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议东都太庙修废第二状 唐 · 顾德章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五
夫宗庙之设。主于诚敬。旋观典礼。贰则非诚。是以匪因迁都。则不别立庙宇。记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上。又曰。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则东都太庙。已废多时。若议增修。稍违前志。何者。圣历神龙之际。武后始复明辟。中宗取其庙易置太庙焉。本欲权固人心。非经久之制也。伏以所存神主。既请祧藏。今庙室维新。即须有主。神主非时不造。庙寝又无虚议。如修复以俟时巡。惟载一主。备在方册。可得而详。又引经中义有数等。或是弟子之语。或是他人之言。今庙不可虚。尊无二上。非时不造主。合载一主行。皆大圣祖及宣尼亲所发明者。比之常据。不可同涂。又邱明修春秋。悉以君子定褒贬。至陈泄以忠获罪。晋文以臣召君。于此数条。复称君子。将评得失。特以宣尼断之。传曰。危疑之理。须圣言以明也。或以东都不同他都。地有坛社宫阙。欲议权葺。似是无妨。此则酌于意怀。非曰经据也。但以遍讨今古。无有坛社立庙之證。用以为说。实所未安。谨上自殷周。旁稽故实。除因迁都之外。无别立庙之文。
拈古颂序 北宋 · 文同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丹渊集》卷二五
甚哉,物之胜于人也久矣!万利舞于前,其心未尝不艳然愿得悉厌于己者。所欲一动,厥本遂失而不可求;既尔将何护持,而复能固之者邪?彼根种钝下,迷谬悯塞,入类既浅,馀习未断者,故不足与道此。嗟夫!世之衒智巧,挟奸妄,假名教,冒资级,养己谓无辈,视众若不觌者,尚亦睢盱惘敞,不自省觉。其神已为有力者夺去,沦虚浮空,馀止腐壳。犹务以气自侈,变改形状,标立高远,誇稚庸惑。殊未知一息绝纩,百骸附紟,则随业散堕,洒隶群趣,沈幽没冥,无可洗脱。奈何日日戴此重障,了不明悟?此尤为最可怜者也。呜呼,幻美溺人之深也如此!其有能于其中视之,谓非己之常所能有,故不仞其毒,若水之不能濡,膏之不能涂者,间有人焉。资政殿大学士赵公,以台鼎之重,再尹于蜀。蜀之人三十年中,凡五见公矣,求公之迹,终未能得。或曰:「公之位既愈高,而其色若愈下。谦静恬懿,无一易德者。何耶」?曰:「是亡他也,脩真达元,总了妄法,物有不能胜之者矣。所以常据三旌之荣,飨万钟之厚,固如飘风值剑,暂有一吷。彼又岂能转之如俳儿顐娼,执纶曳𪝀,俛仰颠侧,諠呶伏罢,一由于他人所役邪」?公既以无事为治,其下亦各以无事安其职。化既成矣,因萃会古人禅门语录之深隐者,拈而颂之,凡百篇。揭月昏衢,击霆奥𩨸,瞽者瞆者,悉使觉知。仁人之言,所利信博,一得永得,公之志欤。嘉祐纪禅师,出入公之门下。香山如满,从白傅之游;圭峰宗密,接裴相之论。得公所述,愿布行之。写镂云初,属予为序,因为道公之髣髴云。时熙宁七年甲寅、五月戊子日,谨序。
上神宗论遣李宪措置边事疏(熙宁九年十二月) 北宋 · 周尹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宋名臣奏议》卷六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二、《右编》卷一五、《宋史翼》卷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一
臣等伏见朝廷以熙河路鬼章为寇,遣内侍省押班李宪往,以秦凤、熙河路计议措置边事司为名。中外之论皆谓宪虽名计议措置边事,而军前诸将皆受宪节制,其实大帅。然自《诗》、《书》以降,迄于秦、汉、魏、晋、周、隋,上下数千载间,不闻有以中人为将帅者。此其故何也?势有所未便也。盖有功则负恃骄恣,陵轹公卿,何所忌惮;无功则挫损国威,传笑四夷,非细事也。唐自睿宗以前,未尝以将帅属中人。至明皇,承平日久,志大事奢,稍委近习。会安南蛮渠梅、叔鸾叛,而杨思勉请行,遂许之。然犹以宗楚客为大都护。及覃行章乱黔中,始以思勉为招讨使。虽有擒灭丑虏之功,而唐之祸萌于此矣。及代宗用鱼朝恩拒史思明,讨仆固玚,而恃功擅命,几危社稷,倚元载除之,寒心者数月。以程元振判元帅行军司马,权震天下,元勋故老皆见斥逐。洎犬戎内侵,集天下兵无只轮入关者,此皆已然之效也。至宪宗时,王承宗叛,以吐突承璀为行营招讨处置使。谏官李鄘、许孟容、吕元膺、段平仲、白居易等众对延英,谓古无中人位大帅,恐为四方笑,乃更为招讨宣慰使,而承璀卒以无功轻谋弊赋得罪。及后世区区踵其故迹,而唐之祸有不可胜言者,其源盖起于开元也。今陛下更易百度,未尝不以先王为法。忽降诏命,以中人为帅,搢绅士大夫皆莫知所谓。夫以陛下之仁圣神武,驾驭豪杰,虽宪百辈,臣等知其无能为也,然陛下独不长念却虑为万世计乎?使后世袭沿故迹,狃以为常,进用中人,常据兵柄,则天下之患又将有不可胜言者矣!陛下其忍袭开元故迹,而忘天下之患乎?方今虽乏人,然文武之士布满中外,岂无一人可以任陛下边事?宪出入近密,荷国宠荣。诏下之日,大臣不敢言,小臣不敢议。臣等代匮宪府,以言为职,故敢尽其狂愚。
