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韶州重建东平山正觉寺皇祐元年四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武溪集》卷七
诗人之咏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盖言上下至也。
翔极于高,潜极于深,则性之适矣。
山林之士,岂不乐夫旷远哉?
湘之南、峡之北,山莽连属,而韶居其交,东平为其望山,富乎高深者也。
剪荆构宇,靡详厥初,旧传《韦宙大夫碑》云:刘总尚书出家于此,赐号大觉,较其年名地域,乃与本传不同。
会昌之世,例蒙摈毁。
咸通中知宗大师慧寂再肃僧仪,恢复兹地,四方来学,缁褐千人。
师前住仰山,时号小释迦者是也。
门人道圆,扣阍奏牍,以东平胜地、知宗名流,兴复灵境,愿颁敕额。
乾符二年,锡名弘祖禅院,改赐澄虚大师并紫方袍以宠之。
及其委蜕,谥曰智通,塔曰妙光。
刘主因之,尝割曲江丰乐乳源、龙归三乡民租以赡堂众。
国家题期五纬,敷佑四海,出日入月,罔不率服,野无屯师,里无暴征,吏良政清,人用休息,故摄心奉佛者,沛然有馀力矣。
然而作大饶益、兴大功利,建造崇立,显扬佛事,茍非戒行涓洁,众所钦瞩者,其成之固亦难矣。
开宝中刺史潘公怀裕尝择名德,而绩用弗成。
至道中,火禁弗严,郁攸为患,尺椽寸瓦,煨烬无馀,本寺徒弟,徙厥基而新之。
咸平元年敕赐正觉寺额,然纲领不振,膏腴之土侵牟者殆半矣。
天圣初,州命礼僧绍登恢隆祖席,缉复未完而顺寂焉。
提点刑狱林公升酷好禅学,遂请今禅师得彬开堂续灯,景祐五年也。
彬师化州石龙人,儿童戏玩,即好经梵之声,少年游方,遍参尊宿,得法要于庐山罗汉院祖印大师,侍执巾瓶,十有八载。
屡赍山仪,中闱进贡,朝士称其机捷。
既受众请居山也,到山食讫,即召田客具畚插寻知宗故基,断结庵,以闻于州,符报从之。
明年,尽复嚚人侵地,籍所馀以募梓人、瓬人,伐材埏埴,不烦而备。
噫!
佛氏之制闳矣,像有鸱屋,堂有猊座,人不以为忲;
画楹而居,击钟而食,人不以为侈;
天为兜率,山为补陀,人不以为诞。
施者惟恐不得丰其用,匠者惟恐不能肆其巧,金仙之权,何其盛哉!
先是,山去民居三十里,指四峰以为境,东名灵隐,南曰大雄,西号月轮,北为狮子。
知宗尝聚学徒千馀,故其制度得以闳肆,穷毫溢楮,所不能既。
若乃禅机祖学,缁素所推,名木奇树,方俗所异,非关兴构,阙而不录,第志岁月而已。
皇祐元年四月日记。
石氏墓志1041年8月8日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 创作地点:山东省泰安市
石氏之先出于卫康叔之后。
康叔文王之子,周公之母弟。
然则石姬姓矣。
按《本纪》云:「卫,静伯生公叔,公叔生显伯,显伯孙挚生何,为石氏」。
《春秋左氏传》隐三年有石道,道子厚,庄十三年有石祈子,成四年有石稷,襄十七年、十九年有石买,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有石恶,襄二十八年、哀十七年有石圃,哀十三年有石曼姑,哀十五年有石乞,十七年有石圃。
《礼记·檀弓》注有石骀仲。
庄八年又有齐小臣石之纷如,十九年又有周士石速,僖三十年又有郑大夫石甲父,文十七年有石楚,成十年有石首,襄十一年、十三年有太宰石㚟,昭三十二年周又有石张,定十四年又有天子之士石尚。
定十年又有宋卿石尤。
六国时有石奢,尝相楚国
汉有万石君父子。
晋有石苞、石统、石乔石崇石朴,又有石炮。
唐有石抱忠,则天朝为天官侍郎石雄为将,石演芬著忠义。
□六世祖自沧州乐陵县迁焉。
今为兖州人也。
吾祖初迁而南,得邑曰乾封(后改奉符,)乡曰梁甫,里曰云亭,村曰商王。
泰山,挟徂徕,有二大山之镇。
汶水注其后,经其西,遂筑居焉。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吾祖其近仁智者欤!
