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者赞七首 其五 管幼安 唐 · 李华
四言诗 押职韵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我蚕我衣,我耕我食。
推心而动,神佐正直。
溟波不沈,仗此之力。
岛夷卉服,移我淳德。
衡门栖迟,台佐让职。
时非吾世,语不如默。
其六 留侯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孺子心壮,阴雠国冤。
结客飞椎,天下雷喧。
神付幽符,帝纳密言。
去则项亡,就则刘兴。
唯天有鉴,类日之升。
元机静运,四海波澄。
绝粒谢时,方追赤松。
强为国起,镇定东宫。
安危在我,万古清风。
其七 皇甫义真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桓灵政昏,衅因宦者。
黄巾四起,血流天下。
京师动摇,鬼哭匝野。
义真受钺,誓众而前。
即日扫除,京观如山。
渠帅已死,破棺折元。
谣颂风兴,家邦获安。
世故纷纷,罕有令人。
既成其勋,又保其身。
东汉纯臣,呜呼义真。
先贤赞六首 其一 管敬仲 唐 · 李华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小白图霸。尊周服楚。
聿求仁智。扶我此举。
叔牙知人。拔管于鲁。
一言而合。爰制师旅。
布命诸侯。威行九土。
周王南面。列国来朝。
朝服济河。心无动摇。
束发左衽。迁乎一朝。
邢归卫存。楚贡包茅。
悬车北讨。山戎遁逃。
三归备职。不足累德。
七子仕楚。后人沾臆。
其二 随武子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周衰晋霸。世有哲卿。
范武在秦。晋国如倾。
将中军师。世主夏盟。
典礼攸兴。刑政以清。
神歆正词。国赖直清。
诸侯朝贡。楚不敢争。
告老归政。身全德明。
溥传嵩岱。首冠春秋。
楚子叹息。赵文绸缪。
馨闻百代。风畅春流。
其三 东里子产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荆王晋侯。虐我小邦。
南则荆侵。北则晋攻。
救首救尾。跼不能起。
当炎获濯。国氏之子。
孤明内断。颂兴谤止。
入陈事周。权礼并理。
诸侯新睦。霸主悦喜。
遗爱不忘。我行溱水。
其四 鸱夷子皮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龙蟠幽谷,非时则伏。
蝉蜕高枝,饮露而飞。
进如风行,退若云归。
冥冥其几,赫赫其居。
于越霸兴,强吴荡夷。
功成不居,先生得之(宋郑虎臣《吴都文粹》卷三)。
其五 乐生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明明昭王。文武乐君。
君臣相趋。龙起云蒸。
既佐弱燕。削耻南伐。
风驱云鼓。齐国瓦裂。
吊厥罢人。旌其故节。
宗彝乐器。归献燕阙。
化弱为强。摧坚俾折。
镇以仁义。期之感悦。
