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職官類
別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法制類
史評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續道藏
清代道教文獻
(冲会通河长奔入海而汴城南之新河又淤百馀/年间迁徙数四千里之内散逸弥漫似非人力所)
(能支持乃者上廑圣衷轸念运道之阻艰生民之/鱼鳖特敕本院右副都御史 刘大夏 前来修理功)
(虽略施力犹未竟不意伏流溃溢遂尔中止或者/以黄陵冈之塞口不合张秋之护堤复坏遂谓河) …… (第 27b 页)
(当预备又以水势不杀则塞决难成塞决难成则/运道有阻欲照景泰年间张秋塞决事例借拨九)
(江等处钞关荆州等处抽分料银各数万两发 刘/大夏 收用沥恳具陈不为无据寥寥数月未蒙议)
(行今自五月以来水益泛滥决口日深运道日阻/所幸水势趋南十有 …… (第 29a 页)
(咏载途而趋事赴功无难色矣且役夫十万日费/浩繁所免税粮不过二十万石幸而成功实乃万)
(世之利以今日天下之大国计之重何惜此二十/万之税不一慰安人心哉仍乞再敕 刘大夏 专理)
(其事合用钱粮悉听计处户工二部力与赞襄俾/凡桩草等料得预为讣臣虽庸劣亦当体圣意少)
(第 29b 页)
(竭心思待今八月以后秋水消落再行相度利害/斟酌缓急与 刘大夏 议处起倩人夫各从近便如)
(孙家渡口至南顿河南俱起倩河南开封等处人/夫黄陵冈至于梁进口河道俱起倩 …… (第 29b 页)
(之弟弟则重之以赏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不弟/则示之以罚一坐一立各有定位或行或止各有)
(常仪如是则下不僭上少不陵长恭敬揖逊之风/行而展亲睦族之效臻矣又何难于昭明 时雍 之)
(化也哉愚虽不肖其于伦齿之说得于父师之所/讲明者素矣故于五疏所陈不曰重民命则曰重)
( (第 41b 页)
(能支持乃者上廑圣衷轸念运道之阻艰生民之/鱼鳖特敕本院右副都御史 刘大夏 前来修理功)
(虽略施力犹未竟不意伏流溃溢遂尔中止或者/以黄陵冈之塞口不合张秋之护堤复坏遂谓河) …… (第 27b 页)
(当预备又以水势不杀则塞决难成塞决难成则/运道有阻欲照景泰年间张秋塞决事例借拨九)
(江等处钞关荆州等处抽分料银各数万两发 刘/大夏 收用沥恳具陈不为无据寥寥数月未蒙议)
(行今自五月以来水益泛滥决口日深运道日阻/所幸水势趋南十有 …… (第 29a 页)
(咏载途而趋事赴功无难色矣且役夫十万日费/浩繁所免税粮不过二十万石幸而成功实乃万)
(世之利以今日天下之大国计之重何惜此二十/万之税不一慰安人心哉仍乞再敕 刘大夏 专理)
(其事合用钱粮悉听计处户工二部力与赞襄俾/凡桩草等料得预为讣臣虽庸劣亦当体圣意少)
(第 29b 页)
(竭心思待今八月以后秋水消落再行相度利害/斟酌缓急与 刘大夏 议处起倩人夫各从近便如)
(孙家渡口至南顿河南俱起倩河南开封等处人/夫黄陵冈至于梁进口河道俱起倩 …… (第 29b 页)
(之弟弟则重之以赏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不弟/则示之以罚一坐一立各有定位或行或止各有)
(常仪如是则下不僭上少不陵长恭敬揖逊之风/行而展亲睦族之效臻矣又何难于昭明 时雍 之)
