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春秋類
書類
易類
孝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時令類
史評類
載記類
正史類
列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儒家類
醫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江廉访使佥事文章典茂为时所称
袁遵道字叔正丰人性颖悟至大间以神童荐初
为国学四门馆正字升伴读历翰林直学士子焕
少游 虞集 之门亦有文誉累官太师右丞相赠鲁
国公
明高逊志字士敏萧人元末侨寓嘉兴受业于贡师
泰周伯琦郑 (第 65a 页)
袁遵道字叔正丰人性颖悟至大间以神童荐初
为国学四门馆正字升伴读历翰林直学士子焕
少游 虞集 之门亦有文誉累官太师右丞相赠鲁
国公
明高逊志字士敏萧人元末侨寓嘉兴受业于贡师
泰周伯琦郑 (第 65a 页)
宝祐乡荐令黔江宋亡不仕隐居东园著述以老
元汪莱甫字芳卿歙人好读易自号草窗先生 虞集
荐之诏有司辟举不赴
孙嵩字元京休宁人宋时荐入太学元初归隐山
中自号艮山以示意杜门赋咏凄断沦绝 (第 6b 页)
元汪莱甫字芳卿歙人好读易自号草窗先生 虞集
荐之诏有司辟举不赴
孙嵩字元京休宁人宋时荐入太学元初归隐山
中自号艮山以示意杜门赋咏凄断沦绝 (第 6b 页)
经也史则纬也义礼渊薮在焉学者能尽得古人
之意者鲜况敢私有论述乎
陈徵字明善江西人尝从吴澄游其学务明理不
求荣进寓居吴中读书鼓琴 虞集 揭傒斯咸推重
之
陈桱宁波人侨居长洲著通鉴续编
郑东字季明平阳人元末避地常熟肆力古文多 (第 14a 页)
之意者鲜况敢私有论述乎
陈徵字明善江西人尝从吴澄游其学务明理不
求荣进寓居吴中读书鼓琴 虞集 揭傒斯咸推重
之
陈桱宁波人侨居长洲著通鉴续编
郑东字季明平阳人元末避地常熟肆力古文多 (第 14a 页)
江西之为省东接闽浙西连荆蜀北踰淮汴以达于京
师据岭海之会斥交广之境蛮服内向岛夷毕朝提
封数千里隆兴则其治所也 (元虞集 江西行省惠政碑)
星丽斗牛地兼吴楚据百粤之上游壮雄藩之重辅(明胡
俨滕王阁赋)
统三府论 …… (第 2b 页)
袁郡东十五里曰上浦当楚蜀滇黔孔道(明邹守益广润桥记)
状元洲雄居中央回澜砥柱一郡锁钥(明袁业泗卢洲三元阁记)
宜春为郡在江右上游山川完固 (虞集 宜春尊经阁记)
袁为州负山带水一水清泻东北入于大江负城两厓
东为惊湍奔驶激射不可以舟(宋滕强恕 …… (第 10b 页)
东有柱天二峰西迎章贡二水南障玉笥羊角北峙凤
山叠嶂(新淦形势说)
章贡之巨浸澎湃西北湄湘之碧涧萦绕南山(明陈以运新淦
志序)
其治在四大山之中秀水渊注 (虞集 新喻学记)
临四邑独喻限长江上游(明刘崧新喻新城记)
葛峰环其东蒙岭据其北钟山鼎山之秀位 …… (第 14a 页)
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阔怪奇可喜之
观环抚之东南(曾巩拟岘台记)
地方千里介江湖之表 (虞集 抚州谯楼记)
抚为江西大郡其地西南负山至郡治而平衍旷然数
百里下控江湖(明邵宝抚州志序)
…… (第 18a 页)
南城之东南鄙与闽接壤析为新城县其山独秀奇明
丽(吴澄送新城尹序)
其山磅礴而清润其水通畅而渊沈 (虞集 新城学记)
黎川故形胜地所谓旷如奥如者郊关以外皆有之(明黄
