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書類
四書類
易類
詩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時令類
法制類
傳記類
類書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升歌清
庙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
子之乐也康周公故以赐鲁也子孙纂之至于今不废
所以 明周公
之德而又以重其国也 (第 50a 页)
 正义郑氏康成曰负之言背也斧依为斧文屏风于
 户牖之间(孔疏释宫云户/牖之间谓之扆) 孔氏颖达曰自此至之
 位也一节 明周公
朝诸侯于明堂之仪及诸侯夷狄 …… (第 8a 页)
 正义郑氏康成曰脯鬼侯谓以人肉为荐羞恶之甚
 也践犹履也颁读为班度谓丈尺高卑广狭也量谓
 豆区斗斛筐筥所容受 孔氏颖达曰此 明周公
有 …… (第 17a 页)
 人谓荐豆笾及祭祀之属当祭之时令百官各扬举
 其职如有废职不供服之以大刑以此祭周公文物
 备具礼仪整肃百官供命天下大服 明周公
之德宜 (第 36b 页)
 与争乱造端恐未审其立言之意也
昔者周公旦有勋劳于天下周公既没成王康王追念
周公之所以勋劳者而欲尊鲁故赐之以重祭外祭则
郊社是也内祭则大尝禘是也夫大尝禘升歌清庙下
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
乐也康周公故以赐鲁也子孙纂之至于今不废所以 明周公
之德而又以重其国也(佾音/逸) …… (第 52a 页)
 羽籥文武之舞皆八列互言之耳康犹褒大也易晋
 卦曰康侯用锡马不废不废其礼乐也重犹尊也
 孔氏颖达曰此因上说鼎铭明先祖之善故此 明周
 公
之勋子孙纂之特重于馀国亦光剔之事诸侯常
 祭惟社稷以下鲁之祭社与郊连文则用天子之礼
 也用天子礼则升 …… (第 52b 页)
 虽歌舞以之可也大尝禘用天子礼乐如此则郊社
 可知矣周公封于鲁而不之鲁鲁之子孙纂之于今
 不废用之周公庙足以 明周公
之德用之鲁公庙虽
 欲尊鲁以重其国未免为僭矣孔子曰鲁之郊禘非
 礼也周公其衰矣 方氏悫曰郊社所以祭天 (第 53b 页)
 轻任并重任分 又广韵更为也博雅重再也(又难也战国策臣之所重处重留也注重犹难也前汉淮南王传文帝重自)
 切责之注如淳曰重难也(又贵也战国策张仪之残樗里疾也重而使之注重犹贵也)又尊也礼祭统所以 明周公
之德 
 而又以重其国也注重犹尊也(又尚也礼缁衣臣仪刑不重辞注重犹尚也疏为臣之法不尚虚华之辞)又数也 (第 122b 页)
  也大夫尝禘升歌清庙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
  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乐也康周公故以
  赐鲁也子孙纂之至于今不废所以 明周公
之德
  而又以重其国也(详见/祭义) 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
  公于太庙升歌清庙下管象朱干玉戚冕而舞 (第 28a 页)
(大夏禹乐文舞也执羽籥文武之舞皆八列/互言之耳康褒大也易晋卦曰康侯用锡马)子孙纂之
至于今不废所以 明周公
之德而又以重其国也(不废不/废其此)
(礼乐也重犹/尊也 祭统) 傅说曰黩于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 (第 49b 页)
 矢故云便也大射云左还毋周反面揖郑注云左还
 反其位毋周右还而反东面也君在阼还周下射将
 背之此直云左还反位不言毋周 明周
可也
 朱子曰燕礼云司正右还疏云以右手向外者以奠
 觯处为内而言也乡射云三耦左还疏云以左手向
 外者 (第 21b 页)
 集说(杜氏预曰夏会葵丘次伯姬卒文不相比故重/言诸侯宰孔先归不与盟 陆氏淳曰淳闻于)
 (师曰盟称诸侯者前目后凡之义且 明周公
之不与/盟也不与盟礼也天子无疑诸侯之理 刘氏敞曰)
 (九年盟于葵丘公羊曰桓之盟不日此何以日危之 (第 19b 页)
 也此三者皆君子之所耻也
昔者周公旦有勋劳于天下周公既没成王康王追念
周公之所以勋劳者而欲尊鲁故赐之以重祭外祭则
郊社是也内祭则大尝禘是也夫大尝禘升歌清庙下
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

 乐也康周公故以赐鲁也子孙纂之至于今不废所以
  明周公
之德而又以重其国也
  此承上铭德之意而推周公以示其极也康褒崇也
  昔者周公旦有勋劳著于天下周公既 …… (第 29a 页)
  舞象武之事用朱干玉戚以舞大武陈八佾以舞大

