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为河内郡王武懿宗平冀州贼契丹等露布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五 创作地点:北京市
大总管右金吾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河内郡王臣某。前军总管行左卫翊府中郎将上柱国定阳郡开国公臣杨元基。行军长史朝奉大夫守给事中护军臣唐奉一。行军司马通议大夫行天官郎中臣郑果等言。臣闻氛祲薄霄。戎狄谋夏。则武库兵动。中国有弧矢之威。文昌将飞。边城用金革之事。盖以式遏奸暴。大庇黎人。震蛮荡夷。明罚耀武者也。伏惟天册金轮圣神皇帝陛下仁覆有截。化被无外。皇图未臣之党。帝载不庭之俗。罔不衣被声教。浸润邕熙。望云向风。密迩遐裔。而契丹凶丑。奴隶馀苗。非冒顿之荣族。异单于之贵种。徒以错居远郡。渐化平时。田牧混乎四氓。贸迁通于三市。戍人解甲。边马垂辔。禽兽饱而忘恩。蜂虿养而恣毒。敢孤亭育。自绝生成。乃狼心干纪。鸱张窃发。虐我边吏。覆我镇军。大残于夷落。孤竹沦于荒虚。陛下震赫斯之怒。授决胜之符。天地合谋。鬼神助顺。六狄举国。百蛮整众。运欃枪而埽除。从列缺而焚荡。臣饮冰受斧。指日扬麾。虽谢河閒之学。窃慕任城之勇。誓将首冒锋刃。躬先士卒。上假神兵之威。下定鬼方之罪。凶丑狂悖。素无大志。因乘便利。扇动奸回。去岁尝师。疑一军之尽化。今春轻敌。见三帅之不归。蚁聚实繁。豺牙益厉。结山戎以西寇。连岛夷而东入。臣乃广开形势。大振声威。移告郡邑。金汤固守。传檄诸军。掎角相应。清边道大总管建安郡王攸宜。仗钺蓟门。作镇燕国。当要害之地。挫虎狼之偫。高垒深沟。卧旧营而不动。山蛇云鸟。阵死地而无疑。总管沙叱忠义王伯礼安道买等。兵临易水。使接桑河。犀渠冲将士之冠。雕骑落将军之箭。四面当敌。九拒乘城。御史大夫娄师德总管高再牟薛思行等。捍敌中山。折冲外侮。训厉鹰扬之士。辑睦震惊之师。其馀部散校分。离纲别绪。兵车星布。巡太行而缀碣石。介马云罗。挟衡漳而连海浦。山川积雨。尽消边骑之尘。草木长风。咸有王师之气。清边士马。稍南驱而拥蹙。神兵甲卒。渐北逐以威临。但合围而持重。未轻挑而即战。重以藩臣默啜。统率毡裘。控弦逾于万骑。带甲弥于千里。长驱松漠。掩集柳城。巢穴是空。胎卵皆覆。于时贼众兵马。屯逼幽州。闻其塞外之败。惧有舟中之敌。势力外窘。心腹内乖。建安郡王攸宜。蓄锐泉停。乘机电发。援桴作气。则山岳动摇。书箭一飞。则酋渠相灭。兵才接刃。元凶授首。舂喉蔽野。京观起于中州。积甲成山。组练收于外府。虽本根斯拔。巳荡涤于一隅。而馀蔓所滋。尚联延于数郡。贼帅何阿小等。顽凶是极。屠侩为资。授其署置。肆行驱掠。幽陵之下。不知首恶之巳擒。两河之閒。仍谓游魂之可恃。士女遭其逼胁。军城被其屠陷。以杀戮为事。户积虔刘之悲。以劫夺为心。家盈剥割之痛。鹿城县令李怀璧。衣冠贵冑。令长崇班。背我朝恩。归城敌寇。潜修甲杖。输以利器之资。见委兵权。当其上将之任。蠢兹狂乱。暂同燎火。言事剪除。方申沃雪。臣乃盛兵邢赵。塞井陉之隘。命虎贲之将。遏其冲突之锋。长史唐奉一。驰使洛魏。据阿曹之津。纵羽林之雄。挫其侵轶之势。臣又遣前军总管忠武将军行左卫翊府中郎将上柱国定阳郡开国公杨元基。押飞骑营中郎将李铎。子总管云麾将军行玉钤卫翊府中郎将康国公阿史那毗伽。子总管冠军大将军行左玉钤卫翊府中郎将宋拨延。子总管冠军大将军行左金吾卫翊府郎将回鹘果别敕行人云麾将军康戡诞。子总管定远将军左威卫长李当义。壮武将军何义本。子总管忠武将军何利深。子总管壮武将军俱罗罹淮。宣威将军行左玉钤卫翊府郎将苏达俟斤度施。子总管定王府典军成善威。子总管押飞骑定远将军平原府左果毅长上穆仙童。子总管刘尚圭。子总管渭州府左果毅鹿思让。押飞骑左玉钤卫队正长上贾楚圭。左鹰扬卫长上花匡鼎。押飞骑李言忠。押飞骑沮忠。扬镇副张元孜。押飞骑康景休。押飞骑左监门卫司戈窦九皋。别奏右武威卫长上杨仁爽。左武威卫长上杨裔。原州崇冈镇副康戌子。右监门卫长上傅阿毛。左监门卫长史殷承范。右卫长上王仁奖。右卫执戟严宏炎。右金吾卫罗元让。潭州花石戍主苏元晖。前右武威卫长郑嘉祥。左卫司戈郑彦凑。妫州威宁戍主崔思暕。押步兵子总管左玉钤卫长上张中俨。别奏首领苏农婆罗。三品子首领宋义本。别奏游击将军左玉钤卫宿卫歌咄施注比。别奏郑思疾。左卫潞州府果毅员外置同正阿史皎。子总管王城府检校果毅任宏誓。别奏检校虞侯任处寂。别奏裴光嗣等徇其东北。又遣子总管游击将军玉钤左司阶伏羌县开国男李宏颜。子总管邢州司户参军飞乌县开国男常元楷。子总管原州广牧领将军元寂。子总管右武卫员外置同正武元礼。子总管前潞州参军武其。别敕行人张景。扶州刺史旧镇副崔敬一。右武卫中郎将阿史德。奉职右鹰威卫将军业温啜剌俟斤。右豹韬卫柔远府长史上果毅吐火罗决斯。右金吾卫果毅执失守直。右鹰扬郎将员外置同正阿所𨙻。左玉钤卫长上借绯金元济。东天竺国王子僧伽杖摩。右鹰扬卫郎将仆固郡骨支。左金吾卫郎将阿康地具。右武威卫郎将东河察使左豹韬卫高城府长上果毅阿史德。伏麾支右玉钤卫郎将路驴驹。左金吾卫长上阿史德伏麾支。右玉钤卫郎将路欲谷。游击将军葛罗枝延。游击将军契苾木昆。折冲都尉车鼻施俟斤。虔州犹口镇副白善德。晋州仁寿府果毅侯义威。子总管左武威卫侯神城府果毅杜元隐。押后队长上李德峻。天官常选王皓常彦纬。押千骑三交戍董元景。河州安乔戍主王才龛。别奏康元寂。押千骑队杨待封。前冀州堂阳县丞温待礼。别敕行人白君𧦬等略其西南。或折冲其前。或乘蹑其后。整貔貅之佐。奋猛毅之伦。长戟林回。高旗云桡。贼党晷穷漏急。命窄途殚。执无全之心。投必死之计。以今月一日。何阿小等帅不悛之旅。拥胁从之众。结聚数万。抗拒官军。自寅及午。前后九阵。元基等并锋镝争先。戈鋋递跃。抗足而跐。鲜卑之血涂地。