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与焦殿丞书(一六 治平□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五○、正德《颍州志》卷六
某启:范氏子书来,并获所寄书。自承赴乐清后,方拜此一书,审此居官下安和,稍释倾想。陋巷之士得以自高于王侯者,以道自贵也。一从吏事,便为礼法所绳。若居人下而欲有设施,则世事难如人意,更当屈伸取舍,要于济务。此非独小官,自古圣贤尚以为难,所以前世一节之士以贫贱为易守也。自临县治,今将及期,谅深谙此态也。某尝再为县令,然遂得周达民事,兼知宦情,未必不为益。某愈觉衰残,齿牙摇动,饮食艰难,食物十常忌八九。情怀益萧索,物外浮荣,信乎不为吾侪得失也,有名即去矣。未相见间,公馀慎爱。因人时惠问。不宣。某书白。
偶述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四、《姑溪居士后集》卷一五
胡文恭公知苏州,蒋公希鲁致政归。文恭昔为诸生,尝学于蒋公,因即其居第,表之为难老坊。蒋公见之,愀然曰:「俚俗歆艳,内不足而假之人,以为夸者,非所望于故人也,愿即彻去」。文恭愧谢,欲如其请,则营缮已严,乃资其尝获芝草之瑞,改为灵芝。文恭退而语人曰:「识必德而后远达。蒋公之德盖所畏,而其识如是,固无足疑,其如非吾所及也」。范忠宣公薨,朝廷赐其墓碑之额为「世济忠直」。时唐公君益知颍昌,为表其居为忠直坊。忠宣之子子夷、子默告君益曰:「公意则诚厚矣。此朝廷所赐,施金石,揭于墓隧,假宠于范氏子孙之传则可;若通涂广陌,泛为往来之观,耸动流俗尔,事体不同」。君益曰:「此官司之事也,君家何与」?子夷、子默曰:「然先祖先人,功在朝廷,名闻四夷,何待此而后显?且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流俗所尚识者所当耻,异时不独吾家取笑于人,于公亦不免指议。流传寖久,不知意之所命,则是非混为一区,故不得不力请」。予适官其地,亦以蒋公之语告君益,遂彻去。子夷、子默辄相谢曰:「荷公为助」。复笑谓予曰:「凡以技能物货自营,图售于人,则多曰元本某家。至于假供御供使土州为名者,殆与(下缺。)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故与禹、稷同道。当时未闻表其巷为何坊。今在处以松恩相濡,间亦有之,然槩之以理义,则廉耻之蠹。况自营土木,取之在事者一时言端句末,窃以为名,而使在事者不得而从之者乎」?
跋范尧夫范彝叟范德孺墨迹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忠穆集》卷七
范文正公幼孤,随其母嫁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而去。之京南。刻意苦学,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动其心,而有志于天下。其立朝行己,忠言嘉谟,见于欧阳永叔所撰《神道碑》。其平生践履,进退出处,具载国史。公生四子,长曰纯佑,有才识,早卒。次曰纯仁,字尧夫,元祐中为尚书右仆射。次曰纯礼,字彝叟,建中靖国元年任尚书右丞。次曰纯粹,字德孺,仕至龙图阁待制。元丰末尧夫守济南府,某为府学生,已获参识。元祐九年集英唱名,公位丞相,而德孺知己尤深。崇宁初为邠州州学教授,学有三范祠堂,盖邠州属环庆路,而文正公、尧夫、德孺皆尝为环庆路帅,德泽在民,邦人怀之。党籍起,独祠堂得不坏。兵乱以来,范氏子孙流落几尽。绍兴二年四月下休,德孺之子正舆见访,携尧夫、彝叟、德孺墨迹相示,披阅久之,盖宝元、庆历间士大夫忠厚谅直之风槩见于字画矣。仍以所记二诗题于卷末。绍兴二年四月日,济南吕某记。
