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欧阳文忠公云作诗有三上谓马上床上厕上余以为得句易耳秋来易水之役吟诗舆上用以排闷亦三上之遗意也 清 · 乌尔恭阿
熙朝恩泽及枯禅,仪仗归来见往年。
刺刺老僧谈不倦,史家遗事要谁传。
良乡宏恩寺住僧三觉,圣祖召见大内,用仪仗送归,相传为明崇祯帝第三子。
寺僧每道其事。
明锦衣卫牙牌 清 · 吴茝
东林下狱钩党死,宫门铁牌卧不起。
城狐社鼠肆炎威,海水波澜从此始。
方寸之牌铸错成,匹如挥掷银铛声。
客魏荫子赐铁券,岂知有齿终焚身。
牌出东司百有七,比似朱仙下更疾。
矫旨不闻诏延尉,但见缇骑纷四出。
当年毒焰凌衣冠,有若处置腰间悬。
杨左君子一网尽,厂臣威柄生戈鋋。
吁嗟乎!
虎豹狺狺九关闭,天子无愁阶之厉。
可怜宫殿已含秋,鹿角银牌荒草坠。
此牌弃置三百年,圭棱历劫磨方圆。
微物偶传果何有,土花斑驳犹腥膻。
思宗未造振乾断,诛及无须嗟已晚。
史家捉尘说兴亡,风雨孝陵耕玉碗。
娄东修复前观察冯留仙先生祠宇 清 · 黄云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忆昔惊心丙子年,谁将只手独扶天?
举朝半醉乌程酒,名士拚沉白马渊。
党祸清时公又死,奸谋用后鼎俱迁。
宁知宗社丘墟日,庙食东南肃几筵(明思宗朝,乌程温体仁当国,戕虐善类,小人多附比之,社之所以屋也。三四为记实语。)。
卢象升祠联 清 · 程小琴
对联 出处:对联话
在明庄烈朝内外交讧,北援南征,伟哉大人物;
与周平西祠后先相望,忠魂毅魄,壮此好溪山。
秦良玉遗像 清 · 沈钦圻
缦缨银胄垂红緌,裲裆耀日风前披。
满月粉颊扬青眉,绣旗飘翻拥长铍。
谁人结束整队伍,知是石砫女土司。
英雄自古出巾帼,投石战场壮颜色。
当年平靖奢崇明,一骑红装万人敌。
手持长绳入贼陈,缚贼归来向空掷。
思宗季年纷战争,勤王誓师万里行。
至尊一语表英武,“桃花马上请开缨”(自注:思陵赐诗中句。)。
后来献贼入巴蜀,龆龀不遗横杀戮。
勤王兵残势穷蹙,子丧弟死一身独。
连斩六贼力已殚,拔刀自刎身不辱。
忠勇义烈兼有之,女中张许谁能续。
即今遗像馀桓桓,摧激人间壮士肝。
愿将效死沙场女,追配从军古木兰(千古奇人,诗亦极力写之。○《明史》谓良玉寿终于家,然先大父同时人,亦似有据,岂所云所闻异辞者耶?)。
长椿寺观明刘太后画像诗以纪之 清 · 祁寯藻
押养韵 出处:䜱䜪亭后集卷五
渔洋《居易录》云:「长椿寺见明李太后像及田妃写真。」《日下旧闻考》云:「一为九莲菩萨李太后,一为庄烈母刘太后,无田妃像。」今寺藏画像止一轴,谛审题字,尚可辨识。上方金书「宏慈极圣智上菩萨」八字,下注「崇祯庚辰年恭绘」七字,确是孝纯刘太后,非九莲像。时帆先生《存素堂文集》有《重装慈寿寺明孝定李太后像记》,或渔洋当日所见即此像,后移于慈寿寺欤?今长椿寺有乾隆间戴奉常璐手书唐东江、蒋心畬并其尊人匏斋诸先生诗一幅,皆指此像为李太后。或彼时尚存二轴,而诗中何以不及孝纯一语?曾宾谷先生诗注以为误也。
昔闻金塔楼,尊奉九莲像。
渔洋曾见之,双轴光爓朗。
