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室思诗六章 其四 魏晋 · 徐干
惨惨时节尽,兰叶凋复零。
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
展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纪容舒玉台新咏考异云。君期二字未详。疑为期君之误。又傅玄秋兰篇。君期历九秋。《乐府诗集》期作其。此篇亦当作君其欤。)。
盘中诗 晋 · 苏伯玉妻
玉台新咏考异曰:按沧浪诗话盘中诗为一体。注曰:玉台集有此诗。苏伯玉妻作。写之盘中。屈曲成文也。据此则此诗出处以玉台新咏为最古。当时旧本亦必明署苏伯玉妻之名。故沧浪云尔。宋刻于题上误佚其名。因而目录失载。冯氏校本遂改题傅玄之诗。殊为疏乖。又此诗列傅玄、张载之间。其为晋人无疑。《诗纪》、诗乘并列之汉诗。亦未详所据。○逯案。上说甚是。今列诗于此。
山树高。鸟鸣悲。
泉水深。鲤鱼肥。
空仓雀。常苦饥。
吏人妇。会夫希。
出门望。见白衣。
谓当是。而更非。
还入门。中心悲。
北上堂。西入阶。
急机绞。杼声催。
长叹息。当语谁。
君有行。妾念之。
出有日。还无期。
结巾带。长相思。
君忘妾。天知之。
妾忘君。罪当治。
妾有行。宜知之。
黄者金。白者玉。
高者山。下者谷。
姓为苏。字伯玉。
作人才多智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
何惜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百斛。
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
智不足。与其书。
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玉台新咏九。《诗纪》四。又《书钞》百四十五作古诗。引斛、粟、数三韵。)。
傅玄言上终丧下短丧为但有父子无复君臣 东晋 · 习凿齿
出处:全晋文
傅玄知无君臣之伤教,而不知兼无父子为重,岂不蔽哉?且汉废君臣之丧,不降父子之服,故四海黎庶,莫不尽情于其亲,三纲之道,二服恒用于私室,而王者独尽废之,岂所以孝治天下乎?诗云,猷之未远。其傅玄之谓也(《宋书·礼志二》)。
晋纪总论 东晋 · 干宝
出处:全晋文、文选卷四十九
史臣曰:昔高祖宣皇帝以雄才硕量,应运而仕,值魏太祖创基之初,筹画军国,嘉谋屡中,遂服舆轸,驱驰三世。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行任数以御物,而知人善采拔。故贤愚咸怀,小大毕力,尔乃取邓艾于农隙,引州泰于行役,委以文武,各善其事。故能西禽孟达,东举公孙渊,内夷曹爽,外袭王陵,神略独断,征伐四克。维御群后,大权在己。屡拒诸葛亮节制之兵,而东去吴人辅车之势。世宗承基,太祖继业,军旅屡动,边鄙无亏,于是百姓与能,大象始构矣。玄丰乱内,钦诞寇外,潜谋虽密,而在几必兆。淮浦再扰,而许洛不震,咸黜异图,用融前烈。然后推毂钟邓,长驱庸蜀,三关电扫,刘禅入臣,天符人事,于是信矣。始当非常之礼,终受备物之锡,名器崇于周公,权制严于伊尹。至于世祖,遂享皇极。正位居体,重言慎法,仁以厚下,俭以足用;和而不弛,宽而能断。故民咏惟新。四海悦劝矣。聿修祖宗之志,思辑战国之苦,腹心不同,公卿异议,而独纳羊祜之策,以从善为众。故至于咸宁之末,遂排群议而杖王杜之决,汎舟三峡,介马桂阳,役不二时,江湘来同。夷吴蜀之垒垣,通二方之险塞,掩唐虞之旧域,班正朔于八荒。太康之中,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馀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虽太平未洽,亦足以明吏奉其法,民乐其生,百代之一时矣。