(化也哉愚虽不肖其于伦齿之说得于父师之所/讲明者素矣故于五疏所陈不曰重民命则曰重)
( (第 41b 页)
十有二
人增祀仓颉毕公高仲山甫魏相耿弇宋璟裴度李沆
王曾富弼文彦博李纲文天祥博果密常遇春杨士奇
于谦 刘大夏 十有八人并自西庑原祀移入之夔伯夷
伊尹邓禹诸葛亮郭子仪曹彬宗翰穆呼哩徐达十人
共四十人西庑原祀力牧周 (第 10b 页)
人增祀仓颉毕公高仲山甫魏相耿弇宋璟裴度李沆
王曾富弼文彦博李纲文天祥博果密常遇春杨士奇
于谦 刘大夏 十有八人并自西庑原祀移入之夔伯夷
伊尹邓禹诸葛亮郭子仪曹彬宗翰穆呼哩徐达十人
共四十人西庑原祀力牧周 (第 10b 页)
善加抚恤
三年丁亥冬十月流贼寇石康知县罗绅死之遂废石
康入合浦
十三年丁酉春三月按察使陶鲁始建博罗城
翰林学士琼山邱浚修宋元续纲目成
十四年戊戌夏四月析海阳县地置饶平县析高要县
地置高明县
十九年癸卯秋九月徵新会陈献章为翰林院检讨
二十三年丁未夏礼部侍郎邱浚进大学衍义补
孝宗弘治三年庚戌析番禺县地置从化县
四年辛亥冬十月建大忠祠全节庙于厓山
布政使刘大夏 与检讨陈献章所议皆宋死事诸臣
详寺观志
八年乙卯春二月少保大学士邱浚卒
赠太傅谥文庄 (第 71b 页)
三年丁亥冬十月流贼寇石康知县罗绅死之遂废石
康入合浦
十三年丁酉春三月按察使陶鲁始建博罗城
翰林学士琼山邱浚修宋元续纲目成
十四年戊戌夏四月析海阳县地置饶平县析高要县
地置高明县
十九年癸卯秋九月徵新会陈献章为翰林院检讨
二十三年丁未夏礼部侍郎邱浚进大学衍义补
孝宗弘治三年庚戌析番禺县地置从化县
四年辛亥冬十月建大忠祠全节庙于厓山
布政使刘大夏 与检讨陈献章所议皆宋死事诸臣
详寺观志
八年乙卯春二月少保大学士邱浚卒
赠太傅谥文庄 (第 71b 页)
大度人莫窥其际至所设施动中机宜卒赠太子少
保谥襄敏
刘大夏 字 (第 5b 页)
时雍 华容人学先正己存诚少师杨溥一
见奇之天顺甲申进士改庶吉士思以勋业自见寻
出为兵部主事弘治三年累迁 (第 5b 页)
至广东右布政使为
政公平先是议城从化累年不就 大夏 至则择人授
役期月而成人倚为重田州泗城乱飞檄谕之兵罢
尝道厓山谒大忠祠念宋慈元后陵寝无主因与陈 (第 5b 页)
献章议立庙并列祀典十三年迁右都御史总督两
广军务广人闻命如婴儿之望慈母时议奏请增置
雷廉高肇兵备等官部下其议于 总督大夏 言广东
增置官员不为不多矣员冗费烦于民奚益因奏革
肇庆抚猺参政高肇捕盗通判十数员民甚便之先
是 (第 6a 页)
镇守总帅以戍卒为私役者千馀 大夏 令各还所
役又招谕十三村盗平之后召为兵部尚书以忠直
名天下卒年八十一谥 (第 6a 页)
忠宣 同时按察佥事徐纮字
朝文武进人行部岭南首重儒术修张曲江祠周濂 (第 6a 页)
保谥襄敏
刘大夏 字 (第 5b 页)
时雍 华容人学先正己存诚少师杨溥一
见奇之天顺甲申进士改庶吉士思以勋业自见寻
出为兵部主事弘治三年累迁 (第 5b 页)
至广东右布政使为
政公平先是议城从化累年不就 大夏 至则择人授
役期月而成人倚为重田州泗城乱飞檄谕之兵罢
尝道厓山谒大忠祠念宋慈元后陵寝无主因与陈 (第 5b 页)
献章议立庙并列祀典十三年迁右都御史总督两
广军务广人闻命如婴儿之望慈母时议奏请增置
雷廉高肇兵备等官部下其议于 总督大夏 言广东
增置官员不为不多矣员冗费烦于民奚益因奏革
肇庆抚猺参政高肇捕盗通判十数员民甚便之先
是 (第 6a 页)
镇守总帅以戍卒为私役者千馀 大夏 令各还所
