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失调名 其三 九日 北宋 · 王诜
 押有韵
带了黄花,强饮茱萸酒。
蝶恋花 北宋 · 王诜
 押词韵第八部
小雨初晴回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杨柳垂垂风袅袅。
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忆故人/烛影摇红 北宋 · 王诜
 押词韵第七部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
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收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失调名 其一 北宋 · 王诜
 押翰韵
合彩丝、对缠玉腕。
北宋 · 王诜
佳人已属沙吒利,义士今无古押衙宋许顗彦周诗话》 《彦周诗话》:王晋卿得罪外谪,后房善歌者名啭春莺,亦为密县马氏所得。后晋卿还朝寻访,微知之,作诗云云。)
帝车赋 北宋 · 王诜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五
按《史记》《晋书》:「斗为帝车,运乎中央」。
说者谓斗,君象也,故谓之帝;
运动不居,故谓之车。
以愚观之,则帝车之义,盖亦因其同运于天而名之尔。
愚又闻古者造车之初,有取于斗柄下携龙角之象,则谓之帝车者,岂亦因其象而以名之欤?
唐之文士固尝为《北斗之赋》,而未有赋帝车者,作《帝车赋》。
其辞曰:
天之何为令北斗而为车兮,曰临制乎八埏。
收六合于一轸兮,载元气之填填。
仰昊苍之窈寞兮,森万纬之绵联。
帝端拱于紫宫兮,夫奚事乎车毂而周旋?
蹇予怀之廓兮,思仰观而远取。
历九关以见帝兮,帝玄默而无语。
溯天津之浩荡兮,窥四理之连延。
灵枢告予以其故兮,维景曜之所缠。
吾頫辖夫四海兮,亦维斡夫坤乾。
璇玑权衡璀璨而错落兮,开阳摇光晃朗而相宣。
挟六气以旁行兮,连四时而不息。
美天路之平平兮,转神杓夫陫侧。
吾令望舒撰辔兮,羲和为予以先驱。
众星离离总总而拥轳兮,蜚廉丰隆奔奏而后随。
抶九神而轶群卫兮,历穹玄而辗八维。
天戈屏迹而自韬兮,蚩尤不敢张其旗。
吾东指于旸谷兮,苍龙劬劬以骖乘。
万物欣然而并生兮,仰阳辉以为命。
邅吾驾以南巡兮,矫朱乌之翾翾。
火伞熻㸌而前导兮,祝融倚较而施鞭
吾西旋于昧谷兮,群生为予以揫歛。
蓐收策白虎之趡趡兮,纷吾行之已远。
夐回顾夫幽都兮,后骑载夫玄冥。
冰霜纷糅而拥轮兮,雷鼓为予以不鸣。
羌吾车之騑騑兮,日东南而西北。
吾亦孰知其成岁兮,自于兹而取则。
却天驷而弗驾兮,屏王良而靡冯。
一北而万物为之虚兮,一南而物盈。
抟阴阳以为轮兮,攒五行以为辐。
膏之以天泽兮,合三十六宫于一毂。
动不聆其薄薄兮,疾不耳其彭彭。
奚仲不得致其巧兮,造父无以施其能。
彼下土之蚩蚩兮,誇古先之六羽。
奇肱之险幽兮,亦轩车之飞翥。
亶人力之轇轕兮,徒自诬于荒诡。
夫岂知太虚之车兮,终万古而不踰夫此矩。
谇曰:荡荡上帝,孰为车兮?