吾祖之初来,既鲜兄弟,亦无族姻,有田百亩,专以农为业。
久之,始生高祖逵,高祖乃生曾祖七人,石氏于是遂蕃。
长曾祖性严毅,善于治家,每晨起,令劄子弟毕,先趋田亩,群子弟无敢后者,故石氏富于
且当五代兵寇之时,中原用武,诸祖又皆敏有材力,习战尚勇,骑射格鲑,豪于乡里。
赵将军者,钜盗也,众数千人,张旗鸣鼓,攻掠郡县,其锋甚盛。
尝过吾里中,不敢为力,遣使具一饭,诸祖诺之。
行人更其辞,贼愤,乃来战,遂阵于南门之外。
我不素备,犹杀贼数百人。
方战时,遇力疲则憩于门内,苏而复战。
贼势已抑,将引去未得,尚酣战。
三曾祖鞋系断,投门,门内有癚,闭门不纳,遂败。
是以长曾祖、七曾祖、大祖父、二祖父、四祖父、七祖父皆没于阵。
三曾祖善战,既败,贼入门,升堂阶,又斩贼(□贼□□□□□头。)乃攀堂檐□□出里馀,息于栗林西数十步,渴就沟水饮,眼臶血出滴水上。
苦战如此,竟免。
呜呼!
石氏之迁,其当唐季乎,战之岁在晋开运三年也。
后五年,慕容氏兖州,即周太祖广顺元年也。
贼后□□年,石氏乃分。
曾祖第六房无嗣,与第五房合为一院,凡六院
后第四房嗣亦绝,为五院。
今第一院分六院,第二院分三院,第五院分四院,第七院分二院,合十六院,然皆出于七曾祖。
□叙其略:第一院曾祖讳路坚,娶颜张单氏,生大祖父、二祖父。
大祖父娶秦氏,无子,女二人,长适西王张氏,次适南颜张丁让。
二祖父娶侯村郑氏,生长伯父明、二伯父静。
长伯父娶阳关朱氏,无嗣,一女适刘氏,湘、筠,其甥也(伯父□衋术,乡里名通传。)
二伯父娶淳于氏,生六男,曰用,曰诚,曰元吉,曰政,曰峰,曰宣;
三女,长适旧县陈隐,次适下村张氏,次适下村赵氏。
用二男,曰峦,曰福;
一女适聂氏。
福生圭,峦生先、得哥。
先生大眼
诚一男,曰澡;
三女,适寇氏、郝氏、韩氏。
澡生翁儿。
元吉一男,曰涧;
一女适夏氏。
涧生王儿。
政一男,曰简;
二女,适周氏、李氏。
简生□。
峰三男,曰友谅,曰友直,曰友□;
二女,皆适张氏。
宣三男,曰全,曰师恭,曰师让;
二女,长适富氏,次在室。
第二院曾祖讳路钊,娶刘氏,生四祖父洪、十一祖父瑰;
一女,适李氏。
□□□□□□□□伯父□。
三伯父娶李氏,二男,曰坦,曰荣;
一女,适□氏。
坦生师睦、师和、师厚
一女,适晏氏。
师睦生课儿。
荣生师哲、师敏(四祖父尝为桑令公厅头,故乡人呼□龙。)
十一祖父娶西张戴氏,生四伯父匀;
二女适刘氏、张氏。
四伯父娶神氏,生宽。
宽生修己、黑牛;
一女,适成氏。
修己生扬七。
三院曾祖讳路宾,娶乾封黄氏,生九祖父文杲、十四祖父。
九祖父娶屈沟□氏,生八叔父谦;