宋故将仕郎梧州司户曹兼司录刑曹事张公墓志铭(并序 政和八年闰九月) 宋 · 彭汝霖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七
神考皇帝熙宁丙辰,登四海之士试于礼部,公被荐开封。公之侄知常,今为直龙图阁、淮南转运使,余之兄公济洎余同预乡书,会之京师,士类荣之。公济游舒王之门,日进于道;公翱翔太学,名声籍甚;龙图公后生可畏,超超然若不可及:皆非余所逮也。龙图后七年乃赐第;公大观二年恩榜特奏名;公济自春官再下,归不逾年而卒。余之不足,迄未能忘。今公复化去,窃有感焉。公讳由,字斯道,世为饶之德兴人。曾大父日宣,故不仕。大父偕,故任大理评事。父潜,故任通直郎致仕。母叶氏,封寿安县君。公幼颖悟,书无不读。为文有气格,尝感慨欲自奋立。久居上庠,月书季考,常据上游。与故观文钟公传友善。大丞相魏王韩公出判相台,大兴学校,闻二人贤,礼而致之。方事之始,州县未甚趋向,惟相台独盛,四方闻风至者众。韩公喜曰:「学校之成,二人之助也」。钟公方穷困孤立,未有室家,公出己财,为娶陈氏,所以补助赒给,不特是也。钟公显达,屡以书招,不往,亦未尝以毫发干焉。熙宁中被荐,一试礼部,不售。然其志气略不少沮。尚书右丞黄公履、吏部尚书彭公汝砺益重其才,待以国士。公一日默自惟念,二亲老矣,诸子皆志于学,相去数千里之远,切不自安,于是浩然有归志。二亲大喜,悉付以家事。张氏德兴望族,内外数千指,宾客憧憧,饮食宴乐,无有虚日。承颜抚接,恩意周洽,若内若外,若疏若戚,无有间言。通直公喜曰:「自尔之归,二十馀年,能勤子职,家道以成,甚快吾意」。绍圣四年,寿安,又七年,通直公,相继捐馆,公追慕摧毁,殆无生意。大观二年,以免举奏名,授荣州助教,梧州司户参军兼司录刑曹事。未赴任,朝廷以八行取士,乡老首以公为荐,公力辞不赴。未几,复以是举,公不获已,乃赴延请。不数月即谒告归,曰:「钟鸣漏尽,岂复有仕宦意」。政和六年大礼,龙图公以奏补恩例回授公,朝廷矜从,仍不用恩例,特授将仕郎,恩出非常,闻者叹美。政和六年十二月初七日终于正寝。将仕之命盖于是日下,而公死,兹可以言命矣。享年六十有六。初娶程氏,再娶许氏、周氏。男七人:概、榧、檍、材、彬、标、棆。长子概善学自爱,智识明敏,能世其家者也;榧早卒;材娶安国军节度使仲理之女,授成忠郎,监太平州采石镇,先公一年卒;馀皆秀美可喜。女八人,长适承议郎、潭州仪曹程褎;次适王寿域;次适将仕郎都崇之;次适文林郎、知襄州中庐县杜缲;次适奉议郎、管勾成都府长生观程升;次适俊士吴郁;次适俊士程巽;次尚幼。孙男女十人。政和八年戊戌闰九月十有一日庚申,葬于铸印墩通直墓之左,通直公所授者也。铭曰:
学者之事,知所以致身,斯可以事君。人子之职,知所以竭力,斯可以事亲。熙宁之荐,殆可得而不溃于成。政和之恩,命既下而不及其身。呜呼公乎,知其无可奈何耶,不在于人。
按:《文物》一九八六年第一期。
东宫故事十五首 其十 七月十一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八月,帝谓司徒无忌等曰:「人苦不自知其过,卿可为朕明言之」。对曰:「陛下武功文德,臣等将顺之不暇,又何过之可言」?帝曰:「朕问公以己过,公等乃曲相谀说。朕欲面举公等得失以相戒而改之,何如」?皆拜谢。帝曰:「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耳。唐俭言词便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无言及于献替。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愆失,而情实怯懦,缓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资重厚,文章华赡,而持论常据经远,自当不负于物。刘洎性最坚正,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诺,私于朋友。马周见事敏速,性甚公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褚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每写忠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人自怜之」。
