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宋君仪有诗见答和之 北宋 · 吕陶
九峰之民多种茶,山村栉比千万家。
朝脯伏腊皆仰此,累岁凭恃为生涯。
一朝使者忽禁榷,振举法令摇三巴
锥刀尽毫发,鞭朴过网罝。
悲哉西南人,生长逢勋华。
垂髫以来至白首,未识此事徒忧嗟。
议欲伐茗荈,不如植禾麻。
一花五出最为早,焙户常于火前造。
春来畏罪不敢言,芽甲任随黄叶老。
安得仙崖凝露膏,寄与交朋叙勤好。
广平先生风格清,坐听万事心无营。
日高睡觉懒慵起,不欲世态昏瞳睛。
诚宜玉筒摘佳品,或向武夷搜早英。
汲将楚谷水,就取石鼎烹。
可以助君淳深幽寂之道味,高古平淡之诗情。
小方片甲洎觜翼,凡下不足论芳馨。
西湖所采者,抑亦传虚名。
不执符移往,不由关市征。
而乃辄赠遗,岂非干典刑。
高贤接物自无间,野夫得以为诚。
长谣三百言,重报不称轻。
文锦方能致珠琲,木瓜安敢邀瑰琼。
再拜捧嘉贶,读之如宠惊。
感君裁诗误题品,劝君避患宜详审。
平日视世途,孤心已寒凛。
坐逢俗客不须尝,亦恐持之为冒禁。
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仍邀同赋 其二 孙巨源1071年 北宋 · 苏轼
 押元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
三年客京辇,憔悴难具论。
挥汗红尘中,但随马蹄翻。
人情贵往返,不报生祸根。
坐令平生友,终岁不及门。
南来实清旷,但恨无与言。
不谓广陵城,得逢刘与孙。
异趣不两立,譬如王孙猿。
吾侪久相聚,恐见疑排拫。
我褊类中散子通巨源
绝交固未敢,且复东南奔。
跋小重山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二、《姑溪居士文集》卷四○、《姑溪题跋》卷一
右六诗,托长短句,寄《小重山》。
是谱不传久矣,张先子野始从梨园乐工花日新度之,然卒无其词。
异时秦观少游谓其声有琴中韵,将为予写其欲言者,竟亦不逮。
崇宁四年冬,予遇故人贺铸方回,遂传两阕,宛转䌷绎,能到人所不到处。
从而和者凡五六篇,独得游酢定甫一篇,并予所继者次第之。
会沈端卿彦国六人于瑞竹方丈,彦国出此纸,因以识之。
诸上善人,随喜作,定似天津桥上看弄猢狲,不知忠国师见之如何下语?
游酢太学录告词1087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栾城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具官某:凡有职于成均者,皆士之秀也。
尔以学业之茂,获与兹选。
勉修其行,使士大夫有观焉。
可。
手记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七、《范太史集》卷五五
