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易類
書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史鈔類
載記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術數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兵家類
釋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洞真部
太玄部
          右三国禘祫
晋书武帝本纪太康十年太庙成遂祫祭大赦
礼志升平五年十月己卯殷祀以帝崩后不作乐

通典东晋升平五年五月穆帝崩十月殷兴宁三年二
月哀皇帝崩明帝太和元年五月皇后庾氏崩(废 帝海/西公
后)
(也/)十月殷(此哀皇帝在周之内/庾氏既葬之后殷也)大元二十一年十月应
殷其年九月孝武崩至隆安 …… (第 11a 页)
十月祠虽于日有差而情典允备
宜仍以为正徐乾议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经传记籍不
见补殷之文著作郎徐广议寻先事 海西公
泰和六年 (第 13a 页)
琊王丕立) 壬戌哀帝隆和元年(一/)癸亥兴宁
元年(三三是年前凉张元靓子天锡立废在/位 年改元二弟 东海王奕
立后) 丙寅废
帝太和元年(六/)辛未十一月帝废元帝子会稽王昱立 (第 56a 页)
 独在今含应见原王濛息叔仁兄十月亡至十二月

 诏其子与 琅琊王
昏拜时叔仁以丧辞范尚书与会
 稽王笺为伸其意会稽王答曰既有所准情理可通
 故人主权而行之自君作故古之 (第 40a 页)
 (方悫曰服后以母之义者言以其义而服/之非服之正故也檀弓谓之方丧者以此)

通典诸侯及公卿妻为皇后服议晋孝武帝泰元中
琊王
纳妃裁登车而定后凶祸至即依在途遭丧改服
即位哭徐邈以为有服记有其證君为天子三年夫人
如外宗之为君又曰 …… (第 26b 页)

舅之女及从母皆是也内宗五属之亲也其无服而嫁
于诸臣者从为夫之君案先儒皆以有亲服之故成以
君臣之服 琅琊王
妃者是司马道子妻于孝武定后本 (第 27a 页)
   皇太子服生母
晋书礼志孝武帝太元十五年淑媛陈氏卒皇太子所
生也有司参详母以子贵赠淑媛为夫人置家令典丧

事太子前卫率徐邈议丧服传称与尊者为体则不服
其私亲又君父所不服子亦不敢服故王公妾子服其
所生母练冠麻衣既葬而除非五服之常则谓之无服
从之
通典皇太子为所生母服议 晋废帝海西公
太和中太
子所生陈淑媛薨尚书疑所服徐邈以为宜依公子为
母练冠麻衣既葬除之殷仲堪以为当依庶子为后服
所 …… (第 21b 页)
于存亡也徐又案丧服传三月不举祭因而服缌明已
主烝尝非复适子之时也(案 海西公
无太子当/从晋志作太元中)
    乾学案徐邈所引公子为母条乃礼汎言诸
    侯之庶子非指为后者言 (第 22b 页)
 舆衣服已御辄藏之崩皆以敛
光武纪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宫前殿
赵熹傅帝崩憙为太尉受遗诏典丧礼时藩王皆在京
师自王莽篡乱旧典不存皇太子与 东海王
等杂止同
席憙乃正色扶下诸王以明尊卑显宗崩憙复典丧事
再奉大行礼事脩举
顺帝纪永平十八年八月壬子帝崩 (第 10a 页)
 元和郡县志安平陵在上元县北六里鸡笼山阳
废帝吴陵
 晋书后妃传废帝孝庾皇后太和六年崩葬于敬平
 陵帝废为 海西公
太元九 (第 24b 页)
海西公
薨于吴又以后
 合葬于吴陵
简文帝高平陵 …… (第 24b 页)
 里明帝父也
海陵恭王墓
 南齐书海陵恭王文惠太子第二子也延兴元年秋
 七月即皇帝位冬十月降封海陵王葬依 东海王
(第 39a 页)
而毙遂传此箭于北番传观惊叹庄公之射则贯兮以
御乱兮亦其亚也
宋万弑闵公于蒙泽
桓温兵败于枋头归而废 海西公
以立威正用此术金
胡沙虎御蒙古败绩亦遂弑其主永济奸臣拒敌则不
足制主则有馀故外侮与内乱恒相寻也
遇仇 …… (第 17a 页)
而毙遂传此箭于北番传观惊叹庄公之射则贯兮以
御乱兮亦其亚也
宋万弑闵公于蒙泽
桓温兵败于枋头归而废 海西公
以立威正用此术金
胡沙虎御蒙古败绩亦遂弑其主永济奸臣拒敌则不
足制主则有馀故外侮与内乱恒相寻也
遇仇 (第 94a 页)
 武祯深数学金正大初徵至汴京诏筮国祚短长遇

