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拼音:qǔ 韵部:麌、有
〈动〉
拼音:qǔ 韵部:麌、有
〈动〉
-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
- 同本义
- 取,捕取也。——《说文》
- 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 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 拿 又如:从架上取书;从巢里取蛋;取受(拿取和收受);取则(取作准则,规范或榜样);取将(拿取)
- 通“娶”。娶妻
- 取妻如之何?——《诗·齐风·南山》
- 君取于吴,为同姓。——《论语·述而》
- 勿用取女。——《易·蒙》
- 可以冠子取妻。——《礼记·杂记》
- 昭公取于吴。——《左传·哀公十二年》
- 终老不复取。——《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还必相迎取。
- 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水浒传》
又如:取女(娶妻);取亲(娶妻);取室(娶妻)
- 选取;选拔 又如:取路(上路);取戏(采取游戏态度);取义(选择正义,就义而死);取人(选择人);取友(选取朋友);取途(选取经由的道路);取象(取某种事物之征象)
- 招致 又如:取罪(自我罪责);取讥(招致讥讽);取毙(招致丧身);取醉(喝酒致醉)
- 得到;取得 又如:取事(取得成就事功的机会;行事);取讨(讨取;索取);取和儿(取了和气。和睦相处);取真气(摄取天地间元气);取觅(收入;获得);取供(讨取口供)
- 博取 。如:取选(求取功名;应试);取应(应举;参加科举考试);取誉(博取称赞或好名声);取宠(博取别人的喜爱,称赞)
- 攻取,夺取
- 必取宋。——《墨子·公输》
- 取阳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 通“聚”。
- 会合,集合
-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泽。——《左传·昭公二十年》
- 积畜
- 而利取分寡。——《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
- 通“趋”。
- 跑,疾走
- 王良御之,则日取乎千里。——《韩非子·难势》
-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古乐府》
- 趋向
- 两者合而天下取。——《荀子·王霸》
- 夸主以为高,异取以为高。——《史记·秦始皇本纪》
- 表示范围,相当于“才”、“仅”
-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