梁赵屏风。秦楚弭节。
天厌诸姬。燕不可扶。
昭王不禄。乐生道孤。
谗行将换。齐复为都。
季命邻君。君告谋燕。
痛词而泣。义贯于天。
劲飙遐举。摄辔将奔。
赵王惭羞。故国获存。
赫赫高皇。戎辂北辕。
徘徊赵墟。封其子孙。
遗风可师。名教之源。
其六 谢文靖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在昔符秦。将霸晋邦。
百万雷行。饮马竭江。
江淮岌嶪。力屈则降。
谢公从容。子弟董师。
以少击多。一鼓歼夷。
二孝赞 唐 · 李华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灵武二孝。曰侯知道程俱罗。目不睹朝廷之容。耳不闻韶夏之声。足不登齐鲁之境。所见戎马旃裘。参于夷狄。而能生养以孝。殁奉以哀。穿圹起坟。出于身力。乡人助之者。哭而反之。庐于冢次。号泣无节。侯氏七年矣。程氏三年矣。根于天性。陶我孝理。其至乎哉。埃垢积首。草生发间。每大漠晨空。连山夜寂。人烟四绝。虎豹与邻。拥坟椎膺。声气咽塞。下入九泉。上彻九天。背烂心朽。皮枯节挛。草木先秋而凋落。景气不时而凝闭。殊鸟异兽。助之悲号。万物有极。此哀无穷。大哉二子。能以孝终始乎。语曰。孝如曾参。不忍离于亲。生不忍离。殁忍离之哉。二子之孝。过于曾氏矣。昔吴起忍与母盟。陈汤忍匿父丧。起谋复楚霸而戮死。汤功释汉耻而囚废。神道昭昭。若何无报。九州之众。谁非人子。践霜露者。闻风永怀。士有感一诺一顾。犹或与之死生。嘉一草一木。犹或为之歌咏。而况百行之宗。终天之戚乎。华奉使朔陲。欲亲往吊焉。属河淩绝渡。愿言不果。凭轼隔川。寄声二孝。因为赞一章。敢旌善人。以附惇史。其文曰。
厥初生人,有君有亲。
孝于亲者为子,忠于君者为臣。
兆自天命,降及人伦。
背死不义,忘生不仁。
愚及智就,为之礼文。
礼文不能节其哀,繄道德之元纯。
至哉侯氏,创钜病殷。
手足胼胝,成此高坟。
蔬果为奠,茅蒲为茵。
其奉也敬,其生也贫。
大漠黄沙,空山白云。
柏庭既夕,松路未晨。
寇戎接境,豺虎成偫。
夜黑飙动,如临鬼神。
哭无常声,迥彻苍旻。
风雨漂摇,支体鳞皴。
色惨莪蒿,声酸棘薪。
苴斩三年,尔独终身。
邑子程生,其哀也均。
顾后绝配,瞻前无邻。
冬十一月,浮冰塞津。
吾将唁之,其路无因。
寄诚斯文,挥涕河滨。
灵涛赞 唐 · 李华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泱泱灵川,沧溟一支。
每岁八月,雄涛应期。
昧爽风生,凛若切肌。
凄清阴渰,旷朗阳晞。
雪山潢江,神物驱之。
万里齐足,千车并驰。
雷破天动,山搥地移。
汤室云分,却跃鹭飞。
突象瑳切,奔鲸合离。
踣逃夔魑,窜蛰龙罴。
共工折柱,武安行师。
偫源委会,祥怪丛滋。
炽毒乘人,帝降明威。
一日再至,洗其纤疵。
仲秋大至,以荡以夷。
世称伍员,忿憾而为。
肇开混元,宁莫常斯。
惟天阴骘,日用不知。
是述是赞,呜呼慎词。
四皓铭 唐 · 李华
四言诗 押支韵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八
天静地一,默成四时。