某闻君臣相美相戒,见于唐虞之时。帝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载在典谟,实为后世君臣之法。至于战国,此风扫地,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于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如此,则善安从而生」?司马光所以满载其语于《通鉴》者,盖有深意存焉。其后汉高祖虽起布衣,而天性明达,合乎帝王。当置酒雒阳南宫也,令「通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高起、王陵于是尽言不讳,而帝犹谓「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卒归功于三杰。殆与舜之君臣异世而同符,孰谓帝不修文学而厌诗书也哉?今唐太宗欲闻过于无忌,可谓得帝王之遗风矣。而无忌等纳谄以悦之,其视汉高时固已不及,况唐虞乎?贤于战国而已。有君无臣,可胜叹哉!
宋吏部侍郎邹公墓亭记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九五、《水心文集》卷一一、《思贤录》卷三、《文章辨体汇选》卷七三四、《八代文钞》第三七册、《常郡八邑艺文志》卷二、康熙《常州府志》卷三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余友胡卫道知常州,书来曰:「邹公冢在此,学官弟子荐省必时,礼也。家浸远而赀落,祭不亭,守无庐,山中松柏皆尽。然而敬不专于家者,我其责欤!教授赵綝实始作亭,我命尉朱起章治旁庐舍,予閒民衣食以居而汛除焉。墓四隅树之木,俟以长而芘蔽焉,若是,则视其家无远矣。役甫就,业已毕。虽然,我欲永久如一日,而后此勤惰不齐,奈何?思其气类一而终始能不慢者,惟学之士庶几,故又使司户朱中守序其意以请,幸子词而托之也」。公名浩,字志完,章子厚独相日,任谏列。子厚迷国,罪无匹朋,最大者二后废立之际,尤大者臣子不忍言也。公既以死争,而子厚将遂杀公,祖问皆坐贬,旅次不容榻,会其即败,仅免尔。小人犹伪撰公疏,激怒宫闱。故虽元祐党籍已赦而公三窜谪,屈伸荣辱之变,未尝不以正也。朝廷虽謇切,乡党常和乐;识虑虽达权,操舍常据经;学术虽敏辨,讲肄常钝默。修之身及家,未尝无本末次第也。谏必行,人臣之荣遇也,然道之难全而非节不著;喜闻过,人主之盛德也,然事之难明而非节不显。绍圣迄宣和,谏官五,御史一,皆豪杰有重名者也。《记》曰:「释奠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呜呼,公可以为故矣!学之士,仰缀一瓦,俯缉半甓,而楹桷自新也;雪干霜枝,苍鳞翠甲,而樵牧自绝也。出以公之道而仕,处以公之道而止,而进退自明也。卫道托于学之士也深,而士之报宜厚矣。卫道名卫,越州人。
猛虎行 明 · 成伣
出处:虚白堂诗集卷之二
北里有老姑,自言六十七。
一男复一妇,有孙常据膝。
男归上父冢,母妇同一室。
西山有猛虎,眼光百步溢。
咆哮傍篱外,倏尔捲蓬荜。
姑睡忽遭噬,妇起惊索铚。
濛然不自知,恩爱忽相失。
山头无月辉,长夜黑如漆。
平明邻里集,相顾服先慄。
群行寻厥踪,远陟云山窟。
妇归傍路啼,林风亦悽凓。
颈血迸殷红,林薮更蒙密。
酸然裹遗骨,咄咄人生毕。
初日寒无光,禽鸟总啾唧。
我时深闭户,稍稍杖藜出。
共道镇山焦,城隍所呵叱。
汤仁方祝网,恶物或狘獝。
有诉天不闻,有衷神不血。
嗟哉竟何为,茫茫理难诘。
送陆少海往郡城就馆 晚清 · 林占梅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驿路慎风霜,嵌城乐事长。
诗书常据案,花月偶逢场。
作客名争羡,閒居业虑荒。
有人劳引领,珍重勿相忘(其如君尚留堑垣,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