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云中诗 魏晋 · 无名氏
四言诗
《晋书》曰:时有人为云中诗以指斥朝廷曰云云。荆州王忱也。法护王珣。宁即王恭仙民徐邈字。安道戴逵字。
相王沈醉,轻出教命。
捕贼千秋,干豫朝政。
王恺守常,国宝驰竞。
荆州大度,散诞难名。
盛德之流,法护王宁。
仲堪仙民,特有言咏。
东山安道,执操高抗。
何不徵之,以为朝匠(○《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
戴逵论马郑二义书 东晋 · 范宁
 出处:全晋文
传云,不满八岁为无服。
则八岁以上不当引此也。
寻制名之本意,父之于子,下殇小功,犹有缌麻一阶,非为五服已尽,而不以缌麻服之者,以未及人次耳(《通典》九十一,范宁戴逵书,问马郑二义,答云云,又难。)
戴逵上疏请绝召命 东晋 · 谢玄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三
谯国戴逵希心俗表,不婴世务,栖迟衡门,与琴书为友。
虽策命屡加,幽操不回,超然绝迹,自求其志。
且年垂耳顺,常抱羸疾,时或失适,转至委笃。
今王命未回,将离风霜之患。
陛下既已爱而器之,亦宜使其身名并存。
请绝其召命(《晋书·隐逸戴逵传》。传,会稽内史谢玄远遁不反,乃上疏云云,帝许之。)
又答姚兴 晋 · 释道契
 出处:全晋文
盖闻太上以道养民,而物自足。
其须有德而治天下。
是以古之明主,审违性之难御,悟任物之易因。
故尧放许由箕山,陵让放杖于魏国高祖四皓终南叔度辞蒲轮于汉世,晋国戴逵被褐于剡县谢敷散发于若邪,盖以适贤之性为得贤也。
故上有明君,下有韦带,逸民之风,垂训于今矣。
今恒标等德非圆达,分在守节,且少习玄化,伏膺佛道,一性之诚,心志匪席
至于敷演妙典,研究幽微,足以启悟童稚,助化功德,使物识罪福,则有济苦之益。
苟佛不虚言,恒等有弘昆邪之训矣。
窃闻近日猥蒙优诏,使释法服,将擢翠翅于寒条之上,曜扶渠于重冰之下,斯诚陛下仁爱恺悌,不世之恩。
然契等眷眷,窃有愚心,以陛下振道德之网,以维六合;
恢九德之网,以罗四海,使玄风扇于千载之前,仁义陶于万世之后。
宇宙之外,感纯德以化宽;
九域之内,肆玄津以逍遥。
匹夫无沟壑之怨,嫠妇无停纬之叹,此实所以垂化,海内所以仰赖。
愚谓恒标虽区区一分,守所见为小异,然在罗网之内,即是陛下道化之一臣。
昔孛佐治十二年,未闻释夺法衣,形服世仪,苟于时有补,袈裟之中,亦有弘益,何足复夺道与俗,违其适性?
抗节,尧许俱高;
四皓匪降,上下同美,斯乃古今之一揆,百代之同风。
且德非管仲,不足华轩堂阜;
智非孔明,岂足三顾草庐
愿陛下放既往之恩,从其微志,使上不失惠,下不失分,则皇唐之化,于斯而在,箕颖之宾,复见今日矣。
契等庸近,献愚直言,惧触天威,追用悚息(《十六国春秋》六十二,僧契等答姚兴书。又略见《高僧传》六《释道恒传》,作鸠摩罗什僧契等答。)
放达为非道论 东晋 · 戴逵
 出处:全晋文
夫亲没而采药不反者,不仁之子也;
君危而屡出近关者,苟免之臣也。
而古之人未始以彼害名教之体者何?
达其旨故也。
达其旨,故不惑其迹。
若元康之人,可谓好遁迹而不求其本,故有捐本徇末之弊,舍实逐声之行,是犹美西施而学其颦眉,慕有道而折其巾角,所以为慕者,非其所以为美,徒贵貌似而已矣。
夫紫之乱朱,以其似朱也。
故乡原似中和,所以乱德;
放者似达,所以乱道。
竹林之为放,有疾而为颦者也,元康之为放,无德而折巾者也。
可无察乎!
且儒家尚誉者,本以兴贤也,既失其本,则有色取之行。
怀情丧真,以容貌相欺,其弊必至于末伪。
道家去名者,欲以笃实也。
苟失其本,又有越检之行。
情礼俱亏,则仰咏兼忘,其弊必至于本薄。
夫伪薄者,非二本之失,而为弊者,必托二本以自通。
夫道有常经,而弊无常情,是以六经有失,王政有弊,苟乖其本,固圣贤所无奈何也。
嗟夫!
行道之人自非性足体备,暗蹈而当者,亦曷能不栖情古烈,拟规前修,苟迷拟之然后动,议之然后言,固当先辩其趣舍之极,求其用心之本,识其枉尺直寻之旨,采其被褐怀玉之由。
若斯,涂虽殊,而其归可观也;
迹虽乱,而其契不乖也。
不然,则流遁忘反,为风波之行,自驱以物,自诳以伪,外眩嚣华,内丧道实,以矜尚夺其真主,以尘垢翳其天正,贻笑千载,可不慎欤(《晋书·戴逵传》)
请徵戴逵 东晋 · 会稽王道子
 出处:全晋文卷十七
执操贞厉,含味独游。
年在耆老,清风弥劭。
东宫虚德,式延事外。
宜加旌命,以参僚侍。
既重幽居之操,必以难进为美。
宜下所在,备礼发遣(《晋书·隐逸·戴逵传》。太元二十年皇太子始出东宫太子太傅会稽王道子少傅王雅詹事王珣上疏。)
列叙元嘉赞扬佛教事 南朝宋 · 何尚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八
元嘉十二年五月乙酉,有司奏丹阳尹萧摹之上言,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塔寺形像,所在千计,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而自顷世以来,情敬浮末,不以精诚为至,更以奢竞为重,旧宇颓圮,曾莫之脩,而各造新构,以相夸尚,甲第显宅,于斯殆尽,材铜采,糜损无极。
违中越制,宜加检裁,不为之防,流遁未巳。
请自今以后,有欲铸铜像者,悉诣台自闻,兴造塔寺精舍,皆先诣所在二千石,通发本末,依事列言。
本州必须报许,然后就功。
其有辄铸铜制辄造寺舍者,皆以不承用诏书律论。
铜宅材瓦,悉没入官,奏可。
是时有沙门慧琳,假服僧次,而毁其法,著《白黑论》。
衡阳太守何承天,与琳比狎,雅相击扬,著《达性论》,并拘滞一方,诋呵释教。
永嘉太守颜延之太子中舍人宗炳,信法者也,检驳二论,各万馀言。
琳等始亦往还,未抵迹乃止。
因著《明佛论》以广其宗。
帝善之,谓侍中何尚之曰:「吾少不读经,比复无暇,三世因果,未辨致怀,而复不敢立异者,正以前达及卿辈时秀,率皆敬信故也。
范泰谢灵运每云:六经典文,本在济俗为治耳,必求性灵真奥,岂得不以佛经为指南邪?