□新城皆春堂记)
天峰崇峻石 …… (第 22a 页)
环山带水形甲东南(明王尧臣修都昌县厅事记)
两水腋之其状如带西山云居环之其状如翼(宋王容建昌学
记)
修江横前名山峙右 (虞集 建昌学记)
建昌鄱湖上游控修江诸阜洪所恃北门也(张鏊建昌县城记)
四面诸山环拱若抱涧浍清 (第 30b 页)
师据岭海之会斥交广之境蛮服内向岛夷毕朝提
封数千里隆兴则其治所也 (元虞集 江西行省惠政碑)
星丽斗牛地兼吴楚据百粤之上游壮雄藩之重辅(明胡
俨滕王阁赋)
统三府论 …… (第 2b 页)
袁郡东十五里曰上浦当楚蜀滇黔孔道(明邹守益广润桥记)
状元洲雄居中央回澜砥柱一郡锁钥(明袁业泗卢洲三元阁记)
宜春为郡在江右上游山川完固 (虞集 宜春尊经阁记)
袁为州负山带水一水清泻东北入于大江负城两厓
东为惊湍奔驶激射不可以舟(宋滕强恕 …… (第 10b 页)
东有柱天二峰西迎章贡二水南障玉笥羊角北峙凤
山叠嶂(新淦形势说)
章贡之巨浸澎湃西北湄湘之碧涧萦绕南山(明陈以运新淦
志序)
其治在四大山之中秀水渊注 (虞集 新喻学记)
临四邑独喻限长江上游(明刘崧新喻新城记)
葛峰环其东蒙岭据其北钟山鼎山之秀位 …… (第 14a 页)
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阔怪奇可喜之
观环抚之东南(曾巩拟岘台记)
地方千里介江湖之表 (虞集 抚州谯楼记)
抚为江西大郡其地西南负山至郡治而平衍旷然数
百里下控江湖(明邵宝抚州志序)
…… (第 18a 页)
南城之东南鄙与闽接壤析为新城县其山独秀奇明
丽(吴澄送新城尹序)
其山磅礴而清润其水通畅而渊沈 (虞集 新城学记)
黎川故形胜地所谓旷如奥如者郊关以外皆有之(明黄
□新城皆春堂记)
天峰崇峻石 …… (第 22a 页)
环山带水形甲东南(明王尧臣修都昌县厅事记)
两水腋之其状如带西山云居环之其状如翼(宋王容建昌学
记)
修江横前名山峙右 (虞集 建昌学记)
建昌鄱湖上游控修江诸阜洪所恃北门也(张鏊建昌县城记)
四面诸山环拱若抱涧浍清 (第 30b 页)
羊角山在府治谯楼之左有石笋出土中如羊角昔传
有童子自蜀青城山来者叩角致书而石开后人神
之扁为羊角洞天 元虞集 有记赵孟頫诗一拳白石
封岩穴三市红尘隔洞门 …… (第 1a 页)
栎山在崇仁县东二十里多栎树又东十里为仙华山
感应山在崇仁县东五十五里有仙坛乡民雩禜地也
东塔山在崇仁县东南五里何汉记云东塔仙坛始元
至正癸未值大旱民走邑南华盖山叩于浮邱公迎
三仙像以来祀于山之麓县西有北塔山 虞集 有诗 …… (第 4b 页)
花尖岭在东乡县南七都两峰大小相对曰大花尖小
花尖相近有金峰岭视诸峰尤高大上有三仙祠民
祀之以御蝗蝻下有虎岩泉又南有船岭其形如船
黄茅冈在崇仁县华盖山下 元虞集 (第 14b 页)
邵庵 精舍有白 (第 14b 页)
有童子自蜀青城山来者叩角致书而石开后人神
之扁为羊角洞天 元虞集 有记赵孟頫诗一拳白石
封岩穴三市红尘隔洞门 …… (第 1a 页)
栎山在崇仁县东二十里多栎树又东十里为仙华山
感应山在崇仁县东五十五里有仙坛乡民雩禜地也
东塔山在崇仁县东南五里何汉记云东塔仙坛始元
至正癸未值大旱民走邑南华盖山叩于浮邱公迎
三仙像以来祀于山之麓县西有北塔山 虞集 有诗 …… (第 4b 页)
花尖岭在东乡县南七都两峰大小相对曰大花尖小
花尖相近有金峰岭视诸峰尤高大上有三仙祠民
祀之以御蝗蝻下有虎岩泉又南有船岭其形如船
黄茅冈在崇仁县华盖山下 元虞集 (第 14b 页)