役又招谕十三村盗平之后召为兵部尚书以忠直
名天下卒年八十一谥 (第 6a 页)
忠宣 同时按察佥事徐纮字
朝文武进人行部岭南首重儒术修张曲江祠周濂 (第 6a 页)
阕除顺天大城县招流逋千有五十戚畹夺河间民
产以人命相枝梧津摄勘竟还之民擢贵州道监察
御史清理江浙屯田军民皆悦服时命推冢宰津力
荐周经 刘大夏 可任忤旨下狱以科道申救得免孝
宗末年尝条上四事多见采纳巡按广西会征獞贼
随军纪功过师无违律者擢知 (第 25b 页)
产以人命相枝梧津摄勘竟还之民擢贵州道监察
御史清理江浙屯田军民皆悦服时命推冢宰津力
荐周经 刘大夏 可任忤旨下狱以科道申救得免孝
宗末年尝条上四事多见采纳巡按广西会征獞贼
随军纪功过师无违律者擢知 (第 25b 页)
望矣投波而死是可哀也
厓山近有大忠庙以祀文丞相陆丞相张太傅弘治辛
亥冬十月今户部侍郎前广东右布政华容 刘公大夏
行部至邑与予泛舟厓门吊慈元故址始议立祠于大
忠之上邑著姓赵思仁请具土木公韪之予赞其决曰
祠成当为公记 (第 35a 页)
厓山近有大忠庙以祀文丞相陆丞相张太傅弘治辛
亥冬十月今户部侍郎前广东右布政华容 刘公大夏
行部至邑与予泛舟厓门吊慈元故址始议立祠于大
忠之上邑著姓赵思仁请具土木公韪之予赞其决曰
祠成当为公记 (第 35a 页)
左侍郎魏骥持不可曰此妇人之仁天道不时正此故
也狱决而雨孝宗弘治末年刑部尚书闵圭谳重狱忤
旨久不下帝与 兵部尚书刘大夏 语及之对曰人臣执
法效忠圭所为无足异帝曰且道自古君臣曾有此事
否对曰臣幼读孟子见瞽瞍杀人皋陶执之之语 (第 26b 页)
也狱决而雨孝宗弘治末年刑部尚书闵圭谳重狱忤
旨久不下帝与 兵部尚书刘大夏 语及之对曰人臣执
法效忠圭所为无足异帝曰且道自古君臣曾有此事
否对曰臣幼读孟子见瞽瞍杀人皋陶执之之语 (第 26b 页)
十六丈五尺(雍正七/年戗筑)一孔家集西格堤长二百五十
丈 一黑龙潭月堤长三百五丈
曹单太行堤(明弘治十年 都御史刘大夏 所筑万历/九年巡抚都御史何起鸣增修亦名南)
(长堤上自河南武涉直抵江南砀沛在曹县境自/芝麻庄起至马 …… (第 37b 页)
(常是时汴梁东南旧道淤浅河流北徙合于沁水势/益奔放河南之兰阳考城山东之曹县郓城等处俱)
(被湮没直逼张/秋有妨运道)六年命右副都御史 刘大夏 平江伯
陈锐修治决河一浚孙家渡口开新河导水南行由
中牟至颍州东入于淮一浚四府营淤河由陈留至
归 …… (第 86a 页)
太行堤 离缕水堤约十里原因未有拦水坝之时
恐缕堤不足恃故又筑此即所谓遥堤也又以其耸
峙蜿蜓屹然如山故名之曰太行系明弘治十年 都
御史刘大夏 所筑嗣后屡次修补永资保障 (第 109a 页)
丈 一黑龙潭月堤长三百五丈
曹单太行堤(明弘治十年 都御史刘大夏 所筑万历/九年巡抚都御史何起鸣增修亦名南)
(长堤上自河南武涉直抵江南砀沛在曹县境自/芝麻庄起至马 …… (第 37b 页)
(常是时汴梁东南旧道淤浅河流北徙合于沁水势/益奔放河南之兰阳考城山东之曹县郓城等处俱)
(被湮没直逼张/秋有妨运道)六年命右副都御史 刘大夏 平江伯
陈锐修治决河一浚孙家渡口开新河导水南行由
中牟至颍州东入于淮一浚四府营淤河由陈留至
归 …… (第 86a 页)
太行堤 离缕水堤约十里原因未有拦水坝之时
恐缕堤不足恃故又筑此即所谓遥堤也又以其耸
峙蜿蜓屹然如山故名之曰太行系明弘治十年 都
御史刘大夏 所筑嗣后屡次修补永资保障 (第 109a 页)
以汶水为源而明永乐中金纯分导河流与会通河