人妙其用,三灵推移。
遁蜕秦祸,出扶汉危。
道不可屈,南山采芝。
抱和全默,皆享期颐。
山下水滨,四坟累累。
悚慕元风,徘徊古祠。
唐丞相太尉房公德铭 唐 · 李华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八
玄宗季年,逆将持兵。
天锡房公,言正其倾。
偫凶害直,事乃不行。
虏起幽陵,连覆二京。
帝慈蒸人,避狄西蜀。
爰命抚国,理兵北朔。
登贤为辅,让子以续。
公赍册书,亦捧瑞玉。
圣人神圣,天地咸若。
子孝臣忠,元元踊跃。
命帅中军,谋歼羿浞。
人或有言,志屈道行。
公曰不可,屈则佞生。
柄不在公,众昏曀明。
退师储宫,出守函谷。
入为尚书,正色谔谔。
又刺汾浍,遽临彭濮。
何负而东,何负而西。
公受挫抑,邦人悽悽。
帝怀明德,俾我不迷。
徵拜秋官,佥曰休哉。
薨殂阆中,国瘁人哀。
乔岳陨踬,辅星昏霾。
天子洟涕,追崇上台。
岩岩岱宗,瞻其峻极。
赫赫房公,尊其盛德。
昔抚宜春,列邦是式。
建铭江滨,以慰南国。
韩国公张仁愿庙碑铭 唐 · 李华
四言诗 押青韵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八
唐之元老。有大庇于生人。曰韩公张仁愿。尽力天朝。位尊将相。三城立庙。军帅乞灵则祠之。天宝季岁。华奉使朔方。展敬祠下。式瞻风采。像与神合。沈沈如生。呜呼。生以功为臣。殁以灵为神。神乎宜奉。公总戎疆外。悬衡审政。拒陇循河。绵亘万里。坚城雄防。捍蔽三辅。介冑之士。垂十万人。瞻我麾节。以为进退。先是突厥犯塞。乘胜入朔方。游骑至安定。守军不到。经略失守。虏乃驱监牧之騋牝。退存庐帐。进围聚邑。鸣弓跃马。规复漠南。边人摇心。元圣轸念。节将更至。咸以为请。缙绅献议。则以和亲为便。中宗未之许也。初以公耋老。且重烦之。及卜师于太宫之庭。惟公之吉。至尊亲临前殿。授以兵符。公承命徂征。北蕃逆骇。记所谓君子有其时。有其命。公得其二而伸其一者也。公忠贯神明。虑几造化。镇以长策。溃其奸谋。一麾偏师。屠名王。复丧马。夺堑拂云。堆而城之。并河之阿。列筑三镇。将精士锐。谈笑就役。匈奴莫敢南视。雷哭而遁。老幼望公。以相震怖。不然。则乘冰转斗。无日无之。既而据河山玩其动静。纳行旅归之衽席。凭墉而望。匹马单兵。不匿形影。虏由是械手足而刳腹心。朝廷无草窃之虞。天下减征役之半矣。诗云。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又曰。方叔元老。克壮其猷。公之谓也。帐下之厮。尚有存者。曰公号令素严。人无违禁。自将吏骑卒。咸有旗表。节不常出。出则赏罚随之。赏无非功。罚无非罪。上流而下竞。心行而事从。谋全功成。由此术也。三城既就。刊木标橹。记之种落。刻其降年。后皆如之。岂挺生上将之龟策也。奇鉴先物之然也。夫鸟兽草木。出其伦辈。犹或利害凭焉。况殊绩功勋。始终天地。翼辅先圣。宠绥元元。有茅社之尊。符节之重。后奉者果一胜遂一谋。庸非明神幽赞之效。雅有吉甫薄伐。至于太原。王命南仲。城彼朔方。传称齐桓伐戎攘狄。以其病燕灭卫。魏绛和戎狄。合诸侯。从古及今。以为大功。其馀秦恬汉青之伦。才邱垤耳。尚或诗颂飏之。简策贵之。况忠武卓异。屦履今昔。而咏歌无之。非古也。窃感赵孟怀随武之德。寤寐永叹。奉铭神宫。其文曰。
