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圆丘摄事合于中书后阁宿斋移止于集贤院叙怀见寄之作 中唐 · 裴度
五言排律 押侵韵
引用典故:丙魏
翼亮登三命赵公三拜中书侍郎平章事,谟猷本一心。
致斋移秘府,祗事见冲襟。
皓月当延阁,祥风自禁林。
相庭方积玉,王度已如金。
运偶唐虞盛,情同深。
幽兰与白雪,何处寄庸音。
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下武相公中书郑相公807年6月 中唐 · 吕温
五言排律 押寒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禁门留骑吹,内省正衣冠。
稍辨旂常色,尚闻钟漏残。
九天炉气(一作焰)煖,六月玉声寒。
宿雾开霞观,晨光泛露盘。
致君期反朴,求友得如
政自(一作出)同归理,言成共不刊。
准绳临百度,领袖映千官。
卧鼓流沙静,飞航涨海安
尽规詶主意,偕赋代交欢。
雅韵人间满,多惭窃和难。
太子少保尚书左仆射京兆韦府君神道碑806年5月 中唐 · 吕温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山之大者。匿峰峦。
含气象。积高无倪。
而不见其险。孕粹有物。
如不知其神。此其所以为大也。
德之全者。毁圭方。
黜皎厉。灵机密运。
而智不惊愚。遐标特立。
而迹无变俗。此其所以为全也。
然则泰山高而可陟。全德近而难知。
我求其伦。见之于少保公矣。
公讳某。字某
京兆杜陵人。其先帝尧光宅。
让德储庆。建国命氏。
列于夏商。相冑卿族。
繁于汉魏。代济不殒。
焕焉盛门。大王父讳某
皇朝主客郎中莱济商三州刺史。王父讳某。
仓部郎中太原少尹。赠秘书监
烈考讳某。检校都官郎中岭南节度行军司马
同州刺史。或以瑚琏之器。
才施郡政。或以岩廊之姿。
仅及戎佐。与时俱息。
从道而污。屈不试于当年。
启莫京于身后。公生而岐嶷。
弱而老成。浑粹不散。
清明虚映。朱弦遗音。
而宫商自韵。大圭不琢。
而符彩溢发。邈矣天爵。
烂乎人文。鼓钟之声日远。
乡曲之誉来逼。释褐太子正字
与仲弟正卿以贤良偕徵。策入异等。
冥鸿双举。当代荣之。
高陵主簿。迁监察御史
改殿中内供奉东都留守判官。即拜东台殿中侍御史
参画惟允。持绳不回。
河洛之间。风声尚在。
德宗躬决庶政。本于尚书
责成曹郎。综练材实。
荐出方伯。时超贰卿
二十年间。斯为极选。
公由是前后迁刑部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奏议推美。
弥纶成绩。南宫之故事存焉。
于时戡复日近。勋勤者众。
都市惰游。尽垂金组。
邦畿豪夺。半赐丹书。
轻禽逸于疏网。悍马骇于柔辔
上思惩抑。必假良能。
公由是前后历奉天长安县令。仁护鳏茕。
智钤豪右。舆人之道咏在焉。
望由实济。任以望重。
选曹未几。迁给事中
既居駮正之司。不挠当官之论。
属东南岁歉。俾乂惟难。
出为常州刺史。天宝之后。
中原释耒。辇越而衣。
漕吴而食。一隅重困。
五纪于兹。公临之清贞。
结以忠恕。固存惠寡。
务啬勤分。一法以去其侵渔。
多方以备其灾患。以逸道而使缮完允济。
以与道而取赋入先期。声闻天朝。
考绩连最。转苏州刺史
二境之间。百里而近。
灵源自出。殊派共清。
膏泽所沾。异壤同润。
下车期月。报政如初。
加秩赐金。借留累岁。
无何。彭沛丧师。
兵骄地偪。安危所系。
朝论难之。乃以公检校秘书监兼御史中丞
赐紫金鱼袋。充徐泗节度行军司马
重其威望。将委旄钺
而未命程伯。徐方之轨既同。
不见贾生宣室之徵遽至。
吏部侍郎。伦品甄明。
通简节适。势有探汤之热。
我以静濯。众有鼓簧之喧。
我以心听。驯致其美。
闇然日彰。不求无失职之人。
人自以为不失职矣。辍拜京兆尹
德刑交修。宽猛相济。
匪设钩距。物无遁情。
匪曜锋铓。机无滞断。
浩穰之理。不肃而成。
不求无不欺之吏。吏自以为不能欺矣。
俄改太子宾客。辞剧就閒。
图南之势一息。选德求旧。
居东之命惟重。迁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东都留守东都汝州防御使。自盗起幽陵。
兵屯诸夏。涉淮而北。
军国异容。分陕以东。
古今殊寄。公讲信修睦。
外张保釐之政。完备训戎。
内寓折冲之令。矛戟不露。
德耀蔼然。遐迩顿首以承风。
强暴革心而知惧。今上嗣统。
就加检校吏部尚书。方入谐佥属。
毗赞大化。不幸婴疾。
表求退颐。优诏除太子少保
冀其休复。将有后命。
神祇竟昧。药祷无真。
元和元年三月十二日。薨于东都履信里之私第。
享年六十有四。宠赠尚书左仆射
輤车西归。制使赙吊。
太常褒议。谥曰某公
哀荣备矣。夫人河东裴氏。
侍中耀卿之孙。给事中皋之女。
德门钟美。淑问充塞。
蕣华早落。兆叶期。
即以是年五月二十一日。合葬于万年县高平乡少陵原
礼也。公孝悌天至。
行有馀力。仁义性德。
匪俟服膺。不饰表以近明。
每纵心如中矩。清虚简淡。
而应物不倦。通旷夷易。
而及门无杂。不尚意气。
而然诺笃志。不好臧否。
而鉴识超伦。与故相国江西映穆宣州赞赞弟侍御史员为文章道义之友。
可以视其所亲矣。今吏部郎中扶风窦偫
抗迹毗陵。退身进道。
公三揖郡榻之上。一振天墀之下。
不数岁间。蔚为重器。
可以视其所与矣。分正东郊。
开府辟土。则有今右司郎中燉煌段平仲
仓部员外郎安定皇甫镈礼部员外郎清河张贾
京兆尹韦词。陇西李景俭
中山卫中行平阳路随。
彦之秀出。一时之高选。
可以观其所任矣。加以志尚幽远。
冥搜好古。所居第必有松石之致。
退公暇日。常以图籍自娱。
一字惬心。金玉不顾。
片言同趣。布褐无间。
亹亹然若见道之所存。陶陶然不知岁之云晏。
于戏。策名从事
四十馀年。朋友罕闻得丧之言。