武皇既崩,山陵未乾,杨骏被诛,母后废黜,朝士旧臣夷灭者数十族。寻以二公楚王之变,宗子无维城之助,而阏伯实沈之郤岁构;师尹无具瞻之贵,而颠坠戮辱之祸日有。至乃易天子以太上之号,而有免官之谣,民不见德,唯乱是闻,朝为伊周,夕为桀蹠,善恶陷于成败,毁誉胁于势利。于是轻薄干纪之士,役奸智以投之,如夜虫之赴火。内外混淆,庶官失才,名实反错,天网解纽。国政迭移于乱人,禁兵外散于四方,方岳无钧石之镇,关门无结草之固。李辰石冰,倾之于荆扬,刘渊王弥,挠之于青冀,二十馀年而河洛为墟。戎羯称制,二帝失尊,山陵无所。何哉?树立失权,托付非才,四维不张,而苟且之政多也。夫作法于治,其弊犹乱;作法于乱,谁能救之?故于时天下非暂弱也,军旅非无素也。彼刘渊者,离石之将兵都尉;王弥者,青州之散吏也。盖皆弓马之士,驱走之人,凡庸之才,非有吴先主诸葛孔明之能也。新起之寇,乌合之众,非吴蜀之敌也。脱耒为兵,裂裳为旗,非战国之器也。自下逆上,非邻国之势也。然而成败异效,扰天下如驱群羊,举二都如拾遗。将相侯王,连头受戮,乞为奴仆而犹不获。后嫔妃主,虏辱于戎卒,岂不哀哉!夫天下,大器也;群生,重畜也。爱恶相攻,利害相夺,其势常也;若积水于防,燎火于原,未尝暂静也。器大者不可以小道治,势动者不可以争竞扰,古先哲王,知其然也。是以捍其大患而不有其功,御其大灾而不尸其利。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谓浚己以生也。是以感而应之,悦而归之,如晨风之郁北林,龙鱼之趣渊泽也。顺乎天而享其运,应乎人而和其义,然后设礼文以治之,断刑罚以威之,谨好恶以示之,审祸福以喻之,求明察以官之,笃慈爱以固之,故众知向方,皆乐其生而哀其死,悦其教而安其俗,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廉耻笃于家闾,邪僻销于胸怀。故其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又况可奋臂大呼,聚之以干纪作乱之事乎?基广则难倾,根深则难拔,理节则不乱,胶结则不迁。是以昔之有天下者,所以长久也。夫岂无僻主,赖道德典刑以维持之也。故延陵季子听乐以知诸侯存亡之数,短长之期者,盖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昔周之兴也,后稷生于姜嫄,而天命昭显,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其诗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又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又曰:「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至于公刘遭狄人之乱,去邰之豳,身服厥劳。故其诗曰:「乃裹糇粮,于橐于囊」。「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以处其民」。以至于太王为戎翟所逼,而不忍百姓之命,杖策而去之。故其诗曰:「来朝走马,帅西水浒,至于岐下」。周民从而思之,曰:「仁人不可失也」,故从之如归市。居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三年五倍其初。每劳来而安集之。故其诗曰:「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以至于王季,能貊其德音。故其诗曰:「克明克类,克长克君,载锡之光」。至于文王,备修旧德,而惟新其命。