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鄂州使至窦七副使中丞(《王》作「窦巩中丞副使」)见示与元(《王》此下有「稹」字)相公献酬之什鄙人(《王》作「余顷」)任户部尚书时(《王》作「日」)中丞是当司员外郎每示(《王》作「有」)篇章多相唱和今因题四韵以寄所怀(一作和寄窦七中丞) 中唐 · 令狐楚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仙吏秦城别,新诗鄂渚来。
才推今八斗,职副旧三台。
雕镂心偏许,缄封手自开。
何年相赠答,却得在中台。
按:(录自《四部丛刊续编》影宋本《窦氏联珠集》,以王安石《唐百家诗选》〖简作《王》〗卷十四所录诗相校。(按:《全唐诗》卷三三四收此诗,题仅作《和寄窦七中丞》,诗中有误字,故重录之。同卷同人《秋怀寄钱侍郎》,《唐百寄诗选》作《郢城秋怀寄江州钱徽侍郎》,附记于此,以备徵考。)
商山海棠 北宋 · 王禹偁
五言排律 押元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
锦里名虽盛,商山艳更繁。
别疑天与态,不称土生根。
浅著红兰染,深于绛雪喷。
待开先酿酒,怕落预呼魂。
春(四库本作香)里无勍敌,花中是至尊。
桂须辞月窟,桃合避仙源。
浮动冠频侧,霓裳袖忽翻。
望夫临水石,窥客出墙垣。
赠别难饶柳,忘忧肯让萱。
轻轻飞燕舞,脉脉息妫言。
蕙陋虚侵径,梨凡浪占园。
论心留蝶宿,低面厌莺喧。
不忝神仙品(自注:好事者作花品,以此为神仙。),何辜造化恩。
自期栽(原作裁,据孙本、赵本改)御苑,谁使掷山村。
绮里荒祠畔,仙娥古洞门。
烟愁思旧梦,雨泣怨新婚。
画恐明妃恨,移同卓氏奔。
祇教(原作见,据孙本、赵本、经锄堂本改)三月见,不得四时存。
绣被堆笼势,胭脂浥泪痕。
贰车春(四库本作犹)未去,应得伴芳樽。
按: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前集卷七作王安石诗。
送王郎中知江阴 北宋 · 梅尧臣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持归霄汉青绫被,去看吴都白马潮。
叠鼓渡江寒浪伏,鸣铙入境野云飘。
鱼穿杨柳誇鲸脍,人采芙蓉学细腰。
家有三槐为太守,弟兄谁似李文饶。
按:明张衮嘉靖《江阴县志》卷二一误作王安石诗
句 其六 北宋 · 欧阳修
秋花不落春花落,为报诗人子细看(戏王介甫)。
宋史正志《史氏菊谱》 《史氏菊谱》:王介甫《试夷诗》云“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永叔见之,戏介甫云云。介甫闻之,笑曰“欧阳九不学之过也,岂不见楚辞云夕餐秋菊之落英”。
论青苗钱第五状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古灵先生文集》卷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近以青苗之法,骚民为害,欲乞寝罢。其制置司立法之误,中外言者已详,臣固不复一一论列,上烦圣听。但以方今天下,生民困弊,财力殚竭,二税之外,更有无名科率,何啻十色有馀,若复俵散青苗钱,实恐民不堪命。陛下以至仁求治,凡欲更张法度,皆以为民,安有取民脂膏,以为贷息,而谓周公太平已试之法哉?陛下之心必不为此。然则天下之人,皆知误陛下者,王安石也。误安石者,吕惠卿也。以陛下之聪明,观天下之论议,其法利害,固已灼然可知。奈何安石持强辩以荧惑于前,惠卿画诡谋以阴助于后,加以反覆比周之小人,随时观望。平日公论,则举知其法之非,一揉于利,则又言其法之是。此虽陛下之至圣,不能无惑,虽臣等之至忠,亦不免指为朋党也。近者,谏官李常以言事待罪,尚令分析。孙觉以奏对反覆,落职外迁。御史中丞吕公著而下,皆以不职为言,乞从责降。而臣独区区未敢以请者,尚冀犬马之诚,一悟圣意,许以青苗之法,下议百官。如臣等之言非,则甘从远窜,以戒妄言;如臣等之言是,则安石、惠卿亦允特行贬斥,以谢天下。谨具状奏闻,伏候敕旨。
《国朝诸臣奏议》文后有小字注:「熙宁三年四月上,时为侍御史知杂事。既而有旨召襄试知制诰于中书,襄以言不行,辞不就试,乞补外,王安石请用为集贤殿修撰、陕西转运使,命未下,上批别进云,遂罢知杂事,为同修起居注。」
临昆亭 北宋 · 刘敞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孤城西北起高楼,天半昆崙入寸眸。