家人莫见喜愠之色。坦怀以处。
推分而行。无怨于人。
人亦无怨。无猜于物。
物亦无猜。履信顺以优游。
保福禄而终始。其名教之大雅者欤。
有九子。长曰元贸。
常州义兴县尉。次曰谷。
邠州司仓。次曰璋。
乡贡进士。能修词立诚。
克家致美。茂扬风训。
休有令闻。其次某某。
皆殊资异识。登于童龄。
庆善之馀也。以某获窥墙仞。
见托篆述。究贤人之业。
信而无愧。申孝子之志。
直而不文。其词曰。
利建于商。介圭作宝。
爰立于汉。缁衣改造。
克昌厥允。奕世载考。
亚尹擅名。郎中怀道。
莫跻贵仕。莫享难老。
蕴灵储休。以启少保
丕显少保。其德愔愔。
有绰遐姿。旷哉灵襟。
显仁山立。藏用渊沈。
煦如阳。蔼若春阴。
白圭三复。克保明心。
黄钟九变。莫匪和音。
静专动直。谦进柔克。
宜践公辅。以桢王国。
促路顿轨。中天堕翼。
少陵右原。拱树寒色。
穷壤可敝。唯名不失。
金石垂之。以慰罔极。
故唐太子舍人李府君夫人荥阳郑氏墓志铭800年 中唐 · 吕温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夫人讳字荥阳人。郑于姬姓最亲。
为天下著族。自秦汉至于皇朝。
萎蕤轩冕。耿曜图史。
如洪河东导江汉。其源流不待问而可知矣。
高祖守元。朝散大夫袭丹徒公
曾祖嘉会朝散大夫雅州司马
大父曔。正议大夫金衢二州刺史
严考钦英。朝议郎杭州别驾
皆以天爵。屈于人事。
滋庆羡美。实生夫人
夫人始生。辨物而智。
能言而信。既笄而知礼。
有行而制义。性与天成。
质无表饰。冲灵虚寂。
和气交畅。不严厉而妇道自著。
不整峻而母仪有俨。实柔德之黄中。
壸闱之尽善者。中舍府君出自我睿宗让皇帝之孙汉中王之予。
乃于钟鼎宝玉之间杰立。雅尚文学政事。
龟龙搢绅。而夫人藻。
服浣濯。去华斲雕。
激清守素。辅佐将顺。
实有力焉。昼哭之后。
训成诸子。长曰景俭。
负王佐之才。探圣人之奥。
磅礡秀气。拔乎其伦。
次曰景儒景信景仁。皆文敏絜修。
保家良主。有以见夫人明裕善教。
继成义方。宜其及公侯必复之时。
享春秋以贵之庆。闻天子叹息。
见公卿升堂。而时命不偕。
与善茫昧。景俭有捧檄之役。
夫人从养于越州。以贞元十九年终于官舍。
降生五十有四。景俭等以某年十一月一日
号奉裳帷。祔于京兆富平县万寿原之旧茔。
从周礼也。以某辱久要之契。
俾稽懿实。敬为铭曰。
周受成命。郑为戚藩。
以国命氏。郁闻德门
缁衣垂芳。荥波发源。
为为梓。为为荪。
梓惟何。卿材克绍。
兰荪惟何。女德之妙。
抑抑夫人。自他有耀。
玉度旁达。泉心内照。
和顺积中。高明有融。
辅佐君子。与道始终。
族姻成化。慈俭为宗。
让帝之后。门生素风。
宜及子贵。以荣教义。
如何高堂。奄忽违弃。
万岁原上。永秘。
命罕言。德音无愧。
杜司徒806年1月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 创作地点:湖南省常德市
月日。故吏朗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刘某。
谨斋沐致诚。命仆夫持书
敢献于司徒相公閤下。昔称韩非善著书。
而说难孤愤尤为激切。故司马子长深悲之。
为著于篇。显白其事。
夫以非之书。可谓善言人情。
使逢时遇合之士观之。固无以异于它书矣。
而独深悲之者。岂非遭罹世故
益感其言之至邪。小人受性颛蒙。
涉道未至。末学见浅。
少年气粗。常谓尽诚可以绝嫌猜。
徇公可以弭谗愬。谓慎独防微为近隘。
谓艰贞用晦为废忠。刍狗已陈。
刻舟徒识。罟获随足。
怅然无知。事去凝想。
时时自笑。然后知韩非之善说。
司马子长之深悲。迹符理会。
千古相见。虽欲勿悲。
可乎。大凡恒人之所以灵于庶类。
以其能偫以胜物也。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
以其仗节以死谊也。然则交相丧者世与道。
难合并者机与时。是以有死谊之心。
而卒不获其所者。世人悲之。
获其所矣。而一旦如不得终焉者。
君子悲之。世人之悲。
悲其不遇。无成而亏。
故其感也近。君子之悲。
悲其不幸。既得而丧。
故其感也深。其悲则同。
其所以为悲则异。若小人者。
其不幸欤。间者昧于藩身。
推致危地。始以飞谤生衅。
终成公议抵刑。旬朔之间。
再投裔土。外黩相公知人之鉴。
内贻慈亲非疾之忧。常恐恩义两乖。
家国同负。寒心销志
以生为惭。虽欲沥血以自明。
吁天以自诉。适足来众多之诮。
岂复有特达见知者耶。遂用诅盟于心。
不获自白。以内咎为弭谤之具。
以吞声为窒隙之媒。庶乎日月至焉。
而是非乃辨。会友人江陵法曹掾韩愈以不幸相悲。
且曰。相国扶风公之遇子也厚。
非独余知之。天下之人皆知之矣。
余闻初子之横为口语所中。独相国深明之。
及不得已而退。则为之流涕以诀。
又不得已而谴。则为之择地以居。
求之于今。难与侔矣。
抑余又闻曩子之介于司徒府。奉诚敬于山园。
上公亟称于人。以为不懈于位。
今则有修仪以赞其诏相者。有备物以赞其容卫者。
七月礼毕。一朝庆行。
诰言扬之。授以显秩。
子独足趾一跌。而前劳并捐。
祝网之辰。动絓疏目。
可封之代。乃为穷人。
斯常情之所悲。矧知子之厚者。
夫踣者思起。必謼而求拯。
疾者思。必呻而求医。
子宜謼于有力而呻于有术。如何以钳口自绝为智。
以甘心受诬为贤。嗛然自咎。
求知于默。彼李斯逐焉而为上卿
邹阳囚焉而为上客。二子者。
岂默以求知者邪。若可诉而不言。
则陷于畏。可言而不辩。
则邻于怨。畏与怨。
君子之所不处。子其处之哉。
韩生之言未及竟。而小人不知感从中来。
赧然以愧。又缺然以慄。
终悄然以悲。悲叹。
愤。愤必有泄。
故见乎词。敢闻左右。
投所闵也。嗟夫。
人之至信者心目也。天性者父子也。
不惑者圣贤也。然而于窃鈇而知心目之可乱。
