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长安遇轮庵和尚即三十年前文园公也 其一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四十二
三十年前角胜场,今朝相会藉慈航。
不知投笔辞文府,可似从军返武昌(轮公回武昌军前入道)。
大司宪醒翁金公墓志铭 清 · 赵持谦
四言诗 出处:迂斋集卷之八
开城留守金公禹锡以书来曰。先祖考忠贞公之卒。今五十年。墓隧之碑若表。业已具。而惟是竁无识。昔子先王考文孝公实撰状。考文简公请赐谥。窀穸之事得备矣。子必有闻于家庭者。今以是属。子其克绍大父父之意。呜呼。小子无似。其何敢秉公幽堂之笔。以承我前徽。又何足以阐扬盛烈。以永公于不朽。而窃尝闻先人称公。曰吾先子之所畏也。及读祖父书。景仰之诚。愈久愈深。每恨生后。未及与通家儿孙之列。一瞻君子之仪。盖公始终大节。至今举国妇孺靡不闻。而然慕之笃知之审。如小子者少矣。留守公不以固陋而辱命之者。盖亦由此。故屡谢而不敢终辞。谨拜手以受而述焉。公讳德諴。字景和。号醒翁。其先商山人。远祖高丽甫尹需。其后有曰镒。赞成事。禄左代言。代言有三子。长政堂文学上洛君得培。讨平红巾贼。弟商山君得齐,洛城君先致。俱以儒将有功。世称三元帅。墓在尚州开元洞。洛城生护军承富。其配柳氏既孀。从一子迁于海西之白川居焉。仍世不振。至公叔父泽。首抗章请雪乙巳诸贤冤。直声震一世。登科被选玉堂。官止殿中。公兄弟继之以大。赠曾祖讳衡左通礼,祖讳长琇左承旨,考讳洪吏曹参判。参判娶延安李氏参奉胤公之女。以嘉靖壬戌七月五日生公。幼学于殿中公。文艺日就。甫成童。淹贯经史。丁亥。举发解三场。一居第一。戊子覆试。中上舍选高等。其冬。又魁东堂试。明年擢第。补成均馆学谕。白沙李文忠公有鉴识。见而深重之。壬辰之乱。奉大夫人。避兵于海西。闻延安士民谋城守。无可将者。时李公廷馣在白川。公驰见为陈大义。遂与俱之延。延人果推以为帅。公为从事主兵餫。会闻大夫人遘疠。奔救未及还。城已围不得入。而使李公成破贼之功者。实公计也。转赴行朝。为郎礼工二曹。兼备局郎。甲午。为军功都厅。当大乱之后。大小战功无算。请诉填咽。公一一详核。高下得宜。一时称其公平。转礼曹正郎。拜宣川郡守寻罢。丁酉。为户曹正郎。倭寇再动。天兵大举南下。朝廷议遣度支堂郎于江华。管漕转。相臣金公应南知公才可独办。请以委之。军兴无乏。踰年竣还。由直讲出守清风。无何自免。进礼宾军器寺正。癸卯春。拜成川府使。先是守令过春分之任者。不许挈家。有母亦不得将。公以大夫人年高。不忍久离。言于诸大臣。请奉往。诸大臣许之。后人以为式。坐微事罢。复由诸寺正。除长湍府使。绣衣以清苦闻。赐表里。后拜直讲。迁司艺。素性高淡。于名利若浼。故当路无推挽者。光海初。时议颇收才望。屡拟台省。而除命终不及。李文忠公为体察使。以安州重镇役巨民饥。启言公公廉勤敏。举朝无比。请令往治之。绣衣又褒启。拟诸伯夷龚黄。盖公莅任。苦体砥廉。一尘不染。因革徐缓有序。静而理。养老劝学。抚疲残。有古良吏风。所至皆立碑以颂之。居二年。中水土疾。解官归。壬子秋。大夫人下世。制才除。斥补输城察访。人见澌瘠甚多。劝以勿赴。公曰。亲在。幸蒙恩屡专城。备尽荣养。今以地远恶而规免不可。遂行至诚抚摩。邮卒大苏。顷之病转增。弃归家食者三年。时盛治宫室。士夫家多令僮指趋役以取直。或有闷公贫。以是告者。公曰。宁饿死不忍为也。丁巳秋。叙拜军资正。移正军器寺。是冬。光海将废母妃。贼臣怂恿。驱百僚议。公引经草数百言。将献。见李文忠公及行司直郑公弘翼议。叹曰。吾所欲言者。二公已先之。吾又何加。即书曰。臣一片爱君之心。与李恒福,郑弘翼一也。议上。万口一时传诵。遂与二公同窜。公始栫棘于南海。凶党密请移北塞。托以疑与岛夷通也。初配明川。以其稍近内。