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其十三 南梁 · 菩提达摩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灵集愧天恩(灵者,神。集者,会也。愧者,也。天恩者,泽也。神会大师洛京荷泽寺。),生□二六人(生□者,师资也。二六者,会大师弟子十二人也。)
法中无气味(法中者,佛法也。会大师传佛知见,甚深法也。无气味者,缘北宗秀大师弟子普寂,于京盛行,通其经教。当此之时,曹溪宗旨,于彼未盛行,故言无气味也。),石上有功勋(石上者,秀大师弟子,磨却南宗碑,神秀欲为六代,何其天之不从,乃得会大师重立实录,故有功勋。)
李端得山中道友书见寄之作(题拟)(一作酬前驾部员外郎苗发)。(一作李端诗) 中唐 · 苗发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引用典故:三径 冯唐 马融
马融方直校,阅检复持铅。
素业高风继,青春壮思全。
论文多在夜,宿寺不虚年。
自署区中职,同荒郭外田。
山邻三径绝,野意八行传。
煮玉矜新法,留符识旧仙。
涵苔溪溜浅,摇浪竹桥悬。
复洞潜栖燕,疏杨半翳蝉。
咏歌虽有和,云锦独成妍。
应以冯唐,相讥示此篇。
(见江标影宋书棚本《李端诗集》卷三)(按:《全唐诗》卷二八六以此诗为李端诗,题作「酬前驾部员外郎苗发」,实误。检影宋书棚本此诗附于李端《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后,题作「酬前」,下署「驾部员外郎苗发」,殆为苗发酬答李端见寄之作而附入李端集者。后代辗转刻印,误将苗发职衔与诗题相连,遂误成诗。类似情况,在唐人原集中甚常见,如窦叔向诗误归已经继之类,岑仲勉、李嘉言先生已指出。苗发张芬诗误归李端,亦属同类型错误。)
阳城驿810年 中唐 · 元稹
 押尤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阳城驿
引用典故:不事周 无儿悲邓攸 改词曹 鸟哭杨震
商有阳城驿,名同阳道州(阳道州:指阳城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元和郡县图志·道州》:“秦属长沙郡……贞观八年改为道州。”)
阳公没已久,感我泪交流。
昔公孝父母,行与曾闵(曾、闵:曾参闵损之并称。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以事亲至孝闻。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少为继母所苦,冬月衣芦花。其父知之,欲出继母,劝阻之。孔子曾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事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既孤善兄弟(孤:父母双亡。《管子·轻重》:“民生而无父母,谓之孤子。”),兄弟和且柔。
一夕不相见,若怀三岁忧。
遂誓不婚娶,没齿同衾裯。
妹夫死他县,遗骨无人收。
公令季弟往,公与仲弟留。
相别竟不得,三人同远游。
共负他乡骨,归来藏故丘。
栖迟居夏邑(“栖迟”句:《新唐书·阳城传》:“徙陕州夏县,世为宦族。”《元和郡县图志·陕州》:“夏县,望,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安邑县地……后魏孝文帝十八年改为夏县,因夏禹所都为名……乾元三年陕州。”夏县今属山西省。),邑人无苟媮
里中竞长短(里:古代地方行政组织,始自周代,其制不一。唐时百户为里。《旧唐书·食货上》:“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来问劣与优。
官刑一朝耻,公短终身羞(公短:被阳城认为错误,或被阳城批评。)
公亦不遗布,人自不盗牛(“公亦”二句:《后汉书·独行传》载,太原王烈以义行称名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乞不令王彦方之字)知之。”闻,使遗布一端以激之。)
问公何能(一作德)尔,忠信先自修。
发言当道理,不顾党与雠。
声香渐翕习(翕习:《文选·左思蜀都赋〉》:“藏镪巨万,釽摫兼呈,亦以财雄,翕习边城。”吕延济注:“翕习,威盛貌。”),冠盖若云浮(冠盖:指官员之冠服与车乘。冠,礼帽。盖,车盖。此指仕宦荣显。)
少者从公学,老者从公游。
往来相告报县尹与公侯。