颜延年之折《达性》,宗少文之难《白黑论》,明佛法汪汪,尤为名理,并足开奖人意。
若使率土之滨,皆纯此化,则吾坐致太平,夫复何事?
近萧摹之请制未全经通,即巳相示,委卿增损,必有以式遏浮淫,无伤弘奖者,乃当著令耳」。
尚之对曰:「悠悠之徒,多不信法,以臣庸蔽,独秉愚勤,惧以阙薄,贻点大教。
今乃更褒拂,非所敢当。
至如前代群贤,则不负明诏矣。
中朝已远,难复尽知;
渡江以来,则王导周顗,宰辅之冠盖,王蒙谢尚,人伦之羽仪,郤超、王坦、王恭王谧或号绝伦或称独步,韶气贞情,又为物表。
郭文谢敷戴逵等,皆置心天人之际,抗身烟霞之间。
高祖兄弟,以清识轨世,王元琳昆季,以才华冠朝,其馀范汪孙绰张玄、殷觊略数十人,靡非时俊。
论所列诸沙门等帛昙邃者,其下辈也。
所与比对,则庾元规
自邃以上,护诸公,皆将亚迹黄中,或不测人也。
近世道俗较谈便尔。
若当备举夷夏,爰逮汉魏,奇才异德,胡可胜言?
宁当空失性灵,坐弃天属,沦惑于幻妄之说,自陷于无征之化哉。
陛下思洞机表,虑象外,钩深致远,无容近取于斯。
自臣等以降,若能谨推此例,则清信之士,无乏于时,所谓人能弘道,岂虚言哉。
慧远法师尝云:『释氏之化,无所不可,适道固自教源,济俗亦为要务』。
世主若能剪其讹伪,奖其验实,与皇之政,并行四海,幽显协力,共敦黎庶,何文景,独可奇哉。
使周汉之初,复兼此化,颂作刑清,倍当速耳。
窃谓此说,有契理奥。
何者?
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矣。
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厚矣。
传此风训,以遍宇内,编户千万,则仁人百万矣。
此举戒善之全具者耳。
若持一戒一善,悉计为数者,抑将十月二三矣。
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
一恶既去,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则万刑息于国。
四百之狱,何足难错?
《雅》《颂》之兴,理宜倍速。
即陛下所谓坐致太平者也。
论理则其如此,征事则臣复言之。
前史称西域之俗,皆奉佛敬法,故大国之众数万,小国数百,而终不相兼并。
内属之后,习俗颇弊,犹甚淳弱,罕行杀伐。
又五胡乱华以来,生民涂炭,冤横死亡者,不可胜数,其中误获稣息,必释教是赖。
佛图澄入邺,而石虎杀戮减半;
洮池塔放光,而苻楗椎锯用息。
蒙逊反噬无亲,虐如豺虎,末节感悟,遂成善人。
法逮道人,力兼万夫,几乱河渭,面缚甘死。
以赴师范,此非有他,敬信故也。
夫神道助教,有自来矣。
雷霆所击,暑雨恒事,及展庙遇震,而书为隐慝;
之朝,冤死者不可称纪,而周宣晋景,犹以深刑受祟。
检报应之数,既有不符;
征古今之例,只更增惑。
以经文载之,以彰劝戒,万一影像,犹为深切,岂若佛教,责言义则有可然可信之致。
考事实又无乖巳妄之咎。
且观世大士所降近验,并即表身世,众目共睹,祈求之家,其事相继,所以为劝戒,所以为深切,岂当与彼同日而谈乎?
而愚暗之徒,苟遂毁黩,忽重殉轻,滞小迷大,恚僧尼之绝《片半》育,嫉像塔之费朱紫,此犹生民覆载之德,日用而不论;
吏司苦堙瘗之劳,有时而诋慢。
慧琳承天,盖亦然耳。
萧摹启制,臣亦不谓全非,但伤蠹道俗,最在无行僧尼,而情貌难分,未可轻去。
金铜土木,虽糜费滋深,必福业所寄,复难得顿绝。
臣比思为斟酌,进退难安。
今日亲奉德音,实用夷泰」。
吏部郎羊玄保在座,进曰:「此谈盖天人之际,岂臣所宜预。
窃恐秦楚论强兵之术,孙吴尽吞并之计,将无取于此邪」?
帝曰:「此非战国之具,良如卿言」。
尚之曰:「夫礼隐逸则战士怠,贵仁德则兵气衰。
若以孙吴为志,苟在吞噬,亦无取之道,岂唯释教而已」。
帝悦曰:「释门有卿,亦犹孔氏之有季路,所谓恶言不入于耳(《弘明集》。)」。
王僧达 南朝宋 · 丘珍孙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
褚先生出居贵馆,此子灭景云栖,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载矣。
自非折节好贤,何以致之?