攘臂而扔。乌丸之首积野。摧同冰陷。裂若山焚。穷其子遗。无复噍类。斩获逆贼冀州三品大总管何阿小。逆贼河北道招慰大使冀州刺史马行慰。逆贼冀州道副大总管杨奉节。逆贼冀州长史王宏允。逆贼总管刘伏念。逆贼十二卫大将军见任鹿城县令李怀璧。逆贼信都县令杨志寂。总管胡六郎。逆贼总管王知先。逆贼帅马明誓。逆贼三品总管姬目等魁首巨蠹三百馀人。所有戎马凭陵残毁之地。臣皆宣布制旨。抚集其人。咸怀圣恩。俱得复业。偫凶既定。冀方砥平。二载逋诛。一朝泯灭。数州愁毒。俄然清弭。舞溢河冀。歌达塞垣。截风浪以息沧溟。廓氛埃而清白日。郤縠何力。敢推偫帅之劳。叔向有言。实在明君之德。臣凭藉睿略。忝当戎政。神机密运。不待横草之功。天赞冥符。恭承破竹之势。伏惟庙胜。速奉朝欢。抃舞之情。倍万恒品。不胜庆快之至。谨遣傔人天官常选李佑别奏左卫长上校尉张德俊奉露布以闻。其军资器械。别簿条上。谨言。
敕安南首领爨仁哲等书 唐 · 张九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敕安南首领岿州刺史爨仁哲潘州刺史潘明威獠子首领阿迪和蛮大鬼主孟谷误姚州首领左威卫将军爨彦徵将军昆州刺史爨嗣绍黎州刺史爨曾戎州首领右监门卫大将军南州刺史爨归王南宁州司马威州刺史都大鬼主爨崇道升麻县令孟耽卿等。虽在僻远。各有部落。俱属国家。并识王化。比者时有背叛。似是生梗。及其审察。亦有事由。或都府不平。处置有失。或朋雠相嫌。经营损害。既无控告。自不安宁。兵戈相防。亦不足深怪也。然则既渐风化。亦当颇革蛮俗。有须陈请。何不奏闻。蕃中事宜。可具言也。今故令掖庭令安道训往彼宣问。并令口具。有不稳便。可一一奏闻。秋中巳凉。卿及百姓并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望月有怀 盛唐 · 李白
引用典故:见安道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同家兄题渭南王公别业 唐 · 蔡希寂
押侵韵
引用典故:老莱服 钓玉 苍生望 书癖 散金 陆沈
好闲知在家,退迹何必深。
不出人境外,萧条江海心。
轩车自来往,空名(一作石)对清阴。
川涘将钓玉,乡亭期散金。
素晖射流濑,翠色绵森林。
曾为诗书癖,宁惟耕稼任。
吾兄许微尚,枉道来相寻。
朝庆老莱服,夕闲安道琴。
文章遥颂美,寤寐增所钦。
既郁苍生望,明时岂陆沈。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一本有茅屋二字)二首 其一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东屯
引用典故:寻戴 习家池
峡(一作山)内(一作里)归田客(一作舍),江边借马骑。
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
峡(一作地)险风烟僻(一作合),天寒橘柚垂。
筑场看敛积,一学楚人为。
三贤论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或曰。吾读古人之书。而求古人之贤未获。嗟夫。遐叔谓曰。无世无贤人。其或世教不至沦于风波。虽贤不能自辩。况察者未之究乎。郑卫方奏。正声间发。极和无味。至文无彩。听者不达。反以为怪谲之音。太师乐工。亦皆失容而止。曼都之姿。杂于憔悴。被缊絮。蒙萧艾。美丑夷伦。以为陋。此二者既病不自明。又求者亦昏。将剖其善恶。在迁政化。端风俗。则贤不肖异贯。而后贤者自明。而察者不惑也。余兄事元鲁山而友刘萧二功曹。此三贤者。可谓之达矣。或曰。愿闻三子之略。遐叔曰。元之志行。当以道纪天下。刘之志行。当以六经谐人心。萧之志行。当以中古易今世。元齐愚智。刘感一物不得其正。萧呼吸折节而获重禄。不易一刻之安。元之道。刘之深。萧之志。及于夫子之门。则达者其流也。然各有病。元病酒。刘病赏物。萧病贬恶太亟。奖能太重。元奉亲孝。居丧哀。抚孤仁。徇朋友之急。莅职明于赏罚。终身贫。而乐天知命焉。以为王者作乐崇德。殷荐上帝。以配祖考。天人之极致也。而词章不称。是无乐也。于是作破阵乐词。是乐也。协商周之颂。推是而论。则见元之道矣。刘名儒史官之家。兄弟以学著称。乃述诗书礼乐春秋为五说。条贯源流。备今古之变。推是而论。则见刘之深矣。萧以史书为繁。尤罪子长不编年陈事。而为列传。后代因之。非典训也。将正其失。自春秋三家之后。非训齐生人不录。次序缵修。以迄于今。志未就而殁。推是而论。则见萧之志矣。元㨿师保之席。瞻其形容。不俟其言而见其仁。刘被卿佐之服。居宾友之地。言理乱根源。人伦隐明。参乎元精。而后见其妙。萧若百鍊之钢。不可屈折。当废兴去就之际。一生一死之间。而后见其大节。视听过速。欲人人如我。志与时多背。恒见诟于人。取其中节之举。是可以为人师矣。学广而不偏精。其贯穿甚于精者。又文方复雅商之至。当以律度百代为任。而古之能者。往往不至焉。超蹈孤厉。不可谓不知言也。茂挺父为莒丞得罪。清河张惟一时佐廉使。按成之。茂挺初登科。自洛至莒。道邀使车。发词哀乞。惟一涕下。即日舍之。且曰。萧赞府生一贤才。资天下风教。吾由是得罪亦无憾。夫如是。得不谓之孝乎。或曰。三子者各有所与游乎。遐叔曰。若太尉房公。可谓名公矣。每见鲁山。则终日叹息。谓予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尽矣。若司业苏公。可谓贤人矣。每谓当时名士曰。使仆不幸生于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广平程休士美端重寡言。河间邢宇绍宗深明操持不苟。宇弟宙次宗和而不流。南阳张茂之季丰守道而能断。赵郡李㟧伯高含大雅之素。㟧族子丹叔南诚庄而文。