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对开渠判 唐 · 寇泚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一
岐州刺史马回奏开渠与人相假贷岁课不时入执事以为劳无成将议裁贬:蒲密之化。
郑白之饶。
沟洫可以立人。
秦汉斯焉定霸
豳风载陈于王业。
瓠口深著于氓谣。
故典农中郎济河于兴废。
都尉定邦国于锱铢。
眷彼循良。
义存俯企。
马回中和践化。
右翊班条。
以为邺下墱流。
功成于舄卤。
南阳疏亩。
富埒于京坻。
虽开凿方勤。
而清閒每就。
假多惭于邵父。
终有协于倪公。
傥秋蟀春鹒。
人乐疲于力役。
杏花菖叶。
农靡阙于耕桑。
输税若或先时。
菽粟何妨殷积。
详刑议狱。
讵曰攸宜。
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圆丘摄事合于中书后阁宿斋移止于集贤院叙怀见寄之作(一作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合于中书宿直移止于集贤院叙情见寄之什)。(一作崔备诗) 盛唐 · 崔曙
五言排律 押支韵
典籍开书府,恩荣避鼎司
郊丘资有事,斋戒守无为。
宿雾蒙琼树,馀香覆玉墀。
进经逢乙夜,展礼值明时。
勋共山河列,名同竹帛垂。
年年佐,相与致雍熙。
为人祭李舍人 盛唐 · 王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七
年月日。
某以茶药之奠。
祭于故舍人李公之灵。
呜呼。
见人多矣。
未有如子。
于德门
长于贵里。
名高江夏之童。
貌夺河阳之美。
行比颜曾。
才兼文史。
含恣轻肥。
抑偃纨绮。
恶如涕唾。
弃如尘滓。
比布衣以同年。
甘蔬食而没齿。
呜呼。
深入度门。
高居道源。
独一静处。
寂默无言。
待草诫之真性。
归化光之法尊。
旷无净染。
顿离尘根
岂期昨日分首。
别离未久。
万法皆空。
一生何有。
无馀涅槃。
应无所受。
无漏智慧。
斯为不朽。
予以凡情。
哀哀其后。
世相谓然。
道心斯丑。
敢不从俗。
子其无咎。
释奠武成王乐章(唐释奠武成王,旧以文宣王乐章用之。贞元中,诏于邵补造。) 迎俎酌献 唐 · 于邵
 押词韵第十七部
五齐絜,九牢硕。
梡橛循,罍斝涤。
具物,扬鸿绩
和奏发,高灵寂。
虔告终,繁祉锡。
昭秩祀,永无易。
释奠武成王乐章(唐释奠武成王,旧以文宣王乐章用之。贞元中,诏于邵补造。) 迎神 唐 · 于邵
四言诗 押东韵
卜畋不从,兆发非熊
乃倾荒政,爰佐一戎。
盛烈载垂,命祀维崇。
日练上戊,宿严閟宫。
迎奏嘉至,感而遂通。
释奠武成王乐章(唐释奠武成王,旧以文宣王乐章用之。贞元中,诏于邵补造。) 亚献终献 唐 · 于邵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贰觞以献,三变其终。
顾此非馨,尚达斯衷。
茅缩可致,神歆载融。
始神翊周,拯溺除凶。
时维降祐,永绝兴戎。
释奠武成王乐章(唐释奠武成王,旧以文宣王乐章用之。贞元中,诏于邵补造。) 送神 唐 · 于邵
四言诗 押屑韵
明祀方终,备乐斯阕。
黝纁就瘗,豆笾告撤。
肸蚃尚馀,光景云灭。
返归虚极,神心则悦。
阿弥陀石像赞 唐 · 于邵
四言诗 押侵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九
石龛之作。司马杨公福谦。室无他赢。盖损已以蒇事。凭厥底绩。资于有家。圣无不通。必与此合。况西方之乐。大会之地。鸟兽草木长皆为梵声。我心既降。彼应潜速。故喜施愿往者。率多于诸方。廷尉平于邵。闻而赞曰。
倬现睟容,苍然高岑。
上非道隔,下不尘侵。
