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奉和从祖舅蓝溪金公(慎采)新授通政大夫庆筵诗(并序○丙寅 清 · 黄胤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颐斋遗藁卷之一
崇祯之再乙丑。即我圣上二十有一年。而天申之节。又于是五十有二年矣。是岁春。上遵太祖肃宗故事。亲入耆社。遂乃覃恩八域。以追缟衣之养。九十者之二品。八十者之三品。即其例也。国人之得与者凡几人矣。而我金公亦其一焉。公时年方盈范数之小成。而气力昂藏。体貌丰健。能以筋力为礼。有非老衰者肰。吁是岂俗人顽寿之比者哉。宜乎受天之禄。而国家之又有以优之也。其六月某子官奚果以恩牒致于家。公跪而曰兹吾王所以存老臣者。不可不谋所以侈之。你家人其设曲宴。以谢王恩。无徒贺我为也。子若侄等骏奔走惟命。乃于仲秋某丁。公具品服见先龛讫。速众宾列长筵。齍酒拌蔌。于左于右。饮且酣。公手写近体诗一章要诸人。赓之者若而人。后数日胤子公走人于胤锡严君曰。子吾春府妹子。不可外也。盍亦和之。胤锡于是始耳之也。因窃私曰余虽无似。幸于公而叨厕弥甥则其平生恋嫪之情固不浅浅。公又于余。不以鄙而不屑则中心感佩。何日忘之。矧圣上临著大行养序之仪。而公实齿焉。则在胤子公之心。其为忻悦固不容道。而余又安得不为之贺也。乃者奉诵诗章。讽咏三再。益见谦光之德。蔼肰于辞表。其无一言之发乎。惜乎。世故牵挐。岁月迁嬗。终未遂此耿耿。逮至今。始乃隙閒。次韵缮写以呈。而重以一言尾之曰。昔程夫子有言曰不学则便老而衰。说者曰学问则义理为主。故阅理久而益以精明。不学则血气为主。故阅时久而益以衰谢。今公一身虽若不拘拘于礼律矩绳之内者。而细观其作止视听。则虽以世之以道学自命者。犹不是若也。血气何自而为主。而体貌何自衰谢乎。是故年高八耋。而眼不花也。齿不动也。而精气日以明。筋力岁以强。以至受国家之鸿渥而擢三品之崇秩。则向所谓俗人顽寿之伦之不足比者。渠不信耶。诚愿我公益体夫子之言。用自警省。则将见老境之髭发渐胜平昔。而大齐之寿百廿之年。自可迎而永之矣。语曰黄流不注于瓦缶。福禄不降于淫人。今胤子公及适孙并以文行相尚。则公之福禄尚且自天之未艾。而方来食德之效。岂独长年而已哉。抑余于是复有谂焉。夫君亲一致也。忠孝之道。焉有二端。圣上所以安老之典。既已尽矣。无以尚矣。而他日中枢。必且不期而至。其在子孙。𠅩不起孝而事亲。将以移于事君哉。噫。胤子公供滫𤅵之道良亦至矣。则后来阐科之日。其所以事君者亦必一辙。肰其忠孝之教。又本于父兄。则公必谆谆温凊之际。而有不待乎人言耳。未知公以为如何。公自号蓝溪胤锡之祖妣之兄。而年纪则我祖妣让公三焉。公今年八十有二。而我祖妣前十年即世。昔尝拜公。已有目瞿之悲。兹当奉和。不觉涕簌簌下也。
圣朝仁政浃遐氓,天遣吾公老太平。
八耋高年身愈壮,三阶崇秩世同荣。
地经学士浓仙气,家继鸣川趾美名。
小子嗟违筵上颂,䌽笺徒替寿杯倾。
次李丈(巨运)白羊内藏诗轴 其一 次赠处仁 清 · 黄胤锡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颐斋遗藁卷之二
蓬莱李丈。与外弟金启甫(天若)。遍游内藏白羊及福峡。与赵进士丈(傥),金士谦(休),白载闻,僧处仁,性愈有唱有和。联为巨轴。归过永叟。大诧眺览之胜。且嗔永叟初不与偕。永叟既写一通。以当卧游。温叟先次一二。永叟亦辄续貂云。
