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长杨赋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二、文选卷九
明年,上将大誇胡人以多禽兽。秋,命右扶风发民入南山,西自褒斜,东至弘农,南驱汉中,张罗罔罝罘,捕熊罴豪猪虎豹狖玃狐兔麋鹿,载以槛车,输长杨射熊馆。以网为周阹,纵禽兽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获,上亲临观焉。是时,农民不得收敛。雄从至射熊馆,还,上《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其辞曰:
墨客卿问于翰林主人曰:「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沾而恩洽,动不为身。
今年猎长杨,先命右扶风,左太华而右褒斜,椓𡽱嶭而为弋,纡南山以为罝。
罗千乘于林莽,列万骑于山隅。
帅军踤阹,锡戎获胡。
扼熊罴,拖豪猪
木拥枪累,以为储胥
此天下之穷览极观也。
虽然,亦颇扰于农人。
三旬有馀,其廑至矣,而功不图,恐不识者外之则以为娱乐之游,内之则不以为乾豆之事,岂为民乎哉!
且人君以玄默为神,澹泊为德,今乐远出以露威灵,数摇动以罢车甲,本非人主之急务也,蒙窃惑焉。
翰林主人曰:吁,客何谓之兹耶!
若客所谓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也。
仆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其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客曰:唯唯」。
主人曰:「昔有彊秦,封豕其土,窫窳其民,凿齿之徒相与摩牙而争之。
豪俊麋沸云扰,群黎为之不康。
于是上帝眷顾高祖高祖奉命,顺斗极,运天关
横钜海,漂昆仑。
提剑而叱之,所过麾城摲邑,下将降旗
一日之战,不可殚记。
当此之勤,头蓬不暇梳,饥不及餐。
鞮鍪生虮虱,介冑被沾汗。
以为万姓请命乎皇天。
乃展人之所诎,振人之所乏。
规亿载,恢帝业。
七年之间而天下密如也。
逮至圣文,随风乘流,方垂意于至宁
躬服节俭,绨衣不弊,革鞜不穿。
大厦不居,木器无文。
于是后宫贱玳瑁而疏珠玑,却翡翠之饰,除彫琢之巧。
恶丽靡而不近,斥芬芳而不御,抑止丝竹晏衍之乐,憎闻郑卫幼眇之声,是以玉衡正而太阶平也。
其后熏鬻作虐,东夷横畔。
羌戎睚眦,闽越相乱。
遐𤱕为之不安,中国蒙被其难。
于是圣武勃怒,爰整其旅。
乃命骠卫汾沄沸渭,云合电发。
猋腾波流,机骇蜂轶。
疾如奔星,击如震霆
碎轒辒,破穹庐。
脑沙幕,髓余吾
遂躐乎王庭。
驱橐驼,烧熐蠡。
分剺单于,磔裂属国。
坑谷,拔卤莽,刊山石。
蹂尸舆厮,系累老弱。
󰂀鋋瘢耆、金镞淫夷者数十万人,皆稽颡树颌,扶服蛾伏。
二十馀年矣,尚不敢惕息。
天兵四临,幽都先加。
回戈邪指,南越相夷。
靡节西征,羌僰东驰。
是以遐方疏俗,殊邻绝党之域。
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
莫不蹻足抗首,请献厥珍。
使海内澹然,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今朝廷纯仁,遵道显义,并包书林,圣风云靡
英华沈浮,洋溢八区。
普天所覆,莫不沾濡。
士有不谈王道者樵夫笑之。
意者以为事罔隆而不杀,物靡盛而不亏。
故平不肆险,安不忘危。
乃时以有年出兵,整舆竦戎
振师五柞,习马长杨
简力狡兽,校武票禽。
乃萃然登南山,瞰乌弋。
西厌月𩨳,东震日域。
又恐后代迷于一时之事,常以此为国家之大务,淫荒田猎,陵夷而不御也。
是以车不安轫,日未靡旃。
从者彷佛,骫属而还。
亦所以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
复三王之田,反五帝之虞。
使农不辍耰,工不下机
婚姻以时,男女莫违。
凯弟,行简易。
矜劬劳,休力役。
百年,存孤弱
帅与之,同苦乐。
然后陈钟鼓之乐,鸣鼗磬之和,建碣磍之虡。
拮隔鸣球,掉八列之舞。
酌允铄,肴乐胥。
听庙中之雍雍,受神人之福祜。
歌投颂,吹合雅。
其勤若此,故真神之所劳也。
方将俟元符,以禅梁甫之基,增泰山之高。
延光于将来,比荣乎往号。
岂徒欲淫览浮观,驰骋粳稻之地,周流梨栗之林,蹂践刍荛,誇诩众庶,盛狖玃之收,多麋鹿之获哉!