傅尧俞/钦之苏轼元祐五年正月乞召还。)/苏辙/子由赵彦若元考/司马康/公休元祐三年讲官,除侍讲。)王岩叟彦霖/朱光庭公掞/吴安诗正)/贾易/明叔元祐四年两省同举御史,除殿中。)刘安世/器之吕陶/元钧吕大忠进伯/吕大临/张舜民/芸叟李周纯之/杨国宝/应之元祐六年闰八月二十七日御史。)杨瑰宝器之/谢卿材/仲适游师雄景叔/常安民/希古王汾/彦祖姚勔辉中/张耒文潜/晁补之无咎/刘唐老/寿臣廖正一明略/郝辟之希孟/吴立礼/张举子/(厚阙。志趣高洁,词学清赡,甲科登第。二十馀年,侍亲终养,屏居不仕,安恬之节,臣实不如。)曾孝纯/元祐五年十月二十八日馆阁。)孙贲/钱世雄/元祐五年八月,升陟,时权进奏院户部检法官。)宋大章/乐京/(已卒)丁骘/公默吴师仁坦求元祐五年四月一日三免讲,乞擢用。前此十科讲读。)/邵伯温/子文杜敏求拙翁元祐四年台阁清要,升。)/刘敦夫元祐四年著述科。)/龚史彦和/冯如晦叔明/冯山/允南陈鹏/图南赵伋/思诚张康国/饶州教授改官。徐铎榜及第,元祐七年学官。)章元弼(蒙之子。公肃纪常极称其有文。元祐五年学官七年再荐。)/马涓/朱绂/郑倞/周行己/师正叔)秦觏(能文)/程遵彦/(杭签。子瞻极称其才,云温公亦知之,而口未尝言。)苏坚/(衮子。子瞻称之如程。)韩纯彦(好学有文,申公尝欲除馆职。)/侯临/邵光子瞻称之。已卒。)/韩宗直/公掞称之)王普/王当/李楚怀州人,能文。)/范致明/(应制,能文。)范致虚/元祐三年及第。文甚豪。)贺铸(班行,有文。)/朱勃逊之元祐六年闰八月二十七日,与公掞御史。)/王浃/(能诗赋)杜常(诗学)/王奎永兴通判回,方识。久在陕西,言边事甚详,言:元祐二年秋,西人数十万点集;半年方起,至镇戎城下,五日而去。本无意入寇,乃梁沁布欲姑以此人情也。三家共一驼载乾粮,人甚苦之。既无所得,自后未易点集。沁布更以恩结人心,又欲立功以服国人。年方三十二。泾原之寇,先杀烽子,故无斥堠,边吏亦不知。六年六月三日镇戎之役,官军聚城中不出,并听张之练节制,帅臣无所施为。李由颐云:沁布保护嗣子,乃之伊、霍,观其所为,无篡夺之形。)/赵竦/(平吕梁百步洪之险。元祐七年举公私俱便。善治财赋。)/李潜元祐六年台阁清要。)/张瓛/游冠卿/雍钧/苏嘉元祐七年升擢清要。)/石嗣庆/李格之、子敦极称之。)/孙谔元祐七年台阁。)/陈沂/元祐七年升擢。)杨宗惠/敦夫处厚敦夫。唐大极称之。)/赵令畤/(颍签。子瞻字之曰德麟,作字说,并书来,盛称之,云已荐馆阁。)宇文邦彦/傅耆/杨阜/王涣之/张东元祐八年著述。)/商倚/刘羲仲/尹材/处初元祐四年献纳科。卒。)张云卿/伯纪元祐八年学官。)陈师锡/伯修秦观/少游陈轩元舆。坡自代。)/孔武仲彦常/应昭纬/苏炳/周尹/正孺。卒。)李由(养正)/朱光裔公远/陈元直/叔正陈元纮/张重子威/吴俦/陈瓘莹中/李百禄祐父/荣辑/子雍元祐八年学官。)陈恢/宋匪躬(履中)/宋景年遐叔/家彬中孺元祐六年台阁。)/石景略/蔡肇天启元祐六年台阁。)/李格非/李彻/(择之)韩宗质/王寔/仲弓王宁/幼安徐铎(振父)/游酢/元祐五年著述科。)田述古/(明之)李豸/方叔张庭坚/广安人盛侨司业称之。)李纯中/(师中弟。李彻言:正叔尝责尧夫不与换官。)鲜于绰大受/祝康/(法家)孙览傅师/程之才/程之元德孺/程之邵(懿父)/高士英子容/范子奇/中济刘昱/晦叔乔执中/希圣谢绶/(乔云:论议似从二程淮南发运司。)赵屼景仁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御史。)/范纯礼/夷叟自代。)赵泽/元祐四年两省御史。)郭晙(已卒。)/刘当时/叔郑富绍庭德先/田子谅/丁綖邃翁/陈陔/孙安(永弟。长社宰,宣德有能政。)/苏京/罗适/张升卿(与张宗谔以茶法勒停。)/文勋/徐君平(久从荆公学,当国时不随,子由称其文字。)/李曼/修儒。有吏才。元祐六年荐献纳。)宇文昌龄/伯脩安鼎/元祐四年两省御史。)