邵庵 精舍有白 (第 14b 页)
南湖在府城南门外西折里许相传南唐元宗弟齐
王景达以大都督牧临川时所开延广数百亩资灌
溉之利宋天圣中州守朱正辞用诏书即湖为放生
池绍兴中州守晁谦之面湖作芙蓉堂绍定中提举
魏大有复作湖山堂于堤上淳祐中提举冯去疾因
南湖道院故址创临汝书院元至正间为近湖居民
湮堑照磨王坚孙倡议清复之见 虞集 临汝书院复
南湖记书院旋废湖仍堙没为田
清塘在府城北七十里曾氏所居环群山而汇众水
灌溉甚广明儒 (第 46b 页)
王景达以大都督牧临川时所开延广数百亩资灌
溉之利宋天圣中州守朱正辞用诏书即湖为放生
池绍兴中州守晁谦之面湖作芙蓉堂绍定中提举
魏大有复作湖山堂于堤上淳祐中提举冯去疾因
南湖道院故址创临汝书院元至正间为近湖居民
湮堑照磨王坚孙倡议清复之见 虞集 临汝书院复
南湖记书院旋废湖仍堙没为田
清塘在府城北七十里曾氏所居环群山而汇众水
灌溉甚广明儒 (第 46b 页)
袁州学唐天宝五年太守房琯始立庙于城北袁山门
外乾元元年刺史郑审移郡治西大历改元刺史萧
定改建自为记大中九年刺史温璠复于房琯之旧
南唐保大十年刺史李徵古移于郡治西南 宋景
德三年州守杨侃奉诏增修讲堂自为记庆历六年
州守李忱置州学房钱以赡学徒皇祐五年州守祖
无择以旧址狭隘乃改营州治东即今学李觏记政
和二年教授郑王宾新戟门礼殿自为记绍兴九年
州守陈烯重新张九成记淳熙五年州守张杓再新
之张栻记 元至元五年总管张熙祖建尊经阁 虞
集 记 明洪武六年知府刘伯起重修洪熙元年知
府周铎重建大成殿越五年灾宣德八年知府何澄
重建胡俨记成化间知 …… (第 24b 页)
旧在邑治东宋初建于邑西五里宣和间迁清源渡嘉
定间复建于西郊端平元年州守赵师恕刱学舍于
县东旧址自为记咸淳六年县令章采迁安仁驿并
清源书院为学 元至元二年县丞徐邦宪新明伦
堂 虞集 记 明初兵燬知县张仁复建于邑东旧址
洪武二十九年知县王思中建尊经阁正统十四年
御史韩雍行部按复侵地景 …… (第 28a 页)
旧在邑治东双虹桥西宋崇宁间县令李存移桥东南
乾道元年县令洪纶迁之古寺学废为官舍淳熙五
年县令祝勋仍复旧所杨愿记后县令王僎陈雄钱
迈相继修葺 元至元中佥宪萨题勒默色邑人江
州𣙜茶大使黄璧咨以修学事璧身任之增设门庑
至顺三年佥宪聂延世以圣像弗严璧受命绘饰如
初至元四年副宪完颜至道以栋桡霤坏仍命璧修
凡三役皆璧出私帑为之 虞集 记 明吴元年甲辰
知县赵中因故址重建洪武七年知县贾志通重修
正统十二年知县李灿修大成殿成化四年知县陈 …… (第 31a 页)
学在县治东南虎瞰山旧为临梁馆唐大历八年改为
学 宋崇宁间县令徐鼎新之建炎间燬绍兴三年
县令赵子琇重建绍熙二年县令曾光祖重修谢谔
记嘉定八年县令董埙又新之张颖记 元升为州
学至元四年知州李汉杰增建 虞集 记至正壬辰兵
燬 明复为县学洪武三年知县黄允重建知县闵 …… (第 37a 页)
学在府治东阜民坊晋王右军故宅唐天复二年刺史
危全讽始立文庙 宋咸平六年州守张方新之有
记庆历四年州守马寻即庙后建学继守王周绪成
之史纶记嘉祐以后州守钱瑄刘子翼相继修淳熙
十三年州守钱象祖重修蒋用之记嘉泰间州守陈
研等捐修周必大记 元泰定至元至正间同知实
都学正崔应诚总管袁说之重新 虞集 记 明吴元
年甲辰指挥同知金大旺因旧葺新永乐间知府石
刚重修成化二十一年燬于火知府周瑛吴泰相继
修之 …… (第 53b 页)
乡贤祠祀晏殊以下凡七十三人
忠义孝弟祠详见各县
射圃在城外正觉寺西
采芹亭元至正年建 虞集 记
魁星楼康熙间知府张四教重建
