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經解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醫家類
法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后汉书光烈阴皇后崩合葬原陵 明帝
显节陵
 后汉书永平十八年秋八月壬子帝崩于东宫前殿
 遗诏无起寝庙初作寿陵制令流水而已石椁广一
 丈 …… (第 2b 页)
 帝躬履俭约之行深睹始终之分勤勤恳恳以葬制

 为言故营建陵地具称古典诏曰无为山陵陂池裁
 令流水而已 孝明皇帝
大孝无违奉承贯行至于自
 所营创尤为俭省谦德之美于斯为盛臣愚以园邑
 之兴始自彊秦古者丘陇且不欲其著 …… (第 3b 页)
 后汉书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魏青

 龙二年薨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置园
 邑令丞
 献帝传 明帝
命司徒司空持节吊祭护丧光禄大鸿
 胪为副将作大匠复土将军营成陵墓及置百官群
 吏车旂服章丧葬礼仪一如 …… (第 9b 页)
 级而救之譬之暴骸中原宋公厚葬君子谓华元乐
 莒不臣以为弃君于恶汉文帝之不发霸陵无求也
 光武之掘原陵封树也霸陵之完功在释之原陵之
 掘罪在 明帝
是释之忠以利君明帝爱以害亲也忠
 臣孝子宜思仲尼丘明释之之言鉴华元乐 (第 16a 页)
明帝

 
之戒存于所以安君定亲使魂灵万载无危斯则贤
 圣之忠孝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
 墓也丧乱以来 …… (第 16a 页)
 (帝玺书迎后会后疾笃崩于邺/帝哀痛咨嗟策赠皇后玺绶) 文德郭皇后葬首

 阳陵西 明帝
高平陵
 魏志景初三年春正月丁亥帝崩于嘉福殿癸丑葬
 高平陵
 魏后妃传明悼毛皇后葬悯陵 明元郭皇后 …… (第 17b 页)
 晋书永昌元年闰十一月己丑帝崩于内殿太宁元
 年二月葬建平陵
 建康实录元帝陵在鸡笼山之阳不起坟
 元和郡县志元帝建平陵 明帝
武平陵成帝兴平陵
 并在上元县北六里鸡笼山
 晋后妃传元敬虞皇后永嘉六年薨大兴三年册赠
 皇后祔于太 (第 22a 页)
庙葬建平陵 明帝
武平陵 …… (第 22a 页)
 帝为周公庚子禅位于帝元年春正月即天王位九
 月晋公护逼帝逊位幽于旧邸以弑崩及武帝诛护
 上谥曰孝闵皇帝陵曰静 明帝
昭陵 (第 52b 页)
 蜀梼杌王建僣即伪位号大蜀光天二年六月薨伪
 谥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庙号高祖葬永陵
 后蜀和陵
 五代史孟知祥卒谥为文武圣德英烈 孝明皇帝

 号高祖陵曰和陵
 南汉德陵
 五代会要开平四年四月进封刘隐为南海王 (第 62a 页)
 东都事略太祖孝惠皇后贺氏周显德五年崩葬安

 陵之西北
  孝明皇
后王氏葬于安陵之北
 宋史礼志 (第 3b 页)
孝明
孝惠二后乾德元年十二月时议改
 卜安陵于巩并以二后陪葬焉皇堂之制下深四十
 五尺上高三十尺陵台再成四 (第 3b 页)
面各长七十五尺神
 墙高七尺五寸四面各长六十五步南神门至乳堂
 四十五步高二丈三尺四月九日葬孝惠于安陵之
 西北 孝明
于安陵之北 (第 3b 页)
    乾学案宋时皇后如宣祖昭宪杜后合祔安
    陵为行前代之礼而太祖之 孝明
孝惠二后
    一葬宣祖安陵西北一葬安陵之北孝章宋
    后亦不同兆域太宗皇后尚有葬安陵西北
  …… (第 4a 页)
 宋史礼志孝章皇后宋氏至道元年四月崩六月上

 谥曰孝章皇后以岁忌权攒于赵村沙台三年正月
 祔葬永昌陵之北皇堂陵台神墙乳台鹊台并如
 明
园陵制度
 文献通考永昌陵陪葬子孙一十五坟
太宗永熙陵
 东都事略至道三年三月癸巳帝崩于万岁殿十月 …… (第 4b 页)
 宋史礼志永熙陵皇堂深百尺方广八十尺陵台方

 二百五十尺置卫士五百人于陵
 东都事略太宗淑德皇后尹氏早崩葬于 孝明
陵之
 西北 懿德皇后符氏葬于安陵之西北 明德皇
 后李氏祔葬永熙陵 元德皇后李氏以真宗生母
 祔葬 (第 5a 页)
司徒掾从公行到陵见其仪忾然谓同座者曰闻古不
墓祭朝廷有上陵之礼始谓可损今见其仪察其本意
乃知 孝明
至孝恻隐不可易旧或曰本意云何昔在长
安时其礼不可尽得闻也光武即世始葬于此 (第 3b 页)
明帝

