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册赠豆卢钦望司空并州大都督 初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维景龙四年岁次庚戌二月□□朔二十二日
应天神龙皇帝若曰。
咨尔故开府仪同三司知军国重事上柱国芮国公致仕豆卢钦望
朕闻古之哲王。
必有贤佐。
其存也俾乂。
谓之奋庸。
其殁也不朽。
谓之立德。
可不然与。
尔十纪羽仪。
三朝冠冕。
专直为操。
非法不言。
温谦在容。
非礼勿履。
故能揆路斯穆。
台阶以平。
韦贤罢归。
疏广辞退。
致虚守静。
方密道枢。
居常待终。
竟从冥录。
是用辍朝增歔。
趋仰兴怀。
荣以建旗。
正其服衮。
今赠司空并州大都督
持节备礼册命。
则二仪式奉。
九原可作
冀尔魂魄。
嘉夫宠数。
呜呼哀哉。
即位赦文 初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门下。闻天地盈虚。
四时有消息之度。皇王兴替。
五运有迁革之期。称号斯殊。
骊騵亦异。受明命者。
罔不由兹。我大唐高祖神尧皇帝圣期首出。
天与神器。有大功于区夏。
有大造于生灵。太宗文武圣皇帝道则继明。
业推搆极。类商汤之起亳。
姬发之承周。弹压九皇。
牢笼万古。高宗天皇大帝上圣御图。
大明司契。手调元气。
心运洪炉。齐五纬而平太阶。
应三神而登日观。网罗开辟。
包冠羲胥。大猷备阐。
能事斯毕。仙驾不追。
逆臣开衅。敬业挺灾于淮甸
务挺潜应于沙场。天柱将摇。
地维方挠。非拨乱之神功。
不能定人之危矣。则天大圣皇帝亶聪成德。
浚哲应期。用初九之英谟。
开太一之宏略。振玉钤而殪封豕。
授金钺而斩长鲸。受河洛之图书。
当昊羲之历数。惠育黎献。
并登仁寿。既而凝怀问道。
属想无为。以大宝为劳生。
遂复忝于明辟。且有后命。
俾承先绪。光启大唐之图。
用崇兴复之基。交际在辰。
情深感慰。奉高祖之宗庙。
太宗之社稷。不失旧物。
实在于兹。既惟新。
事宜更始。可改大周为唐。
社稷宗庙。陵寝郊祀。
礼乐行运。旗帜服色。
天地等字。台阁官名。
一事巳上。并依永淳巳前故事。
其神都依旧为东都北都依旧为并州
大都督府永昌来庭两县。并从废省。
其百姓依旧分属河南洛阳两县。周朝宗庙陵寝及官。
宜令所司。商量处分。
朕之远系。出自老君。
灵佑所资。贻庆长久。
宜依旧上尊号为元元皇帝省司差使
册告天下。村落佛堂
并令开门洒扫。不得因兹聚敛。
创加修葺。庠序之规。
风教之首。京都两学。
尚且阙修。欲令四方。
何以取则。其京都学馆
及先圣庙堂。所有破坏未营造者。
逐要修葺。速令毕功。
不得浪有劳扰。乐府之设。
国风所系。岂惟易俗。
抑且和神。至若丝竹繁声。
倡优杂伎。深乖礼则。
并宜量事减省。国之礼仪。
巳经改撰。随时逐变。
务在宏通。宜令礼官
重加详审。于行事有不便者。
即从损益。制敕删定。
处分巳久。宜从易。
务速施行。设官固须量才称职。
比来委任。稍亦乖方。
遂使鞫狱推囚。不专法守。
撰文修史。岂任秘书
营造无取于将作。勾勘罕从于比部
多差别使。又著判官
在于本司。便是旷位。
并须循名责实。不得越守侵官。
皇家亲属籍没者。则天大圣皇帝虽巳溥畅鸿恩。
其先有任五品以上官枉遭陷害者。并宜改葬。
式遵典礼。若有后嗣。
还其资荫。其别敕安置并左贬者。
亦复其属籍。量还官爵。
仍遣诸流移人。除犯赃贿及畜蛊毒造伪避雠反逆缘坐勘会不免者。
馀并放还。天下军镇。
不要者多。转输艰辛。
府库虚耗。事须改弊。
不可循常。宜简内外官人有才识者。
分遣充使。巡边按覆。
须留镇遏。及应减一事以上。
并委使人共所管详度。还日具利害闻奏。
其应支兵。先取当土及侧近人。
仍随地配割。分州定数。
年满差替。各出本州。
永为格例。不得踰越。
五品以上致仕曾伏事先朝者。赐爵一级
曾任州府幕府及任洛州日官人。并勘责奏闻。
