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書類
詩類
易類
春秋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史評類
史鈔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雜史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儒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曲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法華部類
洞玄部
太清部
清代道教文獻
 利之迹其生平志操无愧于前哲云
张含字愈光志淳子也举于乡不仕游梁楚间善为诗
 李献吉何仲默咸亟称之里居时成都 杨修
撰慎谪
 戍金齿意不可一世而独与含友善倡和不绝手为
 点定其诗有禺山集行世时太和布衣董难者字西
 羽 (第 17a 页)
不从晦持帝帝曰我斩卿晦曰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晦死何有)时人以方 杨德祖

将不及(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墨涉猎文义博赡多通卜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晦闻
犹以为恨)
一时 (第 16a 页)
 收之临刑曰亮受先帝遗命黜昏立明社稷之计欲
 加之罪其无词乎遂伏诛谢晦字宣明晋太常裒之
 玄孙也美风仪时人方之 杨德祖
从武帝征关洛内
 外要任悉委晦及闻咸阳沦没武帝欲北伐晦以王 (第 8b 页)
  陈思王植 建安十六年

  陈思王集离思赋序曰建安十六年大军西讨马
超太子留监国植时从焉

   杨修
(第 15a 页)
德祖 
丞相请署仓曹属主簿

  文士传曰修少有才学思干魏武为丞相辟为主 (第 15a 页)
 每下车心常凛凛正劝先主还之 益部耆旧杂记
 曰张松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然识达精果有才
 干刘璋遣诣曹公曹公不甚礼松公 主簿杨脩
深器
 之白公辟松公不纳脩以公所撰兵书示松松宴饮
 之间一看便闇诵脩以此益奇之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 (第 4a 页)
 昭烈孔明皆尝至关下未尝越关则误矣今大安军
 五里亦有阳平关颇险要然非旧迹也
十二月操留夏侯渊张合守汉中
 操之留渊合也以鸡肋示外人外人莫察 主簿杨修
 
独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也
 论曰曹操芟夷群雄伪定一时再入汉中而不能下
 殆强弩之末非真不可向 (第 2b 页)
 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是无勇也刎颈而死冶曰
 二子死之冶独不逮又刎颈而死或曰晏婴贤相岂
 有杀士之名盖曹操既杀孔融 杨脩
又送祢衡荆州
 假手黄祖三子者天下之望也武侯梁父吟殆为此
 设然则晏子春秋反因梁父吟而附会如山海经之 (第 10b 页)
   建康宫
建康实录晋成帝咸和七年新宫成名曰建康宫亦名
显阳宫注云即今之所谓台城也舆地志云在法宝寺
之南今在府北五里
   新宫
晋谢安作新宫造太极殿欠一梁忽有梅朩流至石头
城下因取为梁殿成乃画梅花于其上以表嘉瑞 杨修

有诗云玉案金炉对御床岿然应是鲁灵光螭头直上双
鱼尾不让西京旧柏梁
   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长杨宫
南 …… (第 29a 页)
   金华宫
舆地志云梁大同中所筑昭明太子蔡妃所居在青溪


   披香殿 杨修
金陵诗注云在台城后宫庾子山赋云宜春苑中
春巳归披香殿里作春衣盖指此也
   灵和殿
在台城内晋武帝时 (第 30a 页)
殿下柳本蜀郡所献条如丝缕帝
曰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少年时绪字思曼 杨修
有诗
云得地恩深雨露偏丹墀左右玉阶前君王属意君知 …… (第 30a 页)
  金城
建康实录金城吴筑晋桓温咸康七年出镇江乘之金

城后温北伐经金城见为琅琊时所种柳皆十围因叹
曰朩犹如此人何以堪因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杨修

城诗亦引此为据又按古图经晋中宗于金城立琅琊
郡温尝为琅琊内史至咸康七年出镇金城前云琅琊
盖指此也 …… (第 41b 页)
  台城

建康实录晋成帝咸和七年新宫成名建康宫注云今
之所谓台城也在县东北五里周回八里又按舆地志
云同泰寺南与台城隔路今法宝寺及圆寂寺即古同
泰寺基故法宝亦名台城院以此考之法宝圆寂寺之
南盖古台城地也今之基址尚在元和初陆乔家于丹
阳一夕有叩门者曰我沈约也呼左右召青箱来俄一
儿至约指谓曰此吾子也近从吾过台城命为感旧诗
因讽曰六代旧山川兴亡几百年繁华今寂寞朝市昔