赵君锡/无愧郑穆/闳中元祐五年正月经筵。)郑雍公肃元祐五年正月经筵。)/李栝元祐五年洋州回始识。)/石亘/毛渐(知高邮军,复三十六堰。)/朱京/杨畏子安/傅传师/传正弟。原明称之。)李君卿(考课第一,未奖。)/张安上(能吏也。)/刘涣公济元祐五年七月博士。)/李傅/(同上荐。)张景仁(同上荐。晁无咎称之。除教授。)/张咸/元祐五年七月乞免应制。)司马槱/元祐五年八月贤良。)谢良佐/公掞正叔皆称之。元祐六年著述。)畅大隐/虞策/元祐五年十月,与两省御史,自湖南运判除监察。)裴纶元祐五年御史,辞不就。)/郭知章/陈祥道/用之。精礼学。元祐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劄乞其所进《礼书》。元祐七年四月二日又荐,乞复为礼言。)丰稷/泽夫彭汝砺/器资藩兴嗣/晁说之(作《扬雄别传》,有史才。又六荐著述科。)/李/(同年。袭弟。廷珍称其文与李傅相上下。)吴仪传正侄,极称其文。)/许奉世/尧夫荐经,特就殿试。注《孝经》。)扈充元祐六年升擢清要。)/鲜于之武元祐六年台阁清要。)/周锷廉彦/许彦(处中。元祐七年台阁元祐七年十二月宫教。)/司马庭直孺/王任叔重元祐七年著述。)/李晰(邛人。能文。元祐八年学官。)/晁将之/元祐八年学官。)孙协元祐八年荐学。)/刘逵/焦蹈榜第二人。)李瑺/纪常称其能文。)虞芮乔希圣贤良,极称之。)/王谊/王发刘器之贤良。子瞻称其文。)/舒焕/吴默
游定夫居士 北宋 · 释道宁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缁林尺牍》第三六页
人溺情尘爱网,昼思夜度,无一息之停,须力与之决,收其心之放,死生乃可出。
若只括其同异,尽分于父子数者之间,我习内熏,爱缘外染,于道何能造合!
能反厥常,则心自通,道自合。
不然,难以口舌争也。
归宗岩 北宋 · 游酢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三部
奇冠南闽此最奇,归宗千古是谁归。
至今来访谁先至,知是曹刘先我知。
按:以上清乾隆游氏重刊《游廌山先生集》卷七
家谱后序 北宋 · 游酢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五八、《游定夫先生集》卷六
从事伊川程夫子之门,谓儒者之道首在敦伦睦族,谨书诸绅,以志不諠。
富哉言乎!
昔姬公陈诗以告孺子,王必丕扬其祖德,非独绍闻衣德言,亦以启佑我后人也,然而难言之矣。
宗族之坏,每在数传而后,其间保无一二式微,世世雷同附和者,或高曾皆不可问,举一勋名烂然绝无干涉之人,奉以为吾祖。
吾祖也,耻孰甚焉!
独吾族不然,吾族于春秋时最显。
粤我先人,博物洽闻,显名于诸侯,泽润生民,与东里子产并传不朽,如传称子太叔者是也。
伯度公佐魏,卓卓著功业;
伯始公继起,风裁高峻,节烈矫然,世奉为日星河岳,盖亦后先济美者矣。
再传简之公,为南丰,多所膏泽及于民,至今庙祀不衰。
自时厥后,本朝太平兴国间,簪缨朱芾,蝉联至今,巨族之称,由来尚矣。
膺祖父之休,承乏俎豆,而顾使先人之泽散佚无传焉,是谁之咎哉?
独不敢少有侵假,使支系混淆,世次紊乱,蹈雷同附和之讥。
是编之葺,兄醇倡其事,用成之,则惟以别其流者澄其源,庶无负乎敦伦睦族之训也已。
若谓光前人之烈以垂裕后昆也,则吾岂敢!
