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简 其五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停云馆帖》卷七、《古今尺牍清裁》卷五五
友仁顿首。蒙勤勤之喻,深悉谦与之隆。然友仁今投闲杜门,未尝辄敢以书干诸中外在位,纵干之,岂有肯响应之理?盖世法中物态从古如此,万万深亮。兼当路比不是交旧,尤更不可。悚息,悚息。友仁顿首。
与宗丞学士至性帖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一、《六艺之一录》卷三九三
友仁皇恐顿首再拜宗丞学士至性坐右:即日伏惟节抑,顺变序之迁,动止持福,不胜驰情之深。自承庐国封茔次,既未经百日,义不敢遣人上问。忽承来过张罗之巷,复奉手况,具审即日远在郊外。友仁例不讲人事,无由诣见,伏纸第深思跂而已。谨奉手启上复,不宣。友仁皇恐顿首再拜宗丞学士至性坐右。
山水画卷跋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清河书画舫》卷一○上、《珊瑚木难》卷三、《赵氏铁网珊瑚》卷一一、《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三、《佩文斋书画谱》卷一五
子云以字为心画,非穷理者其语不能至是,画之为说亦心画也。上古莫非一世之英,乃悉为此,岂市井庸工所能晓?开辟以来,汉与六朝作山水者不复见于世,惟右丞王摩诘古今独步。仆旧秘藏甚多,既自悟丹青妙处,观其笔意,但付一笑耳,霄壤间所有《潇湘奇观》盖如是也。自古文人才士无不为世所忌,挤毁下石,无足怪者,百世之下方自有公论。仆己酉岁避兵火于金坛,继至新昌,隐君子蒋仲友馆仆于村舍者七阅月,此画非大贵人可得,亦非大贵者可求,实一世之所共知,因戏作小诗于画云:「乱山深处是烟霞,雨暗晴晖日夕佳。要识先生曾到此,故留戏笔在君家」。庚戌仲秋建炎纪岁初七日,元晖。
褚遂良书唐文皇哀册跋(绍兴六年十二月)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汪氏珊瑚网法书题跋》卷一、《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七、《佩文斋书画谱》卷七二
褚遂良书在唐贤诸名世士书中为秀颖,得羲之法最多者,真字有隶法,自成一家,非诸人可以比肩。此书盖其晚年。绍兴丙辰十二月初五日。臣友仁审定。
先臣临至洛帖跋(绍兴六年十二月)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
羲之《至洛帖》端雅古劲,盖其暮年更妙,字比《快晴帖》益有胜趣。先臣芾晚岁手临。绍兴丙辰十二月初五日,臣友仁审定。
按:《馀清斋法帖》第八册,乾隆拓本。
先臣临羲之玉润帖跋(绍兴六年十二月)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宝真斋法书赞》卷二○
羲之《玉润帖》,世旧有石刻流传,好事之家多有双钩模本。此帖先臣芾手临,盖中年字也,笔笔取似,故无少异。绍兴丙辰季冬初七日,臣友仁审定。
先臣临羲之七帖跋(绍兴六年十二月)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戏鸿堂法书》卷一四、《抚古斋石刻》卷下、《丛帖目》卷二、《新增格古要论》卷三
羲之七帖,先臣芾中年手临。此字有云烟卷舒翔动之气,非善双钩者所能得其妙,精刻石者所能形容其一二也。绍兴丙辰十二月初七日,臣友仁审定。
先臣临羲之真迹帖跋(绍兴七年闰十月)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宝真斋法书赞》卷二四
羲之真迹四帖,麻纸上书,先臣芾旧所藏。其二得于职方员外郎刘泾,其二得于大相国寺僧清道,偶合缝,有唐室贞观小玺文,大观间已献御府。迄元祐之末,先臣芾权润州州学教授,时绍圣间任枢密院事林希以待制为润守,极好古博雅,出此帖示之。希曰:「昨秘阁所见贞观印文,贞字在上,观字在下,相去五六寸许」。遂熟视之,所印上下各不相对。希叹曰:「益显此书是真」。唐御府所藏,盖或有时上下印也。先臣芾所藏晋、唐真迹,无日不展于几上,手不释笔临学之,夜必收于小箧,置枕边乃眠。好之之笃,至于如此,实一世好学所共知。此帖乃先臣芾中年手临,今得秘于绍兴嗣圣天府,实万世不朽之传。翰墨之学,出类拔萃,必有神物护持,亦可谓荣遇矣。今臣忽得经目一阅,恭跋于后,臣又继膺宸翰所临以赐。伏睹笔意快逸,意在笔先,字字纵心,皆相连属,龙鸾飞翔,眩映观睹,深得羲之法度,妙处非愚臣所敢率易窥颂。得以宝之十袭,传示云来,臣之一门父子预荣,实千载未易逢之幸也。绍兴七年闰十月十二日,臣米友仁书。
阳春集跋(绍兴八年二月)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宝真斋法书赞》卷二四
绍兴戊午中春初七日,懒拙道人得守滁阳,既老则懒,遂请宫投閒。泛舟来平江大姚村,过谦之于庄舍。乍朝来居深村,洒然如濯清风,于三伏畏暑中,其为快有不可胜言者。大恨未能增置百斛,尚依微禄,以哺孥稚,未能便纳政为閒客,相从云水间耳,岂非老业?家女甥索书,此柔毫顽悍,作不成,略无可观。是月十三日,元晖。
按:《阳春集》卷末,知不足斋丛书本。
桓温旱燥帖跋(绍兴八年四月)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汪氏珊瑚网法书题跋》卷一、《戏鸿堂法书》卷三、《佩文斋书画谱》卷七○
