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梁本之” 相关资源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類書類
醫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渠王嘉印久据河曲四年四月克其城嘉印南走追
 斩之阳城南山又击斩点灯子于稷山擢总兵官五
 年关中巨寇略尽贼见陜兵盛多流入山西其魁紫
 金 梁混
世王姬开锁八大王曹操闯塌天兴加哈利
 七大部多者万人少亦半之蹂躏汾州太原平阳御
 史张宸极言贼自秦中 (第 18b 页)
  潜溟字彦鹏高安人美丰采两目如悬珠永乐进士授

监察御史文皇选使北平面命十数事既出追还诘
问对无遗上器之后果称旨受知益深事之难决者
辄曰付虎眼御史谓溟也方将大用而扼于忌者出
为广东按察副使后又以事左迁运判终知杭州府
(同上)

  按潜溟所著有青云集尝从 梁本之
学扁其居为
筠阳读书处其兄用之有序

  杨润字伯玉高安人永乐进士授南御史有坐法馈金 (第 30a 页)
  孔叔贤先圣五十七世孙父希鲁官庐陵值元季道不
通殁于官叔贤留寓南昌之新吴家焉子二长斯诚
次斯闻皆立有成人行 (梁混坦庵
文集) (第 12a 页)
 紞见史类

王达天游集十卷
 达见子类
黄福忠宣集八卷
 福字如锡号后乐翁昌邑人洪武举人官至南京户
 部尚书兼掌兵部机务 梁本之坦庵
文集八卷
 本之名混以字行号坦庵泰和人洪武中为溧阳教
 谕改鲁王府纪善 (第 13b 页)
  瞻恒岳而控西山跻居庸而狭滦蓟壮九重于南面

运启文明峙双关于中天高连营室 (梁本之
为鲁王贺建北京表)

  顺天府

  北京上应北辰以象天极南面而听天下天险地利
甲于关中(治平略) (第 10b 页)
  (臣/)等谨按元李洧孙大都赋朱彝尊惜其未见今
  从永乐大典中录出增载可以證元都之方位制
  度矣
(补 梁本之
为鲁王贺建北京表之两京肇建创万年磐/石之基九译来王恢一统太平 治天人协赞宇宙腾)
(欢陛下道冠古今 (第 6b 页)
德同尧舜如天地之大万物函覆载/之中如日月之明八方囿照临之内于是定鼎在兴王)
(之地建都效卜洛之规瞻恒岳而控西山跻居庸而挟/泺蓟比九重于南面建启文明峙双阙于中天高连营)
(室百工和乐而趋事庶民悦豫以子来庆云见五色于/瑶阶瑞日映重轮于帝座吉蠲元旦而登五位式负黼)

(扆以朝百官道里均平山川巩固于此继天出治发政/施仁礼乐明备而三阶砥平垂拱无为而四方来贺此)
(所以承天意之所属而致宗社于永安也臣叨守亲藩/躬逢盛事纶音诞布允为洛诰定命之书鸿业告成载)
(咏镐京复古之雅/原李时勉北京赋)  (坦庵
集之受天命也我太祖皇帝/惟皇明)
(首仗义师以平暴乱豪杰景从声振江汉削除僣窃拯/民涂炭定鼎金陵抚绥万 (第 7a 页)
 (诗成化杭州府志云/ 文四卷孙煜编次)

沈度滇南稿(字民则华亭人翰林学/士洪武中谪滇时作)
又随笔录
又西清馀暇
又自乐稿 梁本之
垣庵集八卷(名混以字行潜/弟官鲁府纪善)
刘髦石潭集五卷
徐旭玉堂集(字孟昭乐平人国子监/祭酒降翰林 (第 30a 页)
 紫檀 黄姜(俱/府)
 (境/出)
学校元江军民府学(在府治东北洪武二十/六年开设永乐七年建)
梁混
龙桥(在府城西四十/里跨崀峨河)
寺观兴福寺(在府城/西南)万德寺(在府/城北)妙莲寺(在府城西南 (第 30a 页)
(山川则形/势雄壮) 道里均平 山川巩固 (梁本之/
贺表) 廓基图
于万世 伟壮观于九重(杨荣/赋) 瞻恒岳而控西山
跻居庸而挟滦蓟 (第 21b 页)
(梁本/之
表) 控河朔上流之上 居今日
中原之中(元徐世/隆文) 轩辕邑之以分州 唐尧阶之以
为帝(李时/勉赋 (第 21b 页)
 (一匙盐一捻调下立止不过七八次除根愈王璆百/一方云内翰吴开夫人心痛欲死服此即 类编)
 (云 梁混
心脾痛数年不愈供事秽迹佛/梦传此方一服而愈因名神授一七散)心腹诸痛(艾/附)
 (丸治男女心气痛腹痛 (第 67b 页)
之外其民心向慕兴
起为何如哉溧阳县故为州有庙学元季燬于兵国初
林公庆知州事乃新作之垂五十年矣礼殿弊坏 教谕
梁本之
始至谒先师顾瞻惕然惧无以安明灵副德意
于是积俸廪节百费以谋更新而训导陈余适来议益
克协乃白之县令丞皆 …… (第 12b 页)
此吾职也敢不竭力以相县
民耆老闻之又皆曰此非以图善吾民乎柰何吾坐视
自逸即皆自言愿有助也 本之
以其情言于朝从之于 …… (第 12b 页)