盲者不见咫尺,而离娄烛千里之隅;
客徒爱胡人之获我禽兽,曾不知我亦已获其王侯。
言未卒,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曰:大哉体乎!
允非小人之所能及也。
乃今日发蒙,廓然已昭矣」!
上书谏勿许单于 其二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二
臣闻《六经》之治,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
二者皆微,然而大事之本,不可不察也。
单于上书求朝,国家不许而辞之,臣愚以为汉与匈奴从此隙矣。
本北地之狄,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其不可使隙甚明。
臣不敢远称,请引秦以来明之:
秦始皇之强,蒙恬之威,带甲四十馀万,然不敢窥西河,乃筑长城以界之。
会汉初兴,以高祖之威灵,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士或七日不食。
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卒其所以脱者,世莫得而言也。
高皇后尝忿匈奴,群臣庭议樊哙请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曰:「可斩也,妄阿顺指」!
于是大臣权书遗之,然后匈奴之结解,中国之忧平。
孝文时匈奴侵暴北边,候骑至雍甘泉京师大骇,发三将军屯细柳、棘门霸上以备之,数月乃罢。
孝武即位,设马邑之权,欲诱匈奴,使韩安国将三十万众侥于便地,匈奴觉之而去,徒费财劳师,一虏不可得见,况单于之面乎!
其后深惟社稷之计,规恢万载之策,乃大兴师数十万,使卫青去病操兵,前后十馀年。
于是浮西河,绝大幕,破窴颜,袭王庭,穷极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临瀚海,虏名王贵人以百数。
自是之后,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
且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于狼望之北哉?
以为不壹劳者不久佚,不暂费者不永宁,是以忍百万之师,以摧饿虎之喙,运府库之财,填卢山之壑,而不悔也。
至本始之初匈奴桀心,欲掠乌孙,侵公主,乃发五将之师十五万骑猎其南,而长罗侯乌孙五万骑震其西,皆至质而还。
时鲜有所获,徒奋扬威武,明汉兵若雷风耳。
虽空行空反,尚诛两将军
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逮至元康神爵之间,大化神明,鸿恩溥洽,而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日逐、呼韩邪携国归化,扶伏称臣,然尚羁縻之,计不颛制
自此之后,欲朝者不距,不欲者不强。
何者?
外国天性忿鸷,形容魁健,负力怙气,难化以善,易隶以恶,其强难诎,其和难得。
故未服之时,劳师远攻,倾国殚货,伏尸流血,破坚拔敌,如彼之难也;
既服之后,慰荐抚循,交接赂遗,威仪俯仰,如此之备也。
往时尝屠大宛之城,踏乌桓之垒,探姑缯之壁,籍荡姐之场,艾朝鲜之旃,拔两越之旗,近不过旬月之役,远不离二时之劳,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云彻席卷,后无馀灾。
惟北狄为不然,真中国之坚敌也,三垂比之悬矣,前世重之兹甚,未易可轻也。
单于归义,怀款诚之心,欲离其庭,陈见于前,此乃上世之遗策,神灵之所想望,国家虽费,不得已者也。
奈何距以来厌之辞,疏以无日之期,消往昔之恩,开将来之隙!
夫款而隙之,使有恨心,负前言,缘往辞,归怨于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之心,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大忧乎!
夫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诚先于未然,即蒙恬樊哙不复施,棘门、细柳不复备,马邑之策安所设,卫、霍之功何得用,五将之威安所震?