掇蜂而知父子之可间。于拾煤而知圣贤之可疑。
况乎道谢。恩异天性。
是非之际。爱恶相攻。
争先利途。虞相轧则衅起。
希合贵意。虽无嫌而谤生。
鲁酒邯郸之围。飞鸢生博者之祸。
伯仁之杀由偶对。伯奢之冤以器声。
动罹险中。皆出意表。
虽欲周防。亦难曲施。
加以吠声者多。辨实者寡。
飞语一发。胪言四驰。
萌牙始奋。枝叶俄茂。
方谓语怪。终成祸梯
呜呼。人必求知。
不能自达。何投分效节。
积尘之难。何谮行爱弛。
有决防之易。何将进之日。
必自见其可而后亲。何将退之时。
乃人言其否而遂弃。良由邪人必微。
邪谋必阴。阴则难明。
微则易信。罔极大甚。
古今同途。是以前修鉴其若此。
姑以推心取信。不以循迹生嫌。
由是求忠臣于孝子。求良妇于骂已。
食子尽节也。推其忍可以疑心。
放麛违命也。推其仁可以属国。
若谓其孝于亲。未必能忠。
专于夫。未必能贞。
忍于子。未必能忍于其它。
仁于兽。未必能仁于其类。
则是天下之人。尽不可信。
而尽可诬。固不然也。
凡人之行巳。必恒于所安。
苟非狂易。不能甚异。
小人自居门下。仅踰十年。
未尝信宿而不侍坐。率性所履。
固无遁逃。言行之间。
足见真态。伏惟推心以明其迹。
追往以鉴于今。苟谓其尝掩人以自售矣。
尝近名以冒进矣。尝欺谩于言说矣。
尝沓贪于求售矣。尝狎比其琐细矣。
尝媒孽其僚友矣。尝矫激以买直矣。
詀讘以取容矣。尝漏言于咨诹矣。
尝败务以簿书矣。有一于此。
虽人谓其贤。我得而刑也。
岂止于弃乎。苟或反是。
虽人谓其盗。我得而任也。
庸可而弃乎。由是而言。
小人之善否。不在众人。
所以受谴已还。行及半岁。
当食而叹。闻弦尚惊。
不以众人之善为是非。唯以相公之意为衡准。
自违间左右。亟蒙简书。
慰诲勤勤。穷悴增感。
伏想仁念。必思有以拯之。
况礼道贵终。人情尚旧。
尝尽其力。必加以仁。
于犬马之微。有帷盖之报。
顾异于是。岂无庶几。
傥浮言可以事久而明。众嗤可以时久而息。
宏我大信。以袪偫疑。
使煢煢微志。无已矣之叹。
觊乎异日。得夷平民。
然后裹足西向。谢恩有所。
复以尘缨黧貌。称故吏于相门
此言朝遂。可以夕死。
何则。复于变者其义重。
拯于危者其感深。暌而后合。
示终不可暌也。否而后泰。
示终不及否也。获宝于已丧。
得途于既迷。与夫平居不为艰故所激者。
其味异矣。伏以大君继明。
元宰柄用。鸿钧播平分之气。
悬象廓无私之照。涣汗大号。
与人惟新。昭回汪濊。
旁下郡国。投荒为民者。
咸释拲梏。遂还里闾。
系于稍食。犹在羁绊。
伏读赦令。许移近郊。
武陵京师。赢二千者无几。
小人祖先壤树。在京索间。
瘠田可耕。陋室未毁。
濡露增感。临风永怀。
伏希闵其至诚。而少加推恕
命东曹补吏。置籍于荥阳伍中。
得奉安舆而西拜先人松槚。誓当赍志没齿。
尽力于井臼之间。斯遂心之愿也。
如或官谤未塞。私欲未从。
虽为裔民。乃有善地。
则北距澧浦。资宿舂而可行。
无道途之勤。蠲仆赁之费。
重以镇南。用和辅理。
扇仁风于上游。霁严施惠。
得以自遂。斯便家之愿也。
伏惟降意详察。择可行者处之。
乞恩于指顾之间。为惠有生成之重。
虽百谷之仰膏雨。岂喻其急焉。
嗟哉小生。仕逢圣日。
岂曰不辰。知有相居。
岂曰不遇。而乘运钟否。
俾躬罹灾。同生无手足之助。
终岁有病贫之厄。孰不求达。
而独招嫌。孰不求安。
而独乖次。赋命如此。
虽悔可追。湘沅之滨。
寒暑一候。阳雁才到。
华言罕闻。猿哀鸟思。
啁啾响异。莫夜之后。
并来愁肠。怀乡倦越吟之苦。
举目多似人之喜。俯视遗体。
仰安高堂。悲愁惴慄。
常集方寸。尽意之具。
固不在言。身远与寡。
舍兹何托。是以因言以见意。
恃旧以求哀。敢希末光。
下烛幽蛰。孤志多感。
重恩难忘。顾瞻门馆。
惭恋交会。伏纸流涕。
不知所云。禹锡惶悚再拜。
韦贯之中书侍郎平章事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七
门下。
地拱宸居。
任膺宰执
宣明大号。
佐佑丕图。
失其道而庶事靡陈。
得其道而彝伦攸叙。
成吾柱石。
在乎钧衡
况今戎役方殷。
庙谋为切。
利用既彰于历试。
崇名宜允于佥谐。
右丞韦贯之
代秉谦清。
天资贞白。
奇文包于五色。
茂德体于千钧。
含和抱公。
居易求己。
徊翔礼闼。
坚明以辨其妍媸。
纲辖仙台
密静克修其班制。
动有直气。
居无流心。
洎权登衮职。
参任枢务。
平章庶事。
屡入三台
远猷是经。
中立不倚。
元成之庆灵斯集。
山甫之恭勤日闻。
俾重辉于相门
爰正位于台座。
于戏。
宰相者。
实执人柄。
以为国桢。
化有未孚于休。
物有不遂其性。
伫尔高议。
副予虚怀。
予欲惠于兆庶。
尔思均赋之宜。
庸观在位式序。
品物咸亨。
鼓时风以淳厚吾人。
王泽以光昭乃辟。
服我成命。
仰而行之。
可守中书侍郎平章事
瀛州使府公宴记 唐 · 尹悦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三
讲信修睦。
诸侯以之。
于是行者具书币。
受辞令。
居者接行人。
授客馆。
交聘达情。
燕享载设。
礼也。
元和六年秋
悦奉方伯常山公命。
致问于瀛州使府
使府东武公惠我方伯之好。
使者嘉仪是隆。
悦登庭再拜毕。
主愉愉。
宾肃肃。
府中僚吏书佐
左右相
无不穆如翼如。
东武公乃以礼成之明日。
启大幕。
洁崇堂。
以觞客焉。
于时金飙已扇。
玉露方涂。
序带雁而知凉。
地翔鸾而觉胜。
戟枝森卫。
气静于罴熊。
弓影长悬。
令清于霜雪。
乐进而舞回燕赵。
酒行而光溢璚瑶。
及乎三爵告终。
陔夏爰奏。
东武公从容揖宾。
宾复再拜以退。
则有庾杲花。
王恭杨柳
意在缱绻。
骊歌复申。
使悦从而述焉。
以备故事。
且记盛也。
郑裔绰渭南县宏文馆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八
敕。