自此中逵,发彼狂心。
往来既护,我福攸深。
右转清涧,前瞻布金。
独园对境,双树齐阴。
石泉潺潺,山木森森。
讵知奇物,未识珍禽。
西方之因,妙乐传音。
维是设像,毫光载临。
去圣何远,兹焉可寻。
郊庙歌辞 释奠武成王乐章郭茂倩《乐府》云:“唐释奠武成王,旧以文宣王乐章用之,德宗贞元中,诏于邵补造。”) 奠币登歌 唐 · 于邵
 押缉韵
管磬升,膻芗集。
上公进,嘉币执。
信以通,僾如及。
恢帝功,锡后邑。
四维张,百度立。
绵亿载,邈难挹。
元相公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六
某月日。通直郎殿中侍御史内供奉于邵顿首。
相公阁下。一昨外甥右威卫录事参军宇文宝至。
奉传慰诲。不忘疵贱。
仍及家私。造化之地。
礼物云隔。一言一盼。
尽为曲贷。既出望外。
不知所酬。怀仁德。
载兢载惧。伏惟相公膺斯夹辅。
闵心保乂。尹正天下。
易哉为君。虞友五臣。
黄师六相。匡救之分。
心岂异乎。自经艰难。
常处僻陋。外乏长策。
内罹百殃。悲生于累。
心亦尽矣。顷者羁齿陇上。
迫诸寇戎。分为系虏
永绝殊俗。岂意朝廷勤为官之选。
相公垂推已之美。席砚存爱。
风尘念旧。不以蒙鄙。
才无可观。曾微浃年。
再忝持宪。振拔泥滞。
复为人知。恩深提携。
物无所弃。进惭其往之诫。
退累则哲之明。彷徨失图。
罔知攸效。又自悲者。
天伦之变。祸横相次。
家途沦胥。素业无托。
他乡异县。至于流离。
力未集事。死又无补。
泣血仰天。复何可言。
所以乘流则逝。尸禄苟活。
国步未泰。斯何底宁。
愿言扫门。不可遂得。
伏惟代推功。渴日行道。
方将草创天下。经纶时变。
大启区宇。再垂衣裳。
颐神涤虑。正在今日。
无以外物亏损。遂为咎也。
御衡持政。前计不迷。
想庙堂之当安。全苍生之始望。
小人之幸。日月以冀。
然后但见鸿鹄。拂摩青冥。
不知其极也。谨附监察御史苏端启事以干。
罪贻烦黩。伏增惶汗。
杨员外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六
七官院长足下。
怆与子别。
难以为晤。
出处默语。
盖非一途。
顷自除官。
乘流则逝。
性有定分。
愚不可移。
是进已无所干。
退亦无所闷。
到家喜骨肉之爱。
出门全宾友之欢。
陶然而不知老之将至
亦何暇役耳目从智力哉。
故知山林之士。
入而不返者。
宜每逍遥纵观。
从亨多暇。
近览古公避狄之地。
缅想周文出畋之师。
如其仁。
如其仁。
又其圣也。
不远闾井。
颓然旧风。
嗟乎。
我生不辰。
遭值世难。
天未悔祸。
人犹怨嗟。
顾子弟之为邑。
迫时政以多故。
恭宽信敏惠。
力行不必果。
长太息之。
复何可言。
猗那杨生
行道利物。
勤于四海。
君子之践中朝。
炳然从容画计。
抑有由也。
勉旃良图。
无以自媚。
风味遐属。
此情难论。
尝当春台
动色。
思与携手。
伤如之何。
时流好音。
尚慰羁旅。
幸甚幸甚。
太尉告身。
在匠人鱼朝处。
望为收取。
远代传庆。
不欲失坠。
慎尔无忽。
因家人驰驿。
临纸惘然。
于邵顿首。
常侍御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六
近承书问。兼示新书。
清心涤灵。回视易听。
静以究微婉。有义可激。
悦以观殊姿。外容奚施。
徒见风云相驰。金玉交映。
曾不旋踵。泽人之思。
一至于此。甚大惠也。
翰林之所可法。岂不才而独宝耶。
寻呈康子。初云未见。
缮写将送。适遇有来。
遍示幕中。无不嘉叹。
缘家累诣府求医。重阳之前。
当复北县。旬日之后。
便赴上都。良觌无因。
此惟叹叙。珍重珍重。
人使不断绝也。转凭司录
驰白不一。于邵顿首。
侯二山人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六