赫尔韩公,司武有经。
受命北伐,渠魁就刑。
敢或不顺,鼓行风霆。
崇岱压卵,沧波灌萤。
沈泉雷动,机发冥冥。
功奋三城,人谣亿龄。
谋出先后,构危于宁。
张天之威,恢庙之灵。
北狄顿颡,山戎来庭。
万里寝析,缘河罢扃。
趋拜故祠,德谢惟馨。
翔野何有,偫山青青。
感激遗风,徘徊涕零。
吾谁与归,式荐斯铭。
淮南节度使尚书左仆射崔公颂德碑铭 唐 · 李华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八
昔在召公。相武王除害去虐。敷命帝庭。周公佐成王卜洛定宅。登颂清庙。奉康王会朝丰宫。克致太平。惟崔公相玄宗保宁圣德。镇安天下。辅肃宗扫除凶秽。绍享太平。(一作天命)事今上振宣明威。抚绥淮海。惟申伯翊宣王登南邦。兴周室。小白率诸侯征楚。翼奉王室。与崔公叶德同勋。皆姜姓也。夫议盛德。谕大功。赞大贤。举其殊伦。卓然昭明。不书其细。申大体也。故诗陈方叔之烈曰。方叔元老。克壮其猷。又美韩侯之封曰。有倬其道。韩侯受命。今述崔公。亦不名不备官。古之制也。后魏尚书亮。八代至公。海内首族。人伦德范。公少负文学重名。具兼宏略。扬于王庭。甲科入仕。历京兆仓曹参军。再迁司勋员外郎。丁太夫人忧。以毁闻。终丧。拜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剑南节度留后事。逆臣起幽陵。陷潼关。至尊哀兆人。思古公避狄之义。于是帝车西南。依我心膂。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剑南节度采访使。玄宗克让圣子。家为唐虞。公出纳王命。至于朔方。弼谐二圣。孝慈光明。自西自东。殄歼元恶。天讨之师。岌如山行。寇若霜稿。鼓燎无馀。帝曰尔圆。实叶朕志。官中书令。拜赵国公。公拜稽首。臣敢上冒。以负天明命。帝遂其高。俾作少师。师训东宫。兼长邦宪。居守洛京。乃傅济王。又典汾州。王德日宣。汾州阜安。乃统江淮。主三军。督万人。加工部尚书。时征镇之司。恃勋奸令。公独露奏。慝用辍兴。转吏部。淮南既清。军有馀逸。夷难江南。万里康哉。六岁在镇。心驰王幄。恋慕之极。至于涕洟。献章请朝。帝恩降允。公不俟驾。建旆将驰。耆耋泣诉。吏人遮道。指日诣阙乞留者三百馀人。公申谕而行。至于京师。天子大悦曰。赵国公先帝元臣。常为朕师。自我不见。于今六年。有司如朕意待之。加尚书左仆射。遂淮南之请。所部八州人。舞手蹈足。秘书省少监兼庐州刺史长乐贾深。有文有武。忠于王室。推心驭下。嘉绩升闻。戴公仁明。思扬盛德。合肥令彭城刘商。先后之族。临人惠和。一州之老幼咸曰。我州我邑。敷王德泽。崔公封内。我是以安其仁。不铭其德。不可谓贤。华尝忝公游。咨以为颂。夫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公入掌三公之政。出践诸侯之长。昔郑武公为卿士。诗人赋缁衣。鲁僖公为周贤侯。史克颂坰野。敢附前烈。以书公不朽。故褒大臣则王室尊。崇美政则王命行。不唯颂公。尊天王也。今载公朝觐之礼以宏大之。其文曰。
