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樂類
孝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時令類
法制類
正史類
史評類
詔令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儒家類
術數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神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幸析津始乘金辂导仪卫陈鼓吹而宗社朝
会之礼亦次第举行继以海陵命官修汴故宫缮宗庙
社稷悉载宋故礼器以还 世宗 既兴复收向所迁宋故
礼器命官参校唐宋故典沿革开详定所以议礼设详
校所以审乐统以宰相通学术者于一事之宜 …… (第 19b 页)
盖得其中永乐中颁文公家礼于天下又定巡狩监
国及经筵日讲之制后宫罢殉始于英宗陵庙嫡庶之
分正于孝宗暨乎 世宗 以制礼作乐自任其更定之大
者如分祀天地复朝日夕月于东西郊罢二祖并配以
及祈谷大雩享先蚕祭圣师易至圣先 …… (第 24b 页)
典则李时等奉敕而修郊祀考议则张孚敬所进者也
至大明会典自孝宗朝集纂其于礼制尤详 世宗 神宗
时数有增益一代成宪略具是焉
圣学格物通明洪武五年三月上命礼部重定官民
相见礼
大政纪永乐 (第 25a 页)
会之礼亦次第举行继以海陵命官修汴故宫缮宗庙
社稷悉载宋故礼器以还 世宗 既兴复收向所迁宋故
礼器命官参校唐宋故典沿革开详定所以议礼设详
校所以审乐统以宰相通学术者于一事之宜 …… (第 19b 页)
盖得其中永乐中颁文公家礼于天下又定巡狩监
国及经筵日讲之制后宫罢殉始于英宗陵庙嫡庶之
分正于孝宗暨乎 世宗 以制礼作乐自任其更定之大
者如分祀天地复朝日夕月于东西郊罢二祖并配以
及祈谷大雩享先蚕祭圣师易至圣先 …… (第 24b 页)
典则李时等奉敕而修郊祀考议则张孚敬所进者也
至大明会典自孝宗朝集纂其于礼制尤详 世宗 神宗
时数有增益一代成宪略具是焉
圣学格物通明洪武五年三月上命礼部重定官民
相见礼
大政纪永乐 (第 25a 页)
蕙田案据此则大定以前其无郊礼可知而
礼志云天德以后已有其制岂射柳之外别
有祀天之礼而不立配帝欤 世宗 本纪大定十一年十一月丁亥有事于圜丘大赦
礼志大定十一年始郊命宰臣议配享之礼左丞石琚 (第 7a 页)
礼志云天德以后已有其制岂射柳之外别
有祀天之礼而不立配帝欤 世宗 本纪大定十一年十一月丁亥有事于圜丘大赦
礼志大定十一年始郊命宰臣议配享之礼左丞石琚 (第 7a 页)
郊祀毕幸海子大猎
十五年正月癸巳改卜郊十二月丁酉大祀天地于南
郊初献疾作不克成礼
王圻续通考十五年以征宸濠如南京十二月还京
师始郊
十六年正月癸亥改卜郊 世宗 本纪嘉靖元年正月己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 …… (第 10a 页)
民之意惟四夷使臣赐宴如故
七年正月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八年正月庚戌大
祀天地于南郊 九年正月丁酉大祀天地于南郊五
月己亥更建四郊
礼志嘉靖九年 世宗 既定明伦大典益覃思制作之事
郊庙百神咸欲斟酌古法釐正旧章乃问大学士张璁
书称燔柴祭天又曰类于上帝孝经 …… (第 11b 页)
祖并侑三帝并配之事望断自宸衷依前敕旨帝报
曰礼臣前引太庙不嫌一堂夫配帝与享先不同此说
无当仍命申议 世宗 实录大学士张璁乃言郊祀之议圣见已决独臣
不忍无言皇上信以分配之说尽古礼乎大祀殿非明
堂之位孟春祈榖又 …… (第 18b 页)
(诃渎乱庞杂之尤甚者耶我之朝折衷古制冬至祀/天圜丘夏至祭地方泽祈谷 后祭社稷坛有分祭)
(而无合祭斯诚万/世可行之典也夫)
(顾我钧嘉靖分祀论 明世宗 尊崇兴献徇私蔑礼固/天下万世之所不韪也至于南北两郊力主分祀则)
(为天下万世之所不可易古人云是亦多 (第 25b 页)
言矣岂必/不获虽不可据此一事以为 世宗 之贤而就此一事) …… (第 25b 页)
(其言固不可以人废矣即行之未久张居正进郊祀/图册复以合祭为言而终明之世亦卒不行若乃当)
(时之有姚涞后代之有孙承泽顾深以分祀为非而/力诋之何欤或以 世宗 偏私丰昵人所不服故并其)
(合礼者而疑之然议礼但论其是非固不当以他事/相牵涉况如学校从祀举前代传经 (第 26a 页)
之儒苛求而黜)
(罢之此甚非祭于瞽宗之意后人会莫为改正而反/于分祀诋之不可解也或谓 世宗 既定分祀而亲奉)
(甚疏率以遣官行事是何足与言礼曰是则诚非矣/然而有初鲜终亦人所有但当咎其后之不终 …… (第 26a 页)
