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樂類
詩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春秋類
書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雜史類
職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醫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詞曲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者诚能每事以义为的而权其轻重可否之宜不杂以世俗利害之私则庶乎应酬事物有馀裕矣)○孟
子自范之齐望见 齐王
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
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夫音扶与平声○范齐邑居谓所处之位养奉养也
言人之居
(第 21a 页)
开泽梁之禁其
言与孟子所论相贯矣至于好色于孟子所论王政
自不相关其言如此何也余然后知孟子所以眷眷
齐王
以其心可喜者类如此窃原其意深敬文王 …… (第 73b 页)
本无好货好色之意而孟子乃遽目公刘为好货太
王为好色岂所以为训哉夫读诗书贵在于能用诗
书本无此意而为 齐王
援以为證且其归要与百姓 …… (第 74b 页)
同之既足以安齐王之心使于圣王之心不自绝又
足以大 齐王
之志使于百姓之乐无所忘其用诗书
乃至于此其与夫讲大礼而至于不法明五经而至
于附梁冀者岂可同年而语乎彼 (第 75a 页)
酢应对亦岂得绝然不与之通
哉夫王驩齐之谄人有宠于齐宣小人朋附之者甚
众使孟子如宋璟当亦有泣诉之怨矣使 齐王
不及 (第 18a 页)
不可不考如鸱目虎吻露眼赤睛不
言而知其为王莽鸢肩豺目洞精矘盻不言而知其
为梁冀岂有圣贤德容而如此者乎 齐王
于孟子如
此徒知尊敬之而已而不能断然用以为相此亦可
怪也昔孟尝问于白圭曰魏文侯名过于桓公而功
不及于 (第 14a 页)
晋献公与申生之事也邪辞悖正道者也孟子言人有悖正道之言我则知其言易以离畔矣若陈贾谓周
公未尽仁智而况于 齐王
之言是也赵云若竖牛劝仲壬赐环之事也遁辞屈其理也孟子言人有屈理之言
我则知其言易以穷也若夷子与孟子相胜 (第 24b 页)
受爵禄于子则可乎否乎今燕王所以为可伐之罪何以有异于此齐人伐燕者以其沈同
问以孟子之言为燕可伐于是归劝 齐王
而伐之或问劝齐伐燕有诸者言有人或问于孟子以为孟子劝齐
伐燕是有劝之之言否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 …… (第 24b 页)
谁可以杀之我则将应之曰为士师主狱之官则可
以杀之矣今以齐国之政亦若燕之政是皆有燕之罪以燕伐燕我何为劝 齐王
以伐燕乎以其燕虽有其罪 …… (第 24b 页)
人杀苏秦苏秦之在燕与其相子之为婚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主断苏代
为齐使于燕燕王问曰 齐王
奚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遗苏代
百金乃谓燕王不如以国让子之人之谓尧贤 …… (第 25a 页)
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于子之子之大重于是南面行王事而哙老
不听政国事皆决于子之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怨孟轲谓 齐王
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 (第 25a 页)
齐王
因令章
子将五都之兵以伐燕燕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凡此是其事也注云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正义曰此盖论
语季氏 …… (第 25a 页)
利回
也孟子致为臣而归是孟子辞齐卿而归处于室也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至不识可以继此而
得见乎是 齐王
见孟子辞齐卿而归于室乃就孟子之室而见孟子曰前日未仕齐时闻孟子之贤愿见之而
不能得见后得侍于我而为之卿 …… (第 30b 页)
来就见故云不请见固我心之所愿也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至盍为我言之时子 齐王

臣也言自见孟子已往他日 (第 31a 页)
齐王
又谓其臣时子曰我今欲以中国授孟子为筑其室教养一国之子弟故赐
予以万钟之禄使其诸大夫与一国之人皆有所敬 (第 31a 页)
法时子何不为我以此言说之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
陈子陈臻也是孟子弟子也时子于是因陈臻而以 齐王
之言使陈臻告于孟子也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至是为欲富乎是陈子乃以时子所告 (第 31a 页)
齐王
之言而告于孟子孟子乃答之曰然如是也夫时子又安知其有
不可也如使我欲富其禄我以辞去十万之禄而受其万是以 (第 31a 页)
如注所谓春秋外传云国马公马是也)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注
棠齐邑也孟子尝劝 齐王
发棠邑之仓以赈贫穷时人
赖之今齐人复饥陈臻言一国之人皆以为夫子将复
若发棠时劝王也殆不可复言之也孟子 …… (第 18b 页)
止言善见用得其时也非时逆指犹若
冯妇搏虎无己必有害也齐饥陈臻曰至殆不可复者盖齐国之人时皆被饥孟子尝劝 齐王
发粟以赈之今
者复饥而孟子不复发棠邑之粟以赈陈臻为孟子之弟子乃问孟子言齐国之人皆以为夫子将复发棠邑 (第 19b 页)
之粟以赈救之今夫子不复发棠殆为 齐王
不可复劝是如之何故以此问孟子孟子曰至其为士者皆笑之
者孟子乃以此冯妇之喻而比言于陈臻也言如将复发棠是 (第 19b 页)
  (二/十)武王迁九鼎有营洛意
注九鼎至郏鄏正义曰据宣三年传知九鼎是殷家所
受夏九鼎也战国策称齐救周求九鼎颜率谓 齐王