故其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由此观之,周家世积忠厚,仁及草木,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者也。而其妃后躬行四教,尊敬师傅,服浣濯之衣,脩烦辱之事,化天下以妇道。故其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是以汉滨之女,守絜白之志;中林之士,有纯一之德。故曰:「文武自天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始于忧勤,终于逸乐」。于是天下三分有二,犹以服事殷,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犹曰天命未至。以三圣之智,伐独夫之纣,犹正其名教曰「逆取顺守,保大定功,安民和众」。犹著大武之容曰「未尽善也」。及周公遭变,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者,则皆农夫女工衣食之事也。故自后稷之始基静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十六王而武始居之,十八王而康克安之,故其积基树本,经纬礼俗,节理人情,恤隐民事,如此之缠绵也。爰及上代,虽文质异时,功业不同,及其安民立政者,其揆一也。今晋之兴也,功烈于百王,事捷于三代,盖有为以为之矣。宣景遭多难之时,务伐英雄,诛庶桀以便事,不及脩公刘太王之仁也。受遗辅政,屡遇废置,故齐王不明,不获思庸于亳;高贵冲人,不得复子明辟;二祖逼禅代之期,不暇待参分八百之会也。是其创基立本,异于先代者也。又加之以朝寡纯德之士,乡乏不二之老。风俗淫僻,耻尚失所,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俭,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是以目三公以萧杌之称,标上议以虚谈之名,刘颂屡言治道,傅咸每纠邪正,皆谓之俗吏。其倚杖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若夫文王日𣅳不暇食,仲山甫夙夜匪懈者,盖共嗤点以为灰尘,而相诟病矣。由是毁誉乱于善恶之实,情慝奔于货欲之涂,选者为人择官,官者为身择利。而秉钧当轴之士,身兼官以十数。大极其尊,小录其要,机事之失,十恒八九。而世族贵戚之子弟,陵迈超越,不拘资次,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列官千百,无让贤之举。子真著崇让而莫之省,子雅制九班而不得用,长虞数直笔而不能纠。其妇女庄栉织纴,皆取成于婢仆,未尝知女工丝枲之业,中馈酒食之事也。先时而婚,任情而动,故皆不耻淫逸之过,不拘妒忌之恶。有逆于舅姑,有反易刚柔,有杀戮妾媵,有黩乱上下,父兄弗之罪也,天下莫之非也。又况责之闻四教于古,修贞顺于今,以辅佐君子者哉!礼法刑政,于此大坏,如室斯构而去其凿契,如水斯积而决其堤防,如火斯畜而离其薪燎也。国之将亡,本必先颠,其此之谓乎!故观阮籍之行,而觉礼教崩弛之所由;察庾纯贾充之事,而见师尹之多僻。考平吴之功,知将帅之不让;思郭钦之谋,而悟戎狄之有衅。览傅玄刘毅之言,而得百官之邪;核傅咸之奏,钱神之论,而睹宠赂之彰。民风国势如此,虽以中庸之才,守文之主治之,辛有必见之于祭祀,季札必得之于声乐,范燮必为之请死,贾谊必为之痛哭。又况我惠帝以荡荡之德临之哉!故贾后肆虐于六宫,韩午助乱于外内,其所由来者渐矣,岂特系一妇人之恶乎?怀帝承乱之后得位,羁于彊臣。悯帝奔播之后,徒厕其虚名。天下之政,既已去矣,非命世之雄,不能取之矣。然怀帝初载,嘉禾生于南昌。