丹族子惟岳谟道沈邃廉静。梁国乔潭德源昂昂有古风。宏农杨拯士扶敏而安道。清河房垂翼明志而好古。河东柳识方明遐旷而才。是皆慕于元者也。刘在京下。尝寝疾。房公时临扶风。闻之。通夕不寐。顾谓宾从曰。挺卿(集本作柄卿英华亦作柄卿注云唐书作捷一作挺)若不起。无复有神道。尚书刘公每有胜理。必诣与谈。数日忘返。退而叹曰。闻刘公清言。见皇王之理矣。陈郡殷寅直清有识尚。恨言理少对。未与刘面。常想见其人。河东裴腾士举精朗迈直。弟霸士会峻清不杂。陇西李广敬仲坚明冲而粹。范阳卢虚舟幼直质方而清。颍川陈谠言士然淡而不厌。吴兴沈兴宗季长专静不渝。颍川陈兼不器行古之道。渤海高适达夫落落有奇节。是皆重于刘者也。工部侍郎韦述修国史。推萧同事。礼部侍郎杨浚掌贡举。问萧求人。海内以为德选。汝南邵轸纬卿词举标干。天水赵骅云卿才美行纯。陈郡殷寅直清达于名理。河南源衍季融粹微而周。会稽孔至惟微述而好古。河南陆据德邻恢恢善于事理。河东柳芳仲敷该练故事。长乐贾至幼邻名重当时。京兆韦收仲成远虑而深。南阳张有略维之履道体仁。有略族弟邈季遐温其如王。中山刘颖士端疏明简畅。颍川韩拯佐元行备而文。乐安孙益盈孺温良忠厚。京兆韦建士经中明外纯。颍川陈晋正卿深于诗书。天水尹徵之(集本英华作徽之英华又注云一作微)诚明贯百家之言。是皆厚于萧者也。尚书颜公。重名节。敦故旧。与茂挺少相知。颜与陆据柳芳最善。茂挺与赵骅邵轸洎华最善。天下谓之颜萧之交。殷寅源衍睦于二交之间。不幸元罢鲁山终于陆浑。刘避地逝于安康。萧归葬先人殁于汝南。今复求斯人。有之无之。是必有之。而察之未克也。三贤不登尊位。不享下寿。居易委顺。贤人之达也。不蒙其教。生人之病也。予知三贤也深。故言之不怍云。
唐赠太子少师崔公神道碑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八
礼之中庸曰。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是礼也。于国为恩。于人为孝。朝廷赠赵公之先人故晋州司法参军赠清和太守三至太子少师。褒少师之德。扬赵公之孝。国之恩也。书之洪范曰。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赵公奉若少师之训。为国股肱。翊大君之明。可谓忠矣。传曰。有明德者。必昌于后世。后必有达人。故叔梁纥有子曰文宣王。陈仲弓有孙曰司空偫。积德于身。以垂厥后。犹洪河广大于涓流。太山峻极于邱陵。蕴百行。惟少师。宣六德。惟赵公。父慈子孝。移孝于忠。盛矣哉。维烈山氏以稼穑代畋渔。伯夷以秩礼谐神人。太公以大勋平祸乱。季子以让德辞社稷。崔氏其后也。有魏名臣炎。降至宋度支郎中赠冀州刺史元孙。陨身成名。兴起百代。生魏吏部尚书左仆射贞烈公亮。六为吏部郎。三为吏部尚书。再为大中正连部二千石。一为大将军。历侍中太常光禄大夫。男为部官。女为九嫔。与伯父之子仆射休首出偫姓。为海内甲门。孙曰肇师。以令望为中书侍郎。以才辩为聘梁使。中书孙讳道淹。北齐安州总管掾。生少师之祖讳方骞。皇朝万年主簿临洺子。临洺子生少师烈考讳贞固。皇朝武功主簿赠吏部尚书。娶赵郡李氏。新定之子。高都之侄。中外之甲。光标士林。少师讳景晊。清河东武城人也。三岁丁太夫人忧。十二居武功艰。号哭无时。邻里辍相。终制读书。岁不践阈。一览数纸。终身不忘。年十七。与亲兄晙一举明经。同年擢第。二十三调补梁州南郑县尉。以能政闻。转蜀州晋原县尉。以清白器干为按察使倪若水表荐大理评事。以亲累贬利州葭萌丞。历梓州盐亭丞晋州司法参军。公风度详雅。器宇方深。有道者悦之而不厌。不仁者惮之而迁善。蘧瑗在卫。卫多君子。子贱居鲁。鲁有贤人。若至听词必察。临事能断。吏不忍欺。人不敢犯。刺史齐景冑洎州长举公清明中正。差充支使。毕构代齐。假为判官。开元三年。终于官舍。春秋四十。权厝于邙山元元庙西北原。公之逝也。宗族叹曰。孝可以动神祇而不寿。僚友叹曰。仁可以师天下而不贵。闻者叹曰。清可以激贪俗而不昌。命矣天乎。盛德不兴。宜其后也。夫人荥阳郑氏。皇朝兵部郎中卫州刺史元升之子。吏部侍郎平章事愔之女弟。以德范仪少师。以才明训赵公。天宝十二年。享龄六十九。终于京兆崇贤里。殡于长安南杜陵原。有一子二女。神龙中。申明旧诏。著之甲令。以五姓婚媾。冠冕天下。物恶大盛。禁相为姻。陇西李宝之六子。太原王琼之四子。荥阳郑温之三子。范阳卢子迁之四子。卢辅之六子。公之八代祖元孙之二子。博陵崔懿之八子。赵郡李楷之四子。士望四十四人之后。同降明诏。斯可谓美宗族人物而表冠冕矣。在周则邵单为公族。妫嬴为上国。西京窦傅之贵。东汉袁杨之盛。魏以荀陈为德门。南朝以王谢为高望。方之于公。川谷江海也。嗣子圆。以文学早知名。射策上第。官历台省。寻拜蜀郡长史兼御史中丞。加节度使。时安禄山起幽朔。连陷潼关。赍表腰金。恳迎元宗。省表垂泣。召宰相谓曰。世乱识忠良。今见之矣。除中书侍郎益州长史节度等如故。及乘舆至蜀。朝廷羽仪。如京之制。终古难之。肃宗幸彭原。将复天下。以剑南无事。不假此人。诏赴行在。咨以缔构。扈从迁宫。日月并照。元宗获申圣慈。肃宗获申圣孝。酂侯功大。博陆赏尊。诏曰。一匡天下。大庇生人。迁特进中书令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封赵国公。昔成王以曲阜命周公。王曰叔父。亲亲也。以营邱命太公。王曰叔舅。贤贤也。惟肃宗亦以赵国锡崔公。今上以少师赠先公。三代之极教也。后转太子少师兼御史大夫东京留守。寻为工部尚书扬州长史浙江东西三道观察使吏部尚书知省事。馀如故。又转尚书右仆射。四年某月日。龟筮叶吉。奉少师荥阳夫人之丧。合祔于东京河南邙山之某原。礼也。世传清白。子孝臣忠。山东士大夫以五姓婚姻为第一。朝廷衣冠以尚书端揆为贵仕。惟公兼之。清河崔氏。至赵公三代仆射。可谓尽善矣。泰山羊●924A。世传清德。北海范毓。儿无常亲。总此二者。为公家法。华学放史氏。敢播风烈焉。昔孔悝铭鼎。备举前代。史克颂鲁。独美僖公。用以诞敷先人。昭示后代。在礼然也。今之作颂。书国家之孝理。列圣君之得人。崔氏之世绪。少师之懿范。赵公之孝思。士风祖德。永为不朽。崔氏之门。为不朽矣。若终者。华安得不颂之。其文曰。周之上公。让为大夫。秦之司徒。家于冀都。伯从清河。德绪繁多。仕至扬州。出将封侯。惟德惟器。魏之中尉。降及元魏。偫从并贵。才如尚书。德如评事。古之廷评。伏念惟刑。我闻德声。继佐葭萌。安道和俗。化行三蜀。彼汾之曲。片言折狱。清风人穆。升闻辇毂。苇辙蒲帷。公行不归。哲人其萎。后贤用微。荥阳夫人。柔明佐君。嫁有嘉闻。首代馨芬。高阳才子。唐虞多士。克先赵公。大雅爰起。有子如是。可谓孝矣。崇原既平。伊洛攸清。永安厥灵。万有斯年。子孙以宁。