明道先生行状后1085年6月 北宋 · 游酢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五八、《游定夫先生集》卷六、《河南程氏遗书》附录、《伊洛渊源录》卷三、《程子年谱》卷一、《二程语录》卷一八、《思贤录》卷三、《宋元学案补遗》卷二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先生道德之高致,经纶之远图,进退之大节,伊川季先生与门人高弟既论其实矣,复何言,谨拾其遗事备采录云。
先生生而有妙质,闻道甚蚤。
年逾冠,明诚夫子张子厚友而师之。
子厚少时自喜其才,谓提骑卒数万可横行匈奴,视叛羌为易与耳。
故从之游者,多能道边事。
既而得闻先生论议,乃归谢其徒,尽弃其旧学以从事于道。
其视先生虽外兄弟之子,而虚心求益之意,恳恳如不及。
先生之官,犹以书抵扈,以定性未能不动致问。
先生为破其疑,使内外动静,道通为一,读其书可考而知也。
其后子厚学成德尊,识者谓与孟子比,然犹秘其学,不多为人讲之。
其意若曰,虽复多闻,不务畜德,徒善口耳而已,故不屑与之言。
先生谓之曰:「道之不明于天下久矣,人善其所习,自谓至足,必欲如孔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师资势隔,而先王之道或几乎熄矣。
处今之时,且当随其资而诱之,虽识有明暗,志有浅深,亦各有得焉,而之道,庶可驯致」。
子厚用其言,故关中学者躬行之,多与洛人并。
推其所自,先生发之也。
擢为御史,睿眷甚渥,亟承德音。
所献纳必据经术,事常辨于蚤而戒于渐。
一日,神宗纵言及于辞命,先生曰:「人主之学,惟当务为急,辞命非所先也」。
神宗为之动颜。
会同天节,宫嫔专献奇巧为天子寿,先生既言于朝,又顾谓执政戒之。
执政曰:「宫嫔实为,非上意也,庸何伤」?
先生曰:「作淫巧以荡上心,所伤多矣,公之言非是」。
执政辞遂屈。
是时有同在台列者,志未必同,然心慕其为人。
尝语人曰:「他人之贤者犹可得而议也,乃若伯淳,则如美玉然,反复视之,表里洞彻,莫见疵瑕」。
先生平生与人交无隐情,虽僮仆必托以忠信,故人亦不忍欺之。
尝自澶渊遣奴持金诣京师贸用物,计金之数可当二百千,奴无父母妻子,同列闻之,莫不骇且诮。
既而奴持物如期而归,众始叹服。
盖诚心发于中,畅于四肢,见之者信慕,事之者革心,大抵类此。
先生少长亲闱,视之如伤,又气象清越,洒然如在尘外,宜不能劳苦,及遇事,则每与贱者同,起居饮食,人不堪其难,而先生处之裕如也。
尝董役,虽祈寒烈日不拥裘、不御盖,时所巡行,众莫测其至,故人自致力,尝先期毕事。
异时夫伍中夜多哗,一夫或怖,万夫竞起,奸人乘虚为盗者不可胜数。
先生以师律处之,遂讫去无哗者。
及役罢夫散,部伍犹肃整如常。
初至鄠,有监酒税者以贿播闻,然怙力文身,自号能杀人,众皆惮之,虽监司州不敢发。
先生至,将与之同事,其人心不自安,辄为言曰:「外人谓某自盗官钱,新主簿将发之,其势穷必杀人」。
言未讫,先生笑曰:「人之为言,一至于此!
足下食君之禄,讵肯为盗?
万一有之,将救死不暇,安能杀人」?