燕舟留客话,其时像犹两。
莲台锦袈裟,寂寞尘蛛网。
厥后戴奉常,录诗及唐蒋。
像已失其一,仙李空瞻仰。
皆云慈圣容,作诗感畴曩。
纷吾考旧闻,疑信时惝恍。
今观庄严相,毗卢俨相仿。
佛号并纪年,金书尚题榜。
思陵幼失恃,追溯心怅惘。
宛转求画工,指示烦母党。
六宫纷雨泣,专殿崇肸蚃。
从此真容出,亦资佛力广。
缅思作绘年,时事益纷攘。
遗像下神霄,悽颜动天仗。
孝定有前徽,冥汉合并享。
不知慈寿寺,后来孰移往。
诗龛重潢治,记载应不爽。
此寺属卯金,呵护有龙象。
近时曾南城,题句发遐想。
想见皇觉初,栖霞馀梵响。
寄同斋尹虞卿 清 · 牛焘
虞卿少年蕴才华,懙懙雅度俨方家。
儒官一洗清毡旧,日费不惜万钱奢。
在昔文山传高足,祗今边徼多士服。
我来与君同职司,惭愧栏杆长苜蓿。
羡君英年耐皋比,满座春风佛绛帷。
云移讲树书声静,花满闲阶蝶梦迷。
相逢数倾北海酒,豪情不计石与斗。
我亦诗狂旧酒徒,可惜衰残今白首。
白首遐荒多寂寥,山川迢递故乡遥。
登楼作赋我愁剧,对客挥毫君兴饶。
三年边塞扫烟雾,千里云山来亲故。
桑落秋香月满庭,琴弹昼静蝉鸣树。
闲评木石发幽光,空心确峃金刚香(空心石出思宗,金刚香出镇沅,皆其所好。)。
君真好奇搜求怪,镌劙造物尽文章。
文章本自天才逸,赵国虞卿徒抑郁。
几人作宦定显扬,未必穷愁方著述。
君不见毛公檄书老莱衣,人生乐事在庭帏。
喜君萱堂春正永,他年昆华衣锦归,愿晋霞觞庆古稀。
丙申正月六日舟发郡城 清 · 吴敏树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新日一湖霁,张帆始郡城。
云开天色喜,风迅水邮轻。
破浪思宗子,题桥笑马卿。
犹看度年乐,那免别家情。
书明孙文正公五律四首墨迹后 清 · 郑珍
押词韵第十二部 出处:巢经巢诗钞前集卷八
高阳诸葛流,策进先善守。
崇祯五十相,谁欤出其右。
如何松涛亭,閒此活国手。
旁观送日月,浩叹付诗酒。
回首山海东,心尽百八叩。
辽左等閒弃,神京究何有。
昏昏一世人,狺吠随指嗾。
庄烈固英主,补牢未为后。
岂真四城复,斯人遽衰朽。
终要宁远关,何惜祖大寿。
擎天竟听去,明社焉不覆。
流传翰墨缘,虹光照虚牖。
旧闻须如戟,谓当平原肘。
绕指一何柔,始叹包孕富。
书张江陵传后 其二 清 · 周寿昌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最怜庄烈一朝臣,五十人无此一人。
法禁貂珰严内侍,令驰羽檄靖边尘。
微嫌俭逊公孙被,未许人污丙相茵。
尚有文孙死奇烈,荆山桂岭两嶙峋。
皇明史咏 其三十八 袁崇焕 清 · 李裕元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嘉梧藁略册三
国步将移章法颠,军门无用智谋全。
天也何哉庄烈帝,巧簧谗间听胡偏。
清圣庙忠孝碑歌 清 · 李裕元
押敬韵 出处:嘉梧藁略册五
旃蒙我谒孤竹圣,二像俨然墨胎姓。
叩马高节尊君义,让国清风重父命。
忠臣孝子四文铭,一片贞珉万古敬。
我拓一纸归东邦,争睹喝采于戏盛。