宣议郎前行京兆府参军骁骑尉荥阳县开国子郑裔绰
汉武帝云。
有社稷之臣。
汲黯近之矣。
缅怀先正。
实迈前良。
况两代持衡。
皆有贞节
守正持法。
遗风凛然。
尔生于德门
早服儒训。
黄金不遗。
唯守于一经。
白环比德。
方荣于四代。
嘉其励行。
不陨令名。
俾从丹地之游。
伫继缁衣之美。
京兆府渭南县宏文馆
散官勋如故。
崔植刑部尚书 中唐 · 穆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四
宰相者。朕之腹心。
和合天下。在乎镇靖藩服。
附亲远方。将宏遂物之宜。
必有更张之道。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武骑尉赐紫金鱼袋崔植
往在先朝。颇推廉直。
驯行惟谨。保万石之风。
清德不渝。绍四公之业。
遂升左掖。实著能名。
駮正之美。称于朝列。
朕以孝公太傅。代载忠贞。
于相门。授以台席
顾惟寡昧。奉若丕图。
每念为君之难。敢忘从谏之义。
推诚听纳。虚己咨询。
庶洽群心。以迎和气。
叔敖是期于秉羽。汲黯谓致于寝谋
宵分以兴。日旰忘食。
昔藩国多事。平津让侯。
阴阳未和。石庆辞位。
惟尔谦逊。岂尝求安。
称疾拜章。勤亦至矣。
虽愒日之年未及。而寝冰之意尚坚。
遂辍枢机。用成美志。
崇以大秩。长于秋官
君臣之閒。朕无所愧。
刑部尚书散官勋赐如故。
长道县人为王田二公歌(题拟) 唐 · 佚名
四言诗 押寘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二公更事,阖境之庇。
二公其休,谁其为嗣(见《文苑英华》卷七九三于邵田司马传》引。)
故推诚奉义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右金吾卫上将军上柱国许国公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一千三百户赠太子太师太原王公志铭(并序建隆元年二月 北宋 · 杨廷美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
周显德二年十二月五日开府仪同三司右金吾卫上将军检校太师许国公王公薨于位。
皇上废朝,搢绅泫涕,诏赠太子太师
大宋建隆元年春二月十四日甲申,迁葬于河南县紫宅乡宣武管宋村,礼也。
公之得姓,公之门阀,公之勋庸,公之胤嗣,有国史焉,有家谍焉,有丰碑焉,有行状焉,此不书。
但叙历任官秩,丧葬年辰而已。
公讳守恩字保信
太原人,故明宗皇帝佐命元勋、太师、赠尚书令韩王之子也。
体貌魁杰,器宇宏深。
绍弓冶于德门,建功名于圣代。
明宗九三潜跃,委质于和门;
及九五飞翔,策勋于绛阙。
始授东头供奉官,相次授洛苑、六宅、尚食等使,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
戊子岁,上有事于圆丘,升坛之日,诏以与皇孙为夹侍使。
寻授左羽林军将军,未几授宫苑使
庚寅岁辽州刺史,俾昼锦于故乡也。
秩满授左武卫大将军,爵开国男,邑三百户。
寻进爵开国子,邑五百户。
晋高祖之有天下也,授检校司空大内皇城使
未期,再牧于辽。
寻转卫州刺史
丁先王忧,毁瘠过礼。
起复授右千牛卫大将军,爵开国伯,邑七百户。
又转左屯卫、右领军、左骁卫大将军
累被宠灵,居官次。
凡居委任,皆著勤劳。
虽居拱极之班,每切奉亲之孝。
以太夫人在潞州,上章宁觐。
适遇犬戎咆𠷺,晋祚凌夷,天人合发于煞机,皇纬谁当于帝座。
区区少主,不如归命之侯;
嗷嗷苍生,真比在庖之肉。
时潞帅相国张公惧兹魁首,奔赴梁园,天假壮图,请公巡警
乘秋雕鹗,方呈天外之姿;
得水鲛龙,非复池中之物。
公英雄奋发,机略潜生。
推戴并汾,扫除凶丑。
于是扼天井,控壶关,蕃将惧公而靡旗,汉祖赖公而称帝。
境才数舍,众无一旅,六合涂炭而潞民以宁,盖公之雄才庙算也。
即授公光禄大夫检校太保昭义军节度,泽、潞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相次授开国佐命忠节功臣潞州大都督长史特进检校太尉进爵开国侯食邑一千户
未几授静难军节度,邠、宁、庆、衍等州观察处置营田押蕃落等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开国公,邑二千户,实封五百户。
丁太夫人忧,孝将灭性。
寻起复,授镇军大将军右金吾卫上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夺情之异数也。
二年永兴军节度使,寻授检校太师西京留守尹正神都,保釐洛邑也。
三年躬趋象阙,入觐龙颜,授推诚奉义翊戴功臣进爵莒国公,增邑四千户,实封一千一百户,右领军卫上将军,处明廷而冠环卫也。
太祖皇帝应天顺人,握图御极,授右金吾卫上将军进爵许国公,增邑四千五百户,实封一千三百户,隆宠泽也。
世宗嗣位,授开府仪同三司,增邑五千户,彰覃庆也。
方将再提虎印,重领雄藩,忽婴二竖之祅,俄梦两楹之奠。
即世之日,年五十四。
公始从筮仕,迄至归全,所锡功臣自开国佐命忠节,至推诚奉义翊戴;
所授官自尚书右仆射司空太保太尉,至太师
所授阶自银青、金紫,历光禄特进,至开府仪同三司
所任职自东头供奉官,历洛苑、六宅、尚食、宫苑、皇城等使,至同平章事
所授封爵自开国男,历子、伯、侯,至许国公
所授勋自柱国,至上柱国
所食封自三百户,历五百、一千、二千、四千、四千五百,至五千户
实封自五百户,历一千一百,至一千三百户;
所理郡再牧辽,一临卫;
所临镇潞、邠、雍、西京留守
所授朝班自左羽林军左武卫右千牛卫右屯卫右领军卫左骁卫大将军右领卫右金吾卫上将军
薨赠太子太师
呜呼!
