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句 其十四 北宋 · 王禹偁
刺史好诗兼好酒(《舆地纪胜》卷四九作郡守爱诗兼爱酒),山民名醉又名吟(宋张耒《明道杂志》)。
向来 宋 · 赵师民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向来情思已陈陈,旅思无端不及春。
潘子形容伤白发,沈郎文字暗丹唇(宋张耒《明道杂志》)。
越州鉴湖图序(熙宁二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五三、《元丰类稿》卷一三、《曾文定公集》卷七、《曾子固集》卷二四、安刻《南丰曾先生文粹》卷三、《会稽掇英总集》卷二○、《鸡肋编》卷中、《嘉泰会稽志》卷一三、《玉海》卷二三、《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七、《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一六、《八代文钞》第三二册、《名山胜概记》卷一七、《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二九三、康熙《会稽县志》卷一二、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六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鉴湖,一曰南湖,南并山,北属州城、漕渠,东西距江,汉顺帝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之所为也,至今九百七十有五年矣。其周三百五十有八里,凡水之出于东南者皆委之。州之东,自城至于东江,其北堤石橽二,阴沟十有九,通民田,田之南属漕渠,北东西属江者皆溉之。州之东六十里,自东城至于东江,其南堤阴沟十有四,通民田,田之北抵漕渠,南并山,西并堤,东属江者皆溉之。州之西三十里,曰柯山斗门,通民田,田之东并城,南并堤,北滨漕渠,西属江者皆溉之。总之,溉山阴、会稽两县十四乡之田九千顷。非湖能溉田九千顷而已,盖田之至江者尽于九千顷也。其东曰曹娥斗门,曰稿口斗门,水之循南堤而东者,由之以入于东江。其西曰广陵斗门,曰新径斗门,水之循北堤而西者,由之以入于西江。其北曰朱储斗门,去湖最远。盖因三江之上、两山之间,疏为二门,而以时视田中之水,小溢则纵其一,大溢则尽纵之,使入于三江之口。所谓湖高于田丈馀,田又高海丈馀,水少则泄湖溉田,水多则泄田中水入海,故无荒废之田、水旱之岁者也。繇汉以来几千载,其利未尝废也。宋兴,民始有盗湖为田者,祥符之间二十七户,庆历之间二户,为田四顷。当是时,三司转运司犹下书切责州县,使复田为湖。然自此吏益慢法,而奸民浸起,至于治平之间,盗湖为田者凡八千馀户,为田七百馀顷,而湖废几尽矣。其仅存者,东为漕渠,自州至于东城六十里,南通若耶溪,自樵风泾至于桐坞,十里皆水,广不能十馀丈,每岁少雨,田未病而湖盖已先涸矣。自此以来,人争为计说。蒋堂则谓宜有罚以禁侵耕,有赏以开告者。杜杞则谓盗湖为田者,利在纵湖水,一雨则放声以动州县,而斗门辄发。故为之立石则水,一在五云桥,水深八尺有五寸,会稽主之;一在跨湖桥,水深四尺有五寸,山阴主之。而斗门之钥,使皆纳于州,水溢则遣官视则,而谨其闭纵。又以谓宜益理堤防斗门,其敢田者拔其苗,责其力以复湖,而重其罚。犹以为未也,又以谓宜加两县之长以提举之名,课其督察而为之殿最。吴奎则谓每岁农隙,当僦人浚湖,积其泥涂以为丘阜,使县主役,而州与转运使、提点刑狱督摄赏罚之。张次山则谓湖废,仅有存者,难卒复,宜益广漕路及他便利处,使可漕及注民田里,置石柱以识之,柱之内禁敢田者。刁约则谓宜斥湖三之一与民为田,而益堤使高一丈,则湖可不开,而其利自复。范师道、施元长则谓重侵耕之禁,犹不能使民无犯,而斥湖与民,则侵者孰禦?又以湖水较之,高于城中之水,或三尺有六寸,或二尺有六寸,而益堤壅水使高,则水之败城郭庐舍可必也。张伯玉则谓日役五千人浚湖,使至五尺,当十五岁毕,至三尺,当九岁毕。