思崔公出镇之崇。
克孝克忠。
宣帝之武。
恢帝之功。
自蜀自朔。
至于秦宫。
出纳大命。
决事于中。
思崔公烈烈郁郁。
以邕以肃。
乃统淮服。
洎江之隩。
阗阗长毂。
霞旆霜镞。
蠢尔凶毒。
罔不颠覆。
思崔公三世元臣。
德绥生人。
乃朝于王。
王顾殊伦。
且曰东南。
饮化如春。
为朕腹心。
宁其咏吟。
思崔公入觐于王。
銮声央央。
佩玉以锵。
秉圭奉璋。
公复于扬。
四牡其骧。
公慕彤庭。
涕濡于裳。
思崔公庐江州邑。
孰不垂泣。
我公之还。
阳和起蛰。
乃求乐石。
乐石爰立。
刊之颂之。
介福攸集。
州人斯及。
唐故东光县主神道碑铭 唐 · 李华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九
先朝宗室之望曰纪王。太宗第十子也。惟帝族母师曰东光县主。纪王第三女也。自天降祐。生有令德。年八岁。王不豫。循环左右。不食累日。王抚首谕焉。为之进膳。县主察起居未复。忧色如初。动于神祗。王疾用间。周文乐正之养不过焉。至若天人之秀。元气之纯。积于中。文于外。其容可知也。孝以奉亲。慈以临下。尊师傅。服浣濯。其德可知也。礼传为簪珥。诗书为佩王。原心而顾身。体训而成教。其言可知也。降尊而处下。推泰而从约。诣绣绘之妙。适饮膳之和。其功可知也。年十六。(一作十八)受封邑。王择闻喜公以妻之。闻喜有王佐之才。委会藩邸。县主以皇孙之贵。和鸣侯家。阴德莫违。煇动邦教。养先姑如宁膝下。奉君子如见大宾。以徽柔睦娣姒。以庄敬端幼贱。鹊巢之化存焉。太后临朝。诸武专政。鲁卫之国。剪焉邱墟。纪王流窜巴濮。薨于道路。县主承讯。崩心呕血。每一发声。飞鸟哀鸣。草木无色。外除之后。衣裳无纯采。杯棬无甘食。耳不听声。首不加饰。自朝廷达于宇内。罔不哀之。太后复辟。中宗出震。升日旸谷。天下文明。雷破偫阴。品物咸遂。以王懿亲盛德。诏有司备礼物。陪葬昭陵。闻喜公时为孝义令。诏书至河。县主闻之。呕血而绝。绝而复苏。告诸子曰。家国再造。冤酷获申。为我谢中外亲亲。下见先王。瞑目无恨。言未毕而薨。春秋五十有四。时神龙元年二月二十二日。有司以闻。中宗震悼。召闻喜公问。公悉以对。上歔欷久之。殿省垂泣。六宫悽怆。乃下诏褒美。史官撰德。吊祭赗赠。礼遇其备矣。深于春秋者叹曰。孝之至。不忘其亲。忠之至。乃心王室。自古贤士大夫。莫能备举。惟县主有焉。纪王之陷非罪也。泣血以终哀。中宗之抚兴运也。则感深而殒绝。忠孝两极。首其人伦。使百代之下。闻其风者。有以劝焉。其为不匮远矣。呜呼。天辅善人。宜其有后。男十人。女十人。四子至大夫。曰遇。曰遘。曰迈。迈仁则践修。孝惟明发。少子德位兼盛曰迥。今河南尹兼东都留守上柱国。禄益厚而慕益深。不逮劬劳之报。故也衔涕投简。而命下吏。敬铭三章。式表幽宅。其文曰。
肃雍王门,天帝之孙。
因心则孝,怀盛敬尊。
配美良士,如宾礼存。
泣血终身,岂惟霜露。
庆集国家,魂清冢墓。
寿绝哀欢,事高缃素。
天作邙山,万化攸归。
地闭金印,泉深衮衣。
国风悽怆,彤管无辉。
咏双涧 唐 · 李华
押先韵
千峰排碧落,双涧合清涟。
按:(《记纂渊海》卷九)。
杂曲歌辞 春游吟 唐 · 李华