改稳城。到南海七日。金吾郎先文飞传。人皆谓将以处公。公亦自料必不免。令僮仆具粥以进。为书诀伯氏。神色怡然如常。及至。乃移配也。行过北青。见文忠。语及此事。文忠笑曰。吾侪罪大。死固甘心。至于粥饮待之。吾所不能。君可谓冥顽矣。戊午。建夷兵起。凶党又言将通虏。徙之泗川。一岁中跋涉七千馀里。饕风虐雪瘴烟备尝之。而气益坚悍。事与刘元城绝相类焉。夫人自京随往。公曰。此中即圜墙也。令处于远村。越六年癸亥。仁祖大王改玉。首拜公司宪府执义。自篱中召还。时悉释守正诸臣而收用之。李忠定公贵亚铨曹。于公为姻家。而事异常式故也。公入城引嫌递。明日。上特命还拜。俄升授刑曹参议。转礼曹。秋。中朝遣推官。将问废置曲折。特简公往傧于关西。明春归。其间拜同副承旨。递移工曹兵曹。迁右副承旨。上御庆德宫。公进戒曰。此乃生民膏血。光海之所以覆亡者也。上为之动容。有命以二百间材瓦。赐长公主家。增其第。公论过制。封还银台。覆逆之规。自公复始。已而递而复为。上因祭仁嫔庙。命复金公谅官资。公谅者曾在宣庙朝。开幽径结宵人。为搢绅厉阶。院中嘿然欲奉行。公独执不可。手草启封还。有曰公谅事源流深远。故不穷其本。而今以其姓名出于圣教。则远近必惊公谅之尚在此世也。上盛怒。遂辞递。自是拟清要。上皆不用。郑忠肃公烨遗表言公事曰。孤忠直节。一言见忤云。后拜国子长。以作新为己任。修明轮讲通读。激励勤至。朔望焚香。必率僚寀宿馆下。养士之需。旧所隐没。一皆收整。儒巾曾附丽凶论者。稍稍见解。公疏论之。诸生陈章谢罪。上答曰。大司成金某。立节昏朝。扶植纲常。游心坟典。博通古今。予自谓能得师儒。今后一遵教诲。勉修学业。仍遣中使宣酝。饮诸生以罚杯。丁卯奴寇至。为海西号召使。还历司谏院大司谏,吏曹参议,弘文馆副提学。常兼槐院副提调。间出为骊州春川。其在骊也。监司请以待华使之礼待奴差。文移至州。公回牒极言其非。有蹈海之语。投印归。乙亥春。元庙追崇将祔。而穆惠两陵坏。廷臣以妨祔礼。多为掩讳。公疏言忧庆同时。有慊幽明孝思。请退以俟修陵完。不从。丙子夏。奴僭号。遣使来胁。公疏言天王未命之号。邻国称之。则春秋讨之。今我书称彼国号。已犯春秋之法矣。蠢玆蛇豕。食我皇土。黄屋左纛。不可共一天也。绝则为夏。不绝则为夷。宣祖大王定志养气。畏天事大。及其塞乎天地。则中国如一家。四境如一身。终至天兵奏凯。愿殿下立至刚至大之表。为百官万民倡。又言饬帅臣申军律。示之以必死。为捍御计。上不能用。大臣承命选廉谨吏。仅五人而已。而公与焉。升嘉善阶。公于四五年间。喉司,经幄,泮宫,薇垣。出入迭居。而为六曹参议殆遍。上以著节老臣。特示优礼。而由鲠直寡合。位不加进。至是拜大司宪。寻辞递。复由国子玉堂。还长宪府。递为大护军。考终于新门外侨居之第。是年十二月十日也。公于前后国哀。丧食至卒哭乃已。仁烈王后丧。年已七十四。而犹不变。因成末疾。将革。东首命夫人出。欲草遗疏而未就。独语谆谆曰。国事已无可为。壬辰恢复。赖天朝之灵。而今无复得力。奈何奈何。既没四日。虏骑遽傅西郊。家人奉柩藁葬于西江。时极寒冰冻。仓卒掩土。而贼大阵㳽漫左右数月。远近累累冢。发掘无数。独公殡得免。人以为忠义之报。乱定。权窆于广州月川里。庚子冬。改葬于积城群芳谷午向之原。公天姿刚直。志操清苦。性至孝。十二而孤。庐墓守制。如成人。事大夫人。顺志为养。家贫甚。菽水尽欢。居官。未尝以亲故烦民曰。是非吾亲意也。大夫人享年九十三岁。公寝不离侧。衣不解带。躬执婢使之事。一夜或十起者数年。比丧。号绝者屡。葬后虽依礼反哭。而与伯氏替守丘墓。毁几不全。祭祀视牲省器。皆亲之。忌日悲哀如处丧。友爱甚笃。少丧姊。食素以讫服。伯氏老。抚之如婴儿。其没。公亦踰稀。而朝夕哭殡次。姊妹嫠居。竭诚救恤。取育孤甥堂侄。恩若己出。月俸岁馈。悉分亲戚。以及邻里。平生自奉。人所不堪。而不以介意。夫人告乏。则笑应曰。若至饿死之域。天有生活之道。