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后汉二主北汉四主刘知远封北平王,以丁未称帝,为后汉高祖更名皓,在位一年。子承祐立,为隐帝,二年,庚戌乱兵弑之,共四年。迎立赟,为周所废。赟父崇,以辛亥晋阳,为北汉世祖更名旻高祖弟也,四年。子钧立,十四年。养子继恩立,一年,被弑。弟继元立,十年,己卯降于宋太宗。合四世,共二十九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支韵
知远本晋阳赘婿,初为横冲兵马使。河壖之战,以乘马授敬瑭,徐行为殿,人不敢逼,以是见亲。及敬瑭有天平之移,首建大议,以成晋业。时方求援于契丹,不惜称子臣而割诸州。知远独谓父事太过:厚赂金帛,足致其兵;许以土地,恐异日大为中国患。其识见迥出维翰诸人万万矣。既负佐命之功,耻与杜威同平章事,坐是见疏。齐王嗣立,虽为行营都统会兵山东,再命不至。契丹屡入,初无邀遮之志;大梁已陷,惟分兵守境,以防侵轶。盖诚知晋事必败,而阴图霸王之资。其不事南朝,不事北朝,岂无所俟欤?天下无主,先正位于晋阳;安行入,称既亡之天福。智远而未忍忘晋也。与其恶开运之名,以存国号;何如用河东之力,以御强胡乎?新天子称汉未几,一旦委裘。子幼弱,剑锥之将相既有隙如水火;群小乘间,顾命之大臣遂胥殒于东庑。邺都反旆,乱兵称逆。父子相继,四载而亡。自古祚脉之促,未有如斯者。将士仇刘氏,武宁节度空迎;天子须侍中澶州之黄旗已裂。虽刘崇继称北汉,不忍高祖之业一朝坠地;然区区河东土地甲兵,不足当中国什一。恃契丹之声援,蒙宋帝之哀怜,延刘氏之血食者二十九年。微矣哉,汉之为国也!
五代天子朝暮移,兵强马壮则为之。
河东险固霸王资,行营都统鸿基
横挑强胡岂晋宜,契丹鼓忿中国疲。
晋阳保境独孜孜,负义侯已黄龙羁。
安行入汴不须疑,更称天福表馀思。
垂裕何人继者谁,锥剑奚堪属幼儿。
陛下禁声能几时,东庑授首如倾蔂。
密诏朝来反邺旗,封丘始至冲主糜。
澶州群拥侍中为,刘崇帝北几衔悲。
祖业安能一旦亏,二十九年太原陲。
传国虽微亦汉丝,史氏编名那可遗。
按:旻,底本原作“昱”,据《新五代史》卷七○《东汉世家第十》改。
北宋九帝赵匡胤为周点简、归德节度使,以庚申代周,称宋太祖,在位十七年。弟太宗,二十一年。子真宗,二十五年。子仁宗,四十一年。英宗嗣,濮安懿王子也,立四年。子神宗,十八年。子哲宗,十五年。弟徽宗,二十五年。传子钦宗,二年。丁未金入汴,与太上俱北,前后殂于五国城。共一百六十八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支韵
赵点简受周厚恩,乘其孤寡,自立陈桥。议者比之全忠、敬瑭,非苛也。及其得国之后,揆文奋武,克宽克仁郑王之奉,终于开宝;周庙之祀,成于雒阳荆湖悉定,蜀汉继平李煜光禄钱俶礼贤。逆肠叛胆,莫敢不臣。封袱赐卮,推心以待。消释藩镇,亲赞孔、颜。贷诸州以鹿台钜桥之藏,挈天下于龙行虎步之弟。可不谓逆取顺守,轶汉唐而追三代乎?太宗嗣业,版图混一,文治蒸蒸,诚无忝于太平有道之主。惜其改号更名,怒侄贬弟,翻令《湘山野录》顿开烛影斧声之疑耳。少年天子,垂帘引见。澶渊却虏,南北弭兵。洎夫孤注来谗,神道设教。天何言哉而欺世,臣尽鬼矣以逢君。虽以仁宗继统而母后临朝,西鄙多事。逮彼庆历,拔茅汇征,共成四十一年之美政。呜呼,仁矣!宗实入,裁决出人意表,足称英君。婴疾不起,而励精有子。四海欣欣,拭目观治。既乃惑于拗人之经术,变乱祖宗之成法。近远纷然,西北启衅。坏败天下者,非神宗耶?高后以女中尧舜,尽除新法。岂意绍述遽起,官家别用一番人。时方以元祐为元嘉,而不知绍圣之转为熙宁也。弟佶继立,终成父兄之志。四凶六贼,相终始于国家;三镇两河,胥委弃于胡虏。然则开天下之乱者神宗,成天下之乱者神宗,二子耳。道君奔而钦宗绍,胡马分牧,南朝无人。谋国仅一李纲,复罢之以谢金师。卒之粘没喝邀帝至营,干离不以太上北去。宋之徽、钦,卒为晋之怀、悯矣。为奸臣所误者,非己之自误欤?