(议其始之不善也总之明自嘉靖以下经学日衰士/人素不深求其义而又以太祖父母异处之言垂为)
(大训沉溺锢蔽牢不可开虽有圣君贤相百倍于 世/宗 与夏言张璁者亦不能破除流俗而使之共信也)
(盖尝论之古今主合祭者多矣然其由来不同不可/一槩论也夫王 …… (第 26a 页)
郊分合之议自汉迄唐宋虽屡更而未定至
明世宗 始断然行之其言曰大祀有殿是屋
下之祭帝未见有祭天之礼合祭一处亦非
专祭上帝又曰二至分 …… (第 27a 页)
(顾我钧嘉靖议郊配论人非圣贤不能无私然其本/心之明虽至私之人必有所发见而未尝尽没者惟)
(不能引伸而扩充之是以卒蔽于私而不当理也方 明世宗 之追尊兴献也举朝争之呼天抢地而其心) …… (第 27b 页)
(配天专属太祖百世不可易也彼太宗杀父嫡孙窃/其神器是乃高煦宸濠之倖成者耳而以为比隆太)
(祖乎此仁宗之私不足以协万世之公 世宗 盖隐见/及此故不禁其执之坚言之屡也盖兴献之为分亲)
(亲则私之者甚而其识昏其气悍虽万夫争之而不/回 …… (第 28b 页)
(可望者转关全在乎此矣彼夏言张璁者不务导之/于公正而徒劝之以因仍于是太宗之配不祧而兴)
(献配明堂之失愈无觉悟之路矣/璁不足道也言独恶能无罪哉)
明史 世宗 本纪十一月己酉祀昊天上帝于南郊礼成 …… (第 28b 页)
望燎时和之曲 龙驾宝辇兮升帝乡御羞菲帛兮
奉燎方环佩铿锵兮罗坛壝炬焰特举兮气辉煌生
民蒙福兮圣泽沾臣荷眷佑兮拜谢恩光 世宗 本纪十年十一月甲寅祀天于南郊 十一年十
一月庚申祀天于南郊
礼志十一年冬至尚书言前此有事南郊风寒莫备 (第 37a 页)
乃
采礼书天子祀天张大次小次之说请作黄毡御幄为
小次每大祭所司以随值风雪则设于圜丘下帝就幄
中对越而陟降奠献以太常执事官代之命著为令 世宗 实录嘉靖十二年定圜丘遣官代祀仪 前期太
常寺具本请钦定遣官职名遣官受命报名谢恩斋宿
如常仪先一日遣官 …… (第 37b 页)
事有事坛所称天坛地坛从之
明史 世宗 本纪十三年十一月庚午祀天于南郊 十
四年十一月乙亥祀天于南郊 十五年十一月辛巳
祀天于南郊
明会典十 …… (第 40a 页)
奏嘉靖几年分大报等祀日册请敬之皇帝搢
圭取而恭视讫序班举案置于华盖殿中皇帝升座百
官叩头如常礼
明史 世宗 本纪十七年十一月辛卯祀天于南郊诏赦
天下 …… (第 40b 页)
跣袜就位祭毕降坛纳舄嘉靖中享庙皇后助祭遂
罢脱舄礼后不复行 世宗 本纪十八年十一月丙申祀天于南郊
(王圻续通考明初最严郊祀太祖以后无不亲郊者/成祖北巡间令太子摄祀其 …… (第 41b 页)
(武六年孝宗弘治十六年两郊而已百馀年中肃奉/明禋对越罔懈事天之诚唐宋诸君莫之逮也惟武)
(宗末年屡以游豫改卜郊然亦未敢辄废 世宗 嗣服/锐意制作改合祀为分祀罢二祖并配毅然排众议)
(而为之以蕲合于三代之礼用意可谓勤矣十三年/南郊 …… (第 41b 页)
(享帝孝子为能享/亲理固不可易矣)
礼志二十四年又即故大祀殿之址建大享殿
穆宗本纪隆庆元年十一月癸亥祀天于圜丘
明会典隆庆元年礼部会议圜丘方泽朝日夕月岁举
四郊仍如 世宗 所更定而罢祈榖及明堂大享礼
王圻续通考穆宗隆庆元年礼部会议郊祀之礼国 …… (第 42a 页)
时以故陪祀诸臣失期者众请以后并奏日时从之
明史高仪传穆宗即位 世宗 遗命郊社诸礼悉稽祖
制更定仪乃会廷臣议天地分祀不必改既而中官
李芳复请天地合祀如洪武制
舒化传 …… (第 43b 页)
奏请卜吉行大享礼随又命仍暂行于元极宝
殿隆庆元年诏罢祈榖大享二祭复元极宝殿仍名钦
安殿而天地则分祀如 世宗 所更定云谨案天地分祀
至洪武十年圣祖乃定为合祀之制每岁正月上辛日
行礼于南郊大祀殿列圣遵行百六十馀年 …… (第 48a 页)
间
六飞再驾以时以义斯为戾矣且成祖文皇帝再造宇
宙功同开创配享百馀年一朝而罢之于人情亦大有
不安者故 世宗 虽分建圜方之制而中世以后竟不亲
行虽肇举大享之礼而岁时禋祀止于内殿是斯礼之
在当时已窒碍而难行矣况后 …… (第 49a 页)
今且未敢轻议谨稽新旧规制礼仪而略述其槩
以俟圣明从容裁断焉上从之
蕙田案旧礼者太祖所定新礼者 世宗 所定
也据居正称极寒而祼献于星露之下盛暑
而骏奔于炎歊之中是冬至圜丘夏至方泽
(第 49b 页)
十五年正月癸巳改卜郊十二月丁酉大祀天地于南
郊初献疾作不克成礼
王圻续通考十五年以征宸濠如南京十二月还京
师始郊
十六年正月癸亥改卜郊 世宗 本纪嘉靖元年正月己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 …… (第 10a 页)
民之意惟四夷使臣赐宴如故
七年正月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八年正月庚戌大
