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樂類
經解類
詩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載記類
法制類
目錄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醫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平上下交孚寰海靖妇子乐盈宁罄天亘地茂豫
  桐生
  仲夏辞曰槿初荣敷与朱明天稷星边汉影萌红
  轮照九神嘉生念农芸夏暑雨 穆皇
心以靡宁
  季夏辞曰弥六合黎元祝颂奉三无帝念渊冲蓊 (第 9a 页)
策杖披裘隐于永兴西山凭树
构堂萧然自致至今此地名为萧山遂舍永兴山阴二
宅为寺家财珍异悉皆是给既成启奏 孝宗
诏曰山阴
旧宅为祗洹寺永兴新居为崇化寺询仍于崇化寺造
四层塔物产既罄犹欠露盘相轮一朝风雨相轮忽自
(第 10a 页)
   扬钟鼓殷訇日观旁森森灵爽桧柏苍朱檐碧
   瓦数仞墙素王俨在情洋洋抠衣祗肃登陛堂
   车服礼器何荧煌诸儒导前后趋跄
一人俯仰度 穆皇
潜通肸蚃俨衣裳仙韶缥缈翕天阊
   四氏子弟峨奉璋沛以 (第 6b 页)
(昆崙镇兹秦野揭以周原烈文祖宗永锡孝孙孝孙有/庆于以施令奄甸万姓受天休命歌之颂之管磬宜之)
(穆 穆皇
君寿考无期既成斯文客有劝之上者对曰前/王之宏祥诡瑞乃圣朝之细事今休徵已厌于聪明颂)
(声亦饫于天意夫 (第 16b 页)
避难而来也/罪责以此观之卢)
琨遣猗卢兵归国(二万助之东海王越以洛阳饥荒不许/后魏序纪曰刘琨乞师救洛 穆帝
遣步骑)
(行即具白太传切陈愚见取贼之计聪宜时讨勒不可纵而/按琨与丞相笺曰琨倾身竭辞北和猗卢遂引大众 (第 8a 页)
   晋诸王世表





















       (帝二子长哀帝丕次废帝奕七康帝一子 穆帝聃
世穆帝/哀帝废帝并无子 简文帝 子长道生为会稽 子早)
       (卒第三孝武帝曜馀俞生朱 (第 12a 页)
 成穆两帝(晋成帝纪成皇帝讳衍明帝长子也庙号/显宗史臣曰成帝政出渭阳声乖威服凶)
 (徒既纵神器阽危 穆帝
(第 33a 页)
穆皇帝
讳聃康帝子也庙/号 (第 33a 页)
孝宗
史臣曰 (第 33a 页)
孝宗
因襁抱之姿用母氏之化中外)
 (无事十有馀年按康帝史无/庙号故旧本作康穆者非)
 刘萧二明(南史宋明 (第 33a 页)
 出在江湖中僧繇又画锁锁之唐会昌中废佛寺柱
 留入郡中寺复郡以柱还寺横阁于殿东间楣上余
 犹及见之淳熙中寺火柱亦随烬
乌夜村 晋穆帝
后何淮女寓居县南产后于此将产之
 夕有群乌夜惊于聚落尔后乌更鸣众共异之及明
 大赦 (第 2b 页)
 (南流合东来一水曰惠安/溪又西南流入上饶江)又西北至城东南曰安仁
 港有金盘山水自东北经城东来注之又西经城南
 而西又西北南受 穆皇
山西水又西北经黄田铺南
 又西北经拨云峰东麓曰锦江又北至馀干县东南
 境折而西南经县南境又西北流有润 (第 20a 页)
乎至是果验
(案寺记帝时置两寺褚皇后立延兴寺在今县东/南二里运沟西岸中书令何充立建福寺今废也)
   孝宗穆皇帝
穆宗讳聃字 (第 3a 页)
彭子
康帝长子建元二年九月丙申立为
皇太子时年二岁己亥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褚氏为
皇太后临朝摄政冬十一月庚辰 …… (第 3a 页)
策杖披裘隐于永兴西山凭树构
堂萧然自致至今此地名为萧山遂舍永兴山阴二宅
为寺家财珍异悉皆是给既成启奏 孝宗
诏曰山阴旧
宅为祇洹寺永兴新居为崇化寺询乃于崇化寺造四
层塔物产既整犹欠露盘相轮一朝风雨相轮等自备 …… (第 12a 页)
(案晋十一帝有十陵元明成/哀四陵在鸡笼山之阳阴葬)
(不起坟康简文武安恭五陵在钟山之阳/亦不起坟唯 孝宗
一陵在幕府山起坟也)帝年二岁即
位立十七年年十九崩谥 (第 25a 页)
穆皇帝
庙号 (第 25a 页)
孝宗
案帝时置
僧尼寺三所何皇后寺在县东一里南临大道彭城敬王
造彭城寺在今县东南三里西大门临古御街镇西将军 …… (第 25a 页)
  哀皇帝
哀皇帝讳丕字千龄成帝长子咸康八年封为琅琊王
升平三年除骠骑大将军五年五月丁巳 穆帝
崩皇太后
令曰帝奄不救疾胤嗣未建琅琊王丕中兴正统合当
储贰往以幼冲未堪国难故显宗高让今义望情地莫
与 …… (第 25b 页)
元年嗣封武陵王 穆帝
初迁太宰晞无学术而有武干
为桓温所忌及帝即位温乃表晞包藏亡命事连袁真
诏免晞官以王归藩既而温寻又谋新 (第 38b 页)
于贼营秋七月戊申
永安皇后何氏崩八月癸酉祔葬穆章皇后于永平陵
 后讳法倪庐江潜人也父准后无子哀帝立称 穆皇
后居永安宫桓玄篡位移居入司徒府路经太庙后停
舆恸哭玄闻怒曰天下禅代常理何预妇人之事乃降
为零陵县君与 (第 24a 页)
  追谥皇帝
梁肃祖宣元皇帝讳黯(舜司徒虎四/十二代孙)开平元年七月追
尊宣元皇帝庙号肃祖葬兴极陵(在单州/砀山县)敬祖光献皇
帝讳茂林(宣元皇帝长子母/曰宣僖皇后范氏)开平元年七月追尊光献