侯二山人足下。所示三论。
钩深索隐。俾夜作昼。
殆浃辰矣。如登太山
徒仰其高。若涉大水。
不测其深。旨哉斯言。
盖不可得而俦矣。以此究天人。
何道不宏。以此图战伐。
何敌不剋。以此养精神。
何寿不长。可谓通幽洞微。
垂代作教。宁止士林争效。
求道趋风乎。予复何才。
敢承末学。已令缮写。
藏诸袖中。刳心宝持。
不敢失坠。幸甚。
恐须旧本。谨勒专送。
犹赖发蒙。何当访及。
閒宵对酒。斯以为荣。
不复一一。于邵顿首。
华阳属和集序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七
六艺诗人之蕴雅。贯三极而正存象外。
班九流而化行天下。夫然。
则游夏登科于孔门。独擅文学
虽风流万古而不易者。文乎哉。
且日新之谓盛德。崇业之谓不朽。
自大剑之南。在汉有文翁
实长西蜀。开设学校。
为来者宗师。顺流千载。
而馀芳不泯。历魏有高朕
晋有张华。皆好古博闻。
能述先事。讲信修睦。
传之无穷。是以在绵有巴渝有挟鼓濮。
率相劝道。人无隐焉。
大历初尚书左仆射冀国崔公。
登坛受命。边鄙不耸。
既国用偃武。而家将训文。
近取诸身。旁求是类。
高选幕客。无非其人。
彬彬文质协乎中。而英华发乎外矣。
殿中侍御史荥阳郑公。道同斯应。
参乎理戎。以玉帐之暇。
而清词閒作。盈我怀袖。
式歌且谣。以为离偫索居。
谁与晤语。故自相府及冀公达于储公。
凡所献酬。缵为三卷。
仍以属和为集之目。夫属和者。
唱予和汝。击发商徵。
亦取诸伐木相求之义。斯盖郑君之意也。
同声于邵。闻而且喜。
即之寓目。煜若春荣。
遂询我以宣布。咨我以序引。
取彼敝帚。无相患焉。
纪奉礼容州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七
纪氏之子曰文楚。资于事母而敬爱兼。
则百行可知。博于好古而功业著。
则文采可知。丈夫于代。
能有是而无倦。加体道以自牧。
出入中外。身无择行。
为不达者。未之有也。
顷属世故家贫。背胡越岭
执爨以养。当车就安。
人皆知之。用是不乏。
所以长者继辙。来者升堂。
既荣于亲。又悦其子。
甚大庆也。夫时有通塞。
事有从宜。亲安道存。
适则为可。容州经略之府。
南据交趾。北达苍梧
李郎中受委中朝。联典大郡。
凡有化理。悉为世程。
纪子向风慕义。不远千里。
释板舆。即轻舸。
晨餐夕膳。不改旧物。
从一乐土。之一乐土。
谁其閒焉。郎中之爱子良钧。
业擅家宝。官登王畿
美秀而文。可袭。
吾子一见。足以涤尘虑。
慰客游。与诸子之得子。
亦何以异也。行矣自爱。
兴元大赦之仲春桂林迁客于邵之别序云。
宴饯严判官使还上都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七
冯翊严氏之子曰谟。昭宣世业。
嗣续未广。能读古训。
雅为新诗。有叔度中之称。
季野四时之备。故清风袭人。
人得披襟而前。盖所向者多矣。
去年冬。郑司勋奉服岭之役。
以抡才官人。将子为介。
以礼一而贰事。则于交广乎何有。
今年春。将复命奏庸。
公以便道归定省。寻水之下。
可歌白华。龙驹生庭。
神仙作尉。至是邦也。
而贺者盈门。味道探赜。
遂亦浃辰。以王事期迫。
不敢怠忘。是以元方不得将车而旋。
严尊犹切倚门之望。有以然也。
司勋西掖之旧。文行忠信。
君子人欤。既与子同事。
又与子同术。不曰追飞云霄。
既将置之。州牧卢公叙别于初筵。
郎中萧公置酒于翌日。皆飞白纵饮。
高歌结欢。属天降霖潦。
九派会同。云帆际天。
行亦勤矣。余羁绁未解。
处垫溺之地。与子言别。
夫复何聊。偫公推以旧老。
略其败北。俾冠首篇。
得不谓之牵欤。常山公于邵序。
房判官南海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七
