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用望论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古文集成》卷四二
用人望以顺众向也。
一乡一国之望,一乡一国向之矣;
天下之望,天下向之矣。
众固向之,我独置之,是为咈众。
咈众者,众亦咈我也。
我之所用,众不谓是;
我之所措,众莫肯孚。
其咈众邪,适以自咈也。
且其向是人也,以谓是惟无用,用之决能表治而福民也。
吾其咈之,彼谓我遏膏泽,使不流也。
云行于天,雷震于地,未遽雨也,而槁民有生意焉,意期之,故心向之也。
是以君子乘此机而用此人也,则功未效而成形已著于事先矣。
舜之用贤也,元凯先焉。
为元凯者,非不能施功,而水土自平也,不用力而五教自叙也。
选用之初,天下固许舜以为功者,何也?
是十六人者,世济其美,斯民注其耳目久矣。
尧未及用,则天下郁郁,如有负焉。
舜申其郁郁,则天下欣欣,如有获焉。
是元凯虽未功,而天下固必其功矣。
舜非能悦天下也,而能不咈乎天下也。
是谓以民治民,以天下治天下,因其向而答之之谓也。
且夫众望所属,固有父天下而号天下之大父者,又有能子一邑而得冠天下之名者。
至于景星之睹,龙门之登,凤鸣朝阳之贺,心顺向之,往往以其人之用舍卜天下之幸不幸,岂可咈其向而无所答邪?
是故以己用人,庸有不宜;
而因众用望者,无适而不宜也。
众望在循吏,则用矣;
众望在名节,则严、周聘矣;
众望以旧士为重,则纪、顾之徒擢于晋;
众望以文儒为重,则瀛洲之选重于唐。
彼以所欲向之,我以所向用之,纵横曲折,岂有时而不宜哉!
故周人典贤之法,因民之所自择,而还使之入长出治;
孟子用贤之术,必徇国人之所共贤,而徐加采择。
其亦求顺众向而宜天下者矣。
刘项论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新安文献志》卷二七
惟天下之至柔为难屈,而甚刚者易挫也。
柔则随,随则物或婴之而能堪;
刚则抗,抗而过,将摧折不自支矣。
今夫水天下之至柔,而火至刚也。
水避碍委曲,至无力也;
然可激可搏,可潴可泄,而不能使其不为水也。
火之炎也,迫而近之,立焦以烂,烈矣;
而或扑焉,或沃焉,不复成其为火。
何也?
随者可徐以全,而抗者决不两大也。
若羽者,其能抗而不能随者欤?
方其时利势得,见骄辕门,以受膝行莫敢仰视之诸侯,其刚遂矣。
一旦势孤援寡,或者以吾兵吾将圜合而见围,顾视天地之大,意气之盛,累然一围之中,羽生平未尝此也。
楚歌未动,羽固疑帐下尽敌国矣。
夜半梦觉之交,忽以楚歌乘之,遽至于悲伤感慨,泣数行下,略无畴昔英气者,其所立固不可与践此境也。
溃围南奔,犹屈强江淮间,而重遇戏绐,以陷大泽,是挫中遇挫也。
彼尝以匹夫手裂天下,付授诸侯王,人人拱手退听,莫敢窃议;
而奔亡之馀,田父得以戏诳,纳诸大泽,此固足以刭羽矣,而况迫于方来未既之追骑乎!
亭长之船可渡也,江淮之地可乐也,宁死不去。
猛虎之落槛阱,无乐乎生也。
若夫高帝亦尝有此刚哉?
约可背,羹可分,鸿门可逃,成皋可跳,而挫不衰者,取天下之大计也。
所谓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是也。
羽乌知诎之为信乎?
通州三贤堂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新安文献志》卷一二、万历《通州志》卷五、康熙《通州志》卷一三、乾隆《通州志》卷一九
三代以后,取士之法,大抵略于行而详于言。
至唐极矣,而犹许其兼采誉望,虽询听不无失实,亦时时以请属挠法。
陆贽、梁肃、王起辈,凡所选荐,后皆行副其言,不愧古昔,以是知法无偏,有人焉与之通之,则皆适于全也。
同年进士蒋元肃,知足以周于事,材足以达其学,淳熙十年通州,岁当大比,而考阅无所。
旋葺他屋以试,喟然叹曰:「此岂礼士防微之道与」?
