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丨丨居乎正寝)寻味(世说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篇皆是名贤丨丨之所不得)
理味(世说 康僧渊
在豫章去郭数十里立精/舍乃閒居研讲希心丨丨如已处之)钻味(世说庄子逍遥/篇诸名贤所可)
(丨丨而不能 (第 14a 页)
引/昂藏丨丨丛蚕国曲颈微伸高九尺)矫步(列/仙)
(传托身风雨遥然丨丨王融净行颂端襟测烦海丨丨写埃氛 庾/僧渊
诗翘想晞眇踪丨丨寻若人苏颋授李畬司勋员外即制俾)
(树声于勋府宜/丨丨于仙闱)巫步(法言昔者姒氏治水 (第 38a 页)
(温甚爱/异之)参诣(晋书王嘉传迁于倒兽山苻坚累徵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丨丨好尚之士无不宗师之世说 康僧渊
初)
(过江未有知者忽往殷深源许值盛有宾客粗与/寒温遂及义理领略粗举一往丨丨由是知之)潜诣(晋书戴逵 (第 9a 页)
峰诗丨丨对)
(雾岑延萝/倚峰壁)寒啸(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丨丨游鸿远吟)咏啸 (庾僧渊
诗/丨丨舍之)
(去荣丽何足珍倪瓒诗余/怀良已罄丨丨罢凊琴)朗啸(王绩答杜之松书高/吟丨丨挈榼携壶) (第 4b 页)
(淮南子真人之所游若吹呴呼吸丨/故丨新是养形之人也北史魏咸阳)
(王禧传子树美姿貌善丨丨兼有将略世说 康僧渊
在豫章去郭/数十里立精舍庾公诸人多往看之观其运用丨丨风流转佳文)
(心雕龙道心唯微圣谋卓绝墙宇重峻而 (第 49b 页)
此可为孝乎 会稽后贤记曰谢仙女者谢
承孙吴归命侯采仙女充后宫仙女乃炙面服醇醯以
取黄瘦竟得免 世说曰 康僧渊
目深而鼻高王丞相
每调 (第 12a 页)
僧渊
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 (第 12a 页)
军 都)
(经钱溪诗丨丨似有制素襟不可易丨苏/轼真兴寺阁诗山川与城郭漠漠同 丨)
一像(张君祖答 庾僧渊
诗三/辰还须弥百亿同丨丨)
一影(沈与求邓州西轩诗千里空携丨丨来白头更著/乱蝉催 元好问胡寿之待月 (第 67a 页)
长与丨丨隔 齐圣主)
(曲辞广德齐七政敷教腾丨丨答无名氏梁小庙乐歌/驾齐六辔旂耀丨丨 张君祖 庾僧渊
诗见一像下)
 (虞世基汴水早发应令诗启行分七萃备物象丨丨/许善心奉和还京师诗雷警丨丨卫星陈七萃驱) (第 6b 页)
妙均 (庾僧渊
答张君祖诗中/有冲漠士耽道玩丨丨)
妙适(王勃青苔赋契山客之/寄情谐野人之丨丨)
妙节(梁简文帝七励 (第 37a 页)
之汗出流面拭之转白(世说/同)世说曰 康僧渊
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 (第 9a 页)
僧渊
曰鼻
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又曰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稽康一见署怀中不
敢出户 (第 9a 页)
竹林七贤传曰王戎眸子洞彻视日而眼照不亏
世说曰顾长康云其哭桓宣武眼如悬河决溜
又曰 康僧渊
目深而鼻高王丞每嘲之 (第 18a 页)
僧渊
曰鼻者面
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又曰裴令隽有姿容时人名之为玉人有疾至困武帝
使王夷 (第 18a 页)
不免
又曰石崇家造厕令婢以盘擎枣与厕人塞鼻
又曰 康僧渊
目深而鼻高王丞每嘲 (第 7b 页)
僧渊
曰鼻者面 (第 7b 页)
爱其咏而弗及或掩以效之
面山 康僧渊
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 (第 42a 页)
僧渊
曰鼻者
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世/说)
齇鼻宋废帝常入武帝庙指其画像曰此渠不好色 (第 42a 页)
刘澄之梁州记丨丨亮宅有丨深/四尺馀口广一尺五寸累传如初)
(开/云)芳林列轩庭清流激堂宇(刘义庆世说 康僧渊
去豫/章去郭数十里立精舍旁)
(连岭带长川丨丨丨于/丨丨丨丨丨于丨丨)五色烟(任昉述异记汉水西山/有 (第 18b 页)

