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五經總義類
春秋類
詔令奏議類
政書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疏。盖非史官则无附奏。前辈已行之例也。去念间。祗承 批旨。而乘驲 召命又下。泯默以度。殊觉难安。故呈 单本
县。以为报营转达之道。近见朝纸。驲 召未几而即递。还悔呈单之烦屑也。礼辨幸蒙许可。而下段录教。论正而 (第 43H 页)
。只凭已例。徒成浮文。非其人而有是举者。不亦虚伪乎。 上优批不许。又因玉堂所请。 命乘驲赴召。以病呈 单本
县。甲寅冬。携诸生上高山寺。读孟子。府君素患痎疟。至是兼为调病在山房。十二月。 特恩升资。直除承政院 (第 195H 页)
不然而旁临而已则终不能得其笔势。须使令胤图之如何。醴泉铭别来十年。到眼欣然。士小节三册送呈。此为本家 单本。
且世上所行。皆无注之本也。然则此非但其家之 (第 460L 页)
单本
也。即世无别本者也。以其语多解颐。故见之者辄要一目。竟无补于作者之本意。而易致转转淹滞。须勿烦人而急 (第 460L 页)
胜事。感颂之极。欲述短章。略抒鄙衷。随得随书。概无次序。题以杨江截句。以备诸先生一粲云。
   奉和 单槎仙(秉钧)
先生。述怀。(黄侍郎孝侯。尝以不肖学诗之晚。比于高达夫。)
   少小远游之兴。至老不衰。脱口便作远
还与长风约。一被吹嘘上碧空。
仁平港口有归舟。寄得家山一语不。自泛三湘五湖水。东方心眼付东流。
奉和 单槎仙(秉钧)
先生。述怀。(黄侍郎孝侯。尝以不肖学诗之晚。比于高达夫。)
老年自学达夫诗。岂以谈兵罪牧之。著述等身 (第 468H 页)
。生事益茫然。最是手稿一箧。其言之裨补斯文世道者尽多。而举付灰烬。此是大关气数处。痛恨无已。大抵书籍 单本
在巾衍者。其不可恃如此。所以先师遗集于未登梓前。亦未可一日释虑也。此去朴生。即向来以童子持书造门者。 (第 193H 页)
及他许多酬应。关系不细而 单本
在巾衍者。二也。朋友所托重大文字。亦不免 (第 154H 页)
单本
而入此者。三也。(临漳文字,亦不得免耳。)岂洋物弥满。翻了海疆。所长在彼。所消在此之一验耶。思之及此 (第 154H 页)
相终始。而三先师之所以做一治。百世可俟也。顾今世祸如许遑急。此时设此巨役。不啻艰难。然失今不为。书有 单本。
变即不测。虑实无不到。且世祸急。故尤宜汲汲布天下。为作毕竟阳复之机。幸而吴朴二友知此有大关系。出诚力 (第 255L 页)
闭塞。文明世界。以其为光而至于黑窣矣。天地世界。永不可如是也。惟义三先生作于是际而作为是书也。然书为 单本。
而世祸迫急。虑有不测。识者忧叹。书不可任其为虑也。于是宣川朴小山辰伯。与海州吴进士愚堂。起而同谋。冒 (第 83H 页)
万世也。书凡三十三卷。原书二十九卷。重庵先生所著发明三卷。省翁所著书法一卷也。是其 单本
藏在巾衍而世祸迫急。虑有不测。识者用忧也。知其功法之为大。忧虑之为深。而兴义出力。冒危乱办得剞劂大事 (第 165L 页)
发明书法合四卷。是其大义在削元伪统。而致严于尊攘华夷。与春秋纲目相终始。功当一治。法垂万世者也。顾其 单本
久在巾衍。而世祸日以迫急。虑有不测。识者忧叹。幸而海州吴进士凤泳,宣川士人朴瑜采兴义出力。爰谋登梓。 (第 223L 页)
录间颇漏失。誊本又多错乱。不成编卷之体。则又奚足为可徵之全书乎。且孱孙零替。不能以先集藏之家。而草草 单本。
只在彼俎豆荒寂之所。则此又鲁君之所深叹而缺然者也。于是略正其序次。可以首书者。可以附录者。推类而区别 (第 229L 页)
  
免宴礼部再度呈文
朝鲜国陪臣 圣节兼谢恩使刑曹参判某等谨呈。为小邦遭恤。方丧在身。恳乞照管近例。以免宴礼事。陪臣等以免宴事。各披悃赤。老爷閤下终不垂察。郁悒归馆。终夜不能寝。窃伏自惟。陪臣等文不达意。不能动清鉴。舌人怯于霜威。不能竟拙话。宜夫閤下不我颔也。海外偏邦虮虱臣。得蒙 圣天子鸿恩。敞蠖濩之堂。陈绮丽之筵。排琅玕之器。荐芍药之羞。挹酝酎之爵。插金银之葩。箫韶象武昧任倡优之乐。迭奏而并进。南宫大宗伯对床而侑酌。是固陋

贱平生所荣幸。岂有欲辞之理乎。第以小邦动遵 天朝之制。而独于丧制一事。不无异同。国恤三年内张乐宴乐者。以不行 君父丧科罪。举一国士大夫皆遏音服素。不敢逾越其规。与中华二十七日之制不同。是以上年遭恤后陪臣四辈来此。呈 单本
部。许免其宴。皆班班可考。目今丧制未终。与上年无异。而独陪臣等偏受吉嘉之宴。冠其花听其乐。安而为之曰 (第 422L 页)
赐尔类。又曰。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凡我宗人之玩此帖者。其可不深体二祖之德。而克笃百行之源哉。余惜此 单本。
无以编示诸子孙以为万世宝。而又虑夫愈久而或失其真也。谨摹而刻之。以广其传。敀真本于景容氏藏焉。虽然。 (第 231L 页)
。十分详细。经始有年矣。甲子岁。云居恩津宗人名允行者。来见屡次。自愿于修单之任。故信而无疑矣。未几持 单本
序文与若干单子而去。屡月后始闻之。则私自印出。故推见其所谓印本。则昭穆紊乱。嫡庶混淆。其他诖误。无所 (第 571L 页)
者二。曰续磨镜者一。可见用意之勤挚而有补于世教也。始疑副本之无储。即欲专人奉致。而旋思执事案上。必非 单本。
故仍留为家藏。因书漫及。便风不易。此书之达。亦难以时。况望续音于寂寞之滨哉。临纸忡悒。惟冀益茂德学。 (第 161H 页)
固知不容广印以寿其传也。第目下印出得为几本乎。若乎印出。只为 单本
而不容转动。则固无可议。如或印出得有馀本可惠。则欲蒙一本之贶。使先师之学梗槩。得以牖西。则其于广教。 (第 570H 页)
何。心尤斋而迹尼山。终必为后世之疑。故弟每眷眷于此矣。下示礼书事。此处儒生欲受去分写云故。非但不实。 单本
之册。分拆于远村。亦所未安。弟亦归计已牢。势难周旋于其前奈何。馀不宣。
与李同甫
阻甚恋渴。顷日谢书 (第 207L 页)
身少无顾忌。臣不胜骇然之至。盖臣前冬到任之初。有进士闵宗大者呈状。言其父球方为书院斋任。以院儒事。呈 单本
郡。而语句之间。挨逼乡厅。乡任辈发怒施罚。以不齐其家为目。其父素以行谊见重乡党。而一朝被此罔测之诬。 (第 308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