每罢官归。橐如洗。人或为言。则怒责曰。备甘毳以养亲。且供妻孥。而又复营私。是乃大盗也。终身僦居。不蔽风雨。一狗裘三十年不易。贵且老。疏粝菜羹。如少贱时。易箦。无衣服以敛。常曰。人若留心于衣食。馀无足观。闻人家侈靡之事。必曰。此亡家之道也。至于花卉图画。亦无所好。而惟专心经籍及宋诸贤书。尤喜看名臣言行录曰。吾于此自少至老。多有得力处。每论为学之要。以居敬为主。凝尘满室。亦不扫曰。身心上尘尚未祛。何暇外乎。少尝舟次通津。风雨暴作。船荡几覆。篙工颠仆号哭。渰死者三人。而正襟危坐。默诵程先生心存诚敬之语。盖其定力有素。故能临大节。确然不挠。始为军器正。以从幸宿阙外闾家。夜深。主家有美女子开户入曰。浑家往祷松岳。一婢熟睡。更无知者。公以礼责而退之。不欺暗室。又如此。贞介绝俗。清芬映世。而晚节愈自励曰。凡人少壮。或能饬躬以正。及血气既衰。迫于饥寒。溺于妻子。前后若两人者多。吾所以益加警畏者也。又曰。人以微细事而忽之。则终至败身而不自觉也。平居言行。皆可为世则。临没。遗令子弟曰。吾平生未尝害一物。虽至微之物。生生之理。与人同也。尔等其念之。始讣闻。边报急。赙祭不及行。后上闻之悼甚。命追赐如仪。以子从勋。赠吏曹判书。孝庙朝。先人陈公及郑公弘翼忠节。宜并加易名之典。孝庙嘉叹久之。命下太常议。夫人庆州李氏。别提元诚女。贤而安贫。在家佐公孝友。从官佐简洁。以成公家法之美。后公十年卒。祔于墓左。生二男。长卨文科寺正。次向正郎。正有一男。即留守。三女适士人安斗极,牧使李曾礼,持平沈思泓。向有二男。圭锡夭。命锡参奉。二女适士人郑洛,成重五。留守有三男。濡进士,演承文正字,浣进士。命锡有四男。泳生员。馀幼。呜呼。当金墉之变。凶焰爇天。彝伦坠地。公独奋发。刀锯鼎镬之中。特立为大冬松柏。斯已卓绝矣。自丁卯以后。坚守谠议。至丙子虏氛将逼。朝野震恐。无不丧气者。尺疏扶义。精诚激烈。直与日月争光。忧伤慨慷。至死而不已。非生禀至刚之气而能之乎。噫嘻悲夫。纩息才绝。乾坤翻覆。百六运钟。迄于今焉。吾知公之气必郁结于九泉之下。凛凛乎上射穹苍也已。遂感涕而系以铭曰。
于维我公,天实挺生。
既孝既悌,行通神明。
含贞履洁,玉雪其姿。
低徊外内,一视险夷。
时丁罔极,人纪斁绝。
公奋直辞,辞约以切。
一片丹心,同我白沙。
彼昏莫谅,淫威乃加。
环棘囚之,北塞南溟。
星霜七阅,天日复明。
脱公徽缠,冠以峨冠。
万人争睹,如凤如鸾。
圣君曰咨,是予贞臣。
公进昌言,不避婴鳞。
惓惓忧国,蹇蹇匪躬。
正色独立,清议之宗。
嗟天降乱,衅起西裔。
胁我以从,义当国毙。
一封肝血,万世天经。
于维我公,始终大名。
古之遗直,今也则亡。
有丘睪如,正气攸藏。
作诗铭幽,以告无垠。
非我可徵,先祖有言。
送渤海公回吴门 清 · 方世泰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倾盖即成故,因之离恨生。
谈空不得力,此别若为情。
渚白烟无际,江流月有声。
遥知松偃处,童子下山迎。
按:渤海公应是吴僧。“江流月有声”,有窃其句成名者。
道南祠下杂作 其二 清 · 全祖望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吴船集
扬门学派盈天下,我爱堂堂喻子才。
一语六龙安隐渡,丰公手掖魏公回(喻公晚自严陵寓梁溪)。
次是学斋韩公(命相)回榜宴韵 清 · 赵有善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萝山集卷之一
昌化旧筵又此乡,簪花周甲觉年忙。
春衫色动开尘箧,仙酒香馀醉国庠。
耆德争推宾主席,恩荣不尽祖孙堂。
恨余独阻称觞列,聊步清词赞盛光。