康僧渊
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 (第 10a 页)
僧渊
曰鼻者面之
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世说新/语排调)
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 (第 10a 页)
 如此
鼻者面之山

  康僧渊
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 (第 12b 页)
僧渊
曰鼻者面
 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卿图作佛不亦大乎
 何次道往瓦官寺礼拜甚勤阮思旷 (第 12b 页)
  不曾晴

泪眼不曾晴鬼诗也
  面之山 康僧渊
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 (第 29a 页)
僧渊
曰鼻者面之
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世说/)
  须髯
颜师古曰在颐曰须在颊曰髯
   (第 29a 页)
 安歌
解之曰陈晦伯学林云冯惟讷诗纪引汉书曰李延年
善歌能为新声与女弟俱幸武帝时人语云云汉外戚
佞倖传俱无之此晋载记苻坚宠清河公主慕容冲事
也诗纪不知何据云然婴览梅氏古乐苑及诗乘亦引
汉书承诗纪之误也诗所依冯氏引李延年事又引苻

坚事而云长安亦以此歌之不载出何书按十六国春
秋苻坚二十五年灭燕慕容冲姊清河公主有殊色坚
纳之宠冠后庭冲年十三有龙阳之美坚又幸之长安
歌之云云此事又见魏书考汉书五行志亦无此语惟
太平御览事类赋注并引汉书曰李延年善歌能为新
声与女弟俱幸时人语云云诗纪之误盖缘此耳
   张君祖 庾僧渊
 冯汝言诗纪又载陈张君祖赠沙门竺法頵还西山 (第 26b 页)
  庾僧渊
代竺法頵答张君祖诸诗而注之曰张君祖
  (第 27a 页)
庾僧渊
诗皆恬淡雅逸有晋风历选陈世无此作也
 考高僧传有 (第 27a 页)
康僧渊
竺法雅者并在晋成帝时疑即
 此人与广弘明集云陈张君祖既不能明姑列于此
解之曰按广弘明集多误如晋桓谭宋 (第 27a 页)
孙盛宋罗含之
类多矣此作陈张君祖不足怪也世说新语曰 康僧渊
初过江未有知者忽往殷渊源许值盛有宾客殷使坐
遂成义理领略粗举一往参诣由是知之又 (第 27a 页)
康僧渊

在豫章立精舍旁岭带川閒居研讲庾公诸人往看之
声名乃兴刘孝标注曰 (第 27a 页)
僧渊
疑是胡人沈约晋书亦称
其有义学据此冯氏所疑是也但高僧传竺法雅河间
人立寺高邑为赵太子石宣所敬是为张康 …… (第 27b 页)
云小人几欲乱真然则张君祖者晋张翼也与 康僧渊
实并时诸家不考遂使目前佳士千载晦蒙予深惋焉
故为订之云尔
   种羊
 诗纪载北齐高昂征行诗曰垄种千 (第 28a 页)
而自生耳非我生也)
(我不生物物不生我则自然而已然谓之天然/天然非为也故以天言之所以明其自然故也) 康僧渊
初过江未有知者恒周旋市肆乞索以自营忽
往殷渊源许值盛有宾客殷使坐粗与寒温遂及义理 …… (第 27b 页)
语言辞旨曾无愧色领略粗举一往参诣由是知之 (僧/渊)
(
氏族所出未详疑是胡人尚书/令沈约撰晋书亦称其有义学)
殷谢诸人共集(殷浩/谢安)谢因问殷眼往属万形万 (第 28a 页)
下绝人间之事亲族慕其/孝大将军命会稽王辟之称疾不至相府历年虚位而)
(澹然无闷卒不/降志时人奇之) 康僧渊
在豫章去郭数十里立精舍旁连岭带长川芳
林列于轩庭清流激于堂宇乃閒居研讲希心理味庾
公诸人多往看之观其 (第 20a 页)
运用吐纳风流转佳加已处之
怡然亦有以自得声名乃兴后不堪遂出 (僧渊/
已见) …… (第 20a 页)
下绝人间之事亲族慕其/孝大将军命会稽王辟之称疾不至相府历年虚位而)
(澹然无闷卒不/降志时人奇之) 康僧渊
在豫章去郭数十里立精舍旁连岭带长川芳
林列于轩庭清流激于堂宇乃閒居研讲希心理味庾
公诸人多往看之观其 (第 20a 页)
运用吐纳风流转佳加已处之
怡然亦有以自得声名乃兴后不堪遂出 (僧渊/
已见) (第 2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