右《旱燥帖》,晋臣温手迹,字法淳古无俗韵,亦一代佳札。臣之事君,以忠而已,非贵乎虚拘苛礼也。古者奏事乃用亲札,而不以繁文尽恭。盖君臣之义同父子,各无所疑,通其情实之为美,于温此帖可以见。绍兴戊午四月初四日,臣米友仁恭题。
卢鸿十志堂图跋(绍兴九年二月)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云烟过眼录》卷三、《古书画伪讹考辨》第一○二页
先子所著《画史》中载刘子礼以五百文钱置钱氏画五百轴,初未发缄铨美恶也。既得之后,其间有卢鸿《草堂图》一卷,已是数百年物矣。顷李伯时曾临一本,仍自书歌一篇,次则秦少游、朱伯原、先子书也,又其次陈碧虚、仲殊师、参寥子辈继之,馀亦一时闻人。绍兴己未仲春,予舟过苏台。石莹中为长洲令尹,得宇文季蒙所藏伯时本,属林彦祥为摹,乃亦首自书其篇,莹中辄俾余书先子所书一篇,馀悉欲得一时名士继之。叹其雅尚不凡,因又跋于尾。是月二十七日,米友仁元晖。
按:《志雅堂杂钞》卷三,学海类编本。
徽宗著色山水图跋(绍兴九年五月)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汪氏珊瑚网名画题跋》卷三、《佩文斋书画谱》卷六九、《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一、《续书画题跋记》卷九
画以人物花竹、鸟兽禽虫为神妙,宫室台榭、园池器用为精巧。独山水清雄奇富,变态无穷为难。九重之笔,浑然天成,粲然日新,已离画工之度数,而得诗人之清丽也。绍兴九年五月二日,襄阳米友仁书。
今上皇帝临王羲之帖跋(绍兴十一年十一月)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大玉烟堂帖》卷二○
今上皇帝宸翰临王羲之、王献之等书十三帖。臣友仁伏奉圣恩宠赐,谨命工模刻。伏念臣微贱一介,初无片善足称,场屋不第,叨窃赏延,祗缘先臣芾名氏在人,复因臣于宣和间同二馆职,修书于宝堂,仍兼掌书庠,谬预世继其职,亦与二省郎同领,皆臣前此非据之幸,夫何实能而寅缘名姓,误澈宸听。又臣昨者伏遇驻跸临安,承乏榷货,偶当轮对。入觐清光之日,仰奉玉音曰:「卿之翰墨丹青,皆有家学」。恭闻圣训,震惧失措,欣荣在怀,夙夕不置。如臣学识至疏,词艺至陋,敢图睿主有此过奖!逮荐膺临帖降赐,俾之研味,天纵以法,超诣三昧之妙,其为遭遇,盖千载未易逢者,臣之侥倖则可知矣。恭惟圣上万机之暇,醉心韦编,寓意声画,莫不造入睿智精微之域。如臣何知,纵极口语,实无能名。管中之见,但叹宸毫气秀韵古,纵横自如,一点一画,莫不中道。如晋唐百氏以善书名传千古者,未易可以仰跂。谛玩愈久,端如夏日晴云,卷舒扬辉乎太虚寥廓,峥嵘万态,瑞映有睹,孰不知为瑰异奇伟之观,但亦咏颂之不足,而至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已。是用镂于坚珉,庶几与天地齐久,日月并光,亿万斯年,服膺有识,以为师范者焉。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冬至日工成,臣友仁冠服俨容,薰毫涤砚,以宸翰阁名榜缄秘石,刻于平江府本司公宇。右朝散郎、提举两浙路茶盐公事、赐绯鱼袋臣米友仁恭书。
先君与提刑郎中书七幅跋(绍兴十九年)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丛帖目》卷二
右七幅皆中年时真迹。可以见前辈交际之义,与手足之爱无以异。四海皆兄弟,当于此求其说焉。子友仁己巳岁获观,谨书。
先君与永仲朝奉书四幅跋(绍兴十九年)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丛帖目》卷二
四幅竹纸上帖,三十七岁时字,深为得意书。子友仁己巳岁获观,鉴定真迹,谨跋。
献汲相国纪庆诉衷情词帖跋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丛帖目》卷二
绍圣丙戌仲夏中浃,先子礼部撰乐章,寄声《诉衷情》,献汲公相国庆旦生申。余方数岁,今复获观,感激无已。回禄之后,难得矣。敷文阁直学士、右朝议大夫、提举佑神观友仁谨跋。
观潮浙江亭七律帖跋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丛帖目》卷二
先子礼部真迹也,乃遗佛印禅师。笔法轻清潇洒,钦仰恭爱,世当宝之。敷文阁直学士、右朝议大夫、提举佑神观友仁谨跋。
祝寿纪庆七绝帖跋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丛帖目》卷二
先子礼部真迹也,当宝之。敷文阁直学士、右朝议大夫、提举佑神观友仁谨跋。
芾老矣帖跋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丛帖目》卷二
先子礼部顷年于致爽轩所书祥瑞事迹,字画超妙入神,非特游戏翰墨而已。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训以为永。敷文阁直学士、右朝议大夫、提举佑神观友仁谨跋。
满庭芳词帖跋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丛帖目》卷二
先子礼部绍圣中与南徐太守侍讲尚书周仁熟于甘露寺法堂试赐茶。泛舟之金山,谒佛印,因书乐章作《满庭芳》歌之。先子挥翰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敷文阁直学士、右朝议大夫、提举佑神观米友仁谨跋。