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舒元质祠堂 南宋 · 袁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七五、《絜斋集》卷九、《歙县金石志》卷二
士生于世,以笃实不欺为主,对越上帝而无嫌,质诸古人而不怍。
微有差焉,痛自惩艾,无复毫发之矫伪,是谓笃实。
呜呼!
若乡友舒君元质者,真其人欤。
元质状貌不逾中人,而雅有大志,耻以一善自名。
每自循省,苟不闻道,无以为人,汲汲乎不啻于饥者之嗜食,寒者之索裘也。
游太学,结交皆良友。
张宣公中都元质请益焉,有所开警。
又与其兄西美、弟元英同亲炙象山先生,西美、元英皆顿有省悟,元质则曰:「吾非能一蹴而入其域也。
吾惟朝夕于斯,刻苦磨砺,改过迁善,日有新功,亦可以弗畔云尔」。
元质此语,某实亲闻之。
躬行愈力,德性益明,与其兄弟家居讲贯,若合符契,罔有差别,而后公论翕然并称之。
徽学雅称多士,而自规绳废弛,寖不如昔,前官每有不可为之叹。
元质典教此邦,奋然曰:「士之美恶,独不在我乎」?
则以身率之。
时犹在选调,同寮有为之经营荐举者,元质力止之曰:「是非我志也」。
既而令闻蔼然,诸公推挽惟恐后,元质始受之,不称门生,不以骈俪语为谢。
信道甚笃,利禄之念截然不萌,故诸公亦深亮焉。
教人以躬行,诸生知向方矣。
加之不惮勤劳,日日诣学,隆寒酷暑,未尝少懈,暮夜亦间往。
又筑风雩亭,会集其上,日有讲求涵泳之功。
质或不美,毋庸忿疾,端吾矩矱,需其自新,久乃有勇进不可遏者,此邦之人追思至今,佥曰:「吾乡学问之源窒而复通者,此先生实开之也」。
旧祠于学,庳陋已甚,拜跪不能容席,献享不共,未称所以尊崇之意。
校官李君以制及其诸生有请于郡中,乃营新基,为堂三间,宏敞明洁,非曩时比,所以示不忘也。
呜呼!
人心之不能忘,其惟有德之君子乎?
才能智术,事无剧易皆办,非不可喜也。
翰音之登,沟浍之盈,何以能久,岂若有德之可贵哉?
元质之贤行可称述者多矣,要以笃实不欺为主。
是主也,万善之根本,自信不疑,而后人信之。
如圭璋璧琮,人信其为美玉;
麒麟凤凰,人信其为嘉祥。
考其生平发于言论,率由中出,未尝见其一语之妄,此《易》所谓「有孚盈缶」者,可不谓有德乎?
元质既殁,诸子壹遵先训,秩然有伦,相勉以善道,乡党中以为仪表。
非有德之后,典刑犹在,而能尔乎?
行乎家者如是,宜其新安之教,入人之深,虽久而不能忘也。
祠宇告具,李君贻书于某曰:「事关风教,幸为我识之」。
某不敢辞。
医说跋嘉定十七年四月 南宋 · 李以制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八三、《宋以前医籍考》第一一○三页、《中国医籍考》卷四九
医,意也,果可以纸上索乎?
虽曰不知书,而曰我知医,余不信也。
知书矣而未之广,犹不知书也。
张君季明示余医书一编,载古今事迹至纤悉。
盖其生平目览耳听,凡涉于医者必录,录必以其类。
今老矣,搜访尚不辍,将成一家之书,以传于世。
张世以医名世者,季明用心之勤如此,其能世其世可知也。
季明有子,字九万,肄业郡庠,性敏而能文,使以季明勤于医之心而勤于学,其能为张氏大门户亦可知也。
噫!