于是先之以富庶,申之以教养。
既克登济,则斥赢财,相爽垲,为屋踰百楹,以待异时大比之用。
走书告予,具道所以,且曰:「吾此营建,有外乎试而创意者焉?
或能与试法相扶翊也。
此邦之彦,有张次山者,守道不曲徇,用包孝肃荐为邑宰,擢京西转运判官,坐与程明道邵康节同好恶得罪,则其贤不问可知矣。
徽庙初政,谏官陈莹中任德翁因排击权臣,荐遭陷责隶是州,风迹犹凛凛也。
夫陈、任天下敬仰,而张君在通,亦陈、任也。
扬子云曰:『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
则夫专以学闻者,非子云所上也。
此三人者之于学,非茍知之,亦允蹈之。
古谓有道有德,生则可师,殁则可祭者,正其人与。
于是即试堂西偏,别建祠宇,肖三像而敬礼之,书其扁曰三贤。
岂见者有慨于其心邪?
士之以学发身者,所至而是。
通之人其出而仕也,与他方之人来而寓者,不知几何其辈。
而三人者独见礼异,则实将执德抑言而与士立则也。
夫行远莫若文,幸焉识之,觊此意长白也」。
予曰:善哉!
公之立模也。
乡举里选,后世不复可行,而有司鉴裁不及行实,法则纷然,无可救者。
出乎试事,而于进士选中,表三贤践履,以风厉之,是用乡举里选之实,而责夫人于发科决策之后也。
科第始自汉世,而圣门亦有之,高下常相形焉。
公孙弘董仲舒俱以大儒为贤科举首,而万世公论不以汉相加诸江都之相之上者,天爵固高于人爵也。
通之秀民,其勉之哉!
元肃名雍莆田人
三先生祠堂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万历《杭州府志》卷四一、《海昌备志》卷九、民国《杭州府志》卷一五
奉议郎、知盐官县魏伯恂书来言曰:「伯恂效邑,亦既旬岁,奉法宣恩,士民不距而听,此其善意,殆可引之近道。
肆葺学宇,以示之方,又择儒先之在此土而望实素孚者,洁祠奉之,冀其即信生慕,则劝率易入也。
礼部侍郎张公子韶行其学,而缙绅推敬,固其人矣。
施德操彦执者,学有本末,主孟氏以排释氏曰:『绝人伦,漫等级,弃礼乐仁义不用,谓能躐造空无。
此其胜处,概之以道,尚自倒易后先,况又饰荒幻报应,诳愚取资,则又为世蠹』。
因著为之论,以晓未悟。
其学若此,亦可彊立不惑者已。
杨璇子平者,安贫乐道,不妄取予,且谨独之操,闇室犹康庄也。
此二人者,身塞而誉不宏,然一邑人乡之,殆欲与侍郎张公等。
伯恂既即县学东序辟堂肖像,列三君子而祀之,敬乞言以道所志也」。
予曰:「大司乐合国之子弟,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祭之瞽宗。
夫非为此貌敬也,不忘其敬而宗之,而表之,而礼之,所以永其仪型也。
子于此举,其已古矣。
尚贤立则,施置又可大也。
一乡一国以为善士者,夫既还以厉之;
合天下以为善士者,亦又于乡国责难焉,则夫私淑诸人者厚矣。
凡尔邑子弟其共勉之。
此三君子者,当其游乡校,习艺业,是亦此邦诸生尔。
今见贵重如此,正惟学焉而能行,故其声迹随所遇丰狭,皆可听闻大道满天下,谁者不可与能?
