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杼山上峰和颜使君真卿袁侍御五韵赋得印字仍期明日登开元寺楼之会 唐 · 皎然
 押词韵第六部
道情寄远岳,放旷临千仞。
香路延绛驺,华泉写金印。
日欹诸天近,雨过三华润。
留客云外心,忘机松中韵。
灵嘉早晚期,为布东山信。
奉和颜使君真卿修韵海毕会诸文士东堂重校 唐 · 皎然
 押词韵第六部
引用典故:铅椠
外学宗硕儒,游焉从后进。
恃以仁恕广,不学门栏峻。
著书裨理化,奉上表诚信。
探讨始河图,纷纶归海韵。
亲承大匠琢,况睹颓波振。
错简记铅椠(音签),阅书移玉镇。
曷繇旌不朽,盛美流歌引。
奉陪颜使君真卿岘山张侍御严归台 唐 · 皎然
 押月韵
岘首千里情,北辕自兹发。
烟霞正登览,簪笔限趋谒。
黄鹤望天衢,白云归帝阙。
客心南浦,离思西楼月。
留赏景不延(一作不延景),感时芳易歇。
他晨有山信,一为访林樾。
奉同颜使君真卿李侍御萼赋得塘路 唐 · 皎然
 押遇韵
落日车遥遥,客心在归路。
细草暗回塘,春泉萦古渡。
遗踪叹芜没,远道悲去住。
寂寞荻花空,行人别无数。
奉应颜尚书真卿玄真子置酒张乐舞破阵画洞庭三山歌 唐 · 皎然
道流迹异人共惊,寄向画中观道情。
如何万象自心出,而心澹然无所营。
手援毫,足蹈节,披缣洒墨称丽绝。
石文乱点急管催,云态徐挥慢歌发。
(音洛)纵酒酣狂更好,攒峰若雨纵横埽。
尺波澶漫意无涯,片岭崚嶒势将倒。
盻睐方知造境难,象忘神遇非笔端。
昨日幽奇湖上见,今朝舒卷手中看。
兴馀轻拂远天色,曾向峰东海边识。
秋空暮景飒飒容,翻疑是真画不得。
颜公素高山水意,常恨三山不可至。
赏君狂画忘远游,不出轩墀坐苍翠。
奉和颜鲁公真卿玄真子舴艋舟歌(楚章华台成〖影〗,愿与诸侯落之。) 唐 · 皎然
引用典故:龙伯钓鳌
沧浪子后玄真子,冥冥钓隐江之汜。
刳木新成舴艋舟,诸侯落舟自兹始。
得道身不系,无机舟亦闲。
从水远逝兮任风还,朝五湖兮夕三山。
停纶乍入芙蓉浦,击汰时过明月湾
太公取璜我不取,龙伯钓鳌我不钓。
竹竿袅袅鱼筛筛,此中自得还自笑。
汗漫一游何可期,后来谁遇冰雪姿。
上古初闻出尧世,今朝还见在尧时。
奉同颜使君真卿清风楼赋得洞庭歌送吴鍊师林屋洞 唐 · 皎然
名山洞府到金庭,三十六洞称最灵。
不有古仙启其秘,今日安知灵宝经。
中山鍊师栖白云,道成仙秩号元君(安之高仙者有元君,次有夫人,元君有秩,比左仙公)
三千甲子朝玉帝,世上如今名始闻。
吐纳青牙养肌发,花冠玉舄何高洁。
不闻天上来谪仙,自是人间授真诀。
吴兴太守道家流,仙师远放清风楼
应将内景还飞去,且从分风当此留。
湖之山兮楼上见,山冥冥兮水悠悠。
世人不到君自到,缥缈仙都谁与俦。
黄鹤孤云天上物,物外飘然自天匹。
别千年未可期,仙家不数人间日。
湖州佛川寺故大师塔 唐 · 僧清昼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七
夫万有朝彻。独立而不改。其妙空乎。洎鸿濛以还。民溺情海。安不幻之迹。丧全真之旨。若识浪不作。幻何有哉。我释迦本师。独开宗极。遽而告灭。降蕴魔也。在而言逝。为狂子也。以八万四千正法。首付饮光。饮光以下二十四圣。降及菩提达摩。继传心教。有七祖焉。第六祖曹溪能公。能公传方岩秉策公。乃永嘉荷泽会之同学也。方岩即佛川大师也。大师讳惠明俗姓陈氏。汉太邱长寔之后。世居颍川显祖某。永嘉南迁。为司徒掾。陈氏受禅。四代祖仲文有佐命之勋。封丹阳公。祖某。双溪谷熟县宰。考某。兰陵人也。大师虽世有荣阀。而未尝自称。盖处尘世之馀累矣。先夫人初感之日。如持佛戒。足恶履于荤圃。口不尝于鲜器。神梦髣髴。长闻法音。既而诞焉。年渐及丱。方祈舍俗。大人从之。至受具时。即开元七年也。耳未诱于声戒。眼不瑕于色尘。清行剋终。如鉴寒玉。尝谓人曰。昔者繁刑首作。伯成子高遁焉。吾虽不舍律仪。而恶乎净论纷若。心即心之。法至矣哉。西诣方岩。顿开心地。于戏。冥冥其机。赫赫其师。寂乎大空之渊而不疑。放乎万缘之律而不变。天宝年。