万念知君自坐忘,独敲晨磬到斜阳。
几傍狮子凭时稳,函里莲花译后详。
结夏经年青眼旧,连岩归路白云长。
离情莫许随流水,一出山门便渺茫。
崇政殿入侍时记事 其一 清 · 黄胤锡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颐斋遗藁卷之四
四月五日。上亲临崇政殿月台。观宗庙夏享。肄仪毕。引见捧俎官。贱臣胤锡随众序进。各询职衔姓名。教贱臣曰尔是曾与申景浚同时入侍。人谓多才者乎。贱臣惶感不及对。知经筵徐命膺启曰是也。固博识之士也。既退。诸臣传闻。叹曰入侍动如许。虽屡度何妨。贱臣自己丑七月以来。猥蒙恩褒不一二。虽于圣上春秋鼎盛时得此。已觉旷绝。矧今八旬万机。乃为渊衷所记有。不益荣哉。玆辄诗以识之。
一簇红云捧日开,都宫礼乐大庭来。
即知圣孝无穷慕,亲肄从今又几回。
追贺李令公(锡天)新授同知枢府事。庆宴诗(三十九韵○并序) 清 · 黄胤锡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颐斋遗藁卷之一
粤若岁戊辰。我圣上即位之二十有五载也。六月某子新授我令公同知枢府事。追赠及三代。以公贵也。徂兹乙丑。上亲入耆所。当也以高年获跻三品之荣者。斯乃旷世之攸鲜。而人或有终身未之与焉。惟吾令公以遐乡遗老。初不有求之之心。而卒未免佥知府事之称号。斯固已奇矣。今复重之以从二之阶。而名彻于天陛。事载于烂纸。播之遐迩。耸乎观听。谁不曰宜乎于是老。而其或谓公且切切肰自喜为也。吁。是不逾杓之人。而其亦浅之为而已。乃公之自喜者。诚有在焉。盖公之上世。自落南乡以来。伟姿宏器。星见踵出。若世所谓取青紫如拾芥者。非是之谓耶。肰而曾未有受天之祜。胡考康宁而出而为世用者。是岂非德门之遗憾。而当时不食之报。今乃于令公而见之。且夫以公之故而追赠之荣。上及于三世。是则公身之荣。不足为幸于公身。而公之先得公而乃荣者。斯不亦积善之馀庆乎。而公之所自喜者。吾知其在此而不在彼。则胤锡之于斯贺也。其将不以是而以何。于是乎系之以诗曰。
仙李盘根大,柯条遍海封。
璿潢源赫赫,珊玦响瑽瑽。
𠅩非王孙贵,公惟淑气钟。
真元宁泐铄,造化好陶镕
星彩分丁丙,年光任蚻蜂。
壮躯犹肨胀,新发亦髼松。
已喜眸悬镜,何尝耳学龙。
竹亭风细细,花院月溶溶。
百岁消摇乐,四朝逸晦踪。
梧春虽半树,日道任高舂。
孙长初当户,辞铿若戛镛。
岿肰经七纪,独也冠三宗。
天意诚非偶,人情几有颙。
圣恩曾涣霈,宝牒此稠重。
快入中枢府,欣腾大老容。
泉涂新改照,陟降讵无悰。
邻里纷趋贺,州闾竞肃雍。
清霜方夜落,新雁亦朝嗈。
宸极丹诚惓,坟茔老力恭。
众宾承请迓,五马入迎逢。
堂宇交樽俎,阶庭列鼓钟。
杯飞白鹦鹉,屏绽绣芙蓉。
酬酢情何倦,坎蹲气益浓。
咏歌咸有祷,观玩立无缝。
盛事元难再,高筵独少侬。
龙城重九,尧殿二旬𦭎。
自恨归来晚,还惭拜抃慵。
传闻耳漫借,梗槩目徒佣。
揣谊要扬搉,摛辞奈阘茸。
福须如恒月,禄且似崇墉。
梁硬函乌几,板轻阁绿筇。
鹤筹长世度,牛胾每朝供。
浩浩来川水,苍苍茂柏松。
小床闻蚁响,千里见针锋。
吉兆常呈现,妖氛敢突冲。
东班超首秩,南雁过衡峰
神骥岚池出,老嵌楚璞攻。
弟昆敦孝友,苗裔绝愚憃。
此外将何祝,淡词耻未秾。