位踰年群臣朝士感先帝不复闻见此乃躬帅公卿百
僚就园陵而创焉尚书阶西祭设神座天子事亡若存
之意也以 …… (第 3b 页)
 隆于陵园如元会仪上食奏乐郡国奏计言民疾苦

 是反易陵庙之理以体魄为有知虚庙祏而不重皆
 违礼也 明帝
此举盖生于原庙蔡邕不折衷于圣人
 之制而直论其情情岂有既哉
通典魏文帝诏曰先帝躬履节俭遗诏省约子以述 …… (第 4b 页)
于其南俱
西向北上设祭器礼料酒馔于兆门内宗正卿以下各
就位再拜盥手奠酒读祝册再拜先赴安陵次永昌陵
孝明
孝惠懿德淑德皇后陵从之
真宗景德三年帝将朝诸陵以宰臣王旦为朝拜诸陵
大礼使太常礼院言朝陵故事合排小驾 …… (第 20b 页)
宫用牲牢祝册有司奉事下
宫备膳羞内臣执事百官陪位又诣元德太后陵奠献
别于陵西南设幄殿祭如下宫礼毕遍诣 孝明
孝惠孝
章懿德淑德明德庄怀七后陵遂单骑从内臣巡视陵
阙而亲奠夔魏岐郓安周六王及恭孝太子诸坟其三
陵陪 …… (第 22a 页)
及供奉之物于座前讫阖宫殿门(永昌陵则先诣太祖/皇帝陵陈设毕次诣)
(孝惠皇后 孝明皇
后孝章皇后陵永熙陵则先诣太宗/皇帝陈设毕次诣淑德皇后懿德皇后明德皇后元德)
(皇后陵永定陵则先诣真宗 …… (第 28a 页)

礼直官赞礼毕揖讫退有司彻礼馔监视礼事官监视
收彻讫退(永昌陵则先诣太祖皇帝陵行事毕次诣孝/惠皇后 孝明皇
后孝章皇后陵永熙陵则先)
(诣太宗皇帝陵行事毕次诣淑德皇后懿德皇后明德/皇后元德皇后陵永定陵则先诣真 (第 30a 页)
 异左右莫能知以问叔孙通通曰蝌蚪书也以今文
 写之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滕公曰嗟乎天也吾死其即安此乎死遂葬焉 后汉明帝
纪帝作寿陵石椁广一丈二尺长二丈五尺
   铜椁
 皇览阖闾墓铸铜为椁
 北堂书钞卫青尚平阳公主后与主 (第 6b 页)
 (久矣世乃以至/痛为可忍也)
   历代夺情之失
后汉书赵熹传熹代虞延行太尉事遭母忧上疏乞身
行丧礼 显宗
不许遣使者为释服赏赐恩宠甚渥
耿恭传恭母先卒追行丧制有诏使五官中郎赍牛酒
释服(注夺情不/令追服) (第 24a 页)
 (万斯同曰古之丧礼无所谓七七百日之说也降及/后世自天家以迄民俗靡不用之愚尝欲究其所始)
 (而不可得迨观 汉明帝
营寿陵之诏有云过百日惟/四时设奠百日之说始见于史意者尔时佛法初入) (第 25a 页)
  (明帝
即用其教邪不然何以有百日之说也或者谓/古礼三月而葬三虞而卒哭百日正合三月之期不)
 (知三月乃大夫士 (第 25b 页)
日周祥二十七日大祥西京安东安南登州等诸道镇
守各于任所举哀三日释服丙午薨于正寝葬于荣陵
成宗即位 显宗
二十二年五月辛未王疾笃薨于重光
殿德宗即位居翼室朝夕哀临甲戌王率群臣成服百
姓玄冠素服六月丙申葬于宣 …… (第 11b 页)
戊寅宰辅表请复常膳许之元年五月己丑王
以皇考中祥祭斋七日居翼室谅闇反哭举哀一如唐
德宗故事二年八月祔 显宗
于太庙文宗三十七年七 (第 11b 页)
    乾学案汉承秦后礼文湮没天子庙制犹且
    苟略如此则臣下奉先之典其不能备礼可
    知矣
后汉书 明帝
崩遗诏无起寝庙藏主于世祖庙更衣室
章帝不敢违间祠于更衣四时合祭于世祖庙及章帝 (第 9b 页)
 各为位也曰古庙制自太祖而下各自一室司农礼
 象图可考西汉时高祖庙文帝顾成庙各在一处但
 无法度不同一处至 东汉明帝
谦贬不敢自当立庙
 祔于光武庙其后遂以为例至唐太庙及群臣家庙 (第 5b 页)
 故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有变改