亦加之意而已矣」。
按:民国海宁州志稿》卷一八,民国十一年铅印本。
澹台祠友教堂记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八五三、乾隆《南昌府志》卷一七、乾隆《南昌县志》卷五五、同治《新建县志》卷七六
豫章总持寺之东,有澹台子羽,本图经所传为信也。
司马迁子羽从弟子三百人,南游至江。
班固又言子羽居楚,友教士大夫。
豫章在春秋为楚,则子羽宜有墓。
京相镗子羽泰山南武城县人也,有冢。
《水经》陈留裘氏乡,又有子羽冢。
是一子羽也,而稽之图记,其墓三出矣。
郦氏虽知泰山陈留必有一误,顾不敢坚决以为孰是,则《豫章图经》其得独为信哉?
子羽名施后世,自子游宰武城始,以予所闻,世盖有四武城也。
左冯翊清河定襄皆以名县,而清河特曰东武城者,以其与定襄皆隶赵,且定襄在西故也。
子游之所尝宰者,则鲁邑
东武城者,鲁之北也。
故汉儒又加南以别之。
史迁之传曾参曰「南武城人」者,创加也,《论语》无此也。
子羽传》正次曾子务省之,故叙其邑里,止曰武城
至京氏则指其墓在南武城县,明其为鲁也。
夫子尝欲适赵,及河而返,曰:「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
韩愈亦曰:「孔子西行不到秦」。
是秦、赵之地,皆未始经行也。
《语》曰:「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弦歌云者,于南武城乎闻之,岂其秦、与?
东武城弦歌台,迁志遂定著以为子游所宰之邑,则误矣。
夫圣贤遗迹众矣,询考二事,其真伪已相半,其可胜辨哉!
虽然,予于其伪也,而有喜焉。
受之鹿台,魋之石椁,遍四海无复出者。
荆山历山首阳则不一其地,后世去古圣贤绝远,既无所事畏,亦无所有谀,而争猎以自夸耀,于是有一事而彼此互相同者,此其意岂不甚可喜也哉。
呜呼!
其可以使人慕尚如此,无乃圣贤之泽久而不泯也与,其亦民之秉彝者无古今,故好是懿德也与?
则其伪也,乃其所以为可尚也。
况今之疑,未必非昔之信者与。
淳熙元年,予将江西漕,过子羽,叹曰:楚在春秋,士能读《坟》、《典》、《丘》、《索》,已博矣。
其后遂为儒宗,非友教遗泽与?
其尊向固宜,遂筑堂祠之,命曰友教云。
按: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修湖溇记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
湖溇三十有六,其九属吴江,其二十七属乌程
惟计家港近溪而阔,独不置闸。
绍兴二年知州事王回修之,又改二十七溇名曰丰、登、稔、熟、康、宁、安、乐、瑞、庆、福、禧、和、裕、通、惠、泽、吉、利、泰、兴、富、足、固、益、济,而皆冠以「常」字。
按:光绪乌程县志》卷四,光绪七年刻本。
收养遗弃婴儿事目碑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
湖州知通判厅访问本州贫民生男女,或有不能养育,即于夜静人定之后,遗弃在寺院观门廊及仪凤、骆驼两桥内,至晓冻饿死亡,灾伤年分尤多。
郡中曾有长□过夜策杖,亲至诸处收乳养,存活甚多。
近岁无人接之者举行,遂至枉坏性命,深可怜悯。
今措置下项事目,立石于学,庶几永久可以施行。
一、请州学教授专切提点应干事件。
一、合于都副孔目官六名内,指差两名管干及轮流躬亲寻访。
遇有上件遗弃婴儿,即时依后项收养,仍置藉□上。
如所差人出职□役,即仰于六名内别行□明,接续管干
一、合责厢巡知委□常巡察,知本地分内有遗弃婴儿,即时报□,委人吏收取。
厢巡每报到有道弃婴儿一名,支给钱三百。
其钱亦仰所委人吏具状申州支放。
并出榜晓示诸色人,如遇有遗弃婴儿,即时径于州学教授所取覆,教授收取赴州,亦支上件赏钱。
一、合预行劝谕有乳之家十人,每名先支与钱一贯文,作浴儿钱。
后有收到遗弃男女,付之乳养,每名别给钱一贯文,米五斗
候养给一月,更支米一石,置历请至七岁勿给。
仍令乳母每月抱所乳婴儿赴州呈验讫,即行文请行□。
其乳母所养婴儿,虽年至七岁,勿给月米,若乳母愿收养为自己男女者听。
一、候收养遗弃婴儿将及小人每□劝谕有乳母之家准备乳,常令有乳母空闲等待乳养。
一、所养遗弃婴儿,如有民户愿取为义子孙收养者,许其具状陈乞,当议给付。
一、合支钱于公使库支,米于本州收籴军粮出剩末内支给,数内依条支义仓米一石。
续又契勘所养遗弃小儿医药一节,元失讲究。
淳熙四年正月始,中使差委医官二员,遇病治疗,从公库依掌上等例,月各给酒三瓶,三大节各给碧酒五瓶,以补药饵之费。
按:同治湖州府志》卷四七,光绪九年重印本。
丞相李忠定公像赞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新安文献志》卷四七
先事忧未燃之薪,独力支将颠之厦。
念吾身之当致,岂惊难而自赦?