名落公卿口,涌如波荐(一作数万)(波荐:原作“数万”,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改。)
天子得闻之,书下再三求。
书中愿一见,不异旱地(一作呈天)虬。
何以持为聘,束帛琳球(束帛:捆为一束之五匹帛,古代作为聘问、馈赠之礼物。《周礼·春官·大宗伯》:“孤执皮帛。”汉郑玄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为之。”贾公彦疏:“束者十端,每端丈八尺,皆两端合卷,总为五匹,故云束帛也。”藉:古代祭祀朝聘时陈列礼品之垫物。琳球:参卷1《桐花》注。)
何以持为御,驷马驾安辀(驷马:驾一车之四马。驷马高车为尊贵者之所乘。辀:小车上之独辕,此泛指可坐乘之小车。此类车供年长官高德隆者乘用,属特殊礼遇。)
公方伯夷(一作云自挺)操,事殷不事周(“公方”二句:方伯夷,原作“云自挺”,据蜀本、卢本、全诗、钱校改。伯夷商孤竹君之长子,名允,后投西伯。西伯死,武王伐纣,其与叔齐叩马而谏。亡,二人逃入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事详《史记·伯夷列传》。)
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
我闻天子忆,安敢专自由。
来为谏大夫谏大夫:即谏议大夫正四品下,掌谏诤议论,侍从顾问,为清望之官。),朝夕侍冕旒(冕旒:古代天子及士大夫以上之礼冠,顶有冕版称延,前有下垂之玉串称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见《周礼·夏官·弁师》。后专指皇帝之冠,此借指皇帝。)
希夷惇薄俗(希夷: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惇:劝勉。),密勿献良筹(密勿:机密清杭世骏《订讹类编》卷一《密勿》:“(《金壶二集》)又云:刘向传注:密勿,犹黾勉也。班固《典引》:前圣皋、夔、衡、旦,密勿之辅。注:密勿,犹黾勉也。《汉书》引诗:黾勉从事,改作密勿从事。……后人沿袭,遂作秘密解矣。”)
神医不言术,人瘼曾暗瘳(瘳:病愈。《说文·疒部》:“瘳,疾愈也。”徐锴系传:“忽愈若抽去之也。”)
月请谏官俸,诸弟相对谋。
皆曰亲戚外,酒散目前愁。
公云不有尔,安得此嘉猷。
施馀尽酤酒,客来相献酬。
日旰不谋食(旰:原作“旴”,据蜀本、杨本、类苑、全诗改。《说文·日部》:“旰,晚也。”),春深仍敝裘。
人心良戚戚,我乐独由由(一作油油)
贞元岁云暮,朝有曲如钩
风波势奔蹙,日月光绸缪。
齿牙属为猾(“齿牙”句:《国语·晋语一》:“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戎交捽。”韦昭注:“猾,弄也……骨在口中,齿牙弄之,以象谗口之为害也。”又,“若跨其国而得其君,虽逢齿牙,以猾其中,谁云不从?”),禾黍暗生蟊(蟊:吃苗根之害虫。《尔雅·释虫》:“食根,蟊。”)
岂无司言司言者:指谏议大夫司谏诤之官吏。),肉食吞其喉。
岂无司搏者(司搏者:指御史台等属官。司搏,伺机捕捉。《周礼·秋官·士师》:“以比追胥之事。”汉郑玄注:“胥,读如宿偦之偦。偦,谓司搏盗贼也。”孙诒让正义:“司搏,与‘伺捕’同。汉人多以‘司’为‘伺’,以‘搏’为‘捕’,《小司徒》注作‘伺捕’。”),利柄扼其(一作如)(其:原作“如”,据全诗、文粹、钱校及前文改。鞲:同“鞲”,革制臂套,射箭、架鹰时套在左臂或套于两臂,束衣袖以便操作,妇女时亦用作装饰。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诗之一:“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鞲。”仇兆鳌注:“鞲,捍臂也,以皮为之。”)
鼻复势气塞,不得辩薰莸(辩:通“辨”,分别。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辩,叚借为辨。”薰莸:香草与臭草,比喻善与恶。《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杜预注:“薰,香草;莸,臭草。”)
公虽未显谏,惴惴如患瘤。
飞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
炎炎日将炽,积燎无人抽(燎:见卷1《赛神》注。)
公乃帅其属,决谏同报仇。
延英殿门外延英殿唐代宫殿名,在延英门内。《唐六典·尚书·工部》:“(大明宫宣政(殿)之左曰东上閤,右曰西上閤,次西曰延英门,其内之左曰延英殿,右曰含象殿。”),叩閤仍叩头。