辛丑六月之旬。从父监役公回辰也。从氏朱溪公有贺诗。而余次之以献于从父。明年维夏。从氏又甲回于朱溪之官次。从父因前韵为诗以贺。而余又次之以献于从氏。庶他日备一家之故事也 其一 清 · 俞汉隽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出处:自著卷之十三
西江去岁一犹难,今岁朱溪又酒阑。
可是从今难字韵,甲花题后几题看。
辛丑六月之旬。从父监役公回辰也。从氏朱溪公有贺诗。而余次之以献于从父。明年维夏。从氏又甲回于朱溪之官次。从父因前韵为诗以贺。而余又次之以献于从氏。庶他日备一家之故事也 其二 清 · 俞汉隽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自著卷之十三
咸州岁月去堂堂,苍下终祥哭一场。
愿取遗馀二兄寿,赠君持作晚年光。
辛丑六月之旬。从父监役公回辰也。从氏朱溪公有贺诗。而余次之以献于从父。明年维夏。从氏又甲回于朱溪之官次。从父因前韵为诗以贺。而余又次之以献于从氏。庶他日备一家之故事也 其三 清 · 俞汉隽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自著卷之十三
南望南州意悄然,微官缠缚又衰年。
吾犹异日成追酌,谢韫终悲有缺筵。
水仙花歌。复次苏韵 清 · 丁若镛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与犹堂全书第四卷
庚申春。茯庵李公回自燕京。金缯无所私。唯带水仙花一根。插之盆水。余与少陵环坐赏玩。流落以来。朔南辽夐。而此花亦已槁矣。感念畴昔。恻然有述。
尘土坱漭寄众木,清水托根清且独。
一点泥滓不受涴,颜色皎然离时俗。
苦要扬名惊浊世,不耐韬芳在幽谷。
盛冬天寒盆水冻,胆瓶深深藏暖屋。
僻乡初来面发骍,野客相看眼多肉。
争言莱菔叶正鲜,复道葫蒜荤不足(来客不知水仙。猜拟如此。)。
前身只是淩波仙,罗袜生尘姿靘淑。
羞食槁壤充蚓肠,但吸清露濡蝉腹。
白华终压腊前梅,翠叶真同霜后竹。
全身大抵寒到骨,一生不解娇悦目。
借问孤标谁得似,峨眉雪色遥生蜀。
顾笑阶前玉簪花,尔欲学彼如刻鹄。
一夜池馆无人护,坐令哀恨缠衷曲。
素质蔫然委尘沙,行蚁勃勃来相触。
忠清水使李公(济完)回甲晬辰。诗以呈贺 清 · 朴允默
出处:存斋集卷之十二
君不见晋郤谷可作中军帅,礼乐诗书莫不备。
又不见汉伏波大材当晚成,矍铄上马亦能试。
明公今日两有之,儒雅武略何适不宜。
适莅湖西节度营,又值维岳降生时。
况是花甲为繁祉,百年一遇天所畀。
庭花呈祥百日红,阶竹称寿千竿翠。
猗欤嘉辰秋已半,海近南星偏照烂。
红裙初无醉淋漓,锦馔亦不事璀璨。
裘带以逍遥,铃阁太寒萧。
牙签披书日,金钺谈兵宵。
风流蔼然被于湖海之渚,已使乌山轻重在来去。
十万馀户受其福,郡镇无非安堵处。
念昔剧邑试盘错,治声近远尚藉藉。
圣明在上又甄拔,阃外虎符光辉赫。
贤于长城孰不仰,折冲千里无遗策。
何幸下官承馀风,或恐未效舟师役。
且复仰睹庆辰届,何敢唐突寒微迹。
玉笛欲奏南飞曲,八域遏密民无禄。
金笺欲进出关图,腕如悬石眼生肉。
一篇新词略暴区区微忱运筹轩上,北斗南山祝无斁。
送层公回闽(此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台湾诗录》题作〈送曾公回闽二首〉。) 其一 清 · 陈廷和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此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我生犹未老,天意欲如何。
日月双蓬鬓,乾坤一放歌。
世途尽鸟笼,吾道在鸡窠。
努力诸公事,中流漫逐波(余美玲编校)。