不然,壹有隙之后,虽智者劳心于内,辩者毂击于外,犹不若未然之时也。
且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费岁以大万计者,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
乃以制匈奴也。
夫百年劳之,一日失之,费十而爱一,臣窃为国不安也。
惟陛下少留意于未乱未战,以遏边萌之祸(《汉书·匈奴传》)
元后诔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四
新室文母太后崩,天下哀痛,号哭涕泗,思慕功德,咸上柩,诔之铭曰:
惟我有新室文母圣明皇太后姓出黄帝西陵昌意
实生高阳纯德虞帝
孝闻四方,登陟帝位。
禅受伊唐,爰初胙土。
陈田至王,营相厥宇。
度河济旁,沙麓之灵。
太阴之精,天生圣姿。
豫有祥祯,作合于汉。
配元生成,孝顺皇姑。
圣敬齐庄(《古文苑》作「承家尚庄」),内则纯备(《古文苑》作「被」)
后烈丕光,肇初配元。
天命是将,兆征显见。
新都黄龙汉成既终。
胤嗣匪生,哀帝承祚。
惟离典经,尚是言异。
大命俄颠,厥年夭陨。
大终不盈,文母览之。
千载不倾,博选大智。
新都宰衡,明圣作佐。
与图国艰,以度厄运
徵立中山,庶其可济。
博采淑女,备其侄娣。
(一作「亲」)礼高禖,祈庙嗣继。
靡格匪天,靡动匪地。
穆穆明明,昭事上帝。
弘汉祖考,夙夜匪懈
兴灭继绝,博立侯王。
亲睦庶族,昭穆序明。
帝致友属,靡有遗荒
咸被祚庆,冀以金火。
赤仍有央,勉进大圣。
上下兼该,群祥众瑞。
正我黄来,火德将灭。
惟后于斯,天之所坏。
人不敢支,哀平夭折。
百姓分离,祖宗之愆。
终其不全,天命有托。
谪在于前,属遭不造。
(一作「策」)极而迁,皇天眷命。
黄虞之孙,历世运移。
属在圣新,代于汉刘。
受祚于天,汉祖承命。
赤传于黄,摄帝受禅。
立为真皇,允受(一作「执」)厥中。
以安黎众,汉庙黜废,移定安公。
皇皇灵祖,惟若孔臧
降兹圭璧,命服有常。
为新帝母,鸿德不忘。
钦德伊何,奉命是行。
菲薄服食,神祗是崇。
尊不虚统,惟祗惟庸(一作「惟垣惟墉」)
隆循(一作修)人敬,先民是从。
承天祗家,允恭虔恪。
丰阜庶卉,旅力不射。
恤民于留,不皇诡作。
别计十邑,国之是度。
还奉于此,以处贫薄
罢苑置县,筑里作宅。
以处贫穷,哀此嫠独,起常盈仓,五十万斛。
诸生储,以劝好学。
志在黎元,是劳是勤。
春巡灞浐,秋臻黄山
夏抚鄠杜,冬恤泾樊。
大射飨饮,飞羽之门。
绥宥耆幼,不拘妇人。
刑女归家,以育贞信。
玄冥季冬,搜狩上兰。
寅宾出日,东秩旸谷。
鸣鸠拂羽,胜降桑木(《古文苑》作「戴胜降桑」失韵)
蚕于茧馆,躬执筐曲。
帅导群妾,咸修(《古文苑》作「循」)蚕蔟。
分茧理丝,女工是敕。
遐迩蒙祉,中外禔福。
自京逮海,靡不仰德。
成类存生,秉天地经。
无物不理,无人不宁。
尊号文母,与新有成。
世奉长寿,靡堕有倾。
著德太常,注诸旒旌
呜呼哀哉,以昭鸿名。
享国六十,殂落而崩。
四海伤怀,擗踊拊心。
若丧考妣,遏密八音。
呜呼哀哉,万方不胜。
德被海表,弥流魂精。
去此昭昭,就彼冥冥。
忽兮不见,超兮西征。
既作下宫,不复故庭。
爰缄伊铭,呜呼哀哉(《艺文类聚》十五、《古文苑》。)
定陶王欣为皇太嘴动绥和元年二月 西汉 · 汉成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八
朕承太祖鸿业,奉宗庙二十五年,德不能绥理宇内,百姓怨望者众,不蒙天佑,至今未有继嗣,天下无所系心。
观于往古近事之戒,祸乱之萌,皆繇斯焉。
定陶王欣,于朕为子,慈仁孝顺,可以承天序,继祭祀。
其立皇太子,封中山王谏大夫冯参宜乡侯,益中山国三万户,以慰其意。
赐诸侯王、列侯金,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三老、孝弟力田帛,各有差(《汉书·成纪》)
王凤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周公身有至圣之德,属有叔父之亲,而成王有独见之明,无信谗之听,然流言周公惧。
穰侯昭王之舅也,权重于秦,威震邻敌,有偃伏之爱,心不介然有间,然范睢起徒步,由异国,无雅信,开一朝之说,而穰侯就封。
及近者武安侯之见退。
三事之迹,相去各数百岁,若合符节,甚不可不察。
将军周公之谦惧,损穰侯之威,放武安之欲,毋使范睢之徒,得间其说(《汉书》本传)
奏复置御史大夫 西汉 · 朱博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七
帝王之道不必相袭,各繇时务。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今更为大司空,与丞相同位,未获嘉祐。
