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春秋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評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赠别汪惟一序
新安汪惟一生毁家而业古文辞尝以师礼礼故人徐
左使子与已北走济上礼李观察于鳞如子与已又东
走吴礼余如于鳞余固谢不敢当而是时惟一所推贤
汪司马伯玉
所慕说者余弟臬副敬美及吴大参国 (第 14b 页)
  赠休宁丁令君元甫奏绩序
休宁故为徽最岩邑其人多富饶行贾遍天下于三吴
尤盛以故今令丁元甫之贤数入吾耳夏之孟 汪司马
伯玉
昆弟偕故徽司理龙元善过余则交口而诵元甫
之政声而亡何元甫奏三载绩台使者按令甲当为请
陟明之典而邑诸生 …… (第 14a 页)
能使侯闻
于天下后世者吾子也以侯世而失吾子不可以吾子
世而失侯亦不可不佞盖听然而笑曰而侯者元甫也
伯玉
诸贤固称之抑不佞尝与楚棘获窥人文之盛
而元甫露一斑以为文士雄耳不谓乃能如是吾闻之
元甫之先人有横草之 (第 15b 页)
真而有矣公之子某且代公为君有矣
  光禄丞吴惟登先生六帙序
称余友于海内者二人为故观察使李于鳞今司马
伯玉
而吴先生惟登皆与之善二君子皆并介少可然
雅称吴先生后先为文赠之而 (第 21b 页)
伯玉
至引其仲子继福
入丰干社以先生有九丈夫子而皆文彩其贵为天子 …… (第 21b 页)
所不可闻 伯玉
已为文寿先生其于文最高而于先生
最习无从试以吾言质之何如
  赠大参张儆庵公寿七十三进阶通议大夫序 (第 23b 页)
之民其于道不亦默际吻契哉又何必
黄冠缁衣旦暮焚诵而谓之慕好也客张子闻之曰善
持以寿先生
  寿左司马 南明汪公
六十序
当嘉靖末而今少保左都督戚公元敬为闽大帅今左
司马 (第 9b 页)
汪公伯玉
以御史中丞节监抚之两人相得欢甚
左提右挈以成荡平之绩而余方困家难龌龊里居俄 …… (第 9b 页)
  颐庵张封公八十寿序
自古人臣之在国有年至者则人主为之赐杖异笾其

极至于袒割问道而宴乐欢会所谓千金寿而万年酬
则多出于其子弟戚执华封人之祝偶一见之不闻其
有颂赞叙记也毋论六季后先即昌黎河东庐陵眉山
其文章遍天下不闻以寿言也余始学为文章守此说
盖操觚管者垂二十年而不敢称及寿后稍稍悔之以
为仁人孝子非藉此无以显扬其亲而畅亲之志且夫
他文之可以为亲慰者则何必专寿言而亦何必自三
代始然尽绝之乎于是间一二应之盖又垂三十年而

余且倦笔墨矣乙酉之冬余以六十感情事非常逃之
泖上一切谢客至春禁少解客潘景升自歙走千里而
叩门景升故尝从 汪伯玉司马
游已又从余游其大父
府倅翁八十时又尝乞余言以寿者也余意其有所报
欲避之景升拜曰固也不佞窃窥先生愫不敢 …… (第 21b 页)
自先生与 汪先生
外毋如张君而张君之覆露我甚于
二先生然张君于文独慕称二先生封公者行年且八
十矣所谓显扬其身而畅其志者 (第 22a 页)
以为其亲及身者以为恨今兹幸而复得两司马且
也左司马同里(阙/)之倖有成言矣敢藉手以干右司马
左司马者 汪伯玉
也余笑谢曰左司马言之余复何赘 (第 10b 页)
足已凡有言皆赘也
于是某强伛偻书之归以告伯子
  寿少保兼太子太保左都督南塘戚公六十序
往余与左司马 汪公伯玉
为石交而 (第 24a 页)
伯玉
实进今少保
兼太子太保左都督戚公元敬于余则竿尺时往反焉
盖嘉靖之癸亥也去于今二十五年矣隆庆之戊辰元 (第 24a 页)
敬自闽帅御追锋而北偕 伯玉
访余弇中弇中故尚称
小祗林盖三宿而后别与谈兵事亹亹时娄有边警天 …… (第 24a 页)
屈元敬之在左广嘿嘿不能有所发舒忌者犹挠之俾
以故侯需次里中则又屈若 伯玉
之踵元敬而出出而
佐治夏官也予告者十载所矣则亦屈余亦踵 (第 25a 页)
伯玉