初春遍芳甸,千里蔼盈瞩。
美人摘新英,步步玩春绿。
所思杳何处,宛在吴江曲。
可怜不得共芳菲,日暮归来泪满衣。
长门怨(一作相和歌辞 长门怨) 唐 · 李华
押侵韵
弱体鸳鸯荐,啼妆翡翠衾。
鸦鸣秋殿晓,人静禁门深。
每忆椒房宠,那堪永巷阴。
自惊罗带缓,非复旧来心。
含元殿赋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四
宫殿之赋。论者以灵光为宗。然诸侯之遗事。盖务恢张飞动而已。自兹已降。代有词杰。播于声颂。则无闻焉。夫先王建都营室。必相地形。询卜筮。考以农隙。工以子来。虞人献山林之干。太史占日月之吉。虽班张左思。角立前代。未能备也。而曩之文士。赋长笛洞箫怀握之细。则广言山川之阻。采伐之勤。至于都邑宫室。宏模廓度。则略而不云。其体病矣。至若阴阳惨舒之变。宜于壮丽。栋宇绳墨之间。邻于政教。岂前修不逮。将俟圣德而启。臣心辄极思虑。作含元殿赋。陋百王之制度。出偫子之胸臆。非敢厚自夸耀。以希名誉。欲使后之观者。知圣代有颂德之臣焉。其辞曰。
维皇高祖。穆端命于元穹。万有千载。钟景祚于鸿裔。逮北宫之尊严。上取法于天帝。乃图正殿之逌居。规崇山而定制。信神明幽赞。而人谋袭契。不然。何前王旷此之雄丽也。先是大司空帅其属。执度而相之曰。美哉川原。骛乎其大。亘坤灵兮配乾刚。坤顺乾而为龙。舒广衍兮走偫山。纷却面而朝宗。陵正阳之奕奕。郁佳气之葱葱。盖昊天之作。而皇祗授元圣获以造新宫也。乃审于龟筮。龟筮叶从。太卜以告。神人咸同。皇曰钦哉。是将宜于朕躬。因以鸿称。含元建名。易乾坤之说曰含宏光大。又曰元亨利贞。括万象以为尊。特巍巍乎上京。则命徵般石之匠。下荆扬之材。操斧执斤者万人。涉碛砾而登崔嵬。择一干于千木。规大壮于乔枚。声坎坎于青云。若神踣而颠摧。势动连崖。拉风碎雷。倒劲梢于穷谷。斩巨柢于昭回。时也山祗效灵。波神作气。为桴为筏。羽叠鳞萃。朝泛江汉。夕出河渭。云奔山横。交积于作宫之地。于是农事既收。灵台勿亟。子来而就役者。周邦畿而薄四海。咸忘劳而献力。乃张为广度。考正极星。邦伯是经。国工研精。刬盘冈以为址。太阶积而三重。因博厚而顺高明。筑陵天之四墉。四墉既列。太阶如截。下土相嵚。愕视沈沈。其始也。星锤电交于万堵。霜锯冰解于千寻。拥材为山。攒杵如林。乃占日月之吉。以成帝室。虹梁劲于中极。榱桷戢以砻密。析姑繇以为楹。隳乔山以为礩。飞重檐以切霞。炯素壁以留日。神标峻樀。鬼叠层楣。高卑迭拒。寻尺相持。木从绳而后正。栋操宇而不危。阶莹冰级。瓦敷鳞差。荡晶景而升降。歘睒旸以交辉。耸大厦之奇杰。势将顿而复飞。爰诏有司。练日推时。徵考室于周颂。会公卿以落之。丕赫哉。如俯如跂。若合若离。竦森修邃以窅徼。恍嶪騀而岩巍。谓冲飙激海兮。漩奫沦以无底。奔雷触山兮。掉巘崿而倾㩻。石鲛拖首于堂庑。状出云而撑鬐。崇高之制。灵邱上盘。邻斗极之光耀。迩天汉之波澜。察凿枘之吞吐。吸山丛而水攒。建升龙之大旆。邈不至于阶端。峥嵘孱颜。下视南山。照烛无间。七耀回环。㰹欱赫以突兀。攇闶宏以萧摋。捧帝座于三辰。衔天街之九达。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岌树颠而崒云末。