然恐工起之日,浮议外摇,役夫内溃,则虽有智者,犹不能必其成。若日役五千人,益堤使高八尺,当一岁毕。其竹木之费,凡九十二万有三千,计越之户二十万有六千,赋之而复其租,其势易足,如此,则利可坐收,而人不烦弊。陈宗言、赵诚复以水势高下难之,又以谓宜修吴奎之议,以岁月复湖。当是时,都水善其言,又以谓宜增赏罚之令。其为说如此,可谓博矣。朝廷未尝不听用而著于法,故罚有自钱三百至于千,又至于五万,刑有自杖百至于徒二年,其文可谓密矣。然而田者不止而日愈多,湖不加浚而日愈废,其故何哉?法令不行,而茍且之俗胜也。昔谢灵运从宋文帝求会稽回踵湖为田,太守孟顗不听,又求岯崲湖为田,顗又不听,灵运至以语诋之。则利于请湖为田,越之风俗旧矣。然南湖繇汉历吴、晋以来,接于唐,又接于钱镠父子之有此州,其利未尝废者。彼或以区区之地当天下,或以数州为镇,或以一国自王,内有供养禄廪之须,外有贡输问遗之奉,非得晏然而已也。故强水土之政以力本利农,亦皆有数,而钱镠之法最详,至今尚多传于人者。则其利之不废,有以也。近世则不然,天下为一,而安于承平之故,在位者重举事而乐因循。而请湖为田者,其语言气力往往足以动人。至于修水土之利,则又费材动众,从古所难。故郑国之役,以谓足以疲秦,而西门豹之治邺渠,人亦以为烦苦。其故如此,则吾之吏孰肯任难当之怨,来易至之责,以待未然之功乎?故说虽博而未尝行,法虽密而未尝举,田者之所以日多,湖之所以日废,繇是而已。故以谓法令不行,而茍且之俗胜者,岂非然哉!夫千岁之湖,废兴利害,较然易见。然自庆历以来三十馀年,遭吏治之因循,至于既废,而世犹莫寤其所以然,况于事之隐微难得而考者,繇茍简之故而弛坏于冥冥之中,又可知其所以然乎?今谓湖不必复者,曰湖田之入既饶矣,此游谈之士为利于侵耕者言之也。夫湖未尽废,则湖下之田旱,此方今之害,而众人之所睹也。使湖尽废,则湖之为田亦旱矣,此将来之害,而众人之所未睹也。故曰此游谈之士为利于侵耕者言之,而非实知利害者也。谓湖不必复者,曰益堤壅水而已,此好辨之士为乐闻茍简者言之也。夫以地势较之,壅水使高,必败城郭,此议者之所已言也。以地势较之,浚湖使下,然后不失其旧;不失其旧,然后不失其宜,此议者之所未言也。又山阴之石则为四尺有五寸,会稽之石则几倍之,壅水使高,则会稽得尺,山阴得半,地之洼隆不并,则益堤未为有补也。故曰此好辨之士为乐闻茍简者言之,而又非实知利害者也。二者既不可用,而欲禁侵耕,开告者,则有赏罚之法矣;欲谨水之畜泄,则有闭纵之法矣;欲痛绝敢田者,则拔其苗,责其力以复湖,而重其罚,又有法矣;或欲任其责于州县与转运使、提点刑狱,或欲以每岁农隙浚湖,或欲禁田石柱之内者,又皆有法矣。欲知浚湖之浅深,用工若干,为日几何;欲知增堤竹木之费几何,使之安出;欲知浚湖之泥涂积之何所,又已计之矣。欲知工起之日,或浮议外摇,役夫内溃,则不可以必其成,又已论之矣。诚能收众说而考其可否,用其可者,而以在我者润泽之,令言必行,法必举,则何功之不可成,何利之不可复哉?巩初蒙恩通判此州,问湖之废兴于人,未有能言利害之实者。及到官,然后问图于两县,问书于州与河渠司,至于参核之而图成,熟究之而书具,然后利害之实明。故为论次,庶夫计议者有考焉。熙宁二年冬卧龙斋。
送张君宰吴江 北宋 · 吴充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全吴风景好,之子去弦歌。
夜犬惊胥少,秋鲈饷客多。
县楼疑海蜃,衙鼓答江鼍。
遥想晨凫下,长桥正绿波(宋张耒《明道杂志》)。
感秋和张文潜 其二 北宋 · 徐积
张子非不厚,涕泗中夜起。
兰蕙虽已衰,松筠正堪佩。
君爱兰与蕙,忘我筠与松。
君爱洛阳官,弃我淮上翁。
翁如扬大夫,其心甘贱贫。
不投天禄阁,却反离骚文。
骚人虽已殁,万古为忠魂。
欲知冤愤气,但看苍梧云。
冤情寄湘水,冤声寄湘竹。
年年霜露时,夜夜秋声哭。
批敕责张耒不赴朝参 北宋 · 范纯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宋史》卷三一四《范纯礼传》、正德《姑苏志》卷四八
臣僚未有以疾谒告,不赴朝参先视事者。耒能供职,岂不能见君?坏乱礼法,所不当为!