望气者又云豫章有天子气。及国家多难,宗室迭兴,以悯怀之正,淮南之壮,成都之功,长沙之权,皆卒于倾覆。而怀帝以豫章王登天位,刘向之谶云,灭亡之后,有少如水名者得之,起事者据秦川,西南乃得其朋。案悯帝,盖秦王之子也,得位于长安,长安,固秦地也,而西以南阳王为右丞相,东以琅邪王为左丞相。上讳业,故改邺为临漳。漳,水名也。由此推之,亦有徵祥,而皇极不建,祸辱及身。岂上帝临我而贰其心,将由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者乎?淳耀之烈未渝,故大命重集于中宗元皇帝。
魏德论 其七 曹魏 · 曹植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七
纤云不形,阳光赫戏(《文选》傅玄《诗》注。)。
松柏篇 南朝宋 · 鲍照
余患脚上气四十馀日。知旧先借傅玄集。以余病剧。遂见还。开帙。适见乐府诗龟鹤篇。于危病中见长逝词。恻然酸怀抱。如此重病。弥时不差。呼吸乏喘。举目悲矣。火药间阙而拟之。
松柏受命独,历代长不衰。
人生浮且脆,鴥若晨风悲。
东海迸逝川,西山导落晖。
南郊悦籍短,蒿里收永归。
谅无畴昔时,百病起尽期。
志士惜牛刀,忍勉自疗治。
倾家行药事,颠沛去迎医。
徒备火石苦,奄至不得辞。
龟龄安可获,岱宗限已迫。
睿圣不得留,为善何所益。
舍此赤县居,就彼黄垆宅。
永离九原亲,长与三辰隔。
属纩生望尽,阖棺世业埋。
事痛存人心,恨结亡者怀。
祖葬既云及,圹𡑞亦已开。
室族内外哭,亲疏同共哀。
外姻远近至,名列通夜台。
扶舆出殡宫,低回恋庭室。
天地有尽期,我去无还日。
居者今已尽,人事从此毕。
火歇烟既没,形销声亦灭。
鬼神来依我,生人永辞诀。
大暮杳悠悠,长夜无时节。
郁湮重冥下,烦冤难具说。
安寝委沉寞,恋恋念平生。
事业有馀结,刊述未及成。
资储无担石,儿女皆孩婴。
一朝放舍去,万恨缠我情。
追忆世上事,束教以自拘。
明发靡怡悆,夕归多忧虞。
撤闲晨径流,辍宴式酒濡。
知今瞑目苦,恨失尔时娱。
遥遥远民居,独埋深壤中。
墓前人迹灭,冢上草日丰。
空床响鸣蜩,高松结悲风。
长寐无觉期,谁知逝者穷。
生存处交广,连榻舒华茵。
已没一何苦,楛哉不容身。
昔日平居时,晨夕对六亲。
今日掩奈何,一见无谐因。
礼席有降杀,三龄速过隙。
几筵就收撤,室宇改畴昔。
行女游归途,仕子复王役。
家世本平常,独有亡者剧。
时祀望归来,四节静茔丘。
孝子抚坟号,父子知来不。
欲还心依恋,欲见绝无由。
烦冤荒陇侧,肝心尽崩抽(○本集八。《乐府诗集》六十四。《诗纪》五十。)。
郊庙乐议 南朝宋 · 荀万秋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九
案礼,祭天地有乐者,为降神也。故《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周官》曰:「作乐于圜丘之上,天神皆降。作乐于方泽之中,地祇皆出」。又曰:「乃奏黄钟,哥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簇,哥应钟,舞《咸池》,以祀地祇」。由斯而言,以乐祭天地,其来尚矣。今郊享阙乐,窃以为疑。《祭统》曰:「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于祼,声莫重于升歌,舞莫重于《武宿夜》,此周道也」。至汉奏《五行》,魏舞《咸熙》,皆以用享。爰逮晋氏,泰始之初,傅玄作晋郊庙歌诗三十二篇。元康中,荀蕃受诏成父勖业,金石四县,用之郊庙。是则相承郊庙有乐之证也。今庙祠登哥虽奏,而象舞未陈,惧阙备礼。夫圣王经世,异代同风,虽损益或殊,降杀迭运,未尝不执古御今,同规合矩。方兹休明在辰,文物大备,礼仪遗逸,罔不具举,而况出祇降神,辍乐于郊祭,昭德报功,有阙于庙享。谓郊庙宜设备乐(《宋书·乐志》一,孝建二年九月甲午,有司奏,前殿中郎荀万秋议,又见《通典》一百四十七。)。