且曰事不止,臣谏誓不休。
上知不可遏,命以美语酬。
降官司成司成署:国子监之别称。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国子监司成馆,咸亨元年复旧。《新唐书·阳城传》:“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坐是下迁国子司业。”),俾之为赘疣。
奸心不快活,击刺砺戈矛。
终为道州去,天道竟悠悠。
遂令不言者,反以言为尤(尤:通尤,过失,罪过。《说文·言部》:“尤,罪也。”)
喉舌坐成木(“喉舌”句:谓讽谏者存避祸之心,闭口不言,有如木偶。),鹰鹯化为鸠(“鹰鹯”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鹰鹯,比喻忠勇之士,而化为鸠,则变为无所作为之懦夫矣。)
避权如避虎,冠豸如冠猴(“冠豸”句:冠豸,即戴豸冠。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所服。冠猴,沐猴而冠之略,谓猴戴人冠,徒具人形,而无其实。比喻徒居其位而不谋其政者。)
平生附我者,诗人称好逑(“诗人”句:谓视之为同类、知己。《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私来一执手,恐若坠诸沟。
送我不出户,决我不回眸(决:通诀,告别。《史记·外戚世家》:“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司马贞索隐:“决者,别也。”)
唯有太学生,各具粮与糇(粮与糇:食粮,乾粮。糇,乾粮。《广韵·侯韵》:“糇,乾食。”)
咸言公去矣,我亦去荒陬。
公与诸生别,步步驻行驺
有生不可诀,行行过闽瓯(闽瓯:闽,古种族名,生活于今浙江省南部福建一带,后因称福建为闽。瓯,古地名,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后为温州之别称。)
为师得如此,得为贤者不。
道州闻公来,鼓舞歌且讴。
昔公居夏邑,狎人如狎鸥。
况自为刺史,岂复援鼓桴(“岂得”句:谓阳城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教化为先。鼓桴:鼓槌。)
滋章一时罢,教化天下遒。
炎瘴不得老,英华忽已
杨震(“有鸟”句: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年五十始仕于州郡,官至司徒太尉,终以忠遭忌,免官自尽。传说死时有大鸟飞临丧典,悲鸣落泪。事详《后汉书·杨震传》。)无儿悲邓攸(“无儿”句:邓攸字伯道永嘉中石勒所俘,后南逃江南,步行,担其子及侄,度不能两全,乃弃子全侄,后竟无子嗣。时人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事详《晋书·良吏传·邓攸》。)
唯馀门弟子,列树松与楸。
今来过此驿,若吊汨罗洲(汨罗洲:在今湖南汨罗市。《元和郡县图志·岳州·湘阴县》:“汨水,东北自洪州建昌县流入,西经玉笥山,又西经罗国故城为屈潭,即屈原怀沙自沉之所,又西流入于湘水。”)
(一作祠)羊祜(“辞曹”句:辞,原作“祠”,据卢本、《晋书·羊祜传》及白居易《和阳城驿》改。羊祜荆州,抚士卒,惠百姓,且立身清俭,家无馀财。卒,襄阳百姓为之立碑建庙。荆人尊之,避其名讳,屋室皆以门为称,户曹改为辞曹。事详《晋书·羊祜传》。阳城道州,有惠于百姓,百姓感戴,以“阳”名其子。),此驿何不侔。
我愿避公讳,名为避贤邮
此名有深意,蔽贤天所尤。
吾闻玄元教(玄元教:即道教。唐初追崇老子太上玄元皇帝,简称玄元。道教以老子为教祖,故云。),日月冥九幽(九幽:极深暗之处,即九泉之下。)
幽阴蔽翳者,永为幽翳(一作阴)(“幽阴”二句:谓蔽贤者,将永沉日月照临不到之深渊,世世为幽界之囚徒。阴,全诗、文粹、钱校作“翳”。)
无家燕 元末明初 · 王逢
 押尤韵 出处:梧溪集卷二
嗟嗟无家燕,飞上商人舟。
商人南北心,舟影东西流。
芹漂春雨外,花落暮云头。
岂不怀故栖,烽暗黄鹤楼
楼有十二帘,一一谁见收。
众雏被焚荡,双翅亦敛揫
含情盼鬼蝶,失意依训猴。
茅茨固低小,理势难久留。
昔本乌衣君,今学南冠囚
燕燕何足道,重贻王孙忧。
梧溪集:杨维桢序:梧溪集者江阴王逢氏遭丧乱之所作也。予读其诗,悼家难,悯国难,采摭贞操,访求死节,网罗俗谣与民讴,如帖木侯、张武略张孝子、费夫人、赵氏女、丙申纪事、月之初生、天门行、竹笠黄、官柳场、无家燕诸篇,皆为他日国史起本,亦杜史之流欤?