繄沐浴而请讨,固齐境之莫躤。
若因唱而袒左,微绛侯而谁藉?
怅英雄之襟泪,繇年龄之不假。
相武夷之夙梦,盖欧丁之石马。
既岩壑之徯来,何经纶之能写。
噫!
其生可亡,其神不化。
敬瞻敷腴雍容之仪形,足以想夫间关盘错而思常优暇也。
宋故文明殿学士尚书兵部侍郎太子少师程公羽世录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新安文献志》卷六二上
五代祖秀生二子,长即吾之高祖也。
次俶,赠少府少监
生公讳羽字冲远,通经书之学,擅词章之业。
幼举进士,黜于礼部,皆侍郎张允知贡举
公每下第,辄诣门献文谢不敏允心愧重之。
天福中知贡举,公遂登乙科,调郓州阳谷县
秩满,易帅孙公辟观察支使,改华商支使府,罢授河中府虞乡京兆府醴泉成都府新都县令
选东铨,引见于崇政殿
太祖以久次有劳,特迁秘书省著作郎、知兴州
未逾年,权山南府
太宗潜渊,判开封府
太祖妙简时髦,备宾僚之选。
宰相赵公普凡三进朝臣名,不可上意。
一旦,太祖赵相曰:「吾自得之矣。
昔者县令著作郎程羽在何处?
可召来」。
判官,时与权官贾琰同幕也。
太宗承乾纂绪,升离继照,云龙胥会,千载一时,超授给事中,权知开封府
并州不禀正朔,太宗将兴问罪之师,且以坤维远服,藉人镇抚,非公才不可倚,出知益州
陛辞,面谕曰:「此行非大事,不久当召卿」。
至任几二载,召还,授礼部侍郎文明殿学士
宗伯任选群材,时谓得人,上益知遇之。
护从北狩,归感疾甚,累拜章求致政,不遂所请。
郊祀恩改兵部侍郎,终于位。
太宗闻讣,惊悼曰:「方将大用」!
礼部尚书,累赠太子少师
生一男希振,终于虞部员外郎
希振生三男:长适,终于右班殿直
次遹,终于黄州黄陂县
次道,无禄而卒。
遹生三男:长珦,见任殿中丞
次璠,见任赞善大夫
次珫,未仕。
道一男瑜,汝州龙兴,监解州安邑盐池
公以耆艾之德,逢熙洽之运,宠遇隆重,才望烜赫,而不登三事,弼辅万几,命矣夫!
先是公自醴泉新都,属国都新定川蜀,所在盗起,入剑门,涂梗不可进,弃官东归。
俄而令下有司:有不之任官,谪岭表,永不录叙。
公即时奔赴交代,以亲老有退居志,端居醴泉私第,晨夕洁养,恬素为乐。
无何镇将使酒凌公,公慷慨发愤。
受代诣阙,遂遇太宗拔擢,登翊王府,斯亦命欤?
平生所著文稿未尝编缀,门户零替,嫡嗣继亡,箧笥弗收,散落殆尽。
前岁,从弟珦寄公五七言诗一轴廿六首,云偶得于他所。
吾因略叙夫宗派世家,附于《贻范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