班氏固曰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奉常诸弟子共定者
 咸为选首
范氏蔚宗曰光武中兴笃好文雅明帝继轨尤重经术
  明帝
幸三雍尊养五更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
 执经问难于前建初中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详同
 异肃宗称制临决如 (第 35a 页)
  处上下之际而无咎自古人臣得位上畜乎君下畜
  乎众君子不如六四之有孚未有不伤霍光之于
  魏相萧望之卒见伤也(易/传)
  五峰胡氏曰 汉明帝
察察刚急治楚王英狱无辜
  连逮不可胜数群臣希旨无敢以情恕者独侍御
  史寒朗心伤其冤出万死为无辜一 (第 23b 页)
 术昧或见仿佛疑殆匪阙违众忤世(正字通世传汉明帝永平七年佛法始入中国非也秦时沙门室利房等至始皇以为)
(异囚之夜有金人破户以出汉武帝时霍去病过焉支山得休屠王祭天金人以归帝置之甘泉宫金人者浮屠所祠今佛像)
(即其遗法也哀帝时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中上未之信迨 明帝
夜梦金人飞行殿庭以问于朝傅毅以佛对曰)
(天竺国有佛即神也帝遣中郎蔡愔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经二十四章 (第 21a 页)
 入于河礼少仪赞币自左诏辞自右注立者尊右(又上也前汉公孙弘传守成上文遭遇右武注师古曰右亦上也又循吏)
 传文翁以为右职注师古曰右职县中高职也(又强也 后汉明帝
纪无令豪右得固其利)又官名周礼夏官司右掌群右 
 之政令注群右戎右齐右道右也(又姓正字通汉右公弼宋右 …… (第 7b 页)
 易林鸟鹊食榖张口受哺蒙被恩德长大成就(又与柿通后汉方术传有风吹削哺注哺当作柿孚废反)(集韵)
(胡公切音洪玉篇㖓声集韵本作䪦与叿同大声也)(篇海胡肝切音汗哻睡也)(集韵虚庚切音亨呛哼愚)
(怯猊)(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𡘋古杏切音梗说文本作语为舌所介也玉篇语为人所忿疑也)又韵会咽塞也后 
  汉明帝
纪祝哽在前○按前汉贾山传作祝鲠鲠哽通(又哽咽悲塞也庄子外物篇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正韵与梗同) …… (第 47b 页)
 水篇释文又许伯反(又广韵恕也)集韵通作赫或作䓇奭 㘇(玉篇于兄切音荣啼㘇也)(集韵陟立切音)

(絷玉篇鸣声也集韵鸣也广韵作)(集韵于迸切音嫈兽声○按集韵类篇书作)(集韵益涉)
(切音压魏书 明帝
纪神龟二年吐哒浑宕昌嚈哒等国遣使来贡)(广韵集韵𡘋乌本切音稳广韵喼喗小口正字)
(通说文喗训大口广 …… (第 94a 页)
 关木始知杀气严(又正字通敌将至设备曰戒严敌退弛备曰馀严)又姓战国策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正字通汉 
  明帝
讳庄改庄助为严助庄光为严光(又史记封禅书诸布诸严诸逑之属百有馀祠)又严道县名史记邓通传赐邓通 
 蜀 …… (第 99a 页)
 国在奄蔡北属康居(又正字通树名一统志琼州有严树捣皮叶浸水和以酿数日成酒能醉人)又与庄同周礼秋官小 
(司寇注严子为坐释文严刘音庄左传作庄 汉明帝
名庄改为严后汉陈纪传不复办严即时之郡注严读曰装风俗通汝南)
(应融义高闻之惊愕即严便出○按诗商颂下民 …… (第 99a 页)
 (情古之治狱闵于出之又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疏收教者谓入圜土见收)

使困苦改悔(又唐韵户关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关切𡘋音还绕也围也贾谊治安策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注惊视也通)