故事,选郡国守相高第为中二千石,选中二千石为御史大夫,任职者为丞相,位次有序,所以尊圣德,重国相也。
今中二千石未更御史大夫而为丞相,权轻,非所以重国政也。
臣愚以为大司空官可罢,复置御史大夫,遵奉旧制。
臣愿尽力,以御史大夫为百僚率(《汉书·朱博传》:大司空奏言。)
奏罢悼园南陵云陵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八
本始元年丞相义等议,谥孝宣皇帝亲曰悼园,置邑三百家。
至元康元年丞相相等奏,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益故奉园民满千六百家,以为县。
臣愚以为皇考庙本不当立,累世奉之,非是。
孝文太后南陵孝昭太后云陵园,虽前以礼不复修,陵名未正。
谨与大司徒晏等百四十七人议,皆曰孝宣皇帝以兄孙继统为孝昭皇帝后,以数,故孝元世以孝景皇帝及皇考庙亲未尽,不毁。
此两统贰父,违于礼制。
案义奏亲谥曰「悼」,裁置奉邑,皆应经义。
相奏悼园称皇考,立庙,益民为县,违离祖统,乖缪本义
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者,乃谓若虞舜夏禹、殷汤、周文、汉之高祖受命而王者也,非为继祖统为后者也。
臣请皇高祖考庙奉明园毁勿修,罢南陵云陵为县(《汉书·韦玄成传》:平帝元始中大司马王莽奏,奏可。)
奏复长安南北郊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八
王者父事天,故爵称天子。
孔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
王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缘考之意,欲尊祖。
推而上之,遂及始祖。
是以周公郊祀后稷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礼记》天子祭天地及山川,岁遍。
《春秋谷梁传》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郊。
高皇帝受命,因雍四畤,起北畤,而备五帝,未共天地之祀。
孝文十六年新垣平,初起渭阳五帝庙,祭泰一、地祇,以太祖高皇帝配。
冬至祠泰一,存至祠地祇,皆并祠五帝,而共一牲,上亲郊拜。
后平伏诛,乃不复自亲,而使有司行事。
孝武皇帝雍,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祠,则礼不答也」。
于是元鼎四年十一月甲子始立后土祠汾阴
或曰,五帝,泰一之佐,宜立泰一。
五年十一月癸未始立泰一祠于甘泉,三岁一郊,与雍更祠,亦以高祖配,不岁事天,皆末应古制。
建始元年,徙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于长安南北郊。
永始元年三月,以未有皇孙,复甘泉、河东祠。
绥和二年,以卒不获祐,复长安南北郊。
建平三年,惧孝哀皇帝之疾未瘳,复甘泉、汾阴祠,竟复无福。
臣谨与太师孔光长乐少府平晏大司农左咸、中垒校尉刘歆、太大中大夫朱阳、博士薛顺、议郎国由等六十七人议,皆曰宜如建始时丞相匡衡等议,复长安南北郊如故(《汉书·郊祀志》下:平帝元始五年大司马王莽奏言。)
奏改郊祀礼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八
《周官》天坠之祀,乐有别有合。
其合乐曰「以六律、六钟、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祀天神,祭地祇,祀四望,祭山川,享先妣先祖。
凡六乐,奏六歌,而天地神祇之物皆至。
四望,盖谓日月星海也。
三光高而不可得亲,海广大无限界,故其乐同。
祀天则天文从,祭地则地理从。
三光,天文也。
山川,地理也。
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地,其谊一也。
天地合精,夫妇判合。
祭天南郊,则以地配,一体之谊也。
天地位皆南乡,同席,地在东,共牢而食。
高帝高后配于坛上,西乡在北,亦同席共牢。
牲用茧栗,玄酒陶匏。
《礼记》曰:「天子籍田千亩以祀天地。
繇是言之,宜有黍稷。
天地用牲一,燔燎瘗埋用牲一,高帝高后用牲一。
天用牲左,及黍稷,燔燎南郊;
地用牲右,及黍稷,瘗于北郊。
其旦,东乡再拜朝日;
其夕,西乡再拜夕月。
然后孝弟之道备,而神祇嘉享,万福降辑
此天地合祀,以祖妣配者也。
其别乐曰:「冬日至,于地上圜丘奏乐六变,则天神皆降;
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乐八变,则地祇皆出」。
天地有常位,不得常合,此其各特祀者也。