临川县儒学
初在顺化门外宋咸平初县令陈从易始建于府 …… (第 54b 页)
初在社稷坛右宋皇祐初县令李祥建曾巩记宣和间
迁城隍庙北绍兴初寇燬县令邓庾徙于县治左孙
觌记县令叶上达又移于县治北绍兴二十年县令
邓昌期以近水湫隘改迁今所(按县志是科乡举十八人登甲科三人咸
以为建学之应邑人杜国华诗有棘闱群试三千士花县先登十八人之句亦盛事也)绍定庚
寅燬于兵县令赵希点更创高定子记 元皇庆二
年廉访郝鉴重建吴澄记至正甲申更新之 虞集 记 …… (第 58a 页)
学在县治北宋绍兴二十年县令魏彦林建三十年县
令王植充广之谢谔记淳熙十年县令王瑾增修十
五年县令赵善恭重修嘉定中县令郑起沃黄圭相
继修景定中县令王端臣咸淳中县令唐元龄皆事
修葺 元初废镇守千户王祐复构讲堂皇庆初县
尹刘汝弼率邑人陈仕贵更新之延祐间县尹黄栋
孙增修吴澄记至元间监邑实哩布哈张彦辅撤旧
重新 虞集 记至正壬辰兵燬 明吴四年丁未知县
戴智重建张洁记洪武二十二年知县钱鲁南增葺
之正统间知县成伟县丞叶杰 (第 61b 页)
外乾元元年刺史郑审移郡治西大历改元刺史萧
定改建自为记大中九年刺史温璠复于房琯之旧
南唐保大十年刺史李徵古移于郡治西南 宋景
德三年州守杨侃奉诏增修讲堂自为记庆历六年
州守李忱置州学房钱以赡学徒皇祐五年州守祖
无择以旧址狭隘乃改营州治东即今学李觏记政
和二年教授郑王宾新戟门礼殿自为记绍兴九年
州守陈烯重新张九成记淳熙五年州守张杓再新
之张栻记 元至元五年总管张熙祖建尊经阁 虞
集 记 明洪武六年知府刘伯起重修洪熙元年知
府周铎重建大成殿越五年灾宣德八年知府何澄
重建胡俨记成化间知 …… (第 24b 页)
旧在邑治东宋初建于邑西五里宣和间迁清源渡嘉
定间复建于西郊端平元年州守赵师恕刱学舍于
县东旧址自为记咸淳六年县令章采迁安仁驿并
清源书院为学 元至元二年县丞徐邦宪新明伦
堂 虞集 记 明初兵燬知县张仁复建于邑东旧址
洪武二十九年知县王思中建尊经阁正统十四年
御史韩雍行部按复侵地景 …… (第 28a 页)
旧在邑治东双虹桥西宋崇宁间县令李存移桥东南
乾道元年县令洪纶迁之古寺学废为官舍淳熙五
年县令祝勋仍复旧所杨愿记后县令王僎陈雄钱
迈相继修葺 元至元中佥宪萨题勒默色邑人江
州𣙜茶大使黄璧咨以修学事璧身任之增设门庑
至顺三年佥宪聂延世以圣像弗严璧受命绘饰如
初至元四年副宪完颜至道以栋桡霤坏仍命璧修
凡三役皆璧出私帑为之 虞集 记 明吴元年甲辰
知县赵中因故址重建洪武七年知县贾志通重修
正统十二年知县李灿修大成殿成化四年知县陈 …… (第 31a 页)
学在县治东南虎瞰山旧为临梁馆唐大历八年改为
学 宋崇宁间县令徐鼎新之建炎间燬绍兴三年
县令赵子琇重建绍熙二年县令曾光祖重修谢谔
记嘉定八年县令董埙又新之张颖记 元升为州
学至元四年知州李汉杰增建 虞集 记至正壬辰兵
燬 明复为县学洪武三年知县黄允重建知县闵 …… (第 37a 页)
学在府治东阜民坊晋王右军故宅唐天复二年刺史
危全讽始立文庙 宋咸平六年州守张方新之有
记庆历四年州守马寻即庙后建学继守王周绪成
之史纶记嘉祐以后州守钱瑄刘子翼相继修淳熙
十三年州守钱象祖重修蒋用之记嘉泰间州守陈
研等捐修周必大记 元泰定至元至正间同知实
都学正崔应诚总管袁说之重新 虞集 记 明吴元
年甲辰指挥同知金大旺因旧葺新永乐间知府石
刚重修成化二十一年燬于火知府周瑛吴泰相继
修之 …… (第 53b 页)
乡贤祠祀晏殊以下凡七十三人
忠义孝弟祠详见各县
射圃在城外正觉寺西
采芹亭元至正年建 虞集 记