喧阗夜月琉璃水春风柳色天伤时与怀古垂泪国门
杨修
有诗云六朝遗迹好山川宫阙灰寒草树烟江
令白头归故国多情合赋黍离篇
  檀城
舆地志云本谢玄之别墅太傅 …… (第 45a 页)
  石阙
县北五里有四石阙在台城之门南高五丈广三丈六
寸梁武帝所造及成朝士铭之时陆倕字佐公其文甚
佳士流推伏侯景作乱焚烧宗庙城郭府寺百无一存
寻高丽百济等国入贡见其彫残遂哭于阙下 杨修

诗云双石巍巍慰眼青满朝珍重佐公铭宫城府寺俱
灰烬翻使夷人谩涕零 …… (第 45b 页)
  落星楼
图经在县东北临沂县前吴大帝时山上置三层楼楼
高以此为名左太冲吴都赋云飨戎旅乎落星之楼是

也今石步相去一里半有落星墩里俗相传即当时建
楼处今去城四十里
  烽火楼
图经云在石头城西南最高处 杨修
诗注云沿江筑台
以举烽燧自建康至江陵五千七百里有警半日而达
按南史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至瓜步声欲 …… (第 48a 页)
  卫玠台
晋书云玠字叔宝初字豫章南辞王敦归建邺都人闻
其姿容观者如堵寻以疾终年二十七时人谓之看杀
葬江宁 杨修
有诗云年少才非洗马才珠光碎后玉光
埋江南第一风流者无复羊车过旧街其台传在城南 …… (第 49a 页)
  九日台
南史齐武帝永明四年四月作商飙馆于孙陵冈世呼
为九日台十道四蕃志云武帝九月九日以宴群臣孙
陵冈即吴大帝蒋陵今在钟山乡蒋庙之西南俗呼为
松陵冈去县十二里 杨修
有诗云甲光如水戟如霜御 …… (第 50b 页)
  新亭

晋初元帝渡江仆射周顗与群臣游宴坐中叹云虽风
土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因而流涕王导曰诸公当须
戮力中原以壮王室何为作楚囚悲邪众皆肃然整容
宋孝武即位于新亭仆射王僧达改为中兴亭城南十
五里俯近江渚 杨修
有诗云满目江山异洛阳北人怀
土泪千行不如亡国中书令归老新亭是故乡
  五马亭
晋元帝与彭城王玄西阳王 …… (第 51b 页)
  白下亭

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别诗云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
王荆公有诗云东门白下亭摧甓蔓寒葩则亭在东门
明矣荆公旧宅在今报宁寺故基其诗有门前秋水可
扬舲有意西寻白下亭之句今废矣
  东冶亭
晋太元中于汝南湾东南置亭为士大夫饯送之所
有诗曰忍泪相看酒共持一生心事几人知年年折
尽东亭柳此别绵绵无尽期旧傅在县东八里 …… (第 53a 页)
  儒学馆

南史宋文帝元嘉十五年立儒学馆于北郊命雷次宗
居之即今覆舟山之南也
  汤泉馆
徐铉有汤泉旧馆诗今遗基尚存在神泉乡汤山之下
  仪贤堂
建康实录吴时造号为中堂 杨修
诗注云在台城内梁
武帝谦恭待士大通中有四人来年七十馀鹑衣蹑履
行丏经年无人知者帝召入仪贤堂给汤沐解御 (第 54a 页)
服赐

之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旧事了如目前帝心异之举朝
无识者惟昭明太子识而礼重之四人喜揖昭明如旧
交时目之为四公子 杨修
有诗云两两鹑衣白发翁讲
筵谈柄坐生风昭明太子欢相得应与商山四皓同
  祓禊堂 (第 54b 页)
杨修
金陵诗注云在县北五里台城内天渊池中架石
引水为流杯之所六朝上巳日宴锡公卿于此舆地志
云宋元嘉二十二年 …… (第 54b 页)
  听筝堂
晋元帝幸谢安宅命宴安侍坐使桓伊吹笛为一弄毕
又抚筝按金縢曲声伊慷慨俯仰可观安泪下沾襟
乃越席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此堂基
至今樵采者不敢近 杨修
诗云雁柱鸾弦十有三南山
安石位岩岩逡巡奏罢金縢曲堂上沾襟叹不凡 (第 55a 页)
  蚕室
𨽻县北七里耆阇寺前沙市中六朝皇后亲蚕之所也 杨修
诗云摘茧抽丝女在机茅檐苇箔旧堂扉年年桑
柘如云绿翻织谁家锦地衣
  三阁
陈后主至德二年于光昭殿前起 …… (第 55b 页)
平不宜取丽华乃命斩之当以北史为正
  驰道
宋孝武帝作驰道自阊阖北出承明抵玄武湖十馀里
为调马之所也 杨修
有诗云路平如砥直如弦官柳千
株拂翠烟玉勒金羁天下骏急于奔电更挥鞭
  齐云观 (第 57a 页)
陈后主祯明二年建在台城内国人歌曰齐云观寇来
无际畔 杨修
诗云上界笙歌下界间缕金罗袖郁金裙
倚栏红粉如花面不见巫山空暮云
  层城观(亦名穿针楼/)
舆地志云 (第 57b 页)
齐武帝七月七日使宫人集此是夕穿针以
为乞巧之所亦曰穿针楼在台城内 杨修
有诗云秋星
如弹月如梳宫妓香添乞巧炉万缕千针同一意眼穿
肠断得知无 …… (第 57b 页)
  上林苑
南史宋孝武大明三年于真武湖北立上林苑建康实