文举冶城安道入昌门,于兹而三焉。
夫却粒之士,餐霞之人,乃可暂致,不宜久羁。
君当遂其高步,成其羽化,望其还策之日,暂纡清尘,亦愿助为譬说(《齐书·褚伯玉传》,《南史·褚伯玉传》。)
大功殇服 南朝宋 · 庾蔚之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三
汉戴德云:「独谓父母为子昆弟相为」,当不如。
郑以周亲为断。
周亲七岁以下,容有缌麻之服,而不以缌麻服服之者,以其未及于礼,故有哭日之差耳。
他亲有三殇之年,而降在无服者,此是服所不及,岂得先以日易月之例邪?
戴逵虽欲申马难郑,而弥觉其踬,范宁难之,可谓当矣?
按束析目《通论》无服之殇,云「礼,缌麻不服长殇,小功不服中殇,大功不为易月哭,唯齐缞乃备四殇焉」。
凡云男二十而冠,三十而娶,女十五许嫁而笄,二十而出,并礼之大断。
至于形智夙成,早堪冠娶,亦不限之二十矣。
笄冠有成人之容,婚嫁有成人之事。
郑玄曰:「殇年为大夫,乃不为殇,为士犹殇之」。
今代则不然,受命出官,便同成人也(《通典》九十一。)
资给何点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六
远趣高情,前王所贵;
义兼昔款,倍用兴怀。
徵士何点,居贞物表,纵心尘外,夷坦之风,率由自远。
往因素志,颇申宴言,眷彼子陵,情兼惟旧。
仲虞迈俗,受俸汉朝
安道勉志,不辞晋禄。
此盖前代盛轨,往贤所同。
可议加资给,并出在所,日契资须,太官别给。
既人高曜卿,故事同垣下(《梁书·何点传》,《艺文类聚》三十七。)
诗品下 其八 南梁 · 钟嵘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五
晋徵士戴逵东阳太守殷仲文安道诗虽嫩弱,有清上之句,裁长补短袁彦伯之亚乎?
子颙亦有时之誉。
晋宋之际,殆无诗乎。
义熙中,以谢益寿殷仲文华绮之冠,殷不竞矣。
古画第三品 其五 戴逵 南齐 · 谢赫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五
情韵连绵,风趣巧拔,善图贤圣,百工所范。
荀卫已后,实为领袖,及乎子颙,能继其美。
陶渊明集序 南梁 · 萧统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
夫自闑自媒者,士女之丑行;
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
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
其故何也?
含德之至,莫逾于道;
亲己之切,无重于身。
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
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寓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盈虚,随中和而任放。
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
齐讴、赵女之娱,八珍、九鼎之食,结驷、连骑之荣,侈袂、执圭之贵,乐既乐矣,忧亦随之。
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
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
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
玉之在山,以见珍而终破;
之生谷,难无人而自芳。
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
或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
譬彼鸳雏,岂竞鸢、鸱之肉;
犹斯杂县,宁劳文仲之牲。
至于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
主父偃言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卒如其言,岂不痛哉!
又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
霍侯骖乘,祸起于负芒
饕餮之徒。
其流甚众。
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
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
轻之苦脱履,视之若鸿毛。
而况于他人乎?
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
或怀厘而谒帝,或被褐而负薪。
鼓枻清潭,弃机汉曲
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
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横素波而傍流,千青云直上
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余素爱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
故加搜校,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
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
惜哉!
亡是可也。
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
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
不必傍游泰华,远求柱史
此亦有助于风教也(宋本《陶渊明集》)
济北戴先生逵 北周 · 释慧命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二
幽林沙门释慧命酬书济北戴先生:夫一真常湛,徼妙于是同玄;
万圣乘机,违顺以之殊迹。
是以西关明道,东野谈仁,雕朴改工,有无异轸。
今若括此二门,原兹两教,岂不归宗三转,会入五乘,藉浅之深,资权显实。
斯若池分四水,始则殊名,海控八河,终无别味。
檀越幼挺奇才,夙怀茂绪,华辞卓世,雅致参玄,智五明,学兼三教。
益矣能忘,蹈颜生之逸轨;
损之为道,摹李氏之玄踪。
虽复六经该广,百家繁富,圣贤异派,儒墨分流,或事旷而文殷,或言高而旨远,莫不纳如瓶受,说似河顷。
明镜匪疲,洪钟任扣。
子建挹以奇文,长卿恧其高趣。
故虽秦楚分墟,周梁改俗,白眉青盖,龟玉之价弗逾;
栖凤卧龙,鱼水之交莫异。
加以识鉴苦空,志排尘俗,形虽廊庙,器乃江湖,是以属叹牵丝,兴言世网,辞同应陆,调合张严,嗟朱火之遽传,悯清波之速逝。
方应濯足从道,洗耳辞荣,九转充虚,四禅排疾。
然后寻八正以味一真,解十缠而遣三患。
斯之德也,宁不至哉!