庙乐议 其一 南朝宋 · 刘宏
出处:全宋文卷十三
圣王之德虽同,创制之礼或异,乐不相沿,礼无因袭。自宝命开基,皇符在运,业富前王,风通振古,朝仪国章,并循先代。自后晋东迁,日不暇给,虽大典略备,遗阙尚多。至于乐号庙礼,未该往正。今帝德再昌,大孝御宇,宜讨定礼本,以昭来叶。寻舜乐称《韶》,汉改《文始》,周乐《大武》,秦革《五行》。眷夫祖有功而宗有德,故汉高祖庙乐称《武德》,太宗庙乐曰《昭德》,魏制《武始》舞武庙,制《咸熙》舞文庙。则祖宗之庙,别有乐名。晋氏之乐,《正德》、《大豫》,及宋不更名,直为《前》、《后》二舞,依据昔代,义舛事乖。今宜釐改权称,以《凯容》为《韶舞》,《宣烈》为《武舞》。祖宗庙乐,总以德为名。若庙非不毁,则乐无别称,犹汉高文武,咸有嘉号,惠、景二主,乐无馀名。章皇太后庙,依诸儒议,唯奏文乐。何休、杜预、范宁注「初献六羽」,并不言佾者,佾则干在其中,明妇人无武事也。郊祀之乐,无复别名,仍同宗庙而已。寻诸《汉志》、《永至》等乐,各有义况,宜仍旧不改。宋及东晋,太祝唯送神而不迎神。近议者或云庙以居神,恒如在也,不应有迎送之事,意以为并乖其衷。立庙居灵,四时致享,以申孝思之情。夫神升降无常,何必恒安所处?故《祭义》云:「乐以迎来,哀以送往」。郑注云:「迎来而乐,乐亲之来,送往而哀,哀其享否不可知也」。《尚书》曰:「祖考来格」。《汉书·安世房中歌》曰:「神来宴娱」。诗云:「三后在天」。诗云:「神保遹归」,注曰:归于天地也」。此并言神有去来,则有送迎明矣。即周《肆夏》之名,备迎送之乐。古以尸象神,故《仪礼》祝有迎尸送尸,近代虽无尸,岂可阙迎送之礼?又傅玄有迎神送神哥辞,明江左不迎,非旧典也(《宋书·乐志》一,孝建二年九月,尚书左仆射建平王宏议。)。
齐藉田乐歌二首 其一 迎送神升歌 南梁 · 江淹
四言诗 押尤韵
南《齐书》乐志曰:藉田歌。汉章帝元和元年。班固奏用周颂载芟祠先农。晋傅玄作祀先农先蚕夕牲歌诗一篇。迎送神一篇。飨社稷、先农、先圣、先蚕歌诗三篇。辞皆叙田农事。胡道安作先农飨神诗一篇。乐府相传卓歌三章。永明四年藉田。诏江淹造歌。淹不依胡、傅。制祀先农迎送神升歌及飨神歌二章。
羽銮从动,金驾时游。
教腾义镜,乐缀前修。
率先丹耦,躬遵绿畴。
灵之圣之,岁殷泽柔(○南《齐书》乐志。《乐府诗集》三。《诗纪》六十三。)。
诗品下 其六 南梁 · 钟嵘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五
晋中书张载、晋司隶傅玄、晋太仆傅咸、侍中缪袭、散骑常侍夏侯湛,孟阳诗乃远惭厥弟,而近超两傅。长虞父子,繁富可嘉。孝冲虽曰后进,见重安仁。熙伯《挽歌》,唯以造哀尔。
雀乳空井中(《诗纪》云。晋傅玄《诗》曰:鹊巢丘城侧。雀乳空井中。) 南梁 · 刘孝威
押尤韵
远去条支国,心知汉德休。
聊栖丞相府,过令黄霸羞。
挟子须闲地,空井共寻求。
辘轳丝绠绝,桔槔冬藓周。
将怜羽翼张,谁辞各背游(○本集。文苑英华二百六作乳雀空城中。注云。城一作井。《乐府诗集》六十八。《诗纪》八十八。)。
齐鼙舞曲三首 其一 明君辞 南北朝 · 无名氏
南《齐书》乐志曰:汉章帝造鼙舞歌云。关东有贤女。魏明帝代汉曲云。明明魏皇帝。傅玄代魏曲作晋洪业篇云。宣文创洪业。盛德存泰始。圣皇应灵符。受命君四海。今前四句错综其辞。从五帝至不可阶六句。全玄辞。后二句本云将复御龙氏。凤皇在庭栖。又改易焉。
明君创洪业,盛德在建元。
受命君四海,圣皇应灵乾。
五帝继三皇,三皇世所归。
圣德应期运,天地不能违。
仰之弥已高,犹天不可阶。
将复结绳化,静拱天下齐(错综傅玄辞。○南《齐书》乐志。《乐府诗集》五十四。《诗纪》六十三。)。
齐鼙舞曲三首 其二 圣主曲辞 南北朝 · 无名氏
圣主受天命,应期则虞唐。
升旒综万机,端扆驭八方。
盈虚自然数,揖让归圣明。