昔周伐殷而取九鼎一鼎九万人挽之九鼎八十一万 (第 23a 页)
可信之书矣孔丛子曰齐王行车裂之刑群臣争之不
听子高见 齐王
曰闻君行车裂之刑无道之刑也学者
皆以为然愚独以为不然轘者不忠之刑焚者不孝之
刑臣不臣二忠为患轘者患也 (第 10a 页)
  宣王志在于取故欲冒窃乎天意孟子意在不宜取故
直裁决乎民心天意幽而难凭民心显而可据亦运而
已民情亦危矣哉文王当日何尝有民不悦之事明是
教王不该取 朱子曰此亦是 齐王
欲取燕故引之于 (第 12b 页)
  愚按乐者圣王所以象功德移风俗动天地而感
  鬼神者也故声音之和怨系邦国之治乱岂徒以
  悦耳目娱心志而已哉三代以降帝王雅乐不行
  于天下 齐王
对孟子已谓直好世俗之乐魏文侯
  听古乐则惟恐卧圣人所以放郑声正雅颂其以 (第 50a 页)
一定则不常也其在人/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今)
(日道合便从明日不合则去又如孟子辞 齐王
之金而/受薛宋之馈皆随时变易故可以为常也道夫如君尊)
(臣卑分固不易然上下不交也不得父子固是亲亲然 (第 3b 页)
则天下之民归之矣所
谓齐其庶几者如此○范氏曰战国之时民穷财尽人君独以南面之乐自奉其身孟子切于救民故因 齐王
之好乐开导其善心深劝其与民同乐而谓今乐犹古乐其实今乐古乐何可同也但与民同乐之意则无古
今之异耳若必欲 …… (第 2b 页)
时之急务所以不同○杨氏曰乐以和为主使人闻钟鼓管弦之音而疾首蹙頞则虽奏以咸英韶濩无补于
治也故孟子告 齐王
以此姑正其本而已○集疏曰或问范杨之说不同何也曰非不同也范氏以孟子之言
为救时之急务而杨氏亦以为姑正其 (第 2b 页)
言则篡逆之所兴也曰此孟子对君之辞以警 齐王

若与人臣言则言忠
世辅问既曰礼义何以又曰非也曰此为礼义者之过
中失正耳故伯夷之义柳下惠之礼君子且 (第 10a 页)
为好货好色曰孟子亦岂真谓公到好货太王好色也但因 齐王
好货好色故借古人以引之使与民同耳易曰纳约自牖夫牖明也因其所明通其所蔽乃纳约之道孟子即其人欲之私而挽之 (第 4a 页)
 (六三居刚志刚恐其自任非诚心故戒以宜有诚心/又合中道然后可告公而通其诚心也若齐之田氏)
 (以公量入以私量出岂非损上益下之事但其志欲/收人心以图篡夺岂有孚中行乎其咎大矣若孟子)
 (告 齐王
𤼵棠以赈民正所谓/益之用凶事有孚中行也)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中行告公承六三上/文而言不言 (第 30b 页)


齐王
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孟子以万钟(司马光功名论)
元按今本作养弟子
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境(荀悦汉记文帝十 (第 2b 页)
哙死子之亡然史记但言子之亡不言亡之何国或者子之本齐人自燕逃归齐至此时死耳盖子之尝为燕君五年其死于齐也 齐王
以国君之礼待之故孟子有朝廷之说若然则年表谓君哙子之皆死汲冢纪年谓齐人禽子之而醢其身均妄也
完廪捐阶 (第 23a 页)
光真是点铁成金手段
文王之囿章
文王之囿七十里者自灵台灵沼以外皆山林不可井田之处以寄游观因名之曰囿耳 齐王
之囿则郊 …… (第 4b 页)
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叹息亦此意也周衰贤者之类弃功臣之世绝故孟子告 齐王
以故国非乔木王无亲臣矣盖讽之也进贤退不肖后之人主皆不能无所寄明主则寄之诸大夫暗主则寄之左右国人之贤否 (第 9b 页)
尽去则河朔逆贼不讨
自平若奸臣尚存则逆贼纵平无益上不得已罢弘简
枢密稹解翰林而恩遇如故
时昭义军监军 刘承
偕太后养子恃恩陵轹节度使刘 (第 3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