季明之用心如此,其必有子以大门户,又可知也。
是则季明之末编报应之说。
嘉定甲申首夏末浣,四明李以制书。
赵汝𧧋司农寺丞杜范军器监丞李以制大理寺簿章劢将作监簿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八八、《平斋集》卷一七
敕具官某等:汉宣帝厉精求治,综核名实,以练群臣,黜陟有序,众职修理,上下无苟且之意,迄济中兴,朕甚慕之。
汝𧧋秀于公姓,材刃有馀
颖于儒绅,业履甚度;
以制金玉其质,安雅自将;
尔劢弓冶其传,谨畏自饬。
大农戎监有丞,李寺、匠监有簿,往为我分治之。
丞以承辅其长,簿以纠正厥违,非特示进擢之荣也。
政事、文学、法理之士,继自今咸称厥职,则予以怿。
可。
李以制大理寺丞赵师楷太府寺丞卫洙大理寺簿魏峻太府寺簿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四、《平斋集》卷二一
敕具官某:文帝明习国家事,首以决狱、钱谷为问,仁俭一念之发也,朕此意每于分职授任见之。
以制学业粹明,心术平厚,勾稽棘谳惟允,故进之以丞廷尉
庄静有守,宽夷无竞,则擢繇司匦为之簿。
师楷宗枝秀颖,吏能通畅,讨论外计盖熟,故来之以丞外府
风规娴整,志尚简远,则辍繇储戎为之簿。
狱者生民之司命,财者天下之血脉,朕甚重焉。
尔等惟良折狱而不留狱,惟正理财而不伤财,斯副体仁行俭之意。
可。
吴益谦自牧墓志铭嘉熙二年十月 南宋 · 吕午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
新安文风尚矣,至近世程文简公大昌、棣华二吴俯、儆,皆学博才高,文追古作。
得其传者,名太学,冠南宫,项背相望,为时闻人。
晦庵朱先生又以道学倡天下,户外之屦常满。
吾乡秀彦,固有亲炙之者,而未多见,岂以为东家丘邪?
文公韦斋徙居建,徽在万山中,士安所习,不惯负笈远游,往往有闻而知之耳。
东阁许兵部文蔚上庠,刻意斯学,为司成叶公适所知,以上舍解褐,教授于家,静庵吴益谦实为门人高第。
益谦讳自牧,世居歙溪南。
曾祖某、祖某、父某,皆隐德弗仕。
益谦幼敏悟,受业乡先生王令君,便蒙鉴赏。
尚书金公安节亦以「年稚文健,未易量」称之。
后慕东阁之学,尽弃其学从之游。
年十四已有声场屋。
稍长俯视辈行,不肯徇流俗,为时文。
尝取乡荐,三上春官,辄不利。
益谦不以为意,退讲究问辨,益自信其所得。
作讲义、史评、杂著数百篇,皆有理趣。
执经来学,岁百馀人,有预乡书登兰省者。
严陵詹驾部阜民亦师东阁,于益谦为同门友。
洎来守新安,首寻访,道旧兴叹,处以学职。
四明李寺丞以制与其弟以申,尝先后为郡博士,咸知敬重。
由录而正,领袖多士。
文学渊源如此。
益谦事亲孝,居家俭,谨以处身,和以待人。
救灾恤贫,为宗族里党所信爱。
诸父将分异具载书,益谦愿受数少者。
比书上,县令疑其不均,必致讼,后竟无辞。
新安人士日盛,岁贡额极狭。
端平甲午科举有诏,益谦率士友告州申朝廷,员得增二。
丙申颁履亩之令,州委举职议,益谦奋笔乞减免,寻获旨住科。
此其行义大略自学问中来也。
益谦于所居号「静庵」,又创堂辟轩曰「风月」,曰「青紫」,皆自为记,发明动静之旨,浴沂之意,格物之学,为时贵有识所称许。
晚记《可轩》、《亦足轩》以示训家庭,皆非苟作者。
益谦经史淹该,旁通百氏,尝自营「乐哉」之丘于大富山,窾奇偶二室以俟息焉。
又为屋以寓守者,扁曰「伴游」。
且书其棺之簟曰:「歛手足形,枕簟之安。
原始反终,是为达观」。
一日蚤作,命子若孙来前,曰:「尔曹立身行己之道,平昔言之熟矣。
生死之理,真同梦幻,吾将逝矣。
其以明年十月九日吉辰,奉吾柩藏之,毋忽」。
言讫而逝,实嘉熙丁酉四月二十日也,享年七十有七。
娶程氏,先卒。
子男四人:长起莘
次起宗,继从叔后;
次起蒙、黄。
女四人:适进士程诚、进士希孟进士方子回、进士谢炳。
孙男应辰,业进士
孙女五人,适进士汪铨、进士鲍鉴,馀尚幼。
曾孙男仝寿。
诜诜未艾,是必有能昌其学者矣。
起莘等从治命奉襄事,前期具行实来求志铭。
每念益谦与其弟益钦,俱以文行高月旦评,号溪南二吴
某学晚无师,独二难一见,以为可语,遂为忘年友,文场灯烛同之。
某偶先登,既而益钦以不克成卒,今益谦又以不克成卒。
成不成何足计?