越江秋曙 盛唐 · 萧颖士
五言排律 押文韵
引用典故:安道 伯鸾
扁舟东路远,晓月下江濆。
潋滟信潮上,苍茫孤屿分。
林声寒动叶,水气曙连云。
暾日浪中出,榜歌天际闻。
伯鸾常去国,安道惜离群。
延首剡溪近,咏言怀数君。
送纪奉礼之容州序 唐 · 于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七
纪氏之子曰文楚。资于事母而敬爱兼。则百行可知。博于好古而功业著。则文采可知。丈夫于代。能有是而无倦。加体道以自牧。出入中外。身无择行。为不达者。未之有也。顷属世故家贫。背胡越岭。执爨以养。当车就安。人皆知之。用是不乏。所以长者继辙。来者升堂。既荣于亲。又悦其子。甚大庆也。夫时有通塞。事有从宜。亲安道存。适则为可。容州经略之府。南据交趾。北达苍梧。李郎中受委中朝。联典大郡。凡有化理。悉为世程。纪子向风慕义。不远千里。释板舆。即轻舸。晨餐夕膳。不改旧物。从一乐土。之一乐土。谁其閒焉。郎中之爱子良钧。业擅家宝。官登王畿。美秀而文。芝兰可袭。吾子一见。足以涤尘虑。慰客游。与诸子之得子。亦何以异也。行矣自爱。时兴元大赦之仲春。桂林迁客于邵之别序云。
登山谷寺上方答皇甫侍御卧疾阙陪车骑之后 唐 · 独孤及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引用典故:戴逵
梵宫香阁攀霞上,天柱孤峰指掌看。
汉主马踪成蔓草(寺中间石上有窍穴,古老相传云汉武帝马迹),法王身相示空棺(禅门第三祖灿大师遗塔在此坊。天宝中,别驾李常开棺取金身荼毗,收舍利,重起塔供养)。
云扶踊塔青霄庳(皮寄切),松荫禅庭白日寒。
不见戴逵心莫展,赖将新赠比琅玕。
戴氏广异记序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
予欲观天人之际。察变化之兆。吉凶之源。圣有不知。神有不测。其有干元气。汨五行。圣人所以示怪力乱神。礼乐行政。著明圣道以纠之。故许氏之说天文垂象。盖以示人也。古文示字如今文不字。儒者不本其意。云子不语。此大破格言。非观象设教之本也。大钧播气。不滞一方。梼杌为黄熊。彭生为大豕。苌宏为碧。舒女为泉。牛哀为虎。黄母为鼋。君子为猿鹤。小人为虫沙。武都女子化为男。成都男子化为女。周娥殉墓。十载却活。嬴谍暴韨。六日而苏。蜀帝之魂曰杜鹃。炎帝之女曰精卫。洪荒窈窕。莫可纪极。古者青乌之相冢墓。白泽之穷神奸。舜之命夔以和神。汤之问革以语怪。音闻鲁壁。形镂夏鼎。玉谍石记五图九籥。说者纷然。故汉文帝召贾谊。问鬼神之事。夜半前席。志怪之士。刘子政之列仙。葛稚川之神仙。王子年之拾遗。东方朔之神异。张茂先之博物。郭子潢之洞冥。颜黄门之稽圣。侯君素之旌异。其中神奥。陶君之真诰。周氏之冥通。而异苑搜神。山海之经。幽冥之录。襄阳之耆旧。楚国之先贤。风俗所通。岁时所记。吴兴阳羡。南越西京。注引古今。辞标淮海。裴松之盛宏之陆道瞻等。诸家之说。蔓延无穷。国朝燕公梁四公传。唐临冥报记。王度古镜记。孔慎言神怪志。赵自勤定命录。至如李庾成张孝举之徒。互相传说。谯郡戴君孚幽赜最深。安道之允。若思之后。邈为晋仆射。逵为吴隐士。世济文雅。不陨其名。至德初。天下肇乱。况始与同登一科。君自校书终饶州录事参军。时年五十七。有文集二十卷。此书二十卷。用纸一千幅。盖十馀万言。虽景命不融。而铿锵之韵。固可以辅于神明矣。二子钺雍。陈其先志。泣诸父友。况得而叙之。
苏州乾元寺碑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
五蕴十二入十八界。此上三科。能包万法因缘。生为有无。自性为空。空有融一。即中道义。虽石船渡海。蚊背负山。不为希有事。僧法珣与和合众法藏等造乾元寺者。晋高士戴逵子禺之宅也。乾元初。节度使郑昊之奏立。观察李涵李道昌皆有力。大臣求无上道。以心无所愿无边。受者实得。施者实与。虽空不败。有为有灭。无为无灭。无为有为之体。有为无为之用。无生无灭。无相无名。无相法。无言语说法。以无言语说故。有相大乘。有观法门。无相大乘。无观法门。于法有所得。有相大乘义。于法无所得。无相大乘义。所得无所得。俱真一乘之义事也。为妙因果。譬如种子。依地而生。又如大地。能荷偫有。虚空之体。大于天地。天地有尽。虚空无尽。如来之体。大于虚空。光明虚觉。圆寂万亿。故于无住本建乎诸法。不动真际。恒沙烦恼。莫不断除。鱼吞钩。虎落阱。蛾拂火。此众生自取其毒。道本平坦。树本清凉。佛在摩竭提国城等正觉。诸弟子栖乎茂林。藉彼祥草。厥后因时设教。犹著弊衣。行次乞食。及往忉利省摩耶夫人。优填王铸金刻木。始用胶漆泥布。佛有像自此始也。与佛在时。功德无异。于是给孤长者造祗园精舍。末由底迦造龙宫精舍。竺乾法兰造洛阳白马寺。佛图澄造邺中九百七十三寺。释道安造襄阳一十五寺。远法师造庐山东林西林寺。度法师造摄山栖霞寺。杯渡法师造南陵隐静寺。傅大士造东阳双林寺。思大师造衡阳南岳寺。智者大师造天台国清玉泉寺。三十五寺略也。涅槃无前无后。般若无新无旧。法珣上人重旧德不轻新学。门人清瑛请况于经藏中抄佛心说。永示无极。文曰。倬哉迷卢。宏亘大千。百亿日月。藕丝贯穿。蚊背负之。飞登梵天。尘劳为海。般若为船。截生死流。是曰希有。大哉乾元。实则不朽。和众云臻。珣为称首。佛告善来。宝坊崇哉。法雨洒埃。慈云徘徊。