碧树参差见平圃,屯云重叠辨轩丘。
百年礼乐逢休运,千里江山极胜游。
那似鲍昭空写恨,不为王粲独销忧。
按:后四句一作王安石《杂咏》诗
沈德妃侄授监簿制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三、《皇朝文鉴》卷三八、《三续古文奇赏》卷六
敕某:京官,吾所重也。故设磨勘之法,以待吏部之选。非有劳而无罪,及有任举之官,则不可以得之。尔由外戚,以孩幼入官,得吾之所重。其强勉学问,求为成人,以称吾待尔之意。
按:《王文公文集》卷一二,南宋龙舒刻本。
上五事劄子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二、《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一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陛下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而为书具,为法立,而为利者何其多也。就其多而求其法最大、其效最晚、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今青唐、洮、河幅员三千馀里,举戎羌之众二十万献其地,因为熟户,则和戎之策已效矣。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令已行矣。惟免役也、保甲也、市易也,此三者有大利害焉。得其人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而行之,则为大害;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传曰:「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若三法者,可谓师古矣。然而知古之道,然后能行古之法,此臣所谓大利害者也。盖免役之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王制》所谓庶人在官者也。然而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茍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然而天下之人,凫居雁聚,散而之四方而无禁也者,数千百年矣。今一旦变之,使行什伍相维,邻里相属,察奸而显诸仁,宿兵而藏诸用,茍不得其人而行之,则搔之以追呼,骇之以调发,而民心摇矣。市易之法起于周之司市、汉之平准。今以百万缗之钱,权物价之轻重,以通商而贳之,令民以岁入数万缗息。然甚知天下之货贿未甚行,窃恐希功幸赏之人,速求成效于年岁之间,则吾法隳矣。臣故曰:三法者,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按:《临川先生文集》卷四一。又见《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六,《文编》卷一六,《王文公年谱》卷三、附存二。
本朝百年无事劄子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前蒙陛下问及本朝所以享国百年,天下无事之故。臣以浅陋,误承圣问,迫于日晷,不敢久留,语不及悉,遂辞而退。窃惟念圣问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无一言之献,非近臣所以事君之义,故敢昧冒而粗有所陈。伏惟太祖躬上智独见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变置施设必当其务。故能驾驭将帅,训齐士卒,外以捍夷狄,内以平中国。于是除苛赋,止虐刑,废强横之藩镇,诛贪残之官吏,躬以简俭为天下先。其于出政发令之间,一以安利元元为事。太宗承之以聪武,真宗守之以谦仁,以至仁宗、英宗,无有逸德。此所以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也。仁宗在位,历年最久,臣于时实备从官,施为本末,臣所亲见。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而陛下详择其可,亦足以申鉴于方今。