阴阳之别于日冬夏至,其会也以孟春正月上辛若丁。
天子亲合祀天地于南郊,以高帝高后配。
阴阳有离合,《易》曰:「分阴分阳,叠用柔刚」。
以日冬至,使有司奉祠南效,高帝配而望群阳;
夏至,使有司奉祭北郊,高后配而望群阴:皆以助致微气,通道幽弱。
当此之时,不省方,故天子不亲而遣有司,所以正承天顺地,复圣王之制,显太祖之功也。
渭阳祠勿复修。
群望未悉定,定复奏(《汉书·郊祀志》下:又颇改其礼。又略见《御览》五百二十九引《三辅黄图》:宰衡王莽奏。)
奏请诸将帅封爵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八
明圣之世,国多贤人,故唐虞之时,可比屋而封,至功成事就,则加赏焉。
至于夏后涂山之会,执玉帛者万国,诸侯执玉,附庸执帛
周武王孟津之上,尚有八百诸侯。
周公居摄,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盖诸侯千八百矣,《礼记·王制》千七百馀国,是以孔子著《孝经》曰:「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
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此天子之孝也。
秦为亡道,残灭诸侯以为郡县,欲擅天下之利,故二世而亡。
高皇帝受命除残,考功施赏,建国数百,后稍衰微,其馀仅存。
太皇太后躬统大纲,广封功德以劝善,兴灭继绝以永世,是以大化流通,暮且成。
遭羌寇害西海郡,反虏流言东郡,逆贼惑众西土,忠臣孝子莫不奋怒,所征殄灭,尽备厥辜,天下咸宁
今制礼作乐,实考周爵五等,地四等,有明文;
殷爵三等,有其说,无其文。
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臣请诸将帅当受爵邑者爵五等,地四等(《汉书·王莽传》上:王邑等破翟义京师置酒未央宫白虎殿,劳赐将帅。诏陈崇治校军功,第其高下,乃上奏云云,奏可。)
大诰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九
居摄二年十月甲子摄皇帝若曰:大诰道诸侯王三公列侯于汝卿大夫元士御事。
不吊,天降丧于赵、傅、丁、董,洪惟我幼冲孺子,当承继嗣无疆大历服事,予未遭其明惁能道民于安,况其能往知天命
熙!
我念孺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所济度,奔走以傅近奉承高皇帝所受命,予岂敢自比于前人乎!
天降威明,用宁帝室,遗我居摄宝龟。
太皇太后以丹后之符,乃绍天明意,诏予即命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
反虏故东郡太守翟义兴师动众,曰:「有大难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靖」。
于是动严乡侯信,诞敢犯祖乱宗之序。
天降威遗我宝龟,固知我国有呰灾,使民不安,是天反复右我汉国也。
粤其闻日,宗室之俊有四百人,民献仪九万夫,予敬以终于此谋继嗣图功。
我有大事,休,予卜并吉,故我出大将郡太守诸侯相令长曰:「予得吉卜,予惟以汝于伐东郡严乡逋播臣」。
国君或者无不反曰:「难大,民亦不静,亦惟在帝宫诸侯宗室,于小子族父,敬不可征」。
帝不违卜,故予为冲人长思厥难曰:「乌乎!
义、信所犯,诚动鳏寡,哀哉」!
予遭天役遗,大解难于予身,以为孺子,不身自恤。
国君泉陵侯上书曰:「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乐,班度量,而天下大服。
太皇太后承顺天心,成居摄之
皇太子孝平皇帝子,年在襁褓,宜且为子,知为人子道,令皇太后得加慈母恩,畜养成就,加元服,然后复子明辟」。
熙!
为我孺子之故,予惟赵、傅、丁、董之乱,遏绝继嗣,变剥适庶,危乱汉朝,以成三勖,队极厥命。
乌乎!
害其可不旅力同心戒之哉!
予不敢僭上帝命。
天休于安帝室,兴我汉国,惟卜用克绥受兹命。
今天其相民,况亦惟卜用!
太皇太后肇有元城沙鹿之右,阴精女主圣明之祥,配元生成,以兴我天下之符,遂获西王母之应,神灵之徵,以佑我帝室,以安我大宗,以绍我后嗣,以继我汉功。
厥害适统不宗元绪者,辟不远亲,辜不避戚。
夫岂不爱?
亦惟帝室。
是以广立王侯,并建曾玄,俾屏我京师绥抚宇内;
博徵儒生,讲道于廷,论序乖缪,制礼作乐,同律度量,混壹风俗;
正天地之位,昭郊宗之礼,定五时庙祧,咸秩亡文;
灵台,立明堂,设辟雍张太学,尊中宗高宗之号。
昔我高宗崇德建武,克绥西域,以受白虎威胜之瑞,天地判合,《乾》《坤》序德。
太皇太后临政,有龟龙麟凤之应,五德嘉符,相因而备。
《河图》《洛书》远自昆仑,出于重野。
古谶著言,肆今享实。
此乃皇天上帝所以安我帝室,俾我成就洪烈也。
乌乎!