贫道识镜难清,心尘易壅,定惭华水,戒非草系,才侔撤烛,学谢传灯,内有愧于德充,外无狎于人世。
是以淹滞一丘,寓形蓬,端居千仞,托志筠,测四序于风霜,候三旬于眺魄。
至用心八闻山鸟,仍代九成;
昼视游鱼,聊追二子。
荜户敝衿,在原非病;
朱门结驷,于我如云。
所叹藤鼠易侵,树猿难静,劳想鹫头,倦思鸡足。
至于林凋秋叶,曾无独觉之明;
谷响春莺,终切寡闻之叹。
忽承来问,曲见光誉,幽气若
清音如玉,诚复溢目致欢,而实抚膺多愧,虽识谢天池,未辨北溟之说,而事同泥井,惭闻东海之谈。
所冀伊人,于焉加我。
黄石匪遥,结期明旦;
白驹可絷,用永终朝。
善敬清猷,时因素札,言不洗意,报此何伸(《广弘明集》二十七)
朱岱林墓志铭 北齐 · 朱敬修
 出处:全北齐文卷八
君讳岱林,字君山乐陵湿沃人也。
自辛朝丧历,昌户衔书,亲以建社,贤亦启国,扶封于邾,公加茅土,方曹析壤,媲鲁称雄。
别有由谥立姓,因字为氏,斯即去邑从朱,盖是殊方共致。
卯金则司空佐命,当涂即领军赞业,整在晋嗣美,表于赵垂名。
所为杞梓继生,公侯间起,哲人世挺,衣冠代。
曾祖霸,儒该丘素,术尽从横,使持节平州诸军事安远将军平州刺史
俗邻疆场,布以威恩,酹酒空陈,夜金不受。
于后谤言及乐,谗巧乱邹,倏尔鹰扬,翻然鹊起,拥乡里三千余户,来逝河南
元嘉之末,朝多丧乱,不获其赏,仍居青州乐陵郡
祖法弘,下帷耽艺,闲静自得,举秀才,释褐南平王府,行参军,迁尚书祠部郎中。
礼阁有声,含香擅美,后迁司徒咨议参军事,亡赠鸿胪卿
父孝祖,清规胜范,地美才高。
俄而魏高祖孝文皇帝熊罴竟骋,苍兕争先,化洽江湘,令行天下,录奇异于岩薮,访隐逸于闾阎。
起家除槃阳县,转北海太守
流涕孟侯,歌谣稚子,从今𠞱古,并驾分驱。
君膺兹秀气,禀是淳和,三棘六里,方珠比玉,左智右贤,拟龙齐凤,得嗟蔡子,见重侯相。
聿始十余,身离艰苦,晨号夕踊,柴毁骨立。
遂使鸠来栖集,马惙刍草,精通飞走,操贯幽明。
魏广陵王爱善如苍,好书比德,俾侯南服,妙选英佐,托以金兰,征为国常侍
辞不获已,俛僶从职。
侯嬴昐,难交公子;
介推逃赏,终远晋文
未逾十旬,还以病解。
彭城王又以皇枝之贵,作牧东秦,召为主簿,久而从命王藉甚有素,不苦抑遣,终遂干木之心,乃申安道之志。
君雅量之地,无际可寻,元昆季弟,之京宦同于得丧,等概荣枯,含章韬彩,藏明晦用。
兄元旭,散骑常侍,出除南兖州刺史
叔业通直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
高冠映日,长戟陵风,誉满京华,声驰宇县。
赵孝之让礼食,曾何足云;
鲁恭之就否名,讵堪方此。
廷尉卿崔光韶侍中贾思伯,并聪敏当世,器局标时,结四子七贤之交,饮醑投水之密,留连宴熹,付写衿期。
黄门郎徐纥,与君意得言忘,处权居要,恒思不次之举,还疑志不可夺,宴言之暇,聊申微旨。
君答云:「昔人有以术忓帝,或道质□王,譬之鳞羽,本乖飞伏,而平生庸短,未希簪绂,如斯之贶,乞不加己」。
爱人以礼,兼相钦尚,从其所好,不敢絷维。
普泰之季,水德不竞,苍云盖野,紫日生天。
乌合蚁徒,聚三齐之地;
竖牙呜角,凭十二之险。
不异井中,虚言圣出;
何殊辙□,妄号神人
拔本塞源,摧,春秋五十有四,遐迩悲噎,闻见涕零。
惟君大度不群,峻□孤上,托宿假道,唯仁与义,规矩成则,物我兼忘,非夷非惠,不石不玉,恻隐同于子鱼,友悌侔于伯雅
何忽儋山石折,智士遽倾。
以大齐武平二年岁次辛卯二月乙卯朔六日甲申,葬于百尺里东五里。
第四子敬脩,自惟罹此荼毒,眇然咳幼,离奇以,龙钟而立,穷而匡子,温惭闵骞岵山难陟,过庭无训。
携锄而感,言下集冠之禽;
弗昭,宁降成坟之鸟。
空追士季瞻像,载兴伤恸,日磾观状,益增酸哽
磬兹鄙拙,式序徽猷,思与泣俱,文兼溺落,先言多不备述,往行尽是阙如,良由才非作者,情隈次。
从父兄敬范,史君伯第三子,脱略荣华,不应征聘,沈深好古,尤工摛属,勒铭黄壤,以播清风。
辞曰(碑拓本。案:朱敬修撰序,朱敬范撰铭。)
杨明府过访诗序681年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
夫清风动驾。谒阮籍山阳
素雪乘舟。访戴逵于江路。
犹名高好事。迹标良史。
未有莺临绮月。筵开许郭之谈。
花聚繁星。门枉之驭。
泛烟光于紫潋。翻露色于丹滋。
亭皋一望。平芜千里。
萋萋芳草。童儿牧马之场。
亹亹朝川。野老休牛之塔。
钓台隐隐。先生之桑梓可知。
茨岭岩岩。隐士之风流尚在。
岂使临邛樽酒。歌赋无声。
彭泽琴书。田园寝咏。
五悲文 其三 悲昔游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三悲曰。
奇峰合沓半隐天。
绿萝蒙茏水潺湲。
嵌岩以为室。
就芬芳以列筵。
川谷萦回兮迷径路。
山嶂重复兮无人烟。
谽谺之洞壑。
临决咽之奔泉。
中有幽忧之子。
长寂寞以思禅。
暮色蹐蹐。
朝思绵绵。
形半生而半死。
气一绝而一连。
自言少年游宦。
来从北燕
淮南芳桂之岭。
岘北明珠之川。
东鲁则过仲尼之故宅。
西蜀则耕武侯之薄田。
旧乡旧国白云边。
飞雪飞蓬暗远天。
暂辞蓟门千万里。
少别昭邱三十年。
昔时人物都应谢。
闻道城隍今可怜。
忽忆扬州扬子津
遥思蜀道蜀桥人。
鸳鸯渚兮罗绮月。
茱萸湾杨柳春。
烟波淼淼带平沙。
阁栈连延狭复斜。
山头交让之木。
浦口同心之华。
严君平卜肆
戴安道之贫家。
月犯少微。
吴中之隐士。
星干织女。
海上仙槎
长安城十二重。
金作凤凰铜作龙。