 否对曰否泰之反三阴三阳以数推之不过三年然
 周过其历秦不及期修德可绵也三年元兵入
  晋废帝
初惮桓温每以为虑尝召术人扈谦筮之遇
 否五爻对曰宗社有苞桑之固陛下有出亡之象竟
 如其言
 吴遵世出 (第 20a 页)
 (凡曲直之数以八命十下得一八以八命九下得二八以/八命八下得三八以八命七下得四八以八命六下得五)
 (八往反畴列得四百四十为曲直之体数以雒书之用去/十为体合去八十只馀三百六十参而两之中于 海西公)
 (
之太和元年前年穆帝崩是年慕容恪陷秦洛阳其先五/十四年石勒陷洛阳后五十四年刘裕弑零陵王曲直之)
 (初 (第 52a 页)
  成帝咸和九年咸康八年即位十七年
康皇帝讳岳字世同成帝母弟也咸和元年封吴王二

年徙封琅邪王九年拜散骑常侍加骠骑将军咸康五
年迁侍中司徒八年六月庚寅成帝不悆诏以琅邪王
为嗣癸巳成帝崩甲午即皇帝位大赦诸屯戍文武及
二千石官长不得辄离所局而来奔赴己亥封成帝子
丕为 琅邪王奕
为东海王时帝谅阴不言委政于庾冰
何充秋七月丙辰葬成皇帝于兴平陵帝亲奉奠于西
阶既发引徒行至阊阖门升素 …… (第 35b 页)
郎将郗昙次高平以击之
王师败绩十一月戊子进扬州刺史王述为卫将军十
二月又以中军将军琅邪王丕为骠骑将军 东海王奕
为车骑将军封武陵王晞子㻱为梁王交州刺史温放 …… (第 49b 页)
年十九葬永平陵庙号孝宗
  穆帝永和十二年升平五年即位十七年
哀皇帝讳丕字千龄成帝长子也咸康八年封为 琅邪
永和元年拜散骑常侍十二年加中军将军升平三 (第 50b 页)
年除骠骑将军五年五月丁巳穆帝崩皇太后令曰帝
奄不救疾允嗣未建琅邪王丕中兴正统明德懋亲昔
在咸康属当储贰以年在幼冲未堪国难故显宗高让
今义望情地莫与为比其以王奉大统于是百官备法
驾迎于琅邪王第庚申即皇帝位大赦壬戌诏以 东海
王奕
(第 51a 页)
琅邪王
奉承大统秋七月戊午葬穆帝于永平
陵慕容恪攻陷野王守将吕护退保荥阳八月己卯夜
天裂广数丈有声如雷九月戊 …… (第 51a 页)
辅国将军河南太守戴施奔于宛
五月丁巳遣北中郎将庾希竟陵太守邓遐以舟师救
洛阳秋七月吕护等退守小平津进 琅邪王奕
为侍中
骠骑大将军开府邓遐进屯新城庾希部将何谦及慕
容炜将刘则战于檀邱破之八月西中郎将袁真进次
汝南 …… (第 52a 页)
  哀帝隆安元年兴平三年即位四年
废帝讳奕字 延龄
哀帝之母弟也咸康八年封为东海
王永和八年拜散骑常侍寻加镇军将军升平四年拜
车骑将军五年改封琅邪王隆和 (第 55a 页)
初转侍中骠骑大将
军开府仪同三司兴宁三年二月丙申哀帝崩无嗣丁
酉皇太后诏曰 琅邪王奕
明德茂亲属当储嗣宜奉祖
宗纂承大统便速正大礼以宁人神于是百官奉迎于
琅邪第是日即皇帝位大赦三月壬申葬 …… (第 55a 页)
欲封树时人惑之温因讽太后
以伊霍之举己酉集百官于朝堂宣崇德太后令曰王
室艰难穆哀短祚国嗣不育储宫靡立 琅邪王奕
亲则
母弟故以入纂大位不图德之不建乃至于斯昏浊溃
乱动违礼度有此三孽莫知谁子人伦道丧丑声遐布
既不可 (第 59a 页)
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庙且昏孽并大便欲建树
储藩诬罔祖宗倾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忍今废奕
东海王
以王还第供卫之仪皆如汉朝昌邑故事但 …… (第 59a 页)
  废帝太和六年
简文皇帝讳昱字道万元帝之少子也幼而岐嶷为元
帝所爱郭璞见而谓人曰兴晋祚者必此人也及长清
虚寡欲尤善元言永昌元年元帝诏封帝为 琅邪王
奉 …… (第 60b 页)
周颐告于太庙辛亥桓温遣弟秘逼新蔡王晃诣西堂
自列与太宰武陵王晞等谋反帝对之流涕温皆收付
廷尉癸丑杀 东海王
二子及其母初帝以冲虚简贵历
宰三世温素所敬惮及初即位温乃撰辞欲自陈述帝
引见对之悲泣温惧不能言至是有 …… (第 62a 页)
诏以京都有经年之储权停一年之运庚寅废 东海王
(第 63a 页)
海西公
食邑四千户辛卯初荐酃渌酒于太庙
二年春正月辛丑百济林邑王各遣使贡方物二月苻
坚伐慕容桓于辽东灭之三月 …… (第 63a 页)
筹量赐给悉令周普乙
卯又诏往事故之后百度未充群僚常俸并皆寡约盖
随时之义可筹量增给驺虞见豫章夏四月徙 海西公