录云在县北十三里有古池俗呼为饮马塘 杨修
诗注
云其苑连鸡笼山在县北七里
  芳林苑
寰宇记云芳林苑一名桃花园本齐高帝旧宅在府城
之东秦淮大路 …… (第 59a 页)
  秦淮
秦始皇东巡会稽经秣陵因凿钟山断金陵长陇以疏

(或云断金陵长/陇乃方山也)其淮本名龙藏浦上有二源一源发
自华山经句容西南流(华山在句容县界/高九里似蒋山)一源发自东
庐山经溧水西北流入江宁界(东庐山在溧水县东南/十五里高六十八丈周)
(回二十里山西/一源入秦淮)二源合自方山埭西注大江其分𣲖屈
曲不类人功疑非秦皇所开而后人因名秦淮者以凿
方山言之 杨修
诗曰一气东南王斗牛祖龙潜为子孙
忧金陵地脉何曾断不觉真人已姓刘
  直渎 (第 61a 页)
吴后主孙皓所开𨽻钟山乡去县三十五里西至霸埂
东北接竹港流入大江 杨修
诗注云渎在幕府山东北
长十四里阔五丈深一丈初开之时昼穿夜复自塞经
年不就伤足役夫卧其侧夜见鬼物来填因 (第 61b 页)
嗟叹曰何
不以布囊盛土弃之江中使吾徒免殚力于此伤者异
之晓白有司如其言乃成渎道直故名曰直渎舆地志曰
白下城西南蟹浦浦西北有直渎伏滔北征记云吴将
甘宁墓在此俗云墓有王气孙皓恶之乃凿其后为直

渎又按晋书苏峻举兵温峤帅师救京师遣王愆邓期
兵为前锋次直渎即此地也 杨修
有诗曰昼役人功夜
鬼功阳开阴阖几时终不闻掷土江中语争得盈流一
水通
  横塘
吴大帝时自江口沿淮筑堤 (第 62a 页)
谓之横塘 杨修
有诗云早
潮才过晚潮来一一轩窗照水开鉴面无尘风不动分
明倒影见楼台 …… (第 62a 页)
  青溪
建康实录吴赤乌四年冬凿东渠名为青溪寰宇记云
青溪在县东六里阔五丈深八尺以泄真武湖水舆地
志云青溪𤼵源钟山入于淮连绵十馀里溪口有埭埭
侧有神祠曰青溪姑今县东有渠北接覆舟山以近后
湖里俗相传此青溪也其水迤逦西出至今上水闸相
近皆名青溪陶季直京都记云京师鼎族多在青溪埭
尚书孙玚尚书令江总宅当时并列溪北又南史齐永

明元年望气者言新林娄湖有王者气帝乃筑青溪旧
宫作新娄湖苑以厌之又实录云郗僧施泛舟溪中每
经一曲作诗一首隋炀帝平陈斩张丽华孔贵妃二人
于此栅下 杨修
有诗云倾城倾国两妃嫔此地闻名不
见人潜想旧时红粉面落花风里步香尘
  潮沟
舆地志潮沟吴大帝所开以引 …… (第 63a 页)
  霹雳沟
王荆公诗云霹雳沟西路柴荆四五家忆曾骑款段随
意入桃花在城东五里

  北渠
吴后主引北湖水入宫城巡绕堂殿极机巧费役万工 杨修
有诗云金殿分来玉砌流黑龙湖撒凤池头后庭
花落恩波断翻与南唐作御沟在城北二里
  蟹浦
舆地志云白下城 …… (第 64a 页)
  覆杯池

晋元帝中兴颇以酒废政丞相王导奏諌帝因覆杯于
池中以为诫 杨修
有诗云金杯覆处旧池枯此后还曾
一醉无东晋中兴股肱力元皇亦学管夷吾今城北三
里西池是也
  落叉池
蒋 …… (第 64b 页)
  三岩石