魁星楼康熙间知府张四教重建
临川县儒学
初在顺化门外宋咸平初县令陈从易始建于府 …… (第 54b 页)
初在社稷坛右宋皇祐初县令李祥建曾巩记宣和间
迁城隍庙北绍兴初寇燬县令邓庾徙于县治左孙
觌记县令叶上达又移于县治北绍兴二十年县令
邓昌期以近水湫隘改迁今所(按县志是科乡举十八人登甲科三人咸
以为建学之应邑人杜国华诗有棘闱群试三千士花县先登十八人之句亦盛事也)绍定庚
寅燬于兵县令赵希点更创高定子记 元皇庆二
年廉访郝鉴重建吴澄记至正甲申更新之 虞集 记 …… (第 58a 页)
学在县治北宋绍兴二十年县令魏彦林建三十年县
令王植充广之谢谔记淳熙十年县令王瑾增修十
五年县令赵善恭重修嘉定中县令郑起沃黄圭相
继修景定中县令王端臣咸淳中县令唐元龄皆事
修葺 元初废镇守千户王祐复构讲堂皇庆初县
尹刘汝弼率邑人陈仕贵更新之延祐间县尹黄栋
孙增修吴澄记至元间监邑实哩布哈张彦辅撤旧
重新 虞集 记至正壬辰兵燬 明吴四年丁未知县
戴智重建张洁记洪武二十二年知县钱鲁南增葺
之正统间知县成伟县丞叶杰 (第 61b 页)
建昌学始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建在军治西靖康二年
燬绍兴四年又燬知军蒋循祖修复之江皋会记
元泰定间总管萨题勒密实增修吴澄记至正六年同
知刘矩重建大成殿 虞集 记 明景泰七年知府江 …… (第 1a 页)
学在县治东南宋绍兴八年始析为县十三年县令李
维芑建学谢黻记宋末邑进士胡梦魁作礼殿 元
至正三年县尹苗益倡修 虞集 记元末寇燬 明洪
武元年知县沙良佐重建十七年知县洪深二十七
年教谕罗秀实先后修之永乐十五年教谕曾亨县 …… (第 6a 页)
旧在县东南弦歌坊唐咸通中县令陈升建宋因之
元泰定三年县尹段完泽教谕宋守正铸祭器置学
田至元五年县尹于友信教谕宋钊重修 虞集 记元
末兵燬 明洪武初知县周象贤改建县治东十六
年知县陈敬中复迁于故址三十一年知县洪俊迁
明伦堂于殿 …… (第 34a 页)
学在县治西宋崇宁间建于县治东绍兴间兵燬徙于
县治旁庆元初县令许锡迁今址王容记 元元贞
元年升为州学至元二年知州孙辅臣董修 虞集 记
明复为县学洪武五年知县倪恭重建景泰二年
知县潘彝主簿陈璘相继修萧镃记成化六年知县
罗献大新之张 (第 36a 页)
燬绍兴四年又燬知军蒋循祖修复之江皋会记
元泰定间总管萨题勒密实增修吴澄记至正六年同
知刘矩重建大成殿 虞集 记 明景泰七年知府江 …… (第 1a 页)
学在县治东南宋绍兴八年始析为县十三年县令李
维芑建学谢黻记宋末邑进士胡梦魁作礼殿 元
至正三年县尹苗益倡修 虞集 记元末寇燬 明洪
武元年知县沙良佐重建十七年知县洪深二十七
年教谕罗秀实先后修之永乐十五年教谕曾亨县 …… (第 6a 页)
旧在县东南弦歌坊唐咸通中县令陈升建宋因之
元泰定三年县尹段完泽教谕宋守正铸祭器置学
田至元五年县尹于友信教谕宋钊重修 虞集 记元
末兵燬 明洪武初知县周象贤改建县治东十六
年知县陈敬中复迁于故址三十一年知县洪俊迁
明伦堂于殿 …… (第 34a 页)
学在县治西宋崇宁间建于县治东绍兴间兵燬徙于
县治旁庆元初县令许锡迁今址王容记 元元贞
元年升为州学至元二年知州孙辅臣董修 虞集 记
明复为县学洪武五年知县倪恭重建景泰二年
知县潘彝主簿陈璘相继修萧镃记成化六年知县
罗献大新之张 (第 36a 页)
府署在旧子城内宋为军治太平兴国七年创建炎三
年兵燬绍兴间知军晏孝夲重建陈篆有记绍兴间
知军曾集建冰玉堂朱子为之记嘉定间知军赵师