黄鹤楼诗集序1673 明末清初 · 顾景星
 押删韵 出处:黄鹤楼志·艺文·文赋·清代
武昌城中有山,蜲蛇而长,古名黄鹄,俗名蛇山
按:黄鹄即黄鹤。《括地志》云:“因黄鹄矶黄鹤楼。”《图经》云:“费文伟仙去,驾黄鹤憩此。”阎伯瑾作《记》,遂实其事。或云:“任彦升称驾鹤之宾乃荀叔伟,非费文伟也。”世俗流传谓:“仙人吕岩画橘沈化鹤。”《一统志》又云:“黄鹤山通城县葛洪遗迹。”举不足信,惟《括地志》近是。唐前不甚著名,崔司勋颢作七言律,未有激赏者。李白天才俊放,见咏,搁笔去,至金陵凤凰拟其体,然后诗名而楼益着。山川之重文人乎?文人之重山川也。古往今来,此楼题咏不可胜誊,大都不足疥玄览之壁。暇日集诸家诗,剔彼俚秽,表厥风华,命曰《黄鹤楼诗集》,亦犹王敷之集《钓台》、李庚之集《天台》、田孳之集《桃花源》也。武昌山川雄悍,控扼黔蜀,锁钥吴楚,自古用武之地,孰使吾得陶咏光景,优游文墨,有如是者邪?读兹集者,可慨然叹念太平之乐矣!康熙十二年秋八月
(《白茅堂集》)
[注]:作于清圣祖康熙十二年(1673)
清 · 任守干
 出处:遁窝遗稿卷之三
凡人口之于味也,有同嗜者,刍豢之腴,脍炙之美。
是也或物有至微而为人喜者,若文王之于昌歜,子木之于荷芰。
此所独也,非正味也。
至如之为草,著于唐季。
公家收榷之利,比于鹾金。
宾主献酬之礼,进于酒醴。
噫其盛矣,于是乎有烟者继而出焉。
不见于神农之药经,未列于园官之蔬品。
其食之者,非若朮之采,而饵之也。
非若芽茗之煎,而饮之也。
必也切而烧之,所服者其烟,故命之曰烟
天下之人,皆味其无味,岂所谓正味者非耶。
乃知天地之生物,至叔世而方侈。
抑或人性之嗜好,与时俗而推迁者乎。
或云烟者,出自南荒之外,可治痰癖之疾。
人多试之,未见其益。
奈何猗傩一草,非莸非薰。
今为贵贱之所同好,夷夏之所同珍。
民之所须,急于粱肉。
何卉物之有幸,为众口之所悦。
若乃郭外良畴,村边閒圃。
子宜早,趁东郊青阳之晨。
移根欲密,带南国黄梅之雨。
溉其畎浍,恐其土脉之未融。
摘其蘖芽,恶其邪枝之旁吐。
既粪既培,乃锄乃治。
俾尽地利,毋愆天时。
民功已齐,物性方遂
干高耸擢,凌众卉而标青。
叶大扶疏,蔽骄阳而笼翠。
碧蕉初展,听雨声之偏多。
青梧未老,伫凤鸟之或至。
铅华才绽于其抄,灵气继升于其柢其始也。
膏液潜滋,流通无滞。
日夜上注,洋溢涯际。
隐辚晻薆,肸响咇咈。
惟其叶之皴蹙,敷鲜碧之沃若。
受金精之正气,钟香味之酷烈。
方椒桂而弥辛,比棘而愈辣。
乃俟其时而摘取,若兰佩之杂缀。
迎以零露,曝以秋日。
英华内敛,芳馨外彻。
绚若摛绣,或黄或赤。
于是悬昆吾之宝刀,压岷峨之梓木。
将参差之叠绮,羌缤纷而缕切。
千箱忽以烟霏,寸刃霍其电掣。
纤若游丝,乍离披而轻盈。
方如叠璧,顷嵬峨而委积。
于是乃范铜锡,以为器围。
可容乎一指,撮圭剂而盛之。
取火食之馀旨,承脩茎而曲项,洞窅冥而疏中。
炉上之芳薰既爇,腔里之烟气潜通。
试启齿而一餐,阳和透乎灵宫。
吸青蔼之氤氲,觉丹田之冲融。
故能通乎神明,去其淟浊。
安和中腑,消除宿食。
玉炉底清,胸中之邪气净尽。
丹液屡咽,脐下之金光焕发。
是以天下之人,莫不馋然耽嗜。
宁可三月忘肉,不能一日无此味者。
伊昔建溪阳羡之茗,虽擅美价于一世,殆不及矣。
若乃通邑大都,分队列肆。
家积人藏,霞驳云委。
攘袂按刀者,皆誇挥霍之精切。
持钞抱缗者,无不杂沓而争市。
远近之所凑集者,夥于果布。
驵侩之所居积者,尚乎金绮。