顾前辈零落殆尽,后生莫见典刑,感今怀昔,为之陨涕。
谨叙而为铭。
铭曰:
大溪之南,爰伉其门。
大富之山,聿新其坟。
师友渊源,不坠斯文。
经训菑畲,贻厥后昆。
赵汝𧧋司农寺丞杜范军器监丞李以制大理寺簿章励将作监簿 南宋 · 袁甫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二五、《蒙斋集》卷八
敕具官某等:汉宣帝励精求治,综覈名实,以简群臣,黜陟有序,众职修理,上下无苟且之患,迄济中兴,朕甚慕之。
汝𧧋秀于公姓,材力有馀;
颖于儒绅,业履甚度;
以制金玉其质,安雅自将;
弓冶其传,谨畏自饬。
大农戎监有丞,理寺匠监有簿,往为我分治之。
丞以承辅其长,簿以纠正厥违,非特示进擢之荣也。
政事、文学、礼法之士,继自今咸称厥职,则予以怿。
崔安抚使来访居山寓舍。因赠景礼 明 · 金时习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梅月堂诗集卷之十一
泮宫东北旧亲邻,千里南州访一身。
蜗舍只今无恙否,过墙红杏已生仁。
李正字景礼椿府挽名彦让 明 · 白光勋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玉峰诗集中
何恨浮生事,夫公寿福并。
闺庭称轨范,兰玉总名声。
忽倦湖山兴,偏惊耆旧情。
他年看祀典,不数万金籯。
文子慎题楼上韵(二首○并序) 其一 明 · 河受一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松亭先生文集卷之二
是岁夏六月。余与文劼子慎,孙景礼士和为召募有司。招集散亡才数日。几得四百馀。而军不给资。所募军卒。一朝溃尽。事垂成而不谐。天也。子慎占一绝。题楼柱而罢。越八月既望。新谷登。乃相与备粮。更事召募。余追和其韵。
何时笳鼓复神州,天日分明照下头。
如今更募收馀卒,不得澄清不上楼。
吏曹判书文节申公神道碑铭 明 · 申钦
四言诗 出处:象村稿卷之二十七
盖当正德己卯。乃我中宗大王在宥之十四年也。图惟至理。蕲措世于三代之盛。而静庵赵先生以正学倡。营道同方之士。毕集扬廷。申文节公其一也。公讳鋿。字大用平山人。鼻祖崇谦。佐丽祖创业。终以身脱主危。丽祖追封太师开国公。赠谥壮节。历十三代而諿。典理判书。寔生晏。宗簿寺令。于公为高祖。曾祖曰槩。相世宗大王。官至左议政。与黄翼成熹同心辅政。以文章事业著称。卒谥文僖公。配享世宗庭。祖曰自准。观察使。考曰末平。宗亲府典签。妣曰权氏。翼平公揽之女。成化庚子生公。生而颖拔异凡儿。才龀已业书。不烦师承。辄晓经史大义。戊午。中进士癸亥。登第选入艺文馆检阅。俄转承政院注书。递授西班。仍带春秋馆。与修燕山日记。参史局者皆一时名胜。而公最少。申相国用溉亟称其才。戊辰。礼曹正郎谏院献纳弘文馆校理宪府持平。己巳。进应教知制教。。并丁内外艰。服阕。还拜应教典翰,执义舍人司谏司仆寺正。跻授直提学。升通政副提学。入政院。由同副至都承旨。加嘉善。命为平安观察使己卯。陟资宪。汉城府判尹。未久。擢拜吏曹判书。迁礼曹判书兼同知经筵春秋馆成均馆事。时群贤满朝。急于有为。嫉恶太过。有矫激之渐。公忧之。独持大体。要调适其间。而北门之变遽作矣。顾公居平。