林溪录九首(自马峙联句至东楼韵。总而录之。命曰林溪录。○并后叙。) 其一 马峙联句(用七举子同舟诗体) 清 · 黄胤锡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颐斋遗藁卷之二
余自幼有名山之愿。尝欲选林而庐壑。庶几先辈馀韵。顾病且倦游。尚落落风尘中。及甥于丁氏之馆。往来四年。颇闻其峡庄泉石之胜。盖林溪是已。亦名幽溪。以是而颜其堂。昉自寒水斋先生。又知其相距可三十里而遥。朝而出夕而至。游历良不艰也。每卒卒旋来旋归。曾未得一探。岁辛未仲春。偶来淹旬日。即谋诸同志。以是月甲午行。五人各扶老一不借。一行才十里。已有水声淙琤。喷出于岩砾之间。又有一大岘崒肰当前。曲径诘屈。绕挂其腹曰马峙也。峙西下有磐石二三。古树一阴之。可歇行人。歇少选逦迤而上又歇。既上而下又复歇。抵店村日已亭午矣。午饭后徐步而行。至都督亭。相传是天朝豫章都督刘铤征倭时夜阵处也。自此而南折而东。又折而北。始入林溪洞口。望之有三峰露髻。气势突兀。可薄霄汉。曰华岳也。夹右溪流。沿洄而进。飞潨溅瀑。或湫或滩。人语风湍。咫尺难分。曰林溪也。总之首尾不知几番休憩。脚力疲也。且爱山也。用是入洞之际。已不觉夕阳西戢。残照东返。篱落八九。炊烟方起。亦一山中可观。溪回有岩崖。高可十许尺。相与少坐。俯瞰村墅。卧者卧歌者歌。既又拨惫振策循竹林北麓额有小亭。翛肰临之。乃幽溪堂也。东之夹为楼一房一。西之夹只房一。所以辅正堂也。未至堂。僧八九候而谒焉。既至堂。即陟东楼排南牖。披襟受凉。浩咏软话。顿忘足苶而神倦也。夕后人静。一灯沈沈。山空夜迥。躯壳清泠。虽稍以无月为恨。亦自乐也。明日晨作穿衣。更上东楼。骋目而恣其观焉。向之三峰者。乃反矗矗肰于檐角矣。向之夹右之流。乃反夹左而缭其前矣。差晚山岚解斑。宇无微瞹。谷鸟𠴨𠴨。松籁骚骚。诸公知余于此兴复不浅。要余同升后冈。消摇相羊几半饷。见其四环。莫非层嶂叠壁。惟西南一峰。孤圆贞秀。如高标峻节之士。可敬不可狎也。小昼取楼下小蹊。拂袖直下。杂坐于潭上。于是有大磐石广可坐百许人。被雨馀水涨。仅容数十人。潭径可二三尺。其深无底。急涛飞沫。自高直注。骤若风雨。响殷山谷。下流稍西宜网鱼。适日气冷。网不可得。遂无聊而归。次于楼上。晡间又自楼而西入竹林。藉竹叶。二沙弥行酒。余曰此无亦类于七贤之放浪耶。是非吾辈所宜。又相视一粲而罢。呼童伐一挺。作洞箫一双。夜阑相对捻之。清韵悠肰。似非尘间所听也。明发将复路。有一山氓佩酒来劝。缘方饭后辞不进。渠故携到六七里。又强之。诸公曰此不可终孤。壶乾而行。转向所寓。或行或休如初。薄暮值小雨忙返。倾其橐得所酬唱联句若古体近体。殆无虑五十篇。记昔朱夫子张宣公林择之。观于南岳也。盖以作诗为戒。乃惧其心役于物。而或至于流连之归也。以故当日之诗。其如浊酒三杯朗吟飞下之类。堇堇十之一二。吾辈学朱子者也。盍相勉之。诸公咸曰诺。藁既脱。属余叙。余即箕城黄永叟也。首阳之吴丈。义原之丁师道启甫。扶宁之金星汝。是其同游云。
吴金两丁黄,携手陟崇冈永叟。)
胸廓杨州白,笔抽庐阜(丁师赫师道。)
河图成土数,奎分聚星芒(丁观赫启甫。)
方岳将游览,武当岂蛰藏永叟。)
巽风新吐气,离火欲胎光(吴相斗。)
蓬岛霱云近,柴桑(启甫。)
波鸣留舜曲,松古笑秦皇(师道。)
会作缥缥凤,齐飞入玉堂(金星汝。)
奉和乌川郑丈(棹)传寿杖轴中河西先生岑夫子 清 · 黄胤锡
 出处:颐斋遗藁卷之二
