气五行钟为人物顾岂有岭海之间耶特患未知所以
学尔继自今从吾游者必以大学为户庭中庸为阃奥 …… (第 31b 页)
  余襄公神道碑        欧阳修
始兴襄公既葬于曲江之明年其子仲荀走于亳以来
告曰余氏世为闽人五代之际逃乱于韶自曾高以来
晦迹嘉遁至于博士府君始有禄仕而公继之以大曲
江僻在岭表自始兴 张文献公
有声于唐为 (第 34b 页)
贤相
至公
复出为宋名臣盖余徙韶历四世始有显仕而曲江寂
寥三百年然后再有闻人惟公位登天台正秩三品遂 …… (第 34b 页)
  张余二公祠记        杨万里
人物粤产古不多见见必奇杰也故 张文献公
一出而
曲江名天下至本朝余襄公继之两公相望揭日月引
星辰粤产亦盛矣哉盖自唐武德放于今五百有馀载
粤产 (第 64b 页)
二人而止尔则亦希矣然二代各一人而二人同
一州又何富也世谓以文取人抑末也两公俱以文学
进以名节显以文取人不可也以文废人可乎两公立
朝忠言大节多矣而谏用牛仙客安太子瑛诛安禄山

留范希文排张尧佐此尤治乱之所先者也三言不用
而二言用天宝之败庆历之隆岂适然哉虽 文献
相唐
而襄公未及大用或以是为襄公憾吾独不然圣贤君
子之于斯世顾道之行与否尔相与否奚顾哉两公者
道行则 …… (第 65a 页)
思而力
行之则其进而登此堂也不异乎亲炙之矣又明年以
书来告曰韶故名郡士多愿悫少浮华可与进于道者
盖有 张文献
余襄公之遗风焉然前贤既远而未有先 …… (第 67a 页)
同志者之芹曝
也承公命为序故及之公名选字士贤浙之临海人先
公勿斋先生宰新城遗爱在民公称其家学云
   张文献
集序        邱 浚 (第 95a 页)
古今说者咸曰唐相 张文献公
岭南第一流人物也嗟
乎公之人物岂但超出岭南而已哉盖自三代以至于
唐人才之生盛于江北开元天宝以前南士未 (第 95b 页)
有以科
第显者而公首以道侔伊吕科进未有以词翰显者而
公首掌制诰内供奉未有以相业显者而公首相玄宗
公薨后四十馀年浙士始有陆敬舆闽士始有欧阳行
周又二百四十馀年江西之士始有欧阳永叔王介甫
诸人起于易代之后由是以观公非但超出岭南盖江

以南第一流人物也公之风度先知见重于玄宗气节
功业著在信史播扬于天下后世唐三百年 贤相
前称
房杜后称姚宋胡明仲谓姚非宋比可与宋齐名者公
也由是以观公又非但超出江南乃有唐一代第一流
人物也 …… (第 96a 页)
南归期免丧后自备梓刻之
道韶适友人五羊涂君暲倅郡偶语及之太守毗陵苏
君韡同知莆田方君新谓公此集乃韶之 文献
请留刻
郡斋嗟乎公之相业世孰不知其文则不尽知也矧是 (第 96b 页)
卒而祠之城隍庙东若 唐张九龄
宋崔与之温若春李
昴英郭阊古成之皆乡先生有祠名先贤祠在明伦堂
之西射圃之北久而浸弊淳祐甲辰广帅方大琮 (第 13b 页)