书也是役也肇于永乐庚寅某月明年六月竣事经始
本之
垂成以家艰去代本之者陈余及训导某皆与
相力故具书之其耆民之与力者若干人书之碑阴呜
呼后之受政教之寄于 (第 13b 页)
既哉予言芜陋不足以副绳正之请姑道其实如此且
以徵后会云
  送 梁本之
赴任序
泰和梁先生 (第 36b 页)
本之
以内艰服阕入京师拜鲁王府纪善
或曰先生尝以是职居蜀府辅导之美著称于时历年
滋久当得迁秩且其器识之异问 (第 36b 页)
   鲁府纪善梁先生墓表
鲁府 纪善梁先生本之
以宣德九年七月一日卒于官
年六十五其子泰和县学训𨗳栗与弟枢奉葬于其乡
某山之原少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 (第 5b 页)
克备五福如此是宜铭
铭曰
懿彼女士既多受祉归从夫子既安于此利尔后嗣
   刘孺人墓志铭
孺人刘氏鲁府 纪善梁先生本之
之妻世家泰和鱼池 (第 34a 页)
里祖民则父嘉善母曾氏孺人幼聪慧善女工而和柔
恭慎不妄言笑及归 本之
善事舅姑姑陈安人严而有
家法惟孺人能得其欢心 (第 34b 页)
本之
初为瑞州府学训导秩
满升溧阳教谕皆迎父母就养孺人尤克顺承禄养馀
赀皆以归于姑未尝私一钱 (第 34b 页)
本之
倜傥重义厚抚爱诸
侄内外亲有孤子不能立者教之女不能嫁者嫁之其
在瑞州时郡中士人有死而不能葬者亦率众葬 (第 34b 页)
之凡
其赀费皆取给于家孺人相之无吝色舅畦乐先生卒 本之
葬祭无违礼皆孺人助也及 (第 35a 页)
本之
调官纳溪以母
老欲留养孺人勉以义曰君委身于国岂能复顾其亲
养姑妇职也妾敢不勉君勿以为忧 (第 35a 页)
本之
之纳溪蜀王
闻其贤举为纪善由是不见母者十五年 (第 35a 页)
本之
兄翰
林侍读用之与其配相继卒独孺人侍养极孝敬而安
人安焉尝谓人曰吾有二子而死生契阔如此赖吾有
孝妇在 (第 35a 页)
乎是
亦教之至也直常感慕先生不能忘故于学夔之命不
辞而为之序亦因以寓其情焉耳
   梁氏族谱序
蜀府 纪善梁先生本之
重脩梁氏族谱既成书其从子 …… (第 22a 页)
乐先生清文懿行以古诗名当时又尝从用之先生在
翰林其文行尤为大夫君子所推重 本之先生
盖不异
于其兄而叔车诸兄弟又皆笃学攻文循循守礼法论
故家大族子孙之贤者莫先焉其续休趾美而维持梁
氏者 (第 23b 页)
矣今之县令最所慎重不轻畀人者盖以民命所系也
能为令将无不可为者维衡勉之
   赠易通判序
往年予姻家 梁先生本之
分教瑞州时易輗仲载实从 …… (第 48a 页)
今之仕肯负国家而厉民哉其贤
可知矣未几吏部最其课俾复任叔庄求予言赠行嗟
夫予之所言岂有外乎其师之教哉 梁先生
与陈君皆 …… (第 49a 页)
恶视民如子俾各遂其生而无失所者则
父母之道尽而师之教行矣仲载不亦古之君子矣乎
杭州太守钱君亦尝受教于 梁先生
仲载试以予言谂
之当必以为然也
 抑庵文后集卷二十一 (第 49b 页)
德聚以督赋
屡至竣事必过留一再宿出所作诗介余评评己未尝
不共抵掌绝倒噫今已矣何可复多得其葬也前蜀府 纪善梁君本之
铭之余书其大者为之表盖非独以示