将有愿于清凉山。淮汴阻兵。师乃旋策。偶与禅侣。西之宛陵。□文于上石为神明。柰何使我苍生。每被血食。岂知此事。殃尔业耶。神曰。非弟子本意。人自为之。礼忏再三。大师乃授以菩萨戒。神欣然曰。若和尚移寺。弟子愿舍此处。永奉禅居。言毕不见。其后果移寺焉。于祠侧获铜盘之底。篆文是吾师法号。更有异器。略而不书。建中元年春。忽顾左右。愀然而叹曰。夫人生百年。盖一念耳。昧者安知揭日月以趋新哉。吾将往净方。尔曹勉之。于时报年八十四。僧腊五十一。以其年正月十一日有疾。其日庭木悴。山雨画冥。猛虎绕垣。悲啸而去。十二日奄然长往。二月十二日建塔于佛湘川西山。有慈乌满林。举众惊异。受法门人。自湘淮楚。不远而至。有若孤秉律网。默持心印。惠解比邱即其人也。德与物敷。言随性寝。声采不饰。世谓浑金。惠敏比邱即其人也。外学以文。内修心行。迹不疑圣。机能造微。如知比邱即其人也。菩萨戒弟子刺史卢公幼平颜公真卿独孤公问俗杜公位裴公清。惟彼数公。深于禅者也。谢太傅之通于宗要。殷深源之造于精微。常恐大师之言。将坠于地。顾谓小子志之。予曰。必使睹至人之奥。知地位之极。则未敢闻命。盛美之迹。人所见闻。何尝敢忘。请退而记之。刻诸灵石。词曰。
青山我庐,白云我曹。
吾师处焉,人遐迹高。
迹高伊何,降心鍊魔。
传教方岩,倾珠竭河。
持而不检,放而不过。
匪云异月,如水与波。
见独超超,證法无两。
生死谁羁,我不可鞅。
若摇空轮,如蹴风响。
何为告灭,亦由狂子。
忽示双桐,空棺只履。
佛去川在,人亡寺留。
使吾旧境,寂寞长秋。
泣露草繁,悲风树满。
此物无心,尽如凄断。
门人千万,昔为法来。
悟者不蹙,常情自哀。
祥花雨坠,灵峰昼开。
真子相顾,全身在哉。
唐 · 卢象
吴越山多秀,新安江甚清(见《河岳英灵集》)
书名会粹才偏逸,酒号屠苏味更醇(《赠郑虔》,见《唐语林》)
初疑轻烟淡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赠怀素》,见《颜真卿序》)
湖州刺史厅壁记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九
江表大郡。吴兴为一。
夏属扬州。秦属会稽
汉属吴郡。吴为吴兴郡
其野星纪。其薮具区。
其贡橘柚纤缟纻。其英灵所诞。
山泽所通。舟车所会。
物土所产。雄于楚越。
临淄之富不若也。其冠簪之盛。
汉晋以来。敌天下三分之一。
刺史沿革不同。或称太守
或称内史或称都督
他州或否。如鲁史晋乘。
侯牧一也。其鸿名大德。
在晋则顾府君秘秘子众陆玩陆纳谢安谢万王羲之坦之献之。在宋则谢庄张永褚彦回
在齐则王僧虔。在梁则柳恽张谡。
在陈则吴明彻。在隋则李德林
国朝则周择从令闻也。颜鲁公忠烈也。
袁给事高谠正也。刘员外全白文翰也。
于頔大夫作塘贮水。溉田三千顷。
使君词。唐景皇帝七代之孙。
先公尚书公大夫奕叶之勋。有功于民。
公实嗣之。孔悝鼎。
天下重器。天王褒拔于公陟襄阳节度
李公陟当道观察。统诸道盐铁转运。
二牧既陟。唯公盘桓。
鸿鹄不飞。飞即摩汉。
其逋者复。其危者
其忧者泰。所谓善缉。
于是拓郛耰莱。就便除害。
政之馀力。作消暑楼于南端。
复亭署于白蘋洲。聿兴废土。
光明敞豁。涌出溪谷。
其旧记吏部李侍郎纾撰。其图经竟陵陆鸿渐撰。
使君总两家之说。俶落晋宋。
讫于我唐。凡一百九十七人。
及历代良二千石。仪形略也。
铺张屋壁。设作存劝。
竦神告人。春秋不朽之义也。
贞元十有五年十二月哉生魄华阳山人顾况述。
颜真卿谢户部侍郎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九
卿门传儒行。
代挹公才。
忠义在躬。
干蛊从政
顷升八座。
式昭水镜之规。
往镇两河。
能鸣风雨之晦。
比虽因事见贬。
今则念旧录功。
然以地官务殷。
惟才是属。
周行所举。
殊惬朕怀。
所谢知。
颜真卿谢吏部侍郎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九
卿郁然词宗。
雅有朝望。
高标劲节。