哭张员外继(公及夫人相次没于洪州) 中唐 · 刘长卿
五言排律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引用典故:戴逵 双剑 吏部访孤儿 张邵
恸哭钟陵下,东流与别离。
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
独继先贤传,谁刊有道碑。
故园荒岘曲,旅榇寄天涯。
白简曾连拜,沧洲每共思。
抚孤怜齿稚,叹逝顾身衰。
泉壤成终古,云山若在时。
秋风邻笛发,寒日寝门悲。
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
旧宾伤未散,夕临咽常迟。
自此辞张邵,何由见戴逵。
独闻山吏部,流涕访孤儿。
奉酬端公春雪见寄 中唐 · 杨巨源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引用典故:唱高
造化多情状物亲,剪花铺玉万重新。
闲飘上路呈丰岁,狂舞中庭学醉春。
兴逸何妨寻剡客,唱高还肯寄巴人。
遥知独立芝兰阁,满眼清光压俗尘。
朝散大夫使持节都督容州诸军事守容州刺史兼侍御史充本管经略招讨制置等使谯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戴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维贞元五年夏四月。容州刺史经略使侍御史谯县男戴公至部之三月。以疾受代。回车瓯骆。六月甲申。次于清远峡而薨。春秋五十八。明年正月庚申。返葬于金坛玉京原之旧封。宜叙世德。以识幽穸云。公讳叔伦。字幼公。本谯国人。其先在宋为公族。于汉为儒宗。东汉则有司徒涉。西晋则有司农𨔵。𨔵后南渡。始居丹徒。八叶至宋临湘侯明宝。明宝曾孙梁左丞皓。皓元孙皇德州司士好问。公之曾王父也。王父修誉。父慎用。皆自縻天爵。不顾翘车。传次君之礼文。尽通奥旨。师安道之晦德。尤恶知名。故世风纯庆。及公而发。公早以词艺振嘉闻。中以材术商功利。终以理行敷教化。师履素王之训。周旋君子之儒。淑声休问。苾芬四畅。初抠衣于兰陵萧茂挺。以文学政事。见称萧门。文本菁华。而长于比兴。粲为采章。锵如珩璜。鼓钟于宫。累辟大府。分命于计相也。则为湖南河内留后。自秘书正字三迁至监察御史。曳裾于贤王也。则为湖南江西上介。由大理寺司直再转至尚书祠部郎中。其阜人成化也。则东阳一同之人沐旬岁之治。抚人饫三年之惠。容人被踰月之教。夔人闻诏而欢。承讣而哀。不及蒙其泽。历官十一。而云安不书。所至之邦。必刻金石。始在转运府也。董赋于南荆。会蜀将杨琳。拥徒阻命。诏书告谕。初无革志。宵引锐卒。劫胁使臣曰。归我金币。可以纾死。公山立不挠。勇生于仁。端其词气。强于师旅。暴叛知感。乞盟于公。黎明。率其徒西向拜泣。指期诣阙。冢臣列状。天子召对。而推功于府。不伐其劳。时谈翕然。勇让具举。其在临川也。清明仁恕。多省费方略。蜀郡崇儒之化。南阳均水之法。精力区处。民以便安。田壤耕辟。狱犴清净。居一年。玺书褒异。就加金紫。未几而有容州之拜。且都督府所治。列城十三。训戎抚俗之任。招徕式遏之寄。非通方明略。无以威怀。盖皇慈所轸。先于柔远。方将布恺悌于夷落。致风俗于休嘉。议者以九伯二男。可跂而至。天则不吊。末如之何。君直清笃厚。博物通理。有大学之明诚。大雅之疏达。静如渊泉。动如镆干。不缁不磷。与令闻终始。起布衣儒服。位视方隅。归全之日。才具祭器。去国见麾幢之盛。返葬备裧輤之仪。列松槚于旧封。展牲牢于新荐。哀荣之礼。乡党称焉。初公娶京兆韦氏。永州刺史采之女。继室以博陵崔氏。殿中侍御史殷之女。皆淑明柔嘉。不幸早世。允子曰郅曰邡。年甫及龀。哀如成人。公仲兄新城长伯伦。以予夙承公欢。且有遗托。既不获让。是用直书。铭曰。
信都九江,文礼章章。
百代弥光,司徒佐汉。
司农匡晋,乃炽而昌。
世无违德,时有通塞。
或行或藏,克生容州。
贵为诸侯,其道直方。
政成中和,播为颂歌。
化被二邦,列爵疏土。
灿烂龟组,鸾声锵锵。
宜享繁祉,以媚天子。
今也则亡,还葬故里。
仙山之趾,德音不忘。
辨惑一 唐 · 李师政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七
有辨聪书生谓忠正君子曰。盖闻释迦生于天竺。修多出自西胡。名号无传于周孔。功德靡称于典谟。实远夷所尊敬。非中夏之师儒。逮摄摩腾之入汉。及康僧会之游吴。显舍利于南国。起招提于东都。自兹厥后。乃尚浮图。沙门盛洙泗之众。精含丽王侯之居。既营之于爽垲。又资之以膏腴。擢修幢而曜日。拟甲第而当衢。王公大人助之以金帛。农商富族施之以田庐。其福利之焉在。何尊崇之有馀也。未若销像而绝镌铸。货泉可以无费。毁经以禁缮写。笔纸不为之贵。废僧以从编户。益黍稷之馀税。坏塔以补不足。广赈恤之仁惠。欲诣阙而效愚忠。上书而献斯计。窃谓可以益国而利民矣。吾子以为何如乎。忠正君子曰。是何言之过欤。非忠孝之道也。夫忠臣奉国。愿受福之无疆。孝子安亲。务防灾于未兆。闻多福之因。缘求之如不及。睹速祸之萌。柢避之若探汤。国重天地之祈。祈于福也。家避阴阳之忌。忌于祸也。福疑从取。祸疑从去。人之情也。忠之道焉。子乃去人之所谓福。取人之所谓殃。岂忠臣奉国之计。非孝子安亲之方。观匹夫之自爱。尚不反医而违卜。况忠臣之爱君。如何劝殃而阻福乎。何异采药物以荐君。而取农岐之所忌。求医术以奉亲。