天用威辅汉始而大大矣。
尔有惟旧人泉陵侯之言,尔不克远省,尔岂知太皇后后若此勤哉!
天毖劳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安皇帝之所图事。
予告我诸侯王公列侯卿大夫元士御事;
天辅诚辞,天其累我以民,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
天亦惟劳我民,若有疾,予害敢不于祖宗所受休辅?
予闻孝子善继人之意,忠臣善成人之事。
予思若考作室,厥子堂而构之;
厥父菑,厥子播而获之。
予害敢不于身抚祖宗之所受大命?
若祖宗乃有效汤武伐厥子,民长其劝弗救。
乌乎肆哉!
诸侯王公列侯卿大夫元士御事,其勉助国道明!
亦惟宗室之俊,民之表仪,迪知上帝命。
粤天辅诚,尔不得易定!
况今天降定于汉国,惟大艰人翟义刘信大逆,欲相伐于厥室,岂亦知命之不易乎?
予永念曰天惟丧翟义刘信,若啬夫,予害敢不终予亩?
天亦惟休于祖宗,予害其极卜,害敢不于从?
率宁人有旨疆土,况今卜并吉!
故予大以尔东征,命不僭差,卜陈惟若此(《汉书·翟方进附传》)
下书即真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九
予以不德,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而太皇太后之末属。
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诏告,属予以天下兆民。
赤帝汉氏高皇帝之灵,承天命,传国金策之书,予甚祗畏,敢不钦受!
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新。
其改正朔,易服色,变牺牲,殊徽帜,异器制。
十二月朔癸酉建国元年正月之朔,以鸡鸣为时,服色配德上黄,牺牲应正用白,使节之旄幡皆纯黄,其署曰「新使五威节」,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汉书·王莽传》上)
汉庙始建国元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九
予之皇始祖考虞帝受嬗于唐,汉氏初祖唐帝,世有传国之象,予复亲受金策于汉高皇帝之灵。
惟思褒厚前代,何有忘时?
汉氏祖宗有七,以礼立庙于定安国
其园寝庙在京师者,勿罢,祠荐如故。
予以秋九月亲入汉氏高、元、成、平之庙。
诸刘更属籍京兆大尹,勿解其复,各终厥身,州牧数存问,勿令有侵冤(《汉书·王莽传》中)
自说德祥事始建国元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九
初元四年生之岁也,当汉九世火德之厄,而有此祥兴于高祖考之门。
门为开通,梓犹子也,言王氏当有贤子开通祖统,起于柱石大臣之位,受命而王之符也(《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初元四年皇后曾祖父齐南东平陵王伯墓门梓柱卒生枝叶,上出屋后,王莽篡位,自说之云云。案《王莽传》中遣王奇等班符命四十二篇于天下,德祥五事,符命二十五,福应十二,此即德祥五事之一。)
总说符命始建国元年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九
帝王受命,必有德祥之符瑞,协成五命,申以福应,然后能立巍巍之功,传于子孙,永享无穷之祚。
故新室之兴也,德祥发于汉三七九世之后。
肇命于新都,受瑞于黄支,开王于武功,定命于子同,成命于巴宕,申福于十二应,天所以保佑新室者深矣,固矣!
武功丹石出于汉氏平帝末年,火德销尽,土德当代,皇天眷然,去汉与新,以丹石始命于皇帝。
皇帝谦让,以摄居之,未当天意,故其秋七月,天重以三能文马。
皇帝复谦让,未即位,故三以铁契,四以石龟,五以虞符,六以文圭,七以玄印,八以茂陵石书,九以玄龙石,十以神井,十一以大神石,十二以铜符帛图。
申命之瑞,寝以显著,至于十二,以昭告新皇帝。
皇帝深惟上天之威不可不畏,故去摄号,犹尚称假,改元为初始,欲以承塞天命,克厌上帝之心。
然非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故是日天复决以勉书,又侍郎王盱见人衣白布单衣,赤缋方领,冠小冠,立于王路殿前,谓盱曰:「今日天同色,以天下人民属皇帝」。
盱怪之,行十馀步,人忽不见。
至丙寅暮,汉氏高庙有金匮图策:「高帝承天命,以国传新皇帝」。
明旦,宗伯孝侯刘宏以闻,乃召公卿议,未决,而大神石人谈曰:「趣新皇帝之高庙受命,毋留」!