送张君宰吴江 北宋 · 王介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乍被轩绥宠,新辞计省繁。
三江吴故国,百里汉郎官。
烟水莼芽紫,霜天橘颗丹。
优游民政外,风月即清欢(宋张耒《明道杂志》)。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三首 其二 北宋 · 苏轼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非无伯鸾志,独有子云悲。
恨子非天合,犹能使我思。
儿曹莫悽恸,老眼欲枯萎。
会哭皆豪杰,谁为感旧诗(子立与黄鲁直、张文潜、晁无咎、秦少游、陈无己皆友善。)。
戏子由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蹊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馀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旂旄。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箠。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志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八月十日夜看月有怀子由并崔度贤良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宛丘先生自不饱,更笑老崔穷百巧。
一更相过三更归,古柏阴中看参昴。
去年举君苜蓿盘,夜倾闽酒赤如丹。
今年还看去年月,露冷遥知范叔寒。
典衣自种一顷豆,那知积雨生科斗。
归来四壁草虫鸣,不如王江常饮酒(王江陈州道人。)。
次韵范淳甫送秦少章 北宋 · 苏轼
押歌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宿缘在江海,世网如予何。
西来庾公尘,已濯长淮波。
十年淮海人,初见一麦禾。
但欣争讼少,未觉舟车多。
秦郎忽过我,赋诗如《卷阿》。
句法本黄子(谓鲁直也。),二豪与揩磨(其兄少游与张文潜。)。
嗟我久离群,逝将老西河。
后生多名士,欲荐空悲歌。
小范真可人,独肯勤收罗。
瘦马识騄耳,枯桐得云和。
近闻馆李生(李荐方叔。),病鹤借一柯。
赠行苦说我,妙语慰蹉跎。
西羌已解仇,烽火连朝那。
坐筹付公等,吾将寄潜沱。
答张文潜县丞书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二、《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五、《文献通考·经籍考》卷六二、《丹铅馀录》卷一三、《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二六、《王文公年谱》卷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轼顿首,文潜县丞张君足下:久别思仰。到京公私纷然,未暇奉书。忽辱手教,且审起居佳胜,至慰!至慰!惠示文编,三复感叹。甚矣,君之似子由也。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作《黄楼赋》,乃稍自振厉,若欲以警发愦愦者。而或者便谓仆代作,此尤可笑。是殆见吾善者机也。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实出于王氏。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自孔子不能使人同,颜渊之仁,子路之勇,不能以相移。而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近见章子厚言,先帝晚年甚患文字之陋,欲稍变取士法,特未暇耳。议者欲稍复诗赋,立《春秋》学官,甚美。仆老矣,使后生犹得见古人之大全者,正赖黄鲁直、秦少游、晁无咎、陈履常与君等数人耳。如闻君作太学博士,愿益勉之。「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爱莫助之」。此外千万善爱。偶饮卯酒,醉。来人求书,不能复覼缕。
答李昭玘书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三、《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清抄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五、《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七七、《古文奇赏》卷二一、《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七、《曹南文献录》卷七五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轼启:向得王子中兄弟书,具道足下每相见,语辄见及,意相予甚厚,即欲作书以道区区。又念方以罪垢废放,平生不相识,而相向如此,此人必有以不肖欺左右者。轼所以得罪,正坐名过实耳。年大以来,平日所好恶忧畏皆衰矣,独畏过实之名,如畏虎也。以此未敢相闻。今获来书累幅,首尾句句皆所畏者,谨再拜辞避不敢当。然少年好文字,虽自不能工,喜诵他人之工者。今虽老,馀习尚在。得所示书,反复不知厌,所称道虽不然,然观其笔势俯仰,亦足以粗得足下为人之一二也。幸甚!幸甚!比日履兹春和,起居何似。轼蒙庇粗遣,每念处世穷困,所向辄值墙谷,无一遂者。独于文人胜士,多获所欲,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之。今足下又不见鄙,欲相从游,岂造物者专欲以此乐见厚也耶?然此数子者,挟其有馀之资,而骛于无涯之知,必极其所如往而后已,则亦将安所归宿哉。惟明者念有以反之。鲁直既丧妻,绝嗜好,蔬食饮水,此最勇决。舍弟子由亦云:「学道三十馀年,今始粗闻道」。考其言行,则信与昔者有间矣。独轼伥伥焉未有所得也。徐守莘老每有书来,亦以此见教。想时相从,有以发明。王子中兄弟得相依,甚幸。子敏虽失解,乃得久处左右,想遂磨琢成其妙质也。徐州城外有王陵母、刘子政二坟,向欲为作祠堂,竟不暇,此为遗恨。近以告莘老,不知有意作否。若果作,当有记文。莘老若不自作者,足下当为作也。无由面言,临书惘惘。惟顺时自爱。谨奉手启为谢。不宣。