于吴县西柴里追贬庾后曰夫人六月遣使拜百济王
馀句为镇军将军领乐浪太守戊子前护军将军庾希
举兵反自海陵 …… (第 63a 页)
守卞耽奔于曲阿秋七
月壬辰桓温遣东海内史周少孙讨希擒之斩于建康
市乙未立会稽王昌明为皇太子皇子道子为 琅邪王
领会稽内史是日帝崩于东堂时年五十三葬高平陵
庙号太宗遗诏以桓温辅政依诸葛亮王导故事帝少
有风仪善容止 …… (第 63b 页)
王邃之薨翟辽寇谯龙骧将军朱
序击走之冬十月慕容垂破苻丕于河东丕走东垣扬
威将军冯该击斩之扬首京都甲申 海西公奕
薨十一
月苻丕将苻登僭即皇帝位于陇东
十二年春正月乙巳以豫州刺史朱序为青兖二州刺 …… (第 74b 页)
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扬豫徐兖青幽冀并荆江
司雍梁益交广十六州诸军事前将军刘牢之为镇北
将军封元显子彦璋为 东海王
十二月戊寅有星孛于
天市是岁北凉段业敦煌大守李皓自为秦凉二州牧
凉公年号庚子
五年春二月丙子孙恩复寇 …… (第 84a 页)
卯宗之破振将温楷于柞溪进次纪南为振所败振武
将军刘道规击桓谦走之乘舆反正帝与 琅琊王
幸道
规舟戊戍诏大赦改元唯元振一祖及同党不在原例
赐百姓爵人二级鳏寡孤独榖人五斛大酺五日二月
丁巳留 (第 88b 页)
周氏以选入成帝宫有宠生哀帝及 海西公
始拜为贵
人哀帝即位诏崇为皇太妃仪服与太后同兴宁元年
薨帝欲服重尚书仆射江虨启应服缌麻三月谓厌屈
(第 24a 页)
情所以上严祖考帝从之
康献褚皇后讳蒜子河南阳翟人父裒见外戚传后聪
朗有器识少以名家入为 琅邪王
妃及康帝即位立为
皇后封母谢氏为寻阳乡君穆帝即位尊后曰皇太后
时帝幼冲未亲国政领司徒蔡谟等上奏引汉和 …… (第 24a 页)
怀及哀 帝海西公
之世太后复临朝称制桓温之废 (第 25a 页)