嶷兮峨峨。巨鳌戴仙山而出沧波。划兮煌煌。烛龙折穹穴而临北方。排层城而廓帝居。豁阊阖而面苍苍。左翔鸾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环阿阁以周墀。象龙行之曲直。夹双壶之鸿洞。启重闺之呀赩。趋堂涂而未半。望宸居而累息。惟上圣之钦明。爰听政而布德。去雕几与金玉。绌汉京之文饰。炽丹雘于崚嶒。抗重霄而竞色。若乃紫微晨曀。彤墀夜明。云薄万栱。风交四荣。冬止其阳。则释裘而燠。夏休其阴。则捐絺以清。旂猎风而振响。叶坠露而成声。悬栌骈凑。竦柱奔列。复槛罾缀。高窗景爇。黭日翳而罘连。曤天开而中绝。形持神而欲离。足偻步而将跌。贮昭训之崇崇。暽光范之揭揭。其南则丹凤启涂。遐瞩荆吴。十扇开闭。阴阳睢盱。容鼎九扃。方驾五车。示王者之无外。不树屏于清都。望仙辟于巽维。建福敞于坤隅。偃朱旗而櫜元甲。屯仡仡之骁夫。其后则深闱秘殿。曼宇疏楹。瑞木交阴。元墀砥平。鲜风历庑。淩霰飘英。荫蔼武闉。增华穆清。玉烛内融。则嘉盛丰备。太阳临照。而天下文明。古有六寝。御兹一人。今也三朝。繇古是因。布大命于宣政。澹元心于紫宸。羲和弭节于通乾。望舒停景于观象。密勿旒扆。臣人是仰。左黄阁而右紫微。命伊皋以为长。其下则鹖冠鱼服。良家茂族。厉禁非宜。金吾领之。其前则置两石以恤刑。张三侯以兴武。告善之旌。登闻之鼓。节晷漏于钟律。架危楼之笋簴。以辨内外之差。以正东西之序。天光流于紫庭。倒景入于朱户。腾祥云之郁霭。映旭日之葱茏。清渠导于元气。玉树生于景风。夷坦数里。徘徊无穷。罗千乘与万骑。曾不得半乎其中。厥初经营。天下既乂。文物未周。孤其壮丽。盖重于施劳。非不怀也。乃眷睿孙。睿孙开元。万物晏清而太和。掩书契之所论。既克广于崇构。声明备而益尊。盖圣皇之孝也。挥绰变化兮动摇乾坤。其东于是宏文教而开馆。对日华之清阈。盖左学之遗制。协前王之讲德。其西于是延载笔之良史。俯月华之峻扉。集贤人于别殿。朝命妇于中闱。王风阐而成化。阴教备而不亏。加以咏周诗而展亲。睦鲁卫而敦叙。因合族之来宴。置更衣之丰宇。至于殿内诸曹。则左右有局。通轩并庑。物有恒司。供无废举。又有银珰珥貂。寺人巷伯。奉宣出纳之令。更践宫中之役。熊罴之旅。董以龙武。矛戟森森。材官羽林。声破邱山。气詟飞沈。爪抉千钧。跟腾百寻。克壮皇威。协比其心。其外则校人掌马。天驷在闲。以备顺游。放牧其间。望我銮和。陟彼高山。犹虑宪章或遗。国容未备。乃立掌匦之司。馆通事之吏。职在达下情于上天。儆王言于有位。堧通大极。隥指龙池。重门内注。复道潜移。幽峻肃以相属。光彤融以熺熺。元象著明。帝座维三。皇居设位。俯察仰参。翼室正中。游宫次南。北起含元。其容眈眈。总而言之。如山之寿。则曰蓬莱。如日之升。则曰大明。自兹而北。燕游所经。达于苑囿。不可殚名。周庐更呵。匝以环卫。南端百仞。上极霄际。却视㽎崟。经涂广深。缭以层城。黕为重阴。至若时雨膏田。九农恞畅。云归山穴。倏以昭旷。白日丽于宫隅。混晶光而益壮。于是风师敛威。纤壒不升。颖绝摇芒。叶无翻棱。自中徂外。镜洗川澄。弦直闾阎。井画沟塍。靡迤秦山。陂陀汉陵。知稼穑之艰难。见皇王之废兴。及乎元冥戒寒。海神飞雪。瑶城粉野。琪树森列。玉宇璇阶。云门露阙。天华爽霁。