其人默不敢言,后亦私偿其所盗,卒以善去。
州从事有既孤而遭祖母丧者,身为嫡孙,未果承重,先生推典法意告之甚悉,其人从之,至今遂为定令,而天下缙绅始习为常。
先生御小人使不丽于法,助君子使必成其美,又大抵类此。
先生虽不用,而未尝一日忘朝廷,然久幽之操,确乎如石,胸中之气冲如也。
所至士大夫多弃官从之学,朝见而夕归,饮其和,茹其实,既久而不能去。
其徒有贫者,以单衣御冬,累年而志不变、身不屈。
先生之教,要出于为己,而士之游其门者,所学皆心到自得,无求于外。
以故甚贫者忘饥寒,已仕者忘爵禄,鲁重者敏,谨细者裕,强者无拂理,愿者有立志,可以脩身,可以齐家,可以治国平天下。
非若世之士妄意空无,追咏昔人之糟粕而身不与焉,及措之事业,则伥然无据而已也。
方朝廷图任真儒以惠天下,天下有识者谓先生行且大用矣,不幸而先生卒。
呜呼,道之行与废,果非人力所能为也,悲夫!
哭而为之赞曰:天地之心,其太一之体与?
天地之化,其太和之运与?
确然高明,万物覆焉,隤然博厚,万物载焉,非以其一与?
阳自此舒,阴自此凝,消息满虚,莫见其形,非以其和与?
夫子之德,其融心涤虑,默契于此与?
不然,何穆穆不已,浑浑无涯,而能言之士,莫足以颂其美与?
嗟乎,孰谓此道未施,此民未觉,而先觉者逝与!
百世之下,有想见夫子而不可得者,亦能观诸天地之际与?
张元干大父手泽后1120年 北宋 · 游酢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五八、《芦川归来集》卷一○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
知士无难,得其用心,斯知之矣。
仲宗得大父手泽数言于乱纸中,遂严饰而藏之,以诒子孙。
此其用心,必且淬砺其质,追琢其章,以发扬幽光,讵肯失其本心以贻前人羞乎?
君子以是贤之。
宣和庚子建安游酢书。
宣义胡公志铭宣和二年三月 北宋 · 游酢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五八、《游定夫先生集》卷六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
公讳渊,字泽之姓胡氏
其先江南人,唐末避地于建州崇安籍溪
祖敏、祖容,皆率德不耀。
父罕,负气节、重然诺,乡邻有竞者,不决于有司,而听其一言,环左右数百家,终岁无讼。
资产本饶给,群从数数称贷无所偿,以故致空匮,怡然终不恨。
公生而聪敏,蚤岁能缀文。
及冠,试于有司,不与选,而益务强识,下至阴阳卜筮之书,无不精究。
亲老家贫,于是往来授学江浙间,岁终度父母所须、力能致者,尽市归以献,退无私焉。
丁外艰,母有末疾,不复远游,里闬教生徒,晨夕归省,祈寒暑雨不移晷。
诸生馈食,有鲜肥悉持归以佐母膳,母怜其诚,为之强进,而疏食饮水,躬自安之。
既永感,晚寓江湖间而家焉,岁时追慕,常欲归省坟垄,子孙以年高力谏止之。
公曰:「吾少不能致禄养,一恨也;
晚以贫故,不能处先庐、终洒埽,二恨也。
今虽七十,筋力犹健,得一归上冢,死且瞑目矣」。
既归,表识阡原,补植松槚,徘徊顾瞻,一恸而去,行道为之恻楚。
子通籍,再封宣义郎
宣和元年十一月壬子卒于所居之正寝。
子男五人:二蚤卒;
安国朝奉郎、新差权发遣提举江南东路学事;
安止、安老,皆幼。
女二人,长适宿州教授舜举,次在室。
孙男女四人,完贡入太学
庆历皇祐间,书籍多未刊,皆手传。
公为儿童时,父所传书于同乡仙洲居士之家,居士阅其所写《论语》,字体谨慎,终二十篇文无误,又视瞻凝审,重叹赏之。
有女未嫁,聪睿少伦,读书能探微旨,为择对,不轻许,察公端悫,特以妻之。
公既资纯孝,又得贤配,相与竭力,以事其亲,虽厄穷贫窭,而闺门之内雍如也。
初,安国典教荆州,数与守忤,公知其性峻,促使求田问舍,而夫人又每诫其子曰:「人患无德义耳,汝慎无得以生事累其心」。
公乃自为葺庐舍,买田数顷,语妻孥曰:「古者人有恒产,故士不仰禄。
今之宦游者,率低徊饩廪以自负于义。
一招废斥,置父母妻子于饥寒,恝然无念,可乎」?