而反和鹊之深致。彼劝取忌而用毒。良非慎重之至意。施诸已而犹惧矣。矧敢安于所天乎。若夫废宗庙之粢盛。供子孙之鱼肉。毁蒸尝之黻冕。充仆妾之衣服。苟求惠下之恩。不崇安上之福。恨养亲之费膳。思废养以润屋。如此者可谓忠乎。可谓孝乎。且夫周弃宏播殖之教。遂配稷以长尊。勾龙立水土之功。亦为社而恒敬。坊墉小益。尚参八蜡之祭。林泽微灵。犹□一献之祀。况夫三达无碍之智。百神无以俦。十方无等之尊。千圣莫能匹。万惑尽矣。万德备矣。梵天仰焉。帝释师焉。道济四生。化通三界。拔生死于轮回。示涅槃之常乐。身光赫奕。夺朗日之流晖。形相端严。具圣人之奇表。微妙元通。周孔未足拟议。博施兼济。尧舜其犹病诸。等慈而无弃物。可不谓之仁乎。具智而有妙觉。可不谓之圣乎。夫体仁圣之德者。岂为谲诳之说哉。静而思之。蔑不信矣。至如立寺功深于巨海。度僧福重于高岳。法王之所明言。开士之所笃信。若兴之者增庆益国。不亦大乎。敬之者生善利民。不亦广乎。或小损而大益。岂非国之所宜崇乎。或小益而大损。岂非民之所当避乎。法眼明了。睹福报之无量。金口信实。说咎因之不朽。凡百士民。皆非目见。纵未能信其必尔。亦何以知其不然哉。冥昧不可以意决。深远唯当以圣證。岂不冀崇之福。资于君父。畏毁之累。及于家国乎。臣无斯慎于其君。非忠臣也。子无此虑于其亲。非孝子也。子欲苟遂娼嫉之褊心。不宏忠慎之深虑。阻祈福之大缘。毁安上之善业。乃取咎之道也。岂尽忠之义哉。余昔笃志于儒林。又措心于文苑。颇同吾子之言论。良由闻法之迟晚。赖指南以去惑。幸失途之未远。每省过而责躬。则临餐而忘饭。子若博考而深计。亦将悔迷而知返矣。窃闻有太史令傅君者。又甚余曩日之惑焉。内自省于昔迷。则十同其五矣。请辨傅君之惑言。以释吾子之邪执。傅谓佛法本出于西胡。不应奉之于中国。余昔同此惑焉。今则悟其不然矣。夫由余出自西戎。辅秦穆以开霸业。日磾生于北狄。侍汉武而除危害。臣既有之。师亦宜尔。何必取其同俗。而舍于异方乎。师以道大为尊。无论于彼此。法以善高为胜。不计于遐迩。若夫尚仁为美。去欲称高。戒积恶之馀殃。劝为善以邀福。百家之所同。七经无以易。但褊浅而未深至。龌龊而不周广。其恕已及物。孰与佛之宏乎。其睹末知本。孰与佛之远乎。其劝善惩恶。孰与佛之广乎。其明空析有。孰与佛之深乎。由此观之。其道妙矣。圣人之德。何以加焉。岂得以生于异域而贱其道。出于远方而弃其宝。夫绝偫之骏。非唯中邑之产。旷世之珍。不必诸华之物。汉求西域之名马。魏收南海之明珠。贡犀象之牙角。采翡翠之毛羽。物生远域。尚于此而为珍。道出遐方。独奈何而可弃。若药物出于戎夷。禁咒起于胡越。苟可以蠲邪而去疾。岂以远来而不用之哉。夫灭三毒以證无为。其蠲邪也大矣。除八苦而致常乐。其去疾也深矣。何得拘夷夏而计亲疏乎。况百亿日月之下。三千世界之内。则中在于彼域。不在于此方矣(右辨佛出西胡)。
傅谓诗书所未言。以为修多不足尚。余昔同此惑焉。今又悟其不然矣。夫天文历象之秘奥。地理山川之卓诡。经脉孔穴之诊候。针药符咒之方术。诗书有所不载。周孔未之明言。然考之吉凶而有徵矣。察其行用而多效矣。且又周孔未言之物。蠢蠢无穷。诗书不载之法。茫茫何限。信乎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何得拘六经之局教。而背三昧之通旨哉。夫能事必兴于上古。圣人开务于后世。故栋宇易层巢之居。文字代结绳之制。饮血茹毛之馔。则先用而未珍。火化粒食之功。虽后作而非弊。彼用舍之先后。非理教之蔽通。岂得以诗书早播而特隆。修多晚至而当替。人有幼啖藜藿。长饫粱肉。少为布衣。老遇侯服。岂得以藜藿先获。谓胜粱肉之味。侯服晚遇。不如布衣之贵乎。万物有迁。三宝常住。寂然不动。感而皆遇。化身示隐显之迹。法体绝兴亡之数。非初诞于王宫。不长逝于双树。何得论生灭于赴感。计修促于来去乎(右辨周孔不言)。
傅氏誉老子而毁释迦。赞道书而非佛教。余昔同此惑焉。今又悟其不然也。夫释老之为教。体一而不二矣。同蠲有欲之累。俱显无为之宗。老氏明而未融。释典言臻其极。道若果是。佛固同是而无非。佛若果非。道亦可非而无是。理非矛盾之异。人怀向背之殊。既同众狙之喜恕。又似叶公之爱畏。至如柱下道德之旨。漆园内外之篇。雅奥而难加。清高而可尚。窃常读之。无间然矣。岂以信奉释典而苟訾之哉。抑又论之。夫生死无穷之缘。报应不朽之旨。释氏之所创明。黄老未之言及。不知今之道书。何因类于佛典。论三世以劝戒。出九流之轨躅。若目睹而言之。则同佛而等其照。若耳闻而放之。则师佛而遵其说。同照则同不当非。于师则师不可毁。誉道而非佛。何谬之甚哉(右辨毁佛誉道)。
傅云佛是妖魅之气。寺为淫邪之祀。此其未思之言也。妖唯作孽。岂宏十善之化。魅必凭邪。宁兴八正之道。妖犹畏狗。魅亦惧猫。何以降帝释之高心。摧天魔之巨力。又如图澄罗什之侣。道安慧远之俦。高德高名。非狂非醉。岂容舍爱辞荣。求魑魅之邪道。勤身苦节。事魍魉之妖神。又自昔东汉至我大唐。代代而荣妖言。处处而断淫祀。岂容舍其财力。放其士民。营魑魅之堂塔。入魍魉之徒众。又有宰辅冠盖。人伦羽仪。王导庾亮之徒。戴逵许询之辈。置情天人之际。抗迹烟霞之表。并禀教而归依。皆厝心以崇信。岂容尊妖奉魅以自屈乎。良由睹妙知真使之然耳。又傅氏之先毅字武仲。高才硕学。世号通人。辩显宗之祥梦。證金人之冥感。释道东被。毅有功焉。窃揆傅令之才识。未可齐于武仲也。何为毁佛谤法。与其先之反乎。吴尚书令阚泽对吴主孙权曰。孔老二家。比方佛法。优劣远矣。何以言之。孔老设教。法天以制。不敢违天。诸佛说教。诸天奉而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实非比对。愚谓阚子斯论。知优劣之一隅矣。凡百君子。可不思其言乎。夫大士高僧。观于理也深矣。明主贤臣。谋于国也忠矣。而历代宝之。以为大训。何哉。知其穷理尽性。道莫之加故也。傅氏观不深于名僧。思未精于前哲。独师心而背法。轻绝福而兴咎。何其为国谋而不忠乎。为身虑而不远乎。大觉穷神而知化。深劝思患而预防。唯百龄之易尽。嗟五福其难常。命川流而电逝。业地久而天长。三涂极迍而杳杳。四流无际而茫茫。凭法舟而利济。藉信翮以高翔。宜转咎而为福。何罔念而作狂也(右辨比佛妖魅)。