  夏此天子之乐也褒崇周公故以赐鲁也子孙世世
  纂之至于今不废所以 明周公
之德之远而又以重
  鲁之国也案鲁用天子之礼乐本属僭上而记者每
  侈言之其殆汉儒之失与
 
 
  (第 29b 页)
 足以见之也知而不传仁不足以与之也
昔者周公旦有勋劳于天下周公既没成王康王追念
周公之所以勋劳者而欲尊鲁故赐之以重祭外祭则
郊社是也内祭则大尝禘是也夫大尝禘升歌清庙下
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
乐也康周公故以赐鲁也子孙纂之至于令不废所以 明周公
之德而又以重其国也
 注曰言此者王室所铭若周公之功朱干赤盾戚斧 …… (第 24a 页)
 也此大武之舞所执也佾犹列也大夏禹乐文舞也
 执羽籥文武之舞皆八列互言之耳康犹褒大也
 疏曰此因上说鼎铭明先祖之善故此 明周公
之勋
 子孙纂之特重于馀国亦光扬之事注云互文者以
 大夏言舞数则大武亦当有之大武言舞器则大夏
 亦有 (第 24b 页)
 集传新当作亲成王启金縢之书欲卜天变既得公
 册祝之文遂感悟执书以泣言不必更卜昔周公勤
 劳王室我幼不及知今天动威以 明周公
之德我小 (第 26a 页)
 (丁卯则戊辰丁亥非二十日即二十一日也/多士与多方之作先后盖一年有三月云)
周公曰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我惟
大降尔命尔罔不知
 集传吕氏曰先曰周公曰而复曰王若曰何也 明周
 公
传王命而非周公之命也周公之命诰终于此篇
 故发例于此以见大诰诸篇凡称王曰者无非周公
 传成王之命也成 (第 13a 页)
 集传周公之在东郊有师之尊有保之亲师教之保

 安之民怀其德君陈之往但当谨其所司率循其常
 勉 明周公
之旧训则民其治矣盖周公既殁民方思
 慕周公之训君陈能发明而光大之固宜其翕然听
 顺也
 集说(吕氏祖 (第 3a 页)
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乐也康
周公故以赐鲁也子孙纂之至于今不废所以 明周公
之德而又以重其国也注清庙颂文王之诗也管象吹
管而舞武象之乐也(管象疑是以管奏象非舞象也下管鼗鼓合止柷 (第 54a 页)
(可辨而犹曰玄黄见天尊地卑定分终不可易 明周公/
于一称名而具有深意如此所谓杂而不越圣人之情)
(见乎辞也○钱氏曰阳穷于亢终不失正阴穷于战遂/至无终必 (第 12a 页)
严焉如君举必书水旱
灾祥民事必志朝聘会盟伐灭奔救告则书不告不书
田猎祀事之有关于礼而后书常则不书皆以 明周公
之制若其是非美恶则因事以自见初无异词也间有
曲从讳避微文见志亦皆臣子忠厚悱恻之怀而无谤 (第 4b 页)
  伐柯篇
风人之旨有美有刺所以示劝惩也其言不同其旨各
别乃于一篇之中既以为美又以为刺者则若伐柯九
罭二篇(序皆曰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诸儒泥序又言其美之
意甚略而求所以刺之故甚详毛以为刺成王(刺王不/知周公)
(而不任/之也)郑以为刺群臣(郑云成王得雷雨大风之变欲/迎周公而朝廷群臣犹惑于管)

(蔡之言不知周公圣德/疑于王迎之礼故刺之)王肃(云朝廷/斥成王)孙毓(云疑周公者/成王也 明周)
(公
者群臣也书言史与百执事对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二公至百执事皆 (第 89b 页)
明周公
如此复谁刺乎且朝廷人)
(君所专无称群臣为朝廷者汉魏称/人主或云国家或云朝廷古今同也)从毛欧阳修刺成 (第 89b 页)
金縢前段言周公祷于三王请以身代而武王果瘳后
段言周公居东成王未能 明周公
之心而致风雷之异
两事皆极神奇合为一书以见圣人之心无时不与天
地相通也盖尝论之天下惟至诚可以格鬼神惟 (第 25a 页)
  怀五台旧居         德 清
叶斗峰头雪未消别来音信久寥寥炎方屡梦经行处

曳杖閒过独木桥
  送人还壶关          明 周
林花未吐怯轻寒人在天涯送客还千里好山迎马首
白云飞处是壶关
  晋台独夜         文凤翔妻( (第 89b 页)
 本尧典授时之意而推广之今所传大戴礼夏小正篇

小戴礼月令篇三代之遗文大略可见矣月令虽出吕
览而蔡邕次其章句孔颖达定其正义推 明周公
品制
列之于经汉晋而下若四民月令四时纂要以及千金
锦带岁华纪丽岁时杂纪诸书代有撰述未睹赅备前
明之季 (第 3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