台城内千福禅院本梁同泰寺后吴顺义二年置院前
有丑石四各高丈馀又三岩山西有白莲阁阁下有小
石池面方一丈馀言是陈时景阳井今有古石井栏其
上本镌刻文字悉已残毁惟戒哉二字可辨今名法宝
杨修
有诗曰萝蔓藤花岁自添露痕还似雨痕沾莫
将废苑为閒地犹可岩岩使具瞻
  邀笛步
旧名萧家渡在城东南青溪 …… (第 65a 页)
  半阳湖

舆地志云江乘县南有半阳泉半冷半热又南徐州记
云江乘县南有半阳泉半冷半热热处可烂物冷处如
冰热处鱼入冷处即死冷处鱼入热处亦死民种稻则
溉热水一年再熟今废 杨修
有诗云江南龙节水为乡
水不绝阴又半阳一片湖光共深浅两般泉脉异温凉
在城东北四十里周回十五里
  绛岩 …… (第 67a 页)
  桃叶渡

图经云在县南一里秦淮口桃叶者晋王献之爱妾名
也其妺曰桃根献之诗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
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不用楫者谓横波急也尝临此
渡歌送之 杨修
有诗云桃叶桃根柳岸头献之才调颇
风流相看不语横波急艇子翻成送莫愁
  麾扇渡
图经云在县东南四里故朱 (第 69a 页)
雀航之左晋广陵相陈敏
反南渡江时假顾荣丹阳内史荣发舟南岸敏率众万

馀人出不获济以白羽扇麾之其军遂自溃因以为名
杨修
有诗云旌旗烁日刃凝霜甲光如龙人似狼羽
扇一麾风偃草策勋多谢顾丹阳
  白鹭洲
图经云在城西南八里周回 …… (第 69b 页)
  长命洲
梁武帝放生之所也在石头城前帝日市鹅鸭鸡豚之

属放此洲名为长命洲置户十家常以粟谷喂饲岁各
千石而为狐狸所食及掌户窃而烹者各半舆地志魏
使李恕来聘帝时于此放生问恕曰北主颇知此事乎
对曰魏国不杀亦不放帝无以应之 杨修
诗曰梁武慈
悲不鼎烹蒙恩豢养亦虚名狐狸口腹应潜饱就死多
于日放生
  葛仙丹井
仙公葛玄炼丹井也按建 …… (第 70a 页)
  景阳井(亦名胭脂井/)
台城中景阳宫井也按南史隋克台城陈后主与张丽
华孔贵妃俱入井隋军出之故杜牧之诗云三人出眢
井谓此也其井有石栏上多题字旧传云栏有石脉以
帛拭之作胭脂痕或云石脉之色类胭脂故云图经不
杨修
有诗云擒虎戈矛满六宫春花无树不秋风仓 …… (第 70b 页)
  应潮井
蒋山头陀寺中塔记云梁大同元年后閤舍人石兴造
山顶第一峰佛殿后有一井泉与江潮盈缩增减相应 杨修
诗云碧甃时时减复增山头海面密相应古来泉
脉谁穿凿潮落潮生不暂澄
  藏冰井
覆舟山上有凌室乃六朝每岁 (第 71b 页)
藏冰于此也 杨修
诗云
尤喜凌人职未隳闭藏出纳示箴规战兢国步艰难者 (第 71b 页)
  石硊山(硊牛/委切)
舆地志云秦始皇时望气者云江东有天子气乃东游
以厌之又凿金陵以断其势今方山石硊是其所断之
地也孙盛云东至方山有直渎自渎至北山或云是秦
时所掘山今方山西九里有大垄枕淮合垄悉是石名

石硊京师沟塘累石悉凿此垄取之在城东南四十五里
  天阙山
晋元帝即位起宫殿城阙郭璞云阙不便王导乃指牛
头山为天阙 杨修
有诗云牛头天际碧凝岚王导无稽
示妄谈若指远山为上阙长安应合指终南
  凤台山
宋元嘉中凤凰集于是山乃 …… (第 1b 页)
  幕府山
寰宇记云在城西北周回三十里高七十丈东北临直
渎浦西接宝林山南接蟹浦舆地志云临沂县东八里
有幕府山寰宇记晋元帝自广陵渡江建康城荒落以