公才兼文武,智实变通。
契叶风云,位崇将相
唐朝旧德,汉室勋贤。
既得志而复得时,虽非寿而且非夭。
存殁之盛,其谁可侔!
诚间世之伟人也。
嗣子继昌等承家有则,在疚得仪。
虞深谷以为陵,刻徽猷而在石。
铭曰:
箕山之精,汾水之英。
降我王公,为国之祯。
辉华门阀,煜赫功名。
世济其美,莫之与京。
鳞翼早攀,风云玄契。
叠掌内司,累登环卫
幨帏出牧,宽猛相济。
展我宏才,宜乎乱世。
天地之否,犬戎猖狂。
资我王公,翼于汉皇。
二仪再造,四维重张。
三公衮冕,上将旂常。
节制雄权,保釐重寄。
宣□惠和忠肃恭懿
卫、霍勋业,名器。
何用不臧,水舟陆骥。
云北落,星□中台
□□□□,交亲尽哀。
洛城之西,邙山之隈。
斯为玄宅,魂兮归来!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墓志三六八二。
奉国军节度使彭城钱公碑铭乾德五年四月 宋初 · 崔仁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
呜呼!
鲁诔宣尼,谓「旻天不吊」;
齐铭文献,谓「半岳摧峰」。
彼惟叹哲,此乃伤宗。
终始礼全,傥有贵乎启足;
短修分定,亦奚甚乎戚容。
我国家系自仙灵,基于神武,岐周孙子,瓜瓞绵绵而逾长;
鲁卫弟兄,棣华韡韡以方盛。
其分宗之大,创业之高,班布前书,焕列今史,可得而略焉。
公即武肃王之孙、文穆王之第十子、今大元帅吴越国王之大弟也,讳亿字延世钱塘人也。
天垂象而列为公辅,岳炳灵而诞作英髦。
神清如水鉴旁辉,表异而山庭上耸。
未当就傅之岁,已有能文之性。
采蜡珠而为凤,智与识偕;
溲鸡白以成碑,辞兼理胜。
生七岁而后异,志千里以自然。
骊珠擅爱于掌中,凤綍推恩于膝下。
未出閤岁,制授尚书礼部郎中,寻改中直都指挥使检校司徒开国伯食邑七百户
罢南宫之锦帐,讲上将之玉钤。
鸿羽渐升,犀渠是肃。
辛丑岁文穆王升遐八极,中献王缵服二邦。
继体守文,乍洽舆人之望;
自家刑国,先推睦族之恩。
天福八年六月,授公起复云麾将军检校太子太保,寻历太傅太尉尚书右仆射开国侯,加食邑至一千五百户。
端右才仪于庭鹭,具瞻旋逼于台鸾,俄自五宗,言同三品。
丁未岁,我上应楚庭之当拜,副代邸之奉迎,乾坤定位于太初,雷雨覃恩于洪覆。
指栖鸡之𡏝,将正阶司;
顾审像之求,不遐天序。
尧俞所属,康诰屡行。
公于是大空土之资,真济川之秩,监董狐之史笔,总天禄之殿书。
宗相燮和而惟允,霸君垂拱以仰成。
未几,上以镕山煮海之权,富国强兵之本,式资心计,以赡军须。
乾祐元年四月,委公判两浙盐铁,仍封新定郡公,加食邑五百户
夜思经济,岂惟师孔仅前修;
岁入羡盈,不假辟李华旁赞。
四明提封千里,云屋万家。
贡分于齿革羽毛,俗殷于鱼盐蜃蛤。
南琛交贸,有蛮舶以时来;
东道送迎,有皇华而岁至。
慎选兹任,非亲勿居。
明年五月,授公判四明诸军事
《易》利建侯,《诗》优布政,揽辔有苏舒之志,下车多惠爱之方。
南亩啬夫决渠降雨之利;
东野编户,安熬波出素之业。
歌来暮朝议陟明。
属我上守位以仁,因心则友。
念犬牙之相制,式赖亲亲;
当龙首之高居,常回眷眷。
奉纶言而奖授,择宝器以颁宣,骆驿道途,蝉联岁序。
其间拥旄入觐,执玉在庭,每将梁孝同居,亲为东平行邸,恩光不二,礼分特高。
故得大国进封,遥裂剪鹑之壤;
群官处长,兼同浴凤之仪。
显德初,丁周国明懿善庆太夫人忧,寻从泣血之中,仰奉夺情之典。
大宋皇帝起陆龛难,应天革命,以我上秉三世之大节,北面尊周,率万国之诸侯,同心戴舜,霸业腾高于践土,宠章荫及于在原,建隆元年,敕命公为奉国军节度使
自膺帝命,弥励政经。
内和民人,外固封守。
福星坐照,周旋六考之间;
甘雨行随,康济一方之内。
必谓受禄未艾,介福犹登。
无何方寸之间,忽遘在肓之疾。
台星中折,司空早自知亡;
丧气东行,荆太守俄钟此衅。
乾德五年春二月丁卯,薨于府城之正寝,享寿凡二百二十六甲子。
哀闻达听,痛轸上心,七日罢朝,百官奉慰。
博议易名之典,广求监护之才,制赠官谥曰「康宪」。
其年四月庚申,葬于本军奉化县禽孝乡白石里之原,礼也。
守龟告日,踣马开茔。
哀引长驱,指蒿埏而去去;
悲风四起,咽笳吹以凄凄。
北邙永閟于幽扃,南氏空书夫遗绩。
公星潢演派,虹玉滋苗。
出藩入辅之才,谅由天赋;
纬武经文之业,且见日新。
其政理也,简静为先,缓猛相济,爱如冬日,穆若清风。
班铁尺于旗亭,市无二价;
缿筒于闾里,路不拾遗。
其课绩也,舆赋均登,逋民襁负。
疏鹄陂而资溉注,创鳌榭以胜追游。
设险守邦,大峻金墉之制;
树碑纪绩,亲刊黄绢之辞。
文学也,洞究百家,冥搜万象。
蝌蚪书出于鲁壁,芙蓉诗生在谢塘
玉如意之挥时,纷纷兼讲;
铜钵声之敲处,续续成章。
其伎艺也,授剑术猿公,传弓声于雁将。
章呈擅敏,草圣推工。
顾误曲于坐隅,五音潜别;
覆残棋于碑背,一路无遗。
其风度也,玉海千寻,黄陂万顷。
折旋中矩,终宴不疲。
映漉巾,陶亮乃羲皇客;
雪沾鹤氅,王恭神仙中人
其理性也,得古佛之指归,经祖师之印可。
鍊宝结生天之果,布金追陟屺之恩。
启迪言筌,岂止作山阴都讲;
发挥心要,固将同方丈上人。
总是全材,诞为英器。
而乃际吾主隆平之运,极周亲友爱之恩,入专和峤之车,出仗辛毗之节。
况复有厚于国,有庆于家。
康乐凤毛,悉联荣于仕路;
太冲纨素,俱结偶于相门
委大化以如归,考终命而不乱。
斯尽善矣,复何慊哉!