答郭纲秀才论称呼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方舟集》卷一三
去秋承书,来介委之而去,不报,非有他也。便人再辱赐教,词句峭立,当是深造自得,否则一字说不成也,喜慰喜慰。志彭氏称孺人,特以范氏贵仕名门,眉之彭亦如之,亦犹子呼承务妇称孺人。生已过称如此,死何可废?《春秋》君夫人其不得称夫人者,特曰君氏,其于夫人可轻称乎?唐自一品以下曰国夫人、郡夫人,其他郡君、乡君、县君外,散官通称县君。妇人不因夫、子而加邑号则曰夫人,所谓孺人则国之庶子之妻,秩亦似优于县君,非今之所谓孺人也。今之孺人乃妇人之初封。顷年显仁太母恩赉士人之母,年八十皆得封之,其施之范太师家诸妇不为过否?韩、柳志夫人之例极是,考据得出,且援例。异时恐不经,且非正名之法,如何?子有、子奭皆廷杰之子,革父为兄弟子,初槩为佳士,岂可以废学遂不士范氏子弟乎?革父之书异于其伯氏,更审观之可也。知迩来寓处房氏,面壁功用,以不倦终之,勤种多获,名第在高才无难。起居比何如?畏暑如疾,惟君子消息常理。不宣。
跋范伯文所藏帖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二、《方舟集》卷一三
太原之战,昔人河东之策,中兴椎轮之治,钦圣料敌之明,将臣奉以从事,乃一跌至此,世有登广武而叹者乎!范氏子多贤,他日读父书「境土不难复,七庙之耻不难雪」,仰惟在天之灵,尚照临之。
答王监簿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一五、《诚斋集》卷一○九、《永乐大典》卷一四六○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某伏以即辰春事强半,寒气未归,恭惟判府监簿契丈至孝钦承,几筵天棐,永思孝履,支持万福。某老病馀生,牛衣僵卧,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柴门寂寂,无雀可罗,而况长者车辙乎?敢图荀龙、薛凤伯仲之间,尚未遗忘先相国翘材长铗之下客,先之以一个行李之书礼,申之以式之玉季之亲临,劳苦之缄弥勤,加遗之仪益腆,父老惊怪,泉石焜耀。自顾一黄冠野人,莫测其所以得之之繇,第极其所以感之之切,多言为谢,万此有足耶?未见君子,愿言念门户重大之寄,佩圣贤毁瘠之箴,古有韦、平,今有范、吕,皆父子钧轴,后先衮绣,兹老友所望于门下者。其勿与庶人之孝竞一概之苦。
某恭承介弟旆旌,惠然照临,袖出伯氏尺素之书,面授相国言行之实,付之以纪述,诡之以铭章。自视浅陋之学,久矣就荒,绝涸之思,槁乎将落,烛之武所谓「少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亦安能摛词振藻,以颂盛德大业之万分,写高勋鸿烈于千载,使与皋、伊先鞭,周、召上风乎?欲披襟则在芜拙为已僣,欲避席则在交情为已疏,三省九思,累日不决。而介弟言之而不置,迫之而不释,闵免授简,惴惴靡宁。然尚有愚者千虑之一,吾家子云不云乎:「水避碍则通诸海,人避碍则通诸理」。昔六一先生作范文正铭,其间书文正与吕申公事,极有典则,务从忠厚,而范氏子弟不知六一之深旨,往往不快。此意已托介弟口传于足下矣。十月之交可遣便了来取也。
某皇恐再拜,僣易敬问相门玉婘,即日恭惟尊尊幼幼茂介春祺,令弟府判郎中、判县直阁、府判司令棣鄂八龙,孙枝九凤,受祉山则。庐陵有委,不外。颁贶笔墨、香茗、蜀图、石器、北果、腊麋,拜赐珍感之至。
送汤兄赴薛馆序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三七、《漫塘集》卷一九
