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政書類
正史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儒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太玄部
 (叔宝愿得一官号帝曰叔宝全无心肝既而以陈氏/子弟多恐其在京城为非乃分置边州给田业使为)

 (生岁时赐衣服以安全之进杨素爵为越公贺若弼 宋公
弼与韩擒虎争功与帝前弼曰臣在蒋山死战)
 (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擒虎曰臣/以轻骑五百直取 (第 26a 页)
 颁御注道德经刻石神霄宫 壬辰禁州郡遏籴及

边将杀降以倖功赏者 癸巳禁群臣朋党 丁酉用
蔡京言集古今道教事为纪志赐名道史 辛丑郑居
中罢乞持馀服诏从之 壬寅诏视中大夫林灵素视
中奉大夫张虚白并特授本品真官 先是帝用方士
言铸神霄九鼎名曰太极飞云洞劫之鼎苍壶祀天贮
醇酒之鼎山岳五神之鼎精明洞渊之鼎天地阴阳之
鼎混沌之鼎浮光洞天之鼎灵光见耀鍊神之鼎苍龟
火蛇虫鱼金轮之鼎至是始成奉安于上清宝箓宫之

神霄殿 闰月己未以刘栋为守静先生视中大夫栋
辞不受 庚申诏江淮荆浙闽广监司督责州县还集
流民 乙亥给事中赵野奏乞诸州添置道学博士择
本州官兼充从之 丙子诏用柴氏后已封崇义公复
恭帝
后以为宣义郎监周陵庙世世为国三恪 冬
十月己卯太白昼见 壬辰知陈州邓洵仁奏本州学
内舍生宋瑀系故翰林 (第 8b 页)
与其射御教吴乘车则是吴亦
自有马今必于产马之地而求之则马政不修故也禁
四川增印钱引 六月辛卯朔改上惠 恭皇
后谥曰显
恭 壬辰命岁辰戌月祀大火配以阏伯以行在多火 (第 8a 页)
  邓至
邓至羌之别种也后魏时兴焉有像舒理者代为白水
酋帅因地名为种号邓至王其地自干亭以东平武以
西汶岭以北宕昌以南(今怀道郡之南通北郡之北/交川临冀同昌郡之地也)

土习俗与宕昌同自舒理至十代孙舒彭附于后魏孝
文帝封甘松县子邓至王后数代 西魏恭帝
初其主担
术因乱来奔周文帝遣兵送还自后无闻
  党项
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魏晋以降西羌
(第 8b 页)
  (庆州/东)通远桥(在崇庆/州西)未升桥(在崇庆/州北)西北渡(在崇/庆州)
  (西二/里)蒋桥(在郫/县东)双玉桥(在郫县西/北十五里)八里桥 鲲化
  桥(在郫县/东北) 宋公
(在郫县西/门城侧)步云桥(在灌县/治前)珠浦
  桥(在灌县西二/里又名绳桥)凌云桥(在灌县/南 …… (第 130a 页)
  师桥 八龙桥(在江津县/南一百里)永济桥(在江津县/西十里)嘉惠
  桥(在江津县/西三十里)通远桥  宋公
桥 惠远桥(在江津/县南七)
  (十/里)广济桥(在江津县/东四十里)迎春桥(在长寿县东半/里跨桃 (第 131a 页)
  (置合州开皇末改涪州治石镜县旧曰垫江置宕/渠郡西魏改邵为垫江县为石镜开皇初郡废大)
  (业初改置郡唐复为合州元和志宋元嘉中于此/置东宕渠郡 后魏恭帝
改置合州以涪江嘉陵江)
  (合流为名治石镜县本属垫江县宋武帝置宕渠/县以涪水北有圆石似镜为名宋初改 (第 32a 页)
 (洪/)通泉废县(在县南四十五里元和志县西北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汉广汉县地宋于)
  (此置西宕渠郡 魏恭帝
移于涌山改名涌泉郡周/明帝置通井县隋开皇三年改曰通泉十八年改)
  (属梓州新唐志大历二年改属遂州后 …… (第 44a 页)
  盐亭废郡(今县治隋志新城郡领盐亭县西魏置/盐亭郡开皇初郡废唐属梓州元和志)

  (县西南至州九十三里本汉广汉县地梁于此置/北宕渠郡及悬 后魏恭帝
改为盐亭以近盐井为)
  (名寰宇记按李膺蜀记灵/江东盐亭井古方安郡也)西宕渠废县(在县西北/齐志益 …… (第 45a 页)
  (东北至果州一百七十里本汉广汉县地后分为/德阳县东晋分置遂宁郡周保定二年置遂州治)
  (方义县本晋小溪县永和十一年置 后魏恭帝
改/名宋初避讳仍改曰小溪明初省入按元和志县)
  (治本在涪江北岸今治在/涪江之西不知何时所移)遂宁 …… (第 47b 页)
  (之隋开皇六年改曰神泉属金山郡唐属绵州元/和初刘辟叛山南西道帅严砺遣将严秦败之于)
  (神泉即此元和志县东北至州八十四里因县西/神泉为名寰宇记梁武陵王尝改曰平川 后魏恭)
  (帝
移于今所宋政和七年改属石泉军元中/统五年省入安州今有白塔寺即县故址也)玉亭
  (在县北十里龙安山上 (第 66b 页)
   垫江县