荡荡千门如锦绣。
岩岩双阙似芙蓉。
题字扶风之柱。
系马于骊山
灞池则金人列岸。
太华则玉女临峰。
平明共戏东陵陌。
薄暮遥闻北阙钟。
洛阳大道何纷纷。
荣光休气晓氤氲。
交衢近接东西署。
复道遥通南北军。
汉帝能拜嵩邱石。
陈王巧赋洛川云。
河水河桥木兰枻
金闺金谷石榴裙
曾入西城看歌舞。
也出东郊送使君
一朝憔悴无气力。
暴骸委骨龙门侧。
当时相重若鸿钟。
今日相轻比蝉翼。
驱代情兮共此。
何余哀之能得。
使我孤猿哀怨。
独鹤惊鸣。
萝月寡色。
风泉罢声。
嗟昊天之不吊。
悲后土之无情。
松架森沈兮户内掩。
石楼摧折兮柱将倾。
窃不敢当雨露之恩惠。
长痛恨于此生。
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三
王氏之先。代为佐命
秦之霸也。则王离楚国而三将连衡。
汉之兴也。则王陵项籍而五侯同拜。
南阳克定。应图谶而作司空
西晋聿兴。合歌谣而济天下。
昔者伊尹伊陟。但保乂于商朝。
太公桓公。唯夹辅于周室。
萧何之后。居食禄而无闻。
邓禹之孙。在当涂而不嗣。
未有夏殷三统。金木五迁。
册命重光。轩裳代袭。
则我琅琊之郡。有冠盖之里乎。
建昌之县。有公侯之子乎。
公讳义童。字元稚
其先琅琊临沂人也。永嘉之末
徙于江外。皇运之始。
迁于五陵。今为雍州万年人也。
祖僧兴。会稽
梁安郡南安县开国侯。禄位千石。
圭符五等。营室回于羽仪。
山河入于盟誓。父方駼。
梁正閤主簿伏波将军梁安郡上仪同三司
惠和之性。有文武之才。
伏波将军。从征等于马援
仪同三司开府均于邓骘
家馀积庆。郡不乏贤。
代临本州。则元宾之父喜形于色。
继为本守。则张翕之子迎者如云。
齐国逊位于梁庭。及隋人内禅于皇室。
夏禹之鼎。宝命集于周朝
御龙之家。世禄归于范氏。
公台阶茂绪。昴宿精灵。
五百岁之贤才。一千年之王佐。
忠规武节。学府词林。
元方闺门。敬其有德。
少游乡里。称其善人。
实惟清庙之器。是曰皇家之宝。
韵谐金石。奏虞庭之八音。
德合圭璋。列涂山之万国。
黄河一曲之水。莫测其源。
赤城千丈之岩。未阶其峻。
偫童忽聚。缀帛而引幡旗。
父老相呼。授履而传兵法。
隋授左勋卫率。非其好也。
河东离析。海内风尘。
天子溺于胶船。诸侯问于金鼎。
能扶天下之危者。必据天下之安。
能除天下之忧者。必享天下之乐。
高祖神尧皇帝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三河之雷电。平四海之历象。
武王之仗黄钺。一月临于孟津
高帝之执朱旗。五星聚东井
公瞻乌于屋。射隼于墉。
陈平则间行而去楚。郦生长揖而归汉。
奉符系组。观轵道之降王。
偃武修文。见山阳散马
初拜车骑将军。稍迁右屯卫将军
录有功也。考于周典。
崇德报功。稽于春秋。
策勋命爵。车骑万队。
备凉土之羌戎。卫军千兵。
京师之屯禁。于时天下初定。
边方未辑。二十八舍。
尚有吴越之妖氛。一十三州。
犹积东南之杀气。武德四年
诏公为江南道招慰使。鼓琴而送。
受命而行。乘使者輶车
掌行人之旌节。陆贾至于南海
先责尉佗。隋河入于九江
即徵黥布。诏除泉州都督
封建昌县男食邑三百户
斗牛星象。舜禹精灵。
境接东瓯。地邻南越。
言其宝利。则玳瑁珠玑。
叙其风俗。则丹鸡白犬
门容驷马。位列三刀。
防薏苡之讥嫌。绝简书之流谤
岂直广州清节。酌贪泉石门
合浦神君。返明珠于涨海。
贞观三年。诏迁散骑常侍
果州刺史。授期天帝。
肇迹人皇。南充国之旧都。
西宕渠古邑。冈峦纷纠
天彭双辟而作门。珠贝浮沈。
巴水三回而成字。公入参师友。
出居方伯。金蝉左貂
朱旗曲盖。才临蜀郡
即闻来暮之歌。初践益州
已听中和之乐。七年。
诏迁银青光禄大夫。行恒州刺史
西街毕昴。北岳恒山
天开太乙之宫。地列并州之镇。
境分灵寿乐羊之所封。
邑对行唐赵王惠文之所筑。
公政成期月。风行万里。
邓晨一郡。汉帝称为主人。
李广数年。匈奴号为飞将
行尝计日。郭伋不负于童儿。
郡异中平。王观无私于任子。
既导德而齐礼。亦胜残而去杀。
三禾在殿。将拜郑宏。
两雁随车。坐悲虞国。
享年若干。以十五年冬十一月二十五日
薨于洛阳清化里。公家传将相
世有忠贞。属离乱之宏多。
值风雷之草昧。河宗两日。
负鼎而谒成汤。渭水七年。
垂钓而西伯将军再命。
刺史三迁。种皓栾巴
牧人之良翰。庞参虞诩
将帅之宏规。立事于当年。
扬名于后代。兄国卬。
谷州刺史。弟国稀。
仁州刺史荆枝擢秀。
棣萼生辉。何止平舆二龙
是为贾家之三虎。唐虞之际。
四岳分居。赵魏之间。
八男为郡。公虽勋缔构。
位总班条。金友玉昆
良田广宅。而能吐食下士
倒屣迎宾。无笑客美人
有拜宾之童隶。策名委贽。
善始令终。生当封侯。
克成丈夫之志。死而可作。
无忘事君之道。越十六年二月二日
葬于伊阙县万安山。诏赠杂物百段。
给议仗往还。礼也。
亭连长乐。城枕高都
守阙塞者汝宽。适伊川辛有
北瞻洛汭。尚想元凯之坟。
东望邢山。依然国侨之墓。
夫人阳翟县河南褚氏。即太常卿阳翟康侯亮之女。
中书令河南郡公遂良之妹也。宋公子之流派。
褚先生之苗裔。宏夫人之礼。
传淑女之诗。有文在手。
归于鲁国。有凤和鸣。
适于陈氏。邑之石窌。
县以封邱。夫尊于朝。
妻贵于室。仙人暂别。
初悲寡鹤之声。宝剑才分。
终合双龙之气。以某年月日。
薨于某所。越某年月日。
祔于建昌公之旧兆。长子师本。
太穆神皇后挽郎袭建昌公
韩王祭酒岐州司士参军定州安喜县令。誉闻州里。
学富邱山。以卿子而为郎。
以象贤而开国。朝游楚泽。
暮宿燕宫。东临石柱。