摺叠兰麝箱箧深,竟作鱼褪自为政。
三十年来卷舒间,忧思无日不怲怲。
又值乙载乘燕槎,我家自有我家庆。
行路迤迤右北平,重寻墨迹痼癖性。
旧石屹立岩岩高,滑腻洞澈挂磨镜。
再拜摩挲起旷感,不觉拓本劳黄硬。
屈铁交错三汉源,枯藤棼纠二王劲。
细审傍刻大小字,陈泰来书癸未孟。
竖石日时亦不泐,甲申三月十八夐。
是年是月是日也,大明崇祯宝祚竟。
谨按奥翼庄烈帝,煤山落照君臣并。
怪哉京师板荡日,里隔八百缒绠竞。
意者万年枝上红,犹有馀辉未泯映。
我看上都风俗静,枕者安枕阱者阱。
忠信可以行蛮貊,孝悌曷由交周郑。
踌躇不去山日暮,一看再看两眼𥊼。
种种风雨字分明,能使行人归而咏。
今我白首重行役,追阅函藏想前聘。
屏障纷纷妥山斋,从此可苏渴书病。
往事偶合月日纪,大义不忒天人柄。
万折必东重来墨,何异常戴春王正。
谒黄老相公祠(黄名安,字定公,别号石斋,上元人。明季诸生,屡试不第,走京师上书,仍不遇,最后佐潮阳令某君幕府。崇祯甲申,思宗殉国难,事闻,先生痛哭赴井死。土人就井填土为冢,立龛祀之,称黄老相公祠,有祷辄应。) 清 · 金和
出处:秋蟪吟馆诗钞卷六
旧家同傍胭脂井,儿女悲欢徒齿冷。
今来古井吊遗忠,泰山岂与鸿毛等。
遗忠者谁黄先生,少年独步江东名。
学书学剑两无用,鞭马一𧬊天上行。
天上何人虚左待,威凤无辉枭振采。
买山还仗卖文钱,了了萍纵落湖海。
潮阳令君方南来,先生雄心老未灰。
替人小试种花手,阳春所至欢如雷。
是时神州已多事,忽报京师贼大炽。
小草犹悬奉日心,冤禽顿下思君泪。
先生痛哭呼高皇,子孙乃以仁柔亡。
区区李闯亦毛贼,谁令十载滔天狂。
一战尚能凭热血,欲刃仇雠手无铁。
王侯几辈已生降,日黑天昏对谁说。
吾侪若复惜此身,再活百岁宁为人。
清流十尺自埋骨,殉君何必君之臣。
先生入井二百载,井水虽枯井不改。
试开眢土与招魂,傥有遗书心史在。
井水况有重来时,味甘百倍今可知。
男儿意气苦不重,我汲此水一饮之。
仲春二十九日偕邓铁香严鹿溪袁爽秋看花至慈仁寺观近人所模九莲菩萨画像晚入长椿寺观明孝纯刘太后缋像为长歌纪之 晚清 · 李慈铭
出处:杏花香雪斋诗戊集
长安二月多好花,凤城日日走钿车。
疲骡亦结下泽队,寻春辄入空王家。
城西多结胜朝寺,半出慈宁内宫赐。
钟簴分镌阿监名,经函细錾畏吾字。
慈仁敕住周吉祥,茂陵布金为渭阳。
修罗内出百轴画,毗卢高阁淩风翔。
至今金碧尽销蚀,补种双松亦无色。
犹有隙地供栽花,庙市不开作香国。
禅房小炷旃檀烟,低眉绘像天人妍。
不跨慈寿九头凤,鱼篮来结杨枝缘(阜成门外八里庄慈寿寺,有九莲菩萨画像。同治丁卯,友人洪洞董云舫、研樵兄弟访得重装,别模一幅付慈仁寺,身被缨络,蹋红莲花。然诸书皆言慈寿寺有塑像菩萨跨九首金凤,传是孝定李太后梦中所见菩萨授经者,未尝言有画像,亦不即指跨凤为李后也。慈仁寺有窑变观音,亦李后所敕奉。)。
夕阳渐上娑罗树,驱车更踏槐街路。
长椿佛榜犹赩霞,慈圣当年赐衣处。
水斋不作斋库空,渗金宝塔铃语风。
青莲九朵亦尘化,犹有一轴囊缄红。
万佛袈裟红锦钮,传是思陵孝纯后(此用僖公成风文例。)。
智上已无菩萨题,毗卢犹认辟支首。
当年私祭娘娘坟,遗恨千秋尧母门。