唐通典曰 魏恭帝
始置忠州垫江县后周改名魏安隋
开皇十八年复为垫江蔡松年南史补曰汉之垫江今
之合州也合州置自西魏及隋炀 (第 30b 页)
   仁寿县
西魏之隆山郡也即鼎鼻山其山隆起又曰隆山矣周
闵帝元年于此置陵州盖因张陵而名陵井又因陵井
而名陵州也陵置县曰仁寿从文帝年号 废贵平县 后魏恭帝
与平井可昙二县同立以隶和仁郡也今之
贵平镇入简州界废籍县梁天监置席郡隋废郡为县
后讹席为籍也今籍县址 (第 10a 页)
   合州(管铜梁定远二县/)
在涪汉二水会合处秦汉及晋之垫江县也今州西魏
始置而垫江之名徙入忠州矣 废涪陵郡隋大业置
志云今州治即隋之涪陵郡盖与州同理者 废石镜
魏恭帝
置志云涪江中有石镜如月水落时高可三
丈有唐人题刻 废汉初县隋大业置寰宇云即魏之
清居郡也 废赤水县隋 (第 3b 页)
   广元县
元置广元犹汉之广汉也古葭萌地葭萌苴侯名蜀侯
之弟续事始曰葭茶也蜀人以茶字郡 废绵谷县东
晋太元中于此置兴安县隋开皇中改为绵谷县以东
南绵谷为名总志废绵谷县在广元之乌奴城北 废

平蜀县后魏恭帝二年于此置义城县隋改义清唐改
胤山宋乾德三年平蜀改为平蜀县且避讳也元并入
广元 废嘉川县宋武帝于此置与乐县 后魏恭帝

为嘉川县取嘉陵水所经为名后并入广元宪纲有嘉
川乡是
   昭化县
古葭萌白水地秦使司马错自剑阁道 …… (第 3b 页)
宋初并入其章 废清化县梁普通年于此置
伏强县隋开皇年改为清化县州志旧清化县在州西
北六十里 废盘道县 后魏恭帝
置因龙腹山道路盘
屈为名宋初并入清化
   南江县
后周之难江县也唐沿西魏置集州矣宋废州存县国
初易 …… (第 7a 页)
   遂宁县

东晋置郡称遂宁以其遂宁兹土也宋宣和初潜藩升
府元降州国朝降县 废广汉县汉高帝置以属广汉
郡 废德阳县蜀先主置以属东广汉郡按德阳县有
二其一在川西者先主以属梓潼郡 废石山郡后周
武帝立 废总管府都督府及东川防御使俱唐武德
贞观等年立 废武信军节度宋初立 废小溪县晋
永和年置 后魏恭帝
改为方义县宋太平兴国避讳复
为小溪元省入遂宁本志小溪废县附北郭废遂宁县 …… (第 14b 页)
   蓬溪县
本遂州地唐开元中置唐兴县于此天宝中改今名以
蓬莱溪在其界内 废青石县晋孝武帝于此置晋兴
县后魏武帝改为始兴县隋改为青石县以青石山为
名九州要记云此山天下青石无佳于此可为钟磬元
省入蓬溪 废长江县本东晋巴兴县 后魏恭帝
改为
长江县即涪江也唐贾岛簿此县元省入蓬溪今长江 (第 15a 页)
 为据盖修通鉴时未见长历后乃收拾之于目录耳
 今据其显然者略铨次之
(梁世祖孝元皇帝承圣三年宣皇帝天保五年 魏恭皇帝
拓拔廓元年齐文)春正月 …… (第 25a 页)
 暇豫若此宜其不能立事也
齐杀太保清河王岳(以齐/纪修)徐嗣徽往采石十二月丙辰
梁陈霸先破石头栅齐军至梁将军侯安都破之徐嗣
徽等奔齐(以梁纪吕祖/谦标目修)梁以晋安陈宝应为太守(以吕/祖谦)
(标目/修)是岁魏降宗室诸王为公(以吕祖谦/标目修)突厥灭柔
(以吕祖谦/标目修)
(梁敬皇帝太平元年后梁中宗皇帝太定二年 魏恭皇帝
拓拔廓三年齐文宣皇帝天保七年)春正月 (第 30b 页)
详孰是
绛县(上西北至州八十里/)
本汉闻喜县地后魏孝文帝置南绛县其地属焉因县
北绛山为名也属正平郡 恭帝
去南字直为绛县隋开 (第 16b 页)
  (城四县河北道之河内至获嘉五县山南道之梁/泉至鸣水六县长松至尚安五县各载开元户乡)