纪是殊政,宜乎大手。
仁翼也,䌽笔惭名,银台辱召,奉纶言而比事,抽轧思以仅成。
刻在琅玕,远愧乎披文相质;
寘诸冥寞,聊防乎深谷为陵。
谨为铭曰:
东南福地,表里仙冈。
牒称著姓,谶述兴王。
极天基大,积石流长。
秦中鹿走,浙右龙骧。
武祖勃兴,文考光启。
国霸鲁史,家肥戴《礼》。
乃子乃孙,宜兄宜弟。
磐石分封,平台立邸。
国之贵介,才自天生。
蟾供研滴,霞剪诗情。
爰居西邸,是则东平
为霖入用,同气分荣。
地曰句章,州名海岱。
乃辍牢盆,言驱大旆。
六考之间,百城之内,民咏安堵,史书课最。
霸君敦爱,裂地酬勋。
天王覃宠,奉国名军
圭桐旧剪,符玉新分。
如支天柱,如捧日云。
誓著山河,任兼将相
政声,金縢德望。
适赖永藩,忽悲中丧。
影澹三阶,位虚五帐。
鄮山之下,鄞水之滨,令兹兆,择得蒿邻。
风旌飘瞥,露挽酸辛。
为陵有日,大夜无晨。
生理四明,民享馀利。
殁窆四明,神资吉地。
兮兴歌,有羊碑兮堕泪
公之德兮公之功,百世可知于锡谥。
按: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一,宋元四明六志本。又见《宝庆四明志》卷一,《舆地纪胜》卷一一,《延祐四明志》卷一九,《敬止录》卷一,《四明文献考》卷一三七,天顺宁波郡志》卷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三七,光绪奉化县》卷三八。
邵餗先生1034年10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范文正公尺牍》卷下、《严陵集》卷八、《负暄野录》卷上、《六艺之一录》卷二九七、《宋史翼》卷二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十月日,右司谏秘阁校理、知苏州范某,谨奉短书于先生邵公足下。
张侍御丹阳,约诣先生,见维舟水边,闻先生归山。
所谓其室则迩,其人甚远,惘然愧薄宦之不高矣。
暨抵桐庐郡,郡有严陵钓台,思其人,咏其风,毅然知肥遁之可尚矣。
能使贪夫廉,懦夫立,则是有大功于名教也。
搆堂而祠之,又为之记,聊以辨严子之心,决千古之疑。
又念非托之以奇人,则不足传之后世。
先生篆高四海,或能枉神笔于片石,则严子之风复千百年未泯,其高尚之为教也,亦大矣哉!
谨遣郡校奉此,恭俟雅命。
吕士龙卫尉少卿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二、《文恭集》卷一六
敕:均二蜀之雄,通为襟要;
亢一方之任,举属才明。
惟临遣之著恩,宜褒嘉之进典。
具官某,器资详敏,性业淑均。
早济美于德门,又潜华于郎省。
外台之计职,风政以修;
司会之版征,事条乃举。
梓潼之缺守,控梁益以须能,将寄远人之和,无踰久吏之敏。
列卿居棘路之重,掌门禁之严,用峻官仪,且光藩绶。
勉著肃清之最,益昭毗倚之怀。
宋故朝散大夫尚书礼部侍郎致仕上柱国乐安县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吏部侍郎蒋公神道碑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九、《文恭集》卷三九、《春卿遗稿》附录
宋有大雅全德之老,尚书礼部侍郎致仕蒋公,以皇祐六年三月辛酉,考终于吴郡灵芝坊私第,以至和元年九月乙酉,葬于吴县尧峰之鲁坞,门人邵必志其圹。
议者谓公朝廷伟人,东南首望,宜有石刻,以表神道。
既葬十年,宿得以申寻遗烈,章示于后。
公讳堂,字希鲁常州宜兴人
弋阳本系,出于周公义兴至唐,蔚为盛阀,累世绂冕,讫于五代,本朝未有达者。
先大夫贤,常有中兴门构之志,聚书延客,以教诸子。
公在伯仲间,颖特秀整,不勉而学益进,既冠而业大成。
西游京师,遍交英俊,卓然文行,见称诸公,名声飞翔,迅于六翮。
祥符五年,登进士甲科,授楚州团练推官
尝权州事,阅器仗,牙门军校不待白,已辄启库钥,公械而治其罪,郡中肃然。
丁先大夫忧,服除,吏部试甲乙判,文在优等。
陛见日,章圣命取所试判视之,嘉赏焉。
大理寺丞、知抚州临川县。
县有大姓李甲,积为民害,乃复僭拟亡制,动作不法,前宰无敢擿其罪。
公至,缘事捕治之,尽得其奸状,卒坐弃市。
害根锄去,阖境慰悦。
历眉、吉、楚三通判,改太常博士、知泗州
惟眉差小,而三郡类剧,沛然神用,治罔弗举。
召为监察御史
枢密使张耆章圣藩邸旧臣,尝有德于献后。
后方临朝,数移疾,弗治务。
公以其慢朝亏职,宜加显黜,疏比上,不省。
仁宗复辟,同僚语公:「盍辩前疏」?