经任东宫官僚。见任六品官计阶应入五品者。
特宜不拘年限。馀依常例。
三卫细引主帅直司行署番官七绝等。通前各减二年劳。
考满者各加勋一转。合得官者稍与处分。
中书门下官人计阶考入五品者。优量令史番官准羽林例处分。
分直省及外司官与二十二日诛贼之时缘祗承在中书省者各赐勋一转。诸司有品直司宜加一阶。
无品直司赐勋一转。礼官缘即位修执仪注者各赐物二十段。
正月当番三卫监门等于武成衙内明福门外南衙及诸门者赐物十段。左右羽林东宫北门厨供膳及匠。
准例各赐物二十段。正月量追三卫细引监门细引直长飞骑杂技飞骑各赐物十段。
东宫北门官及三卫细引监门直长各赐物二十段。仍类例功夫多少奏闻。
其引玉册及舆册读册等官人各赐物五十段。授册使人赐物一百段。
书册人各赐物十段。其舆腰舆官人赐物二十段。
飞骑各赐物十五段。其舆香蹬三卫及舆宝人各赐物二十段。
顷者户口逃亡。良田差科繁剧。
非军国切要者。并量事停减。
若要和市和雇。先依时价付钱。
自非省支勒索。不得辄有进送。
诸贡物皆须任土。当处无者。
不得别求。仍于常数。
每事量减。缘百姓閒所有不稳便者。
并委府州具状奏闻。朕当亲览。
即为釐革。天下百姓。
并免今年租及地税。自今以后。
租庸准符配定。更不须徵折脚价钱。
其巳前未徵得者。亦即免放。
天下宗姓。并准旧式。
房州百姓。宜给复三年。
诸司官员。并杂色役掌幕士门役之徒。
兼音声人丁匠等。非灼然要籍。
并量事减省。所司速为条制。
厩马数多。皆须秣饲。
食人之。日费滋深。
殿中诸闲厩马。量支留以外。
抽送外州马坊及本监牧。其东宫诸王公主等马应官供者。
亦令随事减省。奢淫伎巧。
实为蠹弊。皆因节日。
宗属婚亲。王公妃主。
竞相贺遗。或造珍丽。
妄为进奉。锦䌽异饰。
雕镂奇文。假撰楼台。
伪装禽兽。诸如此类。
深是害时。宜明敕格。
严加禁断。衣服采章。
一准令式。夫邹缨齐服。
尚且变俗移风。朕率先百僚。
必期化成兆庶。东都正月当上番兵。
年至五十五即放出。前赦及今制处分有不尽者。
并令所司类例续奏。布告遐迩。
咸使知闻。主者施行。
高宗天皇大帝谥议 初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窃闻星回日薄。悬象著明之谓天。
龙跃凤翔。握镜乘时之谓圣。
天以不言为德。非言无以畅其神。
圣以无名会道。伫名然后筌其用。
营窟橧巢之代。犹昧典章。
如云类海之君。方崇号谥。
所以阐扬功美。荣镜古今。
伏惟大行皇帝禀枢电以降灵。应星虹而延睿。
以大圣而乘圣。克昌宝历之基。
由至德而纂德。载广金图之运。
对日之岁。穷象外之微言。
弄田之辰。尽天下之能事。
逮入膺储副。养德春闱。
侍禁中。问安之道斯极。
长居膝下。色之诚逾励。
因心隆于爱敬。率性感于神明。
此先圣之孝德也。洎乎正位旒扆。
光宅区县。孚俗轸如伤之念。
负重怀若厉之心。求瘼恤隐。
寒扇渴浆。追夏禹之焚甲。
袭殷汤之解网。一物有违。
则满堂兴虑。一夫弗获。
则推沟寘怀。此先圣之仁德也。
无幽不察。观六合于目前。
无远不昭。视八纮于掌内。
循机授政。则旁烛于九围。
命将出师。则坐知其万里。
此先圣之明德也。寅畏上元
肃雍清庙。以义制事。
以礼制心。提衡均驭朽之危。
履石同蹈冰之惧。虽处泰乘□休而勿休。
此先圣之恭德也。卑宫菲食。
土簋茅檐。身好弋绨之衣。
手无金玉之玩。翚裘必烬。
牂袂安撤。□士星(疑)莫施劫于影而勿驭。
此先圣之广德也。荣河绿错。
授宸鉴而生知。温洛丹清。
澡璇襟于性奥。汾水秋风之唱。
仰天翰而扶轮。妫汭丛云之歌。
钦睿词而拥彗。此先圣之文德也。
以德敷化。无远而不怀。
以我伐戎。有征而必伏。
提封所亘。拓地位于邹瀛。
正朔所通。辟境踰于亥步。
此先圣之威德也。□为于无事。
鸣銮访道。敬拜小童之言。
修道就□载感大庭之梦。此先圣之元德也。
体至道而调一气。舒卷阴阳。
运冲和而契两仪。发挥风雨。
将百灵以交际。与万物而通诚。
珍瑞普彰。休徵毕应。