答黄鲁直(三 翰林)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二
某启:前日文潜、无咎见临,卧病久之,闻欲牵公见过,所深愿也。便欲作书奉屈,而两日坐处苦一疮极痛,至今未穴,殊无聊赖。得教并诗,慰喜不已。疮两日当穴,又数日可无苦。诸公自可准法来问疾,然欲来,当先见语。公择舅作宪,甚可喜,因见,为道区区。君实尝言,破题当似「日五色」,莫作「运启元圣天临兆民」也。馀非面不尽。
答黄鲁直(四 以下俱惠州)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二、《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八、同治《义宁州志》卷三○、同治《酉阳州志》卷一七
某启:方惠州遣人致所惠书,承中涂相见,尊候甚安。即日想已达黔中,不审起居何如,土风何似?或云大率似长沙,审尔,亦不甚恶也。惠州已久安之矣,度黔亦无不可处之道也。闻行橐无一钱,涂中颇有知义者,能相济否?某虽未至此,然亦近之矣。水到渠成,不须预虑。数日来苦痔疾,百药不效,遂断肉菜五味,日食淡面两碗,胡麻、茯苓麨数杯。其戒又严于鲁直。虽未能作自誓文,且日戒一日,庶几能终之。非特愈痔,所得多矣。子由得书,甚能有味于枯槁也。文潜在宣极安,少游谪居甚自得,淳父亦然,皆可喜。独元老奄忽,为之流涕。病剧久矣,想非由远谪也。隔绝,书问难继,惟倍祝保爱。不宣。
答秦太虚(七)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二、道光《廉州府志》卷二五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某启:近累得书教,海外孤老,志节朽败,何意复接平生钦友。伏阅妙迹,凛凛有生意,幸甚!幸甚!比日毒暑,尊候佳否?前所闻果的否?若信然,得文字后,亦须得半月乃行。自此径乘蛋船至徐闻出路,不知犹及一见否?示谕二范之贤,不惟喜公得婿小范,且以庆吾友梦得之有子为不死也。言之泪落不已。过蒙许与,恐不副所期,实能躬劳辱以佚厥考尔。令子想大成,曾寄所作来否?借一二亦佳。文潜、无咎得消耗否?鲁直云,宣义监鄂酒。吴子野自五羊来云,温公赠太尉,曾子宣右揆,的否未可知也。廉州若得安居,取小子一房来,终焉可也。生如暂寓,亦何所择。果行冲冒,慎重。
答李端叔(六)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二
子由近得书,度已至岳矣。养鍊极有功,可喜可喜!三儿子在此,甚安健,不敢令拜状。黄鲁直、张文潜、晁无咎各得信否?文潜旧疾,必已全愈乎?
答毛泽民(一 以下翰林)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三、《古文奇赏》卷二一、《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七、《记纂渊海》卷五六
轼启:比日酷暑,不审起居何如?顷承示长笺及诗文一轴,日欲裁谢,因循至今,悚息。今时为文者至多,可喜者亦众,然求如足下闲暇自得,清美可口者,实少也。敬佩厚赐,不敢独飨,当出之知者。世间唯名实不可欺。文章如金玉,各有定价,先后进相汲引,因其言以信于世,则有之矣。至其品目高下,盖付之众口,决非一夫所能抑扬。轼于黄鲁直、张文潜辈数子,特先识之耳。始诵其文,盖疑信者相半,久乃自定,翕然称之,轼岂能为之轻重哉!非独轼如此,虽向之前辈,亦不过如此也,而况外物之进退。此在造物者,非轼事。辱见贶之重,不敢不尽。承不久出都,尚得一见否?
书黄泥坂词后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八、《古今法书苑》卷四二、光绪《黄冈县志》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余在黄州,大醉中作此词,小儿辈藏去稿,醒后不复见也。前夜与黄鲁直、张文潜、晁无咎夜坐。三客翻倒几案,搜索箧笥,偶得之,字半不可读,以意寻究,乃得其全。文潜喜甚,手录一本遗余,持元本去。明日得王晋卿书,云:「吾日夕购子书不厌,近又以三缣博两纸。子有近书,当稍以遗我,毋多费我绢也」。乃用澄心堂纸、李承晏墨书此遗之。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书付过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三、《曲洧旧闻》卷五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秦少游、张文潜才识学问,为当世第一,无能优劣二人者。少游下笔精悍,心所默识而口不能传者,能以笔传之。然而气韵雄拔,疏通秀朗,当推文潜。二人皆辱与余游,同升而并黜。有自雷州来者,递至少游所惠书诗累幅,近居蛮夷得此,如在齐闻韶也。汝可记之,勿忘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