文献九龄
崔清献与之之祠名二献祠元至元中宣抚
梁雄飞又以苏轼杨长孺并祠于廉吏吴隐之之祠今
皆废朝廷饬台宪励廉节 …… (第 13b 页)
  唐丞相 张文献公
开凿大庾岭碑阴记
                丘 浚
岭南自秦时入中国历两汉三国南北朝至于唐八百 (第 17a 页)
八十八年丞相 张文献公
始钟光岳全气而生于曲江
之湄时唐高宗咸亨四年癸酉也公生七岁即知属文
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是时已为 …… (第 17a 页)
不可胜用然后为学之成不此之求而徒事
空言以致利达则其志亦陋矣夫安能为有无于斯世
哉韶为岭南名郡在唐有 张文献公
在宋有余襄公皆
其人物之表表者郡故有学自宋景德开创迄今垂五
百年中间屡坏屡修而其颓弊莫如顷年之甚盖郡 (第 73b 页)
  湃紫海沧漭朱崖奥折向所披图者今则躬历矣
  美哉山川标险抒奇毓灵挺秀惟其风土擅胜是
  以人才蔚兴先达名世难以悉数如唐宋之最著
  则有 张文献
余忠襄崔菊坡其人于明则有知略
  之何东官儒雅之丘琼山经济之梁文康理学之
  陈白沙节气之海忠介其人 (第 66b 页)
  缌麻成人服三月(宋/) (明/)
宋政和礼为兄弟之曾孙为夫兄弟之曾孙为同堂兄
弟之孙为夫同堂兄弟之孙女适人者为兄弟之孙为
夫之兄弟之孙女适人者女适人者为从祖祖母为从
祖祖姑为从祖姑
明制以庶子为父后者为其母改入斩衰生母条以士
为庶母改入杖期庶母条其嫁女为同堂姊妹之出嫁
者增入缌麻三月(按杜典载有缌麻殇服一条仪礼云/为庶孙之中殇而郑康成谓当为下)

(殇马融谓冇中则冇下王肃谓大夫为孙服皆/无确据自唐以后亦无议及此者兹故不录)
  舅之妻及堂姨舅(唐/) (宋/) (元/)
  (臣/)等谨按杜典载开元制及裴耀卿 张九龄
等奏
  而韦绦原奏崔沔等众议未载今从旧唐书礼仪
  志备叙并录宋黄干仪礼经传续解以备详考
唐玄宗开 (第 21b 页)
为我进御前也上览诗
怅然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号一斛珠曲名始此
谪仙怨明皇幸蜀登高望秦川谓高力士曰吾听 张九
言不至此遣使祭之吹笛为此曲
舞山香汝阳王琎妙达音旨每随游幸尝带牙绢帽打
曲上自摘红槿花置之帽檐二物皆 (第 4a 页)
则有怨于彼者也不则勋名才
望出于己右而思所以排挤之者也夫惟出于私心故
爱憎毁誉乖谬若此如唐之李林甫忌 张九龄
李适之
卢绚则百计阴陷去之而后快喜王共吉温罗希奭则
引置要地以排抑正人嗟乎林甫秉国之钧不可谓不
尊十 (第 8b 页)
 (有时绝粒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永兴社(在县南临城西元魏置/永兴县属蕃郡故名郡)
 (志云今之临城/疑即其故址也)逍遥台(在县境龙山东麓 唐张九龄/
有登薛公逍遥台诗一云在)
 (薛城南即/薛台也)陶阳镇(在县东南陶山/金时置戍于此)故城(滕邑境内故 (第 24a 页)
 以殊礼待之相国燕公张说览其策而心醉其序事
 也则白乐川记及诸碑志皆卓立千古传于域中其
 为诗也必有逸韵佳对冠绝当时布在人口其词言
 也则 宰相张九龄
欲掎摭疵瑕沉吟久之不能易一 (第 57b 页)
 字公之除庶子也苑咸草诏曰西掖掌纶朝推无对
 议者以为知言凡斯夥多庸可悉数故燕国深赏公
 才俾与 张九龄
许景先韦述同游门庭命子均垍施
 伯仲之礼江夏李邕自陈州入计缮写其集赍以诣
 公托知已之分其为先达所重 (第 58a 页)
  (名入蜀记山极高大有路如线盘曲出绝顶谓之/一百八盘今由建始正路也黄鲁直诗一百入盘)
  (携手上至今/归梦绕羊肠)巫山(在县南隔江三里形如巫字因/以名县 张九龄
诗巫山与天近)
  (烟景常/清荧)鸟飞山(在县西北六十里言/山高鸟不能越也)月明山(在县/西三) (第 38b 页)
  (釭焰青烟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摇落殊未已/荣华倏阻迁愁思潇湘浦悲凉云梦田猿啼秋风)
  (夜雁飞明月天巴歌/不可听听此益潺湲)
   张九龄
巫山高诗(巫山与天近烟景常青荧此中/楚王梦梦得神女灵神女去已)
  (久白云空冥冥惟有/巴猿啸哀音不 (第 18b 页)
  (粒投之少顷香满盂酿但藙与艾盖一物相似有/食茱萸药茱萸之分如川芎有茶芎药芎之别也)
  (左思蜀都赋旁挺龙目侧生荔枝故 张九龄
赋荔/枝云虽观上国之光而被侧生之诮杜子美绝句)
  (云侧生野岸及江浦不熟丹宫满玉壶讳荔枝为/侧生虽 (第 45b 页)
本之左思 张九龄
然以时事不欲直道也)
  (黄山谷题杨妃病齿云多食/侧生损其左车则特好奇耳)
  (左思蜀都赋有紫梨 (第 45b 页)
江吉建昌临江南康皆以为灌婴是矣张说祭荆州城
隍文曰致和产物助天育人 张九龄
祭洪州城隍文曰
城隍是保氓庶是依则前代崇祀之意有在也今国家
开创之初尝以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及天下名 (第 14a 页)
 普及元阿木安童木华黎等俱罢祀
八年定祭前代先贤不具祭服便服行礼祠张巡许远于
归德州
十三年遣祭历代忠臣汉将蒋子文晋卞壶南唐刘仁瞻
宋曹彬元福寿凡五庙于祭功臣之日并祭
十六年祠秦李冰汉文翁宋张咏皆蜀守又祠密令卓茂
河南黄霸吴陆逊及子抗从子凯四川土神垂庥侯李龙
迁唐狄仁杰谢夷甫元李黼与其侄秉昭李宗坷咸著祀

