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政書類
地理類
正史類
別史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詞曲類
雜家類
詩文評類
玉关而无路矧复海穷见海山尽多山茫
茫蒿里他乡送襄老之尸(谓刘逸/民诸子)瑟瑟河梁绝域把少卿
之袂(谓 吴/汉槎)
哀缠历劫怆极穷尘然而真人桑梓大有铜街
王者枌榆尤多铁市李花一树知为唐室之晋阳鸡犬千
群识是汉家之丰沛 …… (第 23b 页)
  岁暮客居自述仿渭南体柬知我数公
此生自断只由天僦屋睢阳也偶然闷喜墙头赊秫过慵
贪床脚拨书眠定辜旧隐梅花约判结他乡柏酒缘总苦
差强穷塞主阴山雪窖十多年(谓陆子玄 吴/汉槎
诸子) (第 9b 页)
归再谒先生先生则已为仆序扬扢雅颂考㨿渊旨
神不没词藻不没思拟于沈约之论谢灵运也后数日闻
先生病然松陵 吴兆骞
言先生虽病必娓娓陈生诗又数
日闻先生死仆来吴门则先生者果死矣然闻叶君言先
生未殁时必娓娓陈生诗且日望 (第 12a 页)
天延阁诗前集十六卷,后集十三卷。梅清撰。托素斋集十卷。黎士宏撰。雪鸿堂文集十八卷。李蕃撰。秋笳集十卷 。吴兆
骞撰。改亭文集十六卷,诗六卷。计东撰。挹奎楼文集十二卷,吴山鷇音八卷。林云铭撰。嵩庵集五卷。冯苏撰。 ……吉撰。纳兰词五卷。纳喇成德撰。弹指词三卷。顾贞观撰。紫云词一卷。丁炜撰。微云词一卷。秦松龄撰。秋笳词 一卷。
吴兆骞撰。溉堂诗馀二卷。孙枝蔚撰。茗斋诗馀二卷。彭孙贻撰。延露词三卷。彭孙遹撰。秋锦山房词一卷。李良
) 冯班(宗元鼎 刘体仁 吴殳) 胡承诺(贺贻孙 唐甄) 阿什垣(刘淇 金德纯 傅泽洪) 汪琬 计东 (吴兆骞
顾我锜) 彭孙遹 朱彝尊(李良年 谭吉璁) 尤侗(秦松龄 曹禾 李来泰) 陈维崧(吴绮 徐釚) 潘耒 ……遗址不得,乃即署旁废圃中设瓣香,再拜流涕而去,观者骇其狂。

东外若不羁,内行谨,事母至孝。同邑友人 吴兆骞
流徙出关,为恤其家,且以女许配其弱子。大学士王熙素重东,屡欲荐之,未果。会诏举鸿博,而东已前一年卒, ……初游河南,见商丘宋荦,辄引重。其后东殁二十馀年,荦至江苏巡抚,为序其遗文,曰改亭集,刊行之。

吴兆骞

兆骞,
字汉槎。亦十四年举人。以科场蜚语逮系,遣戍宁古塔。 兆骞
与弟兆宜皆善属文,居塞上二十年,侘傺不自聊,一发之于诗。已而友人顾贞观言于纳兰成德、徐乾学,为纳锾, ……学谓之曰:「尔何似王逸少!」则大喜。好宾礼士大夫,与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诸人游。贞观友吴江 吴兆骞
坐科场狱戍宁古塔,赋金缕曲二篇寄焉,性德读之叹曰:「山阳思旧,都尉河梁,并此而三矣!」贞观因力请为 兆骞
谋,得释还,士尤称之。

附 顾贞观

贞观,字梁汾,无锡人。康熙十一年举人,官内阁中书。工诗,自定
后具其父死节状于官,久不报。比公巡抚安庆复上之,邀恤典甚优。遂相依幕下云)。四明万季野先生曰:康熙时 吴汉槎(兆骞)
流宁古塔,后释还。其守将安珠护者谓之曰:「今闻朝廷修明史,徐立斋先生总其事。余昔在军,亲见史阁部之死 (第 117 页)
父死节状于官,久不报。比公巡抚安庆复上之,邀恤典甚优。遂相依幕下云)。四明万季野先生曰:康熙时吴汉槎 (兆骞)
流宁古塔,后释还。其守将安珠护者谓之曰:「今闻朝廷修明史,徐立斋先生总其事。余昔在军,亲见史阁部之死 (第 117 页)
迎其刀;帅退而止,啧曰:「好男子」!左右杀之,支解。遇蕃潜遁,觅其骸不可得』。又曰:『四明万斯同曰: 「吴兆骞,
吴人;康熙某年流宁古塔,后释归。其守将安珠护谓之曰:乙酉破扬州,吾在军亲见史阁部死。初,城破,求史公 (第 851 页)
  每甲喇章京管牛录或十三、十四、十五不等。各甲喇下管加兰大四名,单管步兵;职五品。步军满洲、蒙古、汉军各固山大一员,职与甲喇章京同;俸亦同。