其后人亦欲使世之长区赋者观焉 (第 13a 页)
   山东盐运司副使萧公墓碣铭
永乐庚寅某月某日山东盐运司副使西昌萧公鹏举
卒于官既归葬其乡其孤金以溧阳文学 梁本之
所为
行状来求铭公吾邑遗老凡发诸内形诸外者必不可
少愧古人铭之盖不愧郭有道者故不敢以辞公讳 (第 1a 页)
孝之道躬践以适介寿于耄吉壤
在原有子有孙述行有文世续勿谖
   梁纪善墓志铭
宣德甲寅七月丙子朔鲁府 纪善梁本之
卒于 (第 8b 页)
本之
初病王日遣医赐药既卒赐棺及赙为文遣官祭之于
是其子㮚将奉衬归葬泰和某乡某原具状求余为铭
梁杨世婚姻家 (第 8b 页)
本之
之考畦乐先生妣陈安人及兄用
之皆余铭其葬矣今 (第 8b 页)
本之
又义不可固辞梁氏先世 (第 8b 页)
已见其父兄铭文 本之
讳混以字行晚号 (第 9a 页)
坦庵
自幼嗜
学始从其父兄稍长出就乡先生质疑请益弱冠即穷
日夜研钻传注力求诸古人不畅不止遂贯通四书及
诗书 (第 9a 页)
二经乡之号前辈者或不及也瑞州府学聘训导
瑞学久阙师士习庳陋 本之
力作新之饬其学者曰人
皆可为尧舜夫学则圣贤可至不学则陷没为庸下人
若之何甘自弃也旦暮躬率励之为之讲说 …… (第 9a 页)
加多自是大比瑞之士彬彬出矣九年升溧阳县学教
谕溧阳学亦久弛 本之
笃于教不减在瑞数年其学者
勃兴如瑞未满九年父丧服阕改纳溪县学纳溪士习
尤陋亦尽力作新学者稍知向方旁邑 …… (第 9b 页)
儒重士作宝贤堂
日引官属之贤而有文者讨论古义或命题试文章以
适而尽出府中书籍资之由是其官属学识皆进而
尤杰 (第 9b 页)
本之
临事论议侃侃尽公道甚见奖重虽小 …… (第 9b 页)
辅导尝致白
金文绮为其母安人寿母丧服阕改鲁府纪善僖王复
因使存问赐白金等物在鲁府五年卒春秋六十有五 本之
事父母孝父母安之敬事其兄抚其兄子厚惇睦
族姻伯舅之子赏少孤贫陈安人甚怜之命二子教之 (第 10a 页)
本之
赴瑞州遂以赏及其从孤弟泂偕行旦莫督励其
学后赏泂皆举进士去赏卒其孤甚贫以子妻之凡此
皆孝之推也为人刚 …… (第 10a 页)
四恩宪懋忠女二铭曰
于乎 本之
允笃孝德于乎 (第 11a 页)
本之
允淑训迪荐属宗藩亦
允弼直铭以扬之来者其式
   张从善合葬墓志铭
洪武二十八年八月十八日东阿张公从 (第 11a 页)
起为何如哉溧阳县故为州有庙学元季燬于兵国初
林公庆知州事乃新作之垂五十年矣礼殿敝坏 教谕
梁本之
始至谒先师顾瞻惕然惧无以妥明灵副德意
于是积俸廪节百费以谋更新而训导陈余适来议益
克恊乃白之县令丞皆 (第 16a 页)
曰此吾职也敢不竭力以相县
民耆老闻之又皆曰此非以图善吾民乎柰何吾坐视
自逸即皆自言硕有助也 本之
以其情言于朝从之于
是自某以下各随力出私帑作大成殿若干楹易故以 …… (第 16a 页)
书也是役也肇于永乐庚寅某月明年六月竣事经始
本之
垂成以家艰去代本之者陈余及训导某皆与
相力故具书之其耆民之与力者若干人书之碑阴呜
呼后之受政教之寄于 (第 1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