二女,适耿氏、葛氏。
八叔父娶下村马氏,一男曰亨,二女适丁氏、刘九皋。
十四祖父无子。
第四院曾祖讳路珀,娶赵氏,事安太□师、赵侍中、慕容相公、索太保
天福七年衙前子弟,九年补猎务。
□□三年补中府猎射务都头
乾皊三年、广顺三年为讨击副使
无嗣,一女适戚澄。
第五院曾祖讳路真,娶柏子赵氏,生十二祖父钦,一女适太子中舍刘阅。
十二祖父娶南王王氏,生我烈考及仲父跻、仲父扆、季父居化;
二女,适西朱刘氏、柏子赵氏。
我曾祖笃勤农,乐田野,终身不游市郭。
然喜衣冠,尝嘱我烈考于乡先生,愿授以经,因语人曰:「吾不取□,吾□金紫,□乡党,以儒名吾家,吾老死足矣」。
烈考果登第,列东宫官,如其志(先是乡人以曾祖行呼吾家。)
祖父,乡里称长者。
乡人乏,必贷之,果知其不能偿,即取券焚之。
善处乡党,恂恂然无竞。
今吾院视他院稍益,二祖之德也。
我烈考讳丙,娶郭夫人、马夫人、刘夫人、杨夫人、后刘夫人,专三家《春秋》学。
大中祥符五年真宗章圣皇帝御前擢第,仕至太子中舍
生我兄慎齐及、企、会、合与吾姊。
吾姊适举子孙周
吾兄生师愚、师道、师勖、师诲、师默;
生女三人,长适进士姜睶,次适进士高枢,□在室。
生彭哥、川哥、徕哥;
女二人,俱幼。
企生师廉;
女三人,俱未嫁。
会与合未娶。
师愚生鼎孙;
女一人,方四岁。
仲父段氏,生屺、怀玉、怀德
女一人,适举子郭师颜。
屺三女。
怀玉生师恪、师贤;
一女。
怀德生师果、师毅、师□、伯惜;
二女。
三叔父娶阳关薛氏,女二人,长适申村姜文,次适进士卢淑。
姜甥铭、铎、锡、社哥;
女二人,一适进士孙廓,一在室。
二婿擅文辞,甥皆学,不为无后。
四叔父娶申村姜氏、□高唐氏,生佥;
女二人,长适王氏,次适任氏。
六院曾祖讳□,娶杨氏,无嗣;
女二人,长适西张鞠□,次适大吴刘□。
第七院曾祖讳□,娶戚氏,生八祖父文密、十祖父文秀、十三祖父;
女二人,长适石固王氏,次适商氏。
八祖父娶□氏,生五伯父遂、九叔父庆、十二叔父、十三叔父、十四叔父。
五伯父娶乾封寇氏,生□□□□□;
四女,适王氏、杨氏、冯氏、杜氏。
九叔父娶大吴吴氏,生士元
十二叔父娶刘氏,二女适张氏、王氏。
高祖之五女,长适颜氏,次适乾封张氏,次适上高郭氏,次适侯村□氏,次适临□翁氏。
石氏始祖一人,高祖一人,曾祖七人,王父十人,诸考十四人,吾辈二十一人。
自我而下,诜诜未见其止也。
若作厥室,始祖基之,高祖堂之,曾祖构之,王父丹之,诸考落成之。
吾辈歌于下,饮食于下,于于如也。
然不敢怠逸,谨保堂构而已。
吾劄子若孙,既材而孝,其必能大石氏,基斯厚矣,堂斯峻矣,构斯崇矣,石氏斯传万世矣。
呜呼!