差胜沈婆空遣使,远惭韦后见称尊。
遗像凄凉求不得,画里春晖渺难即。
月额频烦指懿妃,金容仿佛传瀛国。
可怜麾仗列千官,迎导幡幢跽问安。
不见珠衣御长乐,并无翚翟纳金棺。
至尊哀恸抚灵御,六宫雨泣陈尊棜。
入梦犹言解菜来,队泉终见牵裾去。
吊古苍茫起暮烟,丹青俗语定虚传。
武清新乐各家世,莫使文殊误普贤(长椿寺藏有戴毗卢帽红锦袈裟女像一轴,是庄烈帝母孝纯刘太后。朱竹垞、吴谷人言之甚详。其九朵青莲花捧一牌,书「九莲菩萨」者,《御定日下旧闻考》已云不存。今刘后像是乾隆中蒋清容、王显曾,嘉庆初查有圻所重褾,皆有签识。而朱、吴所云「智上菩萨」及「崇祯庚辰恭绘」字,俱无之,寺僧遂误指为九莲菩萨像。蒋氏《忠雅堂诗集》、戴菔塘《藤阴杂记》皆因之。道光末有题签者,直云孝定李太后,又别模一轴县方丈室,无不称曰「九莲」矣。故详辨之。)。
魏忠贤 清 · 张洵佳
押词韵第三部
魏阉煽虐时,士夫太无耻。
宰相为家奴,九卿作义子。
生祠遍九州,举世从风靡。
不特廉耻亡,直是人心死。
幸而熹宗立,享国七年止。
寿考跻神宗,其祸伊胡底。
庄烈奋天诛,天下快无比。
巍巍九千岁,填死沟壑里。
何以迨末年,忽奉收葬旨。
岂其反初心,当作忠良视。
此事拗而奇,反翻难究拟。
即云方寸乱,颠倒何至此。
开门迎闯王,明祚竟亡矣。
书易五剪发诗后四首 其三 清末 · 于式枚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七
奸贪历诋汉公卿,汤武唐虞更假名。
尚有诗人忠厚意,未将桀纣骂崇祯(明末流贼馀党尊李自成为太祖,《本纪》以崇祯皇帝为桀纣。)。
书易五剪发诗后四首 其四 清末 · 于式枚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七
自云死不见高皇,铁棒何须怕赵匡。
万一梅村妖梦到,低头金盒再商量(韩蕲王语:『作如此事,异日吃太祖铁棒不得。』《广阳杂记》:『吴梅村殁岁,一夕梦内侍来召。以为章皇帝也,急趋入,则烈皇帝。大骇,请死。烈皇曰:『何害,不止汝一人也。』及出,见悬牌曰:吴伟业限于某月日到任。』梅村曾有诗曰:『手把定情金合子,九原相见尚低头。』其言如此,宜不愿见烈皇帝矣。徐健庵有言:『做官时少,做人时多;做人时少,做鬼时多。』易五此诗,前则计算官职,后则不见高皇,是留意做官,仍留意做鬼也。)。
王姑庵绝句十六首 其十四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王姑者,故明郡主,或云周王女也。运丁鼎革,间关入潮,祝发空门,法名日曜。身经劫火,绮念俱灰。皈志金仙,禅律精进。时则江夏尚书寔为檀越精蓝之筑,邻于故第凤城西北,霞起云丽,庵因人著,名曰王姑,卷念先朝遗黎,同感香积之供、伊蒲之设,正不必出自粉硙脂田也。幻缘已尽,完节西归。遗像二帧,珠玉黯然。禅悦之馀,想犹不胜沧桑之痛耳。二百年来,香火繁盛,法徒千指,雅志禅修。庵之前楹,像设精丽,重楼后峙,翼以绀宇。花竹森郁,钟盘清严。郡于斯庵,称为胜地。每当春秋佳日,士女游观,钗翠照人,车马喧巷,布金输帛,常填积焉。边防事起,将不戢兵。清净道场,杂居白芳。尘溷日久,法众星散。梵诵已缺,檀施亦稀。事过境迁,旧观难复。东风庭院,燕麦摇春。老尼三五,曝檐话故。盖黯然有今昔之感矣。嗟乎!王姑废兴之慨,异代同符,慧眼以观,何者非幻!大地变灭,尚复无常。区区一庵,藉佛仅存。宁足悲乎?戊戌人日来游斯庵,佛堂尘积。遗画如新。为题绝句十六章,以贻好事,传之后世,亦潮中一故寔也。
