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五月水边(一作崔护诗) 唐 · 张又新
 押铣韵
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
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
怅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吹台山 唐 · 张又新
 押词韵第十一部
引用典故:焦桐 柳吴兴
吹台山上䌽烟凝,日落云收叠翠屏。
应谓焦桐堪采斲,不知谁是柳吴兴
玉洞(句) 唐 · 张又新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一国洞天三十六东嘉幸得一仙居(《永乐大典》一三○七五「洞」字韵引《元一统志》)
永嘉百咏 周公 唐 · 张又新
 押寒韵
祠像已加唐衮冕,乐工犹服晋衣冠。
(见光绪永嘉县志》卷四「横山周公庙」条)(按:《百里芳》、《周公》二题,承张靖龙同志录示。
东林寺碑阴记 唐 · 张又新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一
北海守李公。
文人之雄。
书品之能者也。
开元十年
东林寺碑手笔一轴。
俾模而刊石。
藏于寺者。
凡百一十三岁。
僧之历居者。
不啻大千数。
未始有议建竖者
释云皋。
本谢氏子。
读书为文。
将就乡试举进士
遇明师。
悟寂灭之乐。
因瞢头就学。
遂僧于东林。
且有年矣。
一旦。
视碑卷叹曰。
远公之名德振千古。
东林之声藉冠宇内。
而是词是翰。
记其所由然。
诚天下之妙绝。
山门之光大。
儒释之美谈也。
宜乎始至而揭诸显敞。
俾文士名僧趋向之不暇。
是何卷于尘中踰百载。
莫石莫刊。
将焉用僧。
僧门一士也。
一杖一屣。
足以历岨崄。
一钵一衲。
足以了朝夕。
不著不系。
视千万里若寻丈间。
遂裹足道途。
东西南北。
募缘以成其事。
河东裴公自中书舍人开廉府于钟陵
敷文行政教之馀。
得六度三乘之秘。
闻皋志愿。
亦垂信施。
因自染翰赞。
列爵秩名氏于卷末。
又有以增名迹重为光也。
皋乃得模而刊于碑。
会昌三年四月
磨砻既成。
光遂平
镌之硁硁。
夬象奎呈。
如蛇如龙。
如飞如行。
如箸玉在漆。
如元穹列星。
立之亭亭。
弗磷弗倾。
于寺之明。
余时刺兹郡。
因减俸缗屋其上。
且嘉皋建志不苟。
古人
智过千人谓之英。
皋之有决补遗事之智。
有崎岖辛苦以成其智之实。
过于百一十三年历居之僧远矣。
庸不谓为僧之英乎。
故记碑之阴。
煎茶水记 唐 · 张又新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一
刑部侍郎刘公讳伯刍
又新丈人行也。
为学精博。
颇有风鉴称。
较水之与宜者凡七等。
扬子江南零水第一。
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
苏州虎邱寺石水第三。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
扬州大明寺水第五。
吴松江水第六。
淮水最下第七。
斯七水余尝俱瓶于舟中。
亲挹而比之。
诚如其说也。
客有熟于两浙者。
言搜访未尽。
余尝志之。
及刺永嘉
过桐庐江
严子
溪色至清。
水味甚冷。
家人辈用陈黑坏泼之。
皆至芳香。
又以煎佳
不可名其鲜馥也。
又愈于扬子南零殊远。
及至永嘉
仙岩瀑布用之。
亦不下南零。
以是知客之说诚哉信矣。
显理鉴物。
今之人信不迨于古人。
盖亦有古人所未知而今人能知之者。
元和九年春
予初成名。
与同年生期于荐福寺
余与李德垂先至。
憩西厢元鉴室。
会适有僧至。
置囊有数编书。
余偶抽一通览焉。
文细密皆杂记。
卷末又一题云煮茶记。
代宗李季卿湖州
维扬
陆处士鸿渐
李素熟陆名。
有倾盖之欢。
因之赴郡。
扬子驿。
将食。
李曰。
陆君善于
盖天下闻名矣。
扬子零水又殊绝。
今者二妙千载一遇。
何旷之乎。
命军士谨信者。
挈瓶操舟。
深诣南零。
陆利器以俟之。
俄水至。
陆以杓扬其水曰。
江则江矣。
非南零者。
似临岸之水。
使曰。
某擢舟深入。
见者累百。
敢虚绐乎。
陆不言。
既而倾诸盆。
至半。
陆遽止之。
又以杓扬之曰。
自此南零者矣。
使蹶然大骇。
伏罪曰。
某自南零赍至岸。
舟荡覆半。
惧其鲜。
挹岸水增之。
处士神鉴也。
其敢隐焉。
李与宾从数十人皆大骇愕。
李因问陆。
既如是。
所经历处之水。
优劣精可判矣。
陆曰。
楚水第一。
晋水最下。
李因命笔口授而次第之。
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
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峡州扇子山下。
有石突然。
泄水独清冷。
状如龟形。
俗云虾𢋙口。
水第四。
苏州虎邱寺石泉水第五。
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
扬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第八。
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九淮水亦佳)
庐州龙池山头水第十。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
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
归州玉虚洞香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未尝泥)
吴松江水第十六。
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圆泉水第十八。
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
此二十水。
余尝试之。
非系之精粗。
过此不之知也。
烹于所产处。
无不佳也。
盖水土之宜。
离其处水功其半。
然善烹洁器全其功也。
李寘诸笥焉。
遇有言者即示之。
又新九江
有客李滂门生刘鲁封言尝见说。
余醒然思往岁僧室获是书。
因尽箧。
书在焉。
古人云。
泻水置瓶中。
焉能辨淄渑。
此言必不可判也。
万古以为信然。
盖不疑矣。
岂知天下之理。
未可言至。
古人研精。
固有未尽。
强学君子。
孜孜不懈。
岂止思齐而已哉。
此言亦有裨于劝勉。
故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