出出而至抚郧御史中丞以不称归里无所言屈也伯
玉年六十元敬自左广属余一文为称觞之侑天下方
(第 25a 页)
伯玉
不朽于立言 (第 25a 页)
伯玉
尚厌薄之精心于太上所谓
何敢澹辞以功名进其明年余次六十方抱蓼莪之隐
谢客客无以祝来者而元敬还自左广乃 (第 25a 页)
走谼中乞

著所谓沧州三会记奉而赠余其辞皆冥契玄著潇
洒物外语也余喜甚要元敬宿吾弇复得三日与之谈
亦多冥契玄著潇 …… (第 25a 页)
托而等之于
殇贱愚不肖而其中未必尔也吾从子公艺谓余于元
敬谊当有所酬因序而寓之元敬业首肯则当更质之 伯玉
筮之易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夫饮食
宴乐若非所以为训养其身以有待也是故曰需若余
则所谓枯木朽株人 (第 26b 页)
也而谬见收以留省之兵事夫余
能知汾阳不能为汾阳能为汾阳者元敬与 伯玉
也余 (第 26b 页)
息之以贻诸子诸子
以酒食我我不市天子恩博南粤千金装也且我又
不为诱辞诸子亦无俟诱辞而后酒食我我又生得
伯玉
传诵之足愉快不若是三君子者委七尺而听后 …… (第 18a 页)
进弹射也夫是三君子者皆盛际人也而又老寿然欲
以彼而易我我有所不屑焉 伯玉
者司马公也其仲仲
淹姻于潘翁于是 (第 18b 页)
伯玉
过弇而语余且徵一言之寿余
谓翁为名士而不尽于第为循吏而不尽于宦夫不尽
者所以滋馀也天故报之以寿且夫食 …… (第 18b 页)
报翁寿且将有令裔焉 伯玉
曰子识潘翁之孙恒乎是
有隽才必显以当所谓报者庶几耳余乃谓 (第 19a 页)
伯玉
我何
以寿潘翁第为潘翁言天人之际微矣人启之天必应
之天与之人必凝承之今天所以报潘翁若庶几而犹
未尽也 …… (第 19a 页)
径廷自今而
后造物所不爱者年以予他人不为重以予先生则重
先生其善用之哉大陆之内其工不为韵之言推新都 汪伯玉
(第 22a 页)
伯玉
少于先生一岁余又少于 (第 22a 页)
伯玉
一岁今年
寿先生明年寿 (第 22a 页)
伯玉
又明年而余方戴笠而坐蘧除受
维摩不二门戒自 (第 22a 页)
伯玉
外无以旗鼓当先生者先生之
神益王志气益发舒其寿当益无量也以此赠先生先
生当柬笑而举我觞哉 (第 22a 页)
  澹游编序
来不疑者名相如不疑其字也或云非来不疑也而自
豫章过我则尝汎彭蠡横大江揽钟山石城之胜偃息

于金焦者久之而后归归而复出则西陟白岳黄山之
颠下访 汪伯玉
兄弟于谼中道逢李本宁相与避暑西
湖者两月馀而始过弇园已尽出其橐中诗名之曰澹
游编而谓余曰子知我之所以 …… (第 7b 页)
  四游集序
京山李本宁氏弱冠而成进士读中秘书晋领太史者
几十年间以出入燕赵地纵观西山八陵及禅林莲勺
之胜则其集宴饯纪事标志之篇十而八览眺之篇十
而二其编曰北游而竟以失绛灌意出参关中紫微省
迁副其臬专督学事往来于三辅秦陇间得以穷终南
二华昆明太液之迹盖官中之篇与輶轩所采十各得