二百年来一帧完,九莲遗迹已飘残。
老尼也识沧桑感,不作寻常绣佛看(九莲菩萨,思宗曾祖母也,遗像已佚。)。
题黄忠端公尺牍 其四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海日楼诗卷十一
易象正成芦苇中,西林病疟江口风。
玄月廿日阳月朔,环报知先小报通(第六书末署玄月二十日江口舟中,越十月朔而人至,接复职谕旨矣。见《年谱·谢职疏》,然考《明史·庄烈本纪》,旨实八月乙丑下,明时塘报小报捷于驿递,故年谱又称六月在西林寺病疟初瘳,料理《易象正》稿,甫三十馀日而环报至,先生操小舟入芦苇中,穿关至江口,以完本付陈彦升,此书作于江口舟中,正其时也,故词意和缓,与第一书不同。」)。
潮阳县署黄老相公祠诗 清末民国初 · 裴景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岭云集下卷
老相公,明末潮阳令君幕宾也。崇祯甲申,令君先死寇难。六月,老相公闻国变,具衣冠,沈所居井殉焉。井在署内,邑人覆井建祠祀之,灵异屡著,官民敬礼弗衰。光绪己亥四月末,余初下车,谒祠,撰联云:「坠日抱虞渊,秋雨莓苔生井甃;招魂视湘水,春风兰芷采江皋」。复欲咏一诗,以称相公赴节之意,簿书填委,迄未握管。逾年,调任南武,去,耿耿襟抱。今年因事久系五羊,秋风已过,冬夜渐长。一夕舍弟来视余,偶话曩迹,别后剪灯枯坐,微风扣帘,和以虫语,境与心会,成此长句。拟刻片石寄潮,嵌祠壁以酬夙诺。夫沧桑之际,逸民义士,埋血九幽,冥没阒寂者,所在恒有。后之人闻什一于千百,莫不心降神耸,森毛竖发。其英魂毅魄,足以振疲苶而起顽懦也。如黄老相公者,名虽未显于史册,而邑之士大夫与官斯土者,揽山海形胜,抗慕往哲芳躅,其于韩昌黎、文忠烈,仰之如泰山北斗,而于相公亦几以傅说列星视之,可为海滨光宠矣。明季朝士,拥节钺,居纶阁,纡青拖紫,尊位重禄,一旦临难,有赧颜贼廷者。相公当日以草莽布衣佐县幕,无尺土之责、升斗之俸,独慷慨树大节以从屈大夫后。推是心也,是直以节钺纶阁之殊恩异数报庄烈帝矣,何暇计及百世下有吊湘哀沅者也?然古今忠孝节义,系人心,维风教,即以光昭日月而存屋社,表扬张大,固牧民者之事也。用记缘起如此。「老相公」者,潮之乡先民敬长老之词也。吾皖颍、寿间向亦有是称,童时嘉、道间老辈犹呼某某为老相公,今无闻矣。诗曰:
天寿苍凉王气销,海棠零落帝魂遥。
江头爝火争初日,岭角遗民痛本朝。
碧血井栏生紫藓,幽忧湘浦采芳椒。
最怜精卫填潮恨,重酹寒泉赋大招(庄烈帝缢煤山海棠树下。)。
【评】方伦叔云:沈郁顿错,骚人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