西公
也太后方在佛屋烧香内侍启云外有急奏太后
乃出尚倚户前视奏数行乃曰我本自疑此至半便止
索笔答奏云未亡人 …… (第 25a 页)
寇难未平奏停永兴二年崩年六十六
在位凡四十八年
哀靖王皇后讳穆之太原晋阳人也司徒左长史濛之
女后初为 琅邪王
妃哀帝即位立为皇后追赠母爰氏
为安国乡君后在位三年无子兴宁二年崩 …… (第 26b 页)
废帝孝庾皇后讳道怜颍川鄢陵人也父冰自有传初
东海王
妃及帝即位立为皇后太和六年崩葬于敬
平陵帝废为 (第 27a 页)
海西公
追贬后曰 (第 27a 页)
海西公
夫人太元九年 (第 27a 页)
海西公
薨于吴又以后合葬于吴陵
简文宣郑太后讳阿春河南荥阳人也世为冠族祖合
临济令父恺字祖元安丰太守后少孤无 (第 27a 页)
商亦歌泣于洛禊也刘祯鲁都赋
曰素秋二七天汉指隅人胥祓禳国子水嬉此用七月
十四日也东晋元帝诏罢三日弄具 海西公
于钟山立
流杯曲水延百僚皆其事也齐以三月三日曲水会古
禊祭也今相承为百戏之具雕弄巧饰增损无常
  诸 (第 65b 页)
逼帝夺玺绶伦以威
为中书令伦败惠帝反正曰阿皮捩吾指夺吾玺绶不
可不杀阿皮威小字也于是诛威洪弟随穆王整 兄奕
卒以整为世子历南中郎将封清泉侯先父望薨追赠
冠军将军武帝以义阳国一县追封为随县王子迈嗣
太康九年以义 (第 10b 页)
以临川郡益东海
及哀帝以琅邪王即尊位徙奕为琅邪王东海国阙无
嗣奕后入纂大业桓温废之复为东海王既而贬为

西公
东海国又阙嗣隆安三年安帝诏以会稽忠王次
子彦璋为 (第 51b 页)
东海王
继哀王为曾孙改食吴兴郡为桓元
所害国除
武陵威王晞字道叔出继武陵王哲后太兴元年受封
咸和初拜散骑常侍 (第 52a 页)
会赦免归家涿郡太守徐明荐尊不宜久在闾巷上以
尊为郿令迁益州刺史先是 琅邪王
阳为益州刺史行
部至邛敕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
以病去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 (第 54b 页)
颇晓其别蓍
布卦意时从旁言卜者爱之又奇其面猊谓禹父曰是
儿多知可令学经及禹壮至长安学从沛郡施雠受易 琅琊王
阳胶东庸生问论语既皆明习有徒众举为郡
文学甘露中诸儒荐禹有诏太子太傅萧望之问禹对
易及论语大义望之善 (第 34b 页)
后之戚属冰女又为 海西公
妃故希兄弟并显贵太和
中希为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蕴为广州刺史并假
节友东阳太守倩太宰长史邈会稽王参军 …… (第 36a 页)
求镇山阳友为东阳家于暨阳及 海西公
废桓温陷倩
及柔以武陵王党杀之希闻难便与弟邈及子攸之逃
于海陵陂泽中蕴于广州饮鸩而死及友当伏诛友子 …… (第 36b 页)
口城平北司马卞
耽踰城奔曲阿吏士皆散走希放城内囚徒数百人配
以器杖遵于外聚众宣令云逆贼桓温废帝杀王称

西公
密旨诛除凶逆京都震扰内外戒严屯备六门平
北参军刘奭与高平太守郗逸之游军督护郭龙等集
众拒之卞耽又与曲 …… (第 36b 页)
偷牛考掠服罪坦之以为怅束身自
归而法外加罪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
诬宜附罪疑从轻之例遂以见原 海西公
废领左卫将
军坦之有风格尤非时俗放荡不敦儒教颇尚刑名学
著废庄论以辟之为当世所称又领本州大中正简文 (第 67a 页)
彪之彪之去郡郡见罪谪未上州台者皆原散之
温复以为罪乃槛收下吏会赦免左降为尚书顷之复
为仆射是时温将废 海西公
百僚震慄温亦色动莫知
所为彪之既知温不臣迹已著理不可夺乃谓温曰公
阿衡皇家便当倚傍先代耳命取霍光传礼 …… (第 13b 页)
矣岂须屈万乘之尊修杂祀之事
君举必书可不慎欤帝嘉之而止以为扬州大中正严
不就有司奏免诏特以侯领尚书时 东海王奕
求海盐
钱塘以水牛牵埭税取钱直帝初从之严谏乃止初帝
或施私恩以钱帛赐左右严又启诸所别赐及给厨食
皆应 …… (第 58b 页)
石秫米不足了曲糵事其沈湎如此卒于官嗣子沉字
德度有美名何充荐沉于王导曰文思通敏宜登宰门
辟丞相司徒掾 琅邪王
文学并不就从兄坦以裘遗之 (第 59b 页)
都督陜西诸军事及帝将降
于刘曜密遣黄门郎史淑侍御史王冲赍诏授寔大都
督凉州牧侍中司空承制行事且命挟赞 琅邪王
共济
艰运寔以天子蒙尘冲让不拜建威将军西海太守张
肃寔叔父也以京师危逼请为先锋击刘曜寔以肃年
老弗许 (第 1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