伏惟仁宗之为君也,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出于自然,而忠恕诚悫,终始如一。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刑平而公,赏重而信。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因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盖监司之吏,以至州县,无敢暴虐残酷,擅有调发,以伤百姓。自夏人顺服,蛮夷遂无大变,边人父子夫妇,得免于兵死,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以至今日者,未尝妄兴一役,未尝妄杀一人,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不忍加兵之效也。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敢强横犯法,其自重慎,或甚于闾巷之人,此刑平而公之效也。募天下骁雄横猾以为兵,几至百万,非有良将以御之,而谋变者辄败。聚天下财物,虽有文籍,委之府史,非有能吏以钩考,而断盗者辄发。凶年饥岁,流者填道,死者相枕,而寇攘者辄得。此赏重而信之效也。大臣贵戚、左右近习莫能大擅威福,广私货赂,一有奸慝,随辄上闻。贪邪横猾,虽间或见用,未尝得久。此纳用谏官、御史,公听并观,而不蔽于偏至之谗之效也。自县令京官以至监司台阁,升擢之任,虽不皆得人,然一时之所谓才士,亦罕蔽塞而不见收举者,此因任众人之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之效也。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此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终始如一之效也。然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无亲友群臣之议,人君朝夕与处,不过宦官女子,出而视事,又不过有司之细故,未尝如古大有为之君,与学士大夫讨论先王之法,以措之天下也。一切因任自然之理势,而精神之运有所不加,名实之间有所不察。君子非不见贵,然小人亦得厕其间,正论非不见容,然邪说亦有时而用。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交私养望者多得显官,独立营职者或见排沮。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已,虽有能者在职,亦无以异于庸人。农民坏于繇役,而未尝特见救恤,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埸之权。宿卫则聚卒伍无赖之人,而未有以变五代姑息羁縻之俗。宗室则无教训选举之实,而未有以合先王亲疏隆杀之宜。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赖非夷狄昌炽之时,又无尧汤水旱之变,故天下无事,过于百年。虽曰人事,亦天助也。盖累圣相继,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忠恕诚悫,此其所以获天助也。伏惟陛下躬上圣之质,承无穷之绪,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终,则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臣不敢辄废将明之义,而茍逃讳忌之诛。伏惟陛下幸赦而留神,则天下之福也。取进止。
按:《临川先生文集》卷四一。又见《皇朝文鉴》卷五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九,《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五,《右编》卷三,《经济类编》卷一○,《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八,《续资治通鉴》卷六六,《王文公年谱》附存二等。
答吕吉甫书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九