晋范氏子华之客有宿于商丘开之舍者,相与言子华之势,能使富者贫,贫者富。丘开窘于贫,奋然往从之。范氏之客皆缟衣乘轩,见开面貌衣冠,狎侮欺绐,无所不为。閒与之乘高台,漫言能自投下者与百金,开自投而下,形体无伤。又绐之以入水有珠,开果泳而得珠。驱之以入火取锦,开果入而得锦。范氏之客始惊以为有道,开曰:「吾无道,曩子二客之宿吾舍也,誉范氏之势能使富者贫,贫者富,吾诚之无二心,故不远而来。今昉知子党之诞我,内积猜虑,外矜观听,追幸前日之不焦溺也,怛然内热,水火可得复近哉」。漫塘叟曰:商丘开所闻于范氏之客,所求于范氏之门者富而已。使开能诚之无二心,则水本无珠,入而得珠,火不可以取锦,入而得锦,况如范氏之势,子华之贤,庸讵知其不能使贫者富乎?吾友汤子渊修谨好学,顾为贫累,忽束书告别,曰:「吾将馆于薛氏」。薛氏国之柄臣,其子之贤,度必不减子华,而势过子华远矣。惟子渊不猜不矜,诚心以处之,将见虚而往,实而归,岂但入水得珠、入火得锦而已。既与之言,复书以送之。壬辰夏五上浣。
赠医者范安常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六、《铁庵集》卷三七
余至邑之明日疾骤作,家人亟呼医,稍定,知为范君。问何證?曰是类伤寒者。有厅吏稍识药,颇投剂。不见范者数日,既谒庙,又饯代者,归而疾再作,而投剂者自若,亟命请前所谓范君者诊视良久,曰此重感风證也,且药误矣。于是委己听范之所为。大抵不取快目前,而以护根本为上,责效迟而收功全,全则不迟矣。其言深有理。昔文正公谓大丈夫不为宰相必为良医,盖活人之功相等耳。范氏子孙世为宰相,未闻有以医显者。问君之世出,曰寓建安三世,或儒或医,建安而上不能知也。人言君客永阳三十年,昏夜叩门,披衣偕往,不以贫富贵贱异其心。审如是,文正用心也,岂必其苗裔之是否耶?问子几人,能传业否?曰一儿十六岁,姑令读书,知书而后可语医,其言尤有理。虽然,诚有得于书也,岂独医哉!君名安常,字季和。
跋曾忠节墓碣谥诰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六、《铁庵集》卷三七
某尝从长老道说绍熙甲寅事,未尝不叹一时贤者之能尽言,而天子之能受言也。故秘书郎忠节曾公非尽言之著者欤?不旋踵以贬去,可叹已。国朝未尝有罪言者之法,列圣遵守,寸不敢滑。治平议濮园,天圣、元符谏瑶华,语亦过激矣,上意未尝怒也,而诸君子竟不得安其身于朝,岂非当时用事者之罪哉?夫言人之所难言,盖出于忠孝之不容已者。惟用事所不乐,故方言而旋斥;惟上意之终悟,故既斥而复思。公之厄于庆元,而不获大伸于嘉定之初,命也。虽然,陈、张辈指公与忠肃彭公为宗相腹心之人,惟恐中之不深,祸之不烈也。自今观之,二公褒谥显宠,首命曰忠,遂与忠定鼎足而三,非言者之力欤?所谓最为腹心之托者,真实录矣,祸福之定果何如哉?公之子宏正繇大理丞出守剑津,既刻公墓碣谥诰,辄以见寄。昔范忠宣谪零陵,其子请以尝议役法与司马公异同为解,忠宣不可而止。公之不负忠定固也,寺丞君不以是诉于先友而得铭,又以白诸朝而锡谥,是必得于家庭之素讲论者,殆过范氏子弟矣。嘉熙庚子孟夏上浣。
铁壁堂记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三、《南宋文范》卷四五
景定辛酉,诏起前少宗正朔斋刘公震孙直宝谟阁、江东提举,赞书曰:「端平初,朕号召蜀珍,毕集于朝,尔其一焉。其后诸人相继至宰辅、侍从者十之九,尔家世人物、言论风旨皆西州第一,顾流滞周南,坐老岁月。及旧人欲尽,铁壁独存。昔孝皇命朱熹使浙东,尔其以前修自勉」。公侈上恩,即万里建铁壁堂。后五年,公自前起居郎兼中书舍人为秘阁修撰、福建提举,行部至莆。盖余与公别三十年矣,尊酒相劳苦,慷慨谓余:「江东赞书,实君视草,其为余记斯堂也」。余惟壁非止于屋壁而已,昔人于城曰城壁,于军屯曰垒壁,取其高不可踰、坚不可攻尔。苟为不然,有入赵壁立汉帜者矣,有以十馀骑驰入吴壁者矣。士之节守亦然。王夷甫风流之宗,晋人有「岩岩清峙,壁立千仞」之目。贵为三公,世乱朝危,方且谋窟自安,委师劝进,不知所谓「岩岩千仞」者至此安在!本朝党籍诸老,虽无东汉刀锯之祸,然经绍圣、崇宁烟瘴之𧛂,范氏子欲为忠宣免祸之计,邹道乡晚节召用,有「云梯」之讥。独吾家元城翁确磨不变,见号南都铁壁。自端平以后,局面国论凡几更矣,士大夫两来三变者有之,早令晚谬者有之。公居其间,尤负重名,持正论,然暂入辄出,垂老始复入,虽入实未尝一日安,其大节与元城翁相望,惟公然后无愧于铁壁之名。昔梅溪王公龟龄语王公嘉叟:「吾辈离合不可期,但常留此面相见」。犹记端平与公同朝,余甫五十,公甫四十,今余八十,公亦且七十矣,愿与公各留此面,亦所以共坚此壁也。