雍为积高之地。右会长星。
唐是中山之邑。出游邻国。
不以陪臣见轻。上谒邦君
不以属官相待。洛阳朝觐。
适见双凫。东都墓田。
行悲驷马。以年月日。
终于某所。越某年月日。
即陪葬于先兆。次子师表。
左千牛备身。迁尚辇直长
许州临颍博州堂邑沧州乐陵绵州万安果州西充县令。能传祖业。
克嗣家声。有言偃之文章。
仲由之政事。晨陪紫极。
绕钩陈之六星。旦奉黄麾。
屯玉车之千乘。至若繁昌土宇。
魏文帝之墠坛。堂邑提封。
汉陈婴之侯国。河分九道。
渤海东临。江派五津
昆崙北指。莫不爱人以礼。
为政以德。钟离意之禁暴。
不用尺刀。公孙述之有神。
能持五县。次子师元。
巂州都督府徵县。次子师楚。
夔州都督府云安县有秀。
羔雁成行。滇北数十尹。
莫大邛都之县。邑东七百里。
唯有巫山之峡。言其县职。
入于阙门。叙其邑人。
鸾鸟翔于学舍。咸能生尽其孝。
丧尽其哀。积粟万钟。
思负米而何得。榱题三尺。
泣吾亲而不见。卜其宅兆。
麟凤匝其冈峦。陈其簠簋。
春秋变其霜露。思传旧德。
式建丰碑。戴安道作颂于郑元。
蔡伯喈披文于郭泰魏武皇读而称妙。
非所望焉。夏侯湛见而陋之。
固其宜也。铭曰。
厥初兮后稷。导生人兮知稼穑。
降及兮文王。精翼日兮衣青光。
东迁兮郏鄏。晋上宾兮帝乡
秦三将兮继代。汉五侯兮克昌。
狼山兮峻极。等淮水兮灵长。
惟祖考兮鼎盛。佩金璋兮謺映。
彼山川兮降灵。生玉树兮青青。
张良昴宿。乘傅说兮箕星。
出忠兮入孝。武纬兮文经。
陈嘉谟兮制千里。摛藻思兮掞天庭。
有隋兮丧乱。土崩兮瓦散。
皇运兮权舆。人神兮攸赞。
值笙镛兮变响。属天地兮贞观。
河两日兮事殷。井五星兮归汉。
带长剑兮炜煜。拥幡旌兮照烂。
周命兮惟新。云雷兮尚屯。
控东南兮荒景。负江海兮未宾。
陈礼乐兮命使。动輶车兮辚辚。
用蛇符兮泽国。颁虎节兮山人
专一方兮革面。重九译兮称臣。
天垂兮星纪。地连兮交趾
山草树兮潜移。蜃楼台兮郁起。
合浦太守。为广州刺史
归涨海兮明珠。饮石门贪水
冲天兮八翼。代出身兮万里。
全蜀兮奥区。枕邛笮兮倚巴渝。
有灵台兮古迹。有充国兮旧都。
丰貂兮左珥。介士兮前驱。
浚三刀兮持节两日兮剖符。
降鸣鸠兮大夏。骋神马兮长衢。
毕昴兮分野。兰堂兮四下。
汉皇帝兮国都。耿将军兮坛社。
恒山兮诏邓。犹朔方兮命贾。
李北平兮汉飞。郭并州兮竹马。
瞻泰阶兮坐蹑。惜天年兮不假。
伊大姓兮颍川。有美人兮婵媛。
桂生兮因地。女嫁兮因天。
见乘龙兮奕奕。睹飞凤兮翩翩。
蘧瑗兮有礼。笑虞邱兮未贤。
始衔悲兮昼哭。终共尽兮千年。
卜龟谋兮习吉。陈旨酒兮嘉栗。
车徒俨兮在门。旌旆纷兮竟术。
循洛桥兮南渡。从国门兮右出。
树萧萧兮有风。云惨惨兮无日。
指邱陵兮一闭。与天地兮相毕。
悲孝子兮纯深。孰忧思兮可任。
诉高天兮泣血。蹐厚地兮崩心。
树碑兮神道。无愧兮词林。
历阳之都兮水没。圆峤之海兮山沈。
外孙幼妇。生白玉兮黄金。
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676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南方火德。阳精赫雷电之威。
西陆金行。秋令毒风霜之气。
达其变。圣人所以定天下之文。
象其宜。圣人所以观天下之变。
或衣裳六合。舞干戚而扫虔刘。
或钟鼓八纮。用甲兵而诛暴乱。
若夫皇天失纪。彗孛飞流。
后土不纲。山河崩竭。
蚩尤食石。灾害于生人。
项羽拔山。凭陵于上国。
天子闻鼓鼙之响。思将帅龚行
将军属甲冑之容。揽英雄而决胜。
则风云潜感。豪杰挺生。
得七星之武曲破军。受五运之金多木少。
四时繁弱。射连尹嶅山
万辟太阿。杀颜良于官渡
然后达人知足。徒兴白发之歌。
烈士徇名。不受黄金之赏。
与夫弃其笔墨。汉家封万里之侯
称尔戈矛。周王命百夫之长。
岂可同年而语哉。君讳则。
字宏规。其先渤海人也。
后代因官。遂家于泾州安定县
神房阿阁。泰山日观之峰。
金阙银台。沧海蔽天虚之岸。
风土形胜。关河表里。
三分六州之大业。师尚父赞其经纶。
一匡九合之元勋。齐桓公拓其疆场。
高柴至德。藉东鲁之声名。
高凤沈研。盛西京之学校。
英才磊落而秀发。人物蝉联而间起。
三光不坠。察高星于太紫之宫。
八柱无疆。奠高岳于中黄之域。
曾祖冲。北齐鹰扬郎将
左屯卫宫府别将。成军夜火。
教战秋风。九天扬后一之兵。
六合拥前三之阵。张良入汉。
行观灭楚之徵。微子奔周。
坐见亡殷之兆。祖赦。
周褒郡南和县陶元亮摄官彭泽
道契羲皇陈仲弓历职于太邱
德符星纬。飘风骤雨
不入灌坛之乡。暴虎苍鹰。
潜出瑕邱之境。考才。
朝议郎上开府孙子荆之天骨。
亮拔不偫。王夷甫之道心。
神锋太峻。议郎清秩。
悬符处士之星。开府崇班
上接台阶之位。君雄心独断。
猛气无前。用兵书六甲于自然。
知射法三篇于性道。早图星象。
管公明怀察变之心。幼识旌旗。
陶恭祖有行师之略。属隋人板荡。
天下崩离。朱阳夹飞鸟之云。
紫极现雄鸡之象。陈兵争战。
窥玉策于中州。姚石坛场。
窃金符于宇县。我高祖黄云大帝。
白水真人。风雷海岳之纯精。
天地阴阳之正气。娲皇受命。
黑龙而定水灾。汉祖乘机。
斩白蛇而开火运。君夜观乾象。
昼察人情。审荧惑之歌谣。
嵩山之谶记。关中王气。
不劳甘德之言。沛国真星。
无待殷馗之说。贼薛举豺狼枭獍。
梼杌穷奇。守幽陇以行灾。
负关河而作孽。天王按剑。
出军于玉帐之前。猛将分麾。
受律于金坛之下。以义宁二年王师薄伐。
赵国公长孙无忌精兵若兽。利器如霜。
问君以帷幄之谋。待君以心腹之寄。
营当月晕。因八门之死生。