居无何,其子使湖外,论荐隐士,属吏诉之,以为所荐者党人邹公浩所嘱,而故相范公之门人也。
坐是除名,归而托于所葺之田庐,安处无外营。
亲旧乃知公识微而虑远也。
后朝廷复其子官,总益部,而涉远道,历险涂,恐难以奉安舆;
归诚控闻,又恐不知者随而媒孽之,以贻亲忧,踌躇未决。
公察其意,乃曰:「世间祸福,非人谋所及,汝自择于义可也」。
卒听其子弃官就养,处约虽久,讫无悔辞。
自其子入官,尽斥其俸馀以赡兄弟之子,又取其子而教之,激其惰而扬其能,必欲成就而后已。
临终语安国曰:「儒者特立独行,不加少以为多,汝当以古人自期」。
言讫而逝。
次年庚子三月辛酉,其子遵治命,以公入夫人之兆。
将葬,来请铭。
铭曰:
孰不为事,事莫严于亲;
孰不为守,守莫先于身。
惟此两者,公得之于己,而又以成其子之仁。
少也文词发策上第,壮也学行望隆缙绅;
而且惕然内省,力久不息,以要于古人。
则公之子也,公谁与伦?
朝奉郎彭公墓志铭大观四年十月1110年10月 北宋 · 游酢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五八、《游定夫先生集》卷六、光绪《直隶和州志》卷五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
君讳卫,字明微,其先吉州庐陵人
曾祖讳程。
祖讳应求,仕为太子中允,赠刑部尚书
父讳思永,为御史中丞,以鲠亮称天下,赠左光禄大夫
普宁郡太君晏氏,元献公尚书户部侍郎融之女也。
光禄将告老,爱历阳江山之胜,君承志筑室居焉,故今为和州人
君少谨厚,读书不为科举谋,光禄器之,亦不迫也。
皇祐中,补太庙斋郎,君慕恋庭闱,久之不赴调。
至和中光禄成都,以恩乞监凤州酒,二年避亲罢。
光禄帅瀛,再乞赵州判官
君迟迟未行,光禄谕之曰:「瀛、赵相望,随牒可数归,与在我侧不异也」。
君虑违亲意,乃赴官。
会州武人,不闲民事,易以言辱人,君委曲弥缝,数月而郡务理,而欲荐之,君力辞,以与外邑之垂缄者,州将叹服。
甫踰年,丐侍养,优游亲侧。
又十馀年,光禄捐馆舍,居丧衰毁以孝闻。
普宁温凊,未尝一宿离左右,有不安节,则日夜侍医药,虽祁寒酷暑不解带,而普宁非君操药亦不尝也。
王荆公屏居金陵,习闻而贤之,逮守金陵,欲辟置幕府,君谢不愿也。
熙宁中淮南转运使杨公汲知君不肯去亲侧,荐为和州推官
初不以告,及命下,君骇曰:「我弃官养亲有年矣,和虽吾居,而职官行役不可免,如离亲何」?