答曰:「彼已失势,言之伤薄,吾弗为也」。
未几,同僚蹑公前迹而言。
疏入之明日仁宗见称敢言,擢居近侍。
执政知公抗疏在前,他日见之,有慰安之语。
公曰:「言责本职,岂规赏耶」!
中火,有司欲文致其事,委罪宫人
公上言:「火灾,天意也。
陛下恐惧修省,犹恐未至。
如闻吏议,欲以宫人为解,女子一问即承,然天可诬乎」?
上悟,遽命原之。
日官上言,内酒坊直国家福德所在,宜徙置他所。
宦者喜兴作,希土木之赏,随而赞然。
事下公府,公逆奏曰:「内酒坊,枕大内西北隅四世矣。
祖宗以来,少福德耶?
无名改作,所宜慎重」。
事遂寝。
岁馀,遍历三院判三司度支勾院赐绯衣银鱼。
三司使范讽高虚废务,公以为忧。
顷之,以侍御史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
辞日,面陈放逸不事事,大隳厥职,仁宗颔之。
未几,罢。
江东数月,会朝廷废江淮发运使,均岁漕钱帛之数,取办六路,以公为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
更张甫至,纲目未立,凡百经制,出于心术。
岁终奏计六百万,玺书褒美焉。
未几,就除尚书吏部员外郎,复以劳赐金紫。
坐部吏犯法,按举失实,移知越州
汉太守马臻所治鉴湖在焉,无虑溉田八千顷。
至是,越人夺湖水以名己田,故水日堙,湖田日广,贫民失水利,豪姓擅地产。
公条奏利病,诏复为湖。
俗信奸巫,奉淫鬼,境内所祀非旧典者,皆剪治之,取其像弃湖中,材瓦悉送官。
众初骇,以为蔑神,公乃尊禹祀,新马侯故祠,岁时斋荐之,民靡然而趋正享,知淫祀之无福焉。
徙知苏州,代还,判尚书刑部三司户部勾院,历户部度支盐铁三司副使
乘西师之后,关中困乏,及夏人送款,疆事略定,公建白一切蠲去横赋,以纾其民。
东川饥,受诏为梓州路安抚使,劳徕安定,全活甚多。
还朝,除户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充江淮发运使
承前居是职者,每岁上计,必取大艑载奇物输权门,以售进。
公再任前后五年,未尝一至都辇,章奏皆附驿而上。
河东转运使,未行,徙知洪州,又改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
岁馀,迁左司郎中、知杭州
会高选名臣,以殿右蜀,迁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人偷浮,不识敦本。
守如乖崖,承寇乱甫平,一切权宜,务安远俗。
后之来者,以为治蜀适然耳,而又增益侈费,十倍于前。
公曩官于眉,习知敝俗。
常曰:「国家承平百年,声教万国,蜀士学尚,不减邹鲁,惟此习俗,尚安馀风。
二千石恬而不怪,岂承流宣化意耶」!
乃兴学校,省厨传,凡过泰无名之费,姑息不正之事,多所裁革,未始顾虑。
耆旧有识者,窃喜公所为,咸言庶几数年,吾俗且变。
贪吏丑正,恶不利己。
复有肺腑旧族,逋责列肆,累政不敢治,公裁之以法,遂入诉近习,且造险语,飞闻于上,谓公变乱旧制,蜀土且摇,遽移公知河中府
迄今蜀人歌思之不已。
公至蒲,尝感危疾,表求便郡。
再知杭州,迁左谏议大夫,复徙知苏州
明堂泛恩,改给事中
公治杭与苏,俱有遗爱。
及重临二州,幼艾相携,迎拜道路,吴人于虎丘生为立祠。
明年,表还官政。
朝廷崇礼耆硕,闵烦事物,以小宗伯秩听行其志力。
是时,年耆者类不即退。
公在杭州日,业已治第吴下,既而得请,角巾休舍,搢绅高其识。
平生爱客,应接不倦,亦既告老,精力尚强,佳宾至前,清谈不废。
所居溪馆,有芝草产焉。
一孙少孤,二子皆幼,至是参侍左右,咸以为阴德之报。
感疾既革,遗言诲以力学,口占后事,命弟之子之奇,疏于牍背。
已,与亲友诀,神色不乱。
含玉之日,寿七十五。
吴中士大夫,若吏与民,莫不相与流涕。
朝廷公卿,表其德范,宜加旌贲。
天子恻然,命以优恤。
特赠尚书吏部侍郎,未三品非例也。
公学问道本原,论议依名节,其行己也直,其从物也裕。
人之有善,不啻己出,孜孜奖进,须成就乃已。
所至以拔才荐士为己任。
或讥以太广,勉之少峻,公以峻则遗物,卒不易其守。
历典会府者七,所至之治,必先美风俗、扶名教,不专于簿书听断而已。
治蜀日,常召高才硕生,会试府寺,亲校才等,劝成学者。
府学之侧,别建西学,以广诸生
斋室讫成,而公移蒲中,其后转使毁之,以增廨舍。
既而常山宋公尚书至府,闻其事,叹惜久之,且欲成公意。
乃即其旧趾,建文翁祠之,内图严君平郑子真司马相如扬子云,蜀土先贤凡九,及公之像而十,常山公为之赞。
至公,略云:「蒋侯挺挺,天与严方。
健而文明,不逢不将」。
迹其风德,从可知耳。
公有高情,富清藻,多所缀述,尤邃于诗。
其间所得,往往清绝。
善作尺牍,思致简诣,时人得之,藏为名笔。
及退居林下,神机日旺,虽饮食寝处,未尝忘诗,亦天性然。
有文集二十卷。
初,义兴家墅,滨鬲湖之右,蒋氏大宗之碑在焉。
公之曾王父讳幼蟾,大王父讳宏谨,皆隐德弗官。
王父讳九皋,以公贵,赠尚书刑部侍郎
妣史氏,追封广陵郡,尚氏,宣城郡,二俱太君
公出史氏,娶钱氏,封寿昌县君,先庚辰十二年而亡,后举以合葬焉。
子三人。
长群玉,早卒。
次长生,次长源,皆为大理评事
女四人。
长适刑部郎中知制诰邵必
次适都官员外郎王景芬。
次早卒。
次适处州青田县宋宽。
孙续,任大理寺丞通判利州
初公捐馆,遗恩以续签书平江军节度官厅公事,自言少孤,育于祖,乞服衰粗以报。
朝议以公有子,不许。
遂辞疾谒医,去职行服,虽不如礼,识者重焉。
吁哉!