阵法天星。乘五将之关格。
荫华盖。历明堂。
以我和而制其离。以我直而摧其曲。
师于柏举。未足权衡。
执秦俘于崤陵。无阶等级。
此实君之功也。其年诏授朝散大夫
赐物三百段。排患而释滞
功成而不居。比疏傅而辞荣。
留侯以高蹈。三灵革故。
君子于焉待时。四海清平
谋臣以之归第。自太王基命。
隆玉版之图。高帝受终。
武盛金刀之业。家给人足。
天成地平。犹劳水旱之馀。
尚想京坻之积。咸亨三年春
奉敕于河阳检校水运使。搜都尉
河堤使者。铜桡铁舳。
苍鹰白鹤之船。竹箭桃花
贝阙龙堂之水。引红粟于淮海。
汎归舟于秦晋。遂使齐臣献纳。
先陈不涸之名。汉后丝纶。
即有常平之号。望千石之气。
可以疗饥。开万箱之储。
自然知礼。此又君之功也。
其年诏赐上骑都尉。嗟夫。
河流曲直。天道盈虚。
鬼神莫之要。圣贤莫能预。
高台下泣。孟尝君之恻怆可知。
梁木兴歌。孔宣父之平生巳矣。
上元三年春三月日。终于乐邑里之私第。
享年七十六。惟君魁梧动俗。
符彩惊人。忠孝天资。
温良日用。一门兄弟。
尽同钟毓之车。千里宾朋。
时命嵇康之驾。每至白云生海。
素月流天。未尝不顾盼山河。
抑扬琴酒。冯异大树
对诸将而无言。子夏之名山。
谢时人以长往。四林游刃
八水忘筌。能袪有漏之因。
早得无生之法。虽十年俱尽。
陆士衡之长叹有徵。而千戴犹生。
蔺相如之壮心恒在。即以冬十月丁酉
葬于安定东南二十里之平原。礼也。
陶公相宅。郭璞占坟。
面丹凤而背元龟。兆青乌而徵白马。
三百篇之后。卜筮何从。
二千石之荣。子孙无替。
长男仁睿中男仁楷少男仁护仁昉等。或体穷三变。
不足以升堂。或力敌万夫。
不足以扶毂。有元方季方之长幼。
传学诗学礼之门风。金友玉昆。
忠臣孝子。穷号积于心髓。
创钜缠于肌骨。星辰巳变。
昊天无报德之期。霜露潜移。
君子有终身之感。葬之以礼。
垂制度于三王。思之以时。
别蒸尝于四季。然后按韦贤之旧德。
潘岳之家风。戴逵北海
张昶西山之石。若使邓将军之一见。
自得嘉名。魏太祖之来观。
悬知绝唱。其词曰。
金阙千仞。银宫百常。
发挥雷雨。震动阴阳。
山水形胜。人神会昌
九州霸业。赐履勤王。
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惊雷气候。大昴徵祥。
运属飞海。时逢吸霜。
中原逐鹿西岳亡羊。
汉起高帝周兴太王
乃披荆棘。即奉坛场。
国步犹阻。黎元未康。
将军不拜。使者相望。
阵合星斗。兵符玉璜。
歼夷叛逆。刷涤边荒。
化穆三代。时清九皇。
犹思礼节。尚试尧汤。
漕通淮海。水泛舟航。
苍鹰鹢轴。紫贝龙堂。
功立身退。悬车杖乡
百年俄顷。万绪悲凉。
昔时华屋。今日元房。
平天惨惨。半月苍苍。
地谓西郭。山言北邙
曲池无处。松槚成行。
郑康成 武周 · 史承节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
夫囊括宇宙者文字。发明道业者坟典。
是以圣人作而万物睹。贤人述而百代通。
礼乐得之以昭明。日月失之而蹇忒。
宣尼彰删缉之功。始皇速烧焚之祸。
迨乎偫儒在汉。传注瑶□莫不珠玉交辉。
纤微洞迹。同见集于芸阁。
独有缀于环林。岂若经教奥义。
图纬深术。兼行者多。
无如我郑公也。公讳元。
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
八世祖崇。哀帝时尚书仆射
公少为乡啬夫。不乐为吏。
遂造太学。师事第五元。
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钦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摄斋问道。抠衣请益。
山东而入关右。因卢植而见马融
考论图纬。乃召见而升楼。
精通礼乐。以将东而起叹。
三载在门。十年归邑。
及党事起。遂杜门不出。
隐修经业。于是针左氏之膏肓。
起谷梁之废疾。而又操入室之戈矛。
发何休之墨守。陈元李育
校论古今。刘瑰范升
宪章文议。何进延于几杖。
经宿而逃。袁隗表为侍中
缘丧不起。孔融之相北海
屣履造门。陶谦之牧徐州
接以师礼。比商山四皓
乡曰郑公。类东海之于公。
门称通德。汉公车徵为大司农
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迎送。
公乃以病。自乞还家。
董卓迁都长安。公卿举公为赵相。
道断不至。会黄巾寇青部。
乃避地徐州建安元年
徐州还。道遇黄巾贼数万。
见公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
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邀公。
大会宾客。乃延上坐。
身长八尺。饮酒一斛。
秀眉明目。仪容温伟。
客多豪俊。并有才说。
见公儒者。未以通人许之。
竞设异端。百家互起。
公依方辩答。咸出问表。
皆得所未闻。莫不叹服。
汝南应劭。亦归于
因自赞曰。故太山应仲远
北面称弟子何如。公笑曰。
仲尼之门。考以四科。
回赐之徒。不称官阀。
有惭色。门人相与撰公答诸弟子问五经。
依论语作郑志八篇。公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周官礼记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