于是新皇帝立登车,之汉氏高庙受命。
受命之日,丁卯也。
丁,火,汉氏之德也。
卯,刘姓所以为字也。
明汉刘火德尽,而传于新室地。
皇帝谦谦,既备固让,十二符应迫著,命不可辞。
惧然祗畏,苇然闵汉氏之终不可济,亹亹在左右之不得从意,为之三夜不御寝,三日不御食,延问公侯卿大夫,佥曰:「宜奉如上天威命」。
于是乃改元定号,海内更始。
新室既定,神祇欢喜,申以福应,吉瑞累仍。
《诗》曰:「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此之谓也。
五威将奉《符命》,赍印绶,王侯以下及吏官名更者,外及匈奴、西域,侥外蛮夷,皆即授新室印绶,因收故汉印绶。
赐吏爵人二级,民爵人一级,女子百户羊酒,蛮夷币帛各有差。
大赦天下(《汉书·王莽传》中)
策命孺子始建国元年正月 其一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咨尔婴,昔皇天右乃太祖,历世十二,享国二百一十载,历数在于予躬。
《诗》不云乎?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封尔为定安公,永为新室宾。
于戏!
敬天之休,往践乃位,毋废予命(《汉书·王莽传》中)
上书请复太上皇寝庙园 西汉 · 平当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八
臣闻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三十年之间,道德和洽,制礼兴乐,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今圣汉受命而王,继体承业二百馀年,孜孜不怠,政令清矣。
然风俗未和,阴阳未调,灾害数见,意者大本有不立与?
德化休征不应之久也!
祸福不虚,必有因而至者焉。
宜深迹其道而务修其本。
昔者帝尧南面而治,先「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而化及万国。
《孝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夫孝子善述人之志,周公即成文武之业而制作礼乐,修严父配天之事,知文王不欲以子临父,故推而序之,上极于后稷而以配天。
此圣人之德,亡以加于孝也。
高皇帝圣德受命,有天下,尊太上皇,犹周文武之追王太王王季也。
此汉之始祖,后嗣所宜尊奉以广盛德,孝之至也。
书》云:「正稽古建功立事,可以永年,传于亡穷(《汉书·平当传》)」。
谏益封董贤等封事 西汉 · 王嘉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八
臣闻爵禄土地,天之有也。
书》云:「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王者代天爵人,尤宜慎之。
裂地而封,不得其宜,则众庶不服,感动阴阳,其害疾自深。
今圣体久不平,此臣嘉所内惧也。
高安侯贤,佞幸之臣,陛下倾爵位以贵之,单货财以富之,损至尊以宠之,主威已黜,府藏已竭,唯恐不足。
财皆民力所为,孝文皇帝欲起露台,重百金之费,克己不作。
散公赋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臣常为之寒心。
太皇太后以永信太后遗诏,诏丞相御史户,赐三侯国,臣窃惑。
山崩地动,日食于三朝,皆阴侵阳之戒也。
前贤已再封,晏、商再易邑,业缘私横求,恩已过厚,求索自恣,不知厌足,甚伤尊尊之义,不可以示天下,为害痛矣!
臣骄侵罔,阴阳失节,气感相动,害及身体。
陛下寝疾久不平,继嗣未立,宜思正万事,顺天人之心,以求福佑,奈何轻身肆意,不念高祖之勤苦垂立制度,欲传之于无穷哉!
《孝经》曰:「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臣谨封上诏书,不敢露见,非爱死而不自法,恐天下闻之,故不敢自效。
愚戆数犯忌讳,唯陛下省察(《汉书·王嘉传》傅太后薨,上因托傅太后遗诏,令成帝母王太后下丞相御史,益封贤二千户,及赐孔乡侯、汝昌侯阳新侯国。封还书,因奏封事,谏上及太后。)
上书言王氏世权 西汉 · 杜业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王氏世权日久,朝无骨鲠之臣,宗室诸侯微弱,与系囚无异,自佐史以上至于大吏皆权臣之党。
曲阳侯根,前为三公辅政,知赵昭仪皇子,不辄白奏,反与赵氏比周,恣意妄行,谮诉故许后,被加以非罪,诛破诸许族,败元帝外家。
内嫉妒同产兄姊红阳侯立及淳于氏,皆老被放弃,新喋血京师,威权可畏。
高阳侯薛宣有不养母之名,安昌侯张禹奸人之雄,惑乱朝廷,使先帝负谤于海内,尤不可不慎。
陛下初即位,谦让未皇,孤独特立,莫可据仗,权臣易世,意若探汤
宜蚤以义割恩,安百姓心。
窃见朱博忠信勇猛材略不世出,诚国家雄俊之宝臣也,宜征置左右,以填天下。
此人在朝,则陛下可高枕而卧矣。
昔诸吕欲危刘氏,赖有高祖臣周勃陈平尚存,不者,几为奸臣笑(《汉书·杜周附传》:哀即位,业复上书言。)
上书言王凤专擅 西汉 · 梅福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
臣闻箕子佯狂于殷,而为周陈《洪范》;
叔孙通遁秦归汉,制作仪品。
夫叔孙先非不忠也,箕子非疏其家而畔亲也,不可为言也。
高祖纳善若不及,挫渡若转圜,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
陈平起于亡命而为谋主,韩信拔于行陈而建上将
故天下之士,云合归汉,争进奇异,知者竭其策,愚者尽其虑,勇士极其节,怯夫勉其死。
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亡敌于天下也。
孝文皇帝起于代谷,非有周召之师,之佐也,循高祖之法,加以恭俭。
当此之时,天下几
繇是言之,循高祖之法则治,不循则乱。
何者?