此先圣之神德也。以兹九德。
上则九元。顾连陆于后尘。
掩胥燧而高视。若乃茂育群方之惠。
财受贶于元符。封岳没(疑)金。
复推功于(疑)。巍巍荡荡。
无得而名。方冀千祥翊圣。
万瑞赞德。长居北极之尊。
永契南山之寿。岂谓十枝坠景。
遽沦悬晷之辉。八柱倾天。
奄落闿阳之构。云舆在御。
仙路方遥。攀号无再奉之期。
摧殒深百年之痛。鼎湖弓剑。
逾增日远之悲。璇寝衣冠。
空怆月游之感。顾以虚菲。
夙承乾荫。既忝彰明之地。
常怀辅佐之诚。荐萤烛以助光。
引鹤露而添海。而圣心虚受。
无来不应。每听览馀暇。
侍奉诰言。论道德则洞启元枢
语忠孝则广通心极。叙轩顼之淳化
积若神交。述尧禹之清风。
宛成晤对。在位三十五载。
功超七十二君。传象所莫传。
开辟所不睹。罄楚越之
书善未穷。极泉云之才。
颂德难尽。自贤猷(疑)厌俗。
缇律亟移。祸变相仍。
荒梗弥切。正惟凭几之夕。
爰及启廞之际。神情湛正。
顾托殷勤。痛道范之既远。
惧先圣之无述。所以偷延荒息。
强终彝伦。望霄汉以兴摧。
瞻扆筵而永慕。今者龟谋既袭。
蛩将临。敬上尊号之仪
燕叶大名之典。谨按自然覆育曰天。
明一合道曰皇。无所不包曰大。
谨状上议曰天皇大帝。庙称高宗
薛元超 初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昨奉嘉命。广开正路。
翳巳燔矣。褶亦去焉。
师傅之言。实获我心。
突厥 初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皇帝敬问突厥可汗。使人他满达干至。
所言坚昆使来。及吐蕃使不愿入汉。
并奚契丹等。俱知之。
朕于西夷。亦信而巳。
来无所拒。去无所留。
可汗好心。远申委曲。
深知厚意。今附银胡瓶盘。
及杂䌽七十匹。至可领取。
曹溪惠能入京御札 初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几之暇。
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
云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
可就彼问。今遣内侍薛驰诏迎请。
愿师慈念。速赴上京
三藏圣教序 初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盖闻苍苍者天。
列星辰而著象。
茫茫者地。
奠川岳以成形。
仰观天文。
既如彼也。
俯循地理。
又若斯焉。
夫以妙旨幽微。
名言之路攸绝。
真如湛寂。
性相之义都捐。
然则发启心聋。
资法雷之激响。
奖导迷众。
俟觉首以司方。
故知假名不坏于常名。
乐说乃诠于无
至若象外之象。
独称三界之尊。
天中之天。
爰著六通之圣。
法王利见。
孕育于七十二君。
梵帝乘时。
牢笼于万八千岁。
周星阅彩。
言符诞降之徵。
汉日流祥。
载叶通神之梦。
故能威扬沙劫。
化彼尘区。
玉毫舒耀而除昏。
金口宏宣而遣滞。
破烦恼之贼。
讵藉干戈。
坏生死之军。
惟凭慧力。
辟圆明之界。
广纳于无边。
常乐之门。
普该于有识。
纵使浮天欲浪。
境风息而俄澄。
涨日情尘。
法雨沾而便廓。
归依者销殃而致福。
回向者去危而获安。
可谓巍巍乎其有成功。
荡荡乎而无能名者矣。
但四生蠢蠢。
未悟无常。
六趣悠悠。
俱缠有结。
讵知空华不实。
水月非坚。
驰逐于五阴之中。
播迁于三界之域。
纳诸品汇。
终俟法门。
自白马西来。
元言东被。
世尊则随类敷演。
众生乃逐性开迷。
马鸣擅美于琼编。
龙树腾芳于宝偈。
于是遥通震旦。
远布阎浮。
半满之教区分。
大小之乘并骛。
澄安俊德。
接武于胜场。
琳远高人。
骈踪于法宇。
遂使微言著范。
历千古而畅英声。
至赜流规。
周十方而腾茂实。
顷属后周膺运。
大扇魔风。
遂使天下招提。
咸从毁废。
寰中法侣。
并混编氓。
嗟乎。