合景泰中徐有贞开广济渠上溯澶渊以接河沁之
水则犹借力于河耳乃一决再决贻患不休至弘治
间 刘大夏 始筑黄陵冈以断其流而张秋获宁则河
之有害于会通河可徵矣济宁以南菏泗所会明初
运道在昭阳湖以西因地 …… (第 86a 页)
冲决今欲浚旧河以杀上流之势泄决口以防下流
之患修筑堤岸增广闸座集夫兴工分官督役未几
政卒
六年二月升浙江布政使 刘大夏 为右副都御史往
治决河时大夏议筑黄陵冈及设减水石坝疏曰臣
等议得河南山东两直隶地方西南高阜东北低 …… (第 102a 页)
便利疏上报可七年二月工方兴河复决张秋从沙
湾之下十里溃东堤入海运河水涸尽入决口漕舟
不通四月复遣内官李兴平江伯陈锐协同 大夏 督 …… (第 103a 页)
张秋横冲会通河长奔入海而汴南之新河又淤百
馀年间迁徙数四千里之内散逸㳽漫特命 都御史
刘大夏 经理而伏秋横溢工力未竟议者以黄陵冈
之塞口不合张秋之护堤复坏遂谓河不可治非也
顾以修筑堤防之工多 …… (第 104a 页)
阻以北则淤塞将平计其功力之施仅八十馀里若
疏而浚之使之由徐入淮以杀下流之势水势既杀
则决口可塞运道可完万世之利也命下部议行之
大夏 发夫数万于缺口上游西岸凿月河三里许属
之旧运河以通漕舟不与河争道乃治河上游导之
南行一浚孙家渡口 …… (第 104b 页)
道矣且开封之境地皆浮沙河流迅驶一经溃决如
奔马掣电瞬息数百丈工必大而下埽更难故前代
河决之患此地常居七八自 明刘大夏 筑太行堤起
自黑羊山东至曹州以及丰沛高厚坚固北岸恃以
无恐岁久不修残缺过半 …… (第 109b 页)
(会汶之道明景泰中徐有贞治张秋决河作/土坝杀以水门泄其溢入大清河即此也)五空桥
(本济水支津入汶之道水经所谓马颊水入之是也/弘治中 刘大夏 治张秋决河于决口迤南建减水石)
(坝以备宣泄俗/谓之五空桥)
徒骇河在运河之东由聊城东岸龙湾减水 (第 111b 页)
合景泰中徐有贞开广济渠上溯澶渊以接河沁之
水则犹借力于河耳乃一决再决贻患不休至弘治
间 刘大夏 始筑黄陵冈以断其流而张秋获宁则河
之有害于会通河可徵矣济宁以南菏泗所会明初
运道在昭阳湖以西因地 …… (第 86a 页)
冲决今欲浚旧河以杀上流之势泄决口以防下流
之患修筑堤岸增广闸座集夫兴工分官督役未几
政卒
六年二月升浙江布政使 刘大夏 为右副都御史往
治决河时大夏议筑黄陵冈及设减水石坝疏曰臣
等议得河南山东两直隶地方西南高阜东北低 …… (第 102a 页)
便利疏上报可七年二月工方兴河复决张秋从沙
湾之下十里溃东堤入海运河水涸尽入决口漕舟
不通四月复遣内官李兴平江伯陈锐协同 大夏 督 …… (第 103a 页)
张秋横冲会通河长奔入海而汴南之新河又淤百
馀年间迁徙数四千里之内散逸㳽漫特命 都御史
刘大夏 经理而伏秋横溢工力未竟议者以黄陵冈
之塞口不合张秋之护堤复坏遂谓河不可治非也
顾以修筑堤防之工多 …… (第 104a 页)
阻以北则淤塞将平计其功力之施仅八十馀里若
疏而浚之使之由徐入淮以杀下流之势水势既杀
则决口可塞运道可完万世之利也命下部议行之
大夏 发夫数万于缺口上游西岸凿月河三里许属
之旧运河以通漕舟不与河争道乃治河上游导之
南行一浚孙家渡口 …… (第 104b 页)
道矣且开封之境地皆浮沙河流迅驶一经溃决如
奔马掣电瞬息数百丈工必大而下埽更难故前代
河决之患此地常居七八自 明刘大夏 筑太行堤起
自黑羊山东至曹州以及丰沛高厚坚固北岸恃以
无恐岁久不修残缺过半 …… (第 109b 页)