   何腾蛟赠谥

  何督师腾蛟长沙被害,相传永历中赠中湘王。万季野述 吴汉槎
言,乃忠襄王,中湘误也;督师黎平人,赠黎平王,谥「忠襄」。 (第 5 页)
汉槎,
吴江人;尊人名晋锡,曾为湖广巡抚,故知之甚悉。及检「劫灰录」,乃云赠中湘王,谥「忠烈」云。 (第 5 页)
  康熙丁卯夏四月,福建提督张云翼疏请台湾乡试宜照甘肃宁夏例,于闽场另编字号,额中一、二名。礼部覆准:台湾新经归附,文教初开,应将台湾一府三县生员,照甘肃宁夏之例,另编字号,额外取中举人一名;得旨允行。是科五十一名苏峨,凤山县附学生,习「易经」。



    史阁部

  康熙二十年,吴江 吴汉槎(兆骞)
自宁古塔归京师;驻防将军安某者,老将也,语之曰:『子归可语史馆诸君。昔王师下江南、破扬州时,吾在行间 (第 46 页)
  康熙丁卯夏四月,福建提督张云翼疏请台湾乡试宜照甘肃宁夏例,于闽场另编字号,额中一、二名。礼部覆准:台湾新经归附,文教初开,应将台湾一府三县生员,照甘肃宁夏之例,另编字号,额外取中举人一名;得旨允行。是科五十一名苏峨,凤山县附学生,习「易经」。



    史阁部

  康熙二十年,吴江吴汉槎 (兆骞)
自宁古塔归京师;驻防将军安某者,老将也,语之曰:『子归可语史馆诸君。昔王师下江南、破扬州时,吾在行间 (第 46 页)
 全韵诗曰。天造皇清。发挥大东。山曰长白。江曰混同。峻极襟带。福萃灵钟。山顶有潭。闼门名扬。(又开国方略联句云。白山五岳灵攸仰。黑水三江泽孔长。源自闼门潭以下。地开布库哩之旁。)