石氏食此田百有五十年矣,葬此地九十有年矣。
始祖至圭八世,能不失故田,能奉祭祀。
今举曾王父而降为三十二坟,用康定二年辛巳八月丁丑八日甲申归于大茔,以附始祖高祖、曾祖,岁时则与十六院大合祭焉。
《诗》曰:「孝子不匮」。
又曰:「无忝尔祖」。
《语》曰:「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石氏子孙其庶几矣乎!
茔域南北长四百八尺,东西广三百六十尺,合一十七亩。
大□一百三十株,鉵树一千七百五十株,合一千八百八十株。
石氏子孙贤也,茔阙固焉,宅兆安焉,树植茂焉,祭祀时焉。
茍不肖也,何所不至,戒哉!
□□□□□□□□德郎、守大理寺丞、新授通判通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借绯士建仲书,承奉郎待制将作监主簿□颜辅篆额。
孙湛刻(《金石续编》卷一四。又见陈校本附录佚文。)
张屏山墓志铭咸淳三年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四二、《鬳斋续集》卷二二
嘉熙庚子秋,余以温陵掾入漕闱撤棘,有士颀然闯门者,视其刺,则张君持之也。
坐而语余曰:「吾为屏山书室,以聚乡俊秀而学焉。
贫不自给者,买濠田一庄以资之。
今已成,愿有记」。
余曰:「建为往来之冲,名于时者日过门,何取于仆」?
再三谢不可。
既而谒其居,则山之环者如屏,前后左右位置各有思,喜而诺之。
自此相与三十年,知君上世家升州唐曲江司徒之后。
南徙伊莘,遂为建人。
嘉祐以来,擢科第者相踵。
曾大父毂,三舍贡士
祖某。
考某,赠迪功,母谢氏,封孺人,开禧禋泽也。
君字立叔,生十四岁而孤,与孺人依外氏湘潭令尹居溪滨,后移屏山下。
初从永嘉李公曼卿蔡公幼学授《春秋》,同门生谢公汲古周公端朝皆推先之。
齐堂倪公领郡,亲课学职员,君为首选,擢以学录,极加器重。
君行醇而学博,里人执经席下,去而显者甚众。
孺人之丧,呕血几毁性,远近以孝称。
庚寅辛卯,君损廪质家,活千馀家,人呼为生佛。
招使抑斋陈公素寡与,独约二使者访君于书室,欢饮留诗而去。
君虽笔砚未灵,老不释卷,晨兴必诵《周易》终帙。
持身治家,有古君子之风,性喜施予。
建宁县学废,堂庑为蔬溪,云际寺荒,山行苦暴客,君一手倡成之,邑士、行旅至今以为德。
晚号屏山居士,筑精舍于青云峰,即梨山也。
淳祐己酉某月某日,留诗一绝,无疾而逝,享年七十有六。
有诗两卷,名《意藁》。
其年十二月五日壬寅,葬青云中麓,君自营也。
提点陈公扃之女。
男瑜,先公十二年卒。
孙男二人:康,松年。
女一人,婿莆田叶丞仁甫之子弘祖
曾孙男三人、女一人。
状其事者,门弟怀安簿黄梦吴。
咸淳丁卯,松年以文学守敕,应莆阳赵使君之招,道溪上,袖以求铭。
君于是殁十九年矣。
读其状,思其人,恍如初见时也,为之怆然。
又喜松年好学工文,能绍其业,知君之有后。
铭曰:
屏山之下,昔君书舍。
梨山之前,今君墓田。
君穷于世,酷爱者山
以吟以乐,生死其间。
曼卿芙蓉,纯父长白。
君今何归,必如欧、石。
此山长存,君则不死。
何年鹤还,问君孙子。
武当赠行轴识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九六、《鲁斋集》卷九
在昔庆元戊午,先君趣武当之戍,匹马就道,略无难色,志气伟然,遂得览观荆楚形势之胜,北望中原,心驰故国,访问遗老,周知敌情。
当国家和好方坚,而卒无以自见,凡四年而后归。
于其行也,赠言者不一,惟临江叔父之序,勤渠恳恻,于「固结人心」之一语,识虑高矣,规模远矣,爱兄之道深矣。
又得竹轩先生公二诗,优柔平淡,温厚雅奥。
「慰民凋」之句,期之以培植根本之计也;
「思吞虏」之句,厉之以规恢中土之略也。
言简而意深,岂寻常惜别之语哉!