陈桥时比澶州时,香孩儿已易孤儿。
取国虽同晋梁术,垂谟远出汉唐规。
榻无他睡东南定,杯可同销上下疑。
五星奎聚今初睹,太平天子好为之。
金匮还教臣普记,太原徒叹德昭痴。
烛影难刊湘野录,苑花空乐侍臣诗。
拥道储君方众属,澶渊虏退曷天欺。
砌台不假完钗嗣,辽盟夏款复何期。
四十一年流濊泽,濮安懿子守鸿基
岂意南人专倚任,败坏天下岂非而。
女中尧舜除新法,官家此事宜深知。
绍圣更元群正落,道君作主万民离。
四凶六贼相终始,两河三镇恣胡骑。
北辕举族畴阶厉,昏德重昏尔为谁。
克勤郡王园寝叠戊戌诗韵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一百
让帝之冢子,首陈推戴心克勤郡王岳记礼亲王代善之长子也有谋勇多战功天命十一年八月密议太祖升遐岳记与弟萨哈璘以日太宗有圣德推戴告其父代善曰国不可一无君当速四贝勒才德冠世深契心也先帝圣心众皆悦服继大位代善曰此吾夙乃夜作议书翼日遍示诸贝勒大臣于朝遂定议奉海关太宗嗣位又于天聪时奏请抚降人及请于山通州燕京三处急图其一以定丕基睿亲太宗嘉纳之崇德三年以命为扬威大将军与王分道征明所向克捷疾薨于军王康太宗闻之惊恸辍膳三日立碑诏封多罗克勤郡熙二十七年圣祖为纪功乾隆四十三年王后改称平郡王复还原号并令配享太庙
忘家惟为(去声)国,力勇更谋沉。
我祖所嘉许,予躬应奠临。
閟宫教配享,彰善意犹深。
恭谒孝陵嘉庆丙辰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三
东土重光纪(天命太祖肇基东土于丙辰岁建号大清纪元在位十一年太宗嗣纪元天聪至九年改元崇德凡在位十七年),中华百五(治元世祖定鼎中华自顺年甲申至今岁丙辰凡一百五十三年云百五者纪成数也)
六朝帝命受,元日太和(今岁元正太和殿亲授玺于子皇帝既符践阼告天之本愿又举大廷授位之上仪稽古帝王禅位者唐虞为中天盛运而非父子至唐宋以后或逼于事势或自耽安閒则以今日较之洵为千古以来未有之吉祥盛事矣)
携子鼎湖叩,当春衷曲宣。
较于历代禅,谓胜彼昭然。
仲春历代帝王庙礼成述事乾隆乙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三
昨岁阅四库全书内大清通礼所列历代帝王庙位号有弗惬于心者敬忆皇祖实录敕议增祀谕旨凡帝王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此外尽应入庙乃命取红本阅之始知尔时廷臣不能仰体圣怀详细讨论且疏奏在壬寅十一月皇祖大事以前数日故致多遗漏因谕大学士九卿等更议增祀于乙巳年春祭入庙躬礼告虔以申馨香妥侑敬承前典之意
昨年四库阅全书,祀典于心未惬诸。
将谓圣言已遵毕(向阅旨意皇祖实录增祀遵历代帝王意谕谓彼时诸臣已奉德秩祀无遗是以乙未年躬祭帝王庙诗有但匪堕宗均入祀仁皇奕代著金科之句及昨岁阅大清通礼并检阅红本始知崇祀者尚少而于前后五代则全无反阑入后汉之桓灵甚不惬于怀因敕大学士九卿等更议增晋元帝明元帝成帝康帝穆帝哀帝简文帝宋文帝孝武帝明帝齐武帝陈文帝宣帝元魏道武帝明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唐宪宗后唐明宗周世宗金哀宗凡二十五帝其桓灵则彻出之以昭公论用符前训),孰知廷议反成虚。