朗日朝彻。赤旗降庭。朱柱艳月。仰白帝而金精开。据河宫而银烛发。其或蛮夷不至。帝用兴戎。降元帅于天上。发神谋于禁中。皇灵震耀。殄厥渠凶。矫矫武臣。此焉献功。操俘虏而陈器械。恢莫大之威容。尔乃时殷仲冬。日正南至。上公奉斝。偫后在位。一人寿昌。万国承赐。式燕以乐。欣欣且醉。乃撞宫悬。砯碣天地。及乎献岁元辰。东风发春。悬法象魏。与人惟新。俨文物于王庭。兼九伐而宿陈。威仪之严。岳岳振振。若太一披絪缊而俯百神。既而咸造勿亵。会朝清明。璿柄指寅。寝闱发扃。皇帝御衮龙之法服。佩苍璧之纯精。执镇圭。导朱纮。降辇登阶。微闻玉声。于是典礼之官。赞王就位。南面穆然。至若甸侯采卫。要荒闽貊。输其方赆。罔不来格。统以千官。六卿二伯。司仪叙进。象胥重译。肃肃委皮。乾乾奠璧。设以庭燎。天烘地赫。雷鼓殷殷。朱干玉戚。神簴如生。熊罴敌。危昂歇向。歊烂喷射。金根玉辂。太常少伯。火列门旂。霜交陛戟。乃进元元以观礼。从亿兆之增增。金吾南首。麾之以肱。递攀援而耸仰。齐屦企而冠腾。太史来告。卿云勃兴。洒丰泽于生人。答上元之休徵。申命司寇缓刑。冢卿降德。秩山川而问耆老。周雨露而均邦国。华戎竭欢。喜气阗塞。揭金鸡于太清。炫晨光于正色。庆忭之声。不踰辰而雷四域。当斯时也。驱周骤汉。于廓焕烂。王临于朝。天地贞观。灵宫岩岩。上下交赞。盖所以法乾道而遵帝度。岂惟安体而明威者哉。夫瑶台之美。不可以刑万国。土阶之陋。不可以仪天下。奢不逊而俭固。允执中于大位。洪范曰皇建其有极。富哉上圣之宏议也。诗歌楚室。颂美泮宫。诸侯之事也。云梦甘泉。宴恢景福。僻王之志也。论诸侯。曷若戴天子。嘉僻王。曷若尊圣人。烈烈盛唐。祖武宗文。五帝赧德。六王惭勋。而政本乎慈。用过乎俭。夫苍生所奉者惟君。所爱者惟亲。宁有君亲宅体于卑室。而臣子得安其身乎。故有熊明庭。帝姚总期。从人欲也。天垂定星。易有大壮。君人法焉。圣朝犹斥其华而凭其质。今是殿也者。惟铁石丹素。无加饰焉。身居元眇。心与万姓同畎亩之劳。以是临众。何众不宾。以是享神。何神不若。其天德欤。虽欲宫昆崙而馆不周。城八极而隍四海。犹未足储鸿醇而俯丕耀。岂咸镐一京之所在。崇四渎之前式。敕怀铅之小臣。俾雠书于禁中。正百代之遗文。由是循环天造。耳目日新。敢颂成功。告于神宗。无愧斯干之什。式昭圣德之容。颂曰。帝作含元。含元言言。崒若日观。呀为天门。太阶三层。远法昆崙。镇兹秦野。揭以周原。烈文祖宗。永锡孝孙。孝孙有庆。于以施令。奄甸万姓。受天休命。歌之颂之。管磬宜之。穆穆皇君。寿考无期。既成斯文。客有劝之上者。对曰。前王之尤祥绝瑞。乃圣朝之细事。今休徵已厌于聪明。颂声亦饫于天意。私歌窃抃。乃臣子之常志。又焉足以荐闻哉。客曰。不然。今至尊明发不寐。有怀先皇。周文之孝也。允恭克让。光溢海外。尧帝之谦也。自即位已来。上下之休嘉。臣人之咏歌。歌于睿躬则固辞。颂于宗庙则无斁。今吾子之文明。昭乎累圣之耿光。美于大君之孝德。可进而退。宜言而默。使雅颂之音。卷而不舒。犹坦荡其胸臆。无乃过欤。为人之下者。有可达乎君亲。虽滨于死。亦冒行之。况宗庙启其心哉。臣华尝闻迁善之规。愿附升歌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