秦为亡道,削仲尼之迹,灭周公之轨,坏井田,除五等,礼废乐崩,王道不通,故欲行王道者,莫能致其功也。
孝武皇帝好忠谏,说至言,出爵不待廉茂,庆赐不须显功,是以天下布衣,各厉志竭精,以赴阙廷自闑鬻者,不可胜数。
汉家得贤,于此为盛。
使孝武皇帝听用其计,升平可致。
于是积尸暴骨,快心胡越,故淮南王安缘间而起。
所以计虑不成而谋议泄者,以众贤聚于本朝,故其大臣势陵,不敢和从也。
方今布衣乃窥国家之隙,见间而起者,蜀郡是也。
山阳亡徒苏令之群,蹈藉名都大郡,求党与,索随和,而亡逃匿之意。
此皆轻量大臣,亡所畏忌,国家之权轻,故匹夫欲与上争衡也。
士者,国之重器
得士则重,失士则轻。
《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庙堂之议,非草茅所当言也。
臣诚恐身涂野草,尸并卒伍,故数上书求见,辄报罢。
臣闻齐桓之时,有以九九见者,桓公不逆,欲以致大也。
今臣所言,非特九九也,陛下距臣者三矣,此天下士所以不至也。
秦武王好力,任鄙叩关自鬻;
缪公行伯,繇余归德。
今欲致天下之士,民有上书求见者,辄使诣尚书问其所言,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
若此,则天下之士,发愤懑,吐忠言,嘉谋日闻于上,天下条贯,国家表里,烂然可睹矣。
夫以四海之广,士民之数,能言之类,至众多也。
然其俊桀指世陈政,言成文章,质之先圣而不缪,施之当世合时务,若此者,亦亡几人。
故爵禄束帛者,天下之底石高祖所以厉世摩钝也。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故诚能勿失其柄,天下虽有不顺,莫敢触其锋,此孝武皇帝所以辟地建功,为汉世宗也。
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高祖陈平之过而获其谋,晋文召天王,齐桓用其仇,有益于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
一色成体谓之醇,白黑杂合谓之驳。
欲以承平之法,治暴秦之绪,犹以乡饮酒之礼理军市也。
今陛下既不纳天下之言,又加戮焉。
夫祇鹊遭害,则仁鸟增逝;
愚者蒙戮,则知士深退。
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
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群臣皆承顺上指,莫有执正。
何以明其然也?
取民所上书,陛下之所善,试下之廷尉廷尉必曰:「非所宜言,大不敬」。
以此卜之,一矣。
京兆尹王章,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孝元皇帝擢之,以厉具臣而矫曲朝
及至陛下,戮及妻子。
且恶恶止其身,王章非有反畔之辜,而殃及家。
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争,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
愿陛下循高祖之轨,杜亡秦之路,数御《十月》之歌,留意《亡逸》之戒,除不急之法,下亡讳之召,博览兼听,谋及疏贱,令深者不隐,远者不塞,所谓「辟四门,明四目」也。
且不急之法,诽谤之微者也。
「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
方今君命犯而主威夺,外戚之权,日以益隆,陛下不见其形,愿察其景。
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水灾亡与比数
阴盛阳微,金铁为飞,此何景也!
汉兴以来,社稷三危。
吕、霍、上官,皆母后之家也,亲亲之道,全之为右,当与之贤师良傅,教以忠孝之道。
今乃尊宠其位,授以魁柄,使之骄逆,至于夷灭,此失亲亲之大者也。
霍光之贤,不能为子孙虑,故权臣易世则危。
《书》曰:「毋若火,始庸庸」。
势陵于君,权隆于主,然后防之,亦亡及已(《汉书·梅福传》:成帝委任王凤,凤专执擅朝,而京兆尹王章为凤所诛。上书,不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