祀天地于南郊 九年正月丁酉大祀天地于南郊五
月己亥更建四郊
礼志嘉靖九年 世宗 既定明伦大典益覃思制作之事
郊庙百神咸欲斟酌古法釐正旧章乃问大学士张璁
书称燔柴祭天又曰类于上帝孝经 …… (第 11b 页)
祖并侑三帝并配之事望断自宸衷依前敕旨帝报
曰礼臣前引太庙不嫌一堂夫配帝与享先不同此说
无当仍命申议 世宗 实录大学士张璁乃言郊祀之议圣见已决独臣
不忍无言皇上信以分配之说尽古礼乎大祀殿非明
堂之位孟春祈榖又 …… (第 18b 页)
(诃渎乱庞杂之尤甚者耶我之朝折衷古制冬至祀/天圜丘夏至祭地方泽祈谷 后祭社稷坛有分祭)
(而无合祭斯诚万/世可行之典也夫)
(顾我钧嘉靖分祀论 明世宗 尊崇兴献徇私蔑礼固/天下万世之所不韪也至于南北两郊力主分祀则)
(为天下万世之所不可易古人云是亦多 (第 25b 页)
言矣岂必/不获虽不可据此一事以为 世宗 之贤而就此一事) …… (第 25b 页)
(其言固不可以人废矣即行之未久张居正进郊祀/图册复以合祭为言而终明之世亦卒不行若乃当)
(时之有姚涞后代之有孙承泽顾深以分祀为非而/力诋之何欤或以 世宗 偏私丰昵人所不服故并其)
(合礼者而疑之然议礼但论其是非固不当以他事/相牵涉况如学校从祀举前代传经 (第 26a 页)
之儒苛求而黜)
(罢之此甚非祭于瞽宗之意后人会莫为改正而反/于分祀诋之不可解也或谓 世宗 既定分祀而亲奉)
(甚疏率以遣官行事是何足与言礼曰是则诚非矣/然而有初鲜终亦人所有但当咎其后之不终 …… (第 26a 页)
(议其始之不善也总之明自嘉靖以下经学日衰士/人素不深求其义而又以太祖父母异处之言垂为)
(大训沉溺锢蔽牢不可开虽有圣君贤相百倍于 世/宗 与夏言张璁者亦不能破除流俗而使之共信也)
(盖尝论之古今主合祭者多矣然其由来不同不可/一槩论也夫王 …… (第 26a 页)
郊分合之议自汉迄唐宋虽屡更而未定至
明世宗 始断然行之其言曰大祀有殿是屋
下之祭帝未见有祭天之礼合祭一处亦非
专祭上帝又曰二至分 …… (第 27a 页)
(顾我钧嘉靖议郊配论人非圣贤不能无私然其本/心之明虽至私之人必有所发见而未尝尽没者惟)
(不能引伸而扩充之是以卒蔽于私而不当理也方 明世宗 之追尊兴献也举朝争之呼天抢地而其心) …… (第 27b 页)
(配天专属太祖百世不可易也彼太宗杀父嫡孙窃/其神器是乃高煦宸濠之倖成者耳而以为比隆太)
(祖乎此仁宗之私不足以协万世之公 世宗 盖隐见/及此故不禁其执之坚言之屡也盖兴献之为分亲)
(亲则私之者甚而其识昏其气悍虽万夫争之而不/回 …… (第 28b 页)
(可望者转关全在乎此矣彼夏言张璁者不务导之/于公正而徒劝之以因仍于是太宗之配不祧而兴)
(献配明堂之失愈无觉悟之路矣/璁不足道也言独恶能无罪哉)
明史 世宗 本纪十一月己酉祀昊天上帝于南郊礼成 …… (第 28b 页)
望燎时和之曲 龙驾宝辇兮升帝乡御羞菲帛兮
奉燎方环佩铿锵兮罗坛壝炬焰特举兮气辉煌生
民蒙福兮圣泽沾臣荷眷佑兮拜谢恩光 世宗 本纪十年十一月甲寅祀天于南郊 十一年十
一月庚申祀天于南郊
礼志十一年冬至尚书言前此有事南郊风寒莫备 (第 37a 页)
乃
采礼书天子祀天张大次小次之说请作黄毡御幄为
小次每大祭所司以随值风雪则设于圜丘下帝就幄
中对越而陟降奠献以太常执事官代之命著为令 世宗 实录嘉靖十二年定圜丘遣官代祀仪 前期太
常寺具本请钦定遣官职名遣官受命报名谢恩斋宿
如常仪先一日遣官 …… (第 37b 页)
事有事坛所称天坛地坛从之
明史 世宗 本纪十三年十一月庚午祀天于南郊 十
四年十一月乙亥祀天于南郊 十五年十一月辛巳
祀天于南郊
明会典十 …… (第 40a 页)
奏嘉靖几年分大报等祀日册请敬之皇帝搢
圭取而恭视讫序班举案置于华盖殿中皇帝升座百
官叩头如常礼
明史 世宗 本纪十七年十一月辛卯祀天于南郊诏赦
天下 …… (第 40b 页)
跣袜就位祭毕降坛纳舄嘉靖中享庙皇后助祭遂
罢脱舄礼后不复行 世宗 本纪十八年十一月丙申祀天于南郊
(王圻续通考明初最严郊祀太祖以后无不亲郊者/成祖北巡间令太子摄祀其 …… (第 41b 页)
(武六年孝宗弘治十六年两郊而已百馀年中肃奉/明禋对越罔懈事天之诚唐宋诸君莫之逮也惟武)
(宗末年屡以游豫改卜郊然亦未敢辄废 世宗 嗣服/锐意制作改合祀为分祀罢二祖并配毅然排众议)
(而为之以蕲合于三代之礼用意可谓勤矣十三年/南郊 …… (第 41b 页)
(享帝孝子为能享/亲理固不可易矣)
礼志二十四年又即故大祀殿之址建大享殿
穆宗本纪隆庆元年十一月癸亥祀天于圜丘
明会典隆庆元年礼部会议圜丘方泽朝日夕月岁举
四郊仍如 世宗 所更定而罢祈榖及明堂大享礼
王圻续通考穆宗隆庆元年礼部会议郊祀之礼国 …… (第 42a 页)
时以故陪祀诸臣失期者众请以后并奏日时从之