(会汶之道明景泰中徐有贞治张秋决河作/土坝杀以水门泄其溢入大清河即此也)五空桥
(本济水支津入汶之道水经所谓马颊水入之是也/弘治中 刘大夏 治张秋决河于决口迤南建减水石)
(坝以备宣泄俗/谓之五空桥)
徒骇河在运河之东由聊城东岸龙湾减水 (第 111b 页)
(陜西三/原人)李颙(工部尚书前左布/政使广东博罗人)薛远(户部尚书以上/俱成化间任)
陈政(侍郎南直/南陵人)白昂(侍郎南直/武进人) 刘大夏(湖广华容人/以上俱弘治)
(间/任) 崔岩(湖广孝/感人)李堂(浙江鄞/县人)刘恺(北直新/安人)赵璜(江西/安福)
(人/)龚弘(南直 (第 63b 页)
陈政(侍郎南直/南陵人)白昂(侍郎南直/武进人) 刘大夏(湖广华容人/以上俱弘治)
(间/任) 崔岩(湖广孝/感人)李堂(浙江鄞/县人)刘恺(北直新/安人)赵璜(江西/安福)
(人/)龚弘(南直 (第 63b 页)
原 杰(字子英山西阳城人成化时为巡抚都御史/甚有才望尝议筑馆陶城费颇浮溢有言当)
(节省者杰曰吾劳民力当赡民财且/令后之修补者不至籍口以病民也)
刘大夏(字时雍湖广华容人弘治初河决曹县王陵/冈大夏以都御史奉命治其事夙夜劳瘁不)
(避寒暑民感其诚咸乐趋事遂成厥功复自黄/陵冈之上东西筑大堤数百里至今河防赖之) 杨茂元(字志仁浙江鄞人弘治时为按察副使摄司/事时都御史刘大夏治河至张秋上复遣中)
(官李兴平江 (第 19a 页)
原 杰(字子英山西阳城人成化时为巡抚都御史/甚有才望尝议筑馆陶城费颇浮溢有言当)
(节省者杰曰吾劳民力当赡民财且/令后之修补者不至籍口以病民也)
刘大夏(字 时雍 湖广华容人弘治初河决曹县王陵/冈 (第 19a 页)
大夏 以都御史奉命治其事夙夜劳瘁不)
(避寒暑民感其诚咸乐趋事遂成厥功复自黄/陵冈之上东西筑大堤数百里至 (第 19a 页)
今河防赖之)
杨茂元(字志仁浙江鄞人弘治时为按察副使摄司/事时 都御史刘大夏 治河至张秋上复遣中)
(官李兴平江伯陈锐协董其事兴威虐絷辱官吏茂/元上言治河官多有司供亿日费百金尚 (第 19a 页)
多需扰乞)
(召还兴锐专委 大夏 功必可成又言山东既有内臣/镇守复令李全镇临清倚势恣扰宜撤还疏入上大)
(怒遣锦衣百户胡节逮之百姓遮 (第 19a 页)
(节省者杰曰吾劳民力当赡民财且/令后之修补者不至籍口以病民也)
刘大夏(字时雍湖广华容人弘治初河决曹县王陵/冈大夏以都御史奉命治其事夙夜劳瘁不)
(避寒暑民感其诚咸乐趋事遂成厥功复自黄/陵冈之上东西筑大堤数百里至今河防赖之) 杨茂元(字志仁浙江鄞人弘治时为按察副使摄司/事时都御史刘大夏治河至张秋上复遣中)
(官李兴平江 (第 19a 页)
原 杰(字子英山西阳城人成化时为巡抚都御史/甚有才望尝议筑馆陶城费颇浮溢有言当)
(节省者杰曰吾劳民力当赡民财且/令后之修补者不至籍口以病民也)
刘大夏(字 时雍 湖广华容人弘治初河决曹县王陵/冈 (第 19a 页)
大夏 以都御史奉命治其事夙夜劳瘁不)
(避寒暑民感其诚咸乐趋事遂成厥功复自黄/陵冈之上东西筑大堤数百里至 (第 19a 页)
今河防赖之)
杨茂元(字志仁浙江鄞人弘治时为按察副使摄司/事时 都御史刘大夏 治河至张秋上复遣中)
(官李兴平江伯陈锐协董其事兴威虐絷辱官吏茂/元上言治河官多有司供亿日费百金尚 (第 19a 页)
多需扰乞)
(召还兴锐专委 大夏 功必可成又言山东既有内臣/镇守复令李全镇临清倚势恣扰宜撤还疏入上大)
(怒遣锦衣百户胡节逮之百姓遮 (第 19a 页)