又著天文七政论鲁礼禘祫义六艺论毛诗谱駮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凡百馀万言。
经传洽熟。称为纯儒。
其所撰注。今并通习。
是知书有万卷。公览八千也。
齐鲁间宗之。公后尝疾笃自虑。
以书戒其子益恩。书曰。
吾家旧贫。为父母偫弟所容。
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
往来幽并兖豫之域。大儒得意。
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艺。
粗览传记。时观秘书纬术之奥。
年过四十乃归乡。假田播殖。
以娱朝穸。后举贤良方正有道。
大将军司府。公车再徵。
比牒并名。皆为宰相
唯彼数公。懿德大雅。
克堪王臣。故宜式叙。
吾自忖度。无任于此。
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
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
而黄巾为害。萍浮南北。
复归乡邦。入此岁来。
已七十矣。宿素衰落。
仍有失误。桉之礼典。
便合传家。今我告尔以老。
归尔以事。将閒居以安性。
覃思以终业。自非拜国君之命。
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
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
家事大小。汝一承之。
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
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
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已志。
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
可不深念耶。可不深念耶。
吾虽无绂冕之绪。亦有让爵之高。
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
凡某所愤愤者。徒以吾亲坟陇未成。
所好偫书。率皆腐敝。
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后人。
日西方暮。其可图乎。
家今差多于昔。勤力务时。
无恤饥寒。菲饮食。
薄衣服。节夫二者。
尚可令吾寡恨。若忽忘不识。
亦已焉哉。五年
孔子告之曰。起起。
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已。
既寤。以谶合之。
知命当终。有顷寝疾。
年七十有四。以其年六月卒。
遗命薄葬。自郡守以下。
尝受业者。衰绖赴会千馀人。
乃葬于高密县城西北一十五里砺阜山之原。呜呼哀哉。
有子益恩。孔融北海
举为孝廉。及为黄巾所围。
遂赴难捐身。有遗腹子。
公以其手文似已。名曰小同
精通六经。乡人尊之。
时为侍中。尝诣司马文王
文王有密疏。未之屏也。
如厕还。问曰。
卿见吾密疏乎。答曰未见。
文王曰。宁我负卿。
勿卿负我。致鸩而卒。
悲夫。自夫子没后。
大道方丧。公之网罗遗典。
探赜今犹。特立郁然。
时季途迍。志不苟变。
全身远害。猗欤美欤。
及范史作论。有曰。
王父豫章君。每考先儒经训。
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
及传受生徒。专以郑氏家注云。
晋中兴。戴逵字安道
以鸡卵汁溲白瓦屑。为公作碑。
手自书写。文□□□语亦妙绝。
年代古而碑阙亡。德音夐而诗书在。
承节以万岁通天元年。奉敕于河南道访察。
观风省俗。激浊扬清。
行至州界。见高密父老云。
郑先生汉代鸿儒。见无碑记。
不以庸妄。遂托为文。
往以会府务殷。□无暇景。
岁序迁贸。执笔无由。
今者罢职含香。忝居分竹。
属以閒隙。乃加修撰。
耆旧者唯闻其名。后生者不睹其事。
今故寻源讨本。握椠怀铅。
无疏本传之文。并序前言之目。
发九泉之冥昧。播千载之□□剪以繁华。
不为雕饰。铭曰。
焕乎人文。图稽典坟。
烦乱事剪。定自孔君。
中途湮没。秦帝沮焚。
汉兴儒教。郑氏超偫。
膏腴美地。簪绂宏规。
啬夫罢署。京兆寻师。
中候乾象。左氏韩诗。
虽称积学。殆若生知。
公之挺生。大雅之懿。
囊括坟典。精通奥秘。
六艺殊科。五经通义
小无不尽。大无不备。
好学慕道。深思远虑。
来往周秦。经过兖豫。
侍中不仕。司农罢署。
卢植东遇。孔融西去。
作者谓圣。述者谓明。
躬违三辟。门传五更。
周官东部。汉韪西京
白玉遍地。黄金满籯
占卜潜桥。行途过沛。
陶谦师友。孔融高盖。
山启黉扉。草生书带
七十归老。三千赴会。
经传洽熟。齐鲁攸宗。
爵禄不受。赞论为功。
礼乐今去。吾道皆东。
类于标德。比皓称公。
阉尹擅贵。禁锢连年。
乃逢宥罪。方从举贤。
南城避难。东莱假田。
诞膺五百。中览八千。
今年在辰。来年在巳。
呜呼不慭。吁嗟到此。
劳我以生。息我以死。
道该八表。神交千祀。
潍水之曲。砺阜之阳。
通德为里。郑公为乡。
云愁庙古。月暗坟荒。
旧碑先殁。新石再彰。
词愧黄绢。心凄白杨。
名誉不朽。终古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