皇帝庙号敬祖葬永安陵(在单州/砀山县)宪祖昭武皇帝讳信
(光献皇帝长子母/曰光孝皇后杨氏)开平元年七月追尊昭武皇帝庙号
宪祖葬光天陵(在单州/砀山县)烈祖文 穆皇帝
讳诚(昭武皇帝/长子母曰)
(昭懿皇/后刘氏)开平元年七月追尊文穆皇帝庙号烈祖葬咸
宁陵(在单州/砀 (第 11b 页)
节迎于夏门
亭是日即皇帝位太后临朝太尉胡广录尚书事封帝
弟名为都乡侯悝为蠡吾侯秋九月尊河间孝王曰孝 穆皇帝
姬曰孝穆皇后蠡吾先侯曰孝崇皇匽姬曰
孝崇博园贵人 (第 5b 页)
   西岳石阙铭
右西岳石阙铭云永和元年五月癸丑朔六日戊午弘
农太守常山元氏张勋为西岳华山作石阙高二丈二
尺其后为韵语文词颇怪又字多假借时有难晓处永
和汉顺帝 晋穆帝
姚泓皆有此号穆帝时华阴不属晋 (第 8a 页)
 非汝愚出死力定大议使陛下得以成寿康皇帝揖

 逊之志行 孝宗皇帝
未举之丧虽百李沐罔知攸济
 当国家多难汝愚方位枢府本兵柄指挥操纵何向
 不可尚不于此时为利今朝廷清明 (第 7b 页)
   总类国朝会要五百八十八卷
右总类国朝会要由建隆而至乾道也始仁宗命章得
象编起建隆止庆历为一百五十卷神宗又命王圭续
编庆历四年以后至熙宁末凡三十四年通前为三百