府第居县北山下因以幕府山为名图经云丞相王导
建幕府于此山因名之山上有虎跑(蒲包切/蹴也)泉其西巅
有仙人台宋明帝高宁陵在山西王导温峤亦葬山西
又按寰宇记云陈武帝破北齐军四十六万于幕府山
下至后主祯明中尝幸此山校猎虞世南献赋以美之 杨修
有诗云六代繁华一瞬间平芜远树不胜闲倚楼
天暝云如幕知是琅琊幕府山
  鸡笼山 …… (第 4a 页)
  白杨路
图经云县南十二里石山冈之横道是也六朝杂事云
宋袁粲常酌于此忽逢村父便留连笑语人怪而问之
荅曰吾侣偶逢非知音也 杨修
有诗云残枝败叶几沾
春莫问栽培迹巳陈细雨斜风马无力萧萧满路更愁 …… (第 11b 页)
  铸剑坑
图经云在溧阳县南八十里石屋山之西旧经云昔吴
王使欧冶子铸剑于此

  射雉场
图经云在县东二十里齐东昏侯置射雉场五百所皆
以七宝装翳 杨修
有诗曰外作禽荒内色荒三千红粉
日严妆潘妃纵有嫣然态不步金莲到射场
  绝地
图经云在县南三里古大社西 (第 14b 页)
有凶地三亩晋周顗司
马秀苏峻皆宅于此悉以祸败宋王僧绰曰大丈夫当
以正道自居何宅之有凶吉寻为元凶所害 杨修
有诗 …… (第 14b 页)
  陆机宅
建康实录云陆机入洛作怀旧居赋云望东城之纡徐
邈吾庐之延伫李太白题王处士水亭云齐朝南苑是
陆机宅其诗云王子耽玄言贤豪多在门好鹅寻道士
爱竹啸名园树色老荒苑池光荡华轩北堂见明月更
忆陆平原扫地青玉簟为余置金樽醉罢欲归去花枝
宿鸟喧何时复来此再得洗嚣烦图经云在县南五里
秦淮之侧

  江令宅
陈尚书令江总宅也建康实录及 杨修
诗注云南朝鼎
族多夹青溪江令宅尤占胜地后主尝幸其宅呼为狎
客刘禹钖诗云南朝词臣壮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池 …… (第 16b 页)
  铜螭署
台城刻漏署西本洛阳之旧物宋平姚秦迁于此魏明

帝为太子时玩以玉手扳刺螭口中因入不出后人常
见白蝘蜓在其中梁元帝移之江陵此物后遂不复见 杨修
诗云挈壶传箭逼天聪铸出蟠螭巧范同何事腹
中藏怪物人惊蝘蜓气如虹
  锦署
图经云在县东南十里宋迁百工 (第 20a 页)
于此也 杨修
诗云人
衣褴缕地衣红不念家家杼轴空厥篚织文应岁贡更
翻新样集机工 …… (第 20a 页)
  焚衣街
齐东昏侯自制服为四种冠五彩袍一月中二十馀出
辰出三更归夜出清晨返梁自襄阳出师废之焚奢淫
服六十二种于御街中 杨修
诗云雉头金缕又珠胎烟
绪香云昼不开御路傍人皆叹息逡巡红焰作青灰
谶记门第八
  秦淮石志
保太中浚秦 …… (第 20b 页)
  三断石
吴后主天册元年掘地得银长一尺广三分刻上有年
月字又于吴郡临平湖边得一石函中有一小石青白
色长四寸广二寸刻上作皇帝字于是改元天玺遂立
石纪吴功德按实录云县南三十里西接牛头山丹阳

云岩东路有大碣石长二丈折为三断此纪功之碑也
今移在府治中可辨者二百馀字漫灭者五十馀字
诗曰孙吴纪德旧刋碑埋没蟠螭与伏龟惆怅石冈
三断在至今犹似鼎分时
  宝公铜牌记
按高僧传公讳宝志宋元 …… (第 22b 页)
  潜鹤鼓
台城端门上二鼓初得于会稽雷门传是越王旧物击
之声闻洛阳后孙恩乱兵击破中有二鹤冲天而去自
是不复鸣后人呼为潜鹤鼓 杨修
有诗云端门击破使
人惊潜鹤双飞上玉清怪得旧时声太远冲天合自九 …… (第 23a 页)
  独足台
陈末时有一鸟独足飞上宫城台上以觜画地云独足
上高台盛草化为灰欲知我家处朱门当水开解者以

为独足指后主独行无众盛草言荒秽隋承火运草得
火而灰及国破隋炀帝馆于都水台所谓上高台当水
开也 杨修
诗云鸟迹分明在帝台管弦声里辄书来回
头一觉风流梦犹得朱门傍水开
灵异门第九
  八功德水
蒋山悟真庵 (第 24a 页)
后按梅挚亭记梁天监中有胡僧昙隐寓
锡于此山中乏水时有庞眉叟相谓曰予山龙也知师