历霜霰而不渝。
握镜悬衡
鉴人伦而式叙。
是用特加命数。
光乃纯臣。
银青之旧阶。
鸣水苍之杂佩。
伫闻密启。
以定九流。
举其朝纲。
佥曰惟允。
所谢知。
颜真卿谢荆南节度使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九
卿明迈伟才。
忠贞壮节。
夙推公器。
累践周行。
专城高魏尚之勋。
会府山涛之绩。
而七泽交带。
三江要冲。
式资统尹之方。
雅属旌旄之寄。
人存政举。
其在兹乎。
所谢知。
玄宗颜真卿肃宗即位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五
省表具知。凶逆乱常。
侵侮中夏。曩者潼关失守。
京国不宁。朕因涉岐梁。
至于巴蜀。遂命皇帝。
肇登宝历。爰静妖氛。
今官军益振。回纥效款。
即议南行。共为剪灭。
卿忠惟奉国孝则保家。
怀不二之心。秉难夺之操。
皇帝累申宠命。兼以崇班
宜有懋于深恩。且用光于重寄。
渔父歌(《西吴记》云:“湖州磁湖道士矶,即志和所谓西塞山前也。志和有《渔父词》,刺史颜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倡和。”) 其一 唐 · 张志和
 押寒韵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一作梧)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僧怀素 唐 · 陆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怀素疏放。
不拘细行。
万缘皆缪。
心自得之。
于是饮酒以养性。
草书以畅志。
时酒酣兴发。
遇寺壁里墙。
衣裳器皿。
靡不书之。
贫无纸可书。
尝于故里种芭蕉万馀株。
以供挥洒。
书不足。
乃漆一盘书之。
又漆一方板。
书至再三。
盘板皆(阙字一)怀素伯祖。
融禅师者也。
先时学欧阳询书。
世莫能辨。
至是乡中呼为大钱师小钱。
吏部韦尚书陟见而赏之曰。
沙门札翰。
当振宇宙大名
怀素心悟曰。
夫学无师授。
如不由户而出。
乃师金□兵曹钱唐邬彤
授其笔法。
邬亦刘氏之出。
怀素为偫从中表兄弟。
至中夕而谓怀素曰。
草书古势多矣。
太宗以献之书如凌冬枯树。
寒寂劲硬。
不置枝叶。
张旭长史又尝私谓曰。
孤蓬自振。
惊沙坐飞。
余师而为书。
故得奇怪。
凡草圣尽于此。
怀素不复应对。
但连叫数十声曰。
得之矣。
经岁馀。
辞之去。
曰。
万里之别。
无以为赠。
吾有一宝。
割而相与。
先时人传右军恶溪小王骚劳三帖。
拟此书课。
以一本相付。
及临路。
草书竖牵似古钗脚。
勉旃。
至晚岁。
颜太师真卿怀素为同学邬兵曹弟子。
问之曰。
夫草书于师授之外。
须自得之。
张长史睹孤蓬惊沙之外。
公孙大娘剑器舞。
始得低昂回翔之状。
未知邬兵曹有之乎。
怀素对曰。
似古钗脚。
为草书竖牵之极。
颜公于是倘佯而笑。
经数月不言其书。
怀素又辞之去。
颜公曰。
师竖牵学古钗脚。
何如屋漏痕素抱颜公脚唱贼。
久之。
颜公徐问之曰。
师亦有自得之乎。
对曰。
贫道观夏云多奇峰。
辄尝师之。
夏云因风变化。
乃无常势。
又无壁折之路。
一一自然。
颜公曰。
噫。
草圣之渊妙。
代不绝人。
可谓闻所未闻之旨也。
陆羽曰。
徐吏部不授右军笔法。
而体裁似右军
颜太保右军笔法。
而点画不似。
何也。
有博识君子曰。
盖以徐得右军皮肤眼鼻也。
所以似之。
颜得右军筋骨心肺也。
所以不似也。
祭岳回重赠孟都督 唐 · 韩翃
 押祃韵
引用典故:鲁公 沈谢
封作天齐王,清祠太山下。
鲁公秋赛毕,晓日回高驾。
从骑尽幽并,同人皆
自矜文武足,一醉寒溪夜。
曹刿请从鲁公一战赋(以大小微情必能穷理为韵) 中唐 · 高郢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九
曹刿者何。
鲁国英士
将有征而无伐。
必虑终而谋始。
