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易類
詩類
春秋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雜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兵家類
術數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寶積部類
洞神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明弥高而不流于顺宗德宗之察察臣之明丽乎正

 即百谷草木丽乎土其明弥厚而不堕于韩非 晁错
 
之刻薄此唐虞三代君臣之明皆丽乎正其化成天
 下也宜哉此卦其变为坎卦其象离为火为日为戈
 兵为甲胄其占 (第 3b 页)
 有为也后世商鞅之徒持刑名之学以为纷更之举
 变法易令当时苦之卒于毒天下祸其身此皆好革之
 说败之也 晁错
起七国之祸岂非好革乎 (第 6b 页)
 邓通无礼申屠嘉得以召斩之惟文帝能伸其威必

 待困辱而后召之而小臣自此不敢妄为矣自景帝
 以贵幸用事丞相之议屈于 晁错
大臣之言始轻是
 后九卿更进用事而石庆不能与议尝欲治近臣所
 忠九卿减宣罪反受其过大臣见轻可知矣其极 (第 75a 页)
 (氏曰周公以此为弭怨之道后世乃欲以严刑峻罚/止之不知适所以长怨也○汉孔氏曰已乎汝惟小)
 (子陈氏曰汝所事在弘广王之德意以应保殷民而/已林氏曰民之有求者有以应之民之未安者有以)
 (保之 晁错
谓人情莫不欲寿三王生而不伤人情莫/不欲富三王厚而不困人情莫不欲安三王扶而不)
 (危此所以应保之也○ (第 6a 页)
 (而后上官之谮入嗟夫国家有近臣有远臣岂能一/一在君左右纵在君左右而深宫宴间之际能保其)
 (无乘间抵巇者为人臣者将柰之何哉斩黄葵峰曰 晁错
之于景帝非不厚也袁盎一言立 东市离搆)
 (之生于不相/见可为寒心)
大车
 序刺周大夫也(妻为夫 (第 40b 页)
 (传注引东观记一马两车茨子河则车之韵歌不始于程晓诗也)今此字两收于九鱼九麻韵中 

(式车切)

古音都(左传昭二十七年去朝吴出蔡侯朱丧太子建杀连尹奢)史记滑稽传见篝字下 太史公 


自序维建遇谗爰及子奢尚既匡父伍员奔吴(汉书 晁错
传肉刑不用罪人亡帑非谤不治铸钱者除)

 (通关去塞不孽诸侯宾礼长老爱恤少孤罪人有期后宫出嫁尊赐孝弟 …… (第 9b 页)
 (求进方正废退奸邪除去阴刑害民者诛忧劳百姓列侯就都亲耕节用视民不奢)急就篇耿潘扈焦 
 (灭胡晏奇能邢丽奢颜师古曰奢音都荀子佹诗闾娵子奢注云奢当为都 汉晁错
对策奢叶都)杨雄 
 (少府箴嗜不可不察欲不可不图未尝失之于约常失于奢府臣司共敢告执觚)越绝书纪策考 …… (第 9b 页)
 (经邪客篇补其不足写其有馀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官能篇审于虚实无犯其邪是得天之 

露遇岁之虚(淮南子时则训审用法诛必辜备盗贼禁奸邪)尚书考灵曜阴气相佐德乃弗邪子助 


母收母合子符(易林剥之需上下惟邪寡妇无夫欢心隔塞君子离居)太玄经法次八正彼有辜格 


我无邪(急就篇灸刺和药逐去邪通章皆用模韵)汉书 晁错
传见上 班彪北征赋降几杖于藩国 

 (兮折吴濞之逆邪惟太宗之荡荡兮岂曩秦之所图)班固十八侯铭邑邑将 (第 10b 页)
日华耀以宣明)安世房中歌孔容之常承帝之 


明下民之乐子孙休光(承容之常承帝之明下民安乐受福无疆) 晁错
传言者不狂而择者不明 


使夫不明择于不狂是以万听而万不当也(淮南子原道训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 (第 23b 页)
 (大夫而不相能能徐音乃代反昭元年居于旷林不相能也能一音奴代反史记吴世家且句践为人能)
 (辛苦汉书高帝纪耐以上请之应劭曰耐音若能食货志能风与旱 晁错
传其性能寒其性能暑赵充国)
 (传汉马不能冬西域传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能饥渴师古并曰能读曰耐大戴礼易本 …… (第 4a 页)
 (黑犬嗥以北嗥以南四夷已服朝诸侯也两铧倚吾宫堂夹田夫也见流水汤汤越吾宫墙献物已至则)