卷徽宗诏王觌曾肇续编元丰至元符寻又诏起治平
四年止崇宁五年凡四十二年然二书皆弗克成政和
末有司独上吉礼三类总一百五十卷盖通章得象王
圭所编者益以熙宁后事也绍兴九年诏馆职续编至
三十一年又降趣旨 孝宗
命宰相提举阅再岁乃成自
神宗之初至于靖康之末凡六十年总三百卷厥后中
兴乾道踵而成之此集则合十一庙为一 …… (第 56b 页)
   太平治迹统类四十卷
   中兴治迹统类三十五卷
右仿通鉴纪事本末条例统而类之事撮其纲辞举其
要上自艺祖而下至于 孝宗
凡二百门云眉山彭百川
编集  杂艺术类 …… (第 59b 页)
   御注四十二章经一卷
右御注未详岁月希弁尝闻朱文公云释氏只四十二
章经是他古书其馀皆中国文士润色成之维摩经亦
是南北时人作

   御注大圆觉了义经二卷
孝宗皇帝
赐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僧宝印者也前刻
唐裴休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普贤行愿品一卷
右于阗国三藏沙 (第 65a 页)
诸将顺而惑误我皇上者不一而
足而第六条言陛下只当称皇考恭穆献皇帝圣母
圣皇太后亟去本生二字改称皇伯考 孝宗皇帝
皇伯
母慈寿皇太后得礼之当第十二条言新颁诏令决宜
重改何其不顾纲常说之容易迹其大逆罪不容诛此
臣等有 …… (第 2b 页)
   下违武宗之诏背献皇帝之恩遂至父子君臣
   皆失其道何其心之倒而言之悖也此其人之
   欺妄四也
  一其言礼官以陛下称 孝宗皇帝
为皇考慈寿皇
   太后为圣母恭穆献皇帝章圣皇太后为本生
   父母者非礼云仪礼丧礼篇云为人后者传曰 …… (第 21a 页)
   后者为其父母报传曰何也不贰斩也夫于所
   后父母服三年名曰重于本生父母服期年同
   于伯叔父母名曰轻今 孝宗皇帝
本陛下之伯
   慈寿皇太后本陛下之伯母反称之曰皇考曰
   圣母而为重焉献皇帝本陛下之父章圣皇太 …… (第 21b 页)
  此其人之欺妄五也
  一其言陛下只当称皇考恭穆献皇帝圣母章圣
   皇太后亟去本生二字改称皇伯考 孝宗皇帝
   
皇伯母慈寿皇太后得礼之当云唐玄宗称中
   宗为皇伯考宋真宗称太祖室曰皇伯考妣及
   伏读祖训凡亲 …… (第 24b 页)
   不可称伯考乎今陛下本以伦序入继大统于

    孝宗皇帝
宜生称伯父死称伯考今礼官以为
   庙中无伯考之称弃礼书背祖训此欺妄六也
   以上祖训并文献通考存 …… (第 25a 页)
   帝立寝庙京师序昭穆仪如孝元帝盖成帝曾

   立哀帝为子故师丹以为不可者以共王为本
   生父故也今礼官强执陛下为 孝宗皇帝
子比
   之定陶王为成帝子以献皇帝为本生父故来
   邪说纷挐此欺妄七也以上文献通考存證
  前件 …… (第 30b 页)
 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此子孙万世守以为法
   度者也彼尝谓武宗皇帝无子又无亲弟献皇
   帝在则实为 孝宗皇帝
亲嫡弟伦序当为天子
   以及陛下故皇帝皇考皆当追称之者设使武 …… (第 40b 页)
   父吾为父后不得去本国卒不受命可不可也
   又或其时有阴奸如彼者而在执政之位倡议
   献皇帝止生一子不得为人后圣母之意别有
   所属 孝宗
诸亲弟尚有在者先帝之兄弟行者 …… (第 41a 页)
   是父母之实也子孙万世克守宗祧陛下之后
   即献皇帝之后是有天下之实也独不念所以
   致是者非由武宗遗诏乎 孝宗
君临天下十有
   八年深仁厚泽士民思之至今垂涕武宗遗诏
   降而陛下入继天下万国翕然仰戴亦曰 (第 42b 页)
孝宗
   