北化陵河塞,南威越沧溟。
广德齐七政,敷教腾三辰。
万宇必承庆,百福咸来臻。
圣皇应福始,昌德洞佑先(错综傅玄辞。○同上)。
齐鼙舞曲三首 其三 明君辞 南北朝 · 无名氏
明君御四海,总鉴尽人灵。
仰成恩已洽,竭忠身必荣。
圣泽洞三灵,德教被八乡。
草木变柯叶,川岳洞嘉祥。
愉乐盛明运,舞蹈升太时。
微霜永昌命,轨心长欢怡(首四句错综傅玄辞。○同上)。
奏定庙乐歌诗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六
太祖高皇帝庙神室,奏高德宣烈之舞,未有歌诗,郊应须歌辞。穆皇后庙神室,亦末有歌辞。案傅玄云:「登歌庙异其文,飨神十室同辞」。此议为允。又寻汉世歌篇,多少无定,皆称事立文,并多八句,然后转韵。时有两三韵而转,其例甚寡。张华、夏侯湛亦同前式,傅玄改韵颇数,更伤简节之美。近世王韶之、颜延之并四韵乃转,得赊促之中。颜延之、谢庄作三庙歌,皆各三章,章八句,此于序述功业详略为宜,今宜依之。郊配之日,改降尊作主,礼殊宗庙,穆后母仪之化,事异经纶。此二歌为一章八句,别奏事御奉行(《南齐书·乐志》,永明二年,尚书殿中曹奏。)。
车遥遥 南北朝 · 车𣀉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君安逝兮西入秦,愿将微影随君身。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仰日月妾所愿(○玉台新咏九作傅玄车遥遥篇。《乐府诗集》六十九。《诗纪》九十三。)。
按:一作傅玄诗。字略异: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奏请修缉雅乐 西魏 · 牛弘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四
臣闻周有六代之乐,至《韶》《武》而已。秦始皇改周舞曰《五行》,汉高帝改《韶武》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又造《武德》,自表其功,故高帝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又作《昭容》《礼容》,增演其意。《昭容》生于《武德》,盖犹古之《韶》也。《礼容》生于《文始》,矫秦之《五行》也。文帝又作《四时》之舞,故孝景帝立,追述先功,采《武德舞》作《昭德舞》,被之管弦,荐于太宗之庙。孝宣采《昭德舞》为《盛德舞》,更造新歌,荐于武帝之庙。据此而言,递相因袭,纵有改作,并宗于《韶》。至明帝时,东平献王采《文德舞》为《大武》之舞,荐于光武之庙。汉末大乱,乐章沦缺,魏武平荆州,获杜夔,以为军谋祭酒,使创雅乐。时散骑侍郎邓静善咏雅歌,乐师尹胡能习宗祀之曲,舞师冯肃晓知先代诸舞。总练研精,复于古乐,自夔始也。文帝黄初,改《昭容》之乐为《昭业乐》,《武德》之舞为《武颂舞》,《文始》之舞为《大韶舞》,《五行》之舞为《大武舞》。明帝初,公卿奏上太祖武皇帝乐曰《武始》之舞,高祖文皇帝乐曰《咸熙》之舞。又制乐舞,名曰《章斌》之舞,有事于天地宗庙,及临朝大飨,并用之。晋武帝泰始二年,遣傅玄等造行礼及上寿食举歌诗。张华表曰:「案汉、魏所用,虽诗章辞异,兴废随时,至其韵逗曲折,并系于旧,一皆因袭,不敢有所改也」。九年,荀勖典乐,使郭夏、宋识造《正德》《大豫》之舞。改魏《昭武舞》曰《宣武舞》,羽龠舞曰《宣文舞》。江左之初,典章堙紊,贺循为太常卿,始有登歌之乐。大宁末,阮孚等又增益之。咸和间,鸠集遗逸,邺没胡后,乐人颇复南度,东晋因之,以具钟律。太元间,破苻永固,又获乐工杨蜀等,闲练旧乐,于是金石始备。寻其设悬音调,并与江左是同。慕容垂破慕容永于长子,尽获苻氏旧乐。垂息为魏所败,其钟律令李佛等,将太乐细伎,奔慕容德于邺。