夏建六老堂自有记元为总管府至正间总管孙天
民鼎建谯楼 虞集 有记明初兵燬知府孟钦即故址
创建同知王祎改建六老堂于厅事之后自有记洪
武九年知府安智增修宣德五年知府 (第 24a 页)
年兵燬绍兴间知军晏孝夲重建陈篆有记绍兴间
知军曾集建冰玉堂朱子为之记嘉定间知军赵师
夏建六老堂自有记元为总管府至正间总管孙天
民鼎建谯楼 虞集 有记明初兵燬知府孟钦即故址
创建同知王祎改建六老堂于厅事之后自有记洪
武九年知府安智增修宣德五年知府 (第 24a 页)
国朝顺治间仍改贡院后移贡院于东湖北止存故址
虎溪书院在新建忠孝乡琚塘亦名虎溪精舍唐婺源
程天器刺洪州即家于此始置飞麟学塾至宋嘉定
间其孙必东必简先后登进士因改为虎溪书院元 虞集 有记
秀溪书院在新建北乡宋安抚使王明访邓晏典教郡
庠二载辞归生徒愿执经从之者众乃度地创院中
设 …… (第 4a 页)
香溪书院在新建北乡宋邑人邓武建
东山书院在新建忠孝乡宋邑人罗伯高建白鹿洞院
长亦创东山书院于二十都 虞集 有诗
竹梧书院在新建桃花乡宋邑人裘万顷所构生徒云
集万顷与同里胡桐原万澹庵徐竹堂往复唱和时
称 …… (第 4b 页)
国朝康熙三年守道施闰章知府李芳春重建推官郑
𤐣记之
南轩书院在府城东湖上夲南轩祠宋端平中州守彭
方建元至元间总管张熙祖重修 虞集 记
六柳书院在宜春县横塘明进士袁鲁训及江督袁继
咸读书处也
秀江书院在府城西明嘉靖间籍严 …… (第 16b 页)
张岩书院在万载县西获富里元临江儒学教授张千
崖立有礼殿以祀先圣有祠以奉周程张邵司马六
先生张没其甥萍乡荣氏率族人子弟就学焉 虞集
记
昼永书堂在万载县建成坊明洪武间长史龙镡立
坞溪书院在万载县治东明永乐间左布政易节建 …… (第 18a 页)
临汝书院在府城西南二里宋淳祐九年冯去疾提举
江南西路以朱子尝临是邦故立书院祠之规画悉
仿学制元延祐间燬于火山长黄镇同知马合睦新
之吴澄记至正辛巳照磨王坚孙山长张震重修礼
殿讲堂门庑斋舍焕然一新 虞集 记
峨峰书院在府城南青云峰左宋嘉定间参政李皖捐
俸同知县黄干建以讲堂面峨峰故名王克勤记
(第 35a 页)
虎溪书院在新建忠孝乡琚塘亦名虎溪精舍唐婺源
程天器刺洪州即家于此始置飞麟学塾至宋嘉定
间其孙必东必简先后登进士因改为虎溪书院元 虞集 有记
秀溪书院在新建北乡宋安抚使王明访邓晏典教郡
庠二载辞归生徒愿执经从之者众乃度地创院中
设 …… (第 4a 页)
香溪书院在新建北乡宋邑人邓武建
东山书院在新建忠孝乡宋邑人罗伯高建白鹿洞院
长亦创东山书院于二十都 虞集 有诗
竹梧书院在新建桃花乡宋邑人裘万顷所构生徒云
集万顷与同里胡桐原万澹庵徐竹堂往复唱和时
称 …… (第 4b 页)
国朝康熙三年守道施闰章知府李芳春重建推官郑
𤐣记之
南轩书院在府城东湖上夲南轩祠宋端平中州守彭
方建元至元间总管张熙祖重修 虞集 记
六柳书院在宜春县横塘明进士袁鲁训及江督袁继
咸读书处也
秀江书院在府城西明嘉靖间籍严 …… (第 16b 页)
张岩书院在万载县西获富里元临江儒学教授张千
崖立有礼殿以祀先圣有祠以奉周程张邵司马六
先生张没其甥萍乡荣氏率族人子弟就学焉 虞集
记
昼永书堂在万载县建成坊明洪武间长史龙镡立
坞溪书院在万载县治东明永乐间左布政易节建 …… (第 18a 页)
临汝书院在府城西南二里宋淳祐九年冯去疾提举
江南西路以朱子尝临是邦故立书院祠之规画悉
仿学制元延祐间燬于火山长黄镇同知马合睦新
之吴澄记至正辛巳照磨王坚孙山长张震重修礼
殿讲堂门庑斋舍焕然一新 虞集 记