渴饮措之无难俄而一沼沸成后有西僧继至云本域
八池巳失其一似竭彼盈此也其泉一清二冷三香四
柔五甘六净七不饐八蠲疴故名八功德水自梁巳前
尝取给御厨又按 杨修
诗注云高僧昙隐游行于此忽
闻金石丝竹之音俄见清泉一泓莹彻甘滑有积年疾
者饮之皆愈
  志公鲙残鱼
高 …… (第 24b 页)
  燕雀湖
舆地志云走马桥见有燕雀湖穷神秘苑曰梁昭明太
子在东宫有一琉璃碗紫玉杯皆武帝所赐也既薨诏
置梓宫后更葬开坟为阉人携入大航乃有燕雀数万
击之因为有司所缚乃获二宝器帝闻而惊异诏以赐
太孙封坟之际复有燕雀数万衔土以增其上坟侧今
有湖后人因名燕雀湖 杨修
有诗曰平湖岸侧见高坟 …… (第 27a 页)
  洞玄观
舆地志云赤乌二年吴大帝为仙公葛玄造玄后白日

上升山上至今犹有坛宇 杨修
有诗曰葛玄功行满三
千白日骖鸾上碧天留得旧时坛宇在后人方信有神
仙观在方山下去城四十五里
  仙杏山 (第 31b 页)
旧经云绝顶有杏林及仙人脚迹因以名之又有仙坛
石井故一名仙坛石山唐垂拱五年重修坛三所并石
井圣历二年县令岑仲琢石为像设香灯供祀之下有
清泉流入丹阳湖在溧水县东南四十三里

  白都山
昔白仲都常于此学道白日上升因以为名 杨修
诗云
驾鹤骖鸾自古闻策名仙籍是真君天边旧迹无寻处
满目青山空白云在城南八里西临大江
  石城洞
石头 …… (第 32a 页)
  春涧

钟山宋兴寺东梁处士刘许字彦度隐居之所 杨修

云手拖葛屦坐藜床竹树萧然一水傍枕上白云船下
月卜邻东涧胜东冈
  玉晨观
句容县东南四十五里句曲 (第 33a 页)
洞北门之侧旧经本晋许
长史宅也昔高辛时展上公秦时巴陵侯后汉时杜广
平并于此学道得仙梁武帝天监十三年陶弘景奏请
立为朱阳馆唐贞观中为紫微国师王先生改为华阳

宫天宝七年为玄靖先生改紫阳观前有郭真人养龙
池醮坛丹井俱在大中祥符中奉敕改今额
寺院门第十一
  吴建初寺
舆地志云吴赤乌十年沙门僧会自西竺来传佛法吴
大帝作寺自此起 杨修
有诗曰僧会西来始布金常闻
钟磬伴潮音江南古寺知多少此寺独应年最深旧传
在城南二百馀步 …… (第 33b 页)
  同泰寺
梁武帝改年号大同起同泰寺在台城内穷竭帑藏造
大佛阁七层为火所焚梁帝舍身施财以祈佛福自大
通以后无年不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俄而侯景
兵起陷城遂以虚器进膳自庚辰至丙戌七日不食而
杨修
诗曰佛事庄严国力疲照天金碧倚栏危沈檀
炉上烟云合恰似当年煨烬时
  蒋山太平兴国禅寺 …… (第 34a 页)
  明庆寺
蒋山上明庆寺后别有小岭碧石青林幽邃如画世人
呼为屏风岭有高僧隐于此忽闻丝竹之音俄而有清
泉一派莹彻甘滑有积年疾者服之愈梁巳前尝取给
御厨水俗呼为八功德水 杨修
有诗云翠壁如屏旱不 …… (第 42a 页)
  佛窟寺
城南二十里牛头山下有深坑言是辟支佛窟寺记本
沙门道庆禅房梁天监中司空徐庆造寺因名曰佛窟 杨修
有诗云曩事何人为證明白云深锁翠微坑巳闻
过去辟支佛未见如来弥勒生
  普济寺(旧名头陀寺/) …… (第 42b 页)
  吴大帝庙
𨽻府城西门外今庙庭即当时旧宫唐大中初邑人台
州永宁簿周知业以家赀重修建炎间兵火废毁其地
在石头城清凉寺之西今去府七里 杨修
有诗云古朩
阴森庙岿然龙蟠虎踞旧山川当时鼎足一场梦空里
旋风飞纸钱 …… (第 46b 页)
  晋阴山庙
在县南向西十二里旧经云建武中丞相王导于冈阜
间隐约见数十步骑驻立于垄上导怪之使人致问俄
失其所夜见梦于导曰我乃阴山神也昨随帝渡江寓
泊于晨见之所卿为我置祠当福晋祚导乃以其事闻
上置庙于此仍名其冈为阴山 杨修
诗曰炉香烟断暮
云凝阴德山高众所称开府琅邪旧蒙福龙飞一马至 …… (第 50a 页)
  二判官庙