有馀也(汉扬雄长杨赋且盲者不见咫尺而离娄烛千里之隅客徒爱胡人之获我禽兽曾不知我亦)



已获其王侯(反离骚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汾隅灵宗初谍伯侨兮流于末之扬侯)司空箴茫 


茫九州都鄙盈区纲以群牧缀以方侯(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或倚夷门而笑或)

 (横江潭而渔或七十说而不遇或立谈而封侯或枉千乘于陋巷或拥彗而先驱)汉书 晁错
传见奢字 

下 元后传赞五将十侯卒成新都(叙传抑抑仲舒再相诸侯身修国治致仕县车下帷覃思论道属) (第 37a 页)
 (从节有序盛矣允文允武蒐田表祃)


古音同上 盐铁论见下(说苑杂言篇是以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

(古讶切)


古音故(淮南子说林训逐鹿者不顾兔决千金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


亦作贾(越绝书记范伯夫和氏之璧求者不争贾骐骥之材不难阻险之路)汉书佞幸传长安谣伊 


徙雁鹿徙菟去牢与陈实无贾(韩敕孔庙礼器碑文漆不水解工不争贾深除玄污水通)注礼器升 

 (堂天雨降澍)

 (古音同上平声则音姑)汉书 晁错
传见平声奢字下 


古音同上(诗七月七章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甫田四章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 (第 2a 页)
 上声
五尾(佩文韵作五尾广韵集韵七尾独用今仍作五尾)

(武斐切凡鸟兽虫鱼皆有尾又诗琐兮尾兮注末也又微也又终也战国策王若能为此尾又厎也尔雅)
(瀵大出尾注其源深出于底下也又星名尔雅尾为大辰又鹑尾次名又鸟兽交接曰尾又以酒巡匝末座曰)
(婪尾酒又焦尾琴名又陪尾山名又姓)(亹亹勉也又斐亹文猊通作娓与元韵义异)(赤色)
(水流猊又浘润海水泄处庄子作尾闾一曰泉底)(顺也又美也)○斐(敷尾切文猊又又萋斐文)

(章相错也诗有斐君子通作匪考工记且其匪色与支韵微韵义并异)(菜名似芜菁又尔雅菲芴注即)
(土瓜也又薄也微也与微韵义异)(月三日明生之名又朏朏明未盛也王逸九思时朏朏兮且旦又队)
(韵)(谤也或省作非汉书 晁错
传非谤不治注非读曰诽又微韵未韵)(口欲言而未能之猊论语)
(不悱不发又礼记疏学者心愤愤口悱悱通作悱 (第 1b 页)
(之不置又皓韵)(苛扰也 晁错
传除苛解娆又乱也戏弄也又如鷕切与萧韵啸韵义并异)(山田谓之)
(䃵一曰䂪石)(岰㠡山貌)(木长弱 (第 9a 页)
 漾韵义异(按并从二立俗作并非)(并立也又梗韵敬韵)(白鱼也)○茗(米挺切茶晚取者尔)
(雅释草茗荈又花名述异记巴东有真香茗其花色白如蔷薇煎服令人能诵不忘或作榠)(𬈑涬大水)
(貌或作瀴与青韵义异)(嫇奵自持也与青韵义异)(酩酊汉书 晁错
传食肉而饮酩或作佲茗)
(合目也又目不明也又无目者称瞑逸周书师旷曰请使瞑臣往与之言又瞑瞑视不审貌又 (第 3b 页)
也周礼太宰以九赋敛财贿汉书有税有赋税以足食)
(赋以足兵又禀受也给与也又布也诗明命使赋又贡士曰赋汉书 晁错
传乃以臣错充赋又诗有六义二曰) …… (第 8b 页)
下后耳疏又发语辞又反也汉书贾谊传首顾居下又后汉书郭林)
(宗范滂等为八顾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又通雇汉书 晁错
传敛民财以顾其功注顾雠也若今言雇赁也又)
(国名诗韦顾既伐又地名左传盟于顾又北顾山名又姓又麌韵)( …… (第 13b 页)
异)(旧也)
(常也周礼八统二曰敬故事也易知幽明之故又事故事所由也又巧也荀子好诈故又官名汉书使掌故 晁)
(错
从伏生受尚书)(坚也礼记城郭沟池以为固又再辞曰固辞又执一不通曰固又官名周礼有掌固)
(又姓又仆固复 …… (第 13b 页)
遗也又贿赂也左传置其赂器于太庙)(玉名楚辞被明月兮佩宝璐)(和气津凝)
(为露礼记天降膏露又汉书 晁错
传覆露万民又董仲舒所著书有玉杯露又书体有垂露又不掩藏也左传) (第 17a 页)
枝落也诗蚕月条桑沈重读)(鸟声)
(也)澄三晁晁(直遥切苍颉篇云虫名亦姓风俗通云卫大夫史晁之后汉有 晁错
又陟遥切十二)
(并古文)(朝廷也礼记曰诸侯于天子五年一朝又姓唐有拾遗朝卫)(古文)潮淖
(潮水) (第 30b 页)
 (于齐鲁之间孝文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诏太)
 (常使掌故 晁错
往受之颜师古曰卫宏定古文尚书/序云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使其女传言教错)
 (齐人语多与颖川异错所不 …… (第 5b 页)
 (伯丰问尚书古文今文有优劣否曰孔壁之传汉时/人却不传只是司马迁曾师授如伏生尚书汉世却)
 (多传者 晁错
以伏生不曾出其女口授有齐音不可/晓者以意属成此载于史者及观经传及孟子引享)
 (多仪出自大诰却无差只 …… (第 6a 页)
 (劝谕百姓迁都之类是出于记录至于蔡仲之命微/子之命囧命之属或出当时做成底诏诰文字如后)
 (世朝廷词臣所为者又问尚书未有解曰便是有费/力处其间用字亦有不可晓处当时为伏生是济南)
 (人 晁错
却颖川人止得于其女口授有不晓其言以/意属读然而传记所引却与尚书所载又无不同只)
 (是孔壁所藏者皆易 …… (第 6b 页)
 (汉书所引泰誓云诬神者殃及三世又云立功立事/惟以永年疑即武帝之世所得者律历志所引伊训)
 (毕命字画有与古文略同者疑伏生口传而 晁错
所属/读者其引武成则伏生无此篇必张霸所伪作者也)
 纂注(碧梧马氏曰案孔传所言则古文书其经已送/之王 …… (第 12a 页)
 文以今考之则今文多艰涩而古文反平易或者以