  (数其间二百馀县同前关内河南及后江南/剑南岭南陇右诸道所𨽻各县并傅写遗缺) 后魏恭帝
后三年置属武进郡隋开皇三年属邓州七
年改属扶州皇朝因之
素岭山在县西北百六十八里
黑水源出素岭山经县 (第 29b 页)
南经县南十里
州城西汉末公孙述为导江卒正理临邛谓此城也
临溪县(中下东至州六十二里/)
本秦临邛县地 后魏恭帝
于此置临溪县属蒲原郡隋 …… (第 22a 页)
本秦临邛县地 后魏恭帝
置广定县隋仁寿元年改广
定为蒲江县南枕江水因以为名后因之
车应山在县南八十里
蒲江水经县南二百步
(第 23a 页)
材木公私资之
青衣水一名平羌水经县南一里
青神县(中北至州六十里/)
本汉南广县地也李雄之后夷獠内侵 西魏恭帝
遥于
此置青衣县属眉州之青城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徙县
居郡理属眉州皇朝因之
青神祠即青衣神在今嘉州界 (第 8a 页)
  飞乌 铜山 涪城
郪县(望郭下/)
本汉旧县属广汉郡因郪江水为名也后魏置昌城郡
改名昌城县隋大业三年复为郪县
牛头山一名华林山在县西南二里四面危绝
涪江水经县西去县四里

县有盐井二十六所
射洪县(上西北至州六十里/)
本汉郪县地后周分置射洪县县有梓童水与涪江合
流急如箭奔射涪江口蜀人谓水口曰洪因名射洪
白崖山在县南十五里
涪江水西北自郪县界流入在县东一百步滩十七所
通泉县(紧西北至州一百四十里/)
本汉广汉县地宋于此置西宕渠郡 后魏恭帝
移于涌 …… (第 3a 页)
盐亭县(上西南至州九十三里/)
本汉广汉县地梁于此置北宕渠郡及县 后魏恭帝

为盐亭县以近盐井因名隋开皇三年罢郡属梓州
梓潼水经县南去县三里
永泰县(中西南至州一百四十五里 …… (第 4b 页)
 管县五

  方义 长江 青石 蓬溪 遂宁
方义县(望郭下/)
本晋小溪县也穆帝永和十一年置属遂宁郡 后魏恭
改为方义县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遂州
涪江水北去县八十步
县四面各有盐井凡一十二所
灵星池在县西南四里 (第 16a 页)
龙池在县北百二十步

长江县(上南至州五十里/)
本晋巴兴县 魏恭帝
改为长江县
涪江经县南去县二百五步
青石县(中西北至州七十里/)
本晋之晋兴县也本属巴郡既置遂宁乃割 …… (第 16b 页)
  (开元户二万六十七十二/元和户二千八百九) (乡四十二/乡三十九)

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时为巴国秦灭之以为巴郡今州
即汉巴郡之垫江县地也宋文帝元嘉中于此置东宕
渠郡 后魏恭帝
于东宫渠郡改置合州以涪江自梓遂
州来至州南与嘉陵江合流因名合州
州境(东西三百二十四里/南北六百三十 (第 21a 页)
 当作诱其兄子江安侯○按前书逐其兄此书诱其
 兄子而萧绎安忍无亲之恶著矣但曰江安侯曷足
 以见其罪哉
(甲梁承圣三年 魏恭帝/
戌廓元年齐天保五年)秋八月齐杀其太保高隆之
  分注(齐主之未为魏相也高隆之常侮之及将受/禅隆之复以 (第 37a 页)
             宜春张自勋撰
(丁梁太平二年魏恭帝四年齐天保八年陈高祖武帝/丑陈霸先永定元年周孝悯帝宇文觉元年九月以后)
(世宗明帝毓元年○是岁梁魏皆亡陈/周代并齐三大国后梁一小国凡四国)春正月周公觉
称天王废魏主为 宋公
宇文护自为大司马
  考异(周上漏/魏字)
 当作魏宇文觉称天王(天王可称何有于周公据刘/裕高欢宇文 …… (第 1a 页)
  考异(按凡例得其罪人于/臣子曰诛此误书杀)

  考證(谨按宇文护受安定顾托为周冢宰既弑 魏/恭帝
复弑其君觉及其君毓虽无统之世其)
  (恶逆已甚矣周武讨其罪而杀之求之义例杀当/作诛尹氏曰书讨不书诛 (第 8b 页)
 删(绎未降齐宇书齐以某/为某无关轻重故删)
梁湘东王绎诱其兄子江安侯圆正而执之
 原本无诱其兄子四字今据分注补书
(甲梁承圣三年 魏恭帝/
戍廓元年齐天保五年)秋八月齐主杀其太保高隆之
 原本不书主与杀杜弼高德政异非是
(丙梁敬帝方智太平元 …… (第 34b 页)
 原本书太师大冢宰安定公某卒非是
(丁梁太平二年魏恭帝四年齐天保八年陈武帝霸先/丑永定元年周悯帝宇文觉元年九月以后世宗明帝)
(毓元年○是岁梁魏皆亡陈周代/并齐三大国后梁一小国凡四国)春正月魏宇文觉称
天王废其主为 宋公
宇文护自为大司马
 原本上书周公觉不书魏下书废魏主不书其并非
 分注陈下有高祖字悯上有孝字今删 (第 3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