傅云赵时梁时。皆有僧反。况今天下僧尼二十万众。此又不思之言也。若以昔有反僧。而废今之法众。岂得以古有叛臣。而弃今之多士。邻有逆儿。而逐已之顺子。昔有乱民。而不养今之黎庶乎。夫普天之下。出家之众。非云集于一邑。实星分于九土。摄之以州县。限之以关河。无徵发之威权。有宪章之禁约。纵令五三凶险。一二阐提。既无缘以乌合。亦何忧于蚁聚。且又沙门入道。岂怀亡命之谋。女子出家。宁求带钾之用。何乃混计僧尼之数。雷同枭獍之党。构虚以乱真。蔽善而称恶。君子有三畏。岂当如是乎。夫青衿有罪。非关尼父之失。皂服为非。岂是释尊之咎。僧干朝宪。尼犯俗刑。譬诵律而穿窬。如读礼而骄倨。但以人禀顽嚚之性。而不迁于善。非是经开逆乱之源。而令染于恶。人不皆贤。法实尽善。何得因怒恶而及善。以咎人而弃法。夫口谈夷惠。而身行桀蹠。耳听诗礼。而心存邪僻。夏殷已降。何代无之。岂得怒蹠而尤夷惠。疾邪而废诗礼。然则人有可诛之罪。法无可废之过。但应禁非以宏法。不可以人而贱道。窃笃信于妙法。不苟党于沙门。至于耘稊稗以殖嘉苗。肃奸回以清大教。所深愿矣(右辨昔有反僧)。
傅云道人土枭驴骡四色。皆是贪逆之恶种。此又不思之言也。夫以舍俗修道。故称道人。学道离贪。何名贪逆。若云贪菩提道。逆生死流。则傅子兴言。未达斯旨。观沙门之律行也。行人所不能行。止人所不能止。具诸释典。可得而究。蠕动之物。犹不加害。况为枭獍之事乎。嫁娶之礼。尚舍不为。况为禽兽之行乎。何乃引离欲之上人。匹聚麀之下物。校有道之贤俊。比无知之驴骡。毁大慈之善众。媲不祥之恶鸟。谓道人为逆种。以梵行比兽心。害善一何甚乎。反白为黑。类如此乎(右辨比僧土枭)。
余昔每引孝经之不毁伤。以讥沙门之去须发。谓其反先王之道。夫忠孝之义。今则悟其不然矣。若夫事君亲而尽节。虽杀身而称仁。亏忠孝而偷存。徒全肤而非义。论美见危而致命。礼防临难而苟免。何得一槩而诃毁伤。雷同而顾肤发。割股纳肝。伤则甚矣。剃须落发。毁乃微焉。立忠不顾其命。论者莫之咎。求道不爱其毛。何独以为过。汤恤蒸民。尚焚躯以祈泽。墨敦兼爱。欲摩足而至顶。况夫上为君父。深求福利。须发之毁。何足顾哉。且夫圣人之教。有殊途而同归。君子之道。或反经而合义。则泰伯其人也。废在家之就养。托采药而不归。弃中国之服章。依剪发以为饰。反经悖礼。莫甚于斯。然而仲尼称之曰。泰伯其谓至德矣。其故何也。虽迹背君亲。而心忠于家国。形亏百越。而德全乎三让。故泰伯弃衣冠之制。而无损于至德。则沙门舍搢绅之容。亦何伤乎妙道。虽易服改貌。违臣子之常仪。而信道归心。愿君亲之多福。苦其身意。修出家之众善。遗其君父。以历劫之深庆。其为忠孝。不亦多乎。谓善沙门为不忠。未之信矣(右辨讥毁须发)。
傅又云。西域胡人。因泥而生。是以便事泥丸。此又未思之言也。夫崇立灵像。模写尊形。所用多涂。非独泥丸。或雕或铸。则以铁木金铜。图之绣之。亦在丹青缣素。复谓西域士女。遍从此物而生乎。且又中国之庙。以木为主。则为制礼君子。皆从木而育邪。亲不可忘。故为之宗庙。佛不可忘。故立其形像。以表罔极之心。用伸如在之敬。钦圣仰德。何失之有哉。夫以善为过者。故亦以恶为功矣(右辨泥种事泥)。
傅又云。帝王无佛则国治年长。有佛则政虐祚短。此又未思之言也。则谓能仁设教。皆阐淫虐之风。菩萨立言。专宏桀纣之事。以实论之。殊不然矣。夫殷丧大宝。灾兴妲已之言。周失诸侯。祸由褒娰之笑。三代之亡。皆此物也。三乘之教。岂斯尚乎。佛之为道。慈悲喜护。齐物我而等怨亲。与安乐而救危苦。古之所以得其民者。佛既宏之矣。民之所以逃其上者。经甚戒之矣。羲轩舜禹之德。在六度而包笼。羿浞癸辛之咎。总十恶以防禁。向使桀宏少欲之教。纣顺大慈之道。伊吕无以用其谋。汤武焉得行其讨。可使鸣条免去国之祸。牧野息倒戈之乱。夏后从洛汭之歌。楚子违乾溪之难。然则释氏之化。为益非小。延福祚于无穷。遏危亡于未兆。傅谓有之为损。无之为益。是何言欤。是何言欤。佛何雠而诬之至此。佛何所负而疾之若雠乎(右辨有佛政虐)。
傅又云。未有佛法之前。人皆淳和。世无篡逆。此又未思之言也。夫九黎乱德。岂非无佛之年。三苗逆命。非当有法之后。夏殷之季。何有淳和。春秋之时。宁无篡逆。寇贼奸宄。作士命于皋繇。猃狁孔炽。薄伐劳于吉甫。而傅谓佛兴篡逆。法败淳和。专构虚言。皆违实录。一缕之盗。佛犹戒之。岂长篡逆之乱乎。一言之竞。佛亦防之。何败淳和之道乎。惟佛之为教也。劝臣以忠。劝子以孝。劝国以治。劝家以和。宏善示天堂之乐。惩非显地狱之苦。不唯一字以为褒贬。岂止五刑而作戒。乃谓伤和而长乱。不亦诬谤之甚哉。亦何伤于佛日乎。但自沦于苦海矣。轻而不避。良可悲夫。于是书生心伏而色愧。避席而谢曰。仆以习俗生常。违道自佚。忽于所未究。玩其所先迷。背正法而异论。受邪言以同失。今闻佛智之元远。乃知释教之忠实。豁然神悟而理摅。足以荡逆而祛疾。虽从邪于昔岁。请归正于兹日。谨诵来诫。以为口实矣(右辨无佛民和)。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 中唐 · 刘禹锡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珠浦 寻安道 二仪 仲宣 玉烛
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浮(一作腾)精离(一作浮)碧海,分照接虞渊。
迥见孤轮出,高从倚盖旋。
二仪含皎澈,万象共澄鲜。
整御当西陆,舒光丽上玄(一作弦)。
从星变风雨,顺日助陶甄。
远近同时望,晶荧此夜偏。