是以揣人情。
究物理。
决胜则若火燎原。
发言则如石投水。
智非尔及。
乡人胡乃以措辞。
谋必我臧。
庄公固无其逆耳。
今小大是恤。
忠信是履。
故刿谓公曰。
此可一战而已。
于是陈车乘。
备甲兵。
顾谓斯战。
请从而行。
敌已料却。
计当宿成。
鲁有奇才。
将吞之于度内。
齐无良算。
讵得知其祸萌。
俟彼三鼓而退。
谅此一埽而平。
若临阱扼兽。
竭海斩鲸
则何以逞其情哉。
观其扬红旗。
耀白日。
两军山峙。
千骑栉比。
挥戈电飞。
激箭飙疾。
我鼓振兮。
其威初厉。
彼气衰兮。
其律已失。
当辙乱而旗靡。
孰谓无固而无必。
既而齐师败绩。
奔走俶扰。
杀气凝于空间。
惊尘接于云表。
鸿门之会。
比其功而莫高。
涿鹿之师。
齐其阵而犹小。
馀勇未终。
地尽川穷。
师旋而云烟昼廓。
兵殄而山河夕空。
已矣哉。
千古崇崇。
仰夫英风。
被褐之时。
贾勇当百夫之特
登轼之日。
指纵为三军之雄。
益使鲁君去其奢。
抑其欲。
永兢兢而刑狱。
择其善。
从其能。
得翼翼之股肱。
故君子曰。
猗欤曹刿
经国之大。
俾夫肉食者。
终有惭于暧昧。
颜真卿司徒 中唐 · 李适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一
君臣之义。
生录其功。
没厚其礼。
况才优任国。
忠至灭身。
朕每兴叹。
劳于寤寐。
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公颜真卿
器质自天。
公忠杰出。
出入四朝。
坚贞一志。
属贼臣扰乱。
委以存谕。
拘胁累岁。
死而不挠。
稽其盛节。
实谓犹生。
朕自贻斯祸。
惭悼靡及。
式崇嘉命。
兼延尔嗣。
可赠司徒
仍赙绢帛五百端。
米三百石。
男頵硕等。
至丧制终后。
所司闻奏。
超授官秩。
南郊赦文 中唐 · 李适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五
礼称日至而郊。
美丰年之报。
然则迎日之始。
时莫大焉。
顺成之祐。
庆莫重焉。
朕承天眷怀。
俾作神主。
朝夕砥砺。
日月永思。
惟人安化洽是勤。
惟岁稔时和是冀。
上灵降鉴。
丰祉聿臻。
展礼郊丘。
申大报之义。
祗禋宗庙。
极追孝之诚。
四海具瞻。
百神咸秩。
古者凡有大泽。
必与天下乐之。
庆赐遂行。
无思不备。
内外文武及致仕官并诸将士等。
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加一阶。
宰相东都留守六军统军诸道节度神策神威金吾六军及都团练防御观察使京兆河南尹正员尚书御史台长官太常卿
各与一子官。
大礼行事官各加一阶。
立仗将士及守本营者共赐物十八万端匹。
尚父子仪与一子五品正员官。
如巳五品巳上。
量与改转。
太尉秀实与一子官。
张巡许远南霁云颜真卿颜杲卿各与一子正员官。
天下见禁囚徒罪至流死者。
各递减一等。
徒罪巳下。
一切放免。
左降官经三考。
流人配隶效力之类经三周年者。
普与量移。
近日州县官吏
专杀立威。
杖或踰制。
自今巳后。
有责情决罚致死者。
宜令本道观察使具事繇闻奏。
并申报刑部御史台。
吐蕃比亏信约。
自绝通和。
边镇之閒。
事资备御。
因其犯边。
累献俘囚。
既切怀归之心。
复加幽絷之苦。
永言覆育。
岂閒华夷。
应所获吐蕃生口见在者。
一切放归本国。
仍并遣人送至界首。
量事资遣。
使得自全。
应诸道自艰难巳来。
战阵丧殁。
及荒凶死亡。
骸骨暴露者。
长吏各令收瘗奠酹。
守宰之任。
弊在数更。
自今刺史县令
以四考为限。
呜呼。
朕获主圭壁。
十有二年于兹。
天地明察。
罔敢不祗。
一日万几。
罔敢不慎。
迁己之过。
庶无心。
致人之安。
实有明志。
夫祀之馨香在德。
天之视听在人。
惟命不常。
圣有谟训。
庆感既集于兹日。
儆厉方戒于将来。
冀勉增修。
聿怀多福。
凡百有司。
所宜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