重加考订俾全入,用洁馨香侑定居。
敢以古稀谢躬祭,曰钦曰监并殷予。
昭陵石马歌用旧作赵霖唐太宗六马图歌韵乾隆戊戌 清 · 弘历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三
当年石马后世诏,永示艰难意深妙。
翁仲之间立两龙,曹霸丹青逊曲肖。
尔时西伐常兴师,卧榻岂容鼾睡为。
况有大恨不共戴,凛然明告千秋垂(所害太祖以戴乃景祖大恨显祖皆为明誓不共以七告天征明以七太宗嗣善继征讨先志大恨未雪屡议)
沈阳辽阳取次第,矢在弦上奚容置。
太祖丕显太宗承,本以仁而行以义。
建都称帝徕远人(既得太祖辽沈遂诸贝定议迁都沈阳制度略备至臣以太宗天聪十年勒大臣及蒙古汉人文武群太宗承混一天眷佑应运而兴爱育群黎辑宁诸国征服朝鲜蒙古更获玉玺以昭符瑞请上尊号乃祭告天地崇德太庙筑坛恢宏即皇帝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规模日渐遂肇万载丕基矣)松山之战乃躬亲。
立破明兵十三万,指挥计授诸荩臣。
兵贵乘机更贵断,鼻衄力前神弗乱豪格太宗遣睿郡王多尔衮郡王宁远明总督洪承畴集援兵十三万于松山二王以敌兵甚众奏患鼻太宗闻之即亲统六师往讨启行时适衄因行急衄益甚三日方止请贝勒请徐行将潜大宗谕曰行军制胜利在神速恐敌人间朕亲至遁若不逃破之如纵犬逐兽易于拾取惜无翼可飞岂宜迟缓乃画夜疾驰六日而抵松山太宗松山而营敌兵来犯击败之追至塔山而还夺其积粟浚濠断杏山松山路凡太宗度明兵必遁分遣诸王大臣设伏截击十馀处算掩预设机宜明兵果皆奔窜所出之路悉如者甚睿击穷追歼殪明兵计五万三千馀赴海死众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我十三太宗之神谋勇略制胜出奇指顾间破明兵万如摧祜拉朽云)
二马御圣安吉行,出险曾无衔橛难。
唐宗六马陵道间,受伤痕迹想血殷。
岂如二马靡少害,是诚全胜得之难。
千秋小白与大白,较彼唐骏增光色。
独予景仰缅昔年,未能躬睹滋太息。
故宫再用唐太宗幸武功庆善宫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一百
李唐乘隋乱,迥殊汉创基唐高祖本隋藩镇以太宗劫父叛君乘隋变乱起兵晋阳事由逆取视汉高之起自泗上亭长尤多惭德)
庆善虽成功,未足方今兹。
我祖崛兴此,天命与人时。
名正则言顺(我显祖太祖以所害景祖共皆为明誓不戴乃以七大恨告爱育天征明复仇雪耻实为名正言顺太宗嗣服群黎辑宁诸国顺者怀之以德逆者威之以兵征服朝鲜混一蒙古群臣再三请上尊号乃即皇帝位于沈阳建国号曰大清自古创业帝王得天下之正未有如我朝者),内安而外夷。
陪都建斯地,故国兴来思。
惟是廑肯构,匪曰侈华㮰。
护卫仍众仆,脩饰仍百司。
如山之有堂,如川之有湄。
富矣加之教,弦诵达邦畿。
是用识本末,彬然成此诗。
味卿言 清 · 洪亮吉
 出处:拟两晋南北史乐府卷下
恪谁长,慕容炜,有霍光
猛谁伍,秦苻坚,有仲父
裕谁堪,司马宗,有曹瞒
知人何详己何略,如君之才总谁角,可怜死惭高著作
按:崔浩魏太宗论近世将相之臣,太宗悦,赐御缥醪十觚,水精盐一两。曰:「朕味卿言,如此盐酒。」○后以撰国史族诛。○高允著作郎十七年不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