嘉靖戊申河西先生玉川村舍。偶得矶头梣查为杖。借号岑夫子而歌之。近故箫隐翁即郑丈叔父。以大耋爵同枢。尝得福川老人曹同枢梣木杖。疾且革。寄与郑丈姊婿柳震泰甫曰。待吾季修来。可以此传吾寿也。郑丈既得受之。并得其白羽扇。因次河西歌属宋执义能相。一代诸公和者已多。今年南至月。自常山过我父亲。立示原轴。先要步赠。遂及于不肖胤锡。兹敢续貂云尔。
岑夫子出自苍帝系,山客不识呼为秦(岑氏周古公裔也。周感苍精而王帝系出。周礼梣字从岑。故借号岑夫子字音秦。故其皮谓之秦皮。)
一心寒苦更好奇,安肯与蒋卿居沃瀛(医书云性寒味苦。杜诗岑参兄弟皆好奇。蜀都赋其沃瀛则有攒蒋丛浦。注瀛泽也。蒋草名故借用蒋卿。)
千岩万壑佳可遁,儿桪孙樊先后行(梣一名白桪木。亦曰樊鸡。)
皮薄犹含瑟珠色,查轻且轧河云声(瑟瑟碧珠。梣皮水渍则色碧堪染。故东俗称水青木。○海客乘查到天河。唐诗银浦流云学水声。)
天遣湛翁偶倚仗,消摇日夕沿檐荣孔子负杖消摇而歌。)
况复相看墨君容,床前壁上浑瘦生
却恨五旬灵寿延长,浩歌独传令人惊孔光灵寿杖。)
夫子如何解转世,箫隐得之凝幽情(转世。即轮回之说也。)
云是萝葍叟旧伴,将迎未曾烦铜兄(同福县有萝葍山。俗呼武侯山。)
岁晏乞向常山去,只许仲容因鍊精(乞去声。镇川古号常山。○此言箫隐不与子而与侄也。)
公莫道古松仙骨磊砢,又莫道老梅尉头峥嵘。
岂若岑家托衣钵,俯仰南极长风鸣。
我亦从此欲远游,早晚九节杖,俓寻菊潭波粼粼。
追次文谷焕章庵长句呈郑丈(棹○并序) 清 · 黄胤锡
 出处:颐斋遗藁卷之二
昔显庙辛亥老峰闵公(鼎重)赴燕。求毅皇御笔。有人以非礼不动四大字应购。却金而去。既以东来。尤翁在华阳洞中。磨崖刻之。下有小庵。额以焕章文谷金公为赋双韵四十八句。比年金副学(时粲),金执义(亮行)并追和。郑丈联轴。属我父亲及不肖胤锡。不敢辞。
八牛季世崇祯及(父子曰世兄弟曰及。)孝陵一夜皇灵泣。
遗民欲脔温阁老,那复相将拜玉藻
忆昔天球御日轨,祖制犹存正韵字崇祯三年。用西洋法造列宿经纬天球。)
𪑜𪑮啄趯信手成,瑞光烛地惊星星。
最是留神九经时,骊珠四枚跳沧池
修身圣功此可复,炎运何徒三百卜。
伤心秘绘不忍说,雾塞飙回即俄瞥。
总督无端首西祸,太史未暇迁南驾。
白背哀音岁因邈,银钩已向腥尘落。
天怜真迹遣人得,衔袖龙笺宛香墨。
问谁初购玉馆市,老峰自是箕邦士。
义气相看不要直,但愿归藏乾净域。
归藏并与蓝襕同,薄言远示华山老峰是行。并购襕衫以来。洪武所定国子监生服制也。)
翁悲且喜勒之石,幸得千年高掌劈。
帝城双阙迥对待,丁丑春正相藉在文谷燕行。尝得毅皇御笔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烟树万人家十四字。唐人诗也。本洞有明朝所颁崇祯十年丁丑大统历。出自清阴宅云。)
淋漓元化白云壁,壮哉方方各径尺。
奎章自此焕隈隩,遂为茆庵锡嘉号。
五台痴忠亦僧气,居肰顶礼勤瞻视。
民彝物则易掁触,硕果微阳讵全蚀。
好歌先从文谷吐,故庙终赖黄江护。
晚生闻风肝胆裂,涒滩明年更呜咽明年甲申是三周也。)
青川古路绿芒屦,苦拟行行访洞府。
麟笔精英足徵斯,只今肯许夫人知。
还有大报坛边月,应吊弓岩万点血。
荷珠诗 清 · 黄胤锡
 出处:颐斋遗藁卷之五
芝村李文简公集载尝侍尤庵尤庵诵一古诗云玄天堕寒露。滴此青荷叶。水性无定态。荷枝爱倾侧。团明虽可喜。涣散还易失。从君话三夜。请问安心术。因言有一物于此。握之则破。不握则堕。后考此诗载西崖集中。胤锡按此诗必古禅家口气。但未知谁作。而有一物以下。即晦斋所授于苏斋。而孤青亦以告沙溪。正是必有事勿正勿忘勿助长之义。故尤庵既诵其诗而继之以有一物一条。二说相备。其义始正。今辄复点化如左。以自讽咏云。