明史高仪传穆宗即位 世宗 遗命郊社诸礼悉稽祖
制更定仪乃会廷臣议天地分祀不必改既而中官
李芳复请天地合祀如洪武制
舒化传 …… (第 43b 页)
奏请卜吉行大享礼随又命仍暂行于元极宝
殿隆庆元年诏罢祈榖大享二祭复元极宝殿仍名钦
安殿而天地则分祀如 世宗 所更定云谨案天地分祀
至洪武十年圣祖乃定为合祀之制每岁正月上辛日
行礼于南郊大祀殿列圣遵行百六十馀年 …… (第 48a 页)
间
六飞再驾以时以义斯为戾矣且成祖文皇帝再造宇
宙功同开创配享百馀年一朝而罢之于人情亦大有
不安者故 世宗 虽分建圜方之制而中世以后竟不亲
行虽肇举大享之礼而岁时禋祀止于内殿是斯礼之
在当时已窒碍而难行矣况后 …… (第 49a 页)
今且未敢轻议谨稽新旧规制礼仪而略述其槩
以俟圣明从容裁断焉上从之
蕙田案旧礼者太祖所定新礼者 世宗 所定
也据居正称极寒而祼献于星露之下盛暑
而骏奔于炎歊之中是冬至圜丘夏至方泽
(第 49b 页)
望燎太和之曲 遥睹兮天衢长邈彼寥廓兮去上
方束帛荐火兮升闻悃愊通兮沛泽长乐终九奏兮
神人以和臣同率土兮感荷恩光 世宗 本纪嘉靖十一年春正月辛未祈榖于圜丘始命
武定侯郭勋摄事
礼志十一年惊蛰节帝疾不能亲乃命武定侯郭勋代 (第 64b 页)
方束帛荐火兮升闻悃愊通兮沛泽长乐终九奏兮
神人以和臣同率土兮感荷恩光 世宗 本纪嘉靖十一年春正月辛未祈榖于圜丘始命
武定侯郭勋摄事
礼志十一年惊蛰节帝疾不能亲乃命武定侯郭勋代 (第 64b 页)
既饮而后各还之也
辽史太祖本纪神册四年十月丙午次乌尔古部天大风
雷兵不能进上祷于天俄顷而霁
太宗本纪天显三年六月己卯行色克色礼 四年五月
癸巳行色克色礼
穆宗本纪应历十二年五月庚午以旱命左右以水相
沃顷之果雨 十六年五月甲申以旱泛舟于池祷雨
不雨舍舟立水中而祷俄顷乃雨 十七年四月丙子
祈雨复以水沃群臣
景宗本纪保宁元年六月丙申朔射柳祈雨 七年四
月辛亥射柳祈雨
乾亨十年四月庚辰祈雨
圣宗本纪统和十六年四月己酉祈雨
兴宗本纪重熙九年六月射柳祈雨
礼志道宗清宁元年皇帝射柳讫诣风师坛再拜
道宗本纪太康六年五月庚寅以旱命左右以水相沃
俄而雨降
天祚本纪乾统八年六月丙申射柳祈雨
金史 世宗 本纪大定四年五月乙未诏礼部尚书玉竞
祷雨于北岳己酉命参知政事石琚等于北郊望祭祷
雨六月甲子以雨足命有 …… (第 39b 页)
瓠去蒂以为尊祝
版惟五岳宗庙社稷御署馀则否后十日不雨乃徙市
禁屠杀断伞扇造土龙以祈雨足报祀送龙水中 世宗 本纪十二年四月癸亥以久旱命祷祠山川 十
六年五月遣使祷雨于静宁山神有顷而雨 十七年 …… (第 40a 页)
二十三年五月旱遣使分祷天下山川
礼志孝宗弘治十七年五月畿内山东久旱遣官祭告
天寿山分命各巡抚祭告北岳北镇东岳东镇东海
武宗本纪正德五年三月祷雨 世宗 本纪嘉靖八年二月旱祷于南郊及山川社稷
礼志嘉靖八年春帝谕礼部去冬少雪今当东作雨泽
不降当亲祭南郊社稷 …… (第 47a 页)
慰我农兮既渥锡明昭兮有年
礼志十二年夏言等言古者大雩之祀命乐正习盛乐
舞皇舞盖假声容之和以宣阴阳之气请于三献礼成
之后九奏乐止之时乐奏云门之舞仍命儒臣括云汉
诗词制云门一曲使文武舞士并舞而合歌之盖云门
者帝尧之乐周官以祀天神取云出天气雨出地气也
且请增鼓吹数番教舞童百人青衣执扇绕坛歌云门
之曲而舞曲凡九成因上其仪视祈榖礼又言大雩乃
祀天祷雨之祭凡遇亢旱则礼部于春末请行之帝从
其议 世宗 实录十七年四月大雩时将躬祷郊坛帝谕礼部
祷雨乃脩省事不用全仪亦不奉祖配乃定青衣上香 …… (第 53b 页)
蕙田案明代凡水旱灾伤或躬祷或露告于
宫中及奉天殿陛或遣官祭郊庙陵寝及社
稷山川无常仪至 世宗 始复古礼建雩坛定
仪制制乐章亦一时之盛也惜终帝之世止
举一祭神宗庄烈复行步祷亦暂焉耳 (第 56a 页)
辽史太祖本纪神册四年十月丙午次乌尔古部天大风
雷兵不能进上祷于天俄顷而霁
太宗本纪天显三年六月己卯行色克色礼 四年五月
癸巳行色克色礼
穆宗本纪应历十二年五月庚午以旱命左右以水相
沃顷之果雨 十六年五月甲申以旱泛舟于池祷雨
不雨舍舟立水中而祷俄顷乃雨 十七年四月丙子
祈雨复以水沃群臣
景宗本纪保宁元年六月丙申朔射柳祈雨 七年四
月辛亥射柳祈雨
乾亨十年四月庚辰祈雨
圣宗本纪统和十六年四月己酉祈雨
兴宗本纪重熙九年六月射柳祈雨
礼志道宗清宁元年皇帝射柳讫诣风师坛再拜
道宗本纪太康六年五月庚寅以旱命左右以水相沃
俄而雨降
天祚本纪乾统八年六月丙申射柳祈雨
金史 世宗 本纪大定四年五月乙未诏礼部尚书玉竞
祷雨于北岳己酉命参知政事石琚等于北郊望祭祷
雨六月甲子以雨足命有 …… (第 39b 页)
瓠去蒂以为尊祝
版惟五岳宗庙社稷御署馀则否后十日不雨乃徙市
禁屠杀断伞扇造土龙以祈雨足报祀送龙水中 世宗 本纪十二年四月癸亥以久旱命祷祠山川 十