统三年复经修浚是时河南之荆隆口黄陵冈未曾
全塞本有济水分流由钜野郓城汇入安山湖以为
来源自弘治六年明臣 刘大夏 建筑太行堤荆隆口
塞济水不复通流此外别无泉源灌注仅藉朱家等
六口并柳长河坡水入湖消长无定即有运河 (第 35b 页)
全塞本有济水分流由钜野郓城汇入安山湖以为
来源自弘治六年明臣 刘大夏 建筑太行堤荆隆口
塞济水不复通流此外别无泉源灌注仅藉朱家等
六口并柳长河坡水入湖消长无定即有运河 (第 35b 页)
(久废之事特敕礼官讨论内阁画一赐濂扬明之/典则圣明彰善之政善善之心激昂人才之风光)
(辉文治之运一举而兼得追迹先王矣宋/安得专美哉臣下情无任陨越仰望之至)
荐 兵部尚书刘大夏 疏(臣惟成天下之治功在贤/才别天下之贤才在公论)
(寄天下之公论在科道科道者明贤辩奸遏恶扬/善之 …… (第 4a 页)
(畛好恶拂乎公论爱憎辟于私情则忠谗混淆邪/正杂揉天下未有不乱者也昨者尚书马文升致)
(仕会推员缺或荐或劾众议哗然其中亦有公论/不明弹劾失实者臣不得不辩且如 兵部尚书刘)
(大夏 臣不详知其人尝于兵部阅章疏见其敷奏/有方心窃慕之及见先帝委任之隆陛下嘉留之)
(切臣意一时之望也 …… (第 4a 页)
(非乖谬亦甚矣昔我太祖皇帝谓廷臣曰观人之/法即其小可以知其大察其微可以知其著视其)
(所不为可以知其所为臣尝奉此言以观当代之/士夫如 刘大夏 官至二品不为其子乞恩比之纵)
(子庇婿者为孰优小者如此大者可知其子弟俱/在原籍恪守家法寂无形迹比 …… (第 4b 页)
(四方嘱托衙门者为孰优微者如此著者可知历/官数十年其家不踰中人之产比之田连阡陌甲)
(第通衢者为孰优其所不为如此则其所为可知/矣夫以 大夏 持身如此而诸臣亦有断断不可之)
(意则公论先晦于朝廷其何以服天下哉臣非曲/为 (第 4b 页)
大夏 辩说也但念天之生才甚难国家之得才)
(尤难才用于时而能完始终之节为更难玷人之/行如玷贞女臣窃为今 …… (第 4b 页)
(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故马文升一人也有劾其)
(怀奸欺罔者又有颂其劳绩茂著者 刘大夏 一人/也有荐其简质无私者有劾其清议鄙薄者甲可)
(乙否莫知适从昔汉御史大夫张忠诬奏京兆尹/王尊罪 …… (第 5a 页)
(之身三期之间乍贤乍佞岂不甚哉今一人之身/数日之内屡变其说此正所谓乍贤乍佞也陛下)
(从何听信焉又谓闵圭有挤井下石之嫌者不知/挤谁于井谓 刘大夏 有蹊田夺牛之状者不知夺)
(谁之牛迹其心若为马文升不平焉者殊不知文/升官高一品寿踰八旬投閒颐老实 (第 5a 页)
惟其时亦惟)
(其愿也荷蒙陛下厚其恩礼准其致仕予夺之柄/悉在朝廷闵圭何能挤于井 大夏 何能夺之牛哉)
(如此言论大伤国体殊非治世所宜有者况今皇/上新政之初凡厥庶僚正宜同心一德共图正理 …… (第 5a 页)
(却乃方底圆盖牴牾时政臣恐坏天下之公论惑/陛下之见闻生人心荆棘而使老臣不安其位人)
(主孤立于上故不得不为陛下详悉言之也乞敕/史部查勘闵圭 刘大夏 果有前项挤井下石蹊田)
(夺牛情繇宜从奏请罢黜如无此事亦宜究治造/言之人使老臣得以安其位而行其志 (第 5b 页)
勿使负屈)
(于青天白日之下也更祈备查 刘大夏 历官年劳/应否荫子缘由上请圣裁如果相应乞准其子一)
(人送监以为人臣尽节者劝如此则/言路正公论明 …… (第 5b 页)
(心政务废坠毕举而持己清白纤尘不染稍暇则/从白沙陈献章先生游笃志圣贤之学所造益深)