德迁都广固,子超嗣立,其母先没姚兴,超以太乐伎一百二十人诣兴赎母。及宋武帝入关,悉收南度。永初元年,改《正德舞》曰《前舞》,《大武舞》曰《后舞》。文帝元嘉九年,太乐令钟宗之,更调金石。至十四年,典书令奚纵,复改定之。又有《凯容》《宣业》之舞,齐代因而用之。萧子显《齐书志》曰:「宋孝建初,朝议以《凯容舞》为《韶舞》,《宣业舞》为《武德舞》。据《韶》为言,《宣业》即是古之《大武》,非《武德》也」。故《志》有《前舞》《凯容》歌辞,《后舞》《凯容》歌辞者矣。至于梁初,犹用《凯容》《宣业》之舞,后改为《大壮》《大观》焉。今人犹唤《大观》为《前舞》,故知乐名虽随代而改,声韵曲折,理应常同。前克荆州,得梁家雅曲,今平蒋州,又得陈氏正乐。史传相承,以为合古。且观其曲体,用声有次,请修缉之,以备雅乐。其后魏洛阳之曲,据《魏史》云「太武平赫连昌所得」,更无明证。后周所用者,皆是新造,杂有边裔之声。戎音乱华,皆不可用。请悉停之(《隋书·音乐志下》,开皇九年平陈,获宋、齐旧乐,由是牛弘奏。)。
天长节度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 盛唐 · 李白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 创作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太虚既张。惟天之长。所以白帝真人。当高秋八月五日。降西方之金精。采天长为名将。传之无穷。纪圣诞之节也。我高祖创业。太宗成之。三后继统。王猷如一。大盗閒起。开元中兴。力倍造化。功包天地。不然。何能遏牺农之颓波。返淳朴于太古。虽轩后至道。由闻蚩尤之师。今网漏吞舟。而胡夷起于毂下。先天文武孝感皇帝越在明两。总戎扶风。正帝车于北斗。拯横流于鲸口。回日辔于西山。拂蒙尘于帝颜。呼吸而收两京。烜赫而安六合。历列辟而罕匹。顾将来而无俦。太阳重轮。合耀并出。宇宙翕变。草木增荣。一麾而静妖氛。成功不处。五让而传剑玺。德冠乐推。于戏。昔尧及舜禹。皆无圣子。审历数去已。终大宝假人。饰让以成千载之美。未若以文明鸿业。授之元良。与天同休。相统亿祀。则我唐至公而无私。越三圣而殊轨。腾万人之喜气。烂八极之祥云。上皇思汾阳而高蹈。解负重于吾君。能事斯毕。与人更始。乃展祀郊庙。望秩山川。方掩骼于河洛。吊人于幽燕。但诛元凶。不问小罪。噫大块之气。歌炎汉之风。云滂洋。雨汪濊。澡渥泽。除瑕颣。削平国步。改号乾元。至矣哉。其雄图景命。有如此者。我邦伯韦公。大彭之洪允。扶阳之贵族。雄略迈古。高文变风。运当时贤。才堪三事。历职剖剧。能声旁流。衣绣而白笔横冠。分符而彤䄡入境。曩者永王以天人授钺。东巡无名。利剑承喉以胁从。壮心坚守而不动。房陵之俗。安于泰山。休奕列郡。去若始至。帝召岐下。深嘉直诚。移镇夏口。救时艰也。慎厥职。康乃人。减兵归农。除害息暴。大水灭郭。洪霖注川。人见忧于鱼鳖。岸不辨于牛马。公乃抗辞正色。言于城隍曰。若一日雨不歇。吾当伐乔木。焚清祠。精心感动。其应如响。无何。中使衔命。遍祈名山。广徵牲牢。骤欲致祭。公又盱衡而称曰。今皇上明圣。怀于百灵。此淫昏之鬼。不载祀典。若烦国礼。是荒巫风。其秉心达诚。皆此类也。物不知化。如登春台。有若江夏县令嶭公。揖四豪之风。当百里之寄。干蛊有立。含章可贞。遵之典礼。恤疲于和乐。政其成也。臻于小康。中京重睹于汉仪。列郡还闻于舜乐。选鄂之胜。帐于东门。乃登豳歌。击土鼓。祀蓐收。迎田祖。招摇回而大火乃落。阊阖启而凉风始归。笙竽和籥之音。象星辰而迭奏。吴楚巴渝之曲。各土风而备陈。礼容有穆。簪笏列序。罗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剑虎士。森乎翠幕之前。千变百戏。分曹贾勇。蔺子跳剑。迭跃流星之辉。都卢寻橦。倒挂浮云之影。百川绕郡。落天镜于江城。四山入牖。照山空之海色。献觞醉于晚景。舞袖纷于广庭。鹤发之叟。雁序而进曰。恭闻天子无戏言。恐转公以大用。老父不畏死。愿留公以上闻。悦坐棠而餐风。庶刻石以寘美。白观乐入楚。闻韶在齐。采诸行谣。遂作颂曰。