运行调玉烛,洁白应金天。
曲沼疑瑶镜,通衢若象筵。
逢人尽冰雪,遇景(一作境)即神仙。
引素吞银汉,凝清洗绿烟。
皋禽警露下,邻杵思风前。
水是还珠浦,山成种玉田。
剑沈三尺影,灯罢九枝然。
象外形无迹,寰中影有(一作自)迁。
稍当云阙正,未映斗城悬。
静对挥宸翰,闲临襞彩笺。
境同牛渚(一作浦)上,宿在凤池边。
兴掩寻安道,词胜命仲宣。
从今纸贵后,不复咏陈篇。
沃洲山禅院记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沃洲山在剡县南三十里。禅院在沃洲山之阳。天姥岑之阴。南对天台。而华顶赤城列焉。北对四明。而金庭石鼓介焉。西北有支遁岭。而养马坡放鹤峰次焉。东南有石桥溪。溪出天台石桥。因名焉。其馀卑岩小泉。如子孙之从父祖者。不可胜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晋宋以来。因山洞开。厥初有罗汉僧西天竺人白道猷居焉。次有高僧竺法潜支道林居焉。次又有乾兴渊支遁开威蕴崇实光识裴藏济度逞印凡十八僧居焉。高士名人有戴逵王洽刘恢许元度殷融郗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长霞袁彦伯王蒙卫玠谢万石蔡叔子王羲之凡十八人。或游焉。或止焉。故道猷诗云。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谢灵运诗云。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安可寻。盖人与山相得于一时也。自齐至唐。兹山寖荒。灵境寂寥。罕有人游。故词人朱放诗云。月在沃洲山上。人归剡县江边。刘长卿诗云。何人住沃洲。此皆爱而不到者也。太和二年春。有头陀僧白寂然来游兹山。见道猷支竺遗迹。泉石尽在。依依然如归故乡。恋不能去。时浙东廉使元相国闻之。始为卜筑。次廉使陆中丞知(一作和)之。助其缮完。三年而禅院成。五年而佛事立。正殿若干间。斋堂若干间。僧舍若干间。夏腊之僧。岁不下八九十。安居游观之外。日与寂然讨论心要。振起禅风。白黑之徒。附而化者甚众。嗟乎。支竺殁而佛声寝。灵山废而法不作。后数百岁而寂然继之。岂非时有待而化有缘耶。六年夏。寂然遣门徒僧常贽自剡抵洛。持书与图。诣从叔乐天乞为禅院记云。昔道猷肇开兹山。后寂然嗣兴兹山。今日乐天又垂文兹山。异乎哉沃洲山。与白氏其世有缘乎。
故饶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汨市朝。溺妻子。非达也。困山林。摈血属。亦非达也。若有人与偫动处一代间。彼为彼。我为我。不自洁。不自污。不巢许。不伊吕。水其心。云其身。浮沈消息。无往而不自得者。非达人乎。吾友吴君。从事于斯矣。君讳丹。字真存。太子通事舍人览之曾孙。睦州司马庶之孙。太子宫门郎赠工部尚书铨(一作诠)之长子。以进士第入官。历正字协律郎大理评事监察殿中侍御史太子舍人水部库部员外郎都官驾部郎中谏议大夫大理少卿饶州刺史。职历义成军节度推官浙西道节度判官潼关防禦判官镇州宣慰副使(一作司)匦函使。阶至中大夫。勋至上柱国。读书数千卷。著文数万言。宝历元年六月某日。薨于饶州官次。其年十一月某日。葬于常州晋陵县仁和乡北原。从遗志也。君生四五岁弄泥沙时。所作戏辄象道家法事。八九岁弄笔砚时。所出言辄类诗家篇章。不自知其然。盖宿习儒元之业明矣。弱冠喜道书。奉真箓。每专气入静。不粒食者累岁。颢气充而丹田泽。飘然有出世心。既壮。在家为长。属有三幼弟八稚侄。嗷嗷慄慄。不忍见其饥寒。慨然有干禄意。乃曰。肥遁不可以立训。吾将业儒以驰名。名竞不可以恬神。吾将体元以育德。冻馁不可以安道。吾将强学以徇禄。禄位不可以多取。吾将知足而守中。繇是去江湖。来京师。求名得名。求禄得禄。身荣家给之外。无长物。无越思。素琴在左。黄庭在右。澹乎自处。与太和始终。履仕途二十七年。享寿命八十二岁。无室家累。无子孙忧。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戚其心。至于归全反真。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信矣。仲弟湖州长史某。以予辱与其兄游。既为同门生。又为同舍郎。周知初终。托为碑记。噫。先生之道。吾能引古以明之。铭曰。
汉中大夫东方曼倩。夏侯湛高之。作庙貌赞。唐中大夫真存先生。白乐天知之。作神道铭。呜呼二大夫。异代而同途。其皆达者乎。
送从兄称罢选归江淮诗序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伯氏自淮阳从调。抵于京师。冬十月。牒计不至。摄衽而退。顾谓宗元曰。昔吾祖士师。生于衰周。与道同波。为世仪表。故直道而仕。三黜不去。孔子称之。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孟子赞之。今吾遑遑末路。寡偶希合。进不知向。退不知守。所不敢折其志。戚其心。遵祖训也。然而阙滫瀡之养。乏庾釜之畜。逼迸无成。东辕淮湖。虽欲脱细故于胸中。味道腴于舌端。勉修厥志。惧不恒久。子当慰我穷局之怀。袪我行役之愤。博之以文。发于咏歌。吾非子之望将谁望焉。宗元再拜曰。夫闻善不慕。与聋瞆同。见善不敬。与昏瞽同。知善不言。与嚚瘖同。则闻之先达久矣。矧吾兄有柔儒之茂质。恢旷之宏量。敢不(一作无)敬乎。有述祖之美谈。安道之贞节。敢无慕乎。睹徽容而敬。闻嘉话而慕。敢无言乎。言不称德。文不尽志。适为累而巳矣。于是赋而序之。继其声者列于左。凡五十七首。遂命从侄立编为后序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