五其编曰西游乃至移省中州以方伯公忧服除不仕
买轻舠而东吊鹦鹉歌黄鹤陟匡庐汎彭蠡转入谼中
汪伯玉
遂宿黄山白岳下钱唐徜徉于三竺六桥者
两月馀翩然而访我东海则眺览之篇十而六期集赠
别十而四而官中不与焉 …… (第 9a 页)
  郑獧庵先生集序
徽地险而沃其人行贾遍天下以财相倾高而成弘之
际乃有程克勤先生者出而以古文辞名世程先生之
于文宏肆辨博诗亦埒之然不肯为精思以求超乎一
代之格当时和之者不知其乡几何人亦不复有与程

先生并称者岁一甲子而为嘉隆之际 汪司马伯玉

始一大倡之其格非西京而上毋程其语非先秦而上
毋述左橐鞬右鞭弭以长驱乎中原于是徽之俗尽绌
其锥刀以 (第 14a 页)
从事楮墨彬彬洋洋几与昔之稷下西湖并
雅盖自有 汪司马
氏而程先生之名几晦今年秋余且
谢兹役一日自弇园偻行而归昙靖有伏谒道左者发
种种矣楚服而免其帻抟颡不休 …… (第 14a 页)
胜国之殉节臣也某共为子职者
也其寖远矣且吾欲忍子不能忍子千里之足虽然吾
又安能为子王父显子其亟归质之 汪司马
氏曰程先
生于其时足称大国之赋而无后辞则郑公之为邾莒
何难焉
  欧虞部桢伯归岭南诗卷序
南海欧桢伯 (第 15a 页)
  吴峻伯先生集序
予始从事尚书刑部而同舍郎吴峻伯先生与河中王
丈学甫天台王新甫俱以精谳比经断主尚书章奏而
峻伯新甫尤名能文章尚书以下有所撰者辄左右顾
而非二子不以任诸公卿上事岳牧出镇以不得一言
为耻会新甫与学甫相继迁去独峻伯留日益重而是
时济南李于鳞性孤介少许可偶余幸而合相切磋为

西京建安开元语它同舍郎弗善也而峻伯一见而内
奇之因折节定交盖又数年峻伯始繇驾部郎拜臬佐
视山东学政而余已忝佐臬于鳞亦自关中弃官归为
其乡人而峻伯数使候于鳞辄谢病不复见余得交关
其间以谓于鳞于鳞曰夫是膏肓者有一毗陵在而我
之奈何为我谢吴君何渠能舍所学而从我峻伯不尽
然曰必是古而非今谁肯为今者且我曹何赖焉我且
衷之故峻伯卒而新都 汪伯玉
著状云济南以追古称 …… (第 4a 页)
  潘景升诗稿序

歙故未有诗有之则 汪司马伯玉
始自司马之为诗而
仲氏篪之诸少俊相焉不可指数而潘景升其最褎然
者自司马之为诗好言济南江左属济南已先厌 …… (第 13a 页)
之是在子而已矣毋论江左即济南而上而天宝而景
龙而建安而西京皆筌蹄也我且为琴碎矣不然归以
质诸 汪司马
  乙酉南都序齿录序
万历乙酉南畿乡试事竣诸试而就荐者有鹿鸣之会
毕则复为私会其次不以名而以齿乃复各 (第 14b 页)
  二酉园集序
陈左伯玉叔先生弱冠而侍其先大夫宦京师所著古
文辞出必传赏士林既举进士官廷尉平得极意其业
所交皆大父行天下长者咸折节而称先生诗于是名
骤显著旋守淮安股肱郡视学西蜀漕于河臬藩于闽
暨西楚它輶轩所经繇若周若燕若齐鲁其家居七泽
又皆江山名胜地有至必游游必有赋记叙之类以发
之而其地之贤豪大夫亦必以不泯之计请先生一一