送层公回闽(此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编者按:《台湾诗录》题作〈送曾公回闽二首〉。) 其二 清 · 陈廷和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此诗收于六十七《使署閒情》,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众鸟归飞暮,羊城孤客愁。
一身萍底影,双眼水中鸥。
长夜空思月,无家始识秋。
羡君轻去住,何计觅同舟(余美玲编校)。
从祖祖父判书公回卺礼成。谨以古诗十韵。庸伸颂祷之忱 清 · 洪敬谟
押支韵 出处:冠岩全书册二茶墨馀言
大耋重牢庆,我家初有之。
种德数百年,发应乃今时。
罕逢花甲辰,况是环卺仪。
既非常常有,观者谓瑞宜。
南极有老人,縰縰月下丝。
醮盘灼灼花,贵于丹桂枝。
溢门喜欢日,满堂颂祷辞。
颂以丹山凤,祷以清江龟。
嘉训垂裕后,传为寿福基。
跪进二康爵,千岁万岁斯。
海藏生日。余以病不可作。失一好纲可恨。走草一诗以寄 清 · 赵冕镐
押霁韵 出处:玉垂先生集卷之九
三松芍玉皆周甲,晋公与我亦此岁。
海藏公以乙丑降,二叶青蓂参差势。
大抵俱为六十客,过眼升沈何足计。
老来相怜如小儿,一匙一脔如兄弟。
才从芍公生辰筵(芍公回甲在四月。),餔歠酒面发骄嚏。
十月(三松甲日)涂月(晋公生辰及贱降。)俱可好,打饭打肉应照例。
海公揆度丁今日,会吃何殊同甲契。
扼腕唾手计以时,不速亦往一言蔽。
化儿不与穷人谋,穷人之事元佗傺。
贱病三日犹僵卧,刀圭攻达犹不慧。
已矣少一寿酒席,讝呓力写狂诗替。
次晚悔李公(道韺)回昏宴韵(并小序) 晚清 · 郑载圭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老柏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岁壬寅三月三日。晚悔李丈旭朝周甲也。其孙基相速宾称庆。而略仿温仪正至上寿之礼。子姓内外次第奉觞。秩秩可观也。余与赵季豪,李弼瑞参宾筵。酒半二君拈韵赋其事。以致颂祷之意。余不可以不能已。
南极老星照两堂,先寅花甲后寅光。
寿同跻八今年庆,节值重三来日长。
绛县老人添海算,紫琳仙子醉霞觞。
福禄应知德之报,宜家合诵桃夭章。
重阳日和句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愧无好句和来诗,欲待吟坛一哂之1。
特为重阳佳节近2,香醪3准拟醉东篱4。
注:(1) “欲待”句:这句是说等待博得吟友一笑。言下谦称自己的诗见笑于吟坛的大方之家。哂(shěn音审):不以为然地轻轻一笑。《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晋杨方《合欢诗》之二:“子笑我必哂,子戚我无欢。”
(2) 特为:只因为。宋陈元晋《过南雄调木倅》:“多应诗兴清无奈,特为观梅故一来。”
(3) 香醪:醇酒。醪(láo音劳):汁渣混合的酒,又称浊酒,也称醪糟。这里泛指酒。
(4) 东篱:菊圃。晋陶潜《饮酒》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全句意思是说,重阳节快到了,我准备宴请客人赏菊。
公回 当代 · 陈振家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累月出公今始回,心牵旧隐白云隈。
足才入草蛇先觉,影始近溪鱼便猜。
久屈根从岩缝出,无名鸟唤野花开。
抬头山上蓬庐在,一掬清泉洒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