峨峰书院在府城南青云峰左宋嘉定间参政李皖捐
俸同知县黄干建以讲堂面峨峰故名王克勤记
(第 35a 页)
蓝山书院在弋阳县治南宋邑人张卿弼登咸淳戊辰
进士仕兴化倅宋亡隐居教授其门人杨应桂等以
来学者众建书院以处之有庙堂以祀夫子两庑翼
焉有明伦堂乡贤祠元至顺三年其孙繁昌尹纯仁
重修 虞集 记
九川书院在弋阳县九川明宣德间李文仪与从弟文
彬建正统间少卿李奎致政归重建育英堂希贤轩
尚志 …… (第 9b 页)
祐间知军陈洽建友善堂及文昌宫咸淳间知军刘
傅汉增置贡士庄元至元间总管陈炎酉修之大德
间崔翼之置田百亩 虞集 有白鹿书院新田记元季
兵燬田亦亡明祖建都金陵取大杉木为御殿白鹿
之路始通见王祎记正统元年翟福溥守南康 …… (第 28b 页)
东佳书院在德安县东林山下唐义门陈衮建聚书千
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悉令就学一名义门书院宋
徐锴有记
蔡氏义学在瑞昌县元邑人蔡季霖建其子士仁修室
宇赡供给延名师以教其乡党子弟 虞集 为之记
怀溪书院在瑞昌县新河南明万历间知县陈鼎训导
叶济英建有记
成德书院在湖口县成德岭 (第 36b 页)
进士仕兴化倅宋亡隐居教授其门人杨应桂等以
来学者众建书院以处之有庙堂以祀夫子两庑翼
焉有明伦堂乡贤祠元至顺三年其孙繁昌尹纯仁
重修 虞集 记
九川书院在弋阳县九川明宣德间李文仪与从弟文
彬建正统间少卿李奎致政归重建育英堂希贤轩
尚志 …… (第 9b 页)
祐间知军陈洽建友善堂及文昌宫咸淳间知军刘
傅汉增置贡士庄元至元间总管陈炎酉修之大德
间崔翼之置田百亩 虞集 有白鹿书院新田记元季
兵燬田亦亡明祖建都金陵取大杉木为御殿白鹿
之路始通见王祎记正统元年翟福溥守南康 …… (第 28b 页)
东佳书院在德安县东林山下唐义门陈衮建聚书千
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悉令就学一名义门书院宋
徐锴有记
蔡氏义学在瑞昌县元邑人蔡季霖建其子士仁修室
宇赡供给延名师以教其乡党子弟 虞集 为之记
怀溪书院在瑞昌县新河南明万历间知县陈鼎训导
叶济英建有记
成德书院在湖口县成德岭 (第 36b 页)
故家遗俗皆知尚气节畏清议(黄干文)
西山南浦之春云暖而乍寒雨新而骤霁(方岳与江西陈漕书)
其人衣冠其食稼穑诗书艺文栋宇布帛 (虞集 颂)
士知尚儒民皆务本(元富州志)
人稠而劳淳悍相半事烦讼多为十三郡之最(邓元锡方域志) …… (第 5b 页)
此邦风俗颇厚礼逊相师有见有闻易于入德(谢谔新喻县学
记)
邑多衣冠旧族世守进士业百十年有闻不衰而近世
有以清文介节名于时者州人犹能道之 (虞集 新喻县脩学记)
渝人以礼义相先以阀阅相高故虽贫坠不肯轻去其
乡(新喻县志论)
山耸水澄灵 …… (第 12b 页)
旴江世多君子(傅拳四贤堂记)
旧俗淳美变自庚寅民习争战(谌佑平寇碑)
为文章之懿于东南在甲乙之目 (虞集 修学记)
才学辈出亦多膴仕(同上)
市肆繁密邑屋华好(方舆胜览)
建昌府在抚信邵汀 …… (第 21a 页)
庐山自陶谢洎十八贤已还儒风绵绵相续不绝(白居易集)
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同上)
高人閒士蝉联不绝(余靖崇胜寺记)
自朱文公讲学白鹿洞环匡庐山之麓士君子闻风而
起者多矣 (虞集 瑞昌蔡氏义学记) (第 30b 页)
西山南浦之春云暖而乍寒雨新而骤霁(方岳与江西陈漕书)