维北有斗,握其枢兮。
盘薄万古,临八区兮。
明建四时,辅我皇舆兮。
按:弘治徽州府志》卷一一,天一阁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孙过庭千字文第五本卷跋 北宋 · 王诜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五、《古书画伪讹考辨》卷上
右卫胄曹参军孙过庭字虔礼唐垂拱时人,草字专学二王。
余初得郭仲微所藏《千文》一轴,笔势遒劲,虽觉不甚飘纵,然比之永师所作,则过庭已为奔放矣。
窦暨过庭之书「千纸一类,一字万同」,余固已深疑此语。
既而复获此书,研穷之久,视其兴合之作,当不减王家父子。
至其纵任优悠之处,仍造于疏,此又非之所能知也。
颜鲁公《与夫人书》今亦在吾家,皆苏子由吉祥阁所见,因复纪之。
保宁赐第王诜晋卿
孙过庭蜀道寒云图元祐六年三月 北宋 · 王诜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五、《壮陶阁书画录》卷四
过庭作书,适意则思逸神飞,不得意则情拘志惨,即一时旨归,未有无根源可能从容中道者
作画亦然。
今图得《蜀道寒云》卷,观者以为无逸气。
眉山瞻公云:「凡言无逸气者,不知晋老曾历览此佳山水,假毫颖间,写此真概耳」。
晋老跋涉固劳,而性情自逸,观者殊不知也,则知瞻公良是法言。
予因拈出「作书未有无根源可能从容中道」者,以识斯图之后。
元祐六年春寎月二十四日王诜
梦游瀛山图题记 北宋 · 王诜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五、《古书画伪讹考辨》卷上、《清河书画舫》卷九上
元祐甲辰春正月,梦游瀛山,既觉,因图梦中所见。
保宁赐第晋卿题。
大宋昭孝禅院主辩證大师塔铭 北宋 · 王诜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五
神宗皇帝以孝治天下,凡世之所以奉先追远之事,靡不举焉。
熙宁初,诏即永昭□厚陵建浮图氏居,以修梵福。
五年功毕,敕额曰昭孝禅院,御书其榜。
乃推择名德,将使主其事,凡得二十人,又选于其中,得启圣禅院僧重表。
于是宣补住持,特度其弟子十人,以宠荣之。
师侈上之赐,心有以□天子追奉之诚,莅事之日,谋善于始,约以持己,宽以御物。
殿既饰以致焚修之勤,堂既崇以蒇讲诵之席,有容焉则以安清众,有厨焉则以荐香积。
不敢为妄悦,虽无刑而严;
不敢为妄怒,虽无赏而和。
是以聚徒百众,直侍□□过之,而大小皆得其情,且乐为之用。
故师处之裕如,而金谷滋衍,垣墉者皆塈茨矣,朴斲者皆丹雘矣。
师犹不自暇豫,日底□□。
□祐初,太皇太后闻其行,诏坤成节别赐度牒三道、紫衣二道,为庄严圣像之用。
繇是人益归向,善缘日广。
师未尝畜衣盂,至于服用取才足而已。
住持凡二十年,人无间言。
度其弟子至一百六十馀人。
元祐六年十一月二十日疾,召门弟子语之曰:「有为之法,岂异电光云影哉?
吾尝修净土观,缘殆至矣」。
语毕右胁而□,盖西向也。
闻者皆惊叹焉。
俗寿七十二,僧腊五十一。
管□嵩山崇福宫朝请郎、□君景□施一方为塔域,直昭孝之西三里曰孝义桥西地之原。
明年正月二日,弟子具礼仪而葬之。
既葬八月,其法属弟启圣禅院供养主□通大师守僧、弟子明教大师昭智等,来请余志其塔。
按师姓张氏,洺州曲周人也。
自童□时已异诸□□,长□事生产业,一日告其母曰:「闻佛氏有出家法,顾归心焉」。
景祐四年京师,往谒启圣禅院明智大师惠□,□□□志,明智壮□□之,师喜且叹曰:「既已弃吾亲而来,可不淬励以成吾身哉」?
执役之间,未始辍焚诵也。
康定二年,以诵经及格披剃。
明年,受□□。
自是笃志律仪,尤乐济众之行。
主院者稍委以事,师谨力以办之,后益掌金帛,众服其清。
尤喜宾客,颇为士大夫所知。
嘉□中,□□宋莒公奏授命服,本院又奏赐师号,故及是神□诏主昭孝院事,人多识其能,以为必善其任也。
师之始终可纪如此,故余喜为□其事而著之。
铭曰:
于妙神考,致孝□先。
乃即陵寝,作□祗□。
□佛塔庙,既成有严。
榜曰昭孝,帝意攸虔。
孰尸其事,听佥言。
得辩證师,往始法缘。
师既□止,广佛所传。
食蘖□行,贯花肆筵。
焚修之功,二后在天。
作者既艰,居者孔安。
既基而堂,则师之贤。
来嗣观德,考铭新阡。
表白广照大师昭惠知库赐紫昭用,典座、宝慈大师昭隆,维那圆照大师照宁,供养主、慧觉大师昭遇。
敕补住持院主明教大师昭智立石。
玉册官赵隐刊。
元祐八年六月望日建。
按:民国巩县志》卷一七,民国二十六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