六年五月遣使祷雨于静宁山神有顷而雨 十七年 …… (第 40a 页)
二十三年五月旱遣使分祷天下山川
礼志孝宗弘治十七年五月畿内山东久旱遣官祭告
天寿山分命各巡抚祭告北岳北镇东岳东镇东海
武宗本纪正德五年三月祷雨 世宗 本纪嘉靖八年二月旱祷于南郊及山川社稷
礼志嘉靖八年春帝谕礼部去冬少雪今当东作雨泽
不降当亲祭南郊社稷 …… (第 47a 页)
慰我农兮既渥锡明昭兮有年
礼志十二年夏言等言古者大雩之祀命乐正习盛乐
舞皇舞盖假声容之和以宣阴阳之气请于三献礼成
之后九奏乐止之时乐奏云门之舞仍命儒臣括云汉
诗词制云门一曲使文武舞士并舞而合歌之盖云门
者帝尧之乐周官以祀天神取云出天气雨出地气也
且请增鼓吹数番教舞童百人青衣执扇绕坛歌云门
之曲而舞曲凡九成因上其仪视祈榖礼又言大雩乃
祀天祷雨之祭凡遇亢旱则礼部于春末请行之帝从
其议 世宗 实录十七年四月大雩时将躬祷郊坛帝谕礼部
祷雨乃脩省事不用全仪亦不奉祖配乃定青衣上香 …… (第 53b 页)
蕙田案明代凡水旱灾伤或躬祷或露告于
宫中及奉天殿陛或遣官祭郊庙陵寝及社
稷山川无常仪至 世宗 始复古礼建雩坛定
仪制制乐章亦一时之盛也惜终帝之世止
举一祭神宗庄烈复行步祷亦暂焉耳 (第 56a 页)
帝明德永祚深光(增四/句)
牲出入奏引牲乐歌诗 唯诚絜飨维孝尊灵敬芳
黍稷敬涤牺牲骍茧在豢载溢载丰以承宗祀以 肃
皇 衷萧芳四举华火周传神鉴孔昭嘉足三牷
荐豆呈毛血嘉荐乐歌诗二章 肇禋戒祀礼容咸
举六典饰文九司照序 (第 28a 页)
牲出入奏引牲乐歌诗 唯诚絜飨维孝尊灵敬芳
黍稷敬涤牺牲骍茧在豢载溢载丰以承宗祀以 肃
皇 衷萧芳四举华火周传神鉴孔昭嘉足三牷
荐豆呈毛血嘉荐乐歌诗二章 肇禋戒祀礼容咸
举六典饰文九司照序 (第 28a 页)
营建未成耳而魏收书失载得此足以补之
十五年四月己卯经始明堂十月明堂成
礼志太和十五年十一月癸亥冬至将祭圜丘帝衮冕
剑舄侍臣朝服之圜丘升祭柴燎遂祀明堂
高祖本纪十六年正月己未祀显祖献文皇帝于明堂
以配上帝遂升灵台以观云物降居青阳左个布政事
每朔依以为常九月甲寅朔大序昭穆于明堂
礼志十六年九月甲寅朔大享于明堂
任城王傅高祖外示南讨意在谋迁斋于明堂左个
诏太常卿王谌令龟卜易筮南伐之事其兆遇革 世宗 本纪延昌三年冬十二月庚寅诏立明堂 (第 2b 页)
十五年四月己卯经始明堂十月明堂成
礼志太和十五年十一月癸亥冬至将祭圜丘帝衮冕
剑舄侍臣朝服之圜丘升祭柴燎遂祀明堂
高祖本纪十六年正月己未祀显祖献文皇帝于明堂
以配上帝遂升灵台以观云物降居青阳左个布政事
每朔依以为常九月甲寅朔大序昭穆于明堂
礼志十六年九月甲寅朔大享于明堂
任城王傅高祖外示南讨意在谋迁斋于明堂左个
诏太常卿王谌令龟卜易筮南伐之事其兆遇革 世宗 本纪延昌三年冬十二月庚寅诏立明堂 (第 2b 页)
自咸淳中间相隔四十馀年故附度宗之末
宋史瀛国公本纪德祐元年九月辛巳有事于明堂赦
右宋明堂
明史 世宗 本纪嘉靖十七年六月丙辰定明堂大飨礼
九月辛卯大享上帝于元极宝殿奉睿宗配
礼志明初无明堂之制嘉靖十七年 (第 21b 页)
宋史瀛国公本纪德祐元年九月辛巳有事于明堂赦
右宋明堂
明史 世宗 本纪嘉靖十七年六月丙辰定明堂大飨礼
九月辛卯大享上帝于元极宝殿奉睿宗配
礼志明初无明堂之制嘉靖十七年 (第 21b 页)
千百年圣贤定制也后世亦无有议易之者
明太祖忽欲以祖配而礼官张筹以迎合之
私违礼经之正附和行之其失大矣 世宗 改
正极为卓识乃孙承泽反以为祖宗百馀年
之配一旦撤之人有遗讥独何心欤此与郊
…… (第 48a 页)
诣瘗位乐作捧祝帛馔官
过御前讫奏礼毕上至具服殿易服还宫一祝文称嗣
天子及后土句龙氏后稷氏配神馀并同 世宗 实录九年冬帝以来春二月三日为章圣太后生
辰是日上戊当祀社稷于称觞上寿未便诏自今凡仲 …… (第 49b 页)
礼盖又天子之私社稷也其后日事元修即其地营
永寿宫虽设官如故而上所创春祈秋报大典悉遣
官代行矣 世宗 本纪十八年三月帝至承天秩于国社国稷
礼志隆庆元年礼部言帝社稷之名自古所无嫌于烦
数宜罢从之 (第 53b 页)
明太祖忽欲以祖配而礼官张筹以迎合之
私违礼经之正附和行之其失大矣 世宗 改
正极为卓识乃孙承泽反以为祖宗百馀年
之配一旦撤之人有遗讥独何心欤此与郊
…… (第 48a 页)
诣瘗位乐作捧祝帛馔官
过御前讫奏礼毕上至具服殿易服还宫一祝文称嗣
天子及后土句龙氏后稷氏配神馀并同 世宗 实录九年冬帝以来春二月三日为章圣太后生
辰是日上戊当祀社稷于称觞上寿未便诏自今凡仲 …… (第 49b 页)
礼盖又天子之私社稷也其后日事元修即其地营
永寿宫虽设官如故而上所创春祈秋报大典悉遣
官代行矣 世宗 本纪十八年三月帝至承天秩于国社国稷
礼志隆庆元年礼部言帝社稷之名自古所无嫌于烦
数宜罢从之 (第 53b 页)