阒寂禅居。
空留宴坐之处。
荒凉慧苑
无复经行之踪。
爰洎开皇。
重将修建。
旋逢大业。
又遇分崩。
鬼哭神吟。
山鸣海沸。
既遭涂炭。
宁有伽蓝。
正法消沦。
邪魔增长。
于是人迷觉路。
邅回于苦集之区。
俗蔽真宗
羁绊于盖缠之内。
大唐之有天下也。
上淩
俯视羲轩。
三圣重光。
万邦一统。
威加有截。
泽被无垠。
掩坤络以还淳
亘乾维而献款。
再悬佛日。
重补梵天。
龙宫将八柱齐安
鹫岭五峰争峻。
大宏释教。
谅属皇朝者焉。
福先寺翻经三藏法师义净者。
范阳人也。
俗姓张氏
五代相韩之后。
三台之前。
朱紫分辉。
貂蝉合彩。
高祖为东齐郡
仁风远扇。
甘雨随车
化阐六条。
政行十部
爰祖及父。
俱厌俗荣。
放旷一邱。
逍遥三径。
含和体素。
养志恬神。
摘芝秀于东山
挹清流于南涧
可谓寻幽丹峤。
栖偃白云。
皋鹤于是吞声。
场驹以之絷影。
法师幼挺明悟。
夙彰聪敏。
才踰辩李之岁。
心乐出家。
甫过游洛之年。
志寻西国
业该经史。
学洞古今。
三藏元枢
明一乘之奥义。
既而閒居习静。
息虑安禅。
托彼山林。
远兹尘累。
三十有七。
方遂雅怀。
咸亨二年行至广府
发踪结契。
数乃十人。
鼓棹升航。
惟存一己。
巡南溟以遐逝。
西域以长驱。
历岩岫之千重。
淩波涛之万里。
渐届天竺
次至王城
佛说法华。
灵峰尚在。
如来成道。
圣躅仍留。
吠奢城中。
献盖之迹不泯。
给孤园内。
布金之地犹存。
三道宝阶。
居然目睹。
八大灵塔
邈矣亲观。
所经三十馀国。
凡历二十馀载。
菩提树下。
屡攀折以淹留。
阿耨池边。
几濯缨而藻鉴。
法师慈悲作室。
忍辱为衣。
长斋则一食自资。
长坐则六时无倦。
又古来翻译之著。
莫不先出梵文。
后资汉译。
摭词方凭于学者。
铨义别禀于僧徒
今兹法师
不如是矣。
既闲五天竺语。
又详二谛幽宗。
译义缀文。
咸由于己出。
措词定理
匪假于旁求。
汉代之摩腾。
跨秦年之罗什
所将梵本经仅四百部。
合五十万颂。
金刚座真容一铺。
舍利三百粒。
證圣元年夏五月方届都焉。
则天大圣皇帝出震膺期。
乘乾握纪。
绍隆为务。
宏济为心。
爰命百寮。
兼整四众。
虹幡㨹日。
凤吹遏云。
香散六铢。
华飘五色。
锵锵济济。
炜炜煌煌。
迎于上东之门。
置于授记之寺。
于阗三藏及大福先寺沙门复礼西崇福寺法藏等翻华严经。
后至大福先寺
天竺三藏宝思未多及授记寺主惠表沙门胜庄慈训等译根本部律。
其大德等莫不四禅凝虑。
六度冥怀。
法镜于心台。
朗戒珠于性海。
词林挺秀。
将觉树而联芳。
慧炬扬辉。
澄桂轮而合影。
浑金璞玉。
谅属其人。
诚梵宇之栋梁。
实法门之龙象。
巳翻诸杂经律二百馀卷。
缮写云毕。
寻并进内。
其馀戒律诸论。
方俟后诠。
五篇之教俱明。
八法之因备晓。
鹅珠尚护。
虫命无伤。
浮囊必取于不亏。
油钵终期于靡覆。
崇圣教之纪纲。
启含生之耳目。
伏愿上资先圣。
长隆七庙之基。
下逮微躬。
恒佐九天之命。
迁怀生于寿域。
致薄俗于淳源。
岁稔时和。
远安迩肃。
顾以万几务总。
四海事殷。
爰凭乙夜之馀。
式赞弥天之德。
课虚扣寂。
聊题序云。
九日登高诗序 初唐 · 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七
粤以景龙三年宾鸿九月
乘紫机之馀暇。
历翠籞以寅游。
尔乃气肃商郊。
风惊兑野。
波收元灞。
澄霁色于林塘。
云敛黄山
蔼晴晖于原隰。
衔芦送响。
疑传苏武之书。
化草翻光
似临车允之帙。
于时诏懿戚。
命朝贤。
重阳之吉辰。
呈九皋之嘉瑞。
萸房荐馥。
辟邪之术爰彰。
菊蕊含芬。
延年之驩攸著。
人以酒属。
喜见覆于金杯。
文在兹乎。
盍各飞于玉藻
渊明
且浮九酝之观。
毕卓持螯
须尽一生之兴。
人题四韵。
同赋五言。
其最后成。
罚之引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