 (鉴 汉明帝
幸辟雍冠带缙绅之徒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人)又圜阳县名见前围字注 增(字汇补古)
 (文满字注详水部十 (第 116a 页)
 帖也  䛠通 娕(说文娖本字)(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𡘋测角切音龊说文谨也史记申屠嘉传自嘉)
(死后为丞相者皆娖娖廉谨备员而已汉书作𪘏别作娕龊又称娖守捉也军校名后汉中山王焉传 显宗
报曰今五国各)
(官骑百人称娖唐志守捉将千人捉娖同)又集韵又足切音𪘏嫧也 娗(广韵特丁切集韵韵会唐 (第 42a 页)
 弦曰张前汉董仲舒传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又罗取鸟兽曰张周礼秋官冥氏掌设弧张注弧张罿罦之属后汉)
(王乔传自县诣台朝辄有双凫飞来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又计物之数曰张左传昭十三年子产以幄幕九张行后汉 
  明帝
八王传宠有彊弩数千张(又星名史记律书西至于张张者言万物皆张也天官书张素为厨主觞客正义张六星六)
 为 (第 49b 页)
 也(又屈也逼也礼学记君子之教喻也强而弗抑疏但劝强其神识而不抑之令晓也楚辞怀沙俛屈以自抑)又遏也止 
(也史记平准书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后汉明帝
纪章奏若有过称虚誉尚书宜抑而不省)又美也诗齐风抑若扬兮疏扬是 
 颡之别名抑为扬之貌(又损也退也后汉 (第 26b 页)
 已守残注师古曰专执已所偏见苟守残缺之文(又穿凿傅会谓之蕞残王充论衡蕞残满车不成为道玉屑满箧不成为)
 宝 又恶骂曰残骂扬子方言南楚凡人残骂谓之钳(又贪暴吏曰残吏 后汉明帝
纪残吏放手)又五残星名史记天官 
(书五残星出正东东方之野其星状类辰星正义曰五残一名五锋前汉艺文志有 …… (第 40b 页)
 氛为余占之又灵氛告余以吉占(又广韵府文切集韵韵会正韵敷文切𡘋音芬义同)说文或从雨作雰集韵亦作 
(正字通俗阳字本作昜)(正字通俗阴字本作阴)(玉篇古文刏字注详刀部四画集韵书作)
(正字通泛云俗字非)(韵会古文气字注详六画)(字汇补职送切音众心气也)
(字汇补氤字之讹)六气古文(唐韵去既切集韵韵会类篇丘既切𡘋音气玉篇候也息也文)
(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气相求系辞精气为物礼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又祭义气)
 也者神之盛也注气谓嘘吸出入者也(又天气曰元气后 汉明帝
纪升灵台望元气注元气天气也)又阴阳曰二气太极 
 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又五气史记五帝纪炎帝修德振兵 (第 81b 页)
 汲黯(又集韵极入切音及与伋同伋伋虚诈猊或作汲)(唐韵集韵皮变切正韵毗面切并音卞水名水受陈留浚)

(仪阴沟至蒙为雍水东入于泗水经汳水出阴沟径浚仪县北又东至梁郡蒙县为濉水馀波入睢阳城中郦道元注阴沟即)
(蒗荡渠也亦言汳受旃然水又云丹泌乱流于武德绝河南入荥阳合汳故汳兼丹水之称汳水东径陈留又东径梁国睢阳)
(县又东径贯城城在蒙县西北汳水自蒙县南出今无水惟睢阳城南侧有小水南流入睢城亦作汴 后汉明帝
纪遣将作谒)
(者王吴修汴渠自荥阳至于千乘海口注汴渠即蒗荡渠也宋曾巩曰昔禹于荥泽下分大河为阴沟出之淮 …… (第 13b 页)
 流貌(又摩也木华海赋飞涝相磢激势相沏)又玉篇初乙切集韵测乙切𡘋音膝义同 (广韵林直切音力水)
(凝合貌)(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𡘋莫卜切音木说文濯发也诗卫风岂无膏沐周礼天官宫人共王之沐浴疏沐用)
 潘浴用汤 又汉官仪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又润泽之意后 汉明帝
纪冬无宿雪春不燠沐注沐润泽也言无暄润之)
 气 又治也礼檀弓夫子助之沐椁(又溟沐细密之雨也扬子太玄经 …… (第 20a 页)
 注漂音票(又漂撇馀响少腾相击之貌王褒洞箫赋吟气遗响联绵漂撇)又集韵匹沼切音缥义同又浮也 说文本作 

(广韵亦作)(集韵同上)(集韵前历切音寂与寂寂諔□𡘋同说文无人声一曰水净也枚乘七发漃)
(漻薵蓼)(集韵宜佳切音厓与涯同水畔也)(字汇眉波切音摩水□也)(广韵集韵韵会𡘋子)
(小切音剿湖名后 汉明帝
纪漅湖出黄金注在今庐州合肥县亦作巢)又集韵韵会正韵𡘋锄交切音巢义同 又集韵损 
(果切音锁与溑同水 (第 96a 页)
 杜笃论都赋寥狼邛莋注寥狼犹揽扰也(又地名左传文九年楚子师于狼渊以伐郑史记秦夲纪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
(又白狼县属右北平郡皋狼县属西河郡皆见前汉地理志又 后汉明帝
纪西南夷白狼动黏诸种前后慕义贡献)又草 
 名尔雅释草盂狼尾注似茅今人亦以覆屋(又姓左传文二年狼瞫取 (第 3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