拜山仪冠服节文多所变更后因以为常
右辽祀山川
金史 世宗 本纪大定四年六月甲子以雨足命有司祭
谢岳镇海渎于北郊定祭四岳五渎礼
礼志大定四年礼官言岳镇海渎当以五 …… (第 2b 页)
议略曰轩辕居上谷在恒山之西舜居蒲阪在华山之
北以此言之未尝据所都而改岳祀也后遂不改
金史 世宗 本纪大定八年五月庚寅改旺国崖曰静宁
山哈斯浒东川曰金莲川
礼志镇安公旧名旺国崖太祖伐辽尝驻跸于此大定 …… (第 3b 页)
之表万物所瞻南直
都畿北维障徼连延广厚宝藏攸兴盘固高明謻宫斯
奠昔有辽尝恃以富国迄大定更为之锡名洪惟 世宗
功昭列圣亦越显考德利生民爰即岁时驾言临幸兵
革不试远人辑宁雨旸常调品汇蕃庑此上帝无疆之
贶亦英灵有相 …… (第 8b 页)
公仍敕岁时奉祀于戏容
典焜耀精明感通惟永亿年翊我昌运神其受职岂不
伟欤
瑞圣公即玛达哈山也章宗生于此 世宗 爱此山势衍
气清故命章宗名之后更名呼图哩巴山建庙明昌六年
八月以衮服玉册封山神为瑞圣公建庙命抚州有司 …… (第 9a 页)
右金祀山川
元史 世宗 本纪中统二年秋七月乙丑遣使持香币祀
岳渎冬十月辛卯遣道士訾洞春代祀东海广德王庙
祭祀志岳镇海渎代祀自 (第 13b 页)
右辽祀山川
金史 世宗 本纪大定四年六月甲子以雨足命有司祭
谢岳镇海渎于北郊定祭四岳五渎礼
礼志大定四年礼官言岳镇海渎当以五 …… (第 2b 页)
议略曰轩辕居上谷在恒山之西舜居蒲阪在华山之
北以此言之未尝据所都而改岳祀也后遂不改
金史 世宗 本纪大定八年五月庚寅改旺国崖曰静宁
山哈斯浒东川曰金莲川
礼志镇安公旧名旺国崖太祖伐辽尝驻跸于此大定 …… (第 3b 页)
之表万物所瞻南直
都畿北维障徼连延广厚宝藏攸兴盘固高明謻宫斯
奠昔有辽尝恃以富国迄大定更为之锡名洪惟 世宗
功昭列圣亦越显考德利生民爰即岁时驾言临幸兵
革不试远人辑宁雨旸常调品汇蕃庑此上帝无疆之
贶亦英灵有相 …… (第 8b 页)
公仍敕岁时奉祀于戏容
典焜耀精明感通惟永亿年翊我昌运神其受职岂不
伟欤
瑞圣公即玛达哈山也章宗生于此 世宗 爱此山势衍
气清故命章宗名之后更名呼图哩巴山建庙明昌六年
八月以衮服玉册封山神为瑞圣公建庙命抚州有司 …… (第 9a 页)
右金祀山川
元史 世宗 本纪中统二年秋七月乙丑遣使持香币祀
岳渎冬十月辛卯遣道士訾洞春代祀东海广德王庙
祭祀志岳镇海渎代祀自 (第 13b 页)
以广求嗣续之诚告
于太庙以祈祖考之祐以慰圣母之心上嘉其请择十
二月二十四日行礼夏言充祈嗣醮坛监礼使 世宗 实录十年十一月复于钦安殿建祈嗣醮以礼部
尚书夏言充监礼使侍郎湛若水顾鼎臣充迎嗣导引
官启醮及除坛日帝 (第 48b 页)
于太庙以祈祖考之祐以慰圣母之心上嘉其请择十
二月二十四日行礼夏言充祈嗣醮坛监礼使 世宗 实录十年十一月复于钦安殿建祈嗣醮以礼部
尚书夏言充监礼使侍郎湛若水顾鼎臣充迎嗣导引
官启醮及除坛日帝 (第 48b 页)
祀昭孝也各致齐敬于其皇祖昭孝之至也故工史书 世宗
祝书昭穆犹恐其踰也弗听遂跻之
刘歆曰孙居王父之处正昭穆则与祖相代此迁庙
之杀也
张纯曰父子不并 …… (第 10a 页)
未始异也书曰七世之庙记曰天子七庙三昭三穆
书言世而礼言昭穆则世与昭穆无不同之理说者
引鲁语曰上史书 世宗 祝书昭穆知庙次昭穆与世
次异臣以为不然工史所书者帝系世本之属宗祝
所书者几筵表著之位自其谱谍则谓 …… (第 17a 页)
之庙永不祧也若后世之君有中兴大勋业者亦当
为不祧之主如祖宗也若汉高祖为创业之主文帝
为太宗武帝为 世宗 此二宗者后世祧之亦可若光
武复兴后世安得不立为宗也又如东汉既灭刘先
主复立汉嗣后世安得不以宗事也 …… (第 24b 页)
昭穆之序可乎至正统昭穆不缺而以旁支藩裔入
继大统者其祖仍当祀之于本国非唯不得祔享太
庙并不得追尊其号也 明世宗 之祔兴献王于太庙
也欲尊其父而陷其父以三罪以臣匹君一也以支
庶乱大宗二也以藩王干天位三也不孝莫大 (第 61a 页)
刘歆曰孙居王父之处正昭穆则与祖相代此迁庙
之杀也
张纯曰父子不并 …… (第 10a 页)
未始异也书曰七世之庙记曰天子七庙三昭三穆
书言世而礼言昭穆则世与昭穆无不同之理说者
引鲁语曰上史书 世宗 祝书昭穆知庙次昭穆与世
次异臣以为不然工史所书者帝系世本之属宗祝
所书者几筵表著之位自其谱谍则谓 …… (第 17a 页)
之庙永不祧也若后世之君有中兴大勋业者亦当
为不祧之主如祖宗也若汉高祖为创业之主文帝
为太宗武帝为 世宗 此二宗者后世祧之亦可若光
武复兴后世安得不立为宗也又如东汉既灭刘先
主复立汉嗣后世安得不以宗事也 …… (第 24b 页)
昭穆之序可乎至正统昭穆不缺而以旁支藩裔入
继大统者其祖仍当祀之于本国非唯不得祔享太
庙并不得追尊其号也 明世宗 之祔兴献王于太庙
也欲尊其父而陷其父以三罪以臣匹君一也以支