遂不拜,自此有归田意。
元丰四年,以宣义郎致仕,乃于所居之西营地数亩,莳花竹,构亭榭,为悦亲之所,每岁时宴适其中。
名卿贤大夫闻者,莫不称颂,或作诗赞其美。
故相范公尧夫和州,数载酒相与游,遂结姻好焉。
及太夫人终,君年已六十,毁瘠甚,族党忧其不胜丧。
哲宗登极恩,迁宣德郎
今上嗣服,迁通直郎
子通籍,封奉议郎
上受八宝,迁承议郎
又以子封朝奉郎
大观四年四月十七日,终于正寝,享年七十六。
君在赵州日,民之鬻蔬者例出蔬供郡官,以免身役。
君闻知其说,义欲不取而恶违众也,告园丁曰:「我家食蔬少,尔持归鬻之,积钱尔家,待我终更并取也」。
讫去不复问。
其清畏人知如此。
初,光禄当涂,故相蔡韩公时为繁昌,微涉吏议,部使者按之急,光禄为言以免,又力荐而成就之。
及韩公当国,念念有报德意,君杜门晦疾不与通。
其不求利达如此。
性嗜经史,虽老不倦,得意处往往忘盥栉、废寝食。
至于古人奇节美行,亹亹成诵,仍以训子孙,使思齐也。
平生托于正直,故不事祠祷;
笃于名教,故不延桑门;
安于义命,故不喜占算。
终之日蚤起,命子孙燕集,诲语终日,是夕以微疾逝。
娶张氏,封崇德县君,先卒。
子男八人:諴,文林郎
诹,承议郎
询,通仕郎,蚤世;
䜣,儒林郎
諲、详、谌、诜,并举进士
女五人,皆适名家。
孙男女十人,曾孙男女二人。
大观四年十月十四日,葬于历阳长寿乡延庆里莲花冈先茔之左。
先是諴等来请铭,余尝谓君当于古人中求之,故喜为之铭。
铭曰:
势利之域,万夫骏奔。
孰旋其辀,优及圣门!
君初入官,人致其力。
荆伟其操,韩则怀德
两相知之,膴仕可期。
就养如曾,一夕不离。
蚤岁投簪,耽玩六籍。
会意如陶,欣然忘食。
孺慕不衰,书淫以老。
匪激匪求,从吾所好。
彼高者原,如栉。
神将护之,吉士之室。
游定夫 宋 · 杨时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黾勉吾将仕,谋身力已分。
漆雕惭未信,子夏离群
淡交情重,间关道路勤。
至言宜远寄,孤陋愿频闻。
游定夫(在颍昌明道先生。一作游酢诗。) 宋 · 杨时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绛帷燕侍每从容,一听微言万虑空。
却愧犹悬三釜乐,未能终此挹清风。
游定夫 宋 · 杨时
 押纸韵
忆昨相逢凤山趾,驹隙骎骎馀半纪。
君趋乌府近清光,陆海惊涛涨天起。
云帆大舸半摧溺,舣岸得全诚偶尔。
我时捧檄赴京渚,放浪江湖一浮蚁。
谈书考古老无用,哺啜糟醨咀糠秕。
东归虽复有民社,为米折腰良可耻。
市朝纷纷真羿彀,朔干燕弧不容拟。
投身中地竟谁免,未信棘端能捍矢。
楼百尺卧玄德问舍求田不须鄙。
早岁结邻初有约,齿豁头童今老矣。
筑田预想傍田庐,负耒耦耕何日始。
杨仲远 其二 1085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八、《杨龟山先生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近日不审为学何地?
向者欲往定夫处,今果然否?
夫为己之学,正犹饥渴之于饮食,非有悦乎外也,以为弗饮弗食,则饥渴之病必至于致死。
人而不学,则失其本心,不足以为人,其病盖无异于饥渴者,此固学之不可已也。
然古之善学者,必先知所止,知所止然后可以渐进。
伥伥然莫知所之,而欲望圣贤之域,多见其难矣。
此理宜切求之,不可忽也。
某迂拙之学无以希世,而望古不及,又不自量力之不足也,犹孜孜不已,宜为后生豪俊之所悯笑,而乃过为吾弟之所取信,故尤区区不敢嘿也,惟亮之。
陆思仲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九、《杨龟山先生集》卷一八
某愚不肖,尝窃念圣人没逮今千数百年,学士大夫皆外诱势利,鲜克为己者。
幸吾数人稍知自立,不役志于俗,尚齐驱并逐,以相先后,庶乎异日各有所到。
比闻吾友乃欲削发为僧,甚乖所期,中夜思之,寐不交睫,不觉起立,为之叹息也。
且佛之为中国害久矣,士之有志于古者,力排而疾攻之,世常有焉。
唐之韩退之,今之孙明复石守道、欧阳公之徒,皆其人也。
然此数人者,其智未足以明先王之道、传之学,其所守不叛于道盖寡矣,况如彼何哉?