(矣辛亥十月卒于广东得寿仅二十有六卒之日/囊无百缗左伯 刘公大夏 君同年进士顺德令吴)
(公廷举资之还其家君介直孝友取予惟义雅负/奇气与人寡合处事慷慨无阿比之习今 (第 72a 页)
(辉文治之运一举而兼得追迹先王矣宋/安得专美哉臣下情无任陨越仰望之至)
荐 兵部尚书刘大夏 疏(臣惟成天下之治功在贤/才别天下之贤才在公论)
(寄天下之公论在科道科道者明贤辩奸遏恶扬/善之 …… (第 4a 页)
(畛好恶拂乎公论爱憎辟于私情则忠谗混淆邪/正杂揉天下未有不乱者也昨者尚书马文升致)
(仕会推员缺或荐或劾众议哗然其中亦有公论/不明弹劾失实者臣不得不辩且如 兵部尚书刘)
(大夏 臣不详知其人尝于兵部阅章疏见其敷奏/有方心窃慕之及见先帝委任之隆陛下嘉留之)
(切臣意一时之望也 …… (第 4a 页)
(非乖谬亦甚矣昔我太祖皇帝谓廷臣曰观人之/法即其小可以知其大察其微可以知其著视其)
(所不为可以知其所为臣尝奉此言以观当代之/士夫如 刘大夏 官至二品不为其子乞恩比之纵)
(子庇婿者为孰优小者如此大者可知其子弟俱/在原籍恪守家法寂无形迹比 …… (第 4b 页)
(四方嘱托衙门者为孰优微者如此著者可知历/官数十年其家不踰中人之产比之田连阡陌甲)
(第通衢者为孰优其所不为如此则其所为可知/矣夫以 大夏 持身如此而诸臣亦有断断不可之)
(意则公论先晦于朝廷其何以服天下哉臣非曲/为 (第 4b 页)
大夏 辩说也但念天之生才甚难国家之得才)
(尤难才用于时而能完始终之节为更难玷人之/行如玷贞女臣窃为今 …… (第 4b 页)
(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故马文升一人也有劾其)
(怀奸欺罔者又有颂其劳绩茂著者 刘大夏 一人/也有荐其简质无私者有劾其清议鄙薄者甲可)
(乙否莫知适从昔汉御史大夫张忠诬奏京兆尹/王尊罪 …… (第 5a 页)
(之身三期之间乍贤乍佞岂不甚哉今一人之身/数日之内屡变其说此正所谓乍贤乍佞也陛下)
(从何听信焉又谓闵圭有挤井下石之嫌者不知/挤谁于井谓 刘大夏 有蹊田夺牛之状者不知夺)
(谁之牛迹其心若为马文升不平焉者殊不知文/升官高一品寿踰八旬投閒颐老实 (第 5a 页)
惟其时亦惟)
(其愿也荷蒙陛下厚其恩礼准其致仕予夺之柄/悉在朝廷闵圭何能挤于井 大夏 何能夺之牛哉)
(如此言论大伤国体殊非治世所宜有者况今皇/上新政之初凡厥庶僚正宜同心一德共图正理 …… (第 5a 页)
(却乃方底圆盖牴牾时政臣恐坏天下之公论惑/陛下之见闻生人心荆棘而使老臣不安其位人)
(主孤立于上故不得不为陛下详悉言之也乞敕/史部查勘闵圭 刘大夏 果有前项挤井下石蹊田)
(夺牛情繇宜从奏请罢黜如无此事亦宜究治造/言之人使老臣得以安其位而行其志 (第 5b 页)
勿使负屈)
(于青天白日之下也更祈备查 刘大夏 历官年劳/应否荫子缘由上请圣裁如果相应乞准其子一)
(人送监以为人臣尽节者劝如此则/言路正公论明 …… (第 5b 页)
(心政务废坠毕举而持己清白纤尘不染稍暇则/从白沙陈献章先生游笃志圣贤之学所造益深)
(矣辛亥十月卒于广东得寿仅二十有六卒之日/囊无百缗左伯 刘公大夏 君同年进士顺德令吴)
(公廷举资之还其家君介直孝友取予惟义雅负/奇气与人寡合处事慷慨无阿比之习今 (第 7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