庶乱大宗二也以藩王干天位三也不孝莫大 (第 61a 页)
纷纷矣今舍所当言而他及其非所宜何哉
宣帝本纪本始二年夏五月诏曰朕以眇身奉承祖宗
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履仁义选明将讨不服匈奴远
遁平氐羌昆明南越百蛮乡风款塞来享建太学脩郊
祀定正朔协音律封泰山塞宣房符瑞应宝鼎出白麟
获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其议奏有司奏请
宜加尊号六月庚午尊孝武庙为 世宗 庙奏盛德文始
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献武帝巡狩所幸之郡国皆立庙 (第 9a 页)
宣帝本纪本始二年夏五月诏曰朕以眇身奉承祖宗
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履仁义选明将讨不服匈奴远
遁平氐羌昆明南越百蛮乡风款塞来享建太学脩郊
祀定正朔协音律封泰山塞宣房符瑞应宝鼎出白麟
获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其议奏有司奏请
宜加尊号六月庚午尊孝武庙为 世宗 庙奏盛德文始
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献武帝巡狩所幸之郡国皆立庙 (第 9a 页)
观承案礼以得中为贵光武之于大宗盖过
于厚者然与其过于薄也无宁过于厚观晋
元帝简文帝及 明世宗兴献王 事乃知前人
恪守旧防必不肯破坏阡陌者盖非无谓
晋书礼志太元十二年五月壬戌诏曰昔建太庙每事
从 (第 21b 页)
于厚者然与其过于薄也无宁过于厚观晋
元帝简文帝及 明世宗兴献王 事乃知前人
恪守旧防必不肯破坏阡陌者盖非无谓
晋书礼志太元十二年五月壬戌诏曰昔建太庙每事
从 (第 21b 页)
之准绳也
明史孝宗本纪弘治十七年三月癸未定太庙各室一
帝一后之制
武宗本纪正德二年六月甲戌孝宗神主祔太庙
明会典弘治十八年奉祧熙祖仁祖而下皆以次奉迁
乃祔孝宗神主于寝殿西第四室南向正殿神座右第
四位东向奉祧熙祖居左第一室
礼志武宗即位祧熙祖奉先殿神位亦迁德祖之西其
衣冠床幔仪物贮于神库
明史 世宗 本纪嘉靖二年三月甲寅武宗神主祔太庙
明会典正德十六年奉祧仁祖太祖而下皆以次奉迁
乃奉祔武宗神主于寝殿 (第 16b 页)
西第四室南向正殿神座右
第四位东向奉祧仁祖居右第一室祭告仪并同
明史 世宗 本纪嘉靖十年正月甲午更定庙祀奉德祖
于祧庙
国朝典汇嘉靖四年四月光禄寺丞何渊请于太庙 …… (第 16b 页)
世宗 本纪嘉靖十三年六月甲子南京太庙灾
礼志十三年南京太庙灾礼部尚书湛若水请权将南
京太庙香火并于南京奉先 …… (第 19b 页)
世宗 本纪嘉靖十四年二月己亥作九庙
明会典十四年更建世室及昭穆群庙于太庙之左右
其制皆正殿五间寝殿三间各有 …… (第 21a 页)
者是宗无定数之义也奉旨是 十五年冬宗庙告
成十二月初十日十一日十二日祔主廷臣称贺上
两宫徽号诏赦天下
蕙田案 世宗 复建九庙三代以后一大钜典
廷议反复相度规制俱有关系特详载通考
此条以备考鉴
明史 (第 33b 页)
世宗 本纪嘉靖十七年九月辛巳上太宗庙号成 …… (第 33b 页)
兴大狱夫天性至情君亲大义追尊立庙礼亦宜之
然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不已过乎
蕙田案此历代以来宗庙一变礼也 世宗 迭
议大礼盖至是而其心始快未几九庙灾得
毋同于春秋逆祀之说乎乃因是而九庙之
(第 35a 页)
制卒不可复矣
明史 世宗 本纪嘉靖二十年夏四月辛酉九庙灾燬成 …… (第 35a 页)
而成祖庙火又燬延爇太庙及群庙惟睿庙存
明史礼志二十二年十月以旧庙基隘命相度规制议
三上不报久之乃命复同堂异室之旧庙制始定 世宗 本纪嘉靖二十四年六月壬辰太庙成 …… (第 35b 页)
门左为神库右为神厨又南为庙门门外东南为宰
牲亭南为神宫监西为庙街门正殿后为寝殿九间
奉安列圣神主皆南面又为祧庙五间藏祧主皆南
向
明史 世宗 本纪嘉靖二十九年十一月壬寅祧仁宗祔
孝烈皇后于太庙
礼志二十七年帝欲以祔孝烈皇后方氏于太庙而祧
仁宗 (第 36b 页)
大学士严嵩礼部尚书徐阶等初皆持不可既而
不能坚其议二十九年祧仁宗遂祔孝烈于西第四室
明史 世宗 本纪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庚子帝崩隆庆
元年正月上尊谥庙号世宗
穆宗本纪隆庆二年十二月庚寅 (第 37a 页)
世宗 神主祔太庙
明会典嘉靖四十五 (第 37a 页)