先君道出番昜,访大父之故人石乔余公,盖沙随先生之门人,诚笃古君子也。
缱绻先契,期奖后来,蔼然满幅。
且言「宾幕之任,所关者非小」,概之以「是亦难哉」之一辞,则戒谨恐惧之意,隐然见于言表,非知道者不能及此。
三篇者体虽不同,皆有以尽其相爱之真情。
后人每徒取其文辞,要识四君子之用心也。
于时某半周,今侵寻六十岁矣。
惊日月之飘零,痛文献之凋落,因泫然流涕,书于其后。
倪迂石乔柯图 元 · 崔元白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御选元诗卷七十八
老夫不向名山老,却向何方毕此生。
白石巉巉秋叶里,憨憨鼾睡梦魂清。
题子庭竹石乔 元末明初 · 王行
 押阳韵
高空飞飙激清商,一夜黄落满涧冈。
百虫销声流水涩,独有古木凌寒霜。
层崖削铁斧凿在,乱石磊磊秋云荒。
蓁丛交荣灌莽盛,绿青紫翠碧与苍。
条枯干壮忽尽埽,依旧烟筱连风篁。
我尝见之兴叹息,观变乃能知厥常。
兹因遗楮聊示幻,便与所见争毫芒。
波翻墨池漫倾泻,雨入溪山同混茫。
豁然晴目快先睹,槎牙萧瑟撑高堂。
逃禅石室到尔,以墨寓戏成清狂。
书墙涴壁正如此,痴戆醉颠安足当。
惟应老巨差或近,吐气矹硉终难方。
亦知造化不可量,笔端赋形谁翕张。
蛟虬虎兕鸾凤凰,攫身腾跃势欲翔。
天机神妙露复藏,我今作诗唤蒙庄
空山樗栎寿莫强,与子共入无何乡
石乔柯图寄楚南书记 明 · 王绂
七言绝句 押微韵
东坡居士佛印别久遂作石子之供禅林永为佳话今仆为楚南师写乔柯竹石以寓别怀不知是同是异楚南见之能为我一转语否耶呵呵
别来无处觅岩扉,城阙应知到亦稀。
月冷空山禅寂夜,石龛林影一灯微。
次安弘祖 明 · 金孟性
五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止止堂诗集
寂寞荒山下,谁怜落魄人。
知心二三子,千里寄书频。
西原。哭姊婿进士弘祖 明 · 申光汉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企斋集卷之六
白首逢君后,春村独我回。
池塘人罢梦,亭宇笛生哀。
戚戚看兄迩,嗟嗟望季来。
唯馀兰玉种,积庆以为培。
倪云林石乔柯图倪有诗其上即用其韵 其一 明末清初 · 张萱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老碧疏松共岁寒,幽怀惟向此君宽。
萧萧数笔倪元镇,幻出林峦秀可餐。
倪云林石乔柯图倪有诗其上即用其韵 其二 明末清初 · 张萱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山空木落白云寒,咫尺溪山万里宽。
为忆云林清閟阁,烟霞满纸正堪餐。
江行诸什 其十五 郑公述弘祖木觅山排律三十韵 清 · 权万
五言排律 押东韵 出处:江左先生文集卷之三
木觅何崷崒,登临四望同。
燧烽连塞远,雷雨占坛隆。
橐籥非他器,天人只一工。
际云瞻紫闼,依日有青宫。
九陌香风外,千门汗雨中。
觚棱当欲斗,岐路错难穷。
走马河梁侧,鸣珂日影东。
市红堆锦绣,郊碧漾
第宅联岐薛,圉池竞恺崇。
燕莺娇白日,歌管沸苍穹。
浩荡风光好,森罗气像雄。
金銙朝士带,玄甲羽林弓。
列祖文明治,今王武定功。
宗祊危复整,氛秽廓然空。
天地三光正,车书八路通。
圣明容戴豸,高贵避乘骢。
德与春俱畅,恩将雨并濛。