旧经云本延祚院土地神唐会昌中寺废景福二年神
托梦于里人曰我二判官也久为延祚寺伽蓝今巳迁
次于寺外可为我置祠当福于尔既而夜见火光连天
人即潜于光所窥见炬彗荧荧焉因就其地建庙祀之
在府西门里
  楚靳尚庙
摄山记云楚靳尚以谗杀屈原为天所谴作一大蟒穴
在山后人为之立庙 杨修
有诗云汨罗鱼腹葬灵均竞 (第 53b 页)
   湖北土兵刀弩手
湖北辰沅靖澧州刀弩手者自政和七年始募土丁为
之授以閒散而居边境教以武艺其𨽻于籍者至九千
馀人(沅州四千一百辰州三千四百五十十/澧州一千四百七十六靖州九百三)靖康初全

军调发往河东援太原为金人所陷仅存一千五百人
建炎三年亟罢之绍兴六年冬王子尚为帅张直柔觷
守鼎言于朝遂命招三千五百人为额(沅州千五百辰/州一千靖澧各)
(五/百)淳熙三年杨太尉倓为荆南帅上命 杨修
其政令(八/月)
(戊/子)已而知辰州尹机代还请命有司括田招募人给例
物五千春秋阅教犒赐如禁军例上即 (第 17b 页)
   蜀士立功立节次第
武兴之变立功者安观文为之主杨巨源李好义倡率
忠义次之李贵手斩逆贼又次之若李好古安癸仲杨
君玉季申辰张林朱邦宁之徒协谋举事又其次也立
节者陈待制咸为之首史次秦涂其目避伪次之(大安/军军)
(学教/授)李国柱傅兴宗弃郡而去又次之若王釜(总领所/主管文)
(字/)李道傅(蓬州州/学教授)皆不受逆曦之招又其次也杨泰之

(罗江/县丞)邓性善(犍为/县尉)程遇孙(知丹/棱县)安之源(龙游/县令)文俱(眉州/司户)
(参/军)宋子钦(金州都统/司计议官)刘端友(总领所措/置籴买)刘翊之(兴道/县丞)
靖之(监成都府/粮料院)杨汝明(成都府观/察推官)张方(普州州/学教授)宋大酉
(昭化县/主簿) 杨修
(简州州/学教授)梁梓(修州司/理参军)詹久中(汉州州/学教授)
子仪(知绵/竹县)钱元儒(眉州 (第 10a 页)
殿旁别为一庙岁时祭享悉如奉先殿之仪从之于是
遂建祧庙及奉慈殿时惟学士杨守陈独以 德祖
比宋
禧祖百世不迁为非礼抗言礼天子七庙祖有功宗有
德乃孔子之言故凡号太祖者即始祖必事之以配天
若商周 (第 11b 页)
 ︹流寓︺︹汉︺祢衡(般人建安初自荆州北游许都恃才傲/逸人皆憎之惟少府孔融高贵其才或)

(问之曰当今许中谁最可者衡/曰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德祖)
︹南北朝︺︹魏︺王由(霸/城)
(人罢郡后寓居颍川天平初元洪威搆/逆大军攻讨为乱兵所害名流悼惜之)︹ …… (第 17a 页)
 ︹陵墓︺古女娲陵(在阌乡县北黄河侧旧唐书五行志/乾元二年六月虢州阌乡县界黄河)
(内女娲墓天宝十三载因大雨失其所在至今年/六月一日夜河滨人家忽闻风雨声晓见其墓涌)
(出上有双柳树下有巨石郡/守图画以闻今号风陵堆)轩辕陵(在阌乡县南/十里铸鼎原)

(本朝乾隆十/一年重修庙宇)︹夏︺关龙逢墓(在灵宝县南十里孟/村之西寰宇记唐太)
(宗东巡致祭开/元十三年立碑)︹汉︺栾巴墓(在灵宝县东/南下硙里)戾太子墓
(在阌乡县南汉书戾太子传太子葬湖宣帝即位/置奉邑二百家以湖阌乡邪里聚为戾园注阌乡)
(东南十五里见有戾太子冢在涧东寰宇记在今/县南十六里高一百五十尺县西三十五里泉鸠)
(水东旁有太子/子史皇孙冢一) 杨修
(在阌乡县西北五/十三里原北寨)︹晋︺杨骏
  墓(在灵宝县东南十里寰宇/记故吏潘岳等收葬于此)(第 43a 页)
生胡榛妻朱氏生员范文)
(焕妾朱氏生员顾瑛妻魏氏许锦烽妻蔡氏田敬/初妻陈氏曹寿年妻李氏沈禹昌继妻陈氏 杨修)
(
传妻蔡氏又烈妇张唐氏以拒奸死武生王/妻方氏监生徐耀妻胡氏均夫亡殉节贞女/炜继/洪氏)
(俱于嘉庆/年 …… (第 33a 页)
   香山(在长兴县北十五里寰宇记一名湖陵山昔/西施种香之所又县北一里为金莲山三十)