某启:与公同心,以至异意,皆缘国事,岂有它哉?同朝纷纷,公独助我,则我何憾于公!人或言公,吾无与焉,则公何尤于我?趣时便事,吾不知其说焉;考实论情,公宜昭其如此。开喻重悉,览之怅然。昔之在我者,诚无细故之可疑;则今之在公者,尚何旧恶之足念?然公以壮烈,方进为于圣世;而某苶然衰疢,特待尽于山林。趣舍异路,则相呴以湿,不如相忘之愈也。想趣召在朝夕,惟良食,为时自爱!
按:《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三。又见《东轩笔录》卷一四,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三,《王文公年谱》卷三,《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二一。
再答吕吉甫书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九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承诲示勤勤,岂胜感愧!闻有太原新除,不知果成行否,想遂治装而西也。示及法观文字,辄留玩读,研究义味也。观身与世,如泡梦幻,若不以洗心,而沈于诸妄,不亦悲乎!相见无期,惟刮磨世习,共进此道,则虽隔阔,常若交臂。虽衰苶瞢耗,敢不勉此,犹冀未死间,或得晤语,以究所怀。未尔,良食,为时自爱。令弟想各安裕,必同时西上也。惠及海物,愧荷不忘。村落无物将意,栗二笼驰献。某今年虽无大病,然年弥高矣,衰亦滋极,稍似劳动,便不支持。向著《字说》,粗已成就,恨未得致左右。观古人意,多寓妙道于此,所惜许慎所传止此,又有伪谬,故于思索难尽耳。
按:《王文公文集》卷六。又见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三。
句 宋 · 邵必
素壁镵诗尚未泥。
按:宋王安石《临川集》卷二三《酬淮南提刑邵不疑学士》注引
句 其十 北宋 · 王安国
押覃韵
江田百顷春风种,山果千株夜雨涵(归来)。
按:宋李壁《王荆公诗注》卷三六《到舒州次韵答平甫》注引《资暇录》
句 其三 北宋 · 王安上
战士触热冲暑雾,舌燥唇乾惮长路。
将军马上设良谋,遥望青山指梅树。
齿牙不觉流津津,比似投醪同饮醇。
汉鼎未扶竟分裂,惜哉不是调羹人(又)。
清朱绪曾《金陵诗徵》卷三六〗〖按:“将军”一联与《舆地纪胜》所引重复,且《锦绣万花谷》续集卷一○引此联作王安石诗。疑本为一诗,《舆地纪胜》、《金陵诗徵》皆为皆引,而《锦绣万花谷》误署作者名。
句 其一 南宋 · 薛昂
逢时可谓真千载,拜赐应须更万回(赋蔡京君臣庆会诗)。
按:宋李壁《王荆公诗注》卷四二《与薛肇明奕棋赌梅诗输一首》注引
题古涧(为里人张伯义作)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市腰石有千年涧,石眼泉无一日乾。
天下苍生应有望,不知龙向此中蟠。
按:此诗与 王安石 《龙泉寺石井二首 其一》同。
秋晚杂书三十首 其二十七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词韵第三部
世称陶谢诗,陶岂谢可比。
池草固未彫,阶药已颇绮。
如唐号元白,白岂元可拟。
中有不同处,要与分朴诡。
郑圃赵昌父,颍川韩仲止。
二泉岂不高,顾必四灵美。
咸潮生姜门,虾蜞以为旨。
未若玉山雪,空铛煮荒荠。
隐居通议:方紫阳序罗寿可诗曰:诗学晚唐,不自「四灵」始。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白体如李文正、徐常侍昆仲、王元之、王汉谋。昆体则有杨、刘西昆集传世,二宋、张乖崖、钱僖公、丁厓州皆是。晚唐体则九僧最逼真,寇莱公、鲁三交、林和靖、魏仲先父子【魏仲先 原作「和仲先」,据隐居通议(读画斋丛书本)卷六改正。按:魏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蜀人,有草堂集】 、潘逍遥、赵清献之徒,凡数十家。欧公出焉,一变为李太白、韩昌黎之诗。苏子美二难相为颉颃,梅圣俞则唐体之出类者也。苏长公踵欧公而起,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五言或三谢【三谢 隐居通议作「追陶谢」。】。独黄双井专为少陵,秦、晁莫窥其藩。张文潜自然有唐风,别成一宗,惟吕居仁克肖。陈后山弃所学学双井。黄致广大,陈极精微,天下诗人北面矣。立为江西派之说,铨取或不尽然。陈简斋、曾文清为渡江之巨擘。乾淳以来,尤、范、杨、陆、萧,其尤也。高古清劲,尽扫馀子,又有一朱文公。嘉定而降,稍厌西江。永嘉四灵,复为九僧。晚唐体日浅日下,然尚有馀杭二赵、上饶二泉,典型未泯。今学诗者,不于三千年间上溯下沿,穷探邃索,往往追逐近世六七十年间之所偏向,非区区之所敢知也。