其人衣冠其食稼穑诗书艺文栋宇布帛 (虞集 颂)
士知尚儒民皆务本(元富州志)
人稠而劳淳悍相半事烦讼多为十三郡之最(邓元锡方域志) …… (第 5b 页)
此邦风俗颇厚礼逊相师有见有闻易于入德(谢谔新喻县学
记)
邑多衣冠旧族世守进士业百十年有闻不衰而近世
有以清文介节名于时者州人犹能道之 (虞集 新喻县脩学记)
渝人以礼义相先以阀阅相高故虽贫坠不肯轻去其
乡(新喻县志论)
山耸水澄灵 …… (第 12b 页)
旴江世多君子(傅拳四贤堂记)
旧俗淳美变自庚寅民习争战(谌佑平寇碑)
为文章之懿于东南在甲乙之目 (虞集 修学记)
才学辈出亦多膴仕(同上)
市肆繁密邑屋华好(方舆胜览)
建昌府在抚信邵汀 …… (第 21a 页)
庐山自陶谢洎十八贤已还儒风绵绵相续不绝(白居易集)
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同上)
高人閒士蝉联不绝(余靖崇胜寺记)
自朱文公讲学白鹿洞环匡庐山之麓士君子闻风而
起者多矣 (虞集 瑞昌蔡氏义学记) (第 30b 页)
至大四年始遣官至江浙议海运事令海船从扬子
江逆流而上装载粮米而江水湍急又多石矶走沙
涨浅粮船俱坏岁岁有之(续文献通考)
顺帝至元初翰林学士江西 虞集 上疏论东南运粮
实竭民力今京师之东濒海数千里北极辽海南濒
青齐海潮日至淤为沃壤宜用南人法筑堤捍水为 (第 47b 页)
江逆流而上装载粮米而江水湍急又多石矶走沙
涨浅粮船俱坏岁岁有之(续文献通考)
顺帝至元初翰林学士江西 虞集 上疏论东南运粮
实竭民力今京师之东濒海数千里北极辽海南濒
青齐海潮日至淤为沃壤宜用南人法筑堤捍水为 (第 47b 页)
滕王阁名胜志在章江广润二门之间唐显庆四年滕
王元婴都督洪州营建此阁迨落成而滕王之封适
至因以名之后阎伯玙来督其婿吴子章能文令宿
搆阁序因九日宴僚属欲出誇之先是龙门王勃往
交趾省亲舟次马当山去南昌七百馀里神见梦焉
且许助风及明而至遂得预宴阎遍请诸宾客为序
皆辞谢至勃不辞而赋一座惊服有序并诗其后王
绪为赋王仲舒为记韩昌黎所称三王是也大中间
阁燬观察纥干众重建韦悫记宋元间范致虚姚燧 虞集 俱有重修阁碑明初壬寅太祖幸南昌尝宴词
臣阁上命放陈友谅所蓄鹿于西山罗钦顺记自圣
祖亲征伪汉燕诸将后阁 …… (第 10a 页)
涌翠亭武宁县志在柳山上宋白玉蟾有记
写韵轩府志在城南惠民门外唐太和末仙姝吴䌽鸾
写孙愐唐韵处 虞集 记龙兴紫极宫写韵轩高据城
表面西山之胜俯瞰长江间乎民居官舍之中特为
夐绝世传吴仙䌽鸾尝写韵于此轩以之 (第 15b 页)
王元婴都督洪州营建此阁迨落成而滕王之封适
至因以名之后阎伯玙来督其婿吴子章能文令宿
搆阁序因九日宴僚属欲出誇之先是龙门王勃往
交趾省亲舟次马当山去南昌七百馀里神见梦焉
且许助风及明而至遂得预宴阎遍请诸宾客为序
皆辞谢至勃不辞而赋一座惊服有序并诗其后王
绪为赋王仲舒为记韩昌黎所称三王是也大中间
阁燬观察纥干众重建韦悫记宋元间范致虚姚燧 虞集 俱有重修阁碑明初壬寅太祖幸南昌尝宴词
臣阁上命放陈友谅所蓄鹿于西山罗钦顺记自圣
祖亲征伪汉燕诸将后阁 …… (第 10a 页)
涌翠亭武宁县志在柳山上宋白玉蟾有记
写韵轩府志在城南惠民门外唐太和末仙姝吴䌽鸾
写孙愐唐韵处 虞集 记龙兴紫极宫写韵轩高据城
表面西山之胜俯瞰长江间乎民居官舍之中特为
夐绝世传吴仙䌽鸾尝写韵于此轩以之 (第 1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