道之难行,以公吏师,治蜀美绩弗究,不登三事,其命也夫!
宿早依门墙,稔闻阀阅,兹用传信,亶无愧辞。
庶使三吴吏民,过尧峰者,为贤公堕泪云。
铭曰:
公之志,潜于斯民,平昔蕴蓄,曾弗大伸。
公之才,足经当世,华皓卷藏,未能殚试。
刀州之学,有像是图。
君平子云,盛德不孤。
虎丘之阯,有祠特起。
太伯季札,高风孔迩。
嗟嗟尺璧,长掩山阿。
神明潜翳,恫若之何?
震泽东渐,灵岩西峙。
公虽可亡,德音不已。
抒怀上南京常山公 北宋 · 宋祁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缁帷怅别倏经年,荣路心危重惘然。
宁死道边终自直,狂歌河上欲谁怜。
魂随夜蝶星垂地,信断秋鳞水接天。
早晚承明三入,愿持云汉续遗篇。
荥阳毛君墓志铭明道二年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六、《武溪集》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讳溥,字之祖
于周为姬姓,文王之子国于毛,子孙以国为氏。
春秋之际,世为王卿士
汉时,苌及亨皆为《鲁诗》,各以其家名学,儒者至今宗之。
晋永嘉之乱,士族南徙,宝有战功,为庐江守,名著竹帛,而毛宗益兴在南夏矣。
宋齐而降,代有瑰杰,家牒阙坠,不复殚纪,今为吉州吉水人
大王父讳某,侍御史
王父讳某,赠大理评事
考讳某,国子博士,终于姑孰同守。
文学起家,所理七官皆著治效。
闺门肃肃,若居宫庭。
妣曰高氏,封寿春县君,奉舅姑以礼,训诸子以严,里闬称之。
姑孰府君三子:伯曰渐,季曰洵,君即中子。
渐,太室斋郎
洵,镇东府从事
君幼聪悟,博览群籍及子史百家之言。
与人交,不茍合,孝谨友爱,发于天性。
从事君未仕时,君已能为进士业矣。
吉于江西治最剧,其士人倍他郡,而岁贡俊选,偪以限人之制,褒博臂凑,歌《鹿鸣》而送之,十不取一。
衣冠家有令子弟,雁行而进求乡先生之荐者,郡中正往往畏钳忌之口,不克偕举。
从事君既冠,则与君并在宾兴籍中,君曰:「吾才不如季,脱不幸而顺吾长,以我先举,则为夺吾季之名也」。
让不乞试,退而脩家人产业,季果得荐取太常第,邦人义之。
从事君既上第,君始有仕进之意,行益淳,学益勤,声名流四方,而禄未及之。
明道二年五月十六日卒,享年三十有八。
初,姑孰府君属疾,君尝药而后进,不去冠带者三月,昼夜不寐,两目尽疮。
府君弃世未逾月,母夫人寿春君亦亡。
君哀号恸绝,勺饮不入口,并侍两丧,全柩归葬。
途次钟陵,柴毁越制,终于舟中。
其弟洵扶护其父、母、兄及己之妻之丧以归,哀感行路,以某月日葬于某府君之茔次,礼也。
君娶刘氏,柔嘉之德,冠于族姻。
子男三人:长曰伯奋,始志于学,馀尚幼。
女二人,皆未笄。
于戏!
君之行可以激薄俗、窒奔竞,宜寿而贵者,乃以荼毒灭性,不享永年,可哀也哉!
故为之铭,铭曰:
于德门,言淳行实。
让弟以仕,哭父而没。
义而孝兮,胡不终吉。
吁嗟毛君,居此窀窟。
宋次道中道1045年 北宋 · 梅尧臣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再来魏阙下,旧友无一人。
或为美官去,或为泉下尘。
晚节相知者,操节许松筠。
目世(夏校:疑有误字)常山公,伯仲文学均。
与我数还往,以义为比邻。
屡假箧中书,校證多护(夏校:疑护误)真。
次述盈百卷,补亡如继秦。
中作渊明诗,平淡可拟伦。
于时多骄佚,黄卷罕所亲。
昨以兴西师,往往剑射伸。
短衣誇走马,睅目语常瞋。
欲效西山勇,遂笑东鲁仁。
舍本趋富贵,乃与市贾滨。
以此较于子,素业固未泯。
前日之许昌,别君已经旬。
偶然值河决,穷坐如涸鳞
临风思有寄,夜咏还达晨。
唐郎颖碑阴题名跋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三、《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八、《集古录》卷五、《六一题跋》卷五
右《郎颖碑阴题名》:柱国僚佐三十二人,常山公府国官一百七人,合一百三十九人,为一卷。
柱国长史、司马、掾属各一人,咨议记室司仓司功司户司兵、司铠、司法、司田、司士参军事各一人,又有参军事五人,行参军十人,典签三人,常山国官、国令、大农各一人,常侍侍郎国尉各二人,典卫六人舍人四人,城局、庙长、学官各一人,食官、厩牧各四人,典府长一人,典府丞二人,亲事七十五人。
贞观四年卒,此盖唐制也。
尚书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吕公弼可依前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高阳关路都部署安抚使兼知瀛州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六、《蔡忠惠集》卷一○
国家都汴,而燕赵之郊制控北道,河间尤为要地。
今虽边圉晏清,然于远驭之策,屯敢勇之士,蓄犀利之器,以为蔽捍。
委之儒将,茍非智略通敏,烛见事机,畴可以任?
具官某,出于相门,挺然有立。
持身远于权利,从政达于治经。
践历滋深,风称甚美。
顷以遣临河朔之重,遂升延阁之华。
省徭以集散亡,流粟以资支计。
列城谨于备御,吏部悚于严明。
逮兹罢还,闻尝咨访,迁河图之近级,总帅幕于故关
风俗所安,兵民所赖,皆尔周悉,岂烦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