光辉生雁鹜,气色敞帘栊。
湿湿迷浓翠,浮浮涨软红。
有形皆的皪,触眼揔玲珑。
壮士青龙釰,佳人绿绮桐。
阴阴垂巷柳,隐隐辨宸枫。
仙仗移舒日,云笙落远风。
飞轺来太宰,欹扇拥三公
役役人如蚁,冥冥孰似鸿。
蹉跎淹客日,濩落愧吾躬。
縻廪无埃报,归耕愿岁丰。
肥家惟孝友,笃世是贞忠。
不乏琴书乐,非无赋与聪。
春来小山里,桂树长新丛。
堤上郑士述弘祖见访城西。一驩如旧。时士述下第。溯江汉而归。夜话李士能宅。得通字(共赋) 其一 清 · 申光洙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石北先生文集卷之一
海内存吾友,苍苍四郡东。
始怜颜面合,犹免姓名通。
江汉多秋水,琴书带早鸿。
威迟当别夜,寂寞向回风。
堤上郑士述弘祖见访城西。一驩如旧。时士述下第。溯江汉而归。夜话李士能宅。得通字(共赋) 其二 清 · 申光洙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石北先生文集卷之一
深杯故人借,一醉异乡同。
失路看孤剑,维舟问逆风。
京灯低别,峡雨暗初枫。
天地䨥心远,沧江百折通。
郑士述弘祖 其一 清 · 申光洙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石北先生文集卷之一
中原诸子总能诗,独尔才名动一时。
湖海周旋丁法正,风云割据义林池。
枫明月出千峰静,水落舟来十日迟。
犹喜汉阳文酒地,百年肝胆两无疑。
郑士述弘祖 其二 清 · 申光洙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石北先生文集卷之一
白露黄花寒数枝,花前明月照君诗。
山河不隔片心往,逆旅相逢双鬓垂。
三峡夜闻鸿雁尽,二陵秋泊寺门迟。
朱弦莫遣人人听,□□□□尔自知。
丁法正郑士述弘祖 其一 清 · 申光洙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四
谷口春来暗少微,鹅湖钓客泪沾衣。
惭违孺子生刍奠,欲挂延陵宝剑归。
黄叶山中今岁暮,青枫江上故人稀。
知君不待千年感,城郭文章半是非。
丁法正郑士述弘祖 其二 清 · 申光洙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四
茫茫吾道暮堪悲,郑子天真不见之。
宇宙百年难得士,江山四郡更无诗。
姓名犹有时人识,怀抱何由薄俗知。
遗草箧中谁点检,凄凉为问李邕儿。
丁法正郑士述弘祖 其三 清 · 申光洙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四
多病沧洲风雨时,白头东望义林池。
瑶琴一曲凭谁听,春草三年使我悲。
寂寞难寻千古意,萧条欲就入哀诗。
中原李杜君犹在,大雅吾衰恨可知。
丁法正郑士述弘祖 其四 清 · 申光洙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石北先生文集卷之四
闻道青杉四郡游,横吹铜笛上孤舟。
白云独宿丹阳峡,明月遥登寒碧楼。
万里江湖来旧客,数弦山水入新秋
知君日暮初回棹,北渚烟波满目愁(时法正新得司马入四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