应之不倦念无以报先生德则必求先生之诗若文为
之叙而属门故寿梓于是先生之编甚夥而叙亦称是
汪司马伯玉
暨不佞贞亦与焉先生犹以为未慊于
志因悉裒其前后所著书若文仍属不佞贞与 (第 17a 页)
伯玉

二子更为我叙之向者志吾之进也今者将志吾之就
乎不佞贞曰唯唯夫天地之精英独畀之人而人之精
英渐溢而 …… (第 17a 页)
蹊径见轨辙虽然所以为玉叔先生者故自如也 伯玉
宏丽工微辞当与先生赓传而成不朽若不佞则何所
效哉先生之于不佞固无俟执手申契阔而竿尺之往
返亦不啻称神 …… (第 18a 页)
  邹彦吉玄岳游稿序
余昔癸酉之夏由京口抵武昌臬以一青雀受江山之

胜颇寓之诗且有纪行一序又二载而为乙亥春叨郧
襄节用间涉玄岳礼北门贵神则有一赋四记它古近
体若而篇余赋颇时时落人口馀蔑称也窃意自有宇
宙来操觚之士江行者当以亿计陟玄岳者以万计宁
无有二三臭味之同收之奚囊以泄其奇而托不朽乃
远则独一宋陆太中务观有江行杂录则自武昌而上
走江陵道入峡而后止其述视余更详而玄岳之游近
则有 汪司马伯玉
徐宗伯子言然皆有记而无赋是三 …… (第 22b 页)
而已三也彦吉偕一道人行若支许之相遘诣
往往发为意表语而余则无之四也夫岂独余务观之
不能得玄岳游而子言 伯玉
之不能得江行彦吉固超
余而兼三君子之长者有彦吉余及三君子故可废也
余既欲自废余言彦吉何自而迫欲序之以 (第 23b 页)
  来玉阁记
由弇山园之背窦而入复转而东得一长廊其下俯水
而面东弇会积两廊溃稍改其中为小阁凡三楹启扉
而眺则东弇之古树丛花峰滩亭树之胜一览而尽其
西可以得中弇背又西可以割西弇之顶毋论文漪倒
景直盆盎中物 汪司马伯玉
过我凡五宿乐之甚乃曰
我兹去岁必复来来则宿我阁是时山记成而阁独未
有名 (第 19a 页)
伯玉
谓吾故家新都新都据吴郡之西垂曰西来 (第 19a 页)
阁可也余笑谓游者睹其署不以为什公且初祖达磨
耶而会 伯玉
方醉隤唐若玉山因请名之来玉谓 (第 19b 页)
伯玉
字也 (第 19b 页)
伯玉
大笑拊掌曰善亡何周天球公瑕过我因乞
以大篆署之而李郡士牧画阁之三壁有岷峨雪山一
堵颇雄丽 (第 19b 页)
伯玉
即不来此壁亦庶几焉同云之顷㳽漫
散坠槛外诸峰峦頫仰凸凹与屋中将照耀如玄圃积
玉又不然而园之西三十六里 …… (第 19b 页)

伯玉
亦何所不佳虽然 (第 20a 页)
伯玉
闻之将以我为善移好也
作来玉阁记
  开先寺宝墨亭记
大江以西山之最胜者曰匡庐匡庐之最胜者曰瀑布
(第 20a 页)
相□而欢呼
相属也后令丁侯某至盖时时为鼓舞焉既成以报高
公复大喜援诏例予廷侃爵一级得公乘而会少司马 汪伯玉
氏来游其地而壮之名之曰古城石梁而纪廷
侃义举甚详廷侃踧踖不安曰奈何以一贾人子而擅 …… (第 10a 页)