世宗 升祔更奉元配孝洁 (第 37a 页)
肃皇
后同祔庙先是孝洁薨未有本室礼官议暂祔奉慈殿
至 (第 37a 页)
世宗 崩礼官高仪等奉诏曰孝洁皇 (第 37a 页)
肃皇帝 元配
也礼太庙祔飨惟一帝一后后惟元配今孝烈先祔若 …… (第 37a 页)
第一室成祖文皇帝仁孝文皇后西第一室睿宗献
皇帝慈孝献皇后东第二室武宗毅皇帝孝靖毅皇
后西第二室 世宗肃皇帝 孝洁肃皇后东第三室穆
宗庄皇帝孝懿庄皇后西第三室神宗显皇帝孝端
显皇后东第四室光宗贞皇帝孝元贞皇 (第 43a 页)
明史孝宗本纪弘治十七年三月癸未定太庙各室一
帝一后之制
武宗本纪正德二年六月甲戌孝宗神主祔太庙
明会典弘治十八年奉祧熙祖仁祖而下皆以次奉迁
乃祔孝宗神主于寝殿西第四室南向正殿神座右第
四位东向奉祧熙祖居左第一室
礼志武宗即位祧熙祖奉先殿神位亦迁德祖之西其
衣冠床幔仪物贮于神库
明史 世宗 本纪嘉靖二年三月甲寅武宗神主祔太庙
明会典正德十六年奉祧仁祖太祖而下皆以次奉迁
乃奉祔武宗神主于寝殿 (第 16b 页)
西第四室南向正殿神座右
第四位东向奉祧仁祖居右第一室祭告仪并同
明史 世宗 本纪嘉靖十年正月甲午更定庙祀奉德祖
于祧庙
国朝典汇嘉靖四年四月光禄寺丞何渊请于太庙 …… (第 16b 页)
世宗 本纪嘉靖十三年六月甲子南京太庙灾
礼志十三年南京太庙灾礼部尚书湛若水请权将南
京太庙香火并于南京奉先 …… (第 19b 页)
世宗 本纪嘉靖十四年二月己亥作九庙
明会典十四年更建世室及昭穆群庙于太庙之左右
其制皆正殿五间寝殿三间各有 …… (第 21a 页)
者是宗无定数之义也奉旨是 十五年冬宗庙告
成十二月初十日十一日十二日祔主廷臣称贺上
两宫徽号诏赦天下
蕙田案 世宗 复建九庙三代以后一大钜典
廷议反复相度规制俱有关系特详载通考
此条以备考鉴
明史 (第 33b 页)
世宗 本纪嘉靖十七年九月辛巳上太宗庙号成 …… (第 33b 页)
兴大狱夫天性至情君亲大义追尊立庙礼亦宜之
然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不已过乎
蕙田案此历代以来宗庙一变礼也 世宗 迭
议大礼盖至是而其心始快未几九庙灾得
毋同于春秋逆祀之说乎乃因是而九庙之
(第 35a 页)
制卒不可复矣
明史 世宗 本纪嘉靖二十年夏四月辛酉九庙灾燬成 …… (第 35a 页)
而成祖庙火又燬延爇太庙及群庙惟睿庙存
明史礼志二十二年十月以旧庙基隘命相度规制议
三上不报久之乃命复同堂异室之旧庙制始定 世宗 本纪嘉靖二十四年六月壬辰太庙成 …… (第 35b 页)
门左为神库右为神厨又南为庙门门外东南为宰
牲亭南为神宫监西为庙街门正殿后为寝殿九间
奉安列圣神主皆南面又为祧庙五间藏祧主皆南
向
明史 世宗 本纪嘉靖二十九年十一月壬寅祧仁宗祔
孝烈皇后于太庙
礼志二十七年帝欲以祔孝烈皇后方氏于太庙而祧
仁宗 (第 36b 页)
大学士严嵩礼部尚书徐阶等初皆持不可既而
不能坚其议二十九年祧仁宗遂祔孝烈于西第四室
明史 世宗 本纪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庚子帝崩隆庆
元年正月上尊谥庙号世宗
穆宗本纪隆庆二年十二月庚寅 (第 37a 页)
世宗 神主祔太庙
明会典嘉靖四十五 (第 37a 页)
世宗 升祔更奉元配孝洁 (第 37a 页)
肃皇
后同祔庙先是孝洁薨未有本室礼官议暂祔奉慈殿
至 (第 37a 页)
世宗 崩礼官高仪等奉诏曰孝洁皇 (第 37a 页)
肃皇帝 元配
也礼太庙祔飨惟一帝一后后惟元配今孝烈先祔若 …… (第 37a 页)
第一室成祖文皇帝仁孝文皇后西第一室睿宗献
皇帝慈孝献皇后东第二室武宗毅皇帝孝靖毅皇
后西第二室 世宗肃皇帝 孝洁肃皇后东第三室穆
宗庄皇帝孝懿庄皇后西第三室神宗显皇帝孝端
显皇后东第四室光宗贞皇帝孝元贞皇 (第 43a 页)
(刘氏瑾曰商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盖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八世九世而后随其昭)
(穆亲尽递迁其主而祧于太祖之庙其有功德之君/则后 世宗 之虽亲尽而不祧别立百世不迁之庙而)
(特祔其主焉凡有功德者皆然初不可预/为设数而商则止有三宗高宗其 (第 38a 页)
(穆亲尽递迁其主而祧于太祖之庙其有功德之君/则后 世宗 之虽亲尽而不祧别立百世不迁之庙而)
(特祔其主焉凡有功德者皆然初不可预/为设数而商则止有三宗高宗其 (第 3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