之子昭圣皇太后母仪天下几四年属先帝宴
   驾血属乏人逆彬伺衅禁阙□攘懿旨内出次
   第诛夷而能恪 …… (第 42b 页)
   宫春秋罪其非礼至汉朝乃引公羊母以子贵
   之说当时已自为非义矣寿安皇太后为宪庙
   贵妃终 孝宗
武宗之世皇上继统之后推原本
   始故尊称之典特隆其丧也彼比陛下于嫡孙
   承重然则陛下之所承何处 …… (第 44b 页)
   得为三年服乎非承重则不得为三年服然则
   陛下所承之重可知已宪庙正后孝贞纯皇后
   也孝穆太后寿安太后皆宪庙妃而孝穆为
   宗
母寿安为陛下祖母而皆尊称曰后者也陛
   下以嫡孙言则承重在宪庙孝贞纯皇后以为
   人后言亦在孝贞 …… (第 45b 页)
   能尽彼所言为遵古礼乎为遵御制孝慈录乎

   彼前欲陛下不考 孝宗
不母昭圣而此所言又
   欲陛下不祖母于孝贞纯皇后矣恐非宪庙之
   所欲闻也故大学士丘浚议汉孝元陵 …… (第 46a 页)
   京而不及天下礼官考之先朝故事或有损益
   尔故大学士李东阳燕对录弘治十七年孝肃
   太后崩 孝宗
召内阁臣议陵庙事谓孝庄睿皇
   后葬不合礼欲为釐正又谓祔庙之礼尤所当
   讲刘健等奏先年奏议已定 …… (第 46b 页)
   大行太皇太后居右合祔裕陵配享英庙且引

   唐宋故事为證臣等不敢轻议其实汉以前惟
   一帝一后唐始有二后宋亦有三后并祔者
   宗
曰二后已非若三后尤为非礼事须师古末
   世鄙亵之事不足学宗庙事关系纲常极重岂
   可有毫发僣差太 …… (第 47a 页)
   生身母止尊称为皇太后别祀于奉慈殿今仁
   寿宫前殿尽宽意欲奉太皇太后于此他日奉
   孝穆太后于后殿岁时祭享一如太庙不敢少
   缺此 孝宗
所以为圣人而庙号为孝者也 (第 47b 页)
孝宗
   
若从在先定议二后并祔人无复有言者而犹
   必改合于古礼不有 (第 47b 页)
孝宗
高世之见彼于今日
   又将何如其不请以寿安并祔于宪庙乎彼之
   谓已往之事莫大之失为天下后世非笑 (第 47b 页)
  (愚按中庸曰敬大臣则不眩先儒曰信任专而小/臣不得以间之故临事而不眩也自古英明之君)
  (若汉之武宣隋之高祖宋之 孝宗
既任委大臣而/复信小臣之言其意盖虑大臣之专权而恃小臣)
  (之察以防之也太宗之于万纪辈亦若是而已矣 (第 60a 页)
建神御殿于崇政殿之东朔望节序帝
后生辰皇帝皆亲酌献行香用家人礼其殿名徽宗曰
承元钦宗曰端庆高宗曰皇德 孝宗
曰系隆光宗曰美 (第 18a 页)
诏不立额(案乾道淳熙系 孝宗
年号与江阳谱所云起/建隆迄宣和者已不合至下文所记绍熙系)
(光宗年号非李攸所/及见当是后人所增)绍熙 …… (第 17b 页)
宗实录(案此下所记庆元嘉泰系宁宗年/号且有修孝光两朝实录事当亦)
(后人/所增)庆元元年开实录院修纂 孝宗
实录六年诏实录
院同修撰以四员检讨官以六员为额嘉泰元年开实
录院修纂光宗实录二年复开国史院自是国史与 …… (第 21a 页)
  配享
太祖室赵普曹彬○太宗室薛居正石熙载潘美○真
宗室李沆王旦李继隆○仁宗室王曾吕夷简曹玮(案/文)
(献通考载配享功臣自太祖至仁宗十一臣与此同复/载英宗二臣韩琦曾公亮神宗一臣富弼哲宗一臣司)

(马光徽宗一臣韩忠彦高宗四臣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俊 孝宗
二臣陈康伯史浩光宗一臣葛邲此书不载)
(富弼司马光似因南渡后始定议配享故未之及若韩/琦曾公亮之配享英 (第 3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