莲河张氏义庄赡族记 南宋 · 孙德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九五、《太白山斋遗稿》卷上
胶西张氏随跸而南,著籍越之莲河。族居衍茂,东西十六房,踵世科者六。壬辰岁,声律危与止斋榜者,君伯祖拱辰也。后更分异居,祖道州守梦辰虑其侵削,欲增损范文正公规模,创为义庄,未遂而殁。其朝夕急者未免侵牟庵课,睥睨宰木,君妣不得已诉之官,乃谆谆以先志勖。君之疚心于怀,惟力不逮是惧。节衣缩食,悉意经营,庵舍四所,缁徒不力于事,收其田得若干亩,岁稍给之,馀尽以业贫族,惧其不足,益以己田五十亩,割地创庄一区,躬课奇赢,时其歛散。积十五年,增湖田七十亩,东西合数千指,计其匮乏于月廪米六斗,岁助蒸尝费有差,婚嫁有赠送。其尤不幸者,予给棺槥葬埋,无后则祀方于庄,远日则薰脩于茔。老屋欹倾,随时葺理。对河池延袤,毓蔬者租之,灌溉污秽,种梅三百株。其上岸浒植藕花,以复莲河之旧,不但求观美,亦为风水永远计也。或谓张氏生齿日众,则支费日广,广则沾惠者必不能遍,安得保其不废。噫,是特为之兆尔。若推本其美意,增益其未备,则全在乎后之人。文正公义庄田,其初所入亦固有限,丞相、右丞伯仲相继增广,始绩于成。君家子孙独无范氏子孙乎?抑所当虑者,时异事殊,或出意外,败约生事以贻祸,强者利其入,鄙者吝其出,是数者非但不能增益,其为害孰甚焉。此则在府牧邑长、丞掾曹吏及乡大夫先生处士相与纲维主张之,使久而如一日可也。君名某,字某,雅洁好脩,见检察行在激赏酒所,且骎骎通显矣。
送范静之秋官便道展墓 明 · 鲁铎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六十
天王封册重宗盟,选使西曹得老成。
范氏子孙看百禄,汉家恩礼厚东平。
方持玉节浮槎去,却与青春作伴行。
见说焚黄更乘便,九原松柏被光荣。
腊日记故事 清 · 尹愭
出处:无名子集诗稿册三
腊字亦多义,腊名亦多更。
腊日亦互迭,历代有章程。
禽兽取狩猎,新故在交接。
大祭以报功,岁终乃聚合。
嘉平标夏世,清祀著殷叶。
周制建大蜡,汉兴爰改腊。
腊以享先祖,蜡以索百神。
同日而异祭,宴饮纵吏民。
五行皆有终,丑未与戌辰。
王者体其德,随时异盛衰。
盛祖衰则腊,占日递变移。
至后第三是,遇闰四为期。
八蜡会万物,礼仪肇伊耆。
啬农畷猫虎,防庸及昆虫。
息老吹豳颂,土鼓动沨沨。
赭鞭鞭草木,尝闻太古风。
百日泽一日,燕乐乃劳农。
子贡讥若狂,义大非尔知。
明日即初岁,秦后举贺仪。
始皇复旧号,何用纷更为。
茅升谣里童,杨缶和赵女。
石湖舂藏瓦,细阳恩开圄。
杀黄灶上祠,投椒井中禳。
瘦羊甄博士,伏猎萧侍郎。
藏阄叟妪喧,薰肉人士忙。
谁罢紫宸朝,多寻雪梅香。
窃食过知仁,逐邪戏为虐。
萱柳惊节物,管罂下脂药。
七宝争送粥,百侲先驱傩。
奇祥说三白,田公笑且歌。
贤哉延年母,仁矣范氏子。
黑貂怜独饮,陈咸能知此。
刘家戌之日,而今恒在未。
内局和妙剂,纷纭饷富贵。
承雪水共酌,调丸金以衣。
飞走肝俱白,辟瘟愿尝味。
豪家宰兔猪,侠儿射鸟雀。
烹炰相与乐,却笑穷寂寞。
暖遥或冻消,云苍倏岁昏。
土风宁不殊,故事尚有存。
幸际升平世,稳过月十二。
恨乏佳节酬,讵谋良夜醉。
冻吟呼儿题,聊以寓谈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