或笼取低昂,独擅其利。
富埒素封者,往往有之。
乃知山东千树秦中千亩■,非独为富给之资也。
至如西第将军南园公子
击钟飨宾,开筵娱士。
金蝉狎座,伶优奏技。
绮肴纷而山错,美酒湛而河倾。
方欢娱之既洽,厌珍羞之迭呈。
犀筋抛而不下,羽觞停而未行。
探文梓之髹樻,引镕金之脩竹。
咽薰气之辛散,下腴旨之滞积。
龙团凤咮,于斯无功。
珍果美蔬,为之掩色。
又如侠客冶游,佳人狎欢。
走马章台,或拾翠江干。
伫良会于月下,滞佳期于桑间
解佩纕而欲赠,惧冒礼而为猜。
方新知之脉脉,美目盼而善睐。
倾腰间之香帏,何以畀之之子。
传银竽而遆饮,接欢意之在此。
或如子云穷居,草玄发白。
自守淡而不渝,牢愁反而弥结。
囊萤乾于秋夜,淫雨滞于夏日。
笔床掩而尘栖,茶灶倾而烟熄。
情纡轸而靡托,餐香薰而不掇。
又有妾家城南,君戍塞北。
悲年光之遆谢,感容华之易歇。
璇闺掩兮昼不暮,锦帐空兮夜何长。
青缸翳兮寒焰,金炉烬兮馀香。
离愁苦于尝胆,怀郁郁而焉泻。
抗彤管之有炜,送青氛之袅娜。
楚岫之行云,宛夭桃之沈烟。
又有孤臣罹谗,飘飖流迁。
纫江蓠而为佩,集芙蓉而为服。
秋菊落英,不足以充虚。
木兰坠露,不足以疗渴。
遂滋九畹之灵根,嘉枝叶之峻茂。
精琼糜以为粻,芳与辛其杂糅。
又有征客天涯,戍卒陇右。
方其侵星而远迈于长程,望月而独倚乎荒城。
微此烟,则无以慰夫感愤羁旅之情。
又有雪径樵子,沧江渔父。
当其弛肩担于遥野,卷钓纶于极浦。
微此烟,则无以畅其幽适閒远之趣。
虽复罄渭川,殚中山之兔。
使严乐尽其笔精,渊云骋其秘思。
惟此烟之为美,曾不足以缕数而殚记。
而况仆本野人,久安藿食。
色难腥腐,味甘淡薄。
食肉,非所愿也。
抱瓮灌园,乃其分也。
有田数亩,宜此也。
爰收一囷,为岁计也。
餐烟袭馨,聊自洁也。
旨哉气味,适吾口也。
商岭,烨烨可疗饥也。
蓬岛之药,煌煌可度世也。
伊兹之可珍,吾不欲以易彼也。
杭堇浦太史 清 · 沈德潜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归愚诗钞卷十七
殿头磊落吐鸿辞,文采何尝惮作牺。
王吉上书明圣主,刘蕡对策治平时
邻翁既雨谈墙筑,新妇初婚议灶炊。
归去西湖理场圃,青青还艺向阳
杭堇浦秋堂听雨图 清 · 沈德潜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十四卷本归愚诗钞卷九
秋风昨夜生,凉气集涧户。
佳人日暮来,远道合俦侣。
同心订金石,礼数忘宾主。
窗外响潇潇,散丝湿(一作洒)庭宇。
人生良会(一作觌)难,百年聚几许。
天意欲留宾(一作且留客),今宵共(一作只)处处。
茶烟袅帘旌,幽虫语荒圃。
更深兴未阑,且(一作坐)听空堂雨。
杭堇浦出国门作四首韵 其一 清 · 赵大鲸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三
金台疏柳晓烟轻,又动离情唱渭城
驿路沙乾催马足,野桥冷咽蛩声。
何妨白璧无知己,岂附青云始立名。
感遇不须论骨相,昂藏端不负平生。
杭堇浦出国门作四首韵 其二 清 · 赵大鲸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三
秋气悲哉意绪微,惊心春晚杏花飞。
鱼游暖浪香生鬣,鸟度寒岚翠湿衣。
溟海扶摇程自远,钧天鞺鞳梦偏违。
桓荣稽古终须报,迷路无劳赋昨非。