秋晚杂书三十首 其二十九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真韵
三月三十日,唐有穷诗人。
惜春不肯拾,共坐夜达晨。
此得守岁意,事愚意已神。
寸阴以分计,一分直千囷。
窃虑假寐顷,倏忽失我春。
今此九月晦,虚叟尤酸辛。
摇落始云悲,回首忽复陈。
讵忍弃菊旧,遽喜迎梅新。
注:虚谷云:「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白体如李文正、徐常侍昆仲、王元之、王汉谋。昆体则有杨、刘《西昆集》传世,二宋、张乖崖、钱僖公、丁崖州皆是。晚唐体则九僧最逼真,寇莱公、鲁三交、林和靖、魏仲先父子、潘逍遥、赵清献之徒,凡数十家。深涵茂育,气极势盛。欧阳公出焉,一变为李太白、韩昌黎之诗。苏子美二难相为颉颃,梅圣俞则唐体之出类者也。晚唐于是退舍。苏长公踵欧阳公而起,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五言或三谢。独黄双井专尚少陵,秦、晁莫窥其籓。张文潜自然有唐风,别成一宗,惟吕居仁克肖。陈后山弃所学学双井,黄致广大,陈极精微,天下诗人北面矣。立为江西派之说者,铨取或不尽然,陈简斋,曾文清为渡江之巨擘。乾淳以来,尤、范、杨、陆、萧,其尤也。高古清劲,尽扫馀子。又有一朱文公,嘉定而降,稍厌江西。永嘉四灵,复为九僧晚唐体,日浅日下。然尚有馀杭二赵,上饶二泉,典刑未泯。今学诗者,不于三千年间上溯下沿,穷探邃索,而徒追逐近世六七十年间之所偏,非区区所敢知也。」虚谷之论宋诗详矣,然其大旨,则跻西江而祧晚唐。冯定远曰:「西昆之流弊,使人厌读丽词,西江以粗劲反之,流弊至不成文章矣。四灵以清苦唐诗,一洗黄、陈之恶气味、狞面目,然间架太狭,学问太浅,更不如黄、陈有力也。」冯已苍曰:「方公《律髓》一书,于大段未十分明白,只晓得江西一派,恶知见且不知杜,又何知杜之所从来,又何论庾、鲍,而上至汉魏乎!独于今世不论章法,不知起结,如竟陵、空同诸派,彼善于此耳!」
李辅之得邺南城注雨瓦筒以之支琴 金 · 王庭筠
邺城城南青雀来,五楼突兀肩三台。
胡桃万瓦净如水,春阴不敢生莓苔。
檐雨阑干三百尺,多年雨啮空阶石。
繁华已逐水东流,断甓时从耕者得。
可怜此君落君手,爱之不博连城璧。
锡花如雪错菱花,小字兴和犹可识。
晴窗拂拭支桐君,上下一般蛇蚹纹。
哀蝉遽止不成弄,千古雨声愁杀人(全金诗十六又续河南通志七十二)。
案:彰德志邺中记曰北齐起邺南城屋瓦皆以胡桃油油之光明不藓筒瓦用在覆故油其背版瓦用在仰故油其面筒瓦长二尺阔一尺版瓦之长如之而其阔倍今得其真者当油处必有细纹俗曰琴纹有白花曰锡花传言当时以黄丹铅锡和泥积岁久而锡花乃见古砖大者方四尺上有盘花鸟兽纹千秋万岁字其纪年非天保则兴和盖东魏北齐也又有砖筒者花纹年号如砖内圆外方用承檐溜亦可为砚邺人有言曰铜雀瓦砚体质细润而坚如石不费笔而发墨此古所重者而今绝无盖魏去今千有馀年若此物者毁碎无存矣齐砖至今未及千年村夫剖土求之聚众踰年不得邺民乃伪造以绐远方王荆公诗曰吹尽西陵歌舞尘当时屋瓦始称珍甄陶往往成今手尚托虚名动世人宋刺史李琮尝言元丰初于丹阳邵不疑家得唐丙申岁元次山家藏邺城古砖砚背有花纹及万岁字与邺中记合又曰大魏兴和二年造则唐贤所珍已出于南城矣金袁辅之(袁一作郭)得邺南城注两瓦筒以之支琴王庭筠为之赋诗云云(全金诗十六)案续河南通志载此诗题云李辅之得邺南城注雨瓦筒以之支琴而全金诗据彰德志录入而无李辅之之名此所以作袁辅之又云袁一作郭也先生作五松亭记云李辅之丞此邑又云辅之燕人名弼辅之其字也据此则此诗与五松亭记皆为先生山居时作而全金诗之作袁作郭皆非矣遗山集有王黄华墨竹为郭辅之赋此又别为一人不得据此改李为郭明矣
月桂寺晚眺 金 · 陈澕
七言律诗 出处:梅湖遗稿
小楼高倚碧孱颜,雨后登临物色闲。
帆带绿烟归远浦,潮穿黄苇到前湾。
水分天上真身月,云漏江边本色出。
客路几人闲似我,晓来吟到晚鸦还。
按:东人诗话曰。古人诗多用佛家语。以骋奇气。如陈翰林澕诗。水分天上真身月。云漏江边本色山。李益斋诗。此物非他物。前身定后身。皆好。然王荆公写真诗云。我与丹青两幻身。世间流转会成尘。但知此物非他物。莫问前身是后身。李诗述半山。未若陈之意新而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