用心平恕。与物无竞。故不及于祸。然亦自此敛迹。退处散秩。朝京者再。观风者三。曰京畿,全罗,庆尚。己丑。刑曹判书庚寅。病辞为西枢。疾卒。享年五十一。葬于杨州峨嵯山辰坐之原。公资性端雅。风神森朗。望之如神仙中人。其居台阁。格君论事。肫肫诚悫。不皦察偏类。能动人主之听。而事亦归正。闲靖寡欲。无私营。关折不到。门庭阒如。可设雀罗。善治史。驰骋古今。了了如昨日事。人若问之。似若不深解者。其谦虚类此。醉则赋咏。人皆脍炙。而亦不以为事。执亲之丧。羸毁几灭性。孝爱之禀于天者然也。行植于内。德充于外。遭遇明时。若将有以展施也者。而不得究其用。惜也。公娶宗室富林君女。生三男二女。男长匡国进士。次弘国,华国。女长沈镜。次某。匡国娶宗室固城君女。生五男一女。男曰𥖝曰硡曰碖曰确县监曰硉部将。女曰权德舆观察使。弘国娶赵应卿女。生一男四女。男曰硌县监。女曰慎有相礼李重纲曰申克济曰朴悌男。华国典签怀贞女。生四男三女。男曰磼平城府院君。曰礏监役。曰砬汉城府判尹。曰硈南道兵使。女曰具思孟政府左赞成。曰安景濂佥知。曰瀹。沈镜有男某女适某。𥖝之出三人。男曰景福。女曰李澍,健。硡无嗣。碖之出五人。男曰景䄜府使。曰景祐县监。曰景禛。曰景礼。女曰申楣。确之出十人。男曰景珍同知。曰景瓒。曰景瑗平宁君。曰景禔县监。曰景琥佥知。曰景琛宣传官。曰景□。女曰李励。曰赵璜。曰尹唯安。硉无嗣。权德舆之出二人。男曰克中。女曰李廷直。硌无嗣。以景禔后之。慎有之出四人。曰守乙曰守武曰守身曰守甲。李重纲无嗣。申克济之出二人。男曰滢。女曰朴憘县监。朴悌男之出一人曰筵正郎。磼之出五人。男曰景禧平陵君。曰景祉监察。女曰尹民逸都正。曰洪戒元佥知。曰具宪。礏之出三人。男曰景祺奉事。曰景䙗都事。女曰崔珽参奉。砬之出五人。男曰景禛平城君。曰景裕东平君。曰景禋东城君。女曰信城君。宣祖大王第三子也。硈之出二人。男曰景■。女曰尹𪰙。具思孟有四男六女。男曰宬绫海君。曰宖。曰容县监。曰宏绫城君。女曰沈㤿县监。曰洪憙同知。曰权裕男判官。曰金德望县监。曰定远大院君。曰李某。安景濂之出二人。曰大郡守。曰大杞县监。瀹之出六人。男曰仁男宣传官。曰义男生员。曰信男县监。女曰朴恒吉都事。曰权克正同知。曰元慄。玄孙男女总若干人。今我主上殿下。即定远大院君之冢嗣。应天顺人。拨乱反正。而臣景禛,景裕,景禋,宏。依光日月。翊运佐命。实赞兴之烈。俱是公之曾孙。龙兴云从。圣作物睹。猗欤休哉。岂公之荫德所钟者非耶。公殁九十九年而始竖丽牲之石。景祐氏尸而成之。属钦叙其迹。钦之五代左正言晓。乃文僖公之弟也。名德相埒。钦言念本始。何敢不阐扬懿美。以式来者。系以铭曰。
呜呼文节,夙际昌朝
匪澄而清,不矫而翘。
渐鸿威凤,贲乎其仪。
用而未究,憖遗兴咨。
而公之世,王迹斯基。
天衢擎日,紧公子姓。
德厚流光,善积馀庆。
公殁百年,有屹其碑。
衣冠所托,精爽在兹。
铭以贞之,后贤之思。
送成进士(琬)以制述官赴日本壬戌 清 · 宋奎濂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霁月堂先生集卷之二
沧溟去路接扶桑,圣代交邻属妙郎。
随处海山挥健笔,也应文彩动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