寿纷纶而萃羯磨讲诵各安其职今魏公复用三天竺
故事割其馀禄以供常住迎公既谋所以永永兹刹者
祈之宰官 汪先生伯玉
俾为文纪之详且覈矣居复念
魏公世世为天子肺腑其履端履长万寿之祝岁不过
三且与百辟共事亡以专昕旦而诸苾 …… (第 13b 页)
之不可已
也诸比丘可谓能得其意者已若魏公世臣与宗社共
休其昕旦加额愿天子万寿无疆又何庸赘哉故不辞
伯玉
齿而为之记
  小昆山读书处记
昆山为吴属邑中有山岿然以是得号故老云此马鞍
山也去华亭之西南十八里乃 …… (第 14b 页)
能使
千载之后若新而况不但为秇文者又当何如也于是
呼笔纪之而致花十种于场
  东海游记
岁丙戌之孟夏 汪司马伯玉
挟其二仲与客龙徐两司
理栖我弇中弇中之胜穷思有以广之者将东游于海 (第 17a 页)
乞左司马 汪公道昆
为之记铭而复搆三楹于后以拟
汪公之结夏汪公者故尝建襄阳节者也亡何大士所
寓之殿不戒于火而像与真仪俱独 (第 6b 页)
为诸生千人冠已荐乡书
上公车报罢元瑞意殊不在一第其所游从皆天下贤
豪长者然所当心独余兄弟与李观察于鳞 汪司马伯
吴参政明卿会于鳞死馀皆散处不相及久之意邑
邑不自得而会弟敬美与观察公同年过兰溪谓观察 …… (第 19a 页)
故知之今
者难我得非以使者惠文岳岳耶为我致之钱唐请得
具宾主礼元瑞乃强为钱唐谒而张公果以上客客之
伯玉
来湖上大将军戚元敬系 (第 20a 页)
伯玉
数与元瑞相 …… (第 20a 页)

皃也乃能作文语不下沈太尉曹竟陵生亦能赋赠我
乎元瑞援笔千馀言立就奇思滚滚既大将军集相向
叹赏不置 伯玉
因曰我欲东过王元美兄弟生复能从
我乎元瑞曰吾心也遂偕来弇州园 (第 20b 页)
伯玉
道为少室山
房诗序其重不下余时与元瑞偕来 (第 20b 页)
伯玉
与弟仲淹
从弟仲嘉而张大司马亦以内召 (第 20b 页)
伯玉
而来寻先别
去余 (第 20b 页)
伯玉
元瑞诸君子积日游弇中澹圃甚乐也元 …… (第 20b 页)
时时苦吟沉思不甚与客相当而当其挥麈
尾品时藻不能无置雌黄唇吻有莫生者躁而贪以品
不登上中恨元瑞切骨属 伯玉
元敬游西湖故遍詈坐
客欲以为閧端元瑞夷然弗屑也及在弇仲淹倚酒侮
元瑞元瑞拒弗受客谓元瑞彼莫生詈者胡以 (第 21a 页)
谨闻父遂起吴手而少弟修七
岁而失恃吴抚之至成立内外家共推之以为宗女师
赞曰吾闻之徽俗奇妒妒至不可闻自 汪司马伯玉

传七烈妇于是妒之风小敛而转为节若烈者此何故
也夫静而专者女德也以从一之道责其夫则为妒以
从一之道 (第 16b 页)
尽今犹未也且彼
自以为名则不如吾儿远卓翁以老寿终澄甫痛哭立
呕血将葬尽徵其交游中能文者如陈(阙/)  汪伯玉

元驭范(阙/) 辈使撰志传记表之属以推扬卓翁而余
兄弟亦与焉服除久之乃叹曰已矣困赀郎格亡所复
(第 4a 页)
  汪山人传
当万历之七年予里居数称病谢客而客有蹐门者自
称新都男子汪某愿一见有所言见之宣发矣而具装
为山人服徵之则故太学上舍生久次佹得官者也曰
我不知太学生徽俗故重贾问亦贾乎曰我不习为贾