典嗣邠州请以姜嫄公刘二庙入祀典从之
十九年礼臣请建昭烈武成王庙不许仍从祠帝王庙免
王爵
二十年改建帝王庙于鸡鸣山之阳岁八月择日致祭祔
功臣徐达等十二人仍令三年遣官祭于陵寝
 前定五室内去隋文帝
二十一年修唐相 张九龄
宋名臣余靖祠祀以历代名臣
从祀历代帝王庙去旧额赵普安童二人增陈平邓禹潘
美冯异木华黎五人
二十七年建 …… (第 33b 页)
嘉定以门人子思子配阳肤子衰公明
仪沈犹行公明高乐正子春公明宣单居离从祀脩唐相
宋璟祠祀于南和
十年脩 唐张九龄
祠祀于韶州子伊阙令拯与唐刺史邓
文进宋邕州推官谈必明国朝永礼令邓颙从祀
十六年祠宋陆秀夫于镇江岳飞于 (第 35b 页)
  广东
广州南海庙(南海/之神)

广州天妃庙(今山东直𨽻诸处/多有庙不具载)
广州杨都堂祠(祀景泰时佥都御史杨信民/后以按察副使毛吉配享)
南海真武灵应祠
南海忠义祠(洪武初祀南/海民关敏)
崖山三忠祠(祀宋忠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
韶州 张文献
及余襄公祠(祀 (第 18a 页)
唐张九龄
宋余靖近以唐/刺史邓文进配享 (第 18a 页)
文献
祠)
(中/)
肇庆包孝肃公祠(祀宋郡守/包丞相拯) (第 18a 页)
诗六篇殊属词敏赡上深叹赏宰相
寇准以殊江左人欲抑之而进益上曰朝廷取士惟才
是求四海一家岂限遐迩如前代 张九龄
辈何尝以遐
陋而弃置耶乃赐殊进士出身益同学究出身后二日
复召殊试诗赋论殊具言赋题尝私所习上益爱其淳 (第 45a 页)
之 八月诏河北水灾州军免今年秋税初王曾
曰边郡数大水盖洪范所谓不润下之證宜宽民赋以
答天灾故有是诏  张九龄
九代孙锡 (第 20b 页)
九龄
告身及 …… (第 20b 页)
明皇批答米献上谓辅臣曰 九龄
唐名相也宜旌其后
即授试国子四门助教 九月太常少卿直昭文馆陈
从易为左司郎中兵部郎中集贤院修撰杨大雅 (第 21a 页)
行吴中复上殿弹宰相
梁适奸邪上曰近马遵亦有弹疏且言唐室自天宝而
后治乱分何也中复对曰明皇初任姚崇宋璟 张九龄
为宰相遂致太平及李林甫用事纪纲大坏治乱于此
分矣虽威福在于人主然治乱要在辅臣上曰朕每进
用大臣未尝不 (第 4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