(五里为香兰山东/枕太湖多生兰蕙)大雷山(在长兴县东北太湖中 杨修
五湖赋大雷小雷)
(湍激相逐周处风土记太湖中有大雷小雷山相/距六十里旧志大雷山在县北四十里为洞庭之) (第 47a 页)
 (爱妾名桃叶其妹曰桃根献之尝临此作诗歌以送/之其诗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
 (自来迎接后人因以名渡 杨修
诗桃叶桃根柳岸头/献之才调颇风流相看不语横波急艇子翻成送客) (第 23b 页)
其下有张母祠即永嘉中此母有
神术能愈病故元帝渡江时延圣大于丹阳即此母今
祠存伊尹苏秦张仪扁鹊田横刘宽 杨修
孔融吴后主
蜀后主张华嵇康石崇何宴陆倕阮籍羊祐皆有冢在
此山后汉梁鸿登芒山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山兮 (第 11a 页)
  许昌县东北五十五里旧五乡今四乡其地姜姓四岳
之后太叔所封为楚所灭后以为许县属颖川郡又魏
略曰后汉建安元年魏太祖迎献帝都于许即谓此邑

也魏文帝即位改许县曰许昌县按今县南四十里许
昌故城是也宋志无许昌县天平元年复置高齐文宣
帝省鄢陵入许昌隋文帝又于鄢陵县置洧州以县属
焉大业二年废洧州以县属许州初魏武既破黄巾经
略四方而苦军食不足羽林监颖川枣祗建置屯田于
是以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人屯田许下即今许昌县
也得榖百万斛郡国列置官田数年之间所在仓储盈
积许昌宫在许昌故城中 杨修
作许昌宫赋即此宫也 (第 10a 页)
  朱异        张悌(孙震沈莹)

  列传第六十八上(死虐)   卷七十一上

  魏

  边让        周不疑

   杨修        
丁仪(弟廙)

  崔琰(许攸娄圭)      毛玠

  杨俊        鲍勋(父信)

   (第 29a 页)
  二十四年春正月屠宛斩音昭烈斩夏侯渊于阳平三

月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昭烈
因险拒守将军赵云击操败之夏五月操引军还长安
秋七月操以夫人卞氏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攻关羽
屯樊城八月汉水溢没于禁军羽获禁杀将军庞德遂
围仁使徐晃救之九月西曹掾魏讽谋袭邺觉曹丕杀
(原注世语讽字子京沛人有惑众才倾动邺都钟繇由是辟焉大军未反讽潜结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
祎谋袭邺未及期袆惧告之太子诛讽坐死数十人裴松之曰王昶家诫曰济阴魏讽而此云沛人未详)

杀其 主簿杨修
冬十月军还雒阳孙权遣使上书以讨 …… (第 78a 页)
其家忠邵避交州遣使就
太守士燮尽族之桓邵脱走自首于操拜谢庭中操曰
拜可解死邪遂杀之如孔融荀彧毛珍许攸 杨修
娄圭
等少失旨意皆不免军行尝经麦中令无败麦犯者死
骑士皆下马持麦以相付操马忽腾入麦中敕主簿议
罪对以 (第 81b 页)
势使然耳此实然之势信不虚矣假令太祖防遏植等在于畴昔此贤之心何缘有
窥望乎彰之挟恨尚无所至至于植者乃令 杨修
以倚注遇害丁仪以希意族灭哀夫予每览植之华采思若 …… (第 4a 页)
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丘
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汝年亦二十三矣
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 杨修
等为之羽
翼操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
饮酒不节而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 …… (第 5a 页)
虑始终之变以 杨修
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
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原注魏志典略曰 (第 6a 页)
杨修
(第 6a 页)
德祖
太尉彪子也谦恭辩博建
安中举孝廉除郎中丞相请署仓曹属主簿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内外事皆称意自魏太子以下并 …… (第 6a 页)
得王髦剑奉太子太子常服之及即尊位在洛阳从容出宫追忍修之过薄也抚其剑驻车顾左右曰此 杨德
所说王髦剑也髦今焉在及召见之赐髦榖帛 摰虞文章志曰刘季绪名修刘表于官至东安太守著诗
赋颂六篇 臣松之 (第 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