俗故又重族问汪故甲族乎曰我不习称族已而出一
编曰贾与族在是矣虽然吾非以名也愿得子之一言
而折衷余奇其志美其才而许之文成顾不能无傍刺
于俗所重者山人归以诧社中人则社中人哫訾我因
及山人山人夷然弗屑也然绝不复相闻而乂八年矣
一日有衰服而来谒者累累然孤也盖山人之孽子元
勋来言山人死矣出其集则叙之者又有 汪司马伯玉
刘侍御子威与其乡人吴瑞谷子威多澹辞以匿其所 …… (第 22a 页)
未满母论 伯玉
谓山人于九歌二雅六义五音无所不
窥于屈宋苏李韦枚曹刘王谢盛唐诸家无所不入于
音节景向意象风神倡和转移 (第 22b 页)
邑诸生朱懋敬徐世承顾绍
皋懋敬早卒孙一尚幼孙女一许字王宣鼎所著集若
干卷藏于家王子乃言曰始予与左司马 汪伯玉
遇燕
(第 7a 页)
伯玉
骤谓曰畴为布衣冠哉而余未有应也 (第 7a 页)
伯玉

然有间曰是在仲蔚矣谓名傅也者非傅名者也嗟乎士
苟束发不能通一艺而剽其似以糊口于四方固毋论
己即其 …… (第 7a 页)
  詹处士墓志铭
詹仲子之弃其官而奔处士翁丧也念弗克视含殓仰
天而号曰何以逭我诛于是天下之工为史者 汪伯玉

前以传寿之矣仲子曰不可复也走千馀里谒余请文
其隧中之石乎事状几三千言而避其溢曰某行某善
得之父兄若姻 (第 15a 页)
何以明
太史氏
  黄母吴太孺人墓志铭
鸿胪君极之将葬其母吴太孺人也偕其弟中书君榜
走使踰千里以司马 汪公伯玉
之书若状介而请志铭 …… (第 4b 页)
实万历之丙子五月某日也距其生弘治辛
酉九月五日得年七十有七子女云云墓在金监山之
麓世贞曰余远不习于黄 汪司马
实习之曰太孺人殁
而非出而为叔季者均毁也其臧获哭于□室者均叔
季也宗戚之哭于堂者又均也闾井之氓妇弛担 …… (第 7a 页)
  黄孺人墓志铭
黄孺人之卒也盖以丙子十一月云而其夫中书君哭
之恸已而曰北地生有言妻亡而后知余妻也若不榖
妻则何待亡而知于是将以明年之二月葬而谋所以
志幽者谓王子言庶几不朽哉乃束币加璧绍 汪司马
之书而来请余不能以不文辞其状则出 (第 11a 页)
汪司马
汪司
马之言曰歙闾右族则黄氏望竦塘吴氏望溪南其重
赀敌而又世世相婚姻孺人之父吴某尝倅临江故称 (第 11a 页)
  黄孺人墓志铭
黄孺人之卒也盖以丙子十一月云而其夫中书君哭
之恸已而曰北地生有言妻亡而后知余妻也若不榖
妻则何待亡而知于是将以明年之二月葬而谋所以
志幽者谓王子言庶几不朽哉乃束币加璧绍汪司马
之书而来请余不能以不文辞其状则出汪司马 汪司
之言曰歙闾右族则黄氏望竦塘吴氏望溪南其重
赀敌而又世世相婚姻孺人之父吴某尝倅临江故称 …… (第 11a 页)
  汪淑人墓志铭
盖弘治之甲子而汪淑人产于胡也父处士珙蚤天母
汪寡又十六年为正德庚辰归封司马公某其又五年
为嘉靖乙酉举伯子 道昆
其又二十二年丁未伯子成
进士其又十年伯子以襄阳守最司马公封如其官淑 (第 19b 页)
  潘配吴伯姬墓志铭

新都潘次君召南娶于吴(阙/)
文事游大人而吴卒之恒痛吴之弗获离天也脩女德
而弗及显也手事草以授方中丞弘靖俾状之再授
司马道昆
俾传之卜葬葬有日矣三授不佞请一言以
文幽宫之石不佞故善司马伯仲而材之恒不克辞乃
为吴伯姬志曰吴世世邑 (第 2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