是犹以一杯水救一舆薪之火,其不胜也宜矣。
某自抵京师,与定夫河南二程先生游,朝夕粗闻其绪言,虽未能窥圣学门墙,然亦不为异端迁惑矣。
今夫所谓道者,无适而非也,况君臣父子夫妇乎?
故即君臣而有君臣之义,即父子而有父子之仁,即夫妇而有夫妇之别,此吾圣人所以无适而非道也。
离此而即彼,则取舍之心多矣。
以取舍之心求道,则其分于道也不已远乎?
彼其君臣父子夫妇且不能容之,则其为道也不已隘乎?
且佛之言曰:吾之道足以断轮回,出死生。
故溺其说者争趋之,彼以死生为足厌苦,而求免之,果足为道耶?
其信然耶?
夫古之大学之道,必先明天德,知天德则死生之说、鬼神之情状当自见矣。
是道也,圣人详言于《易》,不必徇邪说而外求也。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
子姑尽心,然后儒佛之是非较然,而信吾言之不惑也。
世之为佛之徒者,将以为道耶?
则废人伦,逆天理,非所以为道也。
将以求福田利益,则与世之行谒公门以徼名逐利者无以异也,尚何足道哉!
左右无一可者而且为之,在先王之时宜有诛焉,而谓贤者可为乎?
吾友智明、志刚,于朋游中为可畏者,此不肖汲汲望其成而进于吾道者也。
今反若是,则吾于他人复何望欤?
夫道终不复于古乎,安得豪杰之士不易乎世者与之共言乎!
朋友道废久矣,某于思仲非特一朝燕游之好也,故不敢不以所闻告。
吾子其慎思之,毋以吾言为不足听也。
子之为是也,内则贻吾亲之忧,外则干先王之诛,失朋友之望,宜速反之无缓。
区区临纸不能尽所怀,姑道此布左右,伏惟亮之,幸甚。
游定夫 其一 1083年5月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杨龟山先生集》卷一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春初建安,曾托志宁附书,计尘听览。
为别滋久,瞻系之至,旦夜不能忘。
夏热,不审起居何如?
某自衢买舟渡江,沿淮入清河,过吕梁百步,凡五十有二日始达彭城
东南风波之险,所历几尽。
幸而举家幼累各安,差足为慰。
彭城古郡僻寂,达官显人不至。
其境颇无将迎之劳,而民事又简。
虽敝司有库务,兼局之多,然出纳有时,亦不至劳力,尤称养拙也。
在鄙心为可悔恨者,特去亲远耳,其他无足念者。
所怀千万,临纸不能悉布,惟冀为道自重。
游定夫 其二 1083年7月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杨龟山先生集》卷一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四月二日到官舍,初四日交承职事。
彭城风物质陋,与吾乡大异。
幸有鱼稻鹑雉之类,足以充食,故南人处之差为便耳。
太守王大夫宽厚,颇有恺悌之风,属吏之幸也。
某离家将半年,思亲之怀日甚一日,其情意若不可堪,不知愈久何以处之。
定夫官期犹一年,思复时常相聚,讲学之乐何可量,但钦羡耳。
志宁曾来相会否,企仰高论,无日忘之。
惟数以书见教,庶足少慰鄙心。
暑毒,千万珍卫。
游定夫 其三 1094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杨龟山先生集》卷一九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某穷居习閒久矣,乍尔莅事,不无应接之烦。
然义所当勉,亦不敢苟且自堕。
事有间即读《易》。
然无朋游共学相与讲明,每有所疑,徒切瞻企耳。
去年相别时定夫亦读《易》,计须精到,有便愿以所得见教,不宜有吝也。
盖吾侪所学,既与世背驰,朋友数人又各南北,切磋之益,以待面求亦无及矣,公宜亮之。
固不敢嘿嘿,亦当有浼问以取质左右也。
吾友閒居,从游者必多,所得有人否?
其质有可进者,宜切诱掖之,不当以彊聒为耻也。
敝乡二杨与舍弟欲亲炙席下,果然否?
幸加驱策。
区区非纸可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