两河稽诛。
为日久矣。
固是迷悖。
腥闻于天。
法将污潴。
罪尔无赦。
是用调发。
集于东郊。
上将于五道。
兴王师之十万。
千金之费。
实资经度之中。
别有盐府。
既博之用。
不勤于人。
岂与夫汉武事边穷兵。
蜀主以小谋大。
而较其损益哉。
则天下怙乱。
不得不除。
宇内称兵。
不得不灭。
总是任者。
惟我国桢。
御史中丞包公专其事。
卫仓曹房公分其巡。
公英姿秀发。
相门流庆。
以公忠为已任。
以学行为身文。
蹈和以全真。
修睦以合义。
长途逸翮。
则未可涯。
冬十月
桂林务要。
番禺利往。
轻楫既具。
高帆欲张。
煌煌元公。
作镇南海。
在公为外舅。
在国为屏臣。
佳姻。
冰玉相映。
式瞻之地。
其谁不怀。
桂管经略观察使范阳卢公。
惜云雨为别。
怅江山暂閒。
置酒高会。
徵诗宠行。
南天不寒。
四气争暑。
黄柑未摘。
卢橘又花。
请因众芳。
以动佳兴。
将我府公之厚意也。
卢判官梧州郑判官昭州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八
中朝有萧墙之变。
王宫不开。
夫莠尚在。
我忧未弭。
都人共骇。
远服多虞。
大唐思汔可之安。
率土获将来之祐。
诏下哀痛
恩覃动植。
天地更张乎范围。
日月复次于黄道。
人既受赐其官。
爰议其能。
非其能则我命用隳。
夺其赐则彼氓何戴。
授之二者。
至于勤斯。
桂管都防御经略观察使范阳卢公。
道千乘之国。
齐百蛮之化。
敬事而信。
视人如伤。
顷者岭外诸守。
除书中绝。
内无合契之符。
外阙分忧之寄。
望吴隐而莫至。
士燮以实难。
是用举所知。
延幕客。
卢与郑。
二郡有光。
凡官材定论。
物格知至。
今之抑与。
谁曰不然。
必能发准的于彀中。
化陋夷于度内。
上以奉知巳。
下以拯黎元。
力行近仁。
于斯为美。
何必秉钧当轴。
方及于人哉。
桂林阳亭南越之胜。
双旌启路。
举棹兹始。
诸公惜别。
宿设戒期。
云岫座中。
烟花雨后。
爱时景之可共。
怅高帆之不留。
迁客于邵书其事。
杨倓南游序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八
宏农杨倓
世以文艺登甲乙科。
克构前烈。
复修儒行。
升高作赋。
正始言诗。
期于拾青。
今也被褐。
盖未遇云尔。
桂林之游。
我何忧哉。
在幕则副使韦公存乎旧。
判官韦公置乎客。
其外则韩万州为知。
旧则不孤。
客则有托。
知则可游。
予亦子之旧也。
见其来则抚之。
忧则乐之。
命诸子以同之。
其他则不如二三子之强大。
尝所愧焉。
忽有馀兴。
言将南迈
桂江之远近。
疑山之险易。
适诸侯之馆。
披三越之图。
苍梧以右转。
观象地之发迹。
泛五湖
而畅其孤愤哉。
扁舟一叶。
风涛千里。
于所适复何危乎。
吾当俟子于寿星之会。
而复祗命。
所在念此无忽。
兴元之元
季夏之望。
河南于邵词。
送盛卿序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八
老夫负累炎方。僻处南馆。
东阻高岸。西临通衢。
衡门寂寥。谁与为晤。
数日之后。而得比邻盛卿者。
眷道以閒。处约以静。
诗礼日训。柴荆昼关。
尝思急病之用。载勤稽古之力。
每接以三馀。时复一见。
来不饮酒。去无可欲。
儒之敬慎。有如此者。
春三月。叩门告别。
且曰。本剡中人也。
家于钱塘。一入桂林
十周星矣。惭走长安之道。
将寻吴会之事。乘其波流。
聊以自适。仆老者病者。
以忧以悒。留之则难。
别又不易。子之不饮。
不可以斗酒欢。我以穷途。
无得以束修赠。执手分别。
伤如之何。云雨一散。
江山万里。东西南北。
其有会乎。迁客于邵赠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