杭堇浦出国门作四首韵 其三 清 · 赵大鲸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三
朝朝橐笔向东华,每忆莼鲈辄自嗟。
蝶梦三更鹫岭月,鸳班七载凤城花。
乘车岂敢初心负,买舍还愁后约差。
却羡小山秋色好,桂香冉冉透窗纱。
杭堇浦出国门作四首韵 其四 清 · 赵大鲸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三
年来豪气已全除,自惜才华玉雪如。
掞藻何殊一片锦,置身合傍五云居
清宵独对长檠影,永日閒探插架书。
只为离群期后晤,莫随上计始驱车。
方镜杭堇浦 其一 清 · 张鹏翀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七
谁引双瞳古鉴方,初开尘匣露晶芒。
全摹大地山河影,不借层霄璧月光。
倒映菱花疑藻井,平量玉水银塘
台前漫学秦宫照,恐有蛾眉怯胆张。
方镜杭堇浦 其二 清 · 张鹏翀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七
漫为圆制强为方,依样盘龙耀角芒。
宝殿四阿争散彩,灵台一寸欲交光。
丰棱峻作千秋鉴,品量宏开半亩塘。
长价近来凭薛烛,锦奁细箧忆分张。
杭堇浦秋堂听雨图 清 · 汪由敦
 出处:道古堂诗集卷十
墨云一片催诗黑,翻却天瓢来顷刻。
檐垂飞瀑万瓦鸣,虚堂飒飒惊秋声。
忆当夏旱苦相望,玉粟珠襦拜嘉贶。
此时勤买玉壶春,侧耳不负同心人
轻雷过后净天宇,不赋愁霖赋甘雨。
晚出东新关堇浦瓯亭 清 · 厉鹗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樊榭山房续集卷第五
背郭乍过雨,晚凉衣上侵。
聊为汀畔饭,共作烟中吟。
灯影横桥栅,人声出树阴。
相携多旧侣,幽赏得初心。
寒夜同沈栾城杭大宗赵功千二林吟屋分咏岁除节物二首 其一 胶牙饧 清 · 厉鹗
五言律诗 押盐韵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三
节物关人意,残年一楪添。
蓼花分点缀,粉茧共黐黏。
俗嗜难颐解,微甘使口钳。
不妨吾舌在,蜜味得相兼陆放翁诗新煠饧枝缀蓼花
寒夜同沈栾城杭大宗赵功千二林吟屋分咏岁除节物二首 其二 籸盆(籸盆宋时亦呼生盆见刘昌诗芦浦笔记) 清 · 厉鹗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三
屈指开炉后,生盆即渐催。
红飞松叶火,白压豆䕸灰。
列屋明通夕,深厅聒一回。
皃童应未觉,扶暖上檐
三月一日杭大宗符圣几汪西颢游皋园园在城东为严颢亭司农所筑得诗二首 其一 清 · 厉鹗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五
侍郎遗别业,幽绝擅城隅。
风雅今何有,荒凉感不无。
莎亭通客僦,花径割邻租。
只共闲人到,寻诗向日晡。
三月一日杭大宗符圣几汪西颢游皋园园在城东为严颢亭司农所筑得诗二首 其二 清 · 厉鹗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五
似得春愁遣,因延野色来。
垂杨埽慢水,丛棘出残梅。
学圃容身隐,题名恐俗猜。
休将雍门,沾洒旧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