玄天降灵雨,滴此青荷叶
水珠无定住,风盘有倾侧。
圆明纵可爱,走出还易失。
但令勿破堕,正是存持术。
沁园春 奉贺李令公(锡天)新授通政大夫庆宴乐府诗(并序○乙丑 清 · 黄胤锡
 押尤韵 出处:颐斋遗藁卷之五
盖闻禹箕明范。龟畴揭五福之元。井柳呈祥。狼地耀千秋之彩。是以天亭乾巽。六万之琯灰已飞。地隔昆崙。百廿之海筹斯鲜。肰则餐花犬而阅浮世则白驹之流年不足言也。植玉鸠而陈常珍则青云之华秩不足贵也。故知金钮盭绶俗荣。不能越子乔之遐龄。弱草轻尘浮生。不能齐女偊之长寿。是以养序垂曲台之记。得位著子思之书。德岂无名。上天降锡民之福。老而愈壮。圣代推燕毛之恩。宝牒鼎来。授二品三品之华级。纶音涣发。赫千岁万岁之荣光。追虞皇养缟之仪。迈汉帝赐帛之诏。所重如此。其人为谁。惟公太祖王之云仍。沃野之苗裔。璿潢玉派。流风踵六圣之馀。河目丝髯。(公目眶平而长髯疏疏如丝。)秀质超四宗之后。分精太白。餐灵桃于瑶池。受气大黄。缀仙班于琼籍。虽溢米蒲芐。泣风雨于早龄。而棣华雍渠。乐𪛌埙于中岁。逮夫荆树之萧瑟。奈何橘林之凋零。顾哀戚未足以伤神。盖真元已多乎固本。冰牙利齿。快嚼大胾之登盘。月眼绀瞳。明觑细蝇之写字。何必经熊伸鸟。始延长年。不须煮朮烹蔘。自底遐算。奚地仙之健羡。乃天神之护扶。苍龙旧年。已经八十馀周匝。葱犗今岁。未远一百回方来。凤穴灵雏。映三柯之珠树。鸡窠老子。近九世之神翁。鹊噪猿鸣。何伤杜工部旧病。瑶林玉树。元是王太尉美姿。方且受福之穰穰。由来积善之衮衮。宜茀禄自天之未艾。故国家覃惠之无垠。是时也。八埏咸宁。百姓皆喜。存问致馈。睿念轸于庞眉。赐米养安。圣化浃于黄发。且夫虹流太渚。天回六十岁光阴。日出咸池。历纪三七年晷景。南山祝寿。先瞻耆阁之龙颜。北极颁纶。更慰海邦之骀背。依先朝之旧典。给通政之新荣。王曰嗟予臣邻。眉寿无害。尔尚将厥父母。景福不骞。九重龙光。焕圭窦蓬荜之下。三百州县。囿郅隆太和之中。肆我公亦得与焉。盖天恩于斯至矣。是故一洞鳌抃而争贺。九族雀跃而同欣。紫诰鸾回。带天中五云之彩。玉圈花镂。作地上千金之珍。玄袍动辉。紫带添色。嗟顶踵实归于造化。顾宗党盍庆以杯𠤷。尔乃曰杀羔羊。载迎宾客。既谒先祖。瞻庙梠而长怀。乃谢鸿恩。望天枨而遐慕。哀丝豪竹。杂金缕之清歌。渌醽嘉殽。举玉船之深酌。诸孙酌斗。彩服炫于丹花。小阮飞觥。漆发鉴于霜鬓。孰不祝以难老。神亦期以无疆。其为爵也至。其为荣也甚鲜。岂徒香山九老绘禅宫之胜游。洛社四公集耆英之高会而已哉。猗欤盛矣。胤锡情视吾祖。戚联姨孙。杖屦追随。亲觌童颜儿齿。筵席歌咢。自幸千载一时。在敖扬扬。蹈舞太平之烟月。举酬逸逸。醉饱德将之酒■。是宜弄椠而陈辞。爰此飞笺而献贺。吁才无吐凤。恐玷蓝瑛孚尹。声有谈龙。羞学金口之缄齰。岂曰摛藻。直为捈情。遂以沁园春一阕侑之曰。
五朝閒氓,七纪高年,天爵何羞。
自乾坤气漓,理无遐龄,珣勃年促,谁添灵筹。
韶稚颜色,鬒黑鬓发,我公年纪人莫侔。
圣代覃恩,玉轴生辉,飞坠云头。

参庙宇望天阙。
感古今、无愁还有愁。
卜良辰,宴宾客,飞羽觞,春生几筵,弦弹箜篌。
玉喉窱窱,羔儿潋潋,永今夕、与子遨游。
嗟小子,觌清光、望逍遥,双涕流(公与叔祖同生甲辰岁故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