爽朗太白。雄光下射。峥嵘金天。华岳旁连。降精腾气。赫矣昭然。诞圣五日。垂休万年。孽胡挺灾。大人有作。雷电发扬。欃枪乃落。九服交泰。五云萦薄。扫雪屯蒙。洗清寥廓。轩后访道。来登峨眉。上皇西去。异代同时。六龙转驾。两曜回规。重遭唐主。更睹汉仪。肃肃韦公。大邦之翰。秀骨岳立。英谋电断。宣风树声。远威逆乱。不长不极。乐奏争观。丸剑挥霍。鱼龙屈盘。东回舞袖。西笑长安。颂声载路。丰碑是刊。
白猿赋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
此郡多白猿。其性驯而仁爱。所止榛林不瘁。果熟乃取。不敢与猴相狎。猴亦畏而避之。昔傅休奕有猿猴赋。但悦其变态似优。以为戏玩。且不言二物殊性。余今作赋以辨之尔。赋曰。
昔周穆之南迈。将奋旅于湘沅。既只轮而无返。化君子以为猿。嗟物变而何常。故族类而始蕃。或哀吟于永夜。或清啸于朝暾。峰合沓以连响。水潺湲而共喧。矧三声之未绝。感行客之销魂。观其虽为异物。而犹善处。动不为暴。止皆择所。柽松郁而不残。楂梨熟而后取。顾狖鼯与猱狿。信莫得而俦侣。若乃灵变难测。神通有知(原注淮南子称有神曰猿)。女试剑而方接。举修簻而止驰。养矫矢而未发。眄乔柯而已悲。凌峻壑而电耀。挂长萝而匏垂。避侧足而不履。尚有畏于阽危。施于射。则李控弦而盈贯。用于道。则华养形而不衰(原讨华陀五禽戏中有戏猿也)。彼沐猴之佻巧。虽貌同而心异。既贪婪而鲜让。亦躁动而不忌。嗟斯物之既驯。有仁爱而可畏。故邓生以违性兴感。齐后以望恩掩泪。嗟乎。人之化也。实可悲辛。或少贵而老贱。或始富而终贫。中行之后。困于畎亩。叔敖之子。疲于负薪。何止鲧化熊而为厉。哀成虎而不仁。变钦鸮于瑶席。鸣杜魄于巴岷。乃知人世之可厌。不足控抟而自珍。
笔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事类赋》卷一五
礼曰:士载言,史载笔。古以为能述事而言,故谓之为述。又以为能毕举万物之形,亦谓之为毕。故秦谓之笔,楚谓之聿,而吴谓之不律。若乃漆管绿沈之妙,文犀象齿之殊,博山为床,错宝为跗。静女尝贻于彤管,周公曾写于龟书。尔其中山之毫,北宫之制,秦将蒙恬之造始,官师路扈之精丽。周舍执之而司过,班超投之而立事。怒王思而逐蝇,伤盛吉而流涕。惊何晏而遽失,骇曹公而忽坠。阮檄而曾讶立成,祢赋而未尝停缀。至于湘东三品,春坊四枝,含毫缅邈,搦管徘徊。杨璇染血而书帛,陶景用荻而画灰。观其染清松之微烟,奉纤毫之积润,白牙碧镂之奇,鸡距鹿毛之隽。王充之户牖墙壁,左思之门庭藩溷。削荆既自于任末,捶琴更闻于柳恽。或以作锄耒于词园,或以为刀槊于文阵。若至赵国秋毫,辽西麟角,锋必九分,管唯二握。逢陆机而欲焚,过仲宣而见阁。阚泽既自佣书,安世亦尝持橐。枕中而每欲传方,荐下而还闻辟恶。郑译假润以为辞,曹褒怀铅而嗜学。僧虔晦迹而见容,卜商括囊于则削。若夫陆倕授之于幼玚,郭璞取之于江淹,白云先生以鼠须而传法,晋陵太守谓牙管之伤廉。至于上刚下柔之名,三束五重之美,梦大手于词臣,表赤心于史氏。给相如而赋游猎,供荀悦而成《汉纪》。蔡琰求之而写书,王隐授之而修史。毦白见识于辛毗,撍缥尝闻于夫子。别有点高洋而作主,赐浑瑊而录功。太初有不畜之慎,欧阳有不择之工。至有宝胡卢而弥珍,却琉璃而若重。婕妤折之而尚存,郑灼削之而更用。颜裴则炙以课薪,智永则瘗而作冢。亦闻采彼龙籦,截兹箘簬,痛颉为嘉,悬蒸有度。清丽识傅玄之铭,瞻逸仰嵇含之赋。行本明佩刀之职,公权陈正心之喻。讶蝇集于苻坚,卜蛇衔于管辂。仲将留神于制作,稚恭见求而靳固。传毛颖于韩公,自毫锥于白傅。逸少惊入木之七分,仲尼止获麟之一句。斯濡翰之为用,诚词家之急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