注云。长白山高二百馀里。绵亘千馀里。山之上有潭。曰闼门。周八十里。源深流广。鸭渌、混同、爱滹三江出焉。〇 吴兆骞
长白山赋曰。(康熙时。)尔其混同之本。鸭渌之源。谺为神池。以宅乎其间。会澜广潒。灵液沦涟。乍风披以潋 (第 331L 页)
史阁部也。遂被杀。裨史云可法在杨州城上。虏入城屠戮甚惨。遂引刀自刎。王渔洋池北偶谈云康熙二十年。吴江 吴汉槎兆骞。
自宁古塔归京师。驻防将军安某者老将也。语之曰。子归可语史馆诸君。昔师下江南。破杨州时。吾在行间。见一 (第 94L 页)
字以赠余。其夫人韦氏祭酒约轩谦恒之女。母为王渔洋曾孙女。闻以横谤戍黑龙江云。阿馨其小女字也。秋笳集。 吴汉槎
著。)
众中看墨迹。云自赵漳南。南韵谏通艳。釰潭为涧云。(赵书状德润之子。逢汪国博端光赠楹帖。必称赵 (第 550L 页)
十段。碧池凉雨一时深。出渔洋诗话。亦卓荦奇士。不愧为名父儿矣。
阮葵生茶馀客话。多记顺治以后事。有曰 吴兆骞
戍宁古塔。行笥携徐电发釚菊庄词,成容若德侧帽词,顾梁汾贞观弹指词三册。会朝鲜使臣仇元吉,徐良崎见之。 (第 653L 页)
男子。」此词盖作于备兵云中时。朱集有送曹诗长篇,亦极悲壮,所谓「忽作边秋出塞声,江枫柳纷纷落」者是也
吴兆骞词
吾乡
吴汉槎,以事戍宁古塔,所传秋笳集,悲凉抑塞,真有崩云裂石之音。其得家信百字令一词云:「牧羝沙碛,待风 ……闺中,琼枝海外,辛苦随穷戍。柴车冰雪,七香金犊何处。」与升庵「易求海上琼枝树,难得闺中锦字书」,同一 凄怨。
汉槎有采桑子寄妹云:「缟綦义烈人谁似,淡月寒梅。寂掩罗帷。生受黄昏盼紫台。遥知枫落吴江冷,白雁飞回。锦字难裁。一片红冰熨不 开。
」汉槎妹昭质,名文柔,亦工诗词,为杨解元廷枢子妇。其寄兄谒金门云:「情恻恻。谁遗雁行南北。惨淡云迷关
是高人一著处。至其用笔,亦甚圆朗。然不司沉郁之妙,终非 上乘。
○华峰贺新郎千秋绝调
华峰贺新郎〔寄 吴汉槎
宁古塔,以词代书。〕两阕,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 宛转反覆,两人心迹,一一如见。虽非正声,亦千秋
是,一声铁笛起相思。 此贡使亦海东贤人之亚已。
○顾贞观金缕曲
■丁酉科场之狱,发难于尤西堂传奇,而 吴汉槎
以知名士预焉。顾华峰金缕曲云:〔 廿载包胥曾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可谓不负斯言。顾著弹指词,今词
○顾贞观词
先祖西园琐述云:梁汾典籍弱冠游辇下,寓居萧寺。一日,扃户出。适龚文毅[鼎孳]入寺答客,于窗隙中见壁间题诗有“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句,大惊叹。寺僧询姓名去,称誉于朝。时纳兰相国[明珠]方官侍郎,即延为上客。旋举康熙五年京兆第二人,官内阁典籍。其 寄吴汉
槎寒外季子平安否二词,久已传诵人口。孙文靖[尔准]独举“东风野火,烧出鸳鸯瓦”,谓为平生第一。馀谓弹
清臞,冠而于思,须浸淫及颧准,侪辈号为陈髯。性好雅 游,以文章钜丽,为海内推重。相与蹴角坛坫者,吴江 吴汉槎
、云间彭古晋也。吴梅 村有江左三凤皇之目。其年未达时,尝自中州入都,与朱竹垞合刻所著曰《朱陈村词 》
。 盖定生先生为党人魁首,名在三公子之列,文采炳蔚,贻为渊源,故不独迦陵有凤凰 之誉,迦陵与彭古晋、 吴汉槎,
并称江左三凤凰,见今世说中。即群从亦半是惠连。
○孙振豪词
■浦城孙汝西振豪〈虞美人〉本意云: 悲歌
○姜宸英与姚鼐词
■姜西溟宸英曰:〔少时与客为长短句,亦不下百馀曲。〕又曰:〔记壬戌灯夕,与 阳羡陈其年、梁溪严荪友、顾华峰,嘉禾朱锡鬯、松陵 吴汉槎
数君,同饮花间草堂。 中席,主人指纱灯图绘古迹,请为赋〈临江仙〉一阕。余时与 汉槎
赋裁半,主人摘某 字于声未谐,某句调未合。余谓 汉槎
曰:『此事终非吾胜场,盍姑听客之所为乎。』 汉槎
亦笑起而阁笔。〕湛园未定稿。今西溟集中无词,殆以不惬意而尽删之欤。然观 四明乐府所录,如秋柳〈临江仙 ……,吾知其非貌寻常行路人比也。
○顾梁汾词
■顾梁汾短调隽永,长调委宛尽致,得周、柳精处。迹其生平,与 吴汉槎兆骞
最称莫 逆,秋笳之诗,弹指之词,固是骚坛二妙。其寄 汉槎
宁古塔〈贺新凉〉云云,浓挚交 情,艰难身世,苍茫离思,愈转愈深,一字一泪。吾想 汉槎
当日,得此词于冰天雪窖 间,不知何以为情。后来效此体者极多,然平铺直叙,率觉嚼蜡,由无深情真气为之
有时通夜白,一片得秋明。远水若相接,浮云或并行。年年圆便缺,谁悟善持盈?”
  二八
  康熙初, 吴兆骞汉槎
谪戍宁古塔。其友顾贞观华峰馆于纳兰太傅家,寄吴《金缕曲》云:“季子平安否?”“谅绝塞、苦寒难受。廿载 ……。此事三千六百日中,我当以身任之。”华峰曰:“人寿几何?公子乃以十载为期耶?”太傅闻之,竟为道地,而 汉槎
生入玉门关矣。顾生名忠者,咏其事云:“金兰倘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一说:华峰之救吴季子也,太傅方宴客,手巨觥,谓曰:“若饮满,为救 汉槎。”
华峰素不饮,至是一吸而尽。太傅笑曰:“余直戏耳!即不饮,余岂遂不救 汉槎
耶?虽然,何其壮也!”呜呼!公子能文,良朋爱友,太傅怜才,真一时佳话。余常谓: 汉槎
之《秋笳集》,与陈卧子之《黄门集》,俱能原本七子,而自出精神者。  
  二九
  阮亭《池北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