 为今文自伏生女子口授 晁错
时失之则先秦古书
 所引之文皆已如此恐其未必然也或者以为记录
 之实语难工而润色之雅辞易好故训诰誓命 (第 12b 页)
施恩惠于天下赐孝弟力田及罢军卒祠死事者颇非
时节 御史大夫晁错
时为太子家令奏言其状臣相伏
念陛下恩泽甚厚然而灾气未息窃恐诏令有未合当
时者也愿陛下选明经通知阴阳者 (第 29a 页)
罪苟有
志兴复宜进天下之贤择其策之可用者授以荒顿之
地隶以客徙之民或免罪赐爵以劝之室庐牛种以安
之如 晁错
徙民之法任其经略开垦无拘以文法吏治
数年之间优劣自见然后兴其贤能者使之循行劳来
用其良法美意推而广之 (第 3a 页)
觐会
同征伐追胥使之常闲于行役而不以为难安于劳苦
而不以为病是故奸慝祸乱而不作刑罚兵革而不用
也虽然 晁错
有言人情莫不欲逸三王节其力而不尽
岂周之民终岁勤动而不得息者耶愚尝合周制土田
居民之数而得其说矣故以 (第 82b 页)
 其身亦凶其身凶其身亦凶其国曰鸣豫小人有口
 才者也曰志穷狡志而极其欲者也故暴公以谗鸣
 伊戾以谀鸣仪秦以说鸣髡衍以辩鸣 晁错
主父偃
 以谋鸣江充息夫躬以讦鸣王叔文以治道鸣李训
 以大言鸣鸣乎下应乎上凶在其中矣而况极其志
 者 …… (第 7a 页)
 变决大议者乎主是变也非有以仗天下之至正开
 天下之大公未见其济也故正则吉公则不失贞者
 正也出门者公也董公进发丧之议而名项为贼故
 王 晁错
决削地之议而汉有其地故乱正则吉不正
 则凶也舍御事艰大之言而从十夫之谋故成东征
 之功用训注小人之策 …… (第 12a 页)
 革弊者非刚则革不力过刚则祸必亟过刚而祸不
 亟者九三其庶乎然亦危矣九三以刚处刚过刚也
 见天下之弊不胜其愤欲一决而去之此其祸不为
  晁错
则为景延广然能小有悔而无咎者九三处巽
 之极以极顺行过刚故过而不过小有悔过刚也无 (第 17b 页)
 明丽乎正即日月丽乎天其明弥高而不流于显宗
 德宗之察臣之明丽乎正即